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38130U - 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38130U
CN203538130U CN201320587071.7U CN201320587071U CN203538130U CN 203538130 U CN203538130 U CN 203538130U CN 201320587071 U CN201320587071 U CN 201320587071U CN 203538130 U CN203538130 U CN 203538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edimentation
filtration
filter screen
cross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870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群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5870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38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38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381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设有一过滤槽,其分别设有一入水区及一出水区,于该入水区及该出水区之间设有至少一溢流室,该溢流室的底部设有一汇集口;一交换单元设置于该出水区,该交换单元设有一进水端及一出水端,该进水端上设置有一滤网,该滤网的内侧设有一第一气泡管,而外侧设有一第二气泡管,又该第一气泡管及该第二气泡管连接至一气压泵,另该交换单元设有一抽水泵,该抽水泵设有一输水管连接至该出水端;一滤材设置于该溢流室内;借以能长久保持滤网干净不被阻塞,而持续使污水与干净的水进行交换。

Description

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可以将阻塞于该滤网上的鱼类排泄物或残饵的微粒子快速清除及沉淀过滤粗粒子,使其可以长久保持干净且不被阻塞,而能持续使污水与干净的水进行交换后,再回流循环使用的水交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饲养鱼类等水生动物的水族装置,例如水族箱、养殖池、池塘或鱼塭等,由于鱼类的排泄物会容易堆积于水底,而以人工清理不易,并会造成水质的恶化,而使得鱼类大量死亡,故必须加强其水质的过滤。因此有中国台湾公元2005年5月11日所公告的新型第M263749号「水族箱的内置循环过滤装置」专利案,其揭露:令水族箱内以隔板间隔划分成主蓄水槽及滤水槽两区域,而滤水槽中乃以多个溢水板与间隔板区隔出多个过滤室及溢流室,令各过滤室与所对应的溢流室底部呈导通状,且各过滤室于其下端部腾空搭置有多组模块化的过滤材,于滤水槽内末端的溢流室中乃置设有一沉水马达,若此,即可顺利组成一内置式的过滤装置。
由于一般的鱼类或丰年虾等水族生物的排泄物或残饵,具有粗粒子及微粒子的分别,惟该专利前案仅具有过滤粗粒子的功能,并不具有清除排泄物或残饵的微粒子的功能,而且仅适合使用于小型喂食观赏鱼类的水族箱,并无法适用于食用鱼类的大型水族箱或养殖池使用。
又有如中国台湾公元2013年4月1日所公告的新型第M449454号「水池排污净化结构」专利案,其揭露:包含两个构件,一是水池本体免动力压力差排污设计,在水池本体底部作一10~15度的预定斜坡,在该预定斜坡的最低处设置一集污凹槽,凹槽上覆盖一滤网,以一连通管一端连接设于该凹槽,另一端延长至池边,以一活动管调控排水,利用水位压差将池底的污染物排出;第二个构件是具备沉淀、过滤、排污和净化全功能的简易过滤槽体,依实际现况采用单槽或多槽合并使用,利用抽水马达经由管路将池水抽到过滤槽体中,槽体内放置棕刷或纱网等过滤体,可以降低水的流速而将悬浮污染物沉淀,过滤体上附着硝化菌可以进行水中氮循环,槽底有集污凹槽设计,排污时利用水位差产生的压力将污泥排出;过滤槽体水面种植大量水生植物具有美化功能,同时吸收水中的硝酸盐去除水质优养化;水池本体与过滤槽体排出的污水,皆可做为花卉或其他农作物的天然施肥使用。
