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94149U - 一种发热反应料包和自发热烹饪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热反应料包和自发热烹饪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94149U
CN205094149U CN201520872582.2U CN201520872582U CN205094149U CN 205094149 U CN205094149 U CN 205094149U CN 201520872582 U CN201520872582 U CN 201520872582U CN 205094149 U CN205094149 U CN 205094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reaction material
diapire
exothermic reaction
interior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725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小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725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94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94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94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热反应料包和自发热烹饪锅,所述发热反应料包置于自发热烹饪锅的内锅的外壁和所述自发热烹饪锅的外锅的内壁之间的密闭空间中,所述发热反应料包包括用于填装并密封发热粉剂的包装袋,所述内锅的底壁包含于所述包装袋的上表面在所述内锅的底壁所在平面上投影的轮廓线围成的区域内,所述包装袋的上表面在所述内锅的底壁所在平面上投影的轮廓线形状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形状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整个底壁全部与发热反应料包的上表面接触,能提高加热效率,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发热反应料包和自发热烹饪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料包和烹饪锅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自发热烹饪锅中用于发热反应的料包,以及采用此发热反应料包的自发热烹饪锅。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发热烹饪锅采用自发热材料(如填充发热剂的发热反应料包)作为热源,与传统的采用电(如电饭锅等)或明火进行加热(如燃气炉等)烹饪器的加热方式完全不同。自发热烹饪锅利用发热反应料包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后放热的原理,对食物进行加热或烹饪。作为传统烹饪器的一种有效补充,自发热烹饪锅可以在无法使用明火的环境中,如矿井等工况和森林等户外坏境,以及在野外工作或旅行时等无电、燃气等环境中使用。
自发热烹饪锅由外锅和套在外锅内的内锅组合而成,内锅的直径与深度均小于外锅的直径与深度。因此,内锅的外壁与外锅的内壁可以构成一个密闭空间,此密闭空间的形状类似于字母“U”的轮廓。需要加热或烹饪的食物放置于内锅中,发热反应料包放在密闭空间中,发热反应料包与水反应后释放出的化学能通过密闭空间中的气体进行热能交换。
自发热烹饪锅的加热效率与发热反应料包自身的温度、传热速率,以及发热反应料包与内锅的外壁接触的面积有关。当发热反应料包内的组份确定和密闭空间中的气压稳定后,发热反应料包与水发生反应时的温度也相应确定,亦即,发热反应料包自身的温度相应确定;发热反应料包释放的化学能通过水蒸汽进行传导,当自发热烹饪锅的结构、材质确定后,传热效率也相应确定。所以,需要考虑采用其他途径来提高加热效率。
现有的自发热烹饪锅所采用的发热反应料包均为正方形。如果使内锅底面内切于该正方形的四边,在发热反应料包膨胀后,发热反应料包的四个角露在内锅的底壁的外侧,而且由于热空气往上流动,四个角还会往上继续膨胀,带来的后果是,发热反应料包中的组份与水发生反应时产生的大量气体集中在四个角处释放,翘起的四个角压力过大,极易在四个角处将发热反应料包撑破,从而使得发热反应料包的组份外泄,比如,可能会导致发热反应料包中的组份随气体冲出锅外、加热作用点不集中、加热时长急剧缩短等。此外,内锅的底壁内切于发热反应料包的四边,由于接触面积较小,将需要较多的发热反应料包组份,从而增加成本,而且这些增加的组份并不能直接有效地用于加热内锅中的食物,热量的利用率较低。
如果正方形的发热反应料包的对角线长度与内锅的底壁的直径相同时,即正方形的发热反应料包内切于内锅的底壁,发热反应料包上表面的表面积小于内锅的底壁的面积,虽然可以避免上述组份外泄等情况的发生,但有一部分内锅的底壁却无法接触到与发热反应料包,加热效率也较低,影响烹饪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热反应料包和采用此发热反应料包的自发热烹饪锅,来提高加热效率,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热反应料包,置于自发热烹饪锅的内锅的外壁和所述自发热烹饪锅的外锅的内壁之间的密闭空间中,所述发热反应料包包括用于填装并密封发热粉剂的包装袋,所述内锅的底壁包含于所述包装袋的上表面在所述内锅的底壁所在平面上投影的轮廓线围成的区域内,所述包装袋的上表面在所述内锅的底壁所在平面上投影的轮廓线形状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袋的外廓为圆柱体。
