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44587U - 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 - Google Patents

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44587U
CN205144587U CN201520758791.4U CN201520758791U CN205144587U CN 205144587 U CN205144587 U CN 205144587U CN 201520758791 U CN201520758791 U CN 201520758791U CN 205144587 U CN205144587 U CN 205144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y source
rotating disk
scanner
bearing
de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587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维俊
王弼陡
孙明山
邢晓曼
徐品
王钟周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2075879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44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44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4458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包括:转盘,其与安装在CT扫描仪上的旋转驱动部件连接;x射线源组件,其安装在所述转盘的外侧壁上且可以在所述转盘上转动,所述x射线源组件的出射光束朝向所述转盘的轴中心;以及探测器组件,其安装在与所述x射线源组件对应面的所述转盘外侧壁上;其中,所述探测器组件中的探测器与所述转盘外侧壁垂直且可以随所述x射线源组件的转动在所述转盘上平移。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常规CT扫描仪不具备DR拍片功能的限制,实现了一机多用的效果。

Description

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
背景技术
在我国,随着国民健康需求不断增长,加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展快,病情危重,每年因脑部疾病而需要进行头部CT扫描的病人日益增加。目前,每年需要进行脑部扫描的约有2000万。然而,将一些病情严重的病人送到CT室进行扫描检查非常危险甚至不可能,因为在转送病人至CT室时,常常需要被迫暂时停止各种重要生理监测和一些抢救设备的使用,这有可能加重患者病情或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在病情变化时很难提供适时的监测和救治措施。因此,急需一种小型移动CT扫描仪为危重病人提供适时的床旁扫描服务,以避免延误诊断的危险。
移动CT扫描仪是CT史上近几年的一大创新。美国NeuroLogica公司于2005年推出的世界首台移动式床旁CT扫描仪-CereTom,提供了在病房、急诊室、ICU重症等场所为病人进行诊疗的服务,实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方式,代表了CT扫描仪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因其突出的创新性,CereTom获得了2006年度的Frost&Sullivan医学影像产品实用新型奖,以及2006年度的医学设计金奖。
目前已经有若干移动式CT仪产品,但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与传统CT近似的技术,如闪烁体探测器阵列,滑环数据传输以及螺旋扫描的工作方式,且只能进行断层重建,都是将x射线源和探测器固定安装于转盘上,转盘旋转过程中,探测器接收穿透过人体器官或组织后的x射线,由计算机软件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图像三维重建。而为了进一步体现便利性,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床旁CT扫描仪的诊断功能宜作相应的扩展,如DR拍片、x透视,医生可根据病人检测部位、检查费用及图像分辨率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检查方式。
床旁CT扫描仪具有质量轻、体积小、移动灵活等特点,但是目前市场上床旁CT扫描仪医学诊断功能比较单一,只能对病人进行CT扫描检测,不具备DR拍片功能,使得病人需要辗转多个检测室来完成所需的检测信息,给病人带来了诸多不便,特别是对不易移动的重症病人,需要一种多功能的CT扫描仪来方便进行多项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该扫描仪同时兼具CT扫描和DR拍片功能,其中,CT扫描功能采用偏置平板探测器加倾斜x射线源的半扇束扫描方式,DR拍片功能采用x射线源和平板探测器竖直正对照射投影方式。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常规CT扫描仪不具备DR拍片功能的限制,实现了一机多用的效果。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包括:
转盘,其与安装在CT扫描仪上的旋转驱动部件连接;
x射线源组件,其安装在所述转盘的外侧壁上且可以在所述转盘上转动,所述x射线源组件的出射光束朝向所述转盘的轴中心;以及
探测器组件,其安装在与所述x射线源组件对应面的所述转盘外侧壁上;
其中,所述探测器组件中的探测器与所述转盘外侧壁垂直且可以随所述x射线源组件的转动在所述转盘上平移。
优选的,所述x射线源组件包括:
底座,其内侧壁安装在所述转盘的外侧壁上;
x射线源发生器,其内侧壁的一端通过支承轴承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所述x射线源组件的光束出射窗口设置在所述x射线源发生器的上表面;
第一单轴驱动单元,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单轴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滑轨、设置在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滑块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以及