惟该专利前案区分成一无动力排污结构,用以排出水中鱼类的粪便、落叶与残余饲料的粗粒子,另一个则是整合沉淀、过滤、排污和净化全功能的过滤槽体,同样用以去除粗粒子,惟二个结构分别设置,造成整体的体积过大,尤其无法去除水中的微粒子,因此于使用上仍不尽理想。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过滤装置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可以将阻塞于该滤网上的鱼类排泄物或残饵的微粒子快速清除及沉淀过滤粗粒子,使其可以长久保持干净且不被阻塞,而能持续使污水与干净的水进行交换后,再回流循环使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设有一交换单元,该交换单元设有一进水端及一出水端,该进水端上设置有一滤网,于该滤网的内侧设有一第一气泡管,而该滤网的外侧则设有一第二气泡管,又该第一气泡管及该第二气泡管连接至一气压泵,另该交换单元设有一抽水泵,该抽水泵设有一输水管连接至该出水端。
上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还设有一过滤槽,该过滤槽分别设有一入水区及一出水区,于该入水区及该出水区之间设有至少一溢流室,所述溢流室的底部设有一汇集口,该交换单元设置于该过滤槽的出水区。
上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还设有至少一滤材,所述滤材设置于所述溢流室内。
上述滤材为一生物球、一生物方块或一陶瓷环。
上述滤材为一过滤棉。
上述出水区位于所述溢流室的最后一个溢流室的溢流位置处。
以一导流管接通所述汇集口。
上述滤网为一层不织布。
上述第一气泡管垂直正对着该滤网,而该第二气泡管则平行对着该滤网。
上述第一气泡管垂直正对着该滤网,而该第二气泡管则垂直于该滤网。
上述汇集口设于该出水区的底部。
上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还设有一养殖槽,该养殖槽的内部设有一容水空间,该养殖槽的底部设有一汇集口,该交换单元设置于该容水空间。 
以一导流管予以接通该汇集口。
一种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设有一第一交换单元,该第一交换单元设有一进水端及一出水端,该进水端及该出水端之间连接有一中空的气泡盘,该进水端上设有一滤网,该出水端设有一第一虹吸管,该气泡盘上设有至少一贯穿孔连通该进水端及该出水端,又于该气泡盘上设置有多个气孔,所述气孔相对分布设置于该滤网的内侧及外侧,该气泡盘接设有一气泡管连通至该气孔,该气泡管则连接至一气压泵。
上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还设有一养殖槽,该养殖槽设有一容水空间,该第一交换单元则设置于该容水空间。
上述养殖槽设有一不透光上方部位与一不透光下方部位,该养殖槽接近中间位置处设有一透明的透光区,该养殖槽的下方部位设有一汇集口,并以一导流管予以接通该汇集口。
上述第一交换单元的第一虹吸管的另一端连接至一过滤池,该过滤池内设置有一第二交换单元,该第二交换单元的一第二虹吸管的另一端则连接至一净水池,该净水池内部设有一抽水马达,该抽水马达设有一出水管连接至一除沫器,该除沫器设有一回流管连接至该养殖槽。
上述进水端有多个支杆而围设成一进水空间,并于该支杆外缘设置有该滤网。
上述滤网为一层不织布。
上述出水端为一出水空间。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具有下列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鱼类排泄物或残饵的粗粒子快速的收集排出,并予以沉淀作为肥水之用,或是将其去除水份及曝晒,使其形成一浓缩污泥,以供作为土壤肥料或其他用途使用。
2.本实用新型可将阻塞于滤网上的鱼类排泄物或残饵的微粒子吹散,借以使该滤网可以长久保持干净且不被阻塞,而能持续使污水与干净的水进行交换后,再回流循环使用。
3.本实用新型可供实施使用于过滤槽或养殖槽等使用,借以可达到过滤、沉淀及水交换循环等多重使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交换单元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交换单元的作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交换单元的构造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第一交换单元的立体外观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第一交换单元的作动示意图。
符号说明
1过滤槽      11入水区      12出水区       13溢流室
14汇集口     15导流管      2交换单元      21进水端
22出水端     23滤网        24第一气泡管   25第二气泡管
26气压泵     27抽水泵      28输水管       3滤材
1A过滤槽     11A入水区     12A出水区      13A溢流室
14A汇集口    15A导流管     2A交换单元     21A进水端
22A出水端    23A滤网      24A第一气泡管  25A第二气泡管
26A气压泵    27A抽水泵     28A输水管连    3A滤材
