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54481U - 一种起动机及其起动机端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动机及其起动机端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54481U
CN205154481U CN201520932142.1U CN201520932142U CN205154481U CN 205154481 U CN205154481 U CN 205154481U CN 201520932142 U CN201520932142 U CN 201520932142U CN 205154481 U CN205154481 U CN 205154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rter
arc surface
guide face
rhone
inner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321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321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54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54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544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起动机及其起动机端盖,起动机端盖连接在起动机上,起动机端盖包括端盖主体和设置在端盖主体的内表面上的排水槽,端盖主体包括内圆弧面和外圆弧面,排水槽包括出水口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分别由内圆弧面延伸至出水口面,其中,第一导流面相对内圆弧面的径向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起动机端盖设置倾斜的导流面,增加了排水角度,于起动机在多种安装角度下都能达到排水的功能,且减少了排水槽数量,节省了成本,方便维修。

Description

一种起动机及其起动机端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动发动机的起动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带排水槽的起动机端盖以及包含该起动机端盖的起动机,该起动机端盖保证起动机在多种安装角度下都能达到排水的功能。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起动机,所述启动装置包括:包含电机1、电磁开关2、齿轮拨出机构3、减速机构4、单向机构5、前盖8、电机部分9、后盖11等,电磁开关2产生的力通过齿轮拨出机构3传递给小齿轮6,小齿轮6打出后通过与发动机齿圈7的啮合从而传递能量,使发动机点火。当然还有其他形式的起动机,在此不一一介绍。
起动机作为电器类零部件,冷凝水、浸水、高压蒸汽洗车的水会进入到起动机内部,如果内部的积水不排出则会引起内部零件生锈等问题,影响起动机性能甚至失效。故起动机可在外壳处设计排水槽,一般为一个或者多个,排水槽设计的数量较少时,例如一个或者三个排水槽,排水角度一般最大为30°~90°,如图2所示,每个排水槽G1排水角度为30°(排水槽G1本身的尺寸排水角度为7°左右,一个排水槽G1可以在30°范围内有效排水,壳内积压的少量水分认为可以接受),三个排水槽G1的排水角度为90°。起动机在不同型号的发动机上装配时,起动机的法兰和发动机的法兰一般都为标准设计,起动机很容易可同时匹配多款发动机,尤其是售后的配件起动机,但是同一款的起动机很难保证不同安装角度下排水槽的位置都为竖直向下,一旦角度不能满足排水位置要求则需要重新设计外壳的排水槽的角度,这将增加设计成本、管理成本、售后维修的成本等。且售后起动机角度一旦装错排水位置将变成进水位置,导致水无法排出,起动机失效。如果起动机外壳处在360°的位置设计多个排水槽,则大大增加的进水的可能性,使得起动机失效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排水槽的起动机端盖以及包括该端盖的起动机,起动机在多种安装角度下都能达到排水的功能,且减少了排水槽数量,节省成本、方便维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起动机端盖,连接在起动机上,所述起动机端盖包括端盖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端盖主体的内表面上的排水槽,所述端盖主体包括内圆弧面和外圆弧面,所述排水槽包括出水口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分别由所述内圆弧面延伸至所述出水口面,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面相对所述内圆弧面的径向倾斜设置。
上述的起动机端盖,其中,还包括第一铸造面,所述第一铸造面设置于所述外圆弧面并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倾斜走向相同。
上述的起动机端盖,其中,所述第二导流面沿所述内圆弧面的径向设置。
上述的起动机端盖,其中,所述第二导流面相对所述内圆弧面的径向倾斜设置。
上述的起动机端盖,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面及/或所述第二导流面为平面或者曲面。
上述的起动机端盖,其中,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倾斜走向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倾斜走向相反。
上述的起动机端盖,其中,还包括第二铸造面,所述第二铸造面设置于所述外圆弧面并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倾斜走向相同。
上述的起动机端盖,其中,所述排水槽为多个,沿所述内圆弧面依次设置,前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二导流面与后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一导流面相邻。