第一连杆组件,其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x射线源发生器内侧壁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x射线源发生器内侧壁上设置有x射线源支座,其一端设置有台阶孔,其与所述支承轴承外圈轴配合连接,所述底座一端设置有突出的台阶轴,其与所述支承轴承内圈孔配合连接,所述支承轴承采用交叉滚子轴承。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
第一连杆;
第一轴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轴承中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x射线源支座另一端上;以及
第二轴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轴承中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单轴驱动单元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滑块运动行程的第一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上设置有抱闸装置。
优选的,所述探测器组件包括:
基座,其内侧壁安装在与所述底座对应面的所述转盘外侧壁上;
第二单轴驱动单元,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单轴驱动单元包括第二滑轨、设置在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滑块移动的第二驱动电机;
探测器支座,其上端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平板探测器,其横向设置在所述探测器支座上,所述平板探测器的探测面与所述出射窗口相对,且所述平板探测器始终与所述转盘的径向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二单轴驱动单元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滑块运动行程的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上设置有抱闸装置。
优选的,所述底座和基座呈180度相对固定安装于所述转盘上,所述底座和基座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所述转盘内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底座与转盘以圆弧凹面定位,所述底座的内弧面与所述转盘的内弧面齐平,所述底座的外弧面与所述转盘的外弧面齐平;
所述基座上开设有腰型销孔,所述腰型销孔垂直于所述平板探测器,所述基座通过在所述腰型销孔中设置螺栓固定在所述转盘上。
优选的,所述转盘通过托架设置在所述CT扫描仪的升降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扩展了床旁CT扫描仪的使用功能,提升了床旁CT扫描仪的便利性,医生可根据病人检测部位、检查费用及图像分辨率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检查方式;
2、CT扫描功能采用偏置平板探测器加倾斜x射线源的半扇束扫描方式,有效增大了扫描视野和扫描孔径,且降低了对x射线源扇形角的要求;
3、DR拍片功能则采用x射线源和平板探测器竖直正对照射投影方式,以低辐射剂量对病症部位进行快速检查;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CT扫描、DR拍片功能的切换机构允许CT扫描视野连续可调,且装调容易,控制简单,定位锁紧可靠,保证了扫描精度;
5、本实用新型的CT扫描仪提供断层和透视两种成像方式,移动方便,可在急诊室、ICU和普通病房使用,可用于车载、舰载和机载,满足危重症急救和野外创伤快速救治需要,方便对有辅助监测救护仪器的病人的扫描。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CT扫描功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DR拍片功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x射线源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x射线源组件与限束器的装配结构三维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x射线源组件前侧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x射线源组件后侧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探测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探测器组件前侧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9为x射线源组件、探测器组件与转盘装配结构前视图;
图10为x射线源组件、探测器组件与转盘装配结构后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CT扫描仪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CT扫描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转盘,2.x射线源组件,21.底座,22.x射线源发生器,23.x射线源支座,24.支承轴承,25.杆件组件,251.第一连杆,252.第二轴承,253.小端盖,26.第一滑块,27.第一单轴驱动单元,28.第一驱动电机,29.第一接近传感器,3.探测器组件,31.基座,32.平板探测器,33.探测器支座,34.第二单轴驱动单元,35.第二驱动电机,36.第二接近传感器,4.托架,5.升降平台,6.同步带轮,7.限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包括:
转盘1,其与安装在CT扫描仪上的旋转驱动部件连接;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转盘1设置在机架上,且可以在机架上自由转动,机架两侧通过托架4设置在所述CT扫描仪的升降平台5上,同时在机架下端设置设置有同步带轮6,同步带轮6通过同步带与转盘1连接,从而同步带轮6驱动转盘1在机架上实现正转与反转,完成CT扫描过程,如图11-12所示。
