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59605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59605U
CN205159605U CN201520859392.7U CN201520859392U CN205159605U CN 205159605 U CN205159605 U CN 205159605U CN 201520859392 U CN201520859392 U CN 201520859392U CN 205159605 U CN205159605 U CN 205159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ts
electric connector
connector
sides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593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大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elinpus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elinpus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elinpus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elinpus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593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59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59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5960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的上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上排端子组以及下排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绝缘壳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第二绝缘块,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接触部以及焊接部,所述上、下排端子组的固持部分别镶埋成型于第一、第二绝缘块上,所述第一、第二绝缘块之间固定夹持有屏蔽片,所述屏蔽片两侧设有向前凸伸并夹持于绝缘壳体两侧的夹持臂,所述绝缘壳体设有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接触部凸伸入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遮蔽壳体前端反向向收容腔内凸伸有用以顶持对接连接器一侧的弹片。如此,便于组装,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具有若干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3.1Type-C的最大特点是,虽然开口部分的尺寸与安卓智能手机及平板计算机标配的Micro-B连接器一样小,但支持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10Gbit/秒。Type-C插孔的开口尺寸约为8.3mm×2.5mm(Micro-B约为7.5mm×2.5mm)。可承受达到连接器产品水平的1万次插拔。另外,Type-C还支持较以往提高了供电能力的“USBPowerDeliverySpecification(USBPD)”。USBPD根据可供给的电力设定了10W、18W、36W、60W、100W五级规格。Type-C连接器支持100W(20V、5A)的供电。
USB3.1Type-C还在提高易用性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支持从正反两面均可插入的“正反插”功能、导入了插入连接器时用声音通知用户是否已准确插入的功能。Type-C连接器实际上是Micro-B连接器的后续规格,因此将来可能会成为安卓设备的标准接口。
现有技术中的所述USB3.1Type-C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收容槽,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设有分别暴露于收容槽上下两侧的接触部,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还设有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以及自固持部向后延伸的焊接部。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所述在组装时,需要将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分别插设到绝缘本体内,如此设置,由于导电端子较为细软,容易发生插接时的变形,故不利于提高产品合格率,也不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之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的上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上排端子组以及下排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绝缘壳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自固持部向前凸伸的接触部以及自固持部向后凸伸的焊接部,所述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的固持部分别镶埋成型于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上,所述第一、第二绝缘块之间固定夹持有屏蔽片,所述屏蔽片两侧设有向前凸伸并夹持于绝缘壳体两侧的夹持臂,所述绝缘壳体设有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接触部凸伸入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遮蔽壳体前端反向向收容腔内凸伸有用以顶持对接连接器一侧的弹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分别位于绝缘壳体上下两侧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弹片包括自所述底面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回转部以及自回转部末端向上呈圆弧状突起的圆弧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分别位于收容腔上下两侧的顶壁和底壁,所述弹片用以顶持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下侧,所述顶壁用以顶持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壁前端设有上下贯穿的空槽,所述弹片穿过所述空槽延伸入所述收容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均设有用以镶埋所述导电端子固持部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凸柱以及位于凸柱旁侧的凹孔,所述第一绝缘块的凸柱用以与第二绝缘块的凹孔插接配合,所述第一绝缘块的凹孔用以与第二绝缘块的凸柱插接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形状大小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屏蔽片包括夹持于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之间