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05308U - 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05308U
CN205105308U CN201520925326.5U CN201520925326U CN205105308U CN 205105308 U CN205105308 U CN 205105308U CN 201520925326 U CN201520925326 U CN 201520925326U CN 205105308 U CN205105308 U CN 205105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yeglass
film
light filtering
cut
sensitive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253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Film Group Co Ltd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253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05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05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05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镜头座,设置在所述镜头座内的多个镜片以及设置在线路板上的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多个镜片相对,所述多个镜片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设有红外截止滤光膜;所述多个镜片中的另一个镜片的入射面或者所述多个镜片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出射面上设有增透膜,且所述增透膜位于所述红外截止滤光膜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模组,解决了现有的摄像模组中由于入射光线在红外截止滤光片与感光芯片之间相互反射造成成像质量下降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像头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摄像模组广泛地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中,配置有摄像模组的数码产品可以用来拍摄照片或视频。
目前,摄像模组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镜头座10、设置在镜头座10内的镜片组20、红外截止滤光片30、感光芯片40和线路板50,其中,感光芯片40设置在线路板50上,红外截止滤光片30位于镜片组20和感光芯片40之间,红外截止滤光片30包括入射面和出射面,入射面用于将入射光中的红光进行滤除,滤除后的入射光经红外截止滤光片30的出射面达到感光芯片40上。
然而,现有的摄像模组中,由于红外截止滤光片30位于镜片组20和感光芯片40之间,且红外截止滤光片30与镜片组20和感光芯片40之间的距离较近,所以往往会有入射光线从感光芯片40上反射到红外截止滤光片30上,再从红外截止滤光片30反射回感光芯片40,造成杂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成像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解决了现有的摄像模组中由于入射光线在红外截止滤光片与感光芯片之间相互反射造成成像质量下降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镜头座,设置在所述镜头座内的多个镜片以及设置在线路板上的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多个镜片相对,其中,所述多个镜片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设有红外截止滤光膜;
所述多个镜片中的另一个镜片的入射面或者所述多个镜片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出射面上设有增透膜,且所述增透膜位于所述红外截止滤光膜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镜片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设置所述红外截止滤光膜,出射面上设置所述增透膜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红外截止滤光膜设置在所述多个镜片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所述增透膜设置在另一镜片的出射面上,且所述增透膜位于所述红外截止滤光膜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镜片为玻璃镜片。
本实用新型具体方案中,所述红外截止滤光膜和所述增透膜的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线路板为印制电路板PCB,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模组,通过在多个镜片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设有红外截止滤光膜,红外截止滤光膜用于滤除入射光中的红外光线,在多个镜片中的另一个镜片的入射面或者多个镜片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出射面上设有增透膜,增透膜能提高入射光线的透过率,其中,且所述增透膜位于所述红外截止滤光膜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即入射光线先从镜片的红外截止滤光膜进入,后从增透膜射出,这样,感光芯片与增透膜之间的距离大于现有技术中感光芯片与红外截止滤光片出射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即使有入射光从感光芯片上反射,但由于感光芯片与增透膜之间的距离较远,有效消除了反射杂光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成像质量,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解决了现有的摄像模组中由于入射光线在红外截止滤光片与感光芯片之间相互反射造成成像质量下降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摄像模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摄像模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摄像模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摄像模组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可以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中,用来拍摄照片或视频,还可以应用在监控设备中,用于监控画面,其中,本实施例中,红外(Infrared,简称:IR)截止滤光膜简称为IR截止滤光膜,增透(Anti-Reflection,简称:AR)膜简称为AR膜,镜片的入射面为入射光进入的镜面,镜片的出射面为光线射出的镜面。
