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04383U - 切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切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04383U
CN205104383U CN201520461613.5U CN201520461613U CN205104383U CN 205104383 U CN205104383 U CN 205104383U CN 201520461613 U CN201520461613 U CN 201520461613U CN 205104383 U CN205104383 U CN 205104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device
driving shaft
device shifter
limiting section
drive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616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松林
弗朗兹·内瑟
王芳清
陆春香
于永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riority to CN2015204616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04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04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04383U/zh
Priority to FR1600643A priority patent/FR3038447B1/fr
Priority to DE102016111965.2A priority patent/DE102016111965B4/de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换装置,包括:一个壳体;一个驱动轴,设有一个限位部;一个支承件,位于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并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支承件上设有一个限位轨道,该限位部与该限位轨道互相配合,通过转动该驱动轴使得该驱动轴能够沿轴向运动;以及一个凸轮,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所述驱动轴能够驱动所述凸轮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切换装置,能够增强其测试位置的操作安全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切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换装置,尤其是一种使得测试位置的操作更加优化的的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切换装置例如隔离开关、转换开关、开关熔断器等能够用于接通和分断电路,故可作为电路的保险装置,其能够在过载状况下将所述切换装置的电极接口彼此分开。
一般而言,现有技术的切换装置设有驱动轴、传动轴、滑动件和弹性驱动组件。通过人力或电动机转动驱动轴,驱动轴可带动滑动件滑动。滑动件的运动使得弹性驱动组件存储弹性势能,当弹性驱动组件越过其弹性势能最大的死点位置后,滑动件脱离与驱动轴的传动并带动传动轴转动,以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与分离,从而实现对供电线路的通、断电控制。
通常情况下,在驱动轴转动的过程中依次设有一个闭合位置、一个断开位置和一个测试位置,其中闭合位置时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断开位置时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分离,测试位置时可用于切换装置的功能测试。当驱动轴在断开位置和测试位置之间切换时,需要将驱动轴分别限制在断开位置和测试位置,以保证切换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当切换装置处于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时,工作弹簧的自由端位于滑动件的凹槽内部,当切换装置处于测试位置时,工作弹簧的自由端与滑动件的凹槽相分离,因此为了达到切换装置的测试位置,滑动件的凹槽的外边缘处会与工作弹簧的末端进行频繁触碰和剐蹭,很容易造成滑动件的磨损甚至损坏,同时工作弹簧也需要不断扭转变形,从而导致整个切换装置的机械使用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换装置,能够增强其测试位置的操作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换装置,包括:一个壳体;一个驱动轴,设有一个限位部;一个支承件,位于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并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支承件上设有一个限位轨道,该限位部与该限位轨道互相配合,通过转动该驱动轴使得该驱动轴能够沿轴向运动;以及一个凸轮,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所述驱动轴能够驱动所述凸轮转动。切换装置从断开位置切换到测试位置的过程中,驱动轴处于提升的状态,并且凸轮处于静止的状态,因此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磨损的发生,有效延长了整个切换装置的机械使用寿命。
在切换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该驱动轴还设置有一个驱动部;该凸轮呈筒状结构,并在轴向上设有一个开口,所述驱动部能够在该开口中实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通过驱动部沿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得以驱动凸轮在壳体内部转动。
在切换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和驱动部分别设置在该驱动轴的两端,并且在轴向上彼此对准,以利于实现更好的配合关系。
在切换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轨道包括:在轴向上具有一定间距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一个过渡段,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驱动轴的旋转运动和升降运动。
在切换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相互平行,并且垂直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以确保驱动轴的运动稳定性。
在切换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包括:一个台肩部,用以配合抵接所述驱动部的底部,其不仅能够起到限位的效果,还能够在测试位置为用户提供动作反馈。