上述的起动机端盖,其中,前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二导流面于所述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至所述内圆弧面的中心具有第一连线,后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一导流面于所述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至所述内圆弧面的中心具有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和所述第二连线的夹角不大于2γ度,其中,γ为附加排水角度。
上述的起动机端盖,其中,第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一导流面于所述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至所述内圆弧面的中心具有第三连线,最后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二导流面于所述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至所述内圆弧面的中心具有第四连线,所述第三连线和所述第四连线的夹角不小于(180-2γ)度,其中,γ为附加排水角度。
上述的起动机端盖,其中,所述起动机安装在一发动机上,所述起动机具有一沿垂直方向的垂线,第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一导流面于所述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至所述内圆弧面的中心具有第三连线,最后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二导流面于所述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至所述内圆弧面的中心具有第四连线,所述垂线穿过其中一个所述排水槽且位于所述第三连线和所述第四连线所组成的夹角内。
本实用新型的起动机,包括起动机端盖,所述起动机端盖包括端盖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端盖主体的内表面上的排水槽,所述端盖主体包括内圆弧面和外圆弧面,其中,所述起动机端盖为上述的起动机端盖。
上述的起动机,其中,所述起动机端盖为前端盖或后端盖。
上述的起动机,其中,所述起动机还包括电机壳体,所述起动机端盖和所述电机壳体相连接,所述电机壳体包括凹部,所述排水槽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排水槽的端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上述的起动机,其中,所述凹部还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排水槽内,且所述凸部与所述出水口面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
上述的起动机,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导流面的排水槽,大大增加了排水的角度,在不同的应用安装角度下发动机端盖的通用性增强,不必单独设计每个垂直方向的排水口的端盖,减少了开发、维修、管理费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起动机装配剖视图;
图2:现有排水槽设计方式示意图;
图3a:本实用新型的起动机端盖的第一实施例的a方向安装角度下的排水方向示意图;
图3b:本实用新型的起动机端盖的第一实施例的b方向安装角度下的排水方向示意图;
图4a:本实用新型的起动机端盖的第二实施例的c方向安装角度下的排水方向示意图;
图4b:本实用新型的起动机端盖的第二实施例的d方向安装角度下的排水方向示意图;
图4c:本实用新型的起动机端盖的第二实施例的e方向安装角度下的排水方向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起动机端盖的第三实施例的f方向安装角度下的排水方向示意图;
图6a:本实用新型的起动机端盖的第四实施例的g方向安装角度下的排水方向示意图;
图6b:本实用新型的起动机端盖的第四实施例的h方向安装角度下的排水方向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起动机的排水槽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电机
2电磁开关
3齿轮拨出机构
4减速机构
5单向机构
6小齿轮
7发动机齿圈
8前盖
9电机部分
11后盖
10、10’、10”、10”’起动机端盖
20端盖主体
30、30’、301、302、301’、302’排水槽
21内圆弧面
22外圆弧面
31、31’、3011、3021、3011’、3021’第一导流面
32、32’、3012、3022、3012’、3022’第二导流面
33出水口面
40第一铸造面
50第二铸造面
90电机壳体
91凹部
92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在发动机前端盖或后端盖上设计排水槽,该排水槽在起动机安装在发动机上的位置的下方。在端盖的内圆弧面上设置至少一个长度超过壁厚的导流面,即设置至少一个相对内圆弧面的径向倾斜的导流面。如此,排水槽由两个倾斜导流面、一个与内圆弧面大致平行的出水口面组成,或者由一个倾斜导流面、一个沿内圆弧面的径向设置的导流面以及一个与圆弧面大致平行的出水口面共同组成。由于此导流斜面的存在,一个排水槽的排水角度大大增加,角度值等于一个导流面与内圆弧面的交线处到圆心的连线以及另一个导流面与内圆弧面的交线处到圆心的连线的夹角,这样起动机在安装后的垂直方向只要落在此夹角范围内就都可以排水。
而且一般情况下,在极限角度两侧往外延伸一附加排水角度γ的位置也认为可以排水,此角度理论存水会非常少,而且车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可以使残留的水排出。其中,γ角度一般为10°左右。
具体地,如图3a和图3b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展示了将排水槽设计在后端盖上的形式,其设计也可以在前端盖,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图3a和图3b分别显示了在a方向和b方向的安装角度下的排水方向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起动机端盖10包括端盖主体20和排水槽30,排水槽30设置在端盖主体20的内表面上,即设置在端盖主体20与电机部分9相对的表面(参见图1)。端盖主体20包括内圆弧面21和外圆弧面22,外圆弧面22在径向方向上位于内圆弧面21的外侧。排水槽30包括第一导流面31、第二导流面32和出水口面33。出水口面33在径向上位于内圆弧面21的外侧,且与内圆弧面21在径向上相对应的部分大致平行。第一导流面31和第二导流面32相对设置,且第一导流面31和第二导流面32分别由内圆弧面21延伸至出水口面33,其中,第一导流面31相对内圆弧面21的径向倾斜设置。