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供所述第一绝缘块及第二绝缘块的凸柱穿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屏蔽片左右两侧设有向上或向下突起的突起部,所述绝缘壳体两侧凹设有用以收容夹持臂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进一步向上或向下凹陷有用以卡持所述突起部的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用以焊接至转接电路板,所述屏蔽片左右两侧还设有向后凸伸的用以焊接至转接电路板的焊接脚,所述焊接脚上均设有向上凸起或向下凹陷的台阶部,所述屏蔽片左右两侧的焊接脚分别焊接于转接电路板的上下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为USB3.1连接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的固持部分别镶埋成型于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上,所述第一、第二绝缘块之间固定夹持有屏蔽片,所述屏蔽片、第一、第二绝缘块三者固持后一起安装至绝缘壳体上,所述绝缘壳体设有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接触部凸伸入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遮蔽壳体前端反向向收容腔内凸伸有用以顶持对接连接器一侧的弹片。如此设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所述电连接器的收容腔外侧不再需要增设位于遮蔽壳体内侧的具有用以顶持对接连接器的夹持弹片的内壳体,从而减少制造工序和安装工序,大大降低成本,且并不降低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图1中电连接器分离出遮蔽壳体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3中分离出绝缘壳体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绝缘块及屏蔽片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6是图5中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7是图5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
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
绝缘壳体2收容腔201
顶壁21底壁22
空槽221夹持槽231
缺口232第一绝缘块3
主体部31凸柱33
凹孔34第二绝缘块4
屏蔽片5本体部51
突起部52通孔53
夹持臂54焊接脚55
台阶部550导电端子6
接触部61固持部62
焊接部63上排端子组601
下排端子组602遮蔽壳体7
顶面71底面72
弹片721回转部7211
圆弧部721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1的上若干导电端子6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侧的遮蔽壳体7,所述导电端子6包括上排端子组601以及下排端子组602,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绝缘壳体2、固持于绝缘本体1上的第一绝缘块3和第二绝缘块4,所述导电端子6包括固持部62、自固持部62向前凸伸的接触部61以及自固持部62向后凸伸的焊接部63,所述上排端子组601和下排端子组602的固持部62分别镶埋成型于第一绝缘块3和第二绝缘块4上,所述第一、第二绝缘块3、4之间固定夹持有屏蔽片5,所述屏蔽片5两侧设有向前凸伸并夹持于绝缘壳体2两侧的夹持臂54,所述绝缘壳体2设有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收容腔201,所述接触部61凸伸入所述收容腔201内,所述遮蔽壳体7前端反向向收容腔201内凸伸有用以顶持对接连接器一侧的弹片721。如此设置,所述导电端子6的上排端子组601和下排端子组602分别镶埋于第一绝缘块3和第二绝缘块4上,所述屏蔽片5夹持固定于第一绝缘块3和第二绝缘块4之间后一起安装至绝缘壳体2上,组装方便;所述弹片721直接由遮蔽壳体7向收容腔201内延伸,可用以顶持对接连接器的上侧或下侧,结构简单,利于对接连接器的稳固插接,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收容腔201外侧不再需要增设位于遮蔽壳体7内侧的具有用以顶持对接连接器的夹持弹片(未图示)的内壳体(未图示),从而减少制造工序和安装工序,大大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简化结构后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增设内壳体的电连接器100并不降低屏蔽效果。
所述遮蔽壳体7包括分别位于绝缘壳体2上下两侧的顶面71和底面72,所述弹片721包括自所述底面72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回转部7211以及自回转部7211末端向上呈圆弧状突起的圆弧部7212。如此设置,所述弹片721可顺利引导对接连接器插接至收容腔201内,避免发生插接障碍而破坏对接连接器或所述电连接器100本身。
所述绝缘壳体2包括分别位于收容腔201上下两侧的顶壁21和底壁2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片721用以顶持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下侧,所述顶壁21用以顶持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上侧。如此设置,所述对接连接器下方受到弹片721的顶持,上方受到绝缘壳体2顶壁21的顶持,从而使所述对接连接器稳固定位于所述收容腔201内。
所述底壁22前端设有上下贯穿的空槽221,所述弹片721穿过所述空槽221延伸入所述收容腔201内。如此设置,所述空槽221可使所述弹片721顺利延伸入所述收容腔201内,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所述弹片721不需为避开所述底壁22而进行多次弯折。
所述第一绝缘块3和第二绝缘块4均设有用以镶埋所述导电端子6固持部62的主体部31,所述主体部31设有凸柱33以及位于凸柱33旁侧的凹孔34,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凸柱33用以与第二绝缘块4的凹孔34插接配合,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凹孔34用以与第二绝缘块4的凸柱33插接配合。如此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块3和第二绝缘块4可通过所述相互配合的凸柱33和凹孔34而实现稳固插接。
所述第一绝缘块3和第二绝缘块4形状大小相同。如此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块3和第二绝缘块4可通过同一模具制造,从而降低模具开发和制作成本,减少制作工序。
所述屏蔽片5包括夹持于第一绝缘块3和第二绝缘块4之间的本体部51,所述本体部51上设有通孔53,所述通孔53供所述第一绝缘块3及第二绝缘块4的凸柱33穿过。如此设置,所述屏蔽片5可稳固定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和第二绝缘块4之间,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所述屏蔽片5左右两侧设有向上或向下突起的突起部52,所述绝缘壳体2两侧凹设有用以收容夹持臂54的夹持槽231,所述夹持槽231进一步向上或向下凹陷有用以卡持所述突起部52的缺口232。如此设置,所述屏蔽片5可通过所述相互卡扣的突起部52和缺口232而固持于绝缘壳体2上,从而进一步加强第一、第二绝缘块3、4与绝缘壳体2的固持力。