在切换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切换装置还包括:一个盖体,固定连接到所述驱动轴,并位于所述支承件的外侧,以便于旋转驱动轴并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在切换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第一卡接部,所述支承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配合卡紧,以使得所述驱动轴在该切换装置的断开位置处实现锁止。
在切换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切换装置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限位部位于第一段的位置,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开口的内部并抵靠于所述开口的其中一个侧壁处。
在切换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切换装置处于断开位置时,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过渡段的位置,所述驱动部的底部与所述开口的底部保持预定间隔。
在切换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切换装置处于测试位置时,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段的位置,所述驱动部抵靠到所述台肩部,此时驱动轴的旋转阻力非常大,从而能够给用户一个较为直接的动作反馈,使其操作的可靠性更高。
在切换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为沿着所述驱动轴的外周径向延伸的凸起部,所述限位轨道为能够与所述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切换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切换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A-A位置剖视示意图;
图2C为图2A中B-B位置剖视示意图;
图3A示出了处于断开位置的切换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A-A位置剖视示意图;
图3C为图3A中B-B位置剖视示意图;
图4A示出了处于测试位置的切换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A-A位置剖视示意图;
图4C为图4A中B-B位置剖视示意图。
标号说明
壳体10
驱动轴20
限位部21
驱动部22
支承件30
第一段31a
过渡段31b
第二段31c
凸轮40
开口41
台肩部41a
盖体50
第一卡接部51
第二卡接部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表示各实施方式的附图中,相同的后两位数字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如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包括:一个壳体10,在壳体10的内部还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轴20,一个支承件30以及一个凸轮40。该驱动轴20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壳体10的内部,通过对其施加一定的转动力,能够使得该驱动轴20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与此同时,该驱动轴20还具有一个ON闭合位置,即用于使切换装置的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的闭合位置;一个OFF断开位置,即用于使切换装置的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分离的断开位置;以及一个TEST测试位置,即用于功能测试的测试位置,其能够在安全环境下实现二次回路的检测。
支承件30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并且套设于驱动轴20的一端,例如支承件30套设在驱动轴20的上端。值得指出地是,为了便于驱动轴20能够沿预定的运动轨迹移动,该驱动轴20上还设置有一个限位部21。与此同时,支承件30上设有一个限位轨道。由于该限位部21能够与该限位轨道互相配合,通过转动该驱动轴20使得该驱动轴能够沿其轴向运动。凸轮40套设于驱动轴20的另一端,例如是驱动轴20的下端,在壳体10的限制下,并通过驱动轴20的驱动作用,该凸轮40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在驱动轴20的驱动作用下,凸轮20能够在0-90度的范围内旋转。为了更好地实现驱动效果,优选地是,该驱动轴20还设置有一个用于驱动凸轮20进行转动的驱动部22。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限位轨道包括:第一段31a、第二段31c、以及连接在第一段31a和第二段31c之间的一个过渡段31b,其中第一段31a和第二段31c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该过渡段31b可以是图3A中所示的连接在第一段31a和第二段31c之间的一个平缓过渡的倾斜部。优选地是,第一段31a和第二段31c相互平行,并且垂直于所述驱动轴20的轴向。应当理解,该限位轨道的具体形状并没有局限性,只要能实现上述同样的限位效果即可。通过限位部21依次在该限位轨道的第一段31a、过渡段31b和第二段31c内部进行移动,能够实现驱动轴20的旋转和升降运动。
可选地是,该凸轮40呈筒状结构,为了更好地配合驱动轴20的旋转运动和升降运动,该凸轮40的轴向上设有一个开口41,使得驱动部22能够在该开口41的内部实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当驱动部22进行水平移动时,能够驱动凸轮40实现转动。为了更好地配合驱动轴20实现提升动作,开口41包括:一个台肩部41a,用以配合抵接驱动部22的底部。优选地是,该台肩部41a的形状与驱动部22其中一侧的边缘轮廓相适配,以利于更好地实现抵靠作用。
值得指出地是,当切换装置处于闭合位置时,如图2A-2C所示,限位部21位于第一段32a的位置,驱动部22位于开口41的内部并抵靠于开口41的其中一个侧壁处。当切换装置处于断开位置时,如图3A-3C,限位部21位于过渡段31b的位置,驱动部22位于开口41的上方,使得驱动部22的底部与开口41的底部保持预定间隔。当切换装置处于测试位置时,如图4A-4C,限位部21位于第二段31c的位置,驱动部22抵靠到台肩部41a。
优选地是,限位部21和驱动部22分别设置在该驱动轴20的两端,并且在轴向上彼此对准,例如限位部21和驱动部22分别设置在驱动轴20的上端和下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限位部21和驱动部22均可设置为沿着驱动轴20的外周径向延伸的凸起部,限位轨道为开设于支承件30上的凹陷部。应当理解,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限位部21也可以设置成沿着驱动轴20的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陷部,相对应地可将所述限位轨道设置成能够与凹陷部相配合的凸起部。
