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95617U - 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95617U
CN205095617U CN201520827161.8U CN201520827161U CN205095617U CN 205095617 U CN205095617 U CN 205095617U CN 201520827161 U CN201520827161 U CN 201520827161U CN 205095617 U CN205095617 U CN 205095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orption
chamber
adsorbing medium
gas
adsorp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271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82716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95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95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95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净化有机废气工艺过程复杂、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吸附室,所述吸附室的一侧设有废气进口,另一侧设有净化尾气出口,所述吸附室内设有自上而下运动的吸附介质;脱附室,所述脱附室位于所述吸附室下方,所述吸附介质由所述吸附室落入所述脱附室内,所述脱附室的一侧设有载气进口,另一侧设有载气出口,所述脱附室内还设有脱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工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地减小废气净化的成本,提高废气净化的效率。

Description

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有机化工产品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进入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越来越多,主要是低沸点、易挥发的有机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行业所排放的废气,软包装印刷、农药、医药中间体、汽车喷涂、电子、机械、制鞋、合成革、合成纤维、塑料、造纸、油漆、涂料、陶瓷、采矿和纺织等诸多行业所排放的有机溶剂,这不但危害车间工人及周围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而且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Pm2.5的前体物,随着目前雾霾灾害天气的频繁发生、资源匮乏、经济竞争日益激烈,挥发性有机废气污染治理及相关行业的清洁生产实施势在必行。
目前对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普遍采用活性炭、分子筛、活性炭纤维等多微孔材料进行吸附处理,再由高温蒸气对吸附饱和后的多微孔材料进行有机溶剂脱附,并采用冷却水对脱附下来的有机物与蒸汽的混合物进行冷凝,从而回收有机溶剂。但该工艺吸附过程需要填充大量活性炭等吸附介质,脱附时要大量消耗水蒸汽和冷却水,而大量的热量却在冷凝过程中浪费掉,同时在溶剂和水分离后,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大量的吸附介质失活后需要更换,需要进一步处理,整个工艺过程复杂,工艺装置投资大,易产生二次污染,而且能源浪费,运行能耗高。同时,由于大气环境的日益严峻,锅炉产生的高污染同样使国家对于锅炉建设实行严格管控,大量的水蒸气需求也成为现有挥发性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工艺推广的一个制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净化有机废气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包括
吸附室,所述吸附室的一侧设有废气进口,另一侧设有净化尾气出口,所述吸附室内设有自上而下运动的吸附介质;
脱附室,所述脱附室位于所述吸附室下方,所述吸附介质由所述吸附室落入所述脱附室内,所述脱附室的一侧设有载气进口,另一侧设有载气出口,所述脱附室内还设有脱附装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吸附介质的储料漏斗,所述储料漏斗的下端开口位于所述吸附室内。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料漏斗的下端开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吸附介质流速的阀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附室的下底面开口,所述开口的下方设有传送带,所述脱附室内的吸附介质经脱附后自所述开口落入所述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延伸至所述储料漏斗,用于将脱附后的吸附介质提升至所述储料漏斗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脱附装置为加热装置。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载气为空气或惰性气体或氮气。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附介质为沸石、分子筛、活性炭、活性氧化铝中的任意一种或其混合物。