1B养殖槽     13B容水空间   14B汇集口      15B导流管
2B交换单元   21B进水端     22B出水端      23B滤网
24B第一气泡管25B第二气泡管26B气压泵      27B抽水泵
28B输水管    4养殖槽       41容水空间     42透光区 
43汇集口     44导流管      5第一交换单元  51进水端
52出水端     53气泡盘      531贯穿孔      532气孔 
54滤网       55第一虹吸管  56气泡管       57气压泵 
5A第二交换单元  55A第二虹吸管   C养殖池   D净水池
D1抽水马达   D2出水管   E过滤池  F排泄物或残饵的粗粒子
F1排泄物或残饵的微粒子   G污水     H除沫器   H1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包括有过滤槽1、交换单元2及滤材3,其中:
过滤槽1,其分别设有一入水区11及一出水区12,于该入水区11及该出水区12之间设有至少一溢流室13,且每一溢流室13的高度由靠近该入水区11而向该出水区12呈递减的状态,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溢流室13,每一个溢流室13及该出水区12的底部设有一汇集口14,并以一导流管15予以接通该汇集口14。
交换单元2,如图2所示,其设置于该过滤槽1的出水区12,该交换单元2设有一进水端21及一出水端22,该进水端21上设置有一层不织布材质所制成的滤网23,于该滤网23的内侧设有一第一气泡管24,而外侧则设有一第二气泡管25,其中该第一气泡管24垂直正对着该滤网23,而该第二气泡管25则平行对着该滤网23,又该第一气泡管24及该第二气泡管25连接至一气压泵26,另该交换单元2设有一抽水泵27,该抽水泵27设有一输水管28连接至该出水端22。
滤材3,其设置于每一个溢流室13内,该滤材3可为一生物球、生物方块或陶瓷环等生物滤材。
使用时,如图3及图4所示,该过滤槽1的入水区11连接至一养殖池C或水族箱,以供接收输入其污水G,而该过滤槽1的导流管15则连接至一净水池D或一沉淀池,而该交换单元2的出水端22则连接至一除沫器H,该除沫器H的回流管H1则连接至一养殖池C,当开始启动后,该养殖池C内含鱼类的排泄物或残饵的粗粒子F的污水G,则会由该入水区11而流入该过滤槽1内,其中该鱼类排泄物及残饵的粗粒子F则会落于该每一个溢流室13的底部,并且可经由该汇集口14收集排出,再由该导流管15予以输送到该净水池D进行沉淀作为肥水之用,或是进入该沉淀池内予以去除水份及曝晒,使其形成一浓缩污泥,以供作为土壤肥料或其他用途使用;而该污水G会通过每一个溢流室13的滤材3,借以利用该滤材3的硝化细菌,而与污水G中的氨产生硝化作用,而将氨予以去除,以还原成干净的水,而该交换单元2内的抽水泵27启动,则会经由该进水端21以抽取该过滤槽1的出水区12已经过滤后干净的水,再由该输水管28输送至该出水端22而进入该除沫器H,借以去除水中蛋白质,也可以再一次的增强硝化作用与增加水中的溶氧作用,而再经由回流管H1循环回流至该养殖池C内供水。
另当该污水G中如有较为微小的鱼类的排泄物或残饵的微粒子F1,通过该溢流室13及其滤材3,而阻塞于该进水端21上的滤网23时,则可利用该气压泵27启动时,于该第一气泡管24及该第二气泡管25同时喷出气泡,借由该滤网23内侧的第一气泡管24,正对着该滤网23喷出气泡,而可将阻塞于该滤网23上的鱼类的排泄物或残饵的微粒子F1吹散,同时平行对着该滤网23的第二气泡管25所喷出的气泡,也可帮助将已阻塞于该滤网23上的鱼类的排泄物或残饵的微粒子F1吹散,使其可以落入于该出水区12的底部,并且经由该汇集口14收集排出,由该导流管15予以输送到该净水池D进行沉淀或其他处理,如此,借由该滤网23可以长久保持干净且不被阻塞,而能持续使污水G与干净的水进行交换后,输送至该除沫器H,借以去除有机物质,而再经由回流管H1回流至该养殖池C内使用。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如图5所示,该过滤槽1A分别设有一入水区11A及一出水区12A,于该入水区11A及该出水区12A之间设有至少一溢流室13A,且每一溢流室13A的高度由靠近该入水区11A而向该出水区12A呈递减的状态,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溢流室13A,且该出水区12A位于最后一个溢流室13A的溢流位置处,而且每一个溢流室13A的底部设有一汇集口14A,并以一导流管15A予以接通该汇集口14A。
交换单元2A,如图2所示,其设置于该过滤槽1A的出水区12A,该交换单元2A设有一进水端21A及一出水端22A,该进水端21A上设置有一层不织布材质所制成的滤网23A,该滤网23A的内侧设有一第一气泡管24A,而外侧设有一第二气泡管25A,其中该第一气泡管24A垂直正对着该滤网23A,而该第二气泡管25A则平行对着该滤网23A,又该第一气泡管24A及该第二气泡管25A连接至一气压泵26A,另该交换单元2A设有一抽水泵27A,该抽水泵27A设有一输水管28A连接至该出水端22A。
