CN205190149U - 压缩机单元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90149U
CN205190149U CN201520907008.6U CN201520907008U CN205190149U CN 205190149 U CN205190149 U CN 205190149U CN 201520907008 U CN201520907008 U CN 201520907008U CN 205190149 U CN205190149 U CN 205190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compressor
protuberance
damping portion
vibration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070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和田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90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90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Spring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单元。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减小运转时的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振动的压缩机单元。压缩机单元(100)具有底框(20)、压缩机(10)、安装脚(14)、螺栓(26)和防振橡胶(30)。底框(20)具有底板(22)。压缩机(10)安装于底框(20)。安装脚(14)固定于压缩机(10)。螺栓(26)固定于底板(22),从底板(22)向上方延伸。防振橡胶(30)配置于安装脚(14)与螺栓(26)之间,由弹性体构成。安装脚(14)具有从压缩机(10)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16)以及从水平部(16)向上方和下方中的至少一方延伸的突出部(17)。突出部(17)的侧面与防振橡胶(30)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Description

压缩机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空气调和装置等冷冻装置中使用的压缩机载置于防振部件上,以减小运转时的振动。具体而言,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22205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在安装于架台的多个螺栓分别装配有防振橡胶,安装于压缩机的底部的水平板载置于多个防振橡胶上。由于压缩机隔着防振橡胶支承于架台,所以,压缩机的运转时的振动通过防振橡胶的变形而减小。
并且,在压缩机的运转时,产生由于在压缩机的压缩机构内部进行旋转运动的部件的转矩变动而引起的旋转一次振动。旋转一次振动是水平方向分量较大的振动。但是,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22205号公报)所公开的压缩机的减振机构中,有助于减小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振动的防振橡胶的容积小,可能无法充分减小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振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2220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减小运转时的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振动的压缩机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面的压缩机单元具有底框、压缩机、安装部、支承部和防振部。底框具有底板。压缩机安装于底框。安装部固定于压缩机。支承部固定于底板,从底板向上方延伸。防振部配置于安装部与支承部之间,由弹性体构成。安装部具有从压缩机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以及从水平部向上方和下方中的至少一方延伸的突出部。突出部的侧面与防振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在第1方面的压缩机单元中,压缩机运转时产生的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被防振部吸收。当压缩机在水平方向上振动时,安装部的突出部也在水平方向上振动。由于突出部的侧面与防振部接触,所以,突出部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传播到防振部。防振部受到突出部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而变形。由此,突出部的振动能量被转换为防振部的弹性能量。即,突出部的振动能量被防振部吸收。其结果,突出部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因此,该压缩机单元能够减小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面的压缩机单元在第1方面的压缩机单元中,突出部从水平部向下方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第3方面的压缩机单元在第2方面的压缩机单元中,防振部包括筒状的减振部。突出部的外侧面与减振部的内侧面接触。
在第3方面的压缩机单元中,由于突出部的外侧面与防振部的减振部的内侧面接触,所以,突出部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传播到减振部。由此,突出部的振动能量被减振部吸收。其结果,突出部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第4方面的压缩机单元在第2方面的压缩机单元中,突出部包括筒状的第1保持部。防振部包括配置于第1保持部的内侧的减振部。第1保持部的内侧面与减振部的外侧面接触。
