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00631U - 集装箱模块化建筑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模块化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00631U
CN205100631U CN201520827109.2U CN201520827109U CN205100631U CN 205100631 U CN205100631 U CN 205100631U CN 201520827109 U CN201520827109 U CN 201520827109U CN 205100631 U CN205100631 U CN 205100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oupling bar
hole
bolt
firmw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271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保同
刘栋
周金祥
毛灵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Yangzhou Tonglee Reefer Contai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Yangzhou Tonglee Reefer Contai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Yangzhou Tonglee Reefer Contai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2710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00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00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006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一个集装箱,集装箱包括底架,底架包括底端梁和底侧梁,底端梁通过角件与底侧梁连接,其特征在于,底侧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侧面连接栓固组件,侧面连接栓固组件包括栓固模块、连接栓固件和紧固螺栓,栓固模块包括连接栓固容纳部和与连接栓固容纳部连接的底板,栓固模块和连接栓固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至底侧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中集装箱的侧面拼装固定,增强了集装箱的箱体的自身强度,为拼箱设计提供了极大便利。通过侧面连接栓固组件将集装箱和集装箱焊接至一起,使其安装固定一步到位,增强了集装箱模块化建筑的整体抗震性以及吊运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集装箱模块化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模块化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模块化建筑。
背景技术
目前,集装箱模块化建筑是采取多个集装箱拼接的方式,集装箱之间的拼箱采取固定安装方式,其固定安装在位于集装箱的顶部和底部的两端的角连接件处,在角连接件处设置有栓固连接点,但是在集装箱的侧面目前还没有系统的连接栓固加强装置。并且实际情况中也需要对集装箱模块化建筑的多个集装箱的堆楼设计的侧面连接以及加固出具很好的解决方案,以使得集装箱模块化建筑的多层集装箱遇到地震、台风等外力因素时,需要不断提升整体结构的抗震性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因此,需要一种集装箱模块化建筑,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模块化建筑,所述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一个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包括底端梁和底侧梁,所述底端梁通过角件与所述底侧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侧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侧面连接栓固组件,所述侧面连接栓固组件包括栓固模块、连接栓固件和紧固螺栓,所述栓固模块包括连接栓固容纳部和与所述连接栓固容纳部连接的底板,所述栓固模块和所述连接栓固件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固定连接至所述底侧梁。
可选地,所述连接栓固容纳部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连接栓固容纳部分隔为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所述底板在对应所述第一容纳部的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底板在对应所述第二容纳部的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通孔,所述底板焊接至所述底侧梁,所述连接栓固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在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的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所述连接板在对应所述第二安装通孔的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紧固螺栓包括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通孔,所述栓固模块与所述连接栓固件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集装箱,两个所述集装箱之间通过所述侧面连接栓固组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包括第一集装箱和第二集装箱,所述第一集装箱的第一底侧梁上设置有所述栓固模块,所述第二集装箱的第一顶侧梁上设置有所述连接栓固件,所述栓固模块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栓固件。
