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24727U - 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24727U CN205124727U CN201520809170.4U CN201520809170U CN205124727U CN 205124727 U CN205124727 U CN 205124727U CN 201520809170 U CN201520809170 U CN 201520809170U CN 205124727 U CN205124727 U CN 2051247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pipe
- basin
- water outlet
- oxygen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8000006213 oxyge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8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9000008213 purifi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0000030279 gene silen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706 oxygen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476 body water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635 plant grow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258 cul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216 herb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13 microb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39 natural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372 piscicul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Calcium Chemical compound [Ca]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312214 Epipremnum aure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08664 Nitro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Urea Chemical compound NC(N)=O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1 calc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75 calc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202 carb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74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7 detri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608 fe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94 food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31 forag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34 inspir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84 silenc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82 swim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包括:缸体、底座、净化增氧盆。缸体是整个鱼缸的主体,其轴切面呈椭圆状,沿椭圆短轴的一端开有较大的口,短轴的另一端是缸体底部,底部呈凹面状;底座设置在缸体的正下方,起支撑作用;底座中设置了水泵放置空间,水泵能确保缸体中水循环;净化增氧盆安放在缸体的正上方;净化增氧盆通过出水量适当的水泵就能实现净化和增氧两个功能,节省电能,能满足一定数量的鱼的耗氧需求;在净化增氧盆中设置了植物生长区,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保证水体的清澈度。本实用新型具有免换水功能,操作简便,适用于办公室、家庭和宿舍等地方,为白领和学生等时间、精力有限的养鱼爱好者提供了便捷的养鱼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鱼类的水体净化与增氧的鱼缸,尤其涉及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
背景技术
有很大一部分养鱼爱好者如白领、学生等,由于时间、空间等有限,不能够使用较大的鱼缸,只能选择小型鱼缸养少许几条鱼,如:许多白领养鱼爱好者,在办公桌上利用小型鱼缸来养鱼,学生在寝室的书桌上也是如此,但是养不了多久,鱼往往会死亡。
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诸多小型鱼缸,这些小鱼缸通常有这样几种使用方法:
第一种是利用小型鱼缸养鱼时不使用任何过滤增氧设备。这种方法较为常见,但此法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主要依靠缸中水体表面与空气接触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以满足鱼对氧的需求,故养鱼较少。另外,由于溶氧量不足,喂食量也很小,导致鱼不健壮,往往呈现鱼“无精打采”的状态,降低了观赏性;
