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66656U - 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66656U
CN205266656U CN201520955933.6U CN201520955933U CN205266656U CN 205266656 U CN205266656 U CN 205266656U CN 201520955933 U CN201520955933 U CN 201520955933U CN 205266656 U CN205266656 U CN 205266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xygenation
constant current
pipe
brea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559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景培书
余登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209559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66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66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66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包括恒流密封箱、水气控制箱和吸气增氧盒。恒流密封箱被带孔隔板分隔为过滤区和储水增氧区,其中,储水增氧区能使过滤后的水获得第一次增氧;水气控制箱内的部件能控制为恒流密封箱注水的水泵的启动与停止,也能控制从恒流密封箱内流出的水流量;恒流密封箱能确保水泵将鱼缸内的水顺利抽到过滤区,也能确保储水增氧区内的水以恒定的速度自动流出;储水增氧区流出的水进入吸气增氧盒进行第二次增氧,最后流入鱼生活的水体。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采取了间歇抽水、空气被水流自动吸入水体和两次自动增氧三个措施,大大减少了水体循环和增氧的耗电量。

Description

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鱼类的增氧装置,尤其是一种可用于家庭养殖观赏鱼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家庭养殖观赏鱼的常用方法是分别用增氧泵和水泵实现供氧及过滤功能,其中,增氧泵主要起到增加水中溶氧量的作用;水泵能使鱼缸中的水循环,还能实现水体过滤,其通常做法是让水泵直接或间接地将水抽到处于鱼缸适当位置的过滤盒中,然后水经平铺过滤棉过滤后流回鱼缸中。此外,还有的方法是将增氧和抽水集成,如使用比较广泛的“增氧、抽水、造浪”三合一多功能潜水泵就如此。它分配一部分电能强力地将空气吸入,以实现增氧目的;分配另一部分电能将水抽送进入过滤盒,以实现水体过滤。以上方法虽然解决了供氧和过滤问题,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当所养的观赏鱼超过一定数量,即超过鱼缸自然养鱼条件(即不需或偶尔需供氧的养鱼条件)的限度时,需要增氧泵、水泵,或“增氧”与“抽水”功能集成的装置长时间工作,以确保观赏鱼的正常生命活动。由于需要它们长时间地工作,一方面不能节约电能,另一方面还给家庭环境带来了较多的噪音和电磁污染;而且增氧过程形成的气泡会带动其周围的水,顺便地也将沉入缸底的残渣、鱼的粪便等带起,甚至击碎,这样不仅会降低水的清澈透明度,还会进一步污染水体。
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装置来克服目前家庭养殖观赏鱼所采用的增氧、过滤方法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家庭养殖观赏鱼所使用的增氧、过滤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包括:恒流密封箱、水气控制箱、吸气增氧盒和水泡收集器;所述恒流密封箱呈箱体,由带孔隔板将所述恒流密封箱分隔为过滤区和储水增氧区;所述带孔隔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中,所述储水增氧区的底部设置有储水增氧区出水口,所述储水增氧区出水口与所述吸气增氧盒连通,所述储水增氧区内的水由于重力的作用,流入所述吸气增氧盒中进行增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恒流密封箱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底面设置有引流管和收水器;所述收水器呈倒立的漏斗状,所述引流管一端与所述收水器连通;所述密封盖由所述恒流密封箱上的密封盖支撑板支撑。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储水增氧区内设置有限流增氧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储水增氧区流向所述吸气增氧盒的水流大小;所述限流增氧机构包括:进气管、接水盘和限流空心杆;其中,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接水盘之间用弹性绳连接;所述接水盘固定于所述限流空心杆上并接近所述引流管管口;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支撑垫固定在一起,并固定在所述恒流密封箱腔体的上底内表面上;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从所述过滤区的一个侧壁伸出,与所述气流调节阀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限流空心杆内;所述限流空心杆的底部呈圆锥形,在圆锥面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限流空心杆的管底设置于所述储水增氧区出水口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区的侧壁上设置有水位检测管连通口和进气限流口;所述水位检测管连通口与所述水位检测管连通,使所述水位检测管内水位与所述恒流密封箱内水位几乎相同;所述进气限流口用于所述进气管穿过,保证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气流调节阀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水位检测管设置在所述恒流密封箱外侧的所述水气控制箱内,用于控制所述过滤区中的水位;所述水位检测管包括:磁铁浮子、磁敏传感器、软木塞和连通孔。
其中,所述水位检测管的上端由所述软木塞封闭;所述水位检测管的侧壁上下两端各设置了一个所述连通孔,两个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恒流密封箱上的两个水位检测管连通口分别连通,使水位检测管内水位与所述过滤区内水位几乎相同;所述水位检测管内漂浮有所述磁铁浮子,随所述水位检测管内液面变化而其位置发生相应改变;所述水位检测管的两端附近设置有所述磁敏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磁铁浮子的位置变化情况;所述磁敏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控制板连接;所述电路控制板控制水泵的启动与停止,实现控制所述恒流密封箱内水位的高低。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限流空心杆外围设置有碎泡刷,用于刺破所述进气管在进气时产生的气泡。在所述碎泡刷的外围设置了所述碎泡刷罩筒,用于遮挡所述碎泡刷,增加美观,且可以防止所述储水区的大型残渣被吸入所述吸气增氧盒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密封盖由密封盖支撑板支撑;所述密封盖支撑板上设置有所述密封框,用于增加所述恒流密封箱与所述密封盖的密封效果;所述恒流密封箱的上表面设置有密封盖定位框,用于防止所述密封盖严重错位。
其中,所述密封盖在水泵处于停止抽水状态时,使所述恒流密封箱处于密封状态,在气压的作用下,所述恒流密封箱实现恒流功能。当水泵处于抽水状态时,所述恒流密封箱中的压强增大,其内外形成压强差,所述密封盖就被所述恒流密封箱内的气体开启一道缝,则所述恒流密封箱腔内的空间与外界连通,确保水泵正常抽水,同时也能有效防止所述恒流密封箱被气体撑破。当水泵停止抽水时,所述密封盖的重力和因所述限流增氧机构起的作用而在所述恒流密封箱内形成的小于外界的气压,在这两者共同作用下使所述密封盖快速恢复到开启前的状态,使所述恒流密封箱内的空间处于密封状态,实现恒流功能。
其中,水泵抽水时,一部分水通过所述引流管进入所述接水盘,随着所述接水盘内水量增多,在所述弹性绳的作用下,所述接水盘和所述限流空心杆一起下降,于是所述限流空心杆的锥形端会很快封住位于正下方的所述储水增氧区出水口,阻止水泵抽水时大而急的水经所述吸气增氧盒冲进鱼缸,以避免由于水流猛烈冲刷而使缸内水体变得浑浊,同时还节约电能。当所述恒流密封箱内的水量达到一定高度,位于所述水位检测管上端的所述磁敏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磁铁浮子的磁信号,经所述电路控制板控制,使水泵停止抽水;所述接水盘内的水逐渐从所述接水盘漏水孔漏出,在所述弹性绳作用下,所述接水盘和所述限流空心杆一起逐渐上升,所述限流空心杆的锥形端与所述储水增氧区出水口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直至稳定;同时所述恒流密封箱内的密封气体的压强会因所述恒流密封箱内的水逐渐漏出而降低,降到一定程度,外界气体便通过所述进气管进入所述限流空心杆的下端,并从在圆锥面上设置的所述排气孔排出,进入所述恒流密封箱内的水体,实现第一次增氧。
