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7082U -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87082U
CN205087082U CN201520770344.0U CN201520770344U CN205087082U CN 205087082 U CN205087082 U CN 205087082U CN 201520770344 U CN201520770344 U CN 201520770344U CN 205087082 U CN205087082 U CN 205087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ssembly
fixed shaft
sleeve
main body
ri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703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双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DB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DB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DBK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DB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703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87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87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8708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间支架组件,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支架组件两侧的左支撑组件、右支撑组件,所述连接主体上设置有与左支撑组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右支撑组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平衡车,设置有位于中部的中间支架组件,而左、右支撑组件分别转动连接在中间支架组件的两侧,该结构可大大分散该平衡车转动连接位置所受到的非转动方向上的压力,保证了连接位置的同轴度;同时,左、右支撑组件分别通过两个轴承与中间支架组件之间,大大降低了转动连接位置的摩擦力,提高了使用的寿命,同时提高了电动平衡车的灵活度。

Description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平衡电动车,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两轮的体感车。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由于其趣味性广受青年和小孩喜欢,此为新兴起类目产品。
目前的电动平衡车,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左支撑架的外侧一端设置有左轮,右支撑架的外侧一端设置有右轮,左支撑架、右支撑架的内侧直接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通过左轮、右轮直接将左支撑架、右支撑架悬空地支撑起来,当用户踩在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上后,使得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之间连接的位置会承受很大的压力,这就很难保证了二者的连接位置的同轴度,造成了轴承的严重磨损,也影响了电动平衡车的灵活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间支架组件,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支架组件两侧的左支撑组件、右支撑组件,其中,所述左支撑组件、右支撑组件相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受控于各自电机的左轮、右轮,所述中间支架组件包括连接主体,在所述连接主体上设置有与左支撑组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右支撑组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部。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主体呈水平的板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固定在连接主体上的左立板,所述左立板设置有左套筒,所述左支撑组件包括用于与左套筒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左固定轴;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固定在连接主体上的右立板,所述右立板设置有右套筒,所述右支撑组件包括用于与右套筒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右固定轴。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主体呈水平的板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固定在连接主体上的左立板,所述左立板设置有左固定轴,所述左支撑组件包括用于与左固定轴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左套筒;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固定在连接主体上的右立板,所述右立板设置有右固定轴,所述右支撑组件包括用于与右固定轴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右套筒。
优选的是,所述左固定轴从左套筒内穿出,在所述左固定轴上露出左套筒的位置还设置有防止左固定轴退出的卡箍;所述右固定轴从右套筒内穿出,在所述右固定轴上露出右套筒的位置还设置有防止右固定轴退出的卡箍。
优选的是,所述左固定轴与左套筒之间的轴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轴承沿着左固定轴与左套筒的轴向分布;所述右固定轴与右套筒之间的轴承设置有两个,该两个轴承沿着右固定轴与右套筒的轴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平衡车,设置有位于中部的中间支架组件,而左、右支撑组件分别转动连接在中间支架组件的两侧,该结构可大大分散该平衡车转动连接位置所受到的非转动方向上的压力,保证了连接位置的同轴度;同时,左、右支撑组件分别通过两个轴承与中间支架组件之间,大大降低了转动连接位置的摩擦力,提高了使用的寿命,同时提高了电动平衡车的灵活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动平衡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动平衡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爆炸图。