2.由于没有配备适当过滤设备,鱼的粪便以及其他残渣都沉淀在缸底部,鱼游动时还会搅动缸底沉淀物,影响美观。为此,需要利用特制器具,如:换水吸便器清除粪便、残渣等,还需要经常清洗鱼缸。
3.由于缸内水体流动性差而缺氧,以及换水频率过高,使得不易形成鱼生存所需的良好微生物环境,导致鱼容易于生病,存活率低;
第二种是利用小型鱼缸养鱼时只使用小型增氧泵。这种方法能提高养鱼数量,也能增加喂食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增氧泵开启时一方面会产生一定噪音,另一方面也会将缸底的粪便、残渣带起,影响水的清澈度,影响美观。
2.由于缸内的粪便、残渣等需利用特制器具,如换水吸便器清除,一方面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因水易被鱼游动时扰动而难以吸尽。
3.由于水体易浑浊,需要经常换走一定量的水。这项工作不仅费时,还不利于良好微生物环境的形成。
第三种是利用小型鱼缸养鱼时只使用小型水泵使水体循环,以此带入一部分氧进入水体。这种方法的不足在于水泵在工作时高速旋转会搅碎粪便、残渣等对水体造成更为严重的第二次污染,需要增加换水频率,同时水体循环带入的氧也非常有限。
第四种是利用小型鱼缸养鱼时使用市面上出售的过滤增氧一体化小型设备。这些设备采用的过滤增氧方式一般是:将过滤材料及水泵集成,置于鱼缸底部或底部以上的某些位置。该设备工作时,水被强力吸进过滤材料而得到过滤;在增氧方面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经过滤后的水由水泵抽到接近水面的上方喷洒,并落回鱼缸,同时附带一部分氧进入水体,以达到过滤增氧目的,如市面上销售的“圆形鱼缸内置生态过滤器”就如此;另一种是在水泵的出水管上设置有特定的小孔,使水在出水管内流动时便强力吸入空气而达到增氧的目的,比如市面上销售的“增氧、抽水、造浪”三合一的多功能潜水泵就如此。这些过滤增氧方式有不少优点,但也存在以下缺点:
1.过滤材料上正对水流入的位置很容易被残渣堵住。这会降低过滤材料的使用效率,需经常清洗频率,增加养鱼工作量。
2.由于需要“强力”吸水或吸气,浪费电能,而且吸气产生的噪音也会影响宁静的休闲环境。
3.采用“喷洒”水的增氧方式需要较大功率的水泵才能带入更多的氧进入水体,这也会多耗一些电能。
基于以上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利用小型鱼缸养鱼时使用的过滤增氧方法在节约养鱼时间、增加水体溶氧量、节约电能、保持水体清澈度等方面都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小型鱼缸来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其包括:净化增氧盆、缸体和底座,其中所述净化增氧盆放置在所述缸体正上方;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缸体的正下方,用于固定和支撑整个鱼缸。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水泵放置空间和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出水管连通;所述出水管经出水板穿过所述缸体和所述净化增氧盆,将水输送到所述净化增氧盆中;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缸体的缸体出水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所述净化增氧盆包括:隔盘、滤材遮盖环和隔盘支撑台;其中,所述净化增氧盆内壁上设置所述隔盘支撑台,用于放置所述隔盘;所述隔盘将所述净化增氧盆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方为过滤净化盆腔,下方为增氧缓流盆腔;所述滤材遮盖环固定在所述净化增氧盆的上部的边缘上。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所述隔盘上设置有出水管通孔管、吸气消声盒、隔环、净水引流管、滤材支撑过水杆、围圈和过滤棉;所述吸气消声盒设置在所述隔盘的中心区域;所述出水管通孔管设置在所述吸气消声盒内,所述出水管从所述出水管通孔管中穿过所述隔盘及所述吸气消声盒,将水送至所述过滤净化盆腔中;所述吸气消声盒外围设置所述隔环,且两者共轴;所述围圈设置在所述隔盘的边缘;所述过滤棉紧贴所述围圈内壁;所述滤材支撑过水杆设置在所述围圈上;所述滤材支撑过水杆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正对所述净化增氧盆的内壁,便于经所述过滤棉过滤后的水流动;所述净水引流管固定在所述隔盘的底部,将所述吸气消声盒和所述过滤棉外侧的区域连通;所述出水管的水从所述隔环溢出后,经过所述过滤棉过滤,通过所述净水引流管流入所述吸气消声盒中,水在所述吸气消声盒中吸空气后滴落到所述增氧缓流盆腔中。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所述增氧缓流盆腔侧壁上设置了进气孔;所述增氧缓流盆腔的腔壁上固定有水路延长道;所述水路延长道上方设置有散水盘。所述散水盘能让从所述吸气消声盒中流出的一部分水直接滴落到所述增氧缓流盆腔中,而另一部分水导流至所述水路延长道中;所述增氧缓流盆腔的底部中心区域设置有增氧缓流盆腔通孔,用于穿过所述出水管;所述增氧缓流盆腔通孔周围设置有增氧缓流盆腔出水孔,所述水路延长道中的水通过所述增氧缓流盆腔出水孔流入所述缸体。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所述吸气消声盒包括:吸气管、空气流通管和消声盖;其中,所述吸气消声盒与所述出水管通孔管共轴;所述消声盖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消声盖通孔;所述消声盖设置在所述吸气消声盒的盒体正上方,形成腔体;所述出水管穿过所述消声盖通孔,将水引流到所述过滤净化盆腔的植物生长区中,不会直接流入到所述吸气消声盒中;所述吸气管固定在所述隔盘上,并穿过所述隔盘伸进所述增氧缓流盆腔,所述吸气管在所述吸气消声盒内的高度低于所述出水管通孔管和所述空气流通管;所述空气流通管固定在所述隔盘上,并穿过所述隔盘伸进所述增氧缓流盆腔;所述空气流通管在所述吸气消声盒内的高度高于所述吸气管;所述出水管通孔管和所述空气流通管均可以使空气进入所述吸气消声盒,而单独设置所述空气流通管是为了确保所述吸气消声盒内总是有充足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所述隔盘上设置有放水开关,所述放水开关设置在所述隔环内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所述散水盘上设置有散水盘小孔和散水盘通孔;所述散水盘小孔使部分水直接向下滴落;所述散水盘通孔设置在所述散水盘的中心区域,用于所述出水管穿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所述水路延长道由两条沿所述增氧缓流盆腔腔壁螺旋下降的水道构成,两条水道各有一个水路延长道入水口和水路延长道出水口,且两个所述水路延长道出水口方向相反,易使两股水流对冲。