应当理解,限位部21和驱动部22,以及限位轨道和开口41的形状和数量并不唯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或者多个限位部和驱动部,以及一个或者多个限位轨道和开口,但限位部与限位轨道,以及驱动部与开口的位置和个数应当是彼此对应的。
考虑到切换装置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为了更好地实现驱动轴20的旋转,以及避免切换装置在通电工作时发生触电的危险,切换装置还包括:一个盖体50,固定连接到驱动轴20,并位于支承件30的外侧。为了更好地实现驱动轴20的旋转以及实现位置锁定,盖体5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第一卡接部51,支承件3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32,第一卡接部51与第二卡接部32能够互相配合卡紧,以使得驱动轴20在该切换装置的断开位置处实现锁止。优选地是,结合图2A和2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接部51包括一个固定到盖体50上的固定端51a和一个朝向支承件30偏置的弹性自由端51b,该弹性自由端51b上设置有一个第一突起,第二卡接件32上设置有一个第二突起,当驱动轴20旋转到断开位置时,结合图3A和3B所示,第一突起的位于内侧的接触斜面会与第二突起的位于外侧的接触斜面彼此卡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盖体50与支承件30之间的锁止,由于盖体50与驱动轴20是固定在一起的,进而也使得驱动轴20随之实现锁止。这时由于继续扭转盖体50所需要克服的摩擦力瞬间变大,势必会给用户一个力的反馈,提示用户此时切换装置已经达到断开位置。当需要从断开位置切换至测试位置时,用户需要施加一个稍大的转动力,使得第一卡接部51朝向外侧发生一定弹性变形,从而解除与第二卡接部32的卡接关系,以使得驱动轴20能够朝向测试位置继续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卡接部51和第二卡接部32的个数分别为两个。
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切换装置的操作过程。结合图2A-2C以及图3A-3C所示,当切换装置从闭合位置切换至断开位置,在转动力的作用下,驱动轴20的限位部21开始沿着第一段31a进行水平移动,这时由于驱动部22抵靠于开口41的侧壁的位置处,于是驱动部22能够推动凸轮40转动,当凸轮40转动到一个预定角度,例如90度的位置,驱动轴20的限位部21开始沿着过渡段31b向上移动,这时驱动部21也随之得以提升,使得驱动部21与开口41的底部具有一个预定间隔,直到整个驱动轴20被提升到一个最大的预定高度。这时,第一卡接部51与第二卡接部32互相卡紧,实现了盖体50与支承件30之间的锁紧,以使得驱动轴20在该切换装置的断开位置处实现锁止。
结合图3A-3C以及图4A-4C所示,当切换装置从断开位置切换至测试位置,需要继续施加转动力,为了克服盖体50与支承件30之间的锁紧力,此时需要施加一个稍大的转动力。在该转动力的作用下,盖体50上的第一卡接部51发生局部弹性形变,从而能够越过支承件30上的第二卡接部32继续旋转,由于此时盖体50与支承件30之间已经解除了锁止关系,于是驱动轴20的限位部21开始沿着第二段31b进行水平移动,与此同时驱动部21也随之得以平移,直到驱动部21移动到开口41的台肩部41a处,这时即到达测试位置,在台肩部的阻碍作用下,已经无法继续旋转驱动轴,由于此时旋转阻力非常大,能够非常直接地给用户一个动作反馈,提示用户切换装置已经运动到测试位置。由于切换装置处于测试状态时,驱动轴20处于提升位置,并且驱动轴20只能先处于断开位置接着才能进入测试位置,并且处于测试位置时,驱动轴不能再向其闭合位置转动,故增强了其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理解地是,本实用新型的切换装置从测试位置切换至断开位置,从断开位置切换至闭合位置的操作步骤与以上描述的步骤相反,为了节省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切换装置,通过限位部与限位轨道、以及驱动部与开口之间的配合关系,能够实现驱动轴的旋转和升降,使得测试位置的操作性和稳定性更佳。与此同时,由于切换装置从断开位置切换到测试位置的过程中,驱动轴处于提升的状态,并且凸轮始终保持静止的状态,这样就避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零件磨损的问题,从而延长了整个切换装置的机械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切换装置不仅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安全性能更高,还能够为用户提供较好的操作手感,从而有效防止操作不当,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壳体(10);
一个驱动轴(20),设有一个限位部(21);
一个支承件(30),位于所述驱动轴(20)的一端并固定于所述壳体(10),所述支承件(30)上设有一个限位轨道,该限位部(21)与该限位轨道互相配合,通过转动该驱动轴(20)使得该驱动轴能够沿轴向运动;以及
一个凸轮(40),套设于所述驱动轴(20)的另一端,所述驱动轴(20)能够驱动所述凸轮(40)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轴(20)还设置有一个驱动部(22);该凸轮(40)呈筒状结构,并在轴向上设有一个开口(41),所述驱动部(22)能够在该开口(41)中实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1)和驱动部(22)分别设置在该驱动轴(20)的两端,并且在轴向上彼此对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轨道包括:在轴向上具有一定间距的第一段(31a)和第二段(31c),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段(31a)和第二段(31c)之间的一个过渡段(31b)。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31a)和第二段(31c)相互平行,并且垂直于所述驱动轴(20)的轴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41)包括:一个台肩部(41a),用以配合抵接所述驱动部(22)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盖体(50),固定连接到所述驱动轴(20),并位于所述支承件(30)的外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5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第一卡接部(51),所述支承件(3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32),所述第一卡接部(51)与所述第二卡接部(32)能够配合卡紧,以使得所述驱动轴(20)在该切换装置的断开位置处实现锁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切换装置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限位部(21)位于第一段(31a)的位置,所述驱动部(22)位于所述开口(41)的内部并抵靠于所述开口(41)的其中一个侧壁处。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切换装置处于断开位置时,所述限位部(21)位于所述过渡段(31b)的位置,所述驱动部(22)的底部与所述开口(41)的底部保持预定间隔。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切换装置处于测试位置时,所述限位部(21)位于所述第二段(31c)的位置,所述驱动部(22)抵靠到所述台肩部(41a)。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1)为沿着所述驱动轴(20)的外周径向延伸的凸起部,所述限位轨道为能够与所述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