如图3a所示,第一导流面31与内圆弧面21具有相交的初始位置A,并由初始位置A向出水口面33延伸。内圆弧面21具有中心O,第一导流面31相对内圆弧面21的径向OA倾斜,即第一导流面31相对内圆弧面21的径向具有一个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角度。由图看出,第一导流面31相对内圆弧面21的任一径向均是倾斜设置的。第二导流面32与内圆弧面21具有相交的初始位置B,并由初始位置B向出水口面33延伸。第二导流面32沿内圆弧面21的径向OB设置。随着向出水口面33延伸,第一导流面31与第二导流面32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至出水口面33时,第一导流面31和第二导流面32之间的距离最小。排水槽30的排水角度为β,β为第一导流面31于内圆弧面21的初始位置A与内圆弧面21的中心O的连线与第二导流面32于内圆弧面21的初始位置B与内圆弧面21的中心0的连线的夹角。可见,由于设置倾斜的第一导流面31,增大了排水角度,提高了排水性能。且不用增加排水槽数量,因此可以避免过多的排水槽成为进水槽的风险。
如图3b所示的b方向显示了另一个极限的排水位置,但是一般情况下极限排水角度两端各增加一附加排水角度γ范围内也是可以排水的,那是因为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等使得实际排水角度增大一些。则,排水槽的实际排水角度为β+2γ。
其中,还包括第一铸造面40,第一铸造面40设置于外圆弧面22并与倾斜的第一导流面31的倾斜走向相同。实际制造中,例如将第一铸造面40与内部的第一导流面31基本平行设计,以使得第一导流面31处壁厚均匀,保证最小壁厚以达到一定的强度。
如图4a至图4c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4a至图4c分别显示了c方向、d方向、e方向的不同安装角度下的排水方向示意图。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起动机端盖10’上的排水槽30’的第一导流面31’和第二导流面32’均为倾斜导流面,即第二导流面32’相对内圆弧面21的径向也倾斜设置。第一导流面31’和第二导流面32’分别由内圆弧面21延伸至出水口面33’。第二导流面32’的倾斜走向与第一导流面31’的倾斜走向相反,第一导流面31’与第二导流面32’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至出水口面33’时,第一导流面31’和第二导流面32’之间的距离最小。其中第一导流面31’和第二导流面32’可以是对称设置的,也可以非对称设置,即可以不一样长,根据具体的结构设计可灵活进行。且第一导流面31’和第二导流面32’也可以不是直面而是曲面。如图所示,角度θ为排水槽30’设计的排水角度,角度δ为排水槽30’实际可以排水的角度。其中,δ=θ+2γ。
第二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铸造面50,第二铸造面50设置于外圆弧面22并与倾斜的第二导流面32’的倾斜走向相同。第二铸造面50与内部的第二导流面32’基本平行。第二铸造面50的作用于第一铸造面40的作用相同,以使得第二导流面32’处壁厚均匀,保证最小壁厚以达到一定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起动机端盖可包含多个排水槽,沿内圆弧面依次设置,其中,前一个排水槽的第二导流面与后一个排水槽的第一导流面相邻。
如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为一个后盖上两个排水槽设计的示例。如图所示,起动机端盖10”上具有两个排水槽301和302,其中,排水槽301和排水槽302的结构均如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排水槽301包括均为倾斜设置的第一导流面3011和第二导流面3012,排水槽302包括均为倾斜设置的第一导流面3021和第二导流面3022。
其中,起动机端盖的排水槽的最大排水角度为所有排水槽的最大排水角度之和。为了避免两个排水槽之间位置积水,两个相邻排水槽的相邻的导流面间距不能大于2γ,均可达到排水的目的。
如图所示,排水槽301的第二导流面3012于内圆弧面21上的起始位置M至内圆弧面21的中心O的具有第一连线OM,排水槽302的第一导流面3021于内圆弧面21的起始位置N至内圆弧面21的中心具有第二连线ON,第一连线OM和第二连线ON之间的角度不大于2γ,避免排水槽与排水槽之间积水,不易排出。
每个排水槽的排水角度为θ,两个排水槽的总的排水角度为η=2δ=2(θ+2γ),可见此角度的范围就更大,可以适应起动机在更大不同安装角度下的排水要求。
图6a和图6b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为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特例设计,一个排水槽的排水角度为80°,两个排水槽301’、302’的排水角度为160°,且两个排水槽301’、302’的两端极限位置每个方向实际排水角度还可以扩展10°,所以此设计的排水角度为180°。而且此起动机端盖10”’(电刷端盖)是一个180°对称的零件,在起动机上可以旋转180°有两个安装方向,如图6a所示的g方向和图6b所示的h方向,可以在起动机端盖10”’的外壁上进行标记,方便起动机指定方向的安装,这样就可以实现可以在360°的任意角度的排水要求,大大节省了成本。当然,排水槽不限于设计为两个。
具体地,排水槽301’和排水槽302’设置在内圆弧面上,排水槽301’包括第一导流面3011’和第二导流面3012’,排水槽302’包括第一导流面3021’和第二导流面3022’。排水槽301’的第一导流面3011’于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P至内圆弧面的中心O具有第三连线OP,排水槽302’的第二导流面3022’于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Q至内圆弧面的中心O具有第四连线OQ,第三连线OP和第四连线OQ的夹角为160度。
图7为排水槽的局部剖视图,在轴向方向上,排水槽30需要有一定的深度DEP,排水槽30轴向延伸深度超过止口,比如10mm左右,以保证排水槽30的排水效果。电机部分包括电机壳体90,起动机端盖10和电机壳体90相连接,电机壳体90包括凹部91,排水槽30的一部分延伸至电机壳体90的凹部91,凹部91与排水槽30的端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电机壳体90还包括凸部92,凸部92设置于凹部91,起动机端盖10安装后,凸部92位于排水槽30内,且凸部92与出水口面33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相垂直,第一导流面与第二导流面形成的通道连同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形成排出积水的水路方向DIC1。