滤材3A,其设置于每一个溢流室13A内,该滤材3A可为一过滤棉等物理滤材。
使用时,该过滤槽1A的入水区11A连接至一养殖池C或水族箱,以供接收输入其污水,而该过滤槽1A的导流管15A则连接至一净水池D或一沉淀池,而该交换单元2A的出水端22A则连接至该养殖池C,当开始启动后,该养殖池C内含有鱼类的排泄物或残饵的粗粒子F的污水G则会由该入水区11A而流入该过滤槽1A内,其中该鱼类排泄物及残饵的粗粒子F则会落于该每一个溢流室13A的底部,并且可经由该汇集口14A收集排出,并由该导流管15A予以输送到该净水池D进行沉淀;而该污水G会通过每一个溢流室13A的滤材3A,借以利用该滤材3A进行物理过滤,而形成干净的水,该交换单元2A内的抽水泵27A启动,则会经由该进水端21A以抽取该过滤槽1A的出水区12A已经过滤后干净的水,再由该输水管28A输送至该出水端22A而再循环回流至该养殖池C内供水。
当有微小的鱼类的排泄物或残饵的微粒子F1阻塞于该进水端21A上的滤网23A时,则可利用该气压泵26A启动时,于该第一气泡管24A及该第二气泡管25A同时喷出气泡,将已阻塞于该滤网23A上的鱼类的排泄物或残饵的微粒子F1吹散,使该滤网23A可以长久保持干净且不被阻塞,而能持续使污水G与干净的水进行交换后,再回流至该养殖池C内使用。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如图6及图7所示,其设有一丰年虾的养殖槽1B,该养殖槽1B内部设有一容水空间13B,该养殖槽1B的底部设有一汇集口14B,并以一导流管15B予以接通该汇集口14B。
交换单元2B,其设置于该养殖槽1B的容水空间13B内,该交换单元2B设有一进水端21B及一出水端22B,该进水端21B上设置有一层不织布材质所制成的滤网23B,该滤网23B的内侧设有一第一气泡管24B,而外侧设有一第二气泡管25B,其中该第一气泡管24B垂直正对着该滤网23B,而该第二气泡管25B则垂直于该滤网23B,又该第一气泡管24B及该第二气泡管25B连接至一气压泵26B,另该交换单元2B设有一抽水泵27B,该抽水泵27B设有一输水管28B连接至该出水端22B。
使用时,该交换单元2B的出水端22B则连接至一除沫器H,该交换单元2B内的抽水泵27B启动后,则会经由该进水端21B以抽取该养殖槽1B内的污水G,而由该输水管28B输入至该除沫器H进行除沫作用,再循环回流至该养殖槽1B内,而该养殖槽1B的导流管15B则连接至一净水池D,该养殖槽1B内的丰年虾的排泄物或残饵的粗粒子F则经由该汇集口14B收集排出,并由该导流管15B予以输送到该净水池D进行沉淀。
当有微小的排泄物或残饵的微粒子F1阻塞于该进水端21B上的滤网23B时,则可利用该气压泵26B启动时,于该第一气泡管24B及该第二气泡管25B同时喷出气泡,将已阻塞于该滤网23B上的排泄物或残饵的微粒子F吹散,使该滤网23B可以长久保持干净且不被阻塞,而能持续使污水G与干净的水进行交换后,再经由除沫器H处理后回流至该养殖槽1B内使用。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如图8所示,其设有一丰年虾的养殖槽4,该养殖槽4设有一容水空间41,又该养殖槽4的上方部位与下方部位为不透光材质所制成,于该养殖槽4于接近中间的位置处设有一透明的透光区42,借以驱使其中饲养的趋旋光性的丰年虾等水族生物集聚,而远离上方与下方,该养殖槽4的下方部位设有一汇集口43,并以一导流管44予以接通该汇集口43。
第一交换单元5,如图9所示,其设置于该养殖槽4的容水空间41内,该第一交换单元5设有一进水端51及一出水端52,并于该进水端51及该出水端52之间连接有一中空的气泡盘53,又该进水端51有多个支杆511而围设成一进水空间,并于该支杆511外缘设置有一层不织布材质所制成的滤网54,又该出水端52为一出水空间,并贯穿设有一第一虹吸管55,另该气泡盘53上设有多个贯穿孔531,借以连通该进水端51及该出水端52,又于该气泡盘53上设置有多个气孔532,该气孔532相对分布设置于该滤网54的内侧及外侧,该气泡盘53接设有一气泡管56,该气泡管56连通至该气孔532,又该气泡管56的另一端连接至一气压泵57,利用该气压泵57打气时,透过该气泡管56输送气体,而可经由该气孔532喷出气泡,使该气泡分布于该滤网54的内侧及外侧。
使用时,如图8及图10所示,该第一交换单元5的第一虹吸管55的另一端连接至另一过滤池E,该过滤池E内同样设置有另一组的交换单元5,本实用新型可供串接至少一组以上的过滤池E及第一交换单元5,本实施例以一组的过滤池E作为说明,该过滤池E内设有一第二交换单元5A的第二虹吸管55A的另一端连接至一净水池D,该净水池D内部设有一抽水马达D1,该抽水马达D1的出水管D2则连接至一除沫器H,该除沫器H设有一回流管H1将除沫过后的水回流至该养殖槽4,该养殖槽4内的丰年虾具有趋旋光性,因此会聚集在中间位置的透光区42,而不会向上游动到该第一交换单元5,或向下游动到该汇集口43,而该第一交换单元5透过该第一虹吸管55所产生的虹吸作用,可以将该养殖槽4内所产生的污水,经由该进水端51吸入,被吸入的污水G可通过该气泡盘53的贯穿孔531,而进入该出水端52,再透过第一虹吸管55将其虹吸至该过滤池E内,该过滤池E内的水同样透过第二交换单元5A的第二虹吸管55A,利用虹吸原理将其虹吸至该净水池D,再利该净水池D内的抽水马达D1及其出水管D2,将其输入至该除沫器H进行除沫作用,再利用该回流管H1将除沫过后的水,循环回流至该养殖槽4内进行交换,该养殖槽4内的丰年虾的排泄物或残饵的粗粒子F则经由该汇集口43收集排出,并由该导流管44予以输送进行收集处理。