CN201520461613.5U 2015-06-30 2015-06-30 切换装置 Active CN205104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61613.5U CN205104383U (zh) 2015-06-30 2015-06-30 切换装置
FR1600643A FR3038447B1 (fr) 2015-06-30 2016-04-18 Dispositif de commutation
DE102016111965.2A DE102016111965B4 (de) 2015-06-30 2016-06-30 Umschalteinrichtu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61613.5U CN205104383U (zh) 2015-06-30 2015-06-30 切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04383U true CN205104383U (zh) 2016-03-23

Family

ID=55520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61613.5U Active CN205104383U (zh) 2015-06-30 2015-06-30 切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04383U (zh)
DE (1) DE102016111965B4 (zh)
FR (1) FR3038447B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0931A (zh) * 2018-02-01 2018-07-24 雷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110517908A (zh) * 2019-08-27 2019-11-29 辛铁涛 一种电流间歇式通电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63050C (nl) 1976-06-23 1980-07-15 Hazemeijer Bv Veeraandrijfmechanisme voor een elektrische schakelaar.
US5735179A (en) * 1995-10-12 1998-04-07 Square D Company Device for providing axial and spatial misalignment compensation between a rotatable component and a rotating means
DE19832089A1 (de) * 1998-07-16 2000-01-20 Bsh Bosch Siemens Hausgeraete Drehschalter für Haushaltsgeräte
ATE525735T1 (de) * 2002-10-09 2011-10-15 Areva T & D Sas Freilaufkupplungsanordnung für federantrieb für hochspannungsleistungsschalter
DE102006015695A1 (de) * 2006-03-28 2007-10-18 Areva Energietechnik Gmbh Schaltwelle für eine elektrische Schalteinrichtung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0931A (zh) * 2018-02-01 2018-07-24 雷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108320931B (zh) * 2018-02-01 2023-06-27 雷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110517908A (zh) * 2019-08-27 2019-11-29 辛铁涛 一种电流间歇式通电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3038447B1 (fr) 2018-12-07
DE102016111965A1 (de) 2017-01-05
DE102016111965B4 (de) 2023-07-27
FR3038447A1 (fr) 2017-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7497A (zh) 卡托自动弹出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205104383U (zh) 切换装置
CA1095957A (en) Line switch assembly for a timing mechanism
JP2018075705A (ja) 電気スイッチ
CN102386030B (zh) 一种智能型液压电磁式断路器
CN105405694A (zh) 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的联锁装置
CN104874859B (zh) 电圆锯
JP2018098177A (ja) 電気スイッチ及びその位置センサ
CN102623218B (zh) 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03221471U (zh) 压力触发工作的电动工具
CN106553160B (zh) 离合装置以及具有该离合装置的电锤
CN211115374U (zh) 旋转执行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CN103891533B (zh) 修枝剪
CN204204717U (zh) 电动工具
CN106312957B (zh) 动力工具
CN203288435U (zh) 一种隔离开关及其操作机构
CN203787371U (zh) 一种断路器的可合闸状态指示装置及与该装置配合的操作机构
CN104715954B (zh) 家用电器的旋钮式操作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06961777U (zh) 一种微型断路器及其手动分闸突跳组件
CN207381284U (zh) 双电源转换开关及其手动操作机构
CN202339893U (zh) 一种用于小型断路器中的电动分合闸装置
CN106101878B (zh) 一种升降式语音设备系统
CN207012123U (zh) 一种搅拌机
CN201592426U (zh) 电动工具手柄的旋转结构
CN203746678U (zh) 触发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