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54745U - 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54745U
CN205154745U CN201520734764.3U CN201520734764U CN205154745U CN 205154745 U CN205154745 U CN 205154745U CN 201520734764 U CN201520734764 U CN 201520734764U CN 205154745 U CN205154745 U CN 205154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ribs
flabellum
cambered surface
air qua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347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文昉
李泳毅
谢荣忠
刘学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POWERLOGIC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POWERLOGIC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POWERLOGIC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POWERLOGIC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347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54745U/zh
Priority to TW104218285U priority patent/TWM529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54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54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公开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包括一轮毂以及若干片第一叶片,所述若干第一叶片内侧端分设于轮毂周围,在所述若干第一叶片外侧端上增设若干第二叶片,且每一所述第二叶片通过两支撑肋与位于该第二叶片前后位置上两所述第一叶片连接;所述第二叶片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叶片面积,且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交错设置,使所述第一叶片上方气流经第二叶片弯折流入该第一叶片下方的轴向气流中。本新型利用第二叶片将流经第一叶片的第一上弧面上的气流弯折入第二下弧面,令下弧面产生的轴向气流可有效地增加风扇的风量,且风扇噪声小,转动平稳。

Description

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型扇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中央处理器(CPU)等芯片不断地追求高功能化、高速度化及微型化,使得热能堆积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将电子芯片等发热体之热能移除逐渐地受到重视,业界最常采用的散热组件不外乎是导热体、热管、散热片及散热风扇,其中最具立竿见影效果的便是散热风扇,利用散热风扇所产生之低温气流吹拂发热体而发生热交换效果,而将热能排出机壳外部,故散热风扇在所有的散热组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参考附图1,常见的散热风扇主要包含有:一扇框(图中未示)及容置于该扇框内的扇叶组1,其中该扇叶组1由一轮毂10以及分设于轮毂10周围的多片扇叶11所构成,该扇叶组1于扇框内旋转时,其扇叶11会带动空气产生一轴向气流,该扇叶组1转速越高、气流流速越快、风量越大所能产生热交换效果越佳,如何在有限的转速范围追求大风量及高风压为业界普遍的技术瓶颈。上述中,每片扇叶11设有相对应的上弧面111及下弧面112,且该下弧面112的弧面较该上弧面111平缓,故当该扇叶组1转动扰动气流时,该气流分别于该上弧面111及该下弧面112产生不同的压力及流速,依白努利定律(Bernoulli)气流,位于上弧面111上的气流流速较高,压力较低,位于下弧面112上的气流流速较低,压力较高,因此,大部分气流均会流入低压的上弧面,导致流入上弧面111及下弧面112的气流均会于各扇叶11尾端产生两股不同流向及流速的气流,一般来说:下弧面112的气流均朝轴向流动故称为轴向气流,上弧面111的气流流向均沿切线方向,故称切线气流,但,该切线气流气流量较大,故会与轴向速气流抵销而产生涡流损失,导致风扇风量及风压无法有效地提升。
为此,如何改善扇叶尾端的气流量较大的切线气流并将其弯折为可作功的轴向气流,进而提升扇叶的风量为本实用新型所钻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设计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该风扇噪声小,转动平稳,风扇的风量得到增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该扇叶包含:一轮毂以及若干片第一叶片,所述若干第一叶片内侧端分设于轮毂周围;在所述若干第一叶片外侧端上增设若干第二叶片,且每一所述第二叶片通过两支撑肋与位于该第二叶片前后位置上两所述第一叶片连接;所述第二叶片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叶片面积,且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交错设置,使所述第一叶片上方气流经第二叶片弯折流入该第一叶片下方的轴向气流中。