其中,所述恒流密封箱正常工作时,由于所述进气管在所述限流空心杆内的锥形端距离所述储水增氧区出水口处的高度差不变,且随着所述恒流密封箱内的水位的变化,外界空气从所述进气管中进入到所述恒流密封箱内,因此,在所述恒流密封箱内空气和水位高度的共同作用下,从所述储水增氧区出水口流出的水的流速恒定,以此实现所述恒流密封箱的恒流功能。所述收水器与所述进水管之间的相对位置要适当,其目的是为了在水泵抽水时,能将适量的水引流到所述接水盘中,使所述接水盘下降,以便将所述限流空心杆的尖端压入到所述储水增氧区出水口,使水流减小,并接近止流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限流空心杆上设置有碎泡刷,用于刺破所述进气管在进气时产生的气泡,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中,所述限流增氧机构进一步包括:气流调节阀,所述气流调节阀设置在所述气流控制区,与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气流控制区内的一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中,所述过滤区内设置有进水管和溢水保护管;所述进水管一端伸出所述恒流密封箱的下底与水泵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过滤区内,向所述过滤区供水;所述进水管的外壁设置有螺纹,其与所述进水管旋转头内壁上的螺纹能很好耦合;通过旋转所述进水管旋转头,可以调节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过滤区内的高度,这样能保证使用功率适当大一点或小一点的水泵时,始终能使适量的水经所述收水器和所述引流管引流到接水盘中,以便所述限流增氧机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述溢水保护管的一端伸出所述恒流密封箱,且浸没在鱼缸中的水体中,另一端位于所述过滤区内,且高度略低于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过滤区的高度,用于因所述电路控制板或所述水位检测管出现故障而水泵一直处于抽水状态时,排出注入所述恒流密封箱中的过量的水。
其中,当水泵抽水时,可能存在所述密封盖打不开的情况,此情况下,所述恒流密封箱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同时所述恒流密封箱内的水位也超过正常位置时,所述溢水保护管能够作为通道,排出所述恒流密封箱内过多的空气和水,确保所述恒流密封箱不会被撑破。另外,所述溢水保护管内径大于所述进水管内径,因而所述恒流密封箱内多余的水都能从所述溢水保护管中流入下面的鱼缸中。当水从所述溢水保护管流出时,也能够带入一定空气进入鱼缸的水体,以确保短时间内缸体中的溶氧量不会急剧下降造成鱼缺氧而死。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区内设置有过滤棉、生化棉和滤材固定板;所述滤材固定板放置于所述过滤区的底部,所述过滤棉和所述生化棉均固定于所述滤材固定板上,用于过滤;所述过滤棉和所述生化棉分别包围所述缓冲筒,而且前者处于里层,后者处于外层;所述过滤棉和所述生化棉通过所述滤材固定板上设置的所述滤材支撑棒来保持直立状态;所述滤材固定板上设置有进水管通孔和溢水保护管通孔,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溢水保护管的位置相对应。在所述进水管外面套的所述缓冲筒固定在所述滤材固定板上。
其中,设置所述缓冲筒是为了减缓从所述进水管流出的水的速度,便于较大的残渣颗粒、鱼的粪便等沉淀,利于减小所述生化棉和所述过滤棉的清洗次数。
其中,所述过滤棉和所述生化棉所围成的面积较大,利于防止功率较大的水泵在抽水时,因其流量太大而导致水从所述过滤棉和所述生化棉的上边缘溢出,影响过滤效果。另外,所述过滤棉和所述生化棉被卷成筒状竖直放置,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所述过滤棉和所述所述生化棉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减少清洗次数。这是因为,一方面较重的残渣与粪便可以沉淀于所述滤材固定板上,减小过滤负荷;另一方面在过滤过程中,所述过滤棉和所述生化棉距离所述滤材固定板越近的区域越容易被细小颗粒堵住,当其堵塞后,水便会从其离所述滤材固定板更高的区域通过,于是提高了所述过滤棉、所述生化棉的使用效率,延长了每一次清洗后的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储水增氧区进一步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设置在所述储水增氧区底部外壁,与所述储水增氧区连通;所述排污管包括排污开关,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排污开关相通;所述排污开关固定设置在所述储水增氧区底部外壁。所述排污管用于排出清洗所述恒流密封箱时箱内污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气增氧盒由所述圆形隔板分隔为水流吸气消声腔和半封闭式出水腔;其中,所述水流吸气消声腔上端设置有吸气增氧盒盖,所述吸气增氧盒盖上设置有进水悬挂管,所述进水悬挂管与所述储水增氧区出水口连通,且通过所述固定旋转弹性环将所述吸气增氧盒固定悬挂在所述恒流密封箱下端;所述吸气增氧盒盖上设置有多个挂钩,所述水流吸气消声腔外围设置有多个挂扣,所述挂扣与所述挂钩能很好耦合,以形成所述水流吸气消声腔;
所述水流吸气消声腔内设置有圆形隔板支撑台;所述圆形隔板放置于所述圆形隔板支撑台上;所述圆形隔板上设置有一根气压平衡管和多根水流吸气管;所述气压平衡管将所述水流吸气消声腔和所述半封闭式出水腔连通,其上端管口略高于位于所述水流吸气消声腔内的所述水流吸气管的管口;多根所述水流吸气管沿所述圆形隔板的直径呈“一”字型排列,且任意相邻两根所述水流吸气管之间间隔相等,利于保证各所述水流吸气管同时吸气;所述进水悬挂管的正下方设置有分水片,所述分水片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对从所述进水悬挂管流出的水沿垂直所述水流吸气管排列的方向进行分流;所述半封闭式出水腔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吸气增氧盒出水孔,利于被增氧后的水流出,同时允许外围气体进入所述半封闭式出水腔,且位于中心位置的较大的所述吸气增氧盒出水孔用于固定所述水泡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水泡收集器设置在所述吸气增氧盒下端,用于将水面上产生的气泡收集在一起,由滴落的水流打击在气泡上,使水泡变得更小,增加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气增氧盒通过所述固定旋转弹性环悬挂在所述恒流密封箱的下底,且可以以所述进水悬挂管的轴线为转轴,与所述进水悬挂管一起在同一平面上自由旋转,这样就能够保证即使所述恒流密封箱放置不水平,在一定倾角范围内,仍然可以通过旋转所述吸气增氧盒,使其中呈“一”字型排列的所述吸气水管上端口均与所述水流吸气消声腔内的液面几乎等距,以便满足每一根所述吸气管吸气所需条件。这样的设计降低了对所述恒流密封箱安放平台的水平程度的要求,降低了对使用者的专业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包括控制箱盖板,所述控制箱盖板与所述恒流密封箱的一个外侧面形成水气控制箱;所述水气控制箱分为气流控制区、电路控制区和水位检测区;其中,所述气流控制区内设置有所述气流调节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内气流大小,也间接控制所述储水增氧区出水口的水流大小。所述水位检测区内设置有水位检测管,用于检测所述恒流密封箱内水位的高低,所述水位检测管上设置有连通孔,其与所述水位检测管连通口连通;所述水位检测管内设置有磁铁浮子,在接近所述水位检测管两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敏传感器。所述电路控制区内设置有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路控制板能依据所述磁敏传感器检测放置在所述水位检测管内的所述磁铁浮子的磁信号,控制水泵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利用所述恒流密封箱能够寄存适量水的特点在所述储水增氧区出水口产生恒定水流,以满足吸气管持续吸气所需要的条件。这种特点确保了水泵可以处于间断性工作状态,还无需单独使用增氧泵。因此,本实用新型利于节省电能,利于减少家庭环境中的电磁污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利用多根所述吸气管代替增氧泵,比较贴近河流自然溶氧的方式,易于提高鱼的成活率,易于使水体变得更清澈,可以减少,甚至不使用使水变清澈的化学药物。