在第4方面的压缩机单元中,由于突出部的第1保持部的内侧面与防振部的减振部的外侧面接触,所以,突出部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传播到减振部。由此,突出部的振动能量被减振部吸收。其结果,突出部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第5方面的压缩机单元在第3方面或第4方面的压缩机单元中,防振部在底面具有底面凹部。支承部嵌入底面凹部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6方面的压缩机单元在第3方面或第4方面的压缩机单元中,支承部包括筒状的第2保持部。第2保持部的内侧面与防振部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第7方面的压缩机单元在第1方面的压缩机单元中,突出部从水平部向上方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第8方面的压缩机单元在第7方面的压缩机单元中,突出部包括筒状的第3保持部。支承部延伸到比第3保持部的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并且配置于第3保持部的内侧。防振部包括配置于第3保持部的内侧的减振部。第3保持部的内侧面与减振部的外侧面接触。
在第8方面的压缩机单元中,由于突出部的第3保持部的内侧面与防振部的减振部的外侧面接触,所以,突出部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传播到减振部。由此,突出部的振动能量被减振部吸收。其结果,突出部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单元能够有效减小运转时的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单元的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压缩机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压缩机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压缩机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4的线段V-V的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防振橡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7的线段VIII-VIII的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的防振橡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10的线段XI-XI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防振橡胶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
图14是沿图13的线段XIV-XIV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防振橡胶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变形例B的压缩机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变形例C的压缩机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压缩机;14:安装脚(安装部);16:水平部;17:突出部;20:底框;22:底板;26:螺栓(支承部);30:防振橡胶(防振部);34:下圆柱孔(底面凹部);36:减振部;100:压缩机单元;114:安装脚(安装部);116:水平部;117:突出部(第1保持部);130:防振橡胶(防振部);134:下圆柱孔(底面凹部);136:减振部;220:底框;222:底板;226:固定台(支承部、第2保持部);230:防振橡胶(防振部);236:减振部;314:安装脚(安装部);316:水平部;317:突出部(第3保持部);326:螺栓(支承部);330:防振橡胶(防振部);336:减振部;426:螺栓(支承部);430:防振橡胶(防振部);434:下部贯通孔(底面凹部);436:减振部;520:底框;522:底板;526:固定台(支承部、第2保持部);530:防振橡胶(防振部);536:减振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单元100进行说明。压缩机单元100主要由压缩机10和底框20构成。压缩机10设于空气调和装置的室外机中,是对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装置。压缩机10例如是旋转压缩机和涡旋压缩机。底框20是室外机的外壳的底部。压缩机10安装于底框20,被支承为水平。接着,对压缩机10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
(1)压缩机的安装构造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单元100的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压缩机单元100的俯视图。图3是压缩机10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压缩机10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4的线段V-V的剖视图。