图2是本实用新型摄像模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摄像模组包括:镜头座11,设置在镜头座11内的多个镜片12(如图2中只示出第一镜片121,第二镜片122,第三镜片123和第四镜片124),以及设置在线路板16上的感光芯片15,其中,感光芯片15与线路板16电连接,线路板16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简称:PCB),本实施例中,感光芯片15与多个镜片12相对,这样入射光(如图2中的箭头)从第一镜片121进入,经过第二镜片122,第三镜片123和第四镜片124到达感光芯片15上。
其中,现有技术中,镜片(即第四镜片124)与感光芯片15之间设置红外截止滤光片(如图1中所示的红外截止滤光片30),而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镜片124与感光芯片15之间未设置红外截止滤光片,为了将入射光中的红外光进行滤除,本实施例中,在多个镜片12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涂设有IR截止滤光膜13,例如可以在第一镜片121的入射面上设置IR截止滤光膜13,也可以在第二镜片122的入射面上设置IR截止滤光膜13,还可以在第三镜片123或第四镜片124的入射面上设置IR截止滤光膜13,即IR截止滤光膜13设置在多个镜片12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即可以,本实施例中,IR截止滤光膜13用于对入射光进行红外光的滤除,即IR截止滤光膜13用于反射红外光线。
由于现有的红外截止滤光片包括入射面和出射面,其中红外截止滤光片的入射面用于滤除红外光,出射面用于将滤除过的光线射出,为了提高光线透过率,出射面上会设有能提高光线透过率的膜,而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经IR截止滤光膜13过滤后的光线的透过率,可以在多个镜片12中的另一个镜片12的入射面上设置AR膜14,例如当选取第一镜片121上设置IR截止滤光膜13时,则在其他的镜片,如第二镜片122,第三镜片123或第四镜片124的入射面上设置AR膜14,即IR截止滤光膜13设置在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AR膜14设置在另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如图2所示,IR截止滤光膜13设置在第一镜片121的入射面上,AR膜14设置在第三镜片123的入射面上,但是,必须保证设置IR截止滤光膜13的镜片位于设置AR膜14的镜片之上,即AR膜14位于IR截止滤光膜13和感光芯片15之间,举例来说,当IR设置在第三镜片124的入射面上时,则AR膜14只能设置在第四镜片124的入射面上,不能设置在第一镜片121或第二镜片122的入射面上,即IR截止滤光膜13与感光芯片15的距离大于AR膜14与感光芯片15的距离,AR膜14位于IR截止滤光膜13与感光芯片15之间。这样入射光首先经IR截止滤光膜13,然后经AR膜14最终到达感光芯片15上,本实施例中,AR膜14用来提高光线的透过率,起增透作用。
本实施例中,AR膜14除了可以设置在镜片的入射面上之外,还可以在多个镜片12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出射面上设置AR膜14,例如,AR膜14可以设置在第一镜片121的出射面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镜片122的出射面上,还可以设置子第三镜片123或第四镜片124的出射面上,这样,IR截止滤光膜13和AR膜14可以设置在同一镜片的入射面和出射面上,可以将IR截止滤光膜13设置在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AR膜14设置在另一个镜片的出射面上,当需要保证,IR截止滤光膜13与感光芯片15之间的距离大于AR膜14与感光芯片15之间的距离,即,AR膜14位于IR截止滤光膜13与感光芯片15之间,入射光需先经过IR截止滤光膜13进行红外光滤除,然后经AR膜14,举例来说,当IR截止滤光膜13设置在第二镜片122的入射面上时,则AR膜14只能设置在第二镜片122的出射面,或者第三镜片123的出射面,或者第四镜片124的出射面上,不能设置在第一镜片121的出射面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多个镜片12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设置IR截止滤光膜13,在另一镜片的入射面上或者其中一个镜片的出射面上设置AR膜14,这样,IR截止滤光膜13和AR膜14都位于镜片上且具有红外截止滤光片的作用,和现有技术中感光芯片与红外截止滤光片的距离相比,本实施例中,由于IR截止滤光膜13和AR膜14位于镜片上,这样感光芯片15与AR膜14之间的距离较远,这样即使有入射光从感光芯片15上反射,但是不会反射到AR膜14上,这样有效消除了感光芯片与红外截止滤光片相互反射杂光的问题,而杂光的消除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成像质量,同时,由于不需要设置红外滤过片,只是设置IR截止滤光膜13和AR膜14,而IR截止滤光膜13和AR膜14的成本较低,因此,本实施例摄像模组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通过在多个镜片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设有IR截止滤光膜,IR截止滤光膜用于滤除入射光中的红外光线,在多个镜片中的另一个镜片的入射面或者多个镜片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出射面上设有AR膜,AR膜能提高入射光线的透过率,其中,且AR膜位于IR截止滤光膜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即IR截止滤光膜与感光芯片的距离大于所述AR膜与所述感光芯片的距离,即入射光线先从镜片的IR截止滤光膜进入,后从AR膜射出,这样,感光芯片与AR膜之间的距离大于现有技术中感光芯片与红外截止滤光片出射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即使有入射光从感光芯片上反射,但由于感光芯片与AR膜之间的距离较远,有效消除了反射杂光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成像质量,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解决了现有的摄像模组中由于入射光线在红外截止滤光片与感光芯片之间相互反射造成成像质量下降的技术问题。