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在所述水流吸气消声腔的侧壁上放置的海绵以及采用从所述吸气增氧盒底部进气的方式,都利于降低所述吸气增氧盒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从所述吸气增氧盒流入鱼缸的水,有时由于水体的表面张力等因素,会在鱼缸的液面产生很多气泡,这些气泡会在整个液面漂浮,影响美观。于是,本实用新型在吸气增氧盒的下端设置了水泡收集器,将产生的气泡收集在一起。这样的做法,一方面防止水泡在水体液面上四处飘散;另一方面,从所述吸气增氧盒的出水口滴落下来的水会打击水泡,使其变得更小或打入水面下一定深度,这样还可以实现第三次增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的主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中恒流密封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中恒流密封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区的左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盖的主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中限流增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中限流增氧机构的主视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中限流增氧机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带孔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水位检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中滤材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中滤材及缓冲筒的设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绳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中吸气增氧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本实用新型中吸气增氧盒盖的主视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中吸气增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本实用新型中吸气增氧盒的俯视图。
图12a为本实用新型中圆形隔板的主视图。
图12b为本实用新型中圆形隔板的左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水泡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碎泡刷罩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箱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磁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污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软木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磁铁浮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水管旋转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过程、条件、实验方法等,除以下专门提及的内容之外,均为本领域的普遍知识和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没有特别限制内容。
如图1-2c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包括:恒流密封箱1、水气控制箱2、吸气增氧盒3和水泡收集器4。其中,恒流密封箱1呈箱体,由带孔隔板16将恒流密封箱1分隔为过滤区17和储水增氧区18,带孔隔板16上设置有多个隔板通孔161,参见图5。
参见图3a-4c,恒流密封箱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11,由密封盖支撑板12支撑。密封盖支撑板12上固定设置了密封框13,密封盖11置于密封框13上;密封盖11底面设置有引流管112及收水器111,引流管112一端与收水器111连通,另一端接近限流增氧机构181的接水盘1815。恒流密封箱1顶部设置有密封盖定位框14,密封盖定位框14用于定位密封盖11,防止其在开启闭合过程中,出现严重错位而失去密封效果。
参见图2c,过滤区17的侧壁上设置有水位检测管连通口171和进气限流口172。水位检测管连通口171与水气控制箱2相连。进气限流口172与限流增氧机构181相连。
参见图2a,过滤区17内设置有进水管173和溢水保护管174,相隔一定距离,且均垂直穿过恒流密封箱1的底面。水泵的启动与关闭由水气控制箱2控制。
其中,进水管173从过滤区17的中心区域穿过,伸入恒流密封箱1,其出水口与收水器111的间距适当。溢水保护管174的管径略大于进水管173的管径;两管的管口到恒流密封箱1底面的距离相等。
参见图7a和7b,过滤区17内设置有过滤棉175、生化棉176、滤材固定板177、缓冲筒1774和滤材固定板围圈1775。滤材固定板177放置于过滤区17的底部,过滤棉175、生化棉176和缓冲筒1774均固定放置于滤材固定板177上。滤材固定板177上设置有进水管通孔1771和溢水保护管通孔1772,其分别用于进水管173和溢水保护管174穿过。
本实用新型中,储水增氧区18的底部设置有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和排污管183。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与吸气增氧盒3连通,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处设置了固定旋转弹性环1821,用于固定悬挂吸气增氧盒3。限流增氧机构181从储水增氧区18中延伸至过滤区17。限流增氧机构181利于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增加水中溶氧量,也用于防止在水泵处于工作状态时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的水流量太大。如图18所示,排污管183包括:排污管开关1831。通过旋转排污管开关1831来控制排污管183的开关情况,排出恒流密封箱1内的污水,便于清洗。
参见图10a-12b本实用新型中,吸气增氧盒3包括:吸气增氧盒盖31、水流吸气消声腔32、圆形隔板33、圆形隔板支撑台34、半封闭式出水腔35、吸气增氧盒出水孔36。其中,水流吸气消声腔32上底设置有吸气增氧盒盖31;吸气增氧盒盖31上设置有进水悬挂管311,其与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相连通;吸气增氧盒盖31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增氧盒挂钩313,水流吸气消声腔32外侧四周设置有多个吸气增氧盒挂扣321,吸气增氧盒挂扣321与吸气增氧盒挂钩313相互耦合,能使吸气增氧盒盖31固定在吸气增氧盒3的主体上,形成水流吸气消声腔32。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设置有圆形隔板支撑台34,用于放置圆形隔板33。半封闭式出水腔35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吸气增氧盒出水孔36,处于中心的吸气增氧盒出水孔36由水泡收集器4的收集器固定管41穿过,以便固定悬挂水泡收集器4。圆形隔板33上设置有单根气压平衡管331和多根水流吸气管332,水流吸气管332沿圆形隔板33的直径等间距呈“一”字型排列。进水悬挂管311的正下方设置有分水片312,分水片312横截面呈长方形。
其中,水流吸气消声腔32和半封闭式出水腔35分别呈圆柱形和六棱柱形,两者在圆形隔板支撑台34处结合在一起,并由圆形隔板33分隔。进水悬挂管311与吸气增氧盒盖31垂直,且共轴。进水悬挂管311插入设置在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的固定旋转弹性环1821上,能把储水增氧区18和吸气增氧盒3连通。吸气增氧盒3和进水悬挂管311可以同时以进水悬挂管311的轴线为轴旋转,以便在恒流密封箱1放置不水平的情况下,通过旋转吸气增氧盒3使“一”字型排列的水流吸气管332的管口均与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的液面几乎等距,满足产生气泡所需的条件。吸气增氧盒盖31的边缘有四个对称分布的凸出的吸气增氧盒挂钩313,用于挂住水流吸气消声腔32外围的吸气增氧盒挂扣321,这样便于打开,方便清洗整个吸气增氧盒3。分水片312用于分散从进水悬挂管311流出的水,将水引到呈“一”字型排列的水流吸气管332的两侧,减缓水流直接冲击水流吸气管332的入水口,形成相对平稳的液面,满足产生气泡的条件。水流吸气管332垂直穿过圆形隔板33,并固定在圆形隔板33上,而且其两端分别位于水流吸气消声腔32和半封闭式出水腔35内。在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各水流吸气管332在圆形隔板33的高度相同,以确保各管内水流基本均匀。