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向后焊接至转接电路板(未图示),所述屏蔽片5左右两侧还设有向后凸伸的用以焊接至所述转接电路板的焊接脚55,所述焊接脚55上均设有向上凸起或向下凹陷的台阶部550,所述屏蔽片5左右两侧的焊接脚55分别焊接于转接电路板的上下两侧。如此设置,可增强屏蔽片5和转接电路板之间焊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为USB3.1连接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连接器。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的上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上排端子组以及下排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绝缘壳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自固持部向前凸伸的接触部以及自固持部向后凸伸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的固持部分别镶埋成型于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上,所述第一、第二绝缘块之间固定夹持有屏蔽片,所述屏蔽片两侧设有向前凸伸并夹持于绝缘壳体两侧的夹持臂,所述绝缘壳体设有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接触部凸伸入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遮蔽壳体前端反向向收容腔内凸伸有用以顶持对接连接器一侧的弹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分别位于绝缘壳体上下两侧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弹片包括自所述底面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回转部以及自回转部末端向上呈圆弧状突起的圆弧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分别位于收容腔上下两侧的顶壁和底壁,所述弹片用以顶持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下侧,所述顶壁用以顶持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上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前端设有上下贯穿的空槽,所述弹片穿过所述空槽延伸入所述收容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均设有用以镶埋所述导电端子固持部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凸柱以及位于凸柱旁侧的凹孔,所述第一绝缘块的凸柱用以与第二绝缘块的凹孔插接配合,所述第一绝缘块的凹孔用以与第二绝缘块的凸柱插接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形状大小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包括夹持于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之间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供所述第一绝缘块及第二绝缘块的凸柱穿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左右两侧设有向上或向下突起的突起部,所述绝缘壳体两侧凹设有用以收容夹持臂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进一步向上或向下凹陷有用以卡持所述突起部的缺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用以焊接至转接电路板,所述屏蔽片左右两侧还设有向后凸伸的用以焊接至转接电路板的焊接脚,所述焊接脚上均设有向上凸起或向下凹陷的台阶部,所述屏蔽片左右两侧的焊接脚分别焊接于转接电路板的上下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USB3.1连接器。
CN201520859392.7U 2015-11-01 2015-11-01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59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59392.7U CN205159605U (zh) 2015-11-01 2015-11-01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59392.7U CN205159605U (zh) 2015-11-01 2015-11-01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59605U true CN205159605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95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5939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59605U (zh) 2015-11-01 2015-11-0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596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8530A (zh) * 2016-07-01 2016-10-26 永泰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8530A (zh) * 2016-07-01 2016-10-26 永泰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77669U (zh) 电连接器
CN204809558U (zh) 电连接器
CN105375157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5390839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333399U (zh) 可正反插的电源插头连接器
TWM469655U (zh) 插座連接器
CN204103150U (zh)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CN104112968A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201015A1 (zh) 背夹电池
CN106654648B (zh) 结构稳定的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WO2016173247A1 (zh) 一种基于type-c的插头连接器
CN205159605U (zh) 电连接器
CN104158012A (zh) 贴片式usb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6610971U (zh) 改进型USB Type‑C插头连接器
CN203674484U (zh) 电连接器
CN107146983A (zh) 防止端子退pin的 USB Type C 插头连接器结构
CN110364848A (zh) 一种公母同体连接器
CN206076597U (zh) 一种USB type c插接头
CN204834935U (zh) 便于组装焊线的usb2.0 type-c连接器
CN210489980U (zh) 一种连接器及耳机
CN205944522U (zh) 电连接器
KR20130132042A (ko) 멀티형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플러그 커넥터
CN206322883U (zh) 结构稳定的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204516949U (zh) 电连接器
CN201663271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