图3是本实用新型摄像模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3所示,本实施例中,IR截止滤光膜13和AR膜14的设置具体可以设置在同一镜片上,即在多个镜片12中的其中一个镜片12的入射面上设置IR截止滤光膜13,在该镜片的出射面上设置AR膜14,如图3所示,在第四镜片124的入射面上设置IR截止滤光膜13,在第四镜片124的出射面上设置AR膜14,或者还可以将IR截止滤光膜13和AR膜14设置在第一镜片121的入射面和出射面上,或者将IR截止滤光膜13和AR膜14设置在第二镜片122的入射面和出射面上,只要将IR截止滤光膜13和AR膜14设置在同一镜片上即可。
图4是本实用新型摄像模组的再一结构示意图,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本实施例中,IR截止滤光膜13和AR膜14设置在不同的镜片上,即IR截止滤光膜13设置在多个镜片12中的其中一个镜片12的入射面上,AR膜14设置在另一镜片12的出射面上,且AR膜14位于IR截止滤光膜13与感光芯片15之间,即IR截止滤光膜13与感光芯片15的距离大于AR膜14与感光芯片15的距离,即IR截止滤光膜13设置在AR膜14之上,如图4所示,第一镜片121的入射面上设置IR截止滤光膜13,在第四镜片124的出射面上设置AR膜14。
进一步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AR膜14用于提高光线的透过率的,因此当IR截止滤光膜13设置在多个镜片12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时,IR截止滤光膜13与感光芯片15之间可以设置多层AR膜14,甚至可以在每个镜片12上均设置AR膜14,举例来说,参照图4,当IR截止滤光膜13设置在第一镜片121的入射面上时,则第一镜片121的出射面上设置AR膜14的同时还可以在第二镜片122,第三镜片123以及第四镜片124的入射面和/或出射面上也设置AR膜14,即多个镜片12上均设置AR膜14,但需要说明的是,AR膜14在多个镜片12上设置时,必须保证IR截止滤光膜13与感光芯片15之间一定设有一层AR膜14,例如,当第三镜片123的入射面上设置IR截止滤光膜13时,则第三镜片123的出射面,或者第四镜片124的入射面或出射面上需保证设置一层AR膜14,这样在IR截止滤光膜13与感光芯片15之间设置一层AR膜14的前提下,还可以将AR膜14设置在第一镜片121和第二镜片122的入射面和/或出射面上。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多个镜片12可以为玻璃镜片。
进一步的,IR截止滤光膜13和AR膜14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同,其中,IR截止滤光膜13和AR膜14的厚度例如可以为可见光波长的1/4厚度,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取,本实施例中,IR截止滤光膜13和AR膜14为现有一种涂膜,因此IR截止滤光膜13和AR膜14的组成或材质可以参照现有的红外膜和增透膜,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镜头座,设置在所述镜头座内的多个镜片以及设置在线路板上的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多个镜片相对,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镜片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设有红外截止滤光膜;
所述多个镜片中的另一个镜片的入射面或者所述多个镜片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出射面上设有增透膜,且所述增透膜位于所述红外截止滤光膜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镜片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设置所述红外截止滤光膜,出射面上设置所述增透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截止滤光膜设置在所述多个镜片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的入射面上,所述增透膜设置在另一镜片的出射面上,且所述增透膜位于所述红外截止滤光膜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为玻璃镜片。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截止滤光膜和所述增透膜的厚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为印制电路板PCB,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CN201520925326.5U 2015-11-19 2015-11-19 摄像模组 Active CN205105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25326.5U CN205105308U (zh) 2015-11-19 2015-11-19 摄像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25326.5U CN205105308U (zh) 2015-11-19 2015-11-19 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05308U true CN205105308U (zh) 2016-03-23

Family

ID=55521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25326.5U Active CN205105308U (zh) 2015-11-19 2015-11-19 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05308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4041A (zh) * 2016-10-13 2018-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对焦方法及装置
CN109407443A (zh) * 2018-12-20 2019-03-0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
CN110554470A (zh) * 2018-05-30 2019-12-10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其组装方法以及摄像模组
CN110650276A (zh) * 2019-09-30 2020-01-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21009389A (ja) * 2019-07-02 2021-01-28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結像システム
CN112346164A (zh) * 2020-11-10 2021-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摄像装置及其滤光片
WO2021163850A1 (zh) * 2020-02-17 2021-08-26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镜头、镜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4041A (zh) * 2016-10-13 2018-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对焦方法及装置