图4示出了图2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动平衡车另一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其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间支架组件,还包括位于中间支架组件两侧的左支撑组件5、右支撑组件4,还包括设置在左支撑组件5、右支撑组件4下方的左下壳15、右下壳16,以及设置在左支撑组件5、右支撑组件4上方的左踏板13、右踏板14。
其中,所述左支撑组件5、右支撑组件4相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受控于各自电机的左轮7、右轮6,也就是说,左支撑组件5位于其外侧的一端转动连接受控于电机的左轮7,右支撑组件4位于其外侧的一端转动连接受控于电机的右轮6。
所述中间支架组件包括连接主体1,在所述连接主体1上设置有与左支撑组件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右支撑组件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部。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主体1呈水平的板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固定在连接主体1下方的左立板2,所述左立板2设置有左固定轴,所述左支撑组件5包括用于与左固定轴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左套筒7;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固定在连接主体1下方的右立板3,所述右立板3设置有右固定轴11,所述右支撑组件4包括用于与右固定轴11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右套筒11。
参考图3,在装配的时候,右立板3上的右固定轴11伸入与右支撑组件4的右套筒11内,二者通过轴承转动配合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右固定轴11与右套筒11之间设置有两个轴承8、9,该两个轴承8、9沿着右固定轴11与右套筒6的轴向分布。例如该两个轴承8、9分别分布在右套筒6的两端,右固定轴11与两个轴承8、9的内圈过盈配合在一起,右套筒11与两个轴承8、9的外圈过盈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右支撑组件4与中间支架组件的转动连接。
基于相同的道理,左立板2上的左固定轴伸入与左支撑组件5的左套筒内,二者通过轴承转动配合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左固定轴7与左套筒之间设置有两个轴承,该两个轴承沿着左固定轴7与左套筒的轴向分布。例如该两个轴承分别分布在左套筒的两端,左固定轴7与两个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在一起,左套筒与两个轴承的外圈过盈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左支撑组件5与中间支架组件的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右固定轴11从右套筒6内穿出,在所述右固定轴11上露出右套筒6的位置还设置有防止右固定轴11退出的卡箍10,例如可以在右固定轴11上设置一圈环形槽,从而可以将卡箍10卡在其中。基于同样的道理,所述左固定轴从左套筒7内穿出,在所述左固定轴上露出左套筒7的位置还设置有防止左固定轴退出的卡箍。
上述实施例中,左、右套筒设置在左、右支撑组件上,而左、右套筒设置在中间支架组件上,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很容易想到将左、右套筒设置在中间支架组件上,而将左、右套筒设置在左、右支撑组件上,同样可以实现左、右支撑组件与中间支架组件的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平衡车,设置有位于中部的中间支架组件,而左、右支撑组件分别转动连接在中间支架组件的两侧,该结构可大大分散该平衡车转动连接位置所受到的非转动方向上的压力,保证了连接位置的同轴度;同时,左、右支撑组件分别通过两个轴承与中间支架组件之间,大大降低了转动连接位置的摩擦力,提高了使用的寿命,同时提高了电动平衡车的灵活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平衡车,所述连接主体1分别与左支撑组件5、右支撑组件4部分重叠,例如,左支撑组件5的部分结构伸入至连接主体1的下方,二者相互平行布置。在该重叠的区域还设置多个位于竖直方向上的弹性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弹性装置设置在连接主体1与右支撑组件4之间的前端位置,至少一个弹性装置设置在连接主体1与右支撑组件4之间的后端位置;至少一个弹性装置设置在连接主体1与左支撑组件5之间的前端位置,至少一个弹性装置设置在连接主体1与左支撑组件5之间的后端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装置可以弹簧、弹性橡胶体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具有弹性的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位于连接主体1与右支撑组件4之间的至少两个弹性装置为一体结构的簧片12,参考图3、图4。该簧片1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向上的弧形凸起,该弧形凸起作为弹性装置的变形部。在安装的时候,可以将簧片12固定在右支撑组件4上,簧片12的两个弧形凸起分别与连接主体1的前端、后端配合在一起;当然,该簧片12也可以固定在连接主体1上,其两个弧形凸起分别与右支撑组件4的前端、后端配合在一起。
基于同样的道理,位于连接主体1与左支撑组件5之间的至少两个弹性装置为一体结构的簧片12,参考图3。该簧片1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向上的弧形凸起,该弧形凸起作为弹性装置的变形部。在安装的时候,可以将簧片12固定在左支撑组件5上,簧片12的两个弧形凸起分别与连接主体1的前端、后端配合在一起;当然,该簧片12也可以固定在连接主体1上,其两个弧形凸起分别与左支撑组件5的前端、后端配合在一起。
当出现站立不稳或路况较差的等问题时,例如当使用者后倾时,会使得左、右支撑组件相对于中间支架组件向后转动,此时,在位于前端的弹性装置的作用下,会将该后倾的误操作的力度吸收掉,以防止平衡车打开后倾的自感应,避免了危险的产生。
当使用者脚踏上平衡车的左、右支撑组件时,会产生一个力度,此力度在弹性装置的作用下起到缓解的作用,当使用者站立平稳后需克服该弹性装置的弹性力度,倾斜车体才会开始感应移动。同时,增加该弹性装置还可缓解当人站上去因未站稳力度控制不均后的左右脚力度不均的问题,有效缓解了误操作或站立不稳、力度不均、路况差等造成的误反应问题,减小危险。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图6,弹性装置以弹簧17的方式分别安装在连接主体1与右支撑组件4、左支撑组件5之间,为了安装该弹簧17,可设置用于容纳弹簧17的凹槽或者用于卡合弹簧17的凸起柱等,这些都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尽的说明。然而,通过对前文的研读,对各实施方式的变化和增加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申请人的意图是所有的这些变化和增加都落在了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中。