压缩机10具有大致圆柱形状的外壳12。在图2和图3中示出外壳12的圆柱形状的中心轴12a。在外壳12的底部安装有3个安装脚14。3个安装脚14是具有相同形状的相同部件。如图2所示,3个安装脚14配置于相对于中心轴12a三次对称的位置。即,3个安装脚14在外壳12的圆柱形状的周方向上每隔120°等间隔配置。3个安装脚14安装于相同高度位置。安装脚14具有固定于外壳12的侧面的垂直部15和与垂直部15的下端连结的水平部16。垂直部15和水平部16是板状的部件。水平部16与垂直部15正交,与水平面平行。水平部16具有突出部17。突出部17从水平部16的下表面向竖直方向下方延伸。突出部17具有圆柱形状。
底框20具有底板22。底框20被设置成,底板22与水平面平行。底板22具有3个固定部24,安装有3个螺栓26。固定部24是使底板22的一部分向上方隆起而形成的凸部。3个固定部24具有圆锥台形的相同形状。如图2所示,在从上方观察压缩机单元100的情况下,底板22的3个固定部24形成于与压缩机10的3个安装脚14相同的位置。如图4所示,固定部24具有供螺栓26贯通的螺栓孔24a。螺栓26例如是双头螺栓。螺栓26从底板22的下方插入固定部24的螺栓孔24a中,通过螺母或焊接等固定于底板22。固定于3个固定部24的3个螺栓26是具有相同形状的相同部件。如图1所示,螺栓26从底板22朝向竖直方向上方延伸。
压缩机单元100具有3个防振橡胶30。图6是防振橡胶30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防振橡胶30配置在安装于压缩机10的安装脚14与固定于底框20的螺栓26之间。3个防振橡胶30是具有相同形状、材质和硬度的相同弹性体。防振橡胶30具有圆柱形状。如图6所示,防振橡胶30的上表面形成有供安装脚14的突出部17插入的圆柱形状的孔即上圆柱孔32。如图6所示,防振橡胶30的下表面形成有供螺栓26插入的圆柱形状的孔即下圆柱孔34。防振橡胶30具有减振部36。减振部36是从上圆柱孔32的下端起的上方的部分。减振部36与安装脚14的突出部17接触。如图4和图5所示,突出部17的外侧面17a与减振部36的内侧面36a接触。外侧面17a是突出部17的圆柱形状的侧面。内侧面36a是防振橡胶30的上圆柱孔32的圆柱形状的侧面。
为了将压缩机10安装于底框20,首先,在固定于底框20的3个螺栓26上分别装配防振橡胶30。具体而言,以使螺栓26嵌入防振橡胶30的下圆柱孔34中的方式,使防振橡胶30在竖直方向上降低而安装于螺栓26上。接着,以使压缩机10的3个突出部17分别嵌入防振橡胶30的上圆柱孔32中的方式,使压缩机10在竖直方向上降低而安装于防振橡胶30。由此,压缩机10相对于底框20支承于3个部位。
(2)特征
压缩机10在外壳12的内部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构。压缩机构具有在压缩机10的运转时在水平面内进行旋转运动的滑动部件。在压缩机10为旋转压缩机的情况下,滑动部件是在缸体内进行偏心旋转的活塞。在压缩机10为涡旋压缩机的情况下,滑动部件是相对于固定涡旋件进行偏心旋转的可动涡旋件。压缩机构通过滑动部件的旋转运动,使压缩室的容积周期性地增减,对制冷剂进行压缩。
在压缩机10的运转时,在压缩机10的压缩机构中,产生由于进行旋转运动的滑动部件的转矩变动而引起的旋转一次振动。旋转一次振动是水平方向分量较大的振动。旋转一次振动成为压缩机10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和从压缩机10产生噪音的原因。
压缩机单元100具有3个防振橡胶30。在安装于底框20的3个螺栓26上分别装配有防振橡胶30,安装于压缩机10的外壳12的底部的3个安装脚14装配于防振橡胶30。由此,压缩机10隔着防振橡胶30支承于底框20。
在压缩机10的运转时,由于压缩机构的旋转一次振动而引起的压缩机10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被防振橡胶30吸收。当压缩机10在水平方向上振动时,安装脚14的突出部17也在水平方向上振动。由于突出部17的外侧面17a与防振橡胶30的减振部36的内侧面36a接触,所以,突出部17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传播到减振部36。减振部36受到突出部17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而变形。由此,突出部17的振动能量被转换为减振部36的弹性能量。即,突出部17的振动能量被减振部36吸收。其结果,突出部17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压缩机10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
防振橡胶30在减振部36中从突出部17的外侧面17a受到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而变形。即,防振橡胶30所包含的部分、即能够有助于减小突出部17的水平方向的振动的部分是减振部36。在压缩机单元100中,固定于压缩机10的安装脚14具有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17。安装脚14具有突出部17,由此,防振橡胶30能够具有减振部36。因此,压缩机单元100能够减小压缩机10的水平方向的振动。
并且,减振部36的竖直方向的尺寸越大,则吸收突出部17的水平方向的振动的效果越大。通过增大突出部17的竖直方向的尺寸,能够增大减振部36的竖直方向的尺寸。因此,压缩机单元100通过增大突出部17的竖直方向的尺寸,能够更加有效减小压缩机10的水平方向的振动。
如上所述,压缩机单元100通过具有突出部17的安装脚14和防振橡胶30将压缩机10支承于底框20,所以,能够有效减小运转时的压缩机10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其结果,从具有压缩机10的室外机产生的噪音和对室外机的配管施加的应力减小。
