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96222U - 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及厌氧消化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及厌氧消化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96222U
CN205096222U CN201520815355.6U CN201520815355U CN205096222U CN 205096222 U CN205096222 U CN 205096222U CN 201520815355 U CN201520815355 U CN 201520815355U CN 205096222 U CN205096222 U CN 205096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shell
anaerobic digestion
anaerobic
breaking device
anaerobic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153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友
高智荣
郭华军
徐丽圆
邱绍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153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96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96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96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及厌氧消化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导流筒,各导流筒均竖直固定在厌氧反应器侧壁上,各导流筒的顶部均位于厌氧反应器液面下方且靠近所述液面设置;以及喷吹消化料以打散浮渣并使浮渣流向各导流筒附近的扫洗机构;以及向扫洗机构供应消化料的供液机构,供液机构具有至少一个进液口,进液口的数量与导流筒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位于各导流筒内下部。另外还涉及一种厌氧消化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反应器及如上所述的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本实施例提供的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可有效改善高含固有机物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浮渣结垢问题,提高厌氧反应的消化效率和产气率。

Description

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及厌氧消化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及一种厌氧消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世界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现在社会存在着大量的高含固有机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机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成为了人类所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各种处理方法中,厌氧消化技术由于能产生能源,可以最大程度地对有机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但是在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由于固体废弃有机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容易聚集,容易在消化罐物料顶层产生浮渣和结垢,增加了厌氧消化的搅拌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影响厌氧消化的处理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厌氧消化停止产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及一种厌氧消化处理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导流筒,各所述导流筒均竖直固定在厌氧反应器侧壁上,各所述导流筒的顶部均位于厌氧反应器液面下方且靠近所述液面设置;
喷吹消化料以打散浮渣并使浮渣流向各所述导流筒附近的扫洗机构;
向所述扫洗机构供应消化料的供液机构,所述供液机构具有至少一个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数量与所述导流筒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位于各所述导流筒内下部。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还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搅拌轴沿厌氧反应器的中轴线设置,至少于所述搅拌轴上设有上部桨叶和下部桨叶,所述上部桨叶位于厌氧反应器液面下方且靠近所述液面设置,所述下部桨叶设于厌氧反应器下部。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扫洗机构包括多个扫洗单元,各所述扫洗单元均与所述供液机构连通;各所述扫洗单元的喷液口均位于所述液面上方,各所述喷液口的喷液方向朝向相邻的所述导流筒且均与所述液面成一夹角。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供液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数量与所述导流筒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于各所述导流筒设于厌氧反应器外;每个所述循环泵的入口端连接有进液管道,出口端连接有出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的入口伸入至对应的所述导流筒下部形成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管道与对应的所述导流筒附近的所述扫洗单元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供液机构包括一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于厌氧反应器外,所述循环泵的入口端连接有至少一根进液管道,出口端连接有出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的数量与所述导流筒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进液管道的入口伸入至对应的所述导流筒下部形成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管道与各所述扫洗单元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进液管道上均设有第一截止阀,各所述出液管道上均沿液体流通方向依次设有止回阀和第二截止阀。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导流筒内均设有用于固定对应的所述进液管道的支架。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导流筒均可拆卸固定在厌氧反应器侧壁上。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上部桨叶为折浆式桨叶,所述下部桨叶为涡轮式桨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厌氧消化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反应器及破除所述厌氧反应器液面浮渣的破渣装置,所述破渣装置采用如上所述的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实现了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厌氧反应器侧壁导流筒,供液机构从导流筒内腔吸入消化物料,供给扫洗机构对厌氧反应器内消化物料液面进行喷射扫洗,一旦消化物料液面形成浮渣,喷射形成的料流可以快速打散形成的浮渣,并使浮渣流向侧壁导流筒内,从而使消化物料液面的浮渣和结垢无法成形。本实施例提供的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可有效改善高含固有机物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浮渣结垢问题,提高厌氧反应的消化效率和产气率;本实施例提供的厌氧消化处理系统一体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适用于高含固有机废弃物的厌氧消化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厌氧消化处理系统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厌氧消化处理系统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导流筒3,各所述导流筒3均竖直固定在厌氧反应器1侧壁上,各所述导流筒3的顶部均位于厌氧反应器1液面下方且靠近所述液面设置;以及,
喷吹消化料以打散浮渣并使浮渣流向各所述导流筒3附近的扫洗机构;以及,
向所述扫洗机构供应消化料的供液机构,所述供液机构具有至少一个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数量与所述导流筒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位于各所述导流筒3内下部。
其中,导流筒3为上下贯通形成消化物料流通的内腔的筒体,供液机构从导流筒3内腔内吸入消化物料,并供给扫洗机构,扫洗机构喷吹消化物料以打散厌氧反应器1液面的浮渣,喷吹方向指向对应的导流筒3,从而使得浮渣流向各导流筒3,避免浮渣聚集,浮渣随导流筒3内的消化物料一起被供液机构吸入再被扫洗机构喷入厌氧反应器1内,从而形成厌氧反应器1内的物料内循环。各所述导流筒3优选为可拆卸固定在厌氧反应器1侧壁上,方便安装、更换及维护。