排水槽30内至少设置一个台阶(凹部91),它与排水槽30、电机机壳90一起组成一个迷宫结构,这样从外界各个可能进水方向DIC1就会被挡住,外部水不能直接喷入起动机内部。不易进水且易排水,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
本实用新型中,起动机安装于发动机上时,起动机具有一沿垂直方向的垂线,第一个排水槽的第一导流面于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至内圆弧面的中心具有第三连线,最后一个排水槽的第二导流面于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至内圆弧面的中心具有第四连线,垂线穿过排水槽且位于第三连线和第四连线所组成的夹角内时,都可以排水,大大增强了在不同的应用安装角度下发动机端盖的通用性。
在加工制造方面,导流面与前盖、后盖的轴线平行,这样可以通过模具拔模或机加工成形。另,在前盖和后盖的外圆弧面上设置与内部导流面基本平行的面来保证最小壁厚和壁厚均匀。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起动机端盖,连接在起动机上,所述起动机端盖包括端盖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端盖主体的内表面上的排水槽,所述端盖主体包括内圆弧面和外圆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包括出水口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分别由所述内圆弧面延伸至所述出水口面,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面相对所述内圆弧面的径向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机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铸造面,所述第一铸造面设置于所述外圆弧面并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倾斜走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面沿所述内圆弧面的径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面相对所述内圆弧面的径向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动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及/或所述第二导流面为平面或者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动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倾斜走向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倾斜走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动机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铸造面,所述第二铸造面设置于所述外圆弧面并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倾斜走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动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为多个,沿所述内圆弧面依次设置,前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二导流面与后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一导流面相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动机端盖,其特征在于,前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二导流面于所述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至所述内圆弧面的中心具有第一连线,后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一导流面于所述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至所述内圆弧面的中心具有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和所述第二连线的夹角不大于2γ度,其中,γ为附加排水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动机端盖,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一导流面于所述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至所述内圆弧面的中心具有第三连线,最后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二导流面于所述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至所述内圆弧面的中心具有第四连线,所述第三连线和所述第四连线的夹角不小于(180-2γ)度,其中,γ为附加排水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动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机安装在一发动机上,所述起动机具有一沿垂直方向的垂线,第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一导流面于所述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至所述内圆弧面的中心具有第三连线,最后一个所述排水槽的第二导流面于所述内圆弧面上的起始位置至所述内圆弧面的中心具有第四连线,所述垂线穿过其中一个所述排水槽且位于所述第三连线和所述第四连线所组成的夹角内。