当有微小的排泄物或残饵的微粒子F阻塞于该进水端51上的滤网54时,则可利用该气压泵57启动时,经由该气泡管56输送气体,而经由该气孔532喷出气泡,使该气泡分布于该滤网54的内侧及外侧,将已阻塞于该滤网54上的排泄物或残饵F吹散,使该滤网54可以长久保持干净且不被阻塞。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20)

1.一种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交换单元,该交换单元设有一进水端及一出水端,该进水端上设置有一滤网,于该滤网的内侧设有一第一气泡管,而该滤网的外侧则设有一第二气泡管,又该第一气泡管及该第二气泡管连接至一气压泵,另该交换单元设有一抽水泵,该抽水泵设有一输水管连接至该出水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过滤槽,该过滤槽分别设有一入水区及一出水区,于该入水区及该出水区之间设有至少一溢流室,所述溢流室的底部设有一汇集口,该交换单元设置于该过滤槽的出水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滤材,所述滤材设置于所述溢流室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材为一生物球、一生物方块或一陶瓷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材为一过滤棉。
6.如权利要求2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水区位于所述溢流室的最后一个溢流室的溢流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一导流管接通所述汇集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滤网为一层不织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气泡管垂直正对着该滤网,而该第二气泡管则平行对着该滤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气泡管垂直正对着该滤网,而该第二气泡管则垂直于该滤网。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汇集口设于该出水区的底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养殖槽,该养殖槽的内部设有一容水空间,该养殖槽的底部设有一汇集口,该交换单元设置于该容水空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一导流管予以接通该汇集口。
14.一种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第一交换单元,该第一交换单元设有一进水端及一出水端,该进水端及该出水端之间连接有一中空的气泡盘,该进水端上设有一滤网,该出水端设有一第一虹吸管,该气泡盘上设有至少一贯穿孔连通该进水端及该出水端,又于该气泡盘上设置有多个气孔,所述气孔相对分布设置于该滤网的内侧及外侧,该气泡盘接设有一气泡管连通至该气孔,该气泡管则连接至一气压泵。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养殖槽,该养殖槽设有一容水空间,该第一交换单元则设置于该容水空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养殖槽设有一不透光上方部位与一不透光下方部位,该养殖槽接近中间位置处设有一透明的透光区,该养殖槽的下方部位设有一汇集口,并以一导流管予以接通该汇集口。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交换单元的第一虹吸管的另一端连接至一过滤池,该过滤池内设置有一第二交换单元,该第二交换单元的一第二虹吸管的另一端则连接至一净水池,该净水池内部设有一抽水马达,该抽水马达设有一出水管连接至一除沫器,该除沫器设有一回流管连接至该养殖槽。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水端有多个支杆而围设成一进水空间,并于该支杆外缘设置有该滤网。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滤网为一层不织布。