可选地,所述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包括第三集装箱和第四集装箱,所述连接栓固件包括第三连接栓固件和第四连接栓固件,所述第三集装箱的第三顶侧梁上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栓固件,所述第三连接栓固件与所述第三顶侧梁焊接,所述第四集装箱的第四顶侧梁上设置有所述第四连接栓固件,所述第四连接栓固件与所述第四顶侧梁焊接,所述第三连接栓固件与所述第四连接栓固件通过横向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连接件通过螺钉固定至所述第三连接栓固件和所述第四连接栓固件。
可选地,还包括第五集装箱和第六集装箱,所述第五集装箱的底侧梁上设置有所述栓固模块,所述第六集装箱的底侧梁上设置有所述栓固模块,所述第五集装箱和所述第六集装箱分别的所述栓固模块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固定连接至所述横向连接件。
可选地,所述连接栓固组件还包括内螺纹预埋件,所述内螺纹预埋件与所述紧固螺栓相配合。
可选地,所述连接栓固组件还包括减震阻尼垫片,所述减震阻尼垫片设置在所述底侧梁和所述连接栓固件之间,所述减震阻尼垫片通过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栓固模块、所述连接栓固件和所述底侧梁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栓固模块由碳钢板焊接而成,所述连接栓固件由钢板一体成型或焊接而成。
可选地,所述横向连接件由钢板折弯而成。
根据实用新型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一个集装箱,集装箱包括底架,底架包括底端梁和底侧梁,底端梁通过角件与底侧梁连接,其特征在于,底侧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侧面连接栓固组件,侧面连接栓固组件包括栓固模块、连接栓固件和紧固螺栓,栓固模块包括连接栓固容纳部和与连接栓固容纳部连接的底板,底板焊接至底侧梁,栓固模块和连接栓固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至底侧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对侧面采用侧面连接栓固组件,使得集装箱的侧面拼装固定,替代原有的集装箱与集装箱之间通过角件连接的方式,增强了集装箱的箱体的自身强度,为拼箱设计提供了极大便利。并且侧面连接栓固组件采用高强度碳钢或铸件制成,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通过侧面连接栓固组件将集装箱和集装箱焊接至一起,使其安装固定一步到位,增强了集装箱模块化建筑的整体抗震性以及吊运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栓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连接栓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连接栓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的集装箱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的顶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的集装箱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210、410、底侧梁120、侧面连接栓固组件
130、230、430、栓固模块150、250、450、紧固螺栓
140、240、340、340’、440、连接栓固件
131、连接栓固容纳部132、232、底板
133、隔板134、第一容纳部
135、第二容纳部136、第一安装通孔
137、第二安装通孔141、241、连接板
142、第一连接通孔143、第二连接通孔
244、344、344’、第一连接板侧板
245、345、345’、第二连接板侧板
151、251、第一紧固螺栓152、252、第二紧固螺栓
260、内螺纹预埋件270、470、减震阻尼垫片
261、第一内螺纹预埋件262、第二内螺纹预埋件
280、顶侧梁390、490、横向连接件
381、481、第三顶侧梁382、482、第四顶侧梁
391、螺钉392、第一横向连接件侧板
393、横向连接件顶板394、第二横向连接件侧板
395、第一螺钉396、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是通过将集装箱堆码后,通过侧面连接栓固组件将各集装箱之间连接及栓固,集装箱包括顶架和底架,顶架和底架通过角柱连接,顶架和底架均包括端梁和侧梁,顶架由顶端梁和顶侧梁围成,底架由底端梁和底侧梁围成。现根据图1-图7对具有侧面连接栓固组件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的结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集装箱的底侧梁110上设置有至少两组侧面连接栓固组件120,两组侧面连接栓固组件120的结构相同,为简便起见,本实用新型对任一组侧面连接栓固组件加以解释说明。如图1所示,集装箱的底侧梁110上设置有侧面连接栓固组件120。侧面连接栓固组件120包括栓固模块130、连接栓固件140和紧固螺栓150,栓固模块130通过紧固螺栓150与连接栓固件140和底侧梁110固定连接,紧固螺栓150包括第一紧固螺栓151和第二紧固螺栓152。
侧面连接栓固组件120的具体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如图2所示,栓固模块130包括连接容纳部131和底板132。连接容纳部131由两个侧板和一个顶板连接形成中空的腔体,中空的腔体的高度可容纳紧固螺栓150安装操作。两个侧板的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132固定连接,在连接容纳部131中设置有隔板133,以将连接容纳部131分隔为第一容纳部134和第二容纳部135。栓固模块130的连接容纳部的131两个侧板和一个顶板,以及连接容纳部131中的隔板133采用碳钢板拼焊的方式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保证连接容纳部整体的强度,并且底板13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至底侧梁110上,这样可以将栓固模块130更为牢固的固定至底侧梁110上,连接容纳部131的两个侧板与底板132的连接方式也采用焊接的方式,以进一步增强栓固模块的强度及稳定性。