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支撑肋包含第一支撑肋和第二支撑肋,每一所述第二叶片的外侧端通过第一支撑肋连接位于该第二叶片前后位置上的两所述第一叶片其中之一的外侧端,且所述第二叶片的外侧端与和其连接的所述第一叶片的外侧端平齐,该所述第二叶片的内侧端通过第二支撑肋连接到另一所述的第一叶片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叶片和与其外侧端相连的所述第一叶片保持一间距,该间距宽度与所述第一支撑肋长度相匹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叶片和与其内侧端相连的所述第一叶片保持一间隔,该间隔的区间宽度与所述第二支撑肋长度相匹配,且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及第二支撑肋在该间隔区间上形成增强轴向风量的增强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叶片上设有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一上弧面及第一下弧面,所述第二叶片上设有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二上弧面及第二下弧面,且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上下弧面保持匹配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二叶片将流经第一叶片的第一上弧面上的气流弯折入第二下弧面,令下弧面产生的轴向气流可有效地增加风扇的风量。且风扇噪声小,转动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风向箭头表示风的走向。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轮毂,2.第一叶片,3.第二叶片,4.支撑肋,21.第一上弧面,22.第一下弧面,31.第二上弧面,32.第二下弧面,41.第二支撑肋,42.第一支撑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2-3实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参考附图2-3,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该扇叶包含:一轮,1以及若干片第一叶片2,其中,第一叶片2包括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一上弧面21及第一下弧面22(第一上弧面21为凸弧面,而第一下弧面22为凹弧面);所述若干第一叶片2内侧端分设于轮毂1周围;在所述若干第一叶片2外侧端上增设若干第二叶片3,其中,第二叶片3包括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二上弧面31及第二下弧面32(当然,第二上弧面31为凸弧面,而第二下弧面32为凹弧面),第一叶片2和第二叶片3的上、下弧面保持对应平行(也就是第一上弧面21和第二上弧面31保持平行,该平行是指弧面的弧度及趋势保持一致,在弧面上处于相对应位置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始终相等,同样,下弧面也对应平行);每一所述第二叶片3通过两支撑肋4与位于该第二叶片3前后位置上两所述第一叶片2连接(本文中,前后位置上的两所述第一叶片2,是指沿轮毂1圆周逆时针方式的前后)。此外,所述第二叶片3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叶片2面积,且所述第一叶片2和第二叶片3交错设置,使所述第一叶片2上方气流经第二叶片2弯折流入该第一叶片2下方的轴向气流中;当扇叶旋转时,该轮毂1周围的若干片第一叶片2带动空气产生一轴向气流,该扇叶转速越高所带动的气流流速越快,相对地,产生的风量越大。参考附图2,所述两支撑肋4包含第一支撑肋42和第二支撑肋41,每一所述第二叶片3的外侧端通过第一支撑肋42连接位于该第二叶片3前后位置上的两所述第一叶片2其中之一的外侧端,且所述第二叶片2的外侧端与和其连接的所述第一叶片2的外侧端平齐,该所述第二叶片2的内侧端通过第二支撑肋41连接到另一所述的第一叶片2上(需要说明是,本文中,前后位置上的两第一叶片2中间通过两支撑肋4和第二叶片3连接,第一支撑肋42连接第二叶片3的外端,内侧端则通过第二支撑肋41连接另一第一叶片2的中部,除了强化第一叶片2稳定性之外,还能用于增加的第二叶片3的支撑)。其中,第二叶片3和第一叶片2之间形成有两间隔空间,其中之一为第二叶片3与后一第一叶片2形成的间隔空间,也即所述第二叶片3和与其外侧端相连的所述第一叶片2保持一间距设置,该间距宽度与所述第一支撑肋42长度相匹配;另一间隔为第二叶片3相对在前的第一叶片2形成的间隔空间,也就是所述第二叶片3和与其内侧端相连的所述第一叶片2保持一间隔设置,该间隔的区间宽度与所述第二支撑肋41长度相匹配,而另一种间隔区间所述第一叶片1、第二叶片2及第二支撑肋41构成并形成增强轴向风量的增强区间。本实施例中,在扇叶转动时,第一叶片2的第一上弧面21上的气流经第二叶片3弯折并由轴向风量的增强区间流入第一叶片2的第一下弧面22所形成的轴向气流中(如图2所示)除可增加轴向气流的风量外,同时有效减少该切线气流与轴向气流间所产生的涡流损失。