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所述净水引流管呈U字型,包括:净水引流管入水管、净水引流管水平管和净水引流管出水管;所述净水引流管入水管和所述净水引流管出水管分别位于所述净水引流管水平管的两端,且垂直于所述净水引流管水平管;所述净水引流管入水管和所述净水引流管出水管分别穿过所述隔盘;所述净水引流管入水管位于所述过滤棉的外侧区域,与所述围圈相交,且高度低于所述围圈;所述净水引流管出水管位于所述吸气消声盒中,将过滤净化后的水引入到所述吸气消声盒中。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所述出水管的管口处设置有喷泉喷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所述缸体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板;所述出水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出水管穿出的出水板通孔;所述出水板通孔的周围设置有出水板孔,用于连通所述缸体和所述水泵放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托台,用于放置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所述托台可以沿所述出水管上下移动;所述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套设在所述出水管上,可以减缓流进所述缸体的水的冲击力,避免将投入的食物冲入所述缸体的底部而吸入所述水泵放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所述净化增氧盆通过净化增氧盆支撑脚设置在所述缸体上。
本实用新型中增氧的地方有:
1.出水管管口的喷泉喷头,形成的“喷泉”,增大了和空气的接触面积;
2.吸气管吸气,使空气和水充分接触;
3.在增氧缓流盆腔中,水气混合,以及将增氧缓流盆腔腔底做成“螺旋状”的水路延长道的形式,增加了水流路径,增大和空气接触的机会;同时,两个水路延长道出水口的水流方向相反,水流容易冲撞,增大了和空气接触的机会;
4.散水盘上设置了适当的散水盘小孔,水流可以从散水盘小孔中滴落下去,增加了和空气接触的机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办公室鱼缸具有以下优点:
1.配备了相应的增氧和过滤部件;只需利用一个出水量适当的水泵,即可实现增氧和过滤两个功能;节能环保,降低了电磁污染,增加了鱼的成活率和观赏性;
2.水循环的方式及其优点是:水经出水管以“喷泉”滴落的方式,增加了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在植物生长区经过自然沉淀净化后,从隔环溢出,进入过滤棉放置区,再经过过滤棉过滤后,流入到吸气消声盒中;经过吸气管吸空气增氧后,滴落到增氧缓流盆腔中,以螺旋方式倾斜自然流淌,增加了和空气接触机会。水流入到缸体以后,由于水泵安放在鱼缸底部,它在缸体中会从上往下流,这样易于将溶氧量高的水带到底部,增加底部水域溶氧量,使鱼愿意在底部活动,于是底部的残渣、粪便易于被搅动,并被吸入底座的水泵放置空间中,然后被水泵送至顶端的植物生长区中,这也保证了缸体内水体的清澈度和鱼缸的美观性;
3.在隔盘上设置了植物生长区,且能够通过植物吸收掉鱼的排泄物中的尿素等物质,也能够建立起生态环境,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增加鱼的成活率;将大型食物残渣、粪便沉淀下来,能保证水体的清澈度;当养鱼数量适当时,还具有免换水功能;
4.摒弃了传统平铺过滤方式,改用竖直放置的方式进行过滤。这样能起到更好的过滤效果,增加了过滤棉的使用效率,延长了清洗周期;
5.吸气消声盒采用半密封的吸气方式,让空气和水充分接触混合,增加了水中的溶氧量,且降低了噪音;
6.在投放食物的时候,由于滴落水流的冲击,会把食物冲击到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的植物上,被“吸附”住,但觅食的鱼会在水生植物间穿梭,这反而增加了鱼的活跃性和观赏性;
7.在缸体中,放置了养殖水生植物的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水生植物固定圈中利用石头来压住水生植物;石头可以增加水中的钙质含量,满足鱼的需求,增强鱼的抵抗能力;
8.鱼缸换水和清洗简便。若需要适当换水,则只需在出水管的管口接上管径适宜的软管,然后开启水泵电源,缸体内的水就被抽走,同时由于缸体中的鱼不拿出,在水位降低的过程中,鱼会大幅度地游动,搅动所剩余残渣,这些残渣可以被全部吸走。如果缸体侧壁上仍有残渣,用本实用新型附带的部件擦拭后,再用少量的水冲一下,然打开水泵将水抽出即可。
9.增氧缓流盆腔的腔底的水路延长道做成“螺旋状”的形式,增加了水流的路径,让吸气后的水再次充分和空气接触,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同时,也提供了更大面积的硝化细菌生长场所,易于使水体变得更清澈;
10.本装置配备了专门的清洗附件,能够快速方便的对缸体清洗;
11.本装置顶端的植物生长区可以和水生植物盆栽相结合,如栽培各种适宜的水生植物,如:节节高和绿萝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缸体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缸体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净化增氧盆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净化增氧盆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散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净化增氧盆支撑脚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滤材遮盖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喷泉