在栓固模块130中,连接容纳部131中设置有隔板133,隔板133将连接容纳部分隔为第一容纳部134和第二容纳部135,隔板133在连接容纳部131中设置的位置随着具体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在底板132上设置有安装通孔,在底板132的对应第一容纳部134的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136,在底板132的对应第二容纳部135的响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通孔137,第一紧固螺栓151穿过第一安装通孔136,且能与底板132固定连接,第二紧固螺栓152穿过第二安装通孔137,且能与底板132固定连接。当然,底侧梁110上对应第一安装通孔136和第二安装通孔137的位置上也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未图示),以将第一紧固螺栓151和第二紧固螺栓152穿过底板132和底侧梁110,底侧梁110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间距应与第一安装通孔136和第二安装通孔137之间的间距相同。
如图3所示,连接栓固件140包括连接板141,连接板141也是由碳钢板制成,在连接板14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142和第二连接通孔143,第一连接通孔142的位置对应第一安装通孔136,第二连接通孔143的位置对应第二安装通孔137,第一连接通孔142与第二连接通孔143之间的间距应与第一安装通孔136与第二安装通孔137之间的间距相同,以将第一连接通孔142和第一安装通孔136配合,第二连接通孔143和第二安装通孔137相配合。第一紧固螺栓151穿过第一安装通孔136和第一连接通孔142,以将底板132与连接板142固定连接,第二紧固螺栓152穿过第二安装通孔137和第二连接通孔143,以将底板132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由于连接容纳部131与底板132焊接,所以栓固模块130与连接栓固件140固定连接。
现回到图1,集装箱与侧面连接栓固组件的连接方式如下:
栓固模块130中的第一安装通孔136对应底侧梁110的第一通孔,栓固模块130中的第二安装通孔137对应底侧梁110的第二通孔,将栓固模块130的底板132焊接至底侧梁110上;
连接栓固件140放置在地基或者平台上,并且连接板141的底面与地基或者平台焊接;
将集装箱调运放置在连接栓固件140的上方并缓慢下降,位于栓固模块130中的第一安装通孔136与连接栓固件140中的第一连接通孔142尽可能的对齐,栓固模块130中的第二安装通孔137与连接栓固件140中的第二连接通孔143尽可能的对齐;
第一安装通孔136与第一连接通孔142对接,第二安装通孔137与第二连接通孔143对接,且第一安装通孔136与第一连接通孔142对接的位置与底侧梁110的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安装通孔137与第二连接通孔143对接的位置与底侧梁110上的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紧固螺栓151依次穿过第一安装通孔136、底侧梁110的第一通孔和第一连接通孔142,第二紧固螺栓152依次穿过第二安装通孔137、底侧梁110的第二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143,以将栓固模块130与底侧梁110和连接栓固件140固定连接,最终集装箱的侧面与地基或者平台栓固、固定,最终达到集装箱的底部的侧面栓固的目的。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比较相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洁的目的,此处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的描述。
该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在于,如图4所示,连接栓固件240包括内螺纹预埋件260,内螺纹预埋件260与紧固螺栓250配合。具体的说,连接栓固件240包括连接板241,连接板241上设置有与连接板241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侧板244和第二连接板侧板245,连接板241与第一连接板侧板244和第二连接板侧板245的材质采用钢板,连接板241与第一连接板侧板244和第二连接板侧板245可以由钢板一体成型或由钢板焊接而成。第一连接板侧板244和第二连接板侧板245均沿连接板24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第一连接板侧板244与第二连接板侧板245之间设置有第一内螺纹预埋件261和第二内螺纹预埋件262,第一内螺纹预埋件261与第一连接通孔(未图示)对应设置且与第一紧固螺栓(未图示)相配合,第二内螺纹预埋件262与第二连接通孔(未图示)对应设置且与第二紧固螺栓(未图示)相配合。
如图5所示,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集装箱和位于下方的第二集装箱,栓固模块230与第一集装箱的第一底侧梁210焊接,连接栓固件240与第二集装箱的第二顶侧梁280焊接。
栓固模块230的底板232焊接至第一底侧梁210,连接栓固件240的第一连接板侧板244与第二顶侧梁280焊接,第二连接板侧板245与第二顶侧梁280焊接。第一安装通孔、第一通孔、第一连接通孔和第一内螺纹预埋件均对应设置,以使第一紧固螺栓251穿过第一安装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一连接通孔,最终与第一内螺纹预埋件261拧紧;第二安装通孔、第二通孔、第二连接通孔和第二内螺纹预埋件均对应设置,以使第二紧固螺栓252穿过第二安装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最终与第二内螺纹预埋件262拧紧。
连接栓固件240的上方还设置有减震阻尼垫片270,减震阻尼垫片270上设置有第一减震阻尼垫片通孔和第二减震阻尼垫片通孔(未图示),以使得第一紧固螺栓251穿过第一减震阻尼垫片通孔,第二紧固螺栓穿过第二减震阻尼垫片通孔。