更进一步地,所述圆柱体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直径,且小于或等于所述外锅的内径。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包装袋的外廓为圆台。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包装袋为无纺布包装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发热烹饪锅,包括由内至外套叠设置的内锅和外锅,所述自发热烹饪锅还包括上述的发热反应料包,所述发热反应料包平铺在所述外锅的底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袋的上表面在所述内锅的底壁所在平面上投影的轮廓线中心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中心重合。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内锅的整个底壁全部与发热反应料包的上表面接触,提高加热效率和速度,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在不改变现有发热反应料包组份的配比、重量前提下,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适当减少发热反应料包的厚度,不仅节省成本,还有助于减少自发热烹饪锅的密闭空间的U形底部的高度,进而减少密闭空间的容积,整个自发热烹饪锅的体积也可相应减小,提高了自发热烹饪锅收纳和携带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反应料包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发热反应料包放置于自发热烹饪锅的密闭空间中未反应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发热反应料包放置于自发热烹饪锅的密闭空间中反应后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发热反应料包;20-内锅;30-外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发热反应料包10包括包装袋,包装袋用于填装并密封发热粉剂,请参阅图2所示,发热反应料包10置于自发热烹饪锅的内锅20的外壁与自发热烹饪锅的外锅30的内壁构成的密闭空间中,内锅20的底壁包含于包装袋的上表面在内锅20的底壁所在平面上投影的轮廓线围成的区域内,包装袋的上表面在内锅20的底壁上投影的轮廓线形状与内锅20的底壁的形状相同。
在使用现有的发热反应料包的发热粉剂的组份,且采用现有的自发热烹饪锅的结构、内锅20和外锅30材质的情况下,要提高自发热烹饪锅的加热效率,需要相应增加发热反应料包10与内锅20的底壁的接触面积,提高热量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的内锅20的整个底壁全部与发热反应料包10的上表面相接触,解决了自发热烹饪锅加热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在不改变现有发热反应料包组份的配比、重量前提下,相比于现有的正方形发热反应料包,正方形内切于内锅20的底壁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适当减少发热反应料包10的厚度,不仅节省成本,还有助于减少自发热烹饪锅的密闭空间的U形底部的高度,进而减少密闭空间的容积,整个自发热烹饪锅的体积也可相应减小,提高了自发热烹饪锅收纳和携带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包装袋的外廓为圆柱体,包装袋的上表面在内锅20的底壁上投影的轮廓线为圆形,为方便加工和使用,自发热烹饪锅的内锅20的底壁形状和截面形状均为圆形。发热反应料包10采用圆柱体的包装袋,包装袋膨胀后,其上表面无突出的尖角,承受内部气体的压力更均匀,承压能力更强,发热反应料包10在工作时不易破裂,不易造成发热反应料包10的组份外泄。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还可以将包装袋的外廓设计为正立或倒立的圆台,圆台的上表面与内锅20的底壁贴合。
更进一步地,圆柱体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内锅20的底壁的直径,且小于或等于外锅30的内径。即使圆柱体的直径大于内锅20的底壁的直径,发热反应料包10反应膨胀直至包装袋的上表面与内锅20的底壁贴合后,位于内锅20的底壁之外的部分发热反应料包10还会继续膨胀,包装袋外露的圆环会受力上翘,包装袋边缘处的压力由整个圆环承担,受力均匀,不容易出现包装袋局部压力过大,导致破裂的情况。较优地,结合图1所示,包装袋在发热粉剂膨胀后被撑开,其外廓为圆柱形,圆柱形的上端面与内锅20的底壁的形状均为圆形,且大小一致。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示,圆柱体的直径等于内锅20的底壁的直径,发热反应料包10的外廓为圆柱体,且圆柱体直径与内锅20的底壁直径相同时,也就是发热反应料包10的上表面与内锅20的底壁的面积相等。不仅内锅20的底壁与发热反应料包10的接触面积最大,使自发热烹饪锅的加热效率最高,而且发热反应料包10的上表面全部与内锅20接触,粉体产生的热量通过上表面直接传导于内锅20的底壁,使热量的利用率最高。
本实施例中,内锅20的底壁通过一过渡圆角与内锅20的侧壁相连接,膨胀后的包装袋的上表面边缘在过渡圆角内。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包装袋为无纺布包装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自发热烹饪锅,包括由内至外套叠设置的内锅20和外锅30,自发热烹饪锅还包括上述的发热反应料包10,发热反应料包10置于内锅20的外壁和外锅30的内壁之间的密闭空间中,并且平铺在外锅30的底壁上。