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出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出水板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的俯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隔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隔盘的俯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隔盘的正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净水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滤材支撑过水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中消声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过程、条件、实验方法等,除以下专门提及的内容之外,均为本领域的普遍知识和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没有特别限制内容。
如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包括:净化增氧盆1、缸体2和底座3。其中,净化增氧盆1通过净化增氧盆支撑脚16放置在缸体2的正上方。如图9所示的净化增氧盆支撑脚16设置在增氧缓流盆腔12的外壁上,即净化增氧盆1底部的外壁上。底座3呈圆台形,设置在缸体2的正下方,用于固定和支撑整个鱼缸。
本实用新型中,底座3中设置有水泵放置空间4,水泵放置空间4内设置有水泵5,水泵5的出水口与如图11所示的出水管6连通,水泵5的进水口与缸体出水口21连通。出水管6与底座3共轴线,穿过缸体2和净化增氧盆1,且出水管6的管口处设置有如图12所示的喷泉喷头65,将水输送到净化增氧盆1中,喷泉喷头65使喷出的水产生“喷泉”状,增加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水泵5的电源线,从底座3的侧壁上伸出。
本实用新型中,净化增氧盆1:包括过滤净化盆腔11、增氧缓流盆腔12、隔盘13、滤材遮盖环14、隔盘支撑台15和净化增氧盆支撑脚16。其中,净化增氧盆1内壁上设置有隔盘支撑台15,整体上呈圆环状,用于放置隔盘13。隔盘支撑台15均匀等分成三部分,两两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作为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的安放位置。隔盘13将净化增氧盆1分隔成上下两部分,隔盘13上方为过滤净化盆腔11,隔盘13下方为增氧缓流盆腔12。如图10所示的滤材遮盖环14固定在净化增氧盆1的上边缘,以遮盖过滤棉138,起装饰作用,同时也能起到固定过滤棉138上边缘的作用。净化增氧盆支撑脚16用于将整个净化增氧盆1固定支撑在缸体2的上方,且保证再取下净化增氧盆1清洗的时候,能够平放在地面上。
如图17-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隔环134将过滤净化盆腔11分隔成植物生长区111和滤材放置区112。其中,处于隔环134内侧的是植物生长区111,用于栽培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自然沉淀和净化。隔环134侧壁自下而上地向内倾斜,即隔环134的上口径小下口径大,这样可以保证养殖在植物生长区111的水生植物的根不会伸出隔环134的外侧,同时使大型残渣易于沉淀,降低过滤棉清洗频率;而且侧壁倾斜,还可以使溢出植物生长区111的水经过更长的路径后,再经过过滤棉138过滤,增加沉淀机会,减小过滤棉138的过滤负荷。处于隔环134外侧的是滤材放置区112,用于放置滤材,使从植物生长区111流出的水经过滤材再次过滤净化。
如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净化增氧盆1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增氧缓流盆腔通孔121,便于出水管6通过。增氧缓流盆腔通孔121周围设置有增氧缓流盆腔出水孔122,在增氧缓流盆腔12侧壁适当位置设置了进气孔123,保证增氧缓流盆腔12与鱼缸外围大气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隔盘13上设置有出水管通孔管131、吸气消声盒132、放水开关133、隔环134、净水引流管135、滤材支撑过水杆136、围圈137和过滤棉138。
如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净水引流管135呈U字型,包括: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和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和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分别位于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的两端,处于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的同一侧,且垂直于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两者长度相同;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和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2分别穿过隔盘13;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位于过滤棉138的外侧,与围圈137相交,且高度低于围圈137;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位于吸气消声盒132中。
