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12986U - 车辆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12986U CN205112986U CN201520868794.3U CN201520868794U CN205112986U CN 205112986 U CN205112986 U CN 205112986U CN 201520868794 U CN201520868794 U CN 201520868794U CN 205112986 U CN205112986 U CN 2051129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valve
- bidirectional control
- water
- temperature sensor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散热系统,涉及动力装置冷却布置领域。该车辆散热系统包括蓄水箱、空调模块、动力冷却模块、分支通路、第一双向控制阀和第二双向控制阀。蓄水箱与动力冷却模块相连接,蓄水箱存储冷却液,冷却液由蓄水箱流入动力冷却模块。空调模块通过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第二双向控制阀与动力冷却模块相连接,第一双向控制阀还通过分支通路与第二双向控制阀相连接,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第二双向控制阀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执行在动力冷却模块以及分支通路之间的切换。与现有的动力冷却模块以及空调模块各自构成回路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能耗,并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装置冷却布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一般将动力冷却模块和空调模块分为两个独立的冷却回路,即动力冷却模块所在的回路与所述空调模块所在的回路互相不产生影响。现有的散热系统无法对能量进行较好的利用能耗较高,同时由于需要两个独立的冷却回路所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散热系统,以改善现有技术中两个独立回路能耗较高并且成本较高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散热系统,包括蓄水箱、空调模块、动力冷却模块、分支通路、第一双向控制阀和第二双向控制阀。所述蓄水箱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相连接,所述蓄水箱存储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由所述蓄水箱流入所述动力冷却模块。所述空调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还通过所述分支通路与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相连接。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执行在所述动力冷却模块以及所述分支通路之间的切换。
优选地,上述的车辆散热系统中,当仅需要所述空调模块运行时,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断开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分支通路的连接,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断开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分支通路的连接。
当仅需要所述空调模块运行时例如车辆静止但需要开启暖气时,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均可以断开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分支通路的连接。即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后经由所述分支通路流回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
优选地,上述的车辆散热系统中,所述空调模块包括管道、第一水温传感器、水暖加热器和水泵,所述管道内有所述冷却液流动,所述管道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水暖加热器以及水泵,当仅需要所述空调模块运行时,所述水泵使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后进入所述分支通路,流过所述分支通路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第一水温传感器以及所述水暖加热器,并于流经所述水暖加热器后再次流经所述水泵。
所述水泵控制所述冷却液依照第一水温传感器、水暖加热器以及水泵的顺序流动。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水泵后经由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进入所述分支通路,并从所述分支通路流入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流过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后流向所述水暖加热器。所述水暖加热器可以将所述冷却液加热以提供空调所需的暖气。所述冷却液经过所述水暖加热器后再次流向所述水泵。
优选地,上述的车辆散热系统中,当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水暖加热器时,所述水暖加热器对经过的冷却液进行加热。
具体地,所述水暖加热器可以对冷却液进行加热以提供空调所需的暖气。
优选地,上述的车辆散热系统中,当需要所述动力冷却模块运行时,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断开与所述分支通路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的连接,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断开与所述分支通路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的连接。
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第二双向控制阀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断开与所述分支通路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的连接。即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后流向所述动力冷却模块而不是所述分支通路。
优选地,上述的车辆散热系统中,所述空调模块包括水泵,所述动力冷却模块包括管道、散热器、第二水温传感器、充电器、直流变压器、电机驱控器和电机,所述管道内有冷却液流动,所述管道依次经过所述散热器、第二水温传感器、充电器、直流变压器、电机驱控器和电机,当需要所述动力冷却模块运行时,所述空调模块的水泵使所述冷却液流入所述散热器,所述冷却液经所述散热器冷却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充电器、直流变压器、电机驱控器和电机,所述冷却液流过所述电机后经过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流入所述空调模块并继续由所述水泵驱动。
所述空调模块具体可以包括水泵,所述动力冷却模块具体可以包括散热器、第二水温传感器、充电器、直流变压器、电机驱控器和电机。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散热器时,在所述散热器中进行冷却。被冷却后的所述冷却液依次流经第二水温传感器、充电器、直流变压器、电机驱控器和电机。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电机后通过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流入所述空调模块,并继续由所述空调模块的水泵驱动。
优选地,上述的车辆散热系统中,所述水泵通过抽取所述冷却液的方式对所述冷却液进行输送。
具体地,所述水泵可以通过抽取冷却液的方式对所述冷却液进行输送。可以理解,所述水泵输送冷却液的具体方式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优选地,上述的车辆散热系统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使用者的操作控制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进行在所述动力冷却模块以及所述分支通路之间的切换。
具体可以通过控制器对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直接控制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
优选地,上述的车辆散热系统中,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第二水温传感器和水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传递来的温度数据并根据所述温度数据控制所述水泵的抽取速度的快或慢。
当温度较高时,所述控制器接收较高温度对应的温度数据,并可以控制所述水泵加快抽取的速度;当温度较低时,所述控制器接收较低温度对应的温度数据,并可以控制所述水泵降低抽取的速度。
优选地,上述的车辆散热系统中,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的所述温度数据高于预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器加快所述水泵的抽取速度。
所述预定阈值可以为五十度,也可以为其他温度值如四十五度。所述预定阈值的具体数值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散热系统包括蓄水箱、空调模块、动力冷却模块、分支通路、第一双向控制阀和第二双向控制阀。所述蓄水箱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相连接。所述蓄水箱存储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由所述蓄水箱流入所述动力冷却模块。所述空调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还通过所述分支通路与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相连接,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执行在所述动力冷却模块以及所述分支通路之间的切换。与现有的动力冷却模块以及空调模块各自构成回路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能耗,并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散热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散热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散热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汇总如下:
蓄水箱110;空调模块120;第一水温传感器121;水暖加热器122;水泵123;动力冷却模块130;散热器131;第二水温传感器132;充电器133;直流变压器134;电机驱控器135;电机136;第一双向控制阀140;第二双向控制阀150;分支通路160;控制器1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散热系统,包括蓄水箱110、空调模块120、动力冷却模块130、第一双向控制阀140、第二双向控制阀150和分支通路160。所述蓄水箱110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相连接,所述蓄水箱110存储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由所述蓄水箱110流入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所述空调模块120通过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相连接。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还通过所述分支通路160与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相连接。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执行在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以及所述分支通路160之间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当仅需要所述空调模块120运行时,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断开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分支通路160的连接;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断开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分支通路160的连接。
当仅需要所述空调模块120运行,例如车辆静止但需要开启暖气时,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均可以断开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分支通路160的连接。即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后经由所述分支通路160流回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此时,所述冷却液不需要再流经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从而减少了会在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那里造成的热量散失。
具体地,所述空调模块120可以包括管道、第一水温传感器121、水暖加热器122和水泵123,详情请参见图2。所述管道内可以有所述冷却液流动,所述管道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121、水暖加热器122以及水泵123。当仅需要所述空调模块120运行时,所述水泵123使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后进入所述分支通路160,流过所述分支通路160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第一水温传感器121以及所述水暖加热器122,并于流经所述水暖加热器122后再次流经所述水泵123。
所述水泵123可以控制所述冷却液依照第一水温传感器121、水暖加热器122以及水泵123的顺序流动。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水泵123后经由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进入所述分支通路160,并从所述分支通路160流入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流过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121后流向所述水暖加热器122。所述水暖加热器122可以将所述冷却液加热以提供空调所需的暖气。所述冷却液经过所述水暖加热器122后再次流向所述水泵123。
可以理解,所述空调模块120除了包括上述的管道、第一水温传感器121、水暖加热器122以及水泵123外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元件或模块。所述空调模块120包括的具体的元件或模块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地,当需要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运行时,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断开与所述分支通路160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的连接;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断开与所述分支通路160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的连接。
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以及第二双向控制阀150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断开与所述分支通路160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的连接。即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后流向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而不是所述分支通路160。
所述空调模块120具体可以包括水泵123,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具体可以包括管道、散热器131、第二水温传感器132、充电器133、直流变压器134、电机驱控器135和电机136,详情请参见图2。所述管道内有冷却液流动,所述管道依次经过所述散热器131、第二水温传感器132、充电器133、直流变压器134、电机驱控器135和电机136。
当需要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运行时,所述空调模块120的水泵123使所述冷却液流入所述散热器131,所述冷却液经所述散热器131冷却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132、充电器133、直流变压器134、电机驱控器135和电机136,所述冷却液流过所述电机136后经过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流入所述空调模块120并继续由所述水泵123驱动。
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散热器131时,在所述散热器131中进行冷却。被冷却后的所述冷却液依次流经第二水温传感器132、充电器133、直流变压器134、电机驱控器135和电机136。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电机136后通过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流入所述空调模块120,并继续由所述空调模块120的水泵123驱动。
可以理解,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除了包括所述散热器131、第二水温传感器132、充电器133、直流变压器134、电机驱控器135以及电机136外,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电路元件。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包括的具体的电路元件的类型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地,所述水泵123通过抽取所述冷却液的方式对所述冷却液进行输送。
可以理解,所述水泵123可以通过抽取所述冷却液的方式对所述冷却液进行输送,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扩张水泵123空间的方式对所述冷却液进行输送。所述水泵123的输送方式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上述系统具体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70,详情请参见图3。所述控制器170与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连接。所述控制器170可以根据所述使用者的操作控制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进行在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以及所述分支通路160之间的切换。
可以理解,具体可以通过控制器170对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直接控制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
具体地,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121、第二水温传感器132和水泵123均可以与所述控制器170相连接。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121以及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132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传递至所述控制器170,所述控制器170接收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121以及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132传递来的温度数据并根据所述温度数据控制所述水泵123的抽取速度的快或慢。
当温度较高时,所述控制器170接收较高温度对应的温度数据,并可以控制所述水泵123加快抽取的速度;当温度较低时,所述控制器170接收较低温度对应的温度数据,并可以控制所述水泵123降低抽取的速度。
当所述控制器170接收到的所述温度数据高于预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器170加快所述水泵123的抽取速度。