x射线源组件2,其安装在所述转盘1的外侧壁上且可以在所述转盘1上转动,所述x射线源组2的出射光束朝向所述转盘的轴中心,具体的,x射线源组件2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转盘1的外侧壁上,通过驱动机构推动x射线源组件2的另一端绕另一端的转动轴在转盘1的外侧壁上转动,从而可以调整x射线的出射角度,同时,x射线源组件2的射线出口处设置有限束器7,如图4所示;以及
探测器组件3,其安装在与所述x射线源组件2对应面的所述转盘1外侧壁上,用于接收来自x射线源组件2出射的穿过患者身体x射线,从而提取有效信息,本实用新型的CT扫描功能采用偏置平板探测器加倾斜x射线源的半扇束扫描方式,如图1所示,通过调整x射线源组件2出射线的角度,同时平移探测器组件3使其保持能接收到x射线源组件2的出射线,用于CT扫描成像,第一方面,DR拍片功能采用x射线源和平板探测器竖直正对照射投影方式,如图2所示,当要进行DR拍片时,只要将x射线源组件2复位到平板探测器垂直的位置即可,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CT扫描仪提供了2种工作方式,一种是采用偏置平板探测器加倾斜x射线源的半扇束扫描方式,完成CT扫描,另一种是,x射线源和平板探测器竖直正对照射投影方式,完成DR拍片和透视功能,CT扫描仪可以方便的在这两种工作方式中自由切换,x射线源组件的转动和平板探测器平移是联动的,从而实现了在同一台机器上结合了多种功能。
其中,所述探测器组件3中的探测器与所述转盘1外侧壁垂直且可以随所述x射线源组件2的转动在所述转盘1上平移,保证探测器始终能接收到x射线源组件2的出射x射线。
现有技术中,一般的CT扫描仪将x射线发射源和探测器设置在转盘的圆形内侧壁上,且探测器都是闪烁体探测器阵列,以滑环数据传输以及螺旋扫描的工作方式,且只能进行断层重建,都是将x射线源和探测器固定安装于转盘上,转盘旋转过程中,探测器接收穿透过人体器官或组织后的x射线,由计算机软件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图像三维重建。这种探测器以及x射线发射源限制了CT扫描仪的应用范围,只能用于CT扫描,而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平板型的探测器,再加上x射线源的焦平面较现有技术中的的更小,像素更高,成像更加清晰,从而当x射线源和平板探测器竖直正对照时,可以实现DR拍片和透视功能,同时,采用偏置平板探测器加倾斜x射线源的半扇束扫描方式可以完成CT扫描过程,采用倾斜安装的x射线源增大了探测器到x射线源旋转中心的距离,从而实际上增大扫描内径,扫描仪扫描一周即可完成整个三维重建过程,且扫描范围更大,从而减小了对患者的x射线辐射量,进一步地可以在保持原有扫描仪大小的基础上,增大扫描仪的扫描孔内径,方便对有辅助监测救护仪器的病人的扫描。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x射线源组件包括:
底座21,其内侧壁贴合安装在所述转盘1的外侧壁上;底座21可以为打孔的钢板,通过螺栓固定在转盘上;
x射线源发生器22,其内侧壁的一端通过支承轴承24设置在所述底座21的外侧壁上,所述x射线源组件的光束出射窗口设置在所述x射线源发生器22的上表面;
第一单轴驱动单元27,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2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单轴驱动单元27包括第一滑轨、设置在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26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滑块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28;以及
第一连杆组件25,其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26上,所述连杆组件2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x射线源发生器22内侧壁的另一端,从而当第一驱动电机28驱动第一滑块26在第一滑轨上移动时,带动第一连杆组件25的下端移动,因为第一连杆组件25两端都是转动连接的,因此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杆组件同时转动,带动x射线源发生器22绕支承轴承24转动,从而调整x射线的出射角度。
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x射线源发生器22内侧壁上设置有x射线源支座23,其一端设置有台阶孔,其与所述支承轴承24外圈轴配合连接,所述底座21一端设置有突出的台阶轴,其与所述支承轴承24内圈孔配合连接,从而所述支承轴承24转动连接x射线源支座23和底座21,所述支承轴承24采用交叉滚子轴承。
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5包括:
第一连杆251;
第一轴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251的一端,所述第一轴承中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x射线源支座23另一端上,第一轴承的端面上设置小端盖,且用螺钉紧固所述小端盖,来限制第一轴承的轴向窜动;以及
第二轴承252,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25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轴承252中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26上,同样,第二轴承252的端面上设置小端盖253,且用螺钉紧固所述小端盖253,用来限制第二轴承252的轴向窜动。
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轴驱动单元27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滑块26运动行程的第一接近传感器29,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8上设置有抱闸装置,用来精确控制第一滑块26的行程,进而精确控制x射线的出射角度。
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器组件3包括:
基座31,其内侧壁安装在与所述底座21对应面的所述转盘1外侧壁上;
第二单轴驱动单元34,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31上,所述第二单轴驱动单元包括第二滑轨、设置在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滑块移动的第二驱动电机35,其机构和运动特性与第一单轴驱动单元相同;
探测器支座33,其上端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平板探测器32,其横向设置在所述探测器支座33上,所述平板探测器32的探测面与所述出射窗口相对,且所述平板探测器33始终与所述转盘1的径向垂直。第二驱动电机35带动平板探测器32在基座31上实现平移,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是同步运动的,使得平板探测器32始终接收到x射线源发出的射线。
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单轴驱动单元34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滑块运动行程的第二接近传感器36,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5上设置有抱闸装置,用来精确控制第二滑块的行程,进而精确控制平板探测器32的位置。
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1和基座31呈180度相对固定安装于所述转盘1上,所述底座21和基座31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所述转盘1内孔的直径,保证在高清晰度的前提下尽量将扫描仪扫描孔径做大,满足检测需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21与转盘1以圆弧凹面定位,也就是所述底座21的内弧面与所述转盘1的内弧面齐平,所述底座的外弧面与所述转盘的外弧面齐平,从而限制固定了底座21在转盘1上的位置,可以方便底座21在转盘1上的精确定位,不对x射线的出射角度造成影响;
同时,所述基座31上开设有腰型销孔,所述腰型销孔垂直于所述平板探测器32的探测平面,所述基座31通过在所述腰型销孔中设置螺栓固定在所述转盘1上,以只允许沿转盘径向的位置微调,不对平板探测器32与x射线源的同步校准造成影响。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主要由转盘、x射线源组件、探测器组件三部分组成。所述转盘与机架上能产生旋转运动的部件连接,如轴承、直驱电机法兰盘。所述x射线源组件包括x射线源、底座、支承轴承、x射线源支座、连杆组件、滑块、单轴驱动单元、接近传感器和带抱闸电机;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连杆、第一、第二轴承、小端盖;所述探测器组件包括平板探测器、基座、单轴驱动单元、接近传感器、带抱闸电机和探测器支座。上述x射线源为成品件,通过自身安装结构与所述x射线源支座固定连接,所述x射线源支座设置有台阶孔,与所述支承轴承外圈轴配合,所述支承轴承内圈孔与所述底座突出的台阶轴配合连接固定,所述支承轴承采用交叉滚子轴承,可以承受较大的径向和轴向载荷。上述单轴驱动单元为成品件,配置所述接近传感器,用螺钉安装在底座上,由所述带抱闸电机驱动滑块的平移,所述带抱闸电机优选步进电机。上述连杆的材料采用45钢,两端设置有台阶孔,以放入与之配合的所述第一、第二轴承,孔的端面用螺钉紧固所述小端盖,来限制所述第一、第二轴承的轴向窜动。上述x射线源支座上设置有一突出台阶轴特征,与所述连杆一端内所述第一轴承内圈配合,以此形成转动副。上述滑块与所述单轴驱动单元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设置有突出台阶轴特征,与所述连杆另一端内所述第二轴承内圈配合,以此形成转动副。上述平板探测器固定安装于所述探测器支座上,所述探测器支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单轴驱动单元的滑块上。上述单轴驱动单元为成品件,配置所述接近传感器,用螺钉安装在基座上,由所述带抱闸电机驱动滑块的平移,所述带抱闸电机优选步进电机。上述底座和基座呈180度相对固定安装于所述转盘上,底座与转盘以圆弧凹面定位,基座上开设有腰型销孔,只允许沿转盘径向的位置微调。
具体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扩展了床旁CT扫描仪的使用功能,常规功能为CT扫描,采用偏置平板探测器和倾斜x射线源的半扇束扫描方式,如图1所示,可以有效增大扫描视野。扩展功能为DR拍片,采用x射线源和平板探测器竖直正对照射投影方式,如图2所示。
所述x射线源组件2和探测器组件3分别依靠底座21和基座31固定安装于转盘1上。
所述x射线源组件2中存在3个转动副和1个滑动副,组成曲柄滑块机构,以滑块作为主动件。带抱闸电机28驱动单轴驱动单元27的滑块直线运动,通过连杆组件25带动底座21连同射线源22绕支承轴承24摆动,以达到x射线源位置的调节。控制带抱闸电机28的步距角可实现单轴驱动单元27滑块的定位,从而确定x射线源的位置,到达所需位置后通过带抱闸电机28的抱闸器锁紧整个机构,接近传感器29可避免滑块运动过程中的超程。CT扫描模式下,连杆组件25应垂直于单轴驱动单元27滑块的运动方向,使机构应处于死点位置。
所述探测器组件3为单自由度机构,通过控制带抱闸电机35的步距角可实现平板探测器32的定位,到达所需位置后以带抱闸电机35的抱闸器锁紧整个机构,接近传感器36可避免滑块运动过程中的超程。
上述x射线源组件2和上述探测器组件3的联合动作,可达到CT扫描功能和DR拍片功能的切换需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区别点在于:
市场上的床旁CT扫描仪一般采用相对转盘固定式的x射线源和探测器,只具备为病人提供CT检查功能,常用多排探测器螺旋扫描方式,扫描射线束相对于过轴心的竖直面是对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T扫描、DR拍片功能的切换机构,扩展了床旁CT扫描仪的使用功能。CT扫描功能采用偏置平板探测器加倾斜x射线源的半扇束扫描方式,DR拍片功能采用x射线源和平板探测器竖直正对照射投影方式。