采用上述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废气自废气进口沿水平方向进入到吸附室内,在吸附室内遇到自上而下运动的吸附介质,两者之间充分接触,废气中含有的有机废气被吸附介质所吸收并继续下落,剩余的净化尾气可通过净化尾气出口直接达标排放;而带有有机废气的吸附介质下落至脱附室内后,在脱附室内脱附装置的作用下实现脱附,脱附下来的有机废气被载气带出,进入燃烧室或冷凝室进行二级处理即可。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吸附、脱附可同步进行。从流动介质方面来说,由于吸附介质是流动的,吸附、脱附在反应器不同的流化段是同时进行的;对于复杂的气体成分,可根据分子大小进行筛分,采用不同的孔径进行分层吸附;同时降低了对初始气体的洁净度(除湿、除尘等)的要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适应性。从再生方式方面来说,和传统的方式相比,该装置变间隔性、统一再生为即时性、分散再生,使解析气流量小、均衡、平稳。从脱附气量方面来说,将脱附气量和初始废气量的关联性分离,脱附气量仅与吸附量(浓度与气量的乘积)和载气量有关,传统的方法与初始气量和脱附时间有关,这样的好处是脱附气量变得非常小,使后级配套设备大幅减小,降低了整套系统的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
将吸附介质储存在一个储料漏斗内,该储料漏斗的下端开口还位于吸附室内,可以使得吸附室内的吸附介质持续不断地下落,保证废气与吸附介质的充分接触。
在储料漏斗的下端开口处设置阀门,可以根据废气的浓度以及流速来控制储料漏斗下端开口的管径,进而控制吸附介质下落的速度,以适配相应的废气,实现充分吸附。
在脱附室的下底面开口下方设置传送带,该传送带直接延伸至储料漏斗,可以将脱附后的吸附介质重新提升至储料漏斗内储存起来循环使用,大大提高了吸附介质的使用效率,减小了整套装置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附室;2-废气进口;3-净化尾气出口;4-脱附室;5-吸附介质;6-载气进口;7-载气出口;8-储料漏斗;9-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的一种实施例,该装置包括一个吸附室1,一个脱附室4,而且脱附室4位于吸附室1的下方。在吸附室1的一侧设置有废气进口2,另一侧设有净化尾气出口3,废气自废气进口2水平进入吸附室1内部,有机废气被吸附后,剩余的净化尾气可从净化尾气出口3直接达标排放即可。
在吸附室1的内部设置有自上而下运动的吸附介质5,这些吸附介质5主要为沸石、分子筛、活性炭、活性氧化铝中的任意一种或其混合物,能够吸附其中的有机废气,当吸附介质5自上而下运动时,就会与水平进入吸附室1内的废气垂直交叉相遇,废气中含有的有机废气被吸附介质5所吸收并继续下落。
在脱附室4内部设有用于将有机废气与吸附介质5脱附的脱附装置,此实施例中选用的是加热装置,通常可选择红外辐射加热装置,能够实现快速升温脱附的目的。在脱附室4的一侧设有载气进口6,另一侧设有载气出口7,工作时需要通过载气进口6向脱附室4内通入载气(根据有机废气的不同可选用空气或惰性气体或氮气)。当带有有机废气的吸附介质5从吸附室1下落至下方的脱附室4内后,在脱附室4内脱附装置的作用下实现脱附,脱附下来的有机废气被载气带出,进入燃烧室或冷凝室进行二级处理即可。
该实施例还包括用于容纳吸附介质5的储料漏斗8,该储料漏斗8的下端开口位于吸附室1内,在储料漏斗8的下端开口处还设有阀门(图中未示出),用于控制储料漏斗8下端开口的管径,进而控制吸附介质5的流速,以适应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有机废气。这种储料漏斗8可实现吸附介质5的无动力流动,吸附介质5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即可进行自由落体运动。
为了提高吸附介质5的利用效率,该实施例的脱附室4的下底面开口,开口的下方设有传送带9,该传送带9直接延伸至储料漏斗8处,其作用是将脱附完成后的吸附介质5再次提升至储料漏斗8中,实现循环利用。当然,传送带9的运动还需电动机等辅助设备提供动力。
该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的基本原理是:吸附介质在吸附室内自上而下运动,而废气以水平方式进入吸附室内,两者之间垂直相遇,废气中含有的有机废气会被吸附介质所吸收,其余的净化尾气可以直接达标排放;含有有机废气的吸附介质继续下落至脱附室内实现脱附,脱附下来的有机废气被载气带出,进入燃烧室或冷凝室进行处理即可,整个过程中废气与吸附介质都是处于流动状态,吸附效率较高,而且吸附、脱附同步进行,也大大提高了废气净化的效率。另外,将脱附后的吸附介质重新运回至吸附室,这样可以使得吸附介质在吸附、脱附之间进行不间断循环,吸附介质始终保持良好的吸附活性,保证了废气的净化效率,大大提高了吸附介质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工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地减小废气净化的成本,提高废气净化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附室,所述吸附室的一侧设有废气进口,另一侧设有净化尾气出口,所述吸附室内设有自上而下运动的吸附介质;