本实用新型中,出水管通孔管131与隔盘13共轴,固定设置在隔盘13上,且位于吸气增氧盒132中,具有一定的高度,以便出水管6从出水管通孔管131中穿过隔盘13和吸气增氧盒132将缸体2中的水引入到净化增氧盆1中。吸气消声盒132呈圆柱状,与出水管通孔管131共轴,且设置在隔盘13上。放水开关133与吸气消声盒132相邻,但相隔一定的距离,具有一定的高度,且固定在隔盘13上。放水开关133用于清洗时在取下隔盘13之前将过滤净化盆腔11中残留的水放出,保证沉淀在隔盘13上的残渣不会溢出围圈137而滴落到缸体2中,且减轻隔盘13的负重,便于将隔盘13取出。隔环134的口径上小下大,与出水管通孔管131共轴,设置在隔盘13上。围圈137设置在隔盘13的外边缘,具有一定的高度,确保为了清洗而往外取隔盘13时,沉淀在隔盘13上的残渣不会溢出而滴落到缸体2中。围圈137上,等间距地设置了多根滤材支撑过水杆136,且滤材支撑过水杆136的缺口1361面正对净化增氧盆1的内壁,以防过滤棉138贴在净化增氧盆1的内壁上而使水无法通过。隔盘13上设置了三根净水引流管135,互成120度角。
本实用新型中,吸气消声盒132包括:吸气管1321、空气流通管1322和消声盖1323。其中,吸气消声盒132与出水管通孔管131共轴,固定设置在隔盘13上,且吸气消声盒132的高度略高于出水管通孔管131的高度。两根吸气管1321、一根空气流通管1322和三根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均围绕出水管通孔管131的中轴线排列,并且其轴线等间距的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具有相同功能的管不相邻挨靠在一起。消声盖1323的中心区域设置了孔径略大于出水管6外径的消声盖通孔13231,以便出水管6穿过。消声盖1323的外径略大于吸气消声盒体的外径,能够在稍微倾斜的情况下去,也能够盖住吸气消声盒132,保证从出水管6流出的水不能流入到吸气消声盒132中。消声盖1323盖在吸气消声盒132体上,形成腔体,可以大幅降低吸气时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中,吸气管1321垂直固定在隔盘13上,并穿过隔盘13伸进增氧缓流盆腔12一定长度,吸气管1321在吸气消声盒132内的高度低于出水管通孔管131和空气流通管1322;空气流通管1322垂直固定在隔盘13上,并穿过隔盘13伸进增氧缓流盆腔12一定长度,在吸气消声盒132内的高度和出水管通孔管131的高度相同,且高于吸气管1321,用于连通吸气消声盒132和增氧缓流盆腔12,保证空气的流动性。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垂直穿过隔盘支撑台15上留出的间隙,经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将净化后的水从引流管出水管1353引流到吸气消声盒132中。
本实用新型中,出水管6从出水管通孔管131穿入,从消声盖1323的消声盖通孔13231穿出;穿出的高度略高于放置在吸气消声盒132上的消声盖1323,以使抽出的水流入到植物生长区111。水经过植物生长区111自然沉淀过滤后从隔环134上溢出,流入滤材放置区112,经竖直放置的过滤棉138过滤后,通过净水引流管135流入到吸气消声盒132中。吸气管1321将吸气消声盒132中的水和气一并吸入,并滴落到增氧缓流盆腔12中。
本实用新型中,增氧缓流盆腔12包括:增氧缓流盆腔通孔121、增氧缓流盆腔出水孔122、进气孔123、水路延长道124和散水盘125。其中,增氧缓流盆腔12的底部呈凹面状,在其中心区域设置有增氧缓流盆腔通孔121,用于出水管6垂直穿过,伸入到净化增氧盆1中。多个增氧缓流盆腔出水孔122以增氧缓流盆腔通孔121为中心对称分布在增氧缓流盆腔12的底部,孔径大小适当,以保证净化增氧后的水顺利流出净化增氧盆1进入缸体2,同时也能减小增氧缓流盆腔12内的噪音外泄。进气孔123设置在增氧缓流盆腔12侧壁的适当位置,保证增氧缓流盆腔12与外界大气连通。水路延长道124固定在增氧缓流盆腔的腔壁上,由两条沿腔壁螺旋下降的水道构成,两水道各有一个入口和出口,且两个出水口出水的方向相反,保证两股水流能够对冲。散水盘125放置在水路延长道124上方,接收从吸气管1321中流出的水。如图8所示,125上设置有适量散水盘小孔1251,便于一部分水漏出,另一部分水则分别流入两个水路延长道入水口1241,散水盘125中心设置有一个散水盘通孔1252,以便出水管6穿过。
如图13-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缸体出水口21处设置有出水板22。出水板22呈圆台状,上大下小,且其上底的直径略大于缸体出水口21的直径,下端的直径略小于缸体的出水口21的直径,便于出水板22能够放置在缸体的出水口21;出水板22的设置是为了防止鱼被水泵5吸入导致死亡,且能够保证缸体中的残渣被吸走。出水板22上设置有用于出水管6穿出的出水板通孔221,在出水板通孔221的周围等间距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水板孔222,用于连通缸体2和水泵放置空间4,以便缸体2中的水和残渣、粪便等被水泵5吸入。
本实用新型中,出水管6上设置有托台64,呈圆形,用于放置如图15-图16所示的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62。托台64可以沿出水管6上下移动,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62的中心设置有孔径大于出水管6外径、小于托台64直径的套管63,这样设计便于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62的取出、放入,且能将从净化增氧盆1中滴落的水分散开,避免水流冲起缸体2底部沉淀的残渣,也避免投放的鱼食被冲入缸体2的底部。水生植物也有助于减缓从增氧缓流盆腔12滴落的水流流速,避免水流将底部的残渣冲起,且能够装饰缸体2,增加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中,净化增氧盆1通过净化增氧盆支撑脚16设置在缸体2上,保证缸体2液面上端的空气流动,也方便喂食,且能够通过专用的附件对缸体2内壁擦洗。
本实用新型中,底座3的内表壁的低端呈凹面状,凹面状的中心区域用于放置水泵5,易于经出水板孔222吸入的残渣,尽可能直接被水泵5抽送至上方的净化增氧盆1中。
本实施例中:
净化增氧盆1:高11cm,壁厚0.5cm;盆口的内径为25cm,外径为26cm;盆的底部呈凹面形状,最大深度为2cm,凹面的口径为43cm。
隔盘支撑台15:总体上呈圆环,高度2cm,宽度0.5cm;在隔盘支撑台15上有三个弧形缝隙,它们将整个隔盘支撑台15等分成三部分,每个缝隙的深度为1.5cm,弧长为1.5cm。
净化增氧盆支撑脚16:高度为3cm,宽度为2cm,长度为3cm。
滤材遮盖环14:厚0.3cm,整体高度为1.5cm。下边部分为圆环,其内径为26cm,外径为26.6cm。上边部分向内倾斜的边的长1.2cm,倾斜角度为32度。
一、过滤净化盆腔11
隔盘13:直径为25cm,厚度0.5cm。
放水开关133:内径为0.8cm,外径为1cm,高度为2cm.