进一步地,包装袋的上表面在内锅20的底壁所在平面上投影的轮廓线中心与内锅20的底壁的中心重合。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包装袋的外廓为圆柱体,包装袋的上表面在内锅20的底壁上投影的轮廓线为圆形,圆柱体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内锅20的底壁的直径,且小于或等于外锅30的内径,圆柱体的中心轴与内锅20的中心轴重合。发热反应料包10的通过圆柱体的全部上表面与内锅20的整个底壁相接触,提高加热效率和速度,提高热量的利用率。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包装袋的外廓为圆台,圆台的中心轴与内锅20的中心轴重合,发热反应料包10通过圆台的全部上表面与内锅20的整个底壁相接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发热反应料包,置于自发热烹饪锅的内锅的外壁和所述自发热烹饪锅的外锅的内壁之间的密闭空间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反应料包包括用于填装并密封发热粉剂的包装袋,所述内锅的底壁包含于所述包装袋的上表面在所述内锅的底壁所在平面上投影的轮廓线围成的区域内,所述包装袋的上表面在所述内锅的底壁所在平面上投影的轮廓线形状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形状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反应料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袋的外廓为圆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反应料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直径,且小于或等于所述外锅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反应料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袋的外廓为圆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反应料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袋为无纺布包装袋。
6.一种自发热烹饪锅,包括由内至外套叠设置的内锅和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热烹饪锅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发热反应料包,所述发热反应料包平铺在所述外锅的底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发热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袋的上表面在所述内锅的底壁所在平面上投影的轮廓线中心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中心重合。
CN201520872582.2U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发热反应料包和自发热烹饪锅 Active CN205094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72582.2U CN205094149U (zh)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发热反应料包和自发热烹饪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72582.2U CN205094149U (zh)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发热反应料包和自发热烹饪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94149U true CN205094149U (zh) 2016-03-23

Family

ID=55509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72582.2U Active CN205094149U (zh)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发热反应料包和自发热烹饪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94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500216A5 (zh)
CN104703519A (zh) 用于加热食物的可移动的设备和可移动的加热体
US9345361B2 (en) Heater
Wang et al. Numerical study and enhancement of Ca (OH) 2/CaO dehydration process with porous channels embedded in reactors
CN205094149U (zh) 一种发热反应料包和自发热烹饪锅
CN204813456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
CN205418576U (zh) 一种内置加热装置的包装袋及对方便面进行自加热的装置
JP2007082676A (ja) 被加熱物の容器、容器の蓋、及び、載置具
US4834065A (en) Field cooker
CN103653704A (zh) 户外加热饭盒
CN206359440U (zh) 一种化学式点火装置
CN203199425U (zh) 一种野炊自热饭盒
CN203302848U (zh) 一种烹饪锅
CN103315622A (zh) 一种烹饪锅
CN204223491U (zh) 便携式无火焰自动加热器
CN208932103U (zh) 包装熟食自助加热装置
CN210213466U (zh) 一种压片式自加热食品容器
TWM616537U (zh) 牡蠣殼粉加熱包結構
CN202919912U (zh) 一种烹饪锅
CN103932489A (zh) 户外加热保温杯
CN207767727U (zh) 一种均衡受热的自热餐盒
CN204839193U (zh) 一种保温套
CN108357801A (zh) 包装熟食自助加热装置
CN214113499U (zh) 一种自热食品密封包装装置
TWM625856U (zh) 生質致熱隨行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