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13313U - 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 - Google Patents

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13313U
CN205113313U CN201520853304.2U CN201520853304U CN205113313U CN 205113313 U CN205113313 U CN 205113313U CN 201520853304 U CN201520853304 U CN 201520853304U CN 205113313 U CN205113313 U CN 205113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respiration device
internal respiration
air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533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志彪
郑洪铁
蔡微微
尹波
吕宗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533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13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13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13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包括液压缸组件、气缸组件和回气管,所述液压缸组件与所述气缸组件连接;还包括内呼吸装置,所述内呼吸装置与所述气缸组件连接;所述内呼吸装置包括阀体组件、活塞、芯轴组件、弹簧组件、单向阀组件和密封组件。该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其内呼吸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直接将其连接到空气加力泵上使用,在恶劣的工况环境下不影响空气加力泵的内在质量,确保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多余的气体可通过排气口排出,需要补充气体时,可通过自身的气路系统补充干净的压缩空气。

Description

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动装置设计领域,涉及一种空气加力泵总成,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
背景技术
空气加力泵是用于车辆制动的装置,由气缸-活塞总成、推杆、回位弹簧、储油杯总成、液压缸-推杆-液压活塞总成组成。空气加力泵工作时,将压缩空气通入气缸,作用在面积较大的气缸活塞上形成推力,再通过推杆推动液压缸中面积较小的液压活塞移动,液压活塞将产生的液压传递给制动器的卡钳,推动卡钳活塞,使卡钳抱紧制动盘实现车辆制动。由于气缸中活塞的面积大于液压缸中液压活塞的面积,所以气缸中较小的气压在液压缸中产生数倍的液压,从而实现增压功能。现有技术的空气加力泵通常采用在加力泵后腔端盖上增加呼吸器、进气滤网等方式,实现对气缸缸体中空气的补偿,然而这种方式仍存在一定缺陷,无法保证空气加力泵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空气加力泵总成,其具有内呼吸装置。
授权公告号为CN202320269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加力泵的呼吸器,包括壳体和滤芯,壳体一端具有向内收的凸缘,滤芯装设在壳体内贴紧凸缘并与壳体内部形状配合,壳体另一端伸出卡脚,卡脚端部为朝向外侧的挂钩,滤芯为具有不规则透孔的铜质球状颗粒烧结体。虽然该呼吸器能够实现空气加力泵气缸工作时空气的补偿,但是无法保证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无法保持气缸内壁的清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包括液压缸组件、气缸组件和回气管,所述液压缸组件与所述气缸组件连接,还包括内呼吸装置,所述内呼吸装置与所述气缸组件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内呼吸装置包括阀体组件、活塞、芯轴组件、弹簧组件、单向阀组件和密封组件。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阀体组件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上阀体设置在所述内呼吸装置的上方,所述下阀体设置在所述内呼吸装置的下方,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上阀体上设置进气口I,所述下阀体上设置进气口II。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进气口I与控制管路连接,所述进气口II与气源管路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阀体组件的内部,且设置在上阀体的下方。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芯轴组件设置在所述阀体组件的中心部位,且设置在所述活塞的下方。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弹簧座、回位弹簧和套座。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弹簧组件设置在所述阀体组件的中心部位,且设置在所述芯轴组件的外侧。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回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座与所述套座之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单向阀膜片、压圈和铆钉。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单向阀组件设置在所述阀体组件的底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单向阀膜片设置在所述压圈的上方。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铆钉穿过所述单向阀膜片和所述压圈。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铆钉为扁平头空心铆钉。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单向阀组件的下方设置排气口。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封组件包括O型密封圈I、O型密封圈II、O型密封圈III和密封套。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阀体组件的内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O型密封圈I设置在所述活塞与所述下阀体之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O型密封圈II设置在所述芯轴组件与套座之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O型密封圈III设置在所述下阀体与套座之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封套设置在所述芯轴组件与弹簧座之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前腔、气缸后腔、气缸活塞、气缸推杆和气缸回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的工作原理如下:由控制管路从进气口I进气,使活塞向下压;关闭排气阀口,同时将气源阀口打开,气源管路的气体从进气口II进入气缸前腔,气缸活塞向左移动,开始工作,液压缸的液压被输出;气缸后腔的容积被压缩,腔中的气体由回气管进入排气口,由排气口处的单向阀膜片向外排气。
当制动被解除时,控制管路卸压,继动阀活塞向上移动,打开排气阀口,关闭气源管路的阀口,气缸活塞在气缸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向右移动,气缸前腔的气体向外排出,同时气缸后腔的容积增大,需要补充气体,正好将气缸前腔的气体吸入,这样就完成了系统内部气体的平衡,即多余气体可以排出,而内部吸进去的是管路中经过过滤的无水压缩空气,从而保证空气加力泵不受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且使气缸内壁保持良好的清洁状态,真正提高了空气加力泵的耐用度。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其内呼吸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直接将其连接到空气加力泵上使用,在恶劣的工况环境下不影响空气加力泵的内在质量,确保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多余的气体可通过排气口排出,需要补充气体时,可通过自身的气路系统补充干净的压缩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内呼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空气加力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说明:
1-内呼吸装置,101-上阀体,102-下阀体,103-回位弹簧,104-弹簧座,105-套座,106-单向阀膜片,107-压圈,108-铆钉,109-O型密封圈I,110-O型密封圈II,111-O型密封圈III,112-密封套,113-进气口I,114-进气口II,115-排气口,116-活塞,117-芯轴组件;
2-空气加力泵,21-气缸前腔,22-气缸后腔,23-气缸活塞,24-气缸推杆,25-气缸回位弹簧,26-回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的一实施例,包括液压缸组件、气缸组件2和回气管26,所述液压缸组件与所述气缸组件2连接,还包括内呼吸装置1,所述内呼吸装置1与所述气缸组件2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内呼吸装置1包括阀体组件、活塞116、芯轴组件117、弹簧组件、单向阀组件和密封组件。阀体组件包括上阀体101和下阀体102,上阀体101设置在内呼吸装置1的上方,下阀体102设置在内呼吸装置1的下方,上阀体101与下阀体102连接。上阀体101上设置进气口I113,下阀体102上设置进气口II114,进气口I113与控制管路连接,进气口II114与气源管路连接。活塞116设置在阀体组件的内部,且设置在上阀体101的下方。芯轴组件117设置在阀体组件的中心部位,且设置在活塞116的下方。弹簧组件包括弹簧座104、回位弹簧103和套座105,弹簧组件设置在阀体组件的中心部位,且设置在芯轴组件的外侧。回位弹簧103设置在弹簧座104与所述套座105之间。单向阀组件包括单向阀膜片106、压圈107和铆钉108,单向阀组件设置在阀体组件的底部。单向阀膜片106设置在压圈107的上方,铆钉108穿过单向阀膜片106和压圈107,铆钉108为扁平头空心铆钉。单向阀组件的下方设置排气口115。密封组件包括O型密封圈I109、O型密封圈II110、O型密封圈III111和密封套112,密封组件设置在阀体组件的内部。O型密封圈I109设置在活塞116与下阀体102之间,O型密封圈II110设置在芯轴组件117与套座105之间,O型密封圈III111设置在下阀体102与套座105之间,密封套112设置在芯轴组件117与弹簧座104之间。
如图3所示,所述气缸组件2包括气缸前腔21、气缸后腔22、气缸活塞23、气缸推杆24和气缸回位弹簧25。
本实施例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的工作原理如下:由控制管路从进气口I进气,使活塞向下压;关闭排气阀口,同时将气源阀口打开,气源管路的气体从进气口II进入气缸前腔,气缸活塞向左移动,开始工作,液压缸的液压被输出;气缸后腔的容积被压缩,腔中的气体由回气管进入排气口,由排气口处的单向阀膜片向外排气。
当制动被解除时,控制管路卸压,继动阀活塞向上移动,打开排气阀口,关闭气源管路的阀口,气缸活塞在气缸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向右移动,气缸前腔的气体向外排出,同时气缸后腔的容积增大,需要补充气体,正好将气缸前腔的气体吸入,这样就完成了系统内部气体的平衡,即多余气体可以排出,而内部吸进去的是管路中经过过滤的无水压缩空气,从而保证空气加力泵不受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且使气缸内壁保持良好的清洁状态,真正提高了空气加力泵的耐用度。
本实施例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其内呼吸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直接将其连接到空气加力泵上使用,在恶劣的工况环境下不影响空气加力泵的内在质量,确保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多余的气体可通过排气口排出,需要补充气体时,可通过自身的气路系统补充干净的压缩空气。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包括上述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包括液压缸组件、气缸组件和回气管,所述液压缸组件与所述气缸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呼吸装置,所述内呼吸装置与所述气缸组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呼吸装置包括阀体组件、活塞、芯轴组件、弹簧组件、单向阀组件和密封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体设置在所述内呼吸装置的上方,所述下阀体设置在所述内呼吸装置的下方,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体上设置进气口I,所述下阀体上设置进气口II。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I与控制管路连接,所述进气口II与气源管路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阀体组件的内部,且设置在上阀体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组件设置在所述阀体组件的中心部位,且设置在所述活塞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弹簧座、回位弹簧和套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设置在所述阀体组件的中心部位,且设置在所述芯轴组件的外侧。
CN201520853304.2U 2015-08-25 2015-10-30 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 Active CN205113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53304.2U CN205113313U (zh) 2015-08-25 2015-10-30 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44297 2015-08-25
CN2015206442975 2015-08-25
CN201520853304.2U CN205113313U (zh) 2015-08-25 2015-10-30 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13313U true CN205113313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68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53304.2U Active CN205113313U (zh) 2015-08-25 2015-10-30 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133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8686B (zh) 一种气控排气阀
CN2846243Y (zh) 内呼吸式弹簧制动气室
CN104148563B (zh) 新型空气锤
CN209305559U (zh) 一种组合阀
CN205113313U (zh) 具有内呼吸装置的空气加力泵总成
CN102840256A (zh) 一种弹簧制动缸内呼吸结构
CN205239479U (zh) 一种电控紧急制动阀
CN102424042A (zh) 一种空气加力泵结构
CN105545993B (zh) 一种带呼吸结构的弹簧制动装置
CN102079302B (zh) 工程机械制动系统的空气加力泵
CN101852227A (zh) 一种强力气缸
CN101870289B (zh) 一种柔刹助力继动阀
CN205524556U (zh) 气动柱塞抽空吸附贴壁装置
CN212360347U (zh) 一种便捷式可延长密封件寿命的气液增压缸
CN207609706U (zh) 内呼吸弹簧制动气室
CN203793323U (zh) 空气加力泵总成以及装载机
CN202811936U (zh) 一种弹簧制动缸内呼吸结构
CN204915661U (zh) 装载机制动系统
CN212155901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继动阀总成
CN201694183U (zh) 柔刹助力继动阀
CN104329319A (zh) 具有防尘罩的液压缸
CN202169941U (zh) 用于弹簧制动气室的内呼吸阀体
CN102650277B (zh) 多级压缩机和泄压阀
CN202149164U (zh) 一种内呼吸式弹簧气室
CN103085801B (zh) 一种车用压力平衡式自动放水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