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02488U - 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02488U
CN205102488U CN201520920679.6U CN201520920679U CN205102488U CN 205102488 U CN205102488 U CN 205102488U CN 201520920679 U CN201520920679 U CN 201520920679U CN 205102488 U CN205102488 U CN 205102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subsidiary engine
thermal power
power plant
wate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206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建华
王颖聪
刘秋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Beijing Guohua Electric Power Co Ltd
Shenhua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Beijing Guohua Electric Power Co Ltd
Shenhua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Beijing Guohua Electric Power Co Ltd, Shenhua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206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02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02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02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机冷却水系统,公开了一种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该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包括冷却水泵(4)、用于流过冷却水以对辅机(1)进行冷却的辅机冷却水流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却水泵(4)与辅机冷却水流道之间的用于输送冷却水的冷却水回水管(2a)和冷却水出水管(2b),其中,该冷却水回水管(2a)和/或冷却水出水管(2b)上设置有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中设置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而回收利用冷却水携带的辅机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辅机设备的能量损失。

Description

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机冷却水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
背景技术
辅机是指用于辅助主机正常运行的附属机械设备。在火力发电厂中,辅机主要包括各类风机、泵送机构、磨煤机、清洗装置、润滑系统等。这些辅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利用辅机冷却水对其进行冷却,以通过该辅机冷却水带走辅机运行中由于电涡流损耗、摩擦损耗等产生的热量,使各设备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辅机冷却水系统通常可以分为开式冷却水系统和闭式冷却水系统。
如图1所示为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开式辅机冷却水系统。其中,冷却水用于对闭式水热交换器1a进行冷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冷却水也可以对其他辅机设备进行冷却。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冷却水对闭式水热交换器1a进行冷却后,通过输送管路输送至室外机力塔3,并在该室外机力塔3内利用室外冷空气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水经冷却水泵4加压后,通过输送管路再次被输送至闭式水热交换器1a进行冷却作业,从而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在上述开式冷却水系统中,室外机力塔3作为用于使冷却水降温的设备,其工作原理为:从闭式水热交换器1a输送至室外机力塔3的冷却水通过配水系统,并沿塔平面成网状均匀分布,然后通过喷嘴将冷却水洒在填料上,以使其穿过填料,呈雨状通过空气分配区。室外冷空气在该空气分配区与落下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然后从风筒排出。
如图2所示为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闭式辅机冷却水系统。其中,冷却水用于对包括风机1b、磨煤机1c等在内的多种辅机进行冷却。在图2所示的系统中,冷却水对各辅机设备进行冷却后,经冷却水泵4升压而输送至闭式水冷却器5;冷却水在该闭式水冷却器5中冷却后再次通入需要冷却的辅机设备进行冷却作业,以保证辅机的正常运行。
典型地,在该闭式冷却水系统中,闭式水冷却器5可以为板式换热器,用于使冷却水降温。图3所示为一种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冷却水通过第一板片6流动,用于对所述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流体(如水)通过与第一板片6相邻的第二板片7流动,从而实现换热并能够避免冷却水的流失。所述流体携带热量从第二板片7排出,然后(通常)在室外自然冷却或直接被排放。
由此可见,无论是开式冷却水系统还是闭式冷却水系统的被冷却设备,都存在热能损失的问题,据统计,现有火电厂的一台600MW机组热损失约为18MW。另外,对于开式冷却水系统而言,在通过室外机力塔3使冷却水降温过程中,室外冷空气的排出会以蒸汽形式带走部分冷却水,增加冷却水消耗;在寒冷条件下(如冬季),这些冷却水的蒸汽会在室外机力塔3周边的电气设备上凝结(结霜),对设备运行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设备进行改进,以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火力发电厂辅机设备的能量损失。在传统技术中,为了减少辅机设备的能量损失,常常通过减少辅机部件的摩擦等方式来减少热量产生,从而减少随冷却水散失的能量。而本实用新型则通过以下方案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该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包括冷却水泵、用于流过冷却水以对辅机进行冷却的辅机冷却水流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却水泵与辅机冷却水流道之间的用于输送冷却水的冷却水出水管和冷却水回水管,其中,该冷却水回水管和/或冷却水出水管上设置有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为空冷机力塔,用于向该空冷机力塔通入冷却风的冷风道和用于排出该空冷机力塔内的热量的热风道分别设置有用于连通至室内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具有切换机构,以能够通过该切换机构使得所述冷风道和所述热风道分别选择性地连通至室内或室外。
优选地,所述切换机构为能够改变所述冷却风和所述热风在所述室内机力塔与室内和/或室外之间的通流面积的挡板。
优选地,所述空冷机力塔位于机房内。