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扩展了床旁CT扫描仪的使用功能,提升了床旁CT扫描仪的便利性,医生可根据病人检测部位、检查费用及图像分辨率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检查方式;CT扫描功能采用偏置平板探测器加倾斜x射线源的半扇束扫描方式,有效增大了扫描视野和扫描孔径,且降低了对x射线源扇形角的要求;DR拍片功能则采用x射线源和平板探测器竖直正对照射投影方式,以低辐射剂量对病症部位进行快速检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CT扫描、DR拍片功能的切换机构允许CT扫描视野连续可调,且装调容易,控制简单,定位锁紧可靠,保证了扫描精度;本实用新型的CT扫描仪提供断层和透视两种成像方式,移动方便,可在急诊室、ICU和普通病房使用,可用于车载、舰载和机载,满足危重症急救和野外创伤快速救治需要,方便对有辅助监测救护仪器的病人的扫描。将CT扫描仪的服务方式从“以仪器为中心”转变成“以人为中心”,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盘,其与安装在CT扫描仪上的旋转驱动部件连接;
x射线源组件,其安装在所述转盘的外侧壁上且可以在所述转盘上转动,所述x射线源组件的出射光束朝向所述转盘的轴中心;以及
探测器组件,其安装在与所述x射线源组件对应面的所述转盘外侧壁上;
其中,所述探测器组件中的探测器与所述转盘外侧壁垂直且可以随所述x射线源组件的转动在所述转盘上平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源组件包括:
底座,其内侧壁安装在所述转盘的外侧壁上;
x射线源发生器,其内侧壁的一端通过支承轴承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所述x射线源组件的光束出射窗口设置在所述x射线源发生器的上表面;
第一单轴驱动单元,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单轴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滑轨、设置在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滑块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以及
第一连杆组件,其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x射线源发生器内侧壁的另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源发生器内侧壁上设置有x射线源支座,其一端设置有台阶孔,其与所述支承轴承外圈轴配合连接,所述底座一端设置有突出的台阶轴,其与所述支承轴承内圈孔配合连接,所述支承轴承采用交叉滚子轴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
第一连杆;
第一轴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轴承中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x射线源支座另一端上;以及
第二轴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轴承中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轴驱动单元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滑块运动行程的第一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上设置有抱闸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组件包括:
基座,其内侧壁安装在与所述底座对应面的所述转盘外侧壁上;
第二单轴驱动单元,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单轴驱动单元包括第二滑轨、设置在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滑块移动的第二驱动电机;
探测器支座,其上端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平板探测器,其横向设置在所述探测器支座上,所述平板探测器的探测面与所述出射窗口相对,且所述平板探测器始终与所述转盘的径向垂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轴驱动单元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滑块运动行程的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上设置有抱闸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基座呈180度相对固定安装于所述转盘上,所述底座和基座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所述转盘内孔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转盘以圆弧凹面定位;
所述基座上开设有腰型销孔,所述腰型销孔垂直于所述平板探测器,所述基座通过在所述腰型销孔中设置螺栓固定在所述转盘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通过托架设置在所述CT扫描仪的升降平台上。
CN201520758791.4U 2015-09-28 2015-09-28 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44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8791.4U CN205144587U (zh) 2015-09-28 2015-09-28 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8791.4U CN205144587U (zh) 2015-09-28 2015-09-28 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44587U true CN205144587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80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58791.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44587U (zh) 2015-09-28 2015-09-28 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4458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5232A (zh) * 2015-09-28 2015-12-09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