接续上述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所述扫洗机构及所述供液机构可采用如下结构:
(1)所述扫洗机构包括多个扫洗单元10,各所述扫洗单元10均与所述供液机构连通;各所述扫洗单元10的喷液口均位于所述液面上方,各所述喷液口的喷液方向朝向相邻的所述导流筒3且均与所述液面成一夹角。如图2示出了只有一个导流筒3的实施例,各扫洗单元10的喷液口的喷吹方向均指向或接近指向该导流筒3,通过各扫洗单元10喷吹消化物料以打散液面上的浮渣,并驱使打散的浮渣流向该导流筒3。实际使用时,也可根据厌氧反应器1的尺寸等参数选择设置多个导流筒3,多个导流筒3优选为沿厌氧反应器1内壁均匀间隔布置,可在相邻两个导流筒3之间设置多个扫洗单元10,各扫洗单元10的喷液方向指向或接近指向相邻的导流筒3。设置多个导流筒3可使得打散的浮渣快速被供液机构吸入,从而提高浮渣的打散效率。各扫洗单元10优选为靠近厌氧反应器1内壁环形布置,方便固定安装,同时,各扫洗单元10的喷液方向与厌氧反应器1内的消化物料的流动方向成逆向或顺向,可提高打散浮渣的效率或提高吹赶浮渣的效率;相应地,供液机构包括一环形供液母管11,该环形供液母管11固定在厌氧反应器1内壁,从该环形供液母管11上引出多个支管,支管上设置喷嘴等以形成所述扫洗单元10。
(2)所述扫洗机构包括多个扫洗单元10,各所述扫洗单元10均与所述供液机构连通;各所述扫洗单元10的喷液口均位于所述液面上方且各所述喷液口的喷液方向均与所述液面成一夹角;各扫洗单元10的喷液方向均逆向于或接近逆向于厌氧反应器1内的消化物料的流动方向,且指向或接近指向位于其喷液方向前方的第一个导流筒3。这种结构适宜设置多个导流筒3的情况。对应地,采用与第(1)种结构相同的供液机构组成。
进一步优化上述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的结构,为实现厌氧反应器1内消化物料的内循环,可采用如下结构:
(1)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供液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循环泵4,所述循环泵4的数量与所述导流筒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于各所述导流筒3设于厌氧反应器1外;每个所述循环泵4的入口端连接有进液管道5,出口端连接有出液管道7,所述进液管道5的入口伸入至对应的所述导流筒3下部形成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管道7与对应的所述导流筒3附近的所述扫洗单元10连接。即每个导流筒3配置一个循环泵4,可实现消化物料的快速循环,提高破渣效率。
(2)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供液机构包括一循环泵4,所述循环泵4设于厌氧反应器1外,所述循环泵4的入口端连接有至少一根进液管道5,出口端连接有出液管道7,所述进液管道5的数量与所述导流筒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进液管道5的入口伸入至对应的所述导流筒3下部形成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管道7与各所述扫洗单元10连接。即通过一个循环泵4实现各导流筒3内消化物料的吸收及供给至各扫洗单元10,破渣效率相对较低,但同步性高,消化物料均质性好,且节约投资成本。
接续上述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各所述导流筒3内均设有用于固定对应的所述进液管道5的支架,防止循环泵4在运转过程中引起的管道振动和管道脱落,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各所述进液管道5上均设有第一截止阀6,各所述出液管道7上均沿液体流通方向依次设有止回阀9和第二截止阀8。出液管道7与对应的供液母管11以法兰连接方式连接,出液管道7优选为竖直连接于循环泵4的出口端,可减少浮渣与管道内壁的接触,防止浮渣沉积。另外,各扫洗单元10的喷液方向与厌氧反应器1内液面的角度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扫洗破渣效果且避免造成液面喷溅为准;扫洗单元10的数量根据实际使用时浮渣的产生情况进行选择设定,灵活可调。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还包括搅拌器2,所述搅拌器2的搅拌轴沿厌氧反应器1的中轴线设置,至少于所述搅拌轴上设有上部桨叶和下部桨叶,所述上部桨叶位于厌氧反应器1液面下方且靠近所述液面设置,所述下部桨叶设于厌氧反应器1下部。其中,所述上部桨叶优选为采用折浆式桨叶,所述下部桨叶采用涡轮式桨叶。搅拌器2转动时,带动厌氧反应器1内的消化物料形成旋流运动,上部折浆式桨叶可以防止消化物料在反应器顶部中心位置富集形成浮渣和结垢,有效提高破渣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厌氧消化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反应器1及破除所述厌氧反应器1液面浮渣的破渣装置,所述破渣装置采用如上所述的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厌氧反应器1侧壁导流筒3,供液机构从导流筒3内腔吸入消化物料,供给扫洗机构对厌氧反应器1内消化物料液面进行喷射扫洗,一旦消化物料液面形成浮渣,喷射形成的料流可以快速打散形成的浮渣,并使浮渣流向侧壁导流筒3内,从而使消化物料液面的浮渣和结垢无法成形。本实施例提供的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可有效改善高含固有机物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浮渣结垢问题,提高厌氧反应的消化效率和产气率;本实施例提供的厌氧消化处理系统一体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适用于高含固有机废弃物的厌氧消化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导流筒,各所述导流筒均竖直固定在厌氧反应器侧壁上,各所述导流筒的顶部均位于厌氧反应器液面下方且靠近所述液面设置;
喷吹消化料以打散浮渣并使浮渣流向各所述导流筒附近的扫洗机构;
向所述扫洗机构供应消化料的供液机构,所述供液机构具有至少一个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数量与所述导流筒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位于各所述导流筒内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还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搅拌轴沿厌氧反应器的中轴线设置,至少于所述搅拌轴上设有上部桨叶和下部桨叶,所述上部桨叶位于厌氧反应器液面下方且靠近所述液面设置,所述下部桨叶设于厌氧反应器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洗机构包括多个扫洗单元,各所述扫洗单元均与所述供液机构连通;各所述扫洗单元的喷液口均位于所述液面上方,各所述喷液口的喷液方向朝向相邻的所述导流筒且均与所述液面成一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数量与所述导流筒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于各所述导流筒设于厌氧反应器外;每个所述循环泵的入口端连接有进液管道,出口端连接有出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的入口伸入至对应的所述导流筒下部形成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管道与对应的所述导流筒附近的所述扫洗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机构包括一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于厌氧反应器外,所述循环泵的入口端连接有至少一根进液管道,出口端连接有出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的数量与所述导流筒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进液管道的入口伸入至对应的所述导流筒下部形成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管道与各所述扫洗单元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进液管道上均设有第一截止阀,各所述出液管道上均沿液体流通方向依次设有止回阀和第二截止阀。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流筒内均设有用于固定对应的所述进液管道的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流筒均可拆卸固定在厌氧反应器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桨叶为折浆式桨叶,所述下部桨叶为涡轮式桨叶。
10.一种厌氧消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反应器及破除所述厌氧反应器液面浮渣的破渣装置,所述破渣装置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
CN201520815355.6U 2015-10-22 2015-10-22 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及厌氧消化处理系统 Active CN205096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15355.6U CN205096222U (zh) 2015-10-22 2015-10-22 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及厌氧消化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15355.6U CN205096222U (zh) 2015-10-22 2015-10-22 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及厌氧消化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96222U true CN205096222U (zh) 2016-03-23