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棉175和生化棉176均包围缓冲筒1774,前者为内包围层,后者为外包围层。围成的区域均呈长方体。过滤棉175和生化棉176通过滤材固定板177上的滤材支撑棒1773来保持直立状态。其中,多跟滤材支撑棒1773围绕滤材固定板177的中心,交错地垂直固定在滤材固定板177的边缘处,但均在滤材固定板围圈1775以内。过滤棉175和生化棉176的上边缘接近恒流密封箱1腔的顶部。在围成的区域的一边,多设置了一根滤材支撑棒1773,用于固定过滤棉175和生化棉176各自的交叠处。
参见图8,进水管173的外围套有缓冲筒1774。缓冲筒1774固定在滤材固定板177上。其中,缓冲筒1774上端呈漏斗状,用于收集由进水管173流出的水,下端呈圆柱形,且管壁上分布多个缓冲筒出水孔17741,以便减缓水流。缓冲筒1774的高度和滤材支撑棒1773相等。
参见图4a-4c,限流增氧机构181包括:气流调节阀1811、进气管1812、支撑垫1813、弹性绳1814、接水盘1815、限流空心杆1816、碎泡刷1817,以及碎泡刷罩筒1818,参见图14。
其中,进气管1812的一端与气流调节阀1811连通,另一端伸入至限流空心杆1816内适当位置,以便在恒流密封箱1处于封闭状态流水时,外界空气进入,维持恒流状态。进气管1812上设置有悬挂环18121,悬挂环1812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扣181211。接水盘1815上设置有接水盘漏水孔18152和第二固定扣18153。第一固定扣181211与第二固定扣18153通过弹性绳1814两端的弹性绳扣18141连接。限流空心杆1816垂直穿过接水盘1815的中心区域,并与接水盘1815固定在一起;限流空心杆1816和接水盘1815共轴;接水盘1815和限流空心杆1816在弹性绳1814的带动下一起上下移动。水泵处于抽水状态时,接水盘1815中会逐渐储存一定量的水,在水的重力作用下,弹性绳1814逐渐拉伸,接水盘1815和限流空心杆1816一起逐渐向下移动,限流空心杆1816的底端伸入到正下方的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中,这样能实现几乎关闭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的作用;位于接水盘1815底部的接水盘漏水孔18152主要用于排出水泵停止抽水时接水盘1815内的水,以便接水盘1815和限流空心杆1816在弹性绳1814的作用下上升,开启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使流入吸气增氧盒3的水流量增大。限流空心杆1816的管底为圆锥形,在圆锥面上设置有排气孔18161,用于排出从进气管1812进入的空气,使该空气进入到恒流密封箱1内。限流空心杆1816上设置有碎泡刷1817,以刺破较大气泡,形成更小的气泡,增加水与空气接触的面积。碎泡刷罩筒1818与限流空心杆1816共轴,固定在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处,围住碎泡刷1817;碎泡刷罩筒1818上设置有碎泡刷罩筒进水孔18181,便于储水增氧区18内的水流出恒流密封箱1。碎泡刷罩筒1818底部设置有碎泡刷罩筒出水孔18182。碎泡刷罩筒1818的作用,一方面能减小进气管1812产生气泡时对恒流密封箱1内的水产生较大扰动,利于箱内水的沉淀净化;另一方面有利于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的水迅速进入吸气增氧盒3,避免逸散到恒流密封箱1内的其他区域。
其中,气流调节阀1811设置在进气管1812处于水气控制箱2内的管口处,可以通过调节气流调节阀1811,改变进气口大小,从而控制气流量,同时也使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的水流大小跟随发生改变,以满足水流吸气管332产生气泡的条件。
本实用新型中,水气控制箱2包括:控制箱盖板21、第一控制箱隔板22、第二控制箱隔板23、气流控制区24、电路控制区25、水位检测区26。
其中,水位检测区26包括水位检测管261。在水位检测管261的侧壁上,接近其上、下端口分别设置了一个连通孔2612,与相应的水位检测管连通口171连通,使水位检测管261内水位与过滤区17内水位几乎相同。水位检测管261内有如图20所示的磁铁浮子2613,磁铁浮子2613漂浮在水位检测管261中的液面上,能反映恒流密封箱1内水位的高低。在接近水位检测管261的上下两端分别均设置有磁敏传感器2614,用来感应磁铁浮子2613。磁敏传感器2614与电路控制区25通信,电路控制区25与水泵通信,以控制水泵的启动或关闭。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水泡收集器4包括:收集器固定管41、收集器固定环42、连接杆43和围圈44;水泡收集器4设置在吸气增氧盒3的下端;收集器固定环42与吸气增氧盒3的底端连接;围圈44为圆筒形,通过四根连接杆43与收集器固定管41连接,收集器固定环42与收集器固定管41连接;围圈44的底端完全与鱼缸内的水面接触。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的恒流密封箱:
恒流密封箱1:长59cm,其中有5cm的长度留着用于设置水气控制箱2,以便安置电路控制板211,气流调节阀1811和水位检测管261。水气控制箱2的高度为15cm,宽为21cm,高度为14cm。
带孔隔板16:高度为5cm,厚度为0.5cm,宽度为20cm;固定在恒流密封箱1中,距离滤材固定板177为1cm。
隔板通孔161:孔径为1cm,任意相邻两孔的圆心间距为1.5cm。隔板通孔161布满整个带孔隔板16。
恒流密封箱1的上底开有长方形口,其长为20cm,宽为16cm。此设计目的是能够将滤材固定板177放入恒流密封箱1中,也便于对恒流密封箱1清洗。
密封盖定位框14:内边的长24cm(加上自身的宽0.5cm,则总长度为25cm),内边的宽20cm(加上自身的宽0.5cm,则总宽度为21cm),高1cm(其中包含0.5cm的密封框13和0.5cm的密封盖11的厚度);密封盖定位框14能确保密封盖11在水泵工作时不会因晃动而导致严重移位,以致于不能满足密封条件。密封盖11的长度比密封盖定位框14的长短1cm,宽也短1cm。
密封框13:密封框13是一个长方形框,其内、外边缘相距均为1cm;固定在密封盖支撑板12上。密封框13的内边缘与恒流密封箱1上底的口的边缘相距均为0.5cm,即密封框13的内边缘:长21cm,宽17cm;外边缘:长23cm,宽19cm。此设计能够保证密封盖11在水泵工作时,易于在气流作用下开启;也能够在水泵停止工作时易于恒流密封箱1恢复密封状态。
密封盖支撑板12:密封盖支撑板12是一个长方形框,其内、外边缘相距均为1cm,其厚度为0.5cm。
密封盖11:密封盖11的长23cm,宽19cm,厚0.5cm。其长、宽都与密封盖支撑板12的长宽均有1cm的重合,且长、宽距离密封框13均有0.5cm的距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密封盖11处于打开状态时,有一定的自由移动空间。
当抽水时,密封盖11在恒流密封箱1内的气体的作用下被打开时,不需要很大的开启弧度,只需一道较小的缝隙即可将恒流密封箱1内外的气体连通,保证恒流密封箱1不会在气体的作用下被撑破;密封盖11被打开时,会有一定频率的上下振动,但是幅度极小,不会产生噪音;当水泵停止工作的时候,恒流密封箱1内的压强迅速减小,于是密封盖11在自身重力和外界气压共同作用下,将迅速被压下,使恒流密封箱1处于封闭状态。
为了易于实现密封状态,在密封盖支撑板12上固定了一个密封框13。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盖11是由玻璃制成的,而密封框13是利用硅胶制成的,密封性能很好;密封盖11的下表面固定了收水器111和引流管112,其目的是:当抽水时,从进水管173中流出的一部分水被引流到限流增氧机构181的接水盘1815中;接水盘1815在重力作用下将随着限流空心杆1816一起下降,于是限流空心杆1816的锥形端被压入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内,以防止大量的水在短时间内流出,确保不会因为水猛烈地冲击鱼缸的水体而导致水体变得浑浊,同时也能够起到省电作用。
收水器111:收水器111在密封盖11的固定位置偏离密封盖11的中心3cm,即距离密封盖11较长的一条侧边的距离为14.5cm。收水器111的整体高度为2cm,其中,呈倒立漏斗形状的部分长为1cm,竖直部分为1cm。收水器的壁厚为0.1cm。收水器111的上端口外径为1.6cm,下端口外径为4cm。收水器111的竖直部分和引流管112连通,在连接处形成弯道,以改变水流方向。
引流管112:长7cm,壁厚0.1cm,其横截面呈半圆形,半径0.9cm。
过滤区17:长23cm,宽度为20cm。
连通孔2612:呈圆形,孔径为1cm。
水位检测管261:水位检测管261下端的连通孔2612的孔心距离恒流密封箱1腔底为1cm,这样设计利于防止残渣堵住该连通孔2612;上端的连通孔2612的孔心距离出恒流密封箱1腔底12cm,这个距离必须大于水泵停止工作时恒流密封箱1内的水位的最大高度,这样才能保证磁铁浮子2613始终随着恒流密封箱1内的水位的变化而变化。