可以理解,所述预定阈值可以为五十度,也可以为其他温度值如四十五度。所述预定阈值的具体数值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散热系统包括蓄水箱110、空调模块120、动力冷却模块130、分支通路160、第一双向控制阀140和第二双向控制阀150。所述蓄水箱110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相连接。所述蓄水箱110存储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由所述蓄水箱110流入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所述空调模块120通过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相连接。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还通过所述分支通路160与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相连接,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140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150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执行在所述动力冷却模块130以及所述分支通路160之间的切换。与现有的动力冷却模块130以及空调模块120各自构成回路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能耗,并节省成本。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箱、空调模块、动力冷却模块、分支通路、第一双向控制阀和第二双向控制阀,所述蓄水箱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相连接,所述蓄水箱存储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由所述蓄水箱流入所述动力冷却模块,所述空调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还通过所述分支通路与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相连接,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执行在所述动力冷却模块以及所述分支通路之间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仅需要所述空调模块运行时,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断开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分支通路的连接,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断开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分支通路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模块包括管道、第一水温传感器、水暖加热器和水泵,所述管道内有所述冷却液流动,所述管道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水暖加热器以及水泵,当仅需要所述空调模块运行时,所述水泵使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后进入所述分支通路,流过所述分支通路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第一水温传感器以及所述水暖加热器,并于流经所述水暖加热器后再次流经所述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水暖加热器时,所述水暖加热器对经过的冷却液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需要所述动力冷却模块运行时,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断开与所述分支通路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的连接,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断开与所述分支通路的连接,导通与所述动力冷却模块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模块包括水泵,所述动力冷却模块包括管道、散热器、第二水温传感器、充电器、直流变压器、电机驱控器和电机,所述管道内有冷却液流动,所述管道依次经过所述散热器、第二水温传感器、充电器、直流变压器、电机驱控器和电机,当需要所述动力冷却模块运行时,所述空调模块的水泵使所述冷却液流入所述散热器,所述冷却液经所述散热器冷却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充电器、直流变压器、电机驱控器和电机,所述冷却液流过所述电机后经过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流入所述空调模块并继续由所述水泵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通过抽取所述冷却液的方式对所述冷却液进行输送。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使用者的操作控制所述第一双向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二双向控制阀进行在所述动力冷却模块以及所述分支通路之间的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第二水温传感器和水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传递来的温度数据并根据所述温度数据控制所述水泵的抽取速度的快或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的所述温度数据高于预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器加快所述水泵的抽取速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68794.3U CN205112986U (zh) | 2015-11-03 | 2015-11-03 | 车辆散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68794.3U CN205112986U (zh) | 2015-11-03 | 2015-11-03 | 车辆散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12986U true CN205112986U (zh) | 2016-03-30 |
Family
ID=55568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6879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12986U (zh) | 2015-11-03 | 2015-11-03 | 车辆散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1298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82035A (zh) * | 2017-03-24 | 2017-06-23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智能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
2015
- 2015-11-03 CN CN201520868794.3U patent/CN20511298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82035A (zh) * | 2017-03-24 | 2017-06-23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智能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92363B2 (en) | Charging system | |
US9764618B2 (en) | HVAC system with travel time based control | |
CN102529690B (zh) | 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06457958B (zh) | 电动车的温控系统 | |
CN108284725B (zh) | 新能源汽车分布式驱动智能化热管理系统 | |
CN109094356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
CN102104181A (zh) | 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 |
CN106458009B (zh) | 电动车的温控系统 | |
CN103812224A (zh) | 基于历史使用而调整能量存储系统热调节设定点 | |
CN107472005A (zh) | 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102340044A (zh) | 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 |
CN101419475A (zh) |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整车控制器寿命测试的冷却系统 | |
CN108346841A (zh) |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03883545B (zh) | 发动机冷却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JP2019502597A (ja) | 電気駆動システム用熱管理 | |
CN203503758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205112986U (zh) | 车辆散热系统 | |
JP2012178930A (ja) | バッテリの充電制御装置 | |
CN102798245A (zh) | 制冷设备及其制冷系统和该制冷设备的深度制冷方法 | |
CN102991339B (zh) |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部件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 |
CN210638324U (zh) | 用于轨道交通工具的空调设备 | |
CN203449918U (zh) |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的升温控制系统 | |
CN109728380B (zh) | 一种新能源车辆及其电池冷却控制系统、方法、装置 | |
CN105946511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及驱动器的冷却系统 | |
CN203511270U (zh) | 混合动力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