隔环134:厚度为0.5cm,高度为5cm。上端的内径为18cm,外径为19cm;下端的内径为19cm,外径为20cm。
净水引流管135:内径0.8cm,外径1cm。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和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长度均为2.5cm。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长度为12cm。
滤材支撑过水杆136:内径为0.5cm,外径为0.7cm,高度为4cm。共12根,分布均匀。
围圈137:高度2cm,厚度为0.7cm。
过滤棉138:厚度0.5cm,高度为5cm,长度为75cm。有3cm的重合部分。
吸气消声盒132:内径4.8cm,外径5cm,高6.5cm。
出水管通孔管131:内径1.2cm,外径为1.4cm,长度为6cm。其长度中有5cm处于隔盘13上方。
吸气管1321:共2根,每根的内径均为0.6cm,外径均为0.8cm,长度均为5cm。其长度中有3.5cm处于隔盘13上方。
空气流通管1322:长6cm,内径1cm,外径1.2cm。其长度中有5cm处于隔盘13上方。
消声盖1323:直径为5.5cm,厚度为0.5cm。
消声盖通孔13231:孔径为1.2cm。
二、增氧缓流盆腔12
散水盘125:高度为1cm,包含厚度0.2cm。宽度为10cm,长度为24cm。
散水盘小孔1251:孔径为0.5cm。
散水盘通孔1252:孔径为1.2cm。
水路延长道124:高度为0.5cm,厚度为0.2cm,从高到低呈螺旋下降趋势,每条水路延长道124卷绕圈数为3圈,水路延长道124内圈半径为3cm,外圈半径为10cm,两条水路延长道124之间的宽度为1cm。
增氧缓流盆腔通孔121:孔径1.2cm。
增氧缓流盆腔出水孔122:孔径1.2cm,共有2个。
进气孔123:孔径为0.5cm。
缸体2:厚度为0.5cm,内径为25cm,外径为26cm。如图4所示,在缸体2的缸口处,设置了向内凹陷的边,下凹的长度为1cm,高度为1cm。
如图1所示,缸体2的中间部分凸出,可视为一个圆,其直径为35cm。缸体2下半部分呈椭圆状,其长轴半径为17.5cm,短轴半径为8.5cm。
缸体出水口21:口径8cm.
出水板22:呈圆台形状,上端直径为8.5cm,下端直径为7.7cm,高度为0.8cm。
出水板通孔221:孔径1.2cm。
出水板孔222:孔径为0.5cm,共8个。
底座3:内径为9cm,外径为10cm,高度为7cm,厚度为0.5cm。
出水管6:内径1cm,外径1.2cm,高27cm。
托台64:厚度为1cm,内外半径差为0.5cm;能沿出水管上下移动。
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62:内径为1.2cm,外径为6cm。其中,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区域的内外半径差为2cm,即种植植物的区域,其内径为4cm,外径为6cm。
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水的循环过程:
放置在底座3中的水泵5将水经出水管6送至装置顶部的喷泉喷头65,经喷泉喷头65喷洒到过滤净化盆腔11中。
水在植物生长区111中自然沉淀净化后,溢出隔环134,进入到滤材放置区112,经过滤棉138物理过滤后流出,经设置在隔盘13边缘的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流入到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然后从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流入吸气消声盒132中,经吸气管1321吸气后,流出吸气消声盒132,进入增氧缓流盆腔12中的散水盘125。
进入散水盘125的水,一部分直接经散水盘小孔1251滴落在增氧缓流盆腔12上,最终从增氧缓流盆腔出水孔122流入缸体2;另一部分经散水盘125的两端引流到固定在腔壁上的水路延长道124的两个水路延长道入水口1241,流经呈螺旋状下降的水路延长道124后,从水路延长道124的两个方向相反的水路延长道出水口1242流出,在增氧缓流盆腔12的底部基本形成“对冲”后,从增氧缓流盆腔12底部的增氧缓流盆腔出水孔122中流出,滴落到下方的缸体2中。
水流入到缸体2并到达缸体2的底部,又被水泵5抽出缸体2,以此实现水体的循环。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组装方法:
1.将水泵5与出水管6连接,并放置在水泵放置空间4,保证水泵位于水泵放置空间的中心,且出水管6几乎位于缸体的中轴线上。
2.让出水管6垂直穿过出水板通孔221,将出水板22放置在缸体出水口21。
3.将水生植物固定在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62的水生植物固定圈中,再让出水管6穿过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62的套管63,并将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62放置在出水管6上的托台64上,同时将托台64沿出水管6调至适当位置。另外,要确保水生植物能接收到适当的光照。
4.让出水管6从增氧缓流盆腔12底部的增氧缓流盆腔通孔121穿入,并将净化增氧盆支撑脚16置于缸体2的边口上,再将散水盘125的散水盘通孔1252套入出水管6,然后把散水盘125放置在水路延长道124上方,且使散水盘125的两端分别对准水路延长道124的两个水路延长道入水口1241。
5.将隔盘支撑台15和隔盘13的底部清理干净,不能留有较大残渣。隔盘支撑台15和隔盘13能较好密合,但会有少量水渗出,这是允许的。
6.让出水管6穿过隔盘13上的出水管通孔管131后,将隔盘13放在隔盘支撑台15上,且需让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对准隔盘支撑台15上的缝隙,最后将出水管6套入消声盖通孔13231,与吸气消声盒132形成吸气消声腔。
7.在隔盘13上的植物生长区111中栽种上适宜的植物(注:也可放入大小适当的石子),或者放置与植物生长区111空间相匹配的适宜盆栽,并使盆栽植物的根能穿出盆底而伸入植物生长区111的水中。
8.剪裁出长宽适宜的过滤棉138,将其竖直放置在隔盘上13的滤材放置区112中,围绕整个隔环134外侧,并使过滤棉138与隔盘13接触处密合好,同时过滤棉138的两端需重叠放置。再将滤材遮盖环14的内侧螺纹对准净化增氧盆1上端外边缘的螺纹,旋转固定,且保证过滤棉138的上端均放置在滤材遮盖环14内。