进水管173:内径为1.4cm,外径为1.6cm;穿过过滤区17,且与过滤区17的底面垂直;距离过滤区17底部一条宽边的距离为12cm,距离另一条宽边的距离为11cm;而距离两条长边的距离均为10cm。进水管173的长为16cm,其一端向下伸出恒流密封箱1底部2cm,以便于用户使用时将水泵出水口与其相连;另一端处于过滤区17内,且在接近端口处设置了螺纹,并配置了相应的进水管旋转头1731。如图21所示,进水管旋转头1731内壁设置有螺纹,该螺纹能与进水管173上的螺纹能很好耦合。进水管旋转头1731的内径为1.6cm,外径为1.8cm,长度为4cm。设置进水管旋转头1731可以使进水管173的出水口距过滤区17底部的高度在适当范围变化。这样设计便于控制引流管112内水流量大小,当使用的水泵功率较大时,可以将进水管旋转头1731降低些,当使用的水泵功率较小时,可以将其升高些。这样能确保在抽水时,接水盘1815内总会接到适量的水,以保证限流空心杆1816正常工作。本实施案例中所使用的水泵功率范围为7W-18W。
溢水保护管174:内径为1.8cm,外径为2cm;穿过过滤区17,且与过滤区17的底面垂直,与进水管173一起同处于过滤区17底面的纵向中线上;溢水保护管174的轴线与进水管173的轴线相距2.5cm。溢水保护管174的高为14cm,其一端向下伸出恒流密封箱1底部2cm,用于连接一端浸没于鱼缸水体液面下适当深度的软管,以便使恒流密封箱1处于密闭状态;另一端处于过滤区17内,且距离过滤区17底部为11.5cm。软管浸没鱼缸水体液面下的深度主要由密封盖11的质量、水泵的功率、进气管1812的竖直段的高度及其管径共同决定;并要保证在水泵工作抽水,且密封盖11正常打开之前,恒流密封箱1内的气体不会从进气管1812中被压出。溢水保护管174的作用主要包括:1.当水位检测管261不能正常工作时,若水泵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进入恒流密封箱1的多余的水便从溢水保护管174溢出。2.多余的水溢出时,当水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溢水保护管174也会产生吸气现象,将恒流密封箱1内残留的空气吸入水体,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保证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给鱼供氧,避免鱼缺氧过度而死亡。3.当水泵工作时,密封盖11由于某些因素而不能正常打开时,则恒流密封箱1内的气体会通过溢水保护管174下端接的软管从鱼缸水体液面下排出,避免恒流密封箱1被撑破,但这种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排气噪音。
过滤棉175:厚为0.5cm,围成长方体腔,腔体的高为12cm,宽为13cm,长15cm(整个过滤棉175的接头处的交叠部分未计算在内)。
生化棉176:厚为1cm,围成长方体腔,腔体的高为12cm;宽为16cm,长19cm(整个生化棉176的接头处的交叠部分未计算在内)。
滤材固定板177:长为20cm,宽为16cm,厚度为0.5cm。在滤材固定板177的四周设计了高度为1cm的滤材固定板围圈1775,其目的是:在取出清洗时,使沉淀于滤材固定板面底部的残渣不会漏入鱼缸水体。
进水管通孔1771:孔径为1.8cm,处于滤材固定板177的中心位置,用于穿过进水管173。
溢水保护管通孔1772:孔径为2.2cm,处于偏离滤材固定板177中心位置2.5cm处,用于穿过溢水保护管174。
滤材支撑棒1773:直径为0.4cm,高度为12cm,均固定在滤材固定板177上,用于固定支撑竖直放置的过滤棉175和生化棉176。
缓冲筒1774:高度为11cm,其上端为漏斗形,内口径为8cm,外口径为8.4cm,高为2cm;其下端为圆筒,其内径为6.8cm,外径为7.2cm,高度为9cm,侧壁上有规律地分布了孔径为1cm的缓冲筒出水孔17741;相邻孔的孔心间距为1.5cm,目的是为了减缓从进水管173流出的水的速度。
储水增氧区18:长30.5cm,宽20cm,高14cm。
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出水口孔径为2cm,出水口孔径的中心距离带孔隔板16为1.5cm,与恒流密封箱1的腔底的两条较长的边均相距10cm。恒流密封箱1中的水通过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流入到吸气增氧盒3中。在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设置了一个固定旋转弹性环1821,固定旋转弹性环1821整体上呈圆台形状,上底直径为1.8cm,下底直径为2.4cm,整体高度为1.5cm。1.5cm的高度是这样分配的:0.5cm向上高出恒流密封箱1底部,0.5cm是箱底厚度,0.5cm向下伸出恒流密封箱1底部。沿固定旋转弹性环1821的轴线开了一个圆柱形孔,孔径为1.6cm,用于穿过吸气增氧盒盖31上的进水悬挂管311,将吸气增氧盒3固定。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固定吸气增氧盒3,另一方面也利于通过旋转吸气增氧盒3,改变吸气增氧盒3中呈“一”字型排开的水流吸气管332的管口与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的水面之间的高度差均相同,以满足产生气泡的条件。
排污管183:内径1.8cm,外径2cm。
排污管183的水平段长15cm,紧贴在储水增氧区的底部;排污管183的竖直段长1cm,排污管183的污水入水口略低于储水增氧区18的底面,便于在清洗的时候,残渣能够尽可能直接排出恒流密封箱1。在排污管183的水平段设置了排污管开关1831。
气流调节阀1811:整体长度为8cm;其管子的内径为1cm,外径为1.2cm;在和进气管1812相连的一端,设置有一个自带的弯套,其长为1cm,用于和伸出恒流密封箱1外1cm的进气管1812相连;通过旋转把手,控制进入进气管1812内的空气流量,也达到间接控制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的水流量的目的。
进气管1812:外径为1cm,内径为0.8cm;进气管1812整体上是一根具有两道弯的完整管子,两道弯各自确定的平面接近相互垂直。这样的关系可以使得进气管1812从处于恒流密封箱1外的一端开始走势逐渐降低。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当进气管1812内积水时,由于管子是倾斜的,则在重力和气压差的共同作用下,管内的积水更容易流回到恒流密封箱1内;也不会因为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在连接处残留的水无法被吸走而形成液柱或液膜,导致在进气时产生噪音。
进气管1812的固定方式:进气管1812通过进气限流口172伸入到恒流密封箱1内。整根进气管1812可以看做三段;第一段长度为24.5cm(包括伸出恒流密封箱1外的1cm和箱的厚度0.5cm),紧贴着过滤区17侧壁固定,且被固定在密封盖支撑板12下表面的支撑垫1813固定住;第二段基本沿垂直于恒流密封箱1侧壁的方向放置,长度为10cm,同样通过支撑垫1813固定住;第三段竖直伸进限流空心杆1816,长度为10.5cm。第三段上端设置有悬挂环18121,其外径为1.2cm,高度为0.2cm,厚度为0.1cm。悬挂环18121上有两个对称的方形空心挂扣。挂扣厚度为0.1cm,外边缘长为0.6cm,内边缘长为0.4cm,宽度为0.4cm,用于悬挂弹性绳1814。
悬挂环18121:距离支撑垫1813的高度为0.2cm,即在支撑垫1813的下方,留出0.2cm的高度,便于固定接水盘1815。
第一固定扣181211:在与进气管1812的竖直管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固定了两个呈“口”字型的挂扣;挂扣的内边的边长为0.2cm,外边的边长为0.3cm;在挂扣的弯角处,内径长度为0.4cm,外径长度为0.6cm(两边的厚度为0.1cm,则为0.6cm);高度为0.2cm。
第二固定扣18153:呈长方形框,厚度为0.1cm,内边缘的宽度(即高度)为0.2cm,长度为0.4cm;外边缘的宽度(即高度)为0.4cm,长度为0.6cm。接水盘1815上的挂扣能与弹性绳1814上的挂钩相连,将接水盘1815悬挂在悬挂环18121上。
支撑垫1813:长、宽均为2cm,厚度从0.5cm到1.5cm逐渐增加,固于密封盖支撑板12的下表面;支撑垫1813下表面有凹槽,用于固定进气管1812。
接水盘1815:横截面呈圆形,内径为3.8cm,外径为4cm,高度为2cm。接水盘1815空载时其边缘距离恒流密封箱1腔体的上底为1cm;其上的两个对称分布的方形孔扣的厚度为0.2cm。方形孔扣,其外边缘的长为0.6cm,宽(即高度)为0.3cm;内边缘的长为0.4cm,宽(即高度)为0.2cm;用于连接悬挂弹性绳1814;接水盘1815的底部以进气管通孔18151为中心等间距的分布四个接水盘漏水孔18152。
接水盘漏水孔18152孔径为0.5cm。