US11209719B2 (en) 2016-10-13 2021-1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rminal device, focusing method, and focusing apparatus
CN110554470A (zh) * 2018-05-30 2019-12-10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其组装方法以及摄像模组
CN109407443A (zh) * 2018-12-20 2019-03-0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
JP2021009389A (ja) * 2019-07-02 2021-01-28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結像システム
CN110650276A (zh) * 2019-09-30 2020-01-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163850A1 (zh) * 2020-02-17 2021-08-26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镜头、镜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112346164A (zh) * 2020-11-10 2021-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摄像装置及其滤光片
WO2022100295A1 (zh) * 2020-11-10 2022-05-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摄像装置及其滤光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05308U (zh) 摄像模组
RU2677936C2 (ru) Водонепроницаемый модуль подсветки
CN100541323C (zh) 透射屏和背投显示设备
CN203336480U (zh)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744254A (zh) 电子装置
CN203082680U (zh) 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205157947U (zh) 一种应用于摄像模组的滤光片
CN105700241A (zh) 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5067775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模组
CN104460213A (zh) 投影屏幕及投影显示系统
CN103685885B (zh) 触控屏与摄像模组集成装置
CN107948478B (zh) 一种潜望式变焦双摄像头模组及其加工方法
CN203480116U (zh) 镜头模组及摄像装置
CN203595887U (zh) 电子装置
CN109870843A (zh) 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CN208849845U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6100193U (zh) 一种高抗红外干扰摄像模组
CN206212125U (zh) 双面一体式摄像头
CN103995419B (zh) 一种光过滤系统和投影机
CN108061987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移动终端
CN107302650B (zh) 一种底座的制作方法及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5182493A (zh) 摄像头模组及其支架结构
CN206178192U (zh) 一种微型带尾纤波分复用模块
CN203563128U (zh) 触控屏与摄像模组集成装置
CN109870751A (zh) 挡光元件、挡光元件的制作方法及镜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30013 oufeig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Huangjiahu West Road, Changb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OPTICAL-ELECTRONIC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Ophigua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oufeig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Huangjiahu West Road, Changb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OPTICAL-ELECTRONIC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after: 330013 oufeig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Huangjiahu West Road, Changb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OPTICAL-ELECTRONIC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oufeig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Huangjiahu West Road, Changb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OPTICAL-ELECTRONIC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8

Address after: 330096 no.1404,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Jinghao 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oufeig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Huangjiahu West Road, Changb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OPTICAL-ELECTRONIC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Ophigua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