集装箱与侧面连接栓固组件的连接方式如下:
栓固模块230中的第一安装通孔对应第一集装箱的第一底侧梁210的第一通孔,栓固模块230中的第二安装通孔对应第一集装箱的第一底侧梁210的第二通孔,将栓固模块230的底板232焊接至第一底侧梁210上;
连接栓固件240放置在第二集装箱的第二顶侧梁280上,并且第一连接板侧板244和第二连接板侧板245与第二顶侧梁280焊接;
减震阻尼垫片270放置在连接栓固件240的上方,且第一减震阻尼垫片通孔对应第一连接通孔,第二减震阻尼垫片通孔对应第二连接通孔;
将第一集装箱调运放置在连接栓固件240和减震阻尼垫片270的上方并缓慢下降,位于栓固模块230中的第一安装通孔与减震阻尼垫片270的第一减震阻尼垫片通孔和连接栓固件240中的第一连接通孔尽可能的对齐,栓固模块230中的第二安装通孔与减震阻尼垫片270的第二减震阻尼垫片通孔和连接栓固件240中的第二连接通孔尽可能的对齐;
第一安装通孔与第一连接通孔对接,第二安装通孔与第二连接通孔对接,第一紧固螺栓251依次穿过第一安装通孔、底侧梁210的第一通孔、第一减震阻尼垫片通孔和第一连接通孔,第一紧固螺栓251与第一内螺纹预埋件261拧紧,第二紧固螺栓252依次穿过第二安装通孔、底侧梁210的第二通孔、第二减震阻尼垫片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第二紧固螺栓251与第二内螺纹预埋件262拧紧,将底板232、减震阻尼垫片270和连接板241固定连接,使得栓固模块230、减震阻尼垫片270和连接栓固建240固定连接,最终第一集装箱的底侧梁210和第二集装箱的顶侧梁280固定连接,达到集装箱模块化建筑的上下两层集装箱的侧面连接栓固的目的。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比较相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洁的目的,此处省略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的描述。
该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在于,如图6所示,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包括第三集装箱和第四集装箱,第三集装箱和第四集装箱通过设置在箱体的顶侧梁上的连接栓固件固定连接。具体的说,连接栓固件340的第一连接板侧板344和第二连接板侧板345均焊接至第三集装箱的第三顶侧梁381上,连接栓固件340’的第一连接板侧板344’和第二连接板侧板345’均焊接至第四集装箱的第四顶侧梁382上。
连接栓固件340和340’通过横向连接件390连接,横向连接件390包括横向连接件顶板393、第一横向连接件侧板392和第二横向连接件侧板394,横向连接件顶板393、第一横向连接件侧板392和第二横向连接件侧板394由钢板折弯而成,第一横向连接件侧板392与第一连接板侧板344紧贴,第二横向连接板侧板394与第一连接板侧板344’紧贴,横向连接件顶板393上设置有螺钉391,螺钉391包括第一螺钉395和第二螺钉396,第一螺钉395连接横向连接顶板393和连接栓固件340连接,第二螺钉396连接横向连接顶板393和连接栓固件340’,以使得连接栓固件340和连接栓固件340’连接至一起,最终使得第三顶侧梁381和第四顶侧梁382固定连接,达到集装箱模块化建筑的平行的两个集装箱的顶部的侧面连接栓固的目的。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比较相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洁的目的,此处省略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的描述。
该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在于,如图7所示,集装箱模块化建筑中,位于下方的两个集装箱之间通过横向连接件490和连接栓固件440将位于左下方的第三集装箱的第三顶侧梁481和位于右下方的第四集装箱的第四顶侧梁482固定连接,位于上方的左侧的第五集装箱的第五底侧梁410上固定安装有栓固模块430,紧固螺栓450依次穿过栓固模块430、第五底侧梁410、减震阻尼垫片470、横向连接件490、连接栓固件440,将栓固模块430、第五底侧梁410、减震阻尼垫片470、横向连接件490、连接栓固件440固定连接,位于右上方的第六集装箱在与第五集装箱的底侧梁410的不紧邻的另一侧面的第六底侧梁(未图示)上也固定安装有栓固模块(未图示),栓固模块通过紧固螺栓(未图示)与位于下方的第四集装箱的相对于第六底侧梁的另一顶侧梁(未图示)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使得位于上方的第五集装箱以及第六集装箱和位于下方的第三集装箱和第四集装箱的侧面连接栓固,并且位于上方的第五集装箱和第六集装箱的栓固模块并不紧邻,而是间隔设置,可以利用位于不同方位的侧面连接栓固组件,在保证四个集装箱均能牢固的固定连接的情况下,合理安排侧面连接栓固组件,降低成本。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集装箱模块化建筑,所述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一个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包括底端梁和底侧梁,所述底端梁通过角件与所述底侧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侧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侧面连接栓固组件,所述侧面连接栓固组件包括栓固模块、连接栓固件和紧固螺栓,所述栓固模块包括连接栓固容纳部和与所述连接栓固容纳部连接的底板,所述栓固模块和所述连接栓固件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固定连接至所述底侧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栓固容纳部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连接栓固容纳部分隔为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所述底板在对应所述第一容纳部的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底板在对应所述第二容纳部的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通孔,所述底板焊接至所述底侧梁,