第2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单元100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和本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安装脚14和防振橡胶30的形状。因此,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的相关说明。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7的线段VIII-VIII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安装脚114具有固定于压缩机10的外壳12的侧面的垂直部115和与垂直部115的下端连结的水平部116。垂直部115和水平部116是板状的部件。水平部116与垂直部115正交,与水平面平行。水平部116具有突出部117。突出部117具有圆筒形状。突出部117从水平部116的下表面向竖直方向下方延伸。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防振橡胶130的立体图。防振橡胶130具有基部131和减振部136。基部131具有圆柱形状。如图9所示,基部131的下表面形成有供螺栓26插入的圆柱形状的孔即下圆柱孔134。减振部136具有圆柱形状。减振部136从基部131的上表面朝向竖直方向上方突出。减振部136的外径小于基部131的外径。减振部136与安装脚114的突出部117接触。如图7和图8所示,突出部117的内侧面117a与减振部136的外侧面136a接触。内侧面117a是突出部117的内侧的圆柱形状的侧面。外侧面136a是减振部136的圆柱形状的侧面。
为了将压缩机10安装于底框20,首先,在固定于底框20的3个螺栓26上分别装配防振橡胶130。具体而言,以使螺栓26嵌入防振橡胶130的下圆柱孔134中的方式,使防振橡胶130在竖直方向上降低而安装于螺栓26。接着,以使防振橡胶130的减振部136嵌入安装脚114的突出部117的内侧的方式,使压缩机10在竖直方向上降低而安装于防振橡胶130。由此,压缩机10相对于底框20支承于3个部位。
当压缩机10在水平方向上振动时,安装脚114的突出部117也在水平方向上振动。由于突出部117的内侧面117a与防振橡胶130的减振部136的外侧面136a接触,所以,突出部117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传播到减振部136。其结果,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突出部117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压缩机10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
第3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单元100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和本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底框20和防振橡胶30的形状。因此,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的相关说明。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图11是沿图10的线段XI-XI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底框220具有底板222。第1实施方式的底板22具有用于固定螺栓26的凸部即固定部24。但是,底板222不具有与固定部24相当的凸部。并且,第1实施方式的螺栓26不安装于底板222。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螺栓26而使用固定台226。固定台226是圆筒形状的部件。固定台226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底框20。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防振橡胶230的立体图。防振橡胶230具有圆柱形状。防振橡胶230的上表面形成有供突出部17插入的圆柱形状的孔即上圆柱孔232。防振橡胶230具有减振部236。减振部236是从上圆柱孔232的下端起的上方的部分。如图10和图11所示,突出部17的外侧面17a与减振部236的内侧面236a接触。外侧面17a是突出部17的圆柱形状的侧面。内侧面236a是防振橡胶230的上圆柱孔232的圆柱形状的侧面。
为了将压缩机10安装于底框220,首先,以使防振橡胶230嵌入固定于底框220的固定台226的圆筒形状的内侧的空间的方式,使防振橡胶230在竖直方向上降低而安装于底框220。接着,以使压缩机10的3个突出部217分别嵌入防振橡胶230的上圆柱孔232中的方式,使压缩机10在竖直方向上降低而安装于防振橡胶230。由此,压缩机10相对于底框220支承于3个部位。
当压缩机10在水平方向上振动时,安装脚14的突出部17也在水平方向上振动。由于突出部17的外侧面17a与防振橡胶230的减振部236的内侧面236a接触,所以,突出部17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传播到减振部236。其结果,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突出部17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压缩机10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
第4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单元100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和本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安装脚14、螺栓26和防振橡胶30的形状。因此,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的相关说明。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图14是沿图13的线段XIV-XIV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安装脚314具有固定于压缩机10的外壳12的侧面的垂直部315和与垂直部315的下端连结的水平部316。垂直部315和水平部316是板状的部件。水平部316与垂直部315正交,与水平面平行。水平部316具有突出部317。突出部317具有圆筒形状。突出部317从水平部316的上表面向竖直方向上方延伸。水平部316具有圆形的贯通孔316a。贯通孔316a的直径与突出部317的内径相同。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防振橡胶330的立体图。防振橡胶330具有基部331和减振部336。基部331具有圆筒形状。基部331具有供螺栓326贯通的孔即下部贯通孔334。减振部336具有圆筒形状。减振部336从基部331的上表面朝向竖直方向上方突出。减振部336具有供螺栓326贯通的孔即上部贯通孔332。减振部336的外径小于基部331的外径。上部贯通孔332和下部贯通孔334具有相同直径,在沿着竖直方向观察防振橡胶330的情况下位于相同位置。