CN111616730A (zh) * 2020-05-14 2020-09-04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Ct扫描架、扫描机和扫描装置
CN111991025A (zh) * 2020-09-01 2020-11-27 北京朗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口腔拍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57095A (zh) * 2020-09-29 2020-12-11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支架集成式扫描结构、扫描装置和扫描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5232A (zh) * 2015-09-28 2015-12-09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
CN105125232B (zh) * 2015-09-28 2019-01-15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
CN111616730A (zh) * 2020-05-14 2020-09-04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Ct扫描架、扫描机和扫描装置
CN111991025A (zh) * 2020-09-01 2020-11-27 北京朗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口腔拍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91025B (zh) * 2020-09-01 2024-02-23 北京朗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口腔拍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57095A (zh) * 2020-09-29 2020-12-11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支架集成式扫描结构、扫描装置和扫描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5232A (zh) 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
US949817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w dose tomosynthesis
US6879657B2 (en) Computed tomography system with integrated scatter detectors
CN101120246B (zh) 多模式平板x射线成像系统及方法
EP2262428B1 (en) Fast tomosynthesis scanner apparatus and ct-based method based on rotational step-and-shoot image acquisition without focal spot motion during continuous tube movement for use in cone-beam volume ct mammography imaging
US7302031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relating to X-ray imaging
EP1561127B1 (en) Combined nuclear medicine and x-ray system
JP4892673B2 (ja) 時間的に一貫した大きい照射範囲のためのctスキャナ
US20030194050A1 (en) Multi modality X-ray and nuclear medicine mammography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05144587U (zh) 具有dr拍片功能的ct扫描仪
US2013030874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optimized volumetric imaging
US20070025496A1 (en)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ing
US20080009717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medical image and a medical imaging system
KR20040054791A (ko) 의료 진단용 영상 시스템, 엑스레이 영상 포착 방법 및엑스레이 장치
EP1736102A3 (en) X-Ray ct method and x-ray ct apparatus
JP2000023968A (ja) 容積イメ―ジデ―タの捕捉
CN111297386B (zh) 一种ct数据定位方法
US741807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oss table tomosynthesis imaging for trauma applications
EP1589876B2 (en)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ing
KR100863747B1 (ko) 한 쌍의 동기화된 갠트리를 구비한 컴퓨터 단층촬영장치
EP392381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atomically-specified computed tomography
JP2005013489A (ja) X線ct装置
CN100427035C (zh) 双能谱真三维高能光子容积成像装置
JP2007195960A (ja) X線ct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1238833A (ja) 治療計画用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1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