所述连接栓固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在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的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所述连接板在对应所述第二安装通孔的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
所述紧固螺栓包括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通孔,所述栓固模块与所述连接栓固件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集装箱,两个所述集装箱之间通过所述侧面连接栓固组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包括第一集装箱和第二集装箱,所述第一集装箱的第一底侧梁上设置有所述栓固模块,所述第二集装箱的第一顶侧梁上设置有所述连接栓固件,所述栓固模块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栓固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包括第三集装箱和第四集装箱,所述连接栓固件包括第三连接栓固件和第四连接栓固件,
所述第三集装箱的第三顶侧梁上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栓固件,所述第三连接栓固件与所述第三顶侧梁焊接,
所述第四集装箱的第四顶侧梁上设置有所述第四连接栓固件,所述第四连接栓固件与所述第四顶侧梁焊接,
所述第三连接栓固件与所述第四连接栓固件通过横向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连接件通过螺钉固定至所述第三连接栓固件和所述第四连接栓固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集装箱和第六集装箱,所述第五集装箱的底侧梁上设置有所述栓固模块,所述第六集装箱的底侧梁上设置有所述栓固模块,所述第五集装箱和所述第六集装箱分别的所述栓固模块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固定连接至所述横向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栓固组件还包括内螺纹预埋件,所述内螺纹预埋件与所述紧固螺栓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栓固组件还包括减震阻尼垫片,所述减震阻尼垫片设置在所述底侧梁和所述连接栓固件之间,所述减震阻尼垫片通过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栓固模块、所述连接栓固件和所述底侧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固模块由碳钢板焊接而成,所述连接栓固件由钢板一体成型或焊接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件由钢板折弯而成。
CN201520827109.2U 2015-10-21 2015-10-21 集装箱模块化建筑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00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7109.2U CN205100631U (zh) 2015-10-21 2015-10-21 集装箱模块化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7109.2U CN205100631U (zh) 2015-10-21 2015-10-21 集装箱模块化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00631U true CN205100631U (zh) 2016-03-23

Family

ID=55516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2710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00631U (zh) 2015-10-21 2015-10-21 集装箱模块化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00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45914U (zh) 支撑结构、支撑模块及钢箱梁
CN109469359A (zh)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集装箱式模块化建筑单元及组装房屋
CN205100631U (zh) 集装箱模块化建筑
CN106609601B (zh) 集装箱模块化建筑
CN101139813B (zh) 一种下承式桥的钢桁架
CN206917082U (zh) 一种承重钢梁
CN204846947U (zh) 集装箱底架
CN205617245U (zh) 一种用于高墩盖梁的悬空组合模板支撑架
CN205203870U (zh) 集装箱的角连接组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
CN212742909U (zh) 一种集成墙板活动房
CN203877229U (zh) 一种平衡轴总成的工装系统
CN112227411A (zh) 一种异形塔吊基础
CN102145769A (zh) 钢木复合结构包装箱
CN208904080U (zh) 一种电池模组支架连接结构
CN212587174U (zh) 一种广告牌装车连接固定结构
CN207277373U (zh) 一种用于基坑施工中的马道
CN220299326U (zh) 一种装配式台架集装箱结构
CN213234454U (zh) 一种屈曲约束支撑结构
CN216735869U (zh) 一种穿梭式货架组合结构
CN215291822U (zh) 建筑围挡
CN218438255U (zh) 铝制楼梯模板装置
CN214194623U (zh) 一种异形塔吊基础
CN218406689U (zh) 一种h型钢支撑结构
CN214994605U (zh) 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件
CN219258463U (zh) 横梁式货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