限流空心杆1816:与进气管1812的竖直段共轴,沿接水盘1815轴线穿过接水盘1815底部并与接水盘1815固定在一起;限流空心杆1816由圆筒和空心圆锥两部分组成,总高度为9.7cm,其圆筒的内径为1cm,外径为1.2cm,高为8.7cm;其空心圆锥的高为1cm,底面内径为1cm,外径1.2cm;空心圆锥设置在限流空心杆1816的底部。在限流空心杆1816底部的圆锥上以及接近圆锥的圆筒上上开了9个孔径为0.3cm的排气孔18161,用于排出由进气管1812进入限流空心杆1816尖端的空腔内的空气。在处于接水盘1815以下的限流空心杆1816的外壁上设置有均匀交错分布的碎泡刷1817,刷毛长1cm。限流空心杆1816上的碎泡刷1817被碎泡刷罩筒1818罩住;碎泡刷罩筒1818整体上呈圆筒状,外径为3.8cm,其上端开口的口径为3.6cm,下端开口的口径为2cm;碎泡刷罩筒1818下端开口套在固定旋转弹性环1821的上底上,防止碎泡刷罩筒1818倾倒;碎泡刷罩筒1818上有多个碎泡刷罩筒进水孔18181,孔径为0.5cm。这些设计有以下作用:1.有利于使从进气管1812排出的气体形成的气泡变得更小,增加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2.有利于在清除碎泡刷罩筒181上的异物时旋转碎泡刷罩筒1818;3.能够遮掩碎泡刷1817,增加美观性,且能够让增氧后的水迅速流入吸声增氧盒3;4.能够防止储水增氧区18内的较大残渣进入吸声增氧盒3堵住水流吸气管332。当水泵不工作时,限流空心杆1816的圆锥部分有0.5cm伸入到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中,而进气管1812的出气端伸入到限流空心杆1816的圆锥部分的腔体的长度为0.2cm;从进气管1812排出的空气又从限流空心杆1816上的排气孔18161排出;排出的气体形成的气泡经过碎泡刷1817变成许多小气泡;当水泵工作时,接水盘1815中的储水量逐渐增加,于是接水盘1815和限流空心杆1816会一起下降1cm,限流空心杆1816的尖端基本堵住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
弹性绳1814:原长度为3cm,共有两根,每一根的两端均分别固定有弹性绳扣18141,便于悬挂接水盘1815。
弹性绳扣18141:所用的四个与弹性绳1814相连的呈半“工”字形(即“[”形状)的挂钩,方形挂钩的长宽均为0.2cm,厚度均为0.2cm;利用弹性绳1814两端的扣分别和第一固定扣181211和第二固定扣18153相扣,保证接水盘1815能够固定悬挂在进气管1812的悬挂环18121上,且便于安放和取下接水盘1815。
水气控制箱2处于恒流密封箱1外且靠近过滤区17的一侧。它包括控制箱盖板21、第一控制箱隔板22、第二控制箱隔板23、气流控制区24、电路控制区25和水位检测区26。控制箱盖板21包括电路控制板211、总电源接口212、水泵电源接口213。水泵电源接口213设置了双孔插和三孔插,这样设计便于用户使用不同的水泵。气流控制区设置了气流调节阀1811,电路控制区25内设置有电路控制板211,水位检测区26内设置有水位检测管261。第一控制箱隔板22和第二控制箱隔板23主要用于将水气控制箱2分隔为三个区,以减小水气控制箱2内各部件相互干扰。
水位检测管261:包括软木塞2611、连通孔2612、磁铁浮子2613、磁敏传感器2614。
水位检测管261的上下两端附近分别开了一个连通孔2612,均与恒流密封箱1连通,以便监测恒流密封箱1中的水位变化情况。连通孔2612与水位检测管连通口171孔径均为1cm,所用的连通管子的外径为1cm,内径为0.8cm。而且,水位检测管261与恒流密封箱1是一个整体,无需用户连接。接近水位检测管261下端的连通孔2612的孔心距离恒流密封箱1的腔底为1cm,这样设计利于防止其被残渣堵住。上端的连通孔2612的孔心距离恒流密封箱1的腔底为12cm,这个距离必须大于正常抽水时允许水达到的最大高度。
水位检测管261内放置了磁铁浮子2613,磁铁浮子2613一直漂浮在水位检测管261内的液面上,且几乎沿着水位检测管261的轴线上下移动。本实施案例中,磁铁浮子2613位于水位检测管261的轴线上时,在紧贴水位检测管261外壁的最大磁感应强度为15毫特。
水位检测管261的外径为3cm,内径为2.8cm,高度为13cm;水位检测管261的下端是封闭的,上端通过如图19所示的软木塞2611密封;软木塞2611呈圆台形,上底直径为2.7cm,下底直径为2.9cm,高度为2cm。在接近水位检测管261上下两端的外壁上各放置了一个磁敏传感器2614。本实施案例,使用的磁敏传感器2614呈长方体,底为边长0.6cm的正方形,高为5cm,该磁敏传感器2614的一端设置有导线,另一端的附近是感应区,感应区长约2cm;该磁敏传感器能检测到的磁感应强度的范围是4mT到10mT。当水泵正常工作时,磁敏传感器2614能将检测到或未检测到磁铁浮子这个信号传递到电路控制板211,以控制水泵所处的工作状态,即检测到磁铁浮子处于水位检测管261下端附近时,电路控制板211会启动水泵,而检测到在上端附近时会停止水泵工作。本实施例中的磁铁浮子2613的构造是这样的:其外壳是空心玻璃球,很薄;球壳上开有一个圆孔,在与圆孔正对的腔底上固定一质量及磁感应强度适当的圆形磁铁,然后将圆孔封住。这样的设计能尽可能地使磁铁浮子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不发生过渡偏斜。
磁铁浮子2613的外径为2.5cm,上端开口处,内径为1.5cm,总质量为4克。
电路控制板211处于电路控制区25并利用螺丝固定在控制箱盖板21上,距离水位检测区26内的水位检测管261较近的一侧的距离为9cm,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电路控制板211尽可能远离磁铁浮子2613,降低对其影响。
电路控制板211被密封,只露出必要的电线;整个电路控制板211的长度为5cm,宽度为3cm,高度为10cm;密封过的电路控制板211被固定在控制箱盖板21上。
吸气增氧盒3整体高度为6.5cm,包括吸气增氧盒盖31、水流吸气消声腔32、圆形隔板33、圆形隔板支撑台34、半封闭式出水腔35和吸气增氧盒出水孔36。
其中,吸气增氧盒盖31的厚度为0.3cm。
吸气增氧盒3被圆形隔板33分隔为两部分,分别是水流吸气消声腔32和半封闭式出水腔35。
其中,靠近储水增氧区18的水流吸气消声腔32,呈圆柱形,高为1.9cm,内径为8.0cm,外径为8.6cm。在1.9cm的总高度中包括:圆形隔板33的厚度0.5cm,水流吸气管332在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高于圆形隔板33的高度0.2cm,分水片312距离最近的水流吸气管332管口的距离为0.5cm,其厚度0.2cm,高度0.5cm。
离储水增氧区18较远的半封闭式出水腔35,呈正六棱柱形状;腔内底面内边长为4cm,外边长为4.3cm。半封闭式出水腔35高为4.3cm,包括底面厚度0.5cm。将半封闭式出水腔35设计为正六棱柱形的目的是:便于利用本实用新型附带的旋转杆52旋转吸气增氧盒3使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水流吸气管332均处于吸气状态。
旋转杆52由一个正六边形转环和呈图形的转杆构成;其中,转环内边缘的边长为4.4cm,外边缘的边长为4.6cm,环厚度为0.5cm;转杆可看作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与转环直接相连,其长为6cm;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末端相连且相互垂直,其长度为10cm;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的末端相连且相互垂直,其长度为12cm。设计转杆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旋转吸气增氧盒3使处于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的所有水流吸气管332的管口与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的液面基本等距,以达到所有水流吸气管332均吸气所需要的条件之一。当然,虽然也可以直接用手旋转吸气增氧盒3,但由于其处在恒流密封箱1的下底,直接用手旋转很不方便,故设计旋转杆来进行调节。利用旋转杆52调整吸气增氧盒3,即使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也容易将转环套在吸气增氧盒3上,并且能够方便快捷地调整。
吸气增氧盒挂扣321:在水流吸气消声腔32的外壁上等间距的分布着四个吸气增氧盒挂扣321,为正方体,边长0.5cm,向外凸出,便于吸气增氧盒挂钩313挂住。
圆形隔板支撑台34:呈圆环状,该环内、外半径差为0.2cm。
吸气增氧盒盖31:呈圆柱形,直径为8.6cm,厚度为0.3cm。
吸气增氧盒挂钩313:在吸气增氧盒盖31边缘上等间距的分布着四个吸气增氧盒挂钩313;吸气增氧盒挂钩313长0.2cm,厚0.3cm,中间方孔的长为1cm,宽0.5cm,圆角半径0.1cm。
进水悬挂管311:内径为1.4cm,外径为1.6cm,长度为1.7cm。对于管长,其中有0.2cm位于水流吸气消声腔32中。进水悬挂管311的轴线与吸气增氧盒盖31的轴线相重合。
圆形隔板33:直径为8cm,板厚度为0.5cm。
气压平衡管331:外径为1.2cm,内径为1cm,长度为3.5cm。此管的长度中,有1cm位于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有2cm位于半封闭式出水腔35内。气压平衡管331靠近呈“一”字型排列的水流吸气管332中处于首位或末位的一根管子,两管轴线间距为0.2cm。设置气压平衡管331目的是:降低噪音,确保水流吸气管332能正常吸气。
水流吸气管332:内径为0.6cm,外径为0.8cm,长度为4cm。其长度中,有0.2cm位于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有3.3cm位于半封闭式出水腔35内。相邻两根管子的轴线间的距离为1.5cm。
吸气增氧盒出水孔36:吸气增氧盒3的底面上按一定规律排布了一些孔,分别处于外圈、内圈和中间。处于外圈的孔为小孔,共8个,孔径均为0.5cm,均匀分布在直径为6.2cm的圆周上;处于内圈的为大孔,共3个,孔径均为1cm,均匀分布在直径为4cm的圆周上;位于中间的孔只有一个,孔径为1.2cm,用于固定吸气增氧盒3下端的水泡收集器4。