12.一种起动机,包括起动机端盖,所述起动机端盖包括端盖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端盖主体的内表面上的排水槽,所述端盖主体包括内圆弧面和外圆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机端盖为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起动机端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起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机端盖为前端盖或后端盖。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起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机还包括电机壳体,所述起动机端盖和所述电机壳体相连接,所述电机壳体包括凹部,所述排水槽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排水槽的端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起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还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排水槽内,且所述凸部与所述出水口面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起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相垂直。
CN201520932142.1U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起动机及其起动机端盖 Active CN205154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2142.1U CN205154481U (zh)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起动机及其起动机端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2142.1U CN205154481U (zh)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起动机及其起动机端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54481U true CN205154481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90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32142.1U Active CN205154481U (zh)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起动机及其起动机端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544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2318A (zh) * 2015-11-19 2017-05-31 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起动机及其起动机端盖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2318A (zh) * 2015-11-19 2017-05-31 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起动机及其起动机端盖
CN106762318B (zh) * 2015-11-19 2019-05-21 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起动机及其起动机端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3219A (zh) 水冷电机
CN205154481U (zh) 一种起动机及其起动机端盖
CN109450147A (zh) 挡水圈及电机
CN205319840U (zh) 电动汽车所用一体式水冷电机壳
CN204068561U (zh) 一种全封闭型牵引电机
CN202889046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的防水结构
CN106762318B (zh) 一种起动机及其起动机端盖
CN102330728A (zh) 一种发动机凸轮轴的止推结构
CN20194379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
CN202165325U (zh) 一种汽车洗涤泵的泵盖装配结构
CN204061004U (zh) 一种缸内喷射发动机电动燃油泵
CN204381412U (zh) 一种滚珠高速电主轴用机体
CN204947810U (zh) 马达以及车载设备
CN101114780B (zh) 超薄形电机的前端盖
CN203050857U (zh) 用于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的scr尿素罐
CN202276225U (zh) 高压清洗机电机
CN107834742B (zh) 防水罩及电机
CN207920726U (zh) 一种发动机的正时链罩壳
CN209402331U (zh) 一种防水轮毂电机
CN202659295U (zh) 一种低泄漏高寿命凸轮相位器
CN202889002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
CN204145159U (zh) 电机端盖及电机、增压泵
CN219975143U (zh) 一种后轴承盖密封结构
CN219476813U (zh) 电池箱水嘴防护盖及电池箱
CN216789163U (zh) 一种汽车转向内齿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Xia

Inventor after: Li Xi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Bingqi

Inventor before: Wang 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