如图13和图14所示,突出部317的内侧面317a和水平部316的贯通孔316a的侧面与减振部336的外侧面336a接触。内侧面317a是突出部317的内侧的圆柱形状的侧面。外侧面336a是减振部336的圆柱形状的侧面。比底板22更靠上方的螺栓326的竖直方向的尺寸至少大于基部331的竖直方向的尺寸。在图13中,螺栓326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与防振橡胶330的上端的高度位置相同。
为了将压缩机10安装于底框20,首先,在固定于底框20的3个螺栓326上分别装配防振橡胶330。具体而言,以使螺栓326嵌入防振橡胶330的下部贯通孔334和上部贯通孔332中的方式,使防振橡胶330在竖直方向上降低而安装于底框20。接着,以使防振橡胶330的减振部336嵌入安装脚314的突出部317的内侧和水平部316的贯通孔316a中的方式,使压缩机10在竖直方向上降低而安装于防振橡胶330。由此,压缩机10相对于底框20支承于3个部位。
当压缩机10在水平方向上振动时,安装脚314的突出部317和水平部316也在水平方向上振动。由于突出部317的内侧面317a与防振橡胶330的减振部336的外侧面336a接触,所以,突出部317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传播到减振部336。由于水平部316的贯通孔316a的侧面也与减振部336的外侧面336a接触,所以,水平部316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传播到减振部336。其结果,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突出部317和水平部316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压缩机10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减小。
变形例
(1)变形例A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压缩机10的外壳12安装有3个安装脚14。但是,安装于外壳12的安装脚14的数量和位置可以任意设定。
例如,也可以在外壳12安装有2个或4个以上的安装脚14。并且,安装于外壳12的安装脚14也可以不在外壳12的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
本变形例也可以应用于第2~第4实施方式。
(2)变形例B
在第2实施方式中,防振橡胶130具有基部131和减振部136。基部131具有圆柱形状。在基部131的下表面形成有供螺栓26插入的圆柱形状的孔即下圆柱孔134。但是,也可以在减振部136的下表面形成有供螺栓26插入的圆柱形状的孔。
图16是示出本变形例的压缩机10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第2实施方式和本变形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防振橡胶130的形状。因此,省略与第2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的相关说明。本变形例的防振橡胶430具有基部431和减振部436。基部431和减振部436具有圆柱形状。基部431具有供螺栓426贯通的孔即下部贯通孔434。减振部436具有供螺栓426嵌入的圆柱形状的孔即下圆柱孔432。下圆柱孔432形成于减振部436的下表面。减振部436具有与突出部117的内侧面117a接触的外侧面436a。螺栓426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比基部431的上表面更靠上方、且比水平部116的下表面更靠下方。
(3)变形例C
在第2实施方式中,防振橡胶130通过螺栓26安装于底框20。但是,防振橡胶130也可以通过第3实施方式的固定台226安装于第3实施方式的底框220。
图17是示出本变形例的压缩机10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第2实施方式和本变形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底框20和防振橡胶130的形状。因此,省略与第2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的相关说明。本变形例的底框520、底板522和固定台526分别与第3实施方式的底框220、底板222和固定台226相同。固定台526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比突出部117的下表面更靠下方。本变形例的防振橡胶530是具有与第2实施方式的防振橡胶130相同的形状、且不具有下圆柱孔134的部件。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防振橡胶530安装在固定于底框520的固定台526上。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具有突出部117的安装脚114安装于防振橡胶530。防振橡胶530具有减振部536。减振部536具有与突出部117的内侧面117a接触的外侧面536a。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单元能够有效减小运转时的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振动。

Claims (8)

1.一种压缩机单元(100),其特征在于,该压缩机单元具有:
底框(20、220、520),其具有底板(22、222、522);
压缩机(10),其安装于所述底框;
安装部(14、114、314),其固定于所述压缩机;