分水片312:外观呈长方体形状,宽2cm,长2.4cm,高0.5cm。分水片312的厚度为0.2cm,分水片312位于进水悬挂管311的正下方,这样设计是为了避免从进水悬挂管311流出的水集中于少数几根水流吸气管332,从而导致一部分水流吸气管332吸气,而另一部分不吸气。
本实施例中的水泡收集器4包括:收集器固定管41、收集器固定环42、连接杆43和围圈44;
水泡收集器4整体高度为5.5cm,收集器固定管41的内径为0.8cm,外径为1cm,高度为4cm;高度中,有0.5cm伸入到吸气增氧盒中,将水泡收集器固定住;距离固定管顶端0.5cm处有一个凸起的收集器固定环42,环的外径为1.2cm,高度为0.5cm,这样设计是为了防止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将过多的固定管伸入到半封闭式出水腔35中,碰到水流吸气管332,影响吸气效果。围圈44是一个空心圆柱,内径为9.4cm,外径为9.6cm,高度为2cm。连接杆43的厚度均为0.5cm,长度是4.1cm。收集器固定管41的下端有0.5cm伸入到围圈44中,用于固定连接杆43。收集器固定管41和围圈44之间是通过四根对称的连接杆43将两者连接起来。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只需将水泡收集器4固定于在吸气增氧盒3下端面即可。水泡收集器4的作用:1.能够将液面上产生的水泡收集在一起,防止水泡逸散,影响美观;2.能够使滴落下来的水不断的打击围圈43内的水泡,再次让水和空气混合,增加水中的溶解氧;3.将气泡收集在一起,防止不易破裂的气泡漂浮在水面上,妨碍水面和空气的接触机会,也妨碍一些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氨等的溢出。
本实施例中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组合安装方法
1.将恒流密封箱1安放在鱼缸上,并调节其水平程度,尽可能使其底部处于水平状态。
2.将水泵的出水管与恒流密封箱1上的进水管173连接;将软管的一端与溢水保护管174的下端相连,另一端置于在鱼缸内液面下适当位置。
3.将剪裁适当的过滤棉175和生化棉176分别固定在相应的滤材支撑棒1773上,而且过滤棉175处于内层,生化棉176处于外层,并且均与滤材固定板177密合;再将缓冲筒1774以进水管173的轴线为中心轴,放置在滤材固定板177上。
4.将圆形隔板支撑台34清理干净后,再将圆形隔板33放置在上面,且稍用力将其压紧;利用吸气增氧盒挂钩313与吸气增氧盒挂扣321把两者固定,形成水流吸气消声腔32。
5.将水泡收集器4的收集器固定管41塞入吸气增氧盒3底面中心的吸气增氧盒出水孔36,使整个水泡收集器4悬于吸气增氧盒3下面。(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需要水泡收集器4)
6.将吸气增氧盒3上的进水悬挂管311塞入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以便将吸气增氧盒3悬于恒流密封箱1的底部。
7.将密封盖11的下表面擦拭干净,不能有颗粒残渣出现,同样地,也要将密封盖支撑板12及密封框13擦洗干净;将密封盖11放置到位后,可以适当的在密封盖11的边缘滴一定量的水,以确保恒流密封箱1的气密性。
8.将水泵的电源线插入控制箱盖板21上的水泵电源接口213;在电源接口212处接入总电源。
9.本实用新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可以借助灯光观察水流吸气管332中是否有气泡产生;
或者让左或右耳贴近吸气增氧盒3尝试能否听到产生气泡的急促吸气声响;如果只有部分水流吸气管332有气泡产生,可以将旋转杆52套在半封闭式出水腔35的外壁,转动旋转杆52,观察水流吸气管332中产生气泡的情况,找到产生气泡的最佳位置;如果发现水流吸气管332均无吸气现象,在确保水流吸气管332无堵塞现象后,可以通过调节气流调节阀1811适当改变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处的水流量,使其满足产生气泡的条件。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调试,找到产生气泡的最佳位置即可。
二、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清洗方法
1.本实用新型的清洗频率视养鱼数量而定,本实施例中所养的鱼是长尾红草鱼,数目为50条,均长约13厘米,均重约20克,鱼缸大小为60cm×30cm×30cm。在此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清洗频率是每7天一次。
2.清洗时,首先断开控制箱盖板21上的电源接口212处的总电源,待恒流密封箱1内的水自动地基本排完之后,用本实用新型配备的出水口塞子塞住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方可进行清洗。清洗时恒流密封箱1仍然可以放在鱼缸上。下面主要介绍在此种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各主要部件的清洗方法:
(1)恒流密封箱内部的清洗
①过滤区主要部件的清洗
取下密封盖11,尽可能水平地将滤材固定板177取出,放于清洗处;再把过滤棉175和生化棉176的叠合处打开并取下,用水分别冲刷过滤棉175和生化棉176即可,不需揉搓,也不需要洗得过净,以有利于硝化细菌的生存与繁殖;用水适当冲洗滤材固定板177、缓冲筒1774、滤材滤材支撑棒1773。
②限流增氧机构的清洗
用水冲洗限流空心杆1816锥形端的排气孔,清除堵塞物;用水简单冲洗碎跑刷1817和碎跑刷罩筒1818。
③恒流密封箱的腔壁清洗
一般情况下用水冲刷箱体底部和侧壁即可;若有必要,可用类似刷子功能的工具逐一擦拭腔壁。排放污水时,用一根长度、管径适当的软管的一端接在排污管183的管口,另一端置于接污水的容器内,然后打开排污管开关1831,就可以将恒流密封箱1内的污水排除。
(2)吸气增氧盒的清洗
将吸气增氧盒3取下,并取下水泡收集器4;打开吸气增氧盒挂钩313,打开吸气增氧盒盖31,取出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的圆形隔板33;用水冲洗干净圆形隔板33的盘面、水流吸气管332和气压平衡管331,清除异物,以防水流吸气管332和气压平衡管331被堵塞。对于水泡收集器4,用水简单的进行冲洗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背离实用新型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变化和优点都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流密封箱(1)、水气控制箱(2)、吸气增氧盒(3)和水泡收集器(4);
所述恒流密封箱(1)包括密封盖(11)、密封盖支撑板(12)、密封框(13)、密封盖定位框(14)、密封箱口(15)和带孔隔板(16);
所述恒流密封箱(1)由所述带孔隔板(16)将其分隔为过滤区(17)和储水增氧区(18);
所述储水增氧区(18)的底部设置有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所述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与所述吸气增氧盒(3)连通;
所述恒流密封箱(1)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密封盖(11),所述密封盖(11)的下表面设置有收水器(111)和引流管(112);所述收水器(111)呈倒立的漏斗状,所述引流管(112)的一端与所述收水器(111)连通;
所述密封盖(11)由所述恒流密封箱(1)上的所述密封盖支撑板(12)支撑;
所述密封盖支撑板(12)上表面设置所述密封框(13);所述密封盖(11)压在所述密封框(13)上;所述恒流密封箱(1)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密封盖定位框(14);
所述储水增氧区(18)内设置有限流增氧机构(181);所述限流增氧机构(181)包括:进气管(1812)、支撑垫(1813)、弹性绳(1814)、接水盘(1815)和限流空心杆(1816);其中,所述进气管(1812)与所述接水盘(1815)之间用所述弹性绳(1814)连接;所述接水盘(1815)与所述限流空心杆(1816)固定在一起,靠近所述引流管(112)的出水口;所述支撑垫(1813)设置在所述密封盖支撑板(12)的下表面;所述进气管(1812)固定在所述支撑垫(1813)上;所述进气管(1812)的一端穿过设置在所述过滤区(17)侧壁上的进气限流口(172),另一端探入所述限流空心杆(1816)内,并接近限流空心杆(1816)的底端;所述限流空心杆(1816)的管底为圆锥形,在圆锥面上设置有排气孔(18161);所述限流空心杆(1816)的锥形尖端设置于所述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的正上方;