脱附室,所述脱附室位于所述吸附室下方,所述吸附介质由所述吸附室落入所述脱附室内,所述脱附室的一侧设有载气进口,另一侧设有载气出口,所述脱附室内还设有脱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吸附介质的储料漏斗,所述储料漏斗的下端开口位于所述吸附室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漏斗的下端开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吸附介质流速的阀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室的下底面开口,所述开口的下方设有传送带,所述脱附室内的吸附介质经脱附后自所述开口落入所述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延伸至所述储料漏斗,用于将脱附后的吸附介质提升至所述储料漏斗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装置为加热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气为空气或惰性气体或氮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介质为分子筛、活性炭、活性氧化铝中的任意一种或其混合物。
CN201520827161.8U 2015-10-22 2015-10-22 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Active CN205095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7161.8U CN205095617U (zh) 2015-10-22 2015-10-22 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7161.8U CN205095617U (zh) 2015-10-22 2015-10-22 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95617U true CN205095617U (zh) 2016-03-23

Family

ID=55511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27161.8U Active CN205095617U (zh) 2015-10-22 2015-10-22 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956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3625A (zh) * 2015-10-22 2016-01-13 韩志军 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11249857A (zh) * 2019-07-04 2020-06-09 广东澄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voc废气处理净化装置及具有其的烤漆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3625A (zh) * 2015-10-22 2016-01-13 韩志军 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11249857A (zh) * 2019-07-04 2020-06-09 广东澄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voc废气处理净化装置及具有其的烤漆房
WO2021000621A1 (zh) * 2019-07-04 2021-01-07 广东澄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voc废气处理净化装置及具有其的烤漆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94543U (zh) 一种活性炭吸附热氮气脱附冷凝回收装置
CN106039929A (zh) 一种可再生吸附剂循环脱汞与汞回收的系统及方法
CN101791506B (zh) 工业有机废气活性炭床等离子体集成净化技术及装置
CN204841355U (zh) 带式吸附微波脱附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CN104906919A (zh) 带式吸附微波脱附有机废气净化方法及装置
CN206082073U (zh) 一种可再生吸附剂循环脱汞与汞回收的系统
WO2022011937A1 (zh) 流化床废气零排放系统
CN205095617U (zh) 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CN105944500A (zh) 固定床式蜂窝状VOCs吸附脱附装置及方法
CN205634971U (zh) 一种利用活性炭吸附再生塔处理有机废水的系统
CN105233625A (zh) 流化床式有机废气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05251312A (zh)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07443A (zh) 一种VOCs尾气处理设备
CN206008370U (zh) 移动床式voc吸附脱附净化装置
CN201295585Y (zh) 流动式吸附脱附一体化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205392465U (zh) Voc吸附介质流化再生装置
CN111744325A (zh) 一种实现有机废气连续处理的循环流化床系统
CN210729078U (zh) 用于处理含VOCs的废活性炭的水蒸气集中脱附系统
CN203750380U (zh) 空气处理吸附用转轮装置
CN115970442A (zh) 一种环境工程污染治理的流化床吸附设备及工艺
CN203469757U (zh) 有机废气回收循环利用装置
CN206897117U (zh) 一种应用于净化处理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一体化装置
CN202683026U (zh) 湿法脱汞系统
CN213408171U (zh) 一种流化床吸附净化装置
CN204502718U (zh) 一种VOCs尾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