20.如权利要求14项所述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水端为一出水空间。
CN201320587071.7U 2013-09-23 2013-09-23 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38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7071.7U CN203538130U (zh) 2013-09-23 2013-09-23 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7071.7U CN203538130U (zh) 2013-09-23 2013-09-23 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38130U true CN203538130U (zh) 2014-04-16

Family

ID=50456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8707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38130U (zh) 2013-09-23 2013-09-23 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381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1293A (zh) * 2016-07-14 2016-09-21 钟建平 水族缸
CN110578648A (zh) * 2019-09-08 2019-12-17 宁波宏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箱式潮汐能发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1293A (zh) * 2016-07-14 2016-09-21 钟建平 水族缸
CN110578648A (zh) * 2019-09-08 2019-12-17 宁波宏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箱式潮汐能发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1428B (zh) 一种内循环鱼池及循环水处理工艺
CN204070180U (zh) 一种循环水玻璃钢水族箱系统
CN104705238B (zh) 一种水生动物养殖系统
CN203194328U (zh) 一体化循环水养殖净水装置
CN204244906U (zh) 鳗鱼养殖装置
CN107711681A (zh) 一种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TWM449454U (zh) 水池排汙淨化結構
CN104381167A (zh) 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
CN108423926A (zh) 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污染物减排系统
CN208402918U (zh) 一种基于模拟自然水流环境鱼池的二次利用系统
CN203538130U (zh) 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
CN203251796U (zh) 水族养殖用排泄物过滤循环装置
CN211657189U (zh) 一种甲鱼生态养殖水池
CN109757353B (zh) 一种微型化多级鱼菜养殖设备
CN104365514A (zh) 一种鳗鱼工厂化养殖系统
CN208402916U (zh)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系统
CN204244924U (zh) 用于鳗鱼养殖的净化系统
CN207252606U (zh) 一种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CN214758650U (zh) 一种高密度水产生态养殖系统
CN107638728A (zh) 一种流水槽养鱼系统的立体附壁吸水过滤排污自清洁装置
CN110122398B (zh) 一种易位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CN203467435U (zh) 一种旋流排污的水产养殖池
CN107751081A (zh) 具有自净化功能的水产品养殖池
CN211283982U (zh) 一种娃娃鱼养殖用水体净化装置
CN20741852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