9.在出水管6的管口安装好喷泉喷头65。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清洗方法:
一、必清洗部件的清洗方法
归为必清洗的部件被清洗时可以关掉水泵电源,也可以不关电源。具体清洗方法:
(一)清洗缸体2内壁:将缸体2清洗附件伸入缸体腔内,对其内壁全面擦洗。
(二)清洗出水管6:先取下喷泉喷头65,再将出水管清洗附件伸入出水管6,对出水管6的内壁擦洗。
(三)清洗吸气管1321:先取下喷泉喷头65,从吸气消声盒132上取下消声盖1323,将吸气管清洗附件伸入吸气管1321,对其内壁擦洗。
二、可清洗部件的清洗方法
归为可清洗类别的这些部件,依据本实用新型装置的设计理念,是可以长期不清洗的。若要清洗,可以按如下方法清洗:
(一)过滤净化盆腔11的清洗方法:
1.关闭水泵5的电源,开启放水开关133,待净化增氧盆1腔内的水不再流出时,关闭放水开关133。
2.取下滤材遮盖环14、喷泉喷头65和消声盖1323,双手抓住隔盘上的隔环134,将隔盘13及其上面的附属部分一同取出,外取过程中尽可能保证隔盘13处于水平状态。
3.将竖直放置在滤材放置区112的过滤棉取下,用水进行简单冲洗即可。
4.清洗植物生长区111时只需用水进行简单的冲洗即可,防止将植物的根洗坏。
5.清洗净水引流管135时,可用出水管清洗附件清洗其两个拐弯处,然后用水冲刷管腔内部。
(注意:在清洗过滤棉138和植物生长区111的时候,不应用力进行清洗,只用水简单冲洗即可,防止严重破坏已建立起的生态系统)
(二)净化增氧缓流盆腔12的清洗方法:
1.关闭水泵5电源,开启放水开关133,待盆腔内的水不再流出时,关闭放水开关133。
2.取下滤材遮盖环14、喷泉喷头65和消声盖1323,双手抓住隔盘13上的隔环134,将隔盘13及其上面的附属部分一同取出。
3.取下散水盘125,再将净化增氧盆1取下,利用清水,对整个净化增氧盆1进行简单冲洗即可。
(三)水泵放置空间4的清洗方法:
1.关闭电源,按照上述清洗方法取下净化增氧盆1。
2.将出水板22移开,将软管连接到出水管6的管口。
3.利用附件,搅动和擦洗水泵放置空间4,然后打开电源,将污水抽出。
(注意:水泵放置空间4的另一种清洗方法是:将缸体2中的鱼和水都放到其他容器中,直接用水对水泵放置空间4进行冲洗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背离实用新型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变化和优点都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增氧盆(1)、缸体(2)和底座(3);所述净化增氧盆(1)放置在所述缸体(2)正上方;所述底座(3)设置在所述缸体(2)的正下方;其中,
所述底座(3)内设置有水泵放置空间(4)和水泵(5),所述水泵(5)的出水口与出水管(6)连通;所述出水管(6)穿过所述缸体(2)和所述净化增氧盆(1);所述水泵(5)的进水口与所述缸体(2)的缸体出水口(21)连通;
所述净化增氧盆(1)包括:隔盘(13)、滤材遮盖环(14)和隔盘支撑台(15);其中,所述净化增氧盆(1)内壁上设置所述隔盘支撑台(15);所述隔盘(13)将所述净化增氧盆(1)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方为过滤净化盆腔(11),下方为增氧缓流盆腔(12);所述滤材遮盖环(14)固定在所述净化增氧盆(1)上部的边缘上;
所述隔盘(13)上设置有出水管通孔管(131)、吸气消声盒(132)、隔环(134)、净水引流管(135)、滤材支撑过水杆(136)、围圈(137)和过滤棉(138);所述吸气消声盒(132)设置在所述隔盘(13)的中心区域;所述出水管通孔管(131)设置在所述吸气消声盒(132)内,所述出水管(6)从所述出水管通孔管(131)中穿过所述隔盘(13)及所述吸气消声盒(132);所述吸气消声盒(132)外围设置所述隔环(134);所述围圈(137)设置在所述隔盘(13)的边缘;所述过滤棉(138)紧贴所述围圈(137)内壁;所述滤材支撑过水杆(136)设置在所述围圈(137)上;所述滤材支撑过水杆(136)上设置有缺口(1361),所述缺口(1361)正对所述净化增氧盆(1)的内壁;所述净水引流管(135)固定在所述隔盘(13)的底部,将所述吸气消声盒(132)的腔体和所述过滤棉(138)外侧区域连通;所述出水管(6)的水从所述隔环(134)溢出后,通过所述净水引流管(135)流入至所述吸气消声盒(132)中;
所述增氧缓流盆腔(12)侧壁上设置了进气孔(123);所述增氧缓流盆腔(12)的腔壁上固定有水路延长道(124);所述水路延长道(124)上方设置有散水盘(125);所述增氧缓流盆腔(12)的底部中心区域设置有增氧缓流盆腔通孔(121);所述增氧缓流盆腔通孔(121)周围设置有增氧缓流盆腔出水孔(1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消声盒(132)包括:吸气管(1321)、空气流通管(1322)和消声盖(1323);
所述吸气消声盒(132)与所述出水管通孔管(131)共轴;所述出水管(6)穿过位于所述消声盖(1323)中心区域的消声盖通孔(13231);所述消声盖(1323)设置在所述吸气消声盒(132)的盒体正上方,形成腔体;所述吸气管(1321)固定在所述隔盘(13)上,并穿过所述隔盘(13)伸进所述增氧缓流盆腔(12),所述吸气管(1321)在所述吸气消声盒(132)内的高度低于出水管通孔管(131);所述空气流通管(1322)固定在所述隔盘(13)上,并穿过所述隔盘(13)伸进所述增氧缓流盆腔(12),所述空气流通管(1322)在所述吸气消声盒(132)内的高度低于出水管通孔管(131),且高于所述吸气管(13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盘(13)上设置有放水开关(133),所述放水开关(133)设置在所述隔环(134)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水盘(125)上设置有散水盘小孔(1251)和散水盘通孔(1252);所述散水盘通孔(1252)设置在所述散水盘(125)的中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延长道(124)由两条沿所述增氧缓流盆腔(12)腔壁螺旋下降的水道构成,两条水道各有一个水路延长道入水口(1241)和水路延长道出水口(1242),且两个水路延长道出水口(1242)方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引流管(135)包括: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和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