Family

ID=55512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15355.6U Active CN205096222U (zh) 2015-10-22 2015-10-22 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及厌氧消化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962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5947A (zh) * 2019-11-12 2020-01-10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小型农业废弃物与污泥高温厌氧消化方法
CN110787878A (zh) * 2019-11-12 2020-02-14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5947A (zh) * 2019-11-12 2020-01-10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小型农业废弃物与污泥高温厌氧消化方法
CN110787878A (zh) * 2019-11-12 2020-02-14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稻壳与污泥协同发酵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93964B (zh) 一种高含固厌氧发酵罐用射流搅拌装置及厌氧发酵罐
CN205096222U (zh) 厌氧消化扫洗破渣装置及厌氧消化处理系统
CN200967774Y (zh) 充氧旋转射流器
CN205152612U (zh) 一种用于染色机上的多功能料桶装置
WO2022082622A1 (zh) 一种加氢微界面系统
CN209406042U (zh) 一种高压旋流喷淋塔
CN202113768U (zh) 一种循环废碱液脱硫反应塔
CN214243811U (zh) 一种新型的高纯亚氯酸钠液体制备装置
CN201990659U (zh) 一种发酵罐
CN201906658U (zh) 浮选柱气流发泡装置
CN201321454Y (zh) 发酵罐
CN205235959U (zh) 一种反应釜罐用自清洗装置
CN209906768U (zh) 一种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发酵装置
CN210085449U (zh) 一种秸秆沼气站用原料处理装置
CN205499909U (zh) 一种上吸下喷式混油装置
CN105771719A (zh) 一种喷涌式混油装置
CN208115761U (zh) 一种乳液合成反应釜
CN113350927A (zh) 立式旋流塔
CN207342690U (zh) 一种循环水清洗的反应釜
CN107497591B (zh) 一种加压溶气式煤泥调浆器
CN205603591U (zh) 抗生素发酵罐
CN207708850U (zh) 一种混凝剂溶解池
CN110983843A (zh) 一种造纸生产用碎浆机
CN104958852A (zh) 一种立式泡沫产生器
CN205223219U (zh) 具有灭菌功能的细胞培养基发酵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205 No. 59 Liufang Avenue, Donghu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ye Southern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71 Dongsha Building, 122 North Road, Wuchang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15th Floor

Patentee before: Wuhan Urba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