支承部(26、226、326、426、526),其固定于所述底板,从所述底板向上方延伸;以及
防振部(30、130、230、330、430、530),其配置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承部之间,由弹性体构成,
所述安装部具有:
水平部(16、116、316),其从所述压缩机向水平方向延伸;以及
突出部(17、117、317),其从所述水平部向上方和下方中的至少一方延伸,
所述突出部的侧面与所述防振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从所述水平部(16、116)向下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部(30、230)包括筒状的减振部(36、236),
所述突出部(17)的外侧面与所述减振部的内侧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包括筒状的第1保持部(117),
所述防振部(130、430、530)包括配置于所述第1保持部的内侧的减振部(136、436、536),
所述第1保持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减振部的外侧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压缩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部(30、130、430)在底面具有底面凹部(34、134、434),
所述支承部(26、426)嵌入所述底面凹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压缩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包括筒状的第2保持部(226、526),
所述第2保持部的内侧面与所述防振部(230、530)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从所述水平部(316)向上方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包括筒状的第3保持部(317),
所述支承部(326)延伸到比所述第3保持部的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所述第3保持部的内侧,
所述防振部(330)包括配置于所述第3保持部的内侧的减振部(336),
所述第3保持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减振部的外侧面接触。
CN201520907008.6U 2014-11-17 2015-11-13 压缩机单元 Active CN20519014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2777A JP2016095013A (ja) 2014-11-17 2014-11-17 圧縮機ユニット
JP2014-232777 2014-11-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90149U true CN205190149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83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07008.6U Active CN205190149U (zh) 2014-11-17 2015-11-13 压缩机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95013A (zh)
CN (1) CN20519014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95013A (ja) 2016-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78757U (zh) 一种卧式压缩机固定结构
KR19980058235U (ko) 냉장고의 콤프레서 고정구조
CN110023624B (zh) 致冷剂压缩机
CN205190149U (zh) 压缩机单元
JP2014055633A (ja) 圧縮機用防振ゴム
CN101605992A (zh) 用于压缩机壳体的底座
CN111237165B (zh) 一种减振装置以及制冷设备
CN205841142U (zh) 压缩机底脚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01761466B (zh) 制冷压缩机的泵体结构
KR100716000B1 (ko) 압축기 고정장치
CN201560916U (zh) 一种压缩机支撑装置
CN203789881U (zh) 洗碗机洗涤泵的安装结构及洗碗机
CN204706988U (zh) 电机减震外壳
CN103225597B (zh) 机芯柔性减振的制冷压缩机
CN212250382U (zh) 缓冲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3669398B (zh) 脚垫组件、压缩机和冰箱
CN203906224U (zh) 一种电气控制柜空调压缩机底脚固定装置
CN204458248U (zh) 支撑减振件、压缩机组件
CN207111435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其缓冲垫块
CN214304252U (zh) 压缩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CN208804162U (zh) 一种新型机电设备安装座
CN208720369U (zh) 用于安装空调外机的固定组件
CN209586672U (zh) 一种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减震降噪结构
CN109630408A (zh) 一种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减震降噪结构
CN207140733U (zh) 电动压缩机减震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