Claims (5)

1.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间支架组件,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支架组件两侧的左支撑组件、右支撑组件,其中,所述左支撑组件、右支撑组件相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受控于各自电机的左轮、右轮,所述中间支架组件包括连接主体,在所述连接主体上设置有与左支撑组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右支撑组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呈水平的板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固定在连接主体上的左立板,所述左立板设置有左套筒,所述左支撑组件包括用于与左套筒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左固定轴;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固定在连接主体上的右立板,所述右立板设置有右套筒,所述右支撑组件包括用于与右套筒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右固定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呈水平的板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固定在连接主体上的左立板,所述左立板设置有左固定轴,所述左支撑组件包括用于与左固定轴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左套筒;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固定在连接主体上的右立板,所述右立板设置有右固定轴,所述右支撑组件包括用于与右固定轴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右套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轴从左套筒内穿出,在所述左固定轴上露出左套筒的位置还设置有防止左固定轴退出的卡箍;所述右固定轴从右套筒内穿出,在所述右固定轴上露出右套筒的位置还设置有防止右固定轴退出的卡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轴与左套筒之间的轴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轴承沿着左固定轴与左套筒的轴向分布;所述右固定轴与右套筒之间的轴承设置有两个,该两个轴承沿着右固定轴与右套筒的轴向分布。
CN201520770344.0U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87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70344.0U CN205087082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70344.0U CN205087082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7082U true CN205087082U (zh) 2016-03-16

Family

ID=55477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70344.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87082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870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1192A (zh) * 2015-09-30 2015-12-16 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1192A (zh) * 2015-09-30 2015-12-16 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CN105151192B (zh) * 2015-09-30 2018-05-25 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1192A (zh)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CN105270526A (zh)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CN104071275B (zh) 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及其组装车架
CN203996652U (zh) 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及其组装车架
EP2857300A1 (en) Tricycle having two foldable wheels
CN205203230U (zh) 一种悬浮式两轮电动平衡车
CN102815356B (zh) 一种小车
US10730577B2 (en) Two-wheeled self-balancing scooter
CN101378946A (zh) 汽车的车轮悬架
CN105270527A (zh) 一种基于压力识别的平衡车
CN105691504A (zh) 电动平衡车及其转向控制方法
CN105799827B (zh) 电动平衡车
CN205087082U (zh)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CN107628174B (zh) 全向球轮驱动无车把自平衡自行车
CN205075954U (zh)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CN205186419U (zh)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CN107364525B (zh) 人机互动体感车
CN106741403B (zh) 能实现侧向移动双独轮辅助行走装置
CN104709421B (zh) 一种便携式两轮车的前轮轮毂内转向结构
CN205499191U (zh) 电动平衡车及其车座
CN204871394U (zh) 双轮电动平衡代步车的转向机构
CN108068910A (zh) 移动式底盘、机器人及自动售卖机
CN209336799U (zh) 童车车轮及具有其的童车
CN204379581U (zh) 平衡车轮椅
CN105539583A (zh) 一种fsc赛车的通用型转向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