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7019U - 一种转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87019U CN205087019U CN201520903021.4U CN201520903021U CN205087019U CN 205087019 U CN205087019 U CN 205087019U CN 201520903021 U CN201520903021 U CN 201520903021U CN 205087019 U CN205087019 U CN 2050870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ring
- ear
- steering swivel
- pin
- oil pa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操纵机构(10)、与所述转向操纵机构(10)连接的转向传动机构(20),其中所述转向操纵机构(10)带动所述转向传动机构(20)转动,所述转向传动机构(20)带动左转向节(11)运动,所述左转向节(11)包括上耳(2)、下耳(3)和转向节本体(3),在所述上耳(2)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之间设置有两个三角形的加强筋A(8),在所述下耳(3)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之间也设置有两个三角形的加强筋B(9)。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系统,能够提高转向系统的强度,能够提高转向系统的润滑效果和装配精度,进而提高了转向系统的转向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车辆的转向系统中,转向节作为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在转向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重要,现有的转向节通过销轴与车辆的转向桥连接,并且通过轴颈连接车辆的转向轮。在需要转向时,驾驶人员转动方向盘,带动转向操纵机构转动,进而带动转向传动机构转动;而转向传动机构与转向节连接,转向传动机构的转动将带动转向节相对于转向桥产生一个角度转动,而转向节的转动带动了车辆轮胎的转动,从而实现了车辆的转向。
然而,现有转向系统中,在工作时有时会出现转向系统的强度不够,润滑效果差和装配精度低等问题,从而导致在驾驶人员使用的过程中感觉转向系统的转向效果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效果好的转向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操纵机构、与所述转向操纵机构连接的转向传动机构、与所述转向传动机构连接的左转向节、与所述左转向节铰接的转向桥以及与所述转向桥连接的右转向节,所述左转向节与所述右转向节之间通过转向梯形臂连接;其中所述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与所述转向盘连接的转向轴、所述转向轴通过万向节连接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通过万向节连接转向器;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转向器连接的转向摇臂以及与所述转向摇臂连接的转向直拉杆;其中所述左转向节/右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在所述转向节本体上设置有上耳、下耳和轴颈,在所述左转向节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转向直拉杆连接的转向臂;在所述上耳和所述下耳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销孔,在所述销孔内安装有与所述转向桥铰接的销轴,在所述销孔与所述销轴之间安装有衬套,在所述上耳与所述转向节本体之间设置有两个三角形的加强筋A,在所述下耳与所述转向节本体之间也设置有两个三角形的加强筋B。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所述转向节的强度,尤其在转向节工作当中,避免了转向节的上耳和/或下耳因强度不够而产生偏移,进而导致转向节与转向器的连接的松动;增加了转向节的强度最终反应在增加了整个转向系统的强度,最后使得该转向系统具有较好的转向效果。
优选地,其中一个加强筋A设置在所述上耳的上表面与所述转向节本体之间,另一个加强筋A设置在所述上耳的下表面与所述转向节本体之间;其中一个加强筋B设置在所述下耳的上表面与所述转向节本体之间,另一个加强筋B设置在所述下耳的下表面与所述转向节本体之间。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避免转向节的上耳或下耳发生偏移或者弯曲,更好的提高转向系统的强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转向系统的润滑效果,在所述衬套上设置有润滑油孔,所述润滑油孔在其轴向上呈中段直径小于两端直径的沙漏型。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转向系统的润滑效果,所述润滑油孔为两个以上且均匀设置在所述衬套上。
优选地,所述润滑油孔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衬套的圆周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储油效果,呈沙漏型的润滑油孔的中段直径为0.5-2mm,润滑油孔的两端直径为2.5-5mm。
优选地,所述润滑油孔的中段直径为1mm,所述润滑油孔的两端直径为4mm。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转向系统的装配精度,所述上耳和所述下耳上的销孔呈椭圆形,且所述椭圆形的销孔的短轴尺寸大于所述衬套的直径。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转向系统的装配精度,所述上耳上的销孔与所述下耳上的销孔均为椭圆形且尺寸相同。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节,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大大提高了转向系统的强度;采用三角形的加强筋设置在所述转向节本体与上耳和下耳之间,提高了转向节的强度,进而增加了转向系统的强度;2.提高了转向系统的润滑效果,采用沙漏型的衬套设置在转向节的销孔与销轴之间,