优选地,所述开口连通至机房内。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为热泵。
优选地,所述热泵的冷却水连通至凝结水系统、驱动蒸汽取自厂用辅助蒸汽系统。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设置在所述冷却水回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中的一者上,所述辅机包括风机、磨煤机、泵送机构中的至少一者。
优选地,所述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并联设置的闭式水冷却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中设置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而回收利用冷却水携带的辅机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辅机设备的能量损失。例如,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回收的火电厂辅机设备产生的大量的热量用于采暖等用途,从而在保证辅机良好运行的情况下,改善了火力发电厂其他设备或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开式辅机冷却水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闭式辅机冷却水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一种板式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的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辅机1a闭式水热交换器
1b风机1c磨煤机
2a冷却水回水管2b冷却水出水管
3室外机力塔4冷却水泵
5闭式水冷却器6第一板片
7第二板片8空冷机力塔
9冷风道10热风道
11a室外进风挡板11b室内进风挡板
12a室外出风挡板12b室内出风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包括冷却水泵4、用于流过冷却水以对辅机1进行冷却的辅机冷却水流道以及分别连接于冷却水泵4与辅机冷却水流道之间的冷却水出水管2b和冷却水回水管2a。其中,辅机1可以包括风机1b、磨煤机1c、泵送机构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以包括其他各种利用冷却水冷却的辅机。
在该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中,冷却水出水管2b上设置有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该余热利用装置为能够利用由冷却水携带的在冷却辅机1过程中从辅机1转移而来的低温(如低于50℃)热量的装置或设备,例如即将在下述优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空冷机力塔8、热泵等。在冷却水泵4作用下,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出水管2b进入辅机冷却水流道,并在该辅机冷却水流道内对辅机1进行冷却作业;从辅机冷却水流道流出的热的冷却水经冷却水回水管2a回流至冷却水泵4,继而输送至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并经该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降温后再次通过冷却水出水管2b向辅机1输送,从而完成一个循环。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也可以设置在冷却水回水管2a上,或者在冷却水回水管2a和冷却水出水管2b均设置有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
从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中设置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而回收利用冷却水携带的辅机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辅机设备的能量损失。例如,可以通过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回收的火电厂辅机设备产生的大量的热量用于采暖等用途,从而在保证辅机1良好运行的情况下,改善了火力发电厂其他设备或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参照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中,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可以为空冷机力塔8,该空冷机力塔8设置有用于通入冷却风的冷风道9和用于排出该空冷机力塔8内的热量的热风道10,且该冷风道9和热风道10上分别设置有开口,并通过该开口连通至室内。室内的冷空气通过从冷风道9进入空冷机力塔8,可以使通过该空冷机力塔8的冷却水降温,同时冷空气被加热并从热风道排出至室内,以在对冷却水降温的同时使得室内获得热量,起到采暖作用。
这种用于采暖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火力发电厂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可以用于诸如汽机、锅炉等大型厂房等对温度要求不是很高(约需控制为10℃)的场合。为此,可以使空冷机力塔8位于汽机房内,以方便地对汽机房加热。可选地,也可以通过使得所述冷风道9和热风道10的开口分别连通至汽机房内而达到上述目的。
在不同季节,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室内温度也会呈现较大差异。例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具有显著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在深秋、冬季及初春时,电厂汽机房内的空气较低;而在夏季,则温度较高。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还具有切换机构,通过该切换机构,可以使得冷风道9和热风道10分别选择性地连通至室内或室外。作为一种便于实施的实施方式,切换机构可以为能够改变冷却风和热风在室内机力塔8与室内和/或室外之间的通流面积的进风挡板11和出风挡板12。
例如,参照图5,进风挡板11可以包括室外进风挡板11a和室内进风挡板11b,出风挡板12包括室外出风挡板12a和室内出风挡板12b。当室内温度较低时(如冬季),利用室外进风挡板11a、室外出风挡板12a切断室内机力塔8与室外的通流状态,并利用室内进风挡板11b、室内出风挡板12b打开室内机力塔8与室内的通流状态。从而,室内的冷空气通过冷风道9进入室内机力塔8(如箭头C所示),在对冷却水降温后,具有相对较高温度的热风通过热风道10排出至室内(如箭头D所示),以提高室内温度。
当室内温度较高时(如夏季),利用室内进风挡板11b、室内出风挡板12b切断室内机力塔8与室内的通流状态,并利用室外进风挡板11a、室外出风挡板12a打开室内机力塔8与室外的通流状态。从而,室外的冷空气通过冷风道9进入室内机力塔8(如箭头A所示),在对冷却水降温后,具有相对较高温度的热风通过热风道10排出至室外(如箭头B所示)。这种设置形式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的设备和作业人员无法良好作业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对冷却水冷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机力塔可以具有闭式结构,通过冷却风与冷却水之间的非接触式热交换而对冷却水冷却,以避免排出的空气中携带的蒸汽造成的冷却水消耗,并避免在寒冷条件下冷却水蒸汽凝结对设备运行安全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中,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可以为热泵,利用热泵将冷却水的低温热量提质至能够便于利用的温度(如80℃-90℃)。提质后的热量可以供给至与热泵连接的凝结水系统或热网系统,用于对该凝结水系统或热网系统加热等处理。