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该扇叶包含:一轮毂以及若干片第一叶片,所述若干第一叶片内侧端分设于轮毂周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干第一叶片外侧端上增设若干第二叶片,且每一所述第二叶片通过两支撑肋与位于该第二叶片前后位置上两所述第一叶片连接;所述第二叶片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叶片面积,且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交错设置,使所述第一叶片上方气流经第二叶片弯折流入该第一叶片下方的轴向气流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撑肋包含第一支撑肋和第二支撑肋,每一所述第二叶片的外侧端通过第一支撑肋连接位于该第二叶片前后位置上的两所述第一叶片其中之一的外侧端,且所述第二叶片的外侧端与和其连接的所述第一叶片的外侧端平齐,该所述第二叶片的内侧端通过第二支撑肋连接到另一所述的第一叶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和与其外侧端相连的所述第一叶片保持一间距,该间距宽度与所述第一支撑肋长度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和与其内侧端相连的所述第一叶片保持一间隔,该间隔的区间宽度与所述第二支撑肋长度相匹配,且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及第二支撑肋在该间隔区间上形成增强轴向风量的增强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上设有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一上弧面及第一下弧面,所述第二叶片上设有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二上弧面及第二下弧面,且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上下弧面保持匹配对应。
CN201520734764.3U 2015-09-22 2015-09-22 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 Active CN205154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34764.3U CN205154745U (zh) 2015-09-22 2015-09-22 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
TW104218285U TWM529763U (zh) 2015-09-22 2015-11-13 軸流風扇之複合扇葉風量增進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34764.3U CN205154745U (zh) 2015-09-22 2015-09-22 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54745U true CN205154745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90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34764.3U Active CN205154745U (zh) 2015-09-22 2015-09-22 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54745U (zh)
TW (1) TWM5297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8162A (zh) * 2018-06-29 2020-10-27 陈科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散热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3339B (zh) 2017-10-26 2019-06-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風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8162A (zh) * 2018-06-29 2020-10-27 陈科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9763U (zh) 2016-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41544U (zh) 风扇的扇叶气流引流结构
CN100531535C (zh) 散热模组
CN205225853U (zh) 一种轴流风扇的主扇叶上的扇叶风量增进结构
CN205154745U (zh) 一种轴流风扇之复合扇叶风量增进结构
CN102213237A (zh) 散热装置及其采用的离心风扇
CN102387693A (zh) 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01672297B (zh) 散热风扇及具有该散热风扇的散热装置
CN205036634U (zh) 一种轴流风扇的多重增压风扇结构
CN203453123U (zh) 一种降噪型风扇扇叶
CN102478025B (zh) 散热装置及其离心风扇
CN201401365Y (zh) 一种风扇及其风扇叶轮
CN102996473A (zh) 风扇
CN101338767B (zh) 扇叶结构及采用该扇叶结构的离心风扇
CN201041983Y (zh) 电源供应器的散热结构
CN202452604U (zh) 风管机室内机
CN203560153U (zh) 轴流风扇的支撑框上的扇叶风量增进结构
CN105228423B (zh) 一种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的编织型散热器
CN103089706A (zh) 散热风扇
CN101205933B (zh) 气流整流装置及串联式风扇
CN203453116U (zh) 一种双风向散热风扇
CN101435438A (zh) 风扇底座和采用该风扇底座的散热风扇
CN203584896U (zh) 轴流式风扇轮毂上的扇叶风量增进结构
CN205297652U (zh) 一种涡轮冷却叶片
CN204994204U (zh) 一种带离心风扇的散热器
TWM469387U (zh) 軸流式風扇輪轂上之扇葉風量增進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