所述净水引流管(135)呈U字型;所述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和所述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分别位于所述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的两端,且垂直于所述净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所述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和所述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分别穿过所述隔盘(13);所述净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位于所述过滤棉(138)的外侧,与所述围圈(137)相交,且高度低于所述围圈(137);所述净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位于所述吸气消声盒(132)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6)的管口处设置有喷泉喷头(6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出水口(21)处设置有出水板(22);所述出水板(22)上设置有用于安放所述出水管(6)的出水板通孔(221);所述出水板通孔(221)的周围设置有出水板孔(22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6)上设置有托台(64);所述托台(64)可以沿出水管(6)上下移动;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环(62)套设在所述出水管(6)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增氧盆(1)通过净化增氧盆支撑脚(16)设置在所述缸体(2)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09170.4U CN205124727U (zh) | 2015-10-19 | 2015-10-19 | 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09170.4U CN205124727U (zh) | 2015-10-19 | 2015-10-19 | 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24727U true CN205124727U (zh) | 2016-04-06 |
Family
ID=55610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0917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24727U (zh) | 2015-10-19 | 2015-10-19 | 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2472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10972A (zh) * | 2015-10-19 | 2016-01-06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 |
-
2015
- 2015-10-19 CN CN201520809170.4U patent/CN20512472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10972A (zh) * | 2015-10-19 | 2016-01-06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10972B (zh) | 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 | |
CN201398376Y (zh) | 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鱼苗孵化装置 | |
CN110269029A (zh) | 一种简易换水的水草景观鱼缸 | |
US20160165836A1 (en) | Recirculating Pet Fountain with Pet Food Holder | |
US20020179512A1 (en) | Aquarium filter system | |
CN201226730Y (zh) | 生态水培鱼缸 | |
CN205124727U (zh) | 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 | |
CN206324049U (zh) | 一种观赏鱼缸用双保护结构增氧机 | |
CN203105360U (zh) | 水族箱过滤器 | |
CN205266656U (zh) | 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 | |
CN209931248U (zh) | 一种观赏鱼缸 | |
CN210711194U (zh) | 一种鱼类养殖水净化装置 | |
CN211064683U (zh) | 一种黄金鯵鱼苗的培育池 | |
CN203827882U (zh) | 一种驯养水培植物的水族箱 | |
CN108012980B (zh) | 一种双层净化的半开口式小型办公桌鱼缸 | |
CN209376489U (zh) | 一种循环生态养鱼设备 | |
CN203538130U (zh) | 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 | |
CN109699335B (zh) | 阳台多功能壁挂 | |
CN214629162U (zh) |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鱼缸 | |
CN209643612U (zh) | 一种生态观赏鱼缸 | |
CN202524911U (zh) | 一种内置过滤器的鱼缸 | |
KR20190131836A (ko) | 화분 일체형 수족관 | |
CN218649696U (zh) | 一种宠物自动饮水器 | |
CN215774984U (zh) | 一种水产养殖用水循环装置 | |
CN213369447U (zh) | 一种用于鱼缸循环流水造景增氧过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