在上述各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仅依靠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可能难以满足使冷却水降温的需要。因此,如图4所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并联设置的闭式水冷却器5。从而,可以同时或选择性地利用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和闭式水冷却器5为冷却水降温,并在需要的时候利用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回收利用部分热量,以能够在减少热能损失的同时,避免由于冷却水温度过高导致的辅机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该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包括冷却水泵(4)、用于流过冷却水以对辅机(1)进行冷却的辅机冷却水流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却水泵(4)与所述辅机冷却水流道之间的用于输送冷却水的冷却水回水管(2a)和冷却水出水管(2b),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水回水管(2a)和/或冷却水出水管(2b)上设置有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为空冷机力塔(8),用于向该空冷机力塔(8)通入冷却风的冷风道(9)和用于排出该空冷机力塔(8)内的热量的热风道(10)分别设置有用于连通至室内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具有切换机构,以能够通过该切换机构使得所述冷风道(9)和所述热风道(10)分别选择性地连通至室内或室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为能够改变所述冷却风和所述热风在所述室内机力塔(8)与室内和/或室外之间的通流面积的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机力塔(8)位于机房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连通至机房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为为热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的冷却水连通至凝结水系统、驱动蒸汽取自厂用辅助蒸汽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设置在所述冷却水回水管(2a)和冷却水出水管(2b)中的一者上,所述辅机(1)包括风机(1b)、磨煤机(1c)、泵送机构中的至少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并联设置的闭式水冷却器(5)。
CN201520920679.6U 2015-11-18 2015-11-18 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 Active CN205102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20679.6U CN205102488U (zh) 2015-11-18 2015-11-18 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20679.6U CN205102488U (zh) 2015-11-18 2015-11-18 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02488U true CN205102488U (zh) 2016-03-23

Family

ID=55518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20679.6U Active CN205102488U (zh) 2015-11-18 2015-11-18 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024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1641A (zh) * 2017-09-01 2018-01-26 中清源环保节能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电厂供热首站低温回收辅机冷却水余热系统
CN112943456A (zh) * 2021-03-12 2021-06-11 华能江阴燃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辅机冷却水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1641A (zh) * 2017-09-01 2018-01-26 中清源环保节能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电厂供热首站低温回收辅机冷却水余热系统
CN112943456A (zh) * 2021-03-12 2021-06-11 华能江阴燃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辅机冷却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19765U (zh) 热电厂汽轮机凝汽器的循环水冷却供暖装置
CN104481611A (zh) 一种基于大温差换热技术的乏汽余热回收系统
CN207214215U (zh) 一种利用空冷机组辅机冷却水余热的压缩式热泵供热系统
CN107905897A (zh)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
CN105403068A (zh) 采用自然通风及复合运行模式的干湿联合冷却塔及其应用
CN201327307Y (zh) 开式多源双效能源塔
CN104806309A (zh) 一种空冷岛凝结水势能利用系统
CN105698352A (zh) 利用太阳能实现溶液再生的冬夏双高效热源塔及换热方法
CN105299807A (zh) 数据中心用间接蒸发冷却塔与机械制冷联合的供冷系统
CN205102488U (zh) 火力发电厂辅机冷却水系统
CN108758584A (zh) 一种余热组合驱动的冷热储联供燃煤电站空冷系统及其运行调控方法
CN105823110A (zh) 热电厂冷源损失回收供热系统
CN208040541U (zh)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
CN201731677U (zh) 喷淋散热与热水融霜的空气源热泵
CN208416630U (zh)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余热综合利用降背压系统
CN110513163A (zh) 一种可降低冷源损失的主机低压缸零出力冷却蒸汽系统及方法
CN103353241B (zh) 一种封闭式多通道强制通风冷却的空冷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3432385U (zh) 一种封闭式多通道强制通风冷却的空冷系统
CN204552847U (zh) 空冷岛凝结水势能利用系统
CN102322748A (zh) 带有尖峰冷却装置的直接空冷系统
CN101435420A (zh) 空气压缩机的热回收循环系统
CN205161006U (zh) 一种基于双冷却二级制冷的底部布置式整体机柜换热装置
CN204438288U (zh) 一种热电厂冷源损失回收供热系统
CN204492908U (zh) 一种基于大温差换热技术的乏汽余热回收系统
CN106224023B (zh) 一种联合循环间接空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