所述水气控制箱(2)设置在所述恒流密封箱(1)外侧;所述水气控制箱(2)内设置有水位检测管(261);所述水位检测管(261)通过水位检测管连通口(171)与所述恒流密封箱(1)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空心杆(1816)外表面设置有碎泡刷(181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增氧机构(181)进一步包括:气流调节阀(1811),所述气流调节阀(1811)设置在所述进气管(1812)的管口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17)底部设置有进水管(173)和溢水保护管(174);所述进水管(173)一端与水泵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过滤区(17)内,并与所述恒流密封箱(1)的下底具有一定距离;所述溢水保护管(174)与所述恒流密封箱(1)的腔底垂直,其一端留于所述恒流密封箱(1)的外部,且浸没在所述恒流密封箱(1)下方的鱼缸的水体中,另一端位于所述恒流密封箱(1)的内部,且与所述恒流密封箱(1)下腔底有一定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73)套有缓冲筒(1774);所述缓冲筒(1774)上有缓冲筒出水孔(1774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17)内设置有过滤棉(175)、生化棉(176)和滤材固定板(177);所述滤材固定板(177)放置于所述过滤区(17)的底部,所述过滤棉(175)和所述生化棉(176)均固定于所述滤材固定板(177)上;所述过滤棉(175)和所述生化棉(176)均包围所述进水管(173),且所述过滤棉(175)为内包围,所述生化棉(176)为外包围;所述过滤棉(175)和所述生化棉(176)通过所述滤材固定板(177)上的滤材支撑棒(1773)的支撑作用而呈直立状态;所述滤材固定板(177)上设置有进水管通孔(1771)和溢水保护管通孔(1772);所述缓冲筒(1774)固定于所述滤材固定板(177)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增氧盒(3)由圆形隔板(33)分隔为水流吸气消声腔(32)和半封闭式出水腔(35);其中,
所述水流吸气消声腔(32)上端设置有吸气增氧盒盖(31),所述吸气增氧盒盖(31)设置有进水悬挂管(311),所述进水悬挂管(311)与所述储水增氧区出水口(182)连通;所述吸气增氧盒盖(31)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增氧盒挂钩(313),所述水流吸气消声腔(32)外侧四周设置有多个吸气增氧盒挂扣(321),所述吸气增氧盒挂扣(321)与所述吸气增氧盒挂钩(313)相互耦合;
所述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设置有圆形隔板支撑台(34);所述圆形隔板(33)放置于所述圆形隔板支撑台(34)上;所述圆形隔板(33)上设置有气压平衡管(331)和水流吸气管(332);所述气压平衡管(331)位于所述水流吸气消声腔(32)的管口高度高于所述水流吸气管(332)的管口;多根所述水流吸气管(332)沿所述圆形隔板(33)的直径呈直线排列;所述进水悬挂管(311)的正下方设置有分水片(312),所述分水片(312)呈方形;所述半封闭式出水腔(31)底部设置有多个吸气增氧盒出水孔(3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控制箱(2)由控制箱盖板(21)与所述恒流密封箱(1)的一个侧面围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控制箱(2)进一步包括:第一控制箱隔板(22)、第二控制箱隔板(23)、气流控制区(24)、电路控制区(25)和水位检测区(26);其中,
所述气流控制区(24)内设置有气流调节阀(1811);
所述电路控制区(25)内设置有电路控制板(211);
所述水位检测区(26)内设置有水位检测管(261),所述水位检测管(261)上设置有连通孔(2612)与所述水位检测管连通口(171)连通;所述水位检测管(261)内设置有磁铁浮子(2613),外壁上设置有磁敏传感器(2614)。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泡收集器(4)包括:收集器固定管(41)、收集器固定环(42)、连接杆(43)和围圈(44);
所述水泡收集器(4)设置在所述吸气增氧盒(3)的下端;所述收集器固定环(42)与所述吸气增氧盒(3)的底端连接;所述围圈(44)为圆筒形,通过所述连接杆(43)与所述收集器固定管(41)连接,所述收集器固定环(42)与所述收集器固定管(41)连接;所述围圈(44)的底端完全与鱼缸内的水面接触。
CN201520955933.6U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 Active CN205266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55933.6U CN205266656U (zh)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55933.6U CN205266656U (zh)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66656U true CN205266656U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51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55933.6U Active CN205266656U (zh)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666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2547A (zh) * 2015-11-26 2016-03-30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
CN112314511A (zh) * 2020-09-29 2021-02-05 丁武轩 一种可提高氧含量的无声式鱼缸注水增氧器
CN112997956A (zh) * 2021-02-24 2021-06-22 吕庭梅 一种甲鱼养殖增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2547A (zh) * 2015-11-26 2016-03-30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
CN105432547B (zh) * 2015-11-26 2018-01-16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
CN112314511A (zh) * 2020-09-29 2021-02-05 丁武轩 一种可提高氧含量的无声式鱼缸注水增氧器
CN112997956A (zh) * 2021-02-24 2021-06-22 吕庭梅 一种甲鱼养殖增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997956B (zh) * 2021-02-24 2023-01-20 长沙市阡陌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甲鱼养殖增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32547B (zh) 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
CN205266656U (zh) 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
CN107182884B (zh) 一种分路固体废弃物分离养殖池
US20220167585A1 (en) Whirlpool water flowing device
CN104396853B (zh) 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
US3261471A (en) Aquarium filter system
CN106305569A (zh) 自洁净内循环控温型养殖系统
CN108566913A (zh) 一种池塘循环流水正方形养殖槽系统
CN206324049U (zh) 一种观赏鱼缸用双保护结构增氧机
CN209806786U (zh) 一种电动宠物喂水装置
CN107158464A (zh) 一种自动补液式脱细胞系统
CN215012756U (zh) 用于鱼池内的排污装置
CN205988589U (zh) 一种稳定分液的新型分水罐
CN208549692U (zh) 一种双重过滤鱼缸
CN107675759A (zh) 一种内腔式洗手盆
CN204244923U (zh) 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
CN209300016U (zh) 一种蛤蟆养殖用的排灌装置
CN209173026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
CN209065584U (zh) 一种喷水织机用储水桶
CN207187306U (zh) 一种用于电视机冲压背板的清洗水过滤装置
CN209228139U (zh) 一种室外泳池净水装置
CN208211250U (zh) 澳洲龙纹斑稚鱼阶段饲养装置
CN208338682U (zh) 一种水族箱水体多级过滤循环装置
CN206414438U (zh) 一种重症医学科小儿患者护理用清洗装置
CN206507067U (zh) 一种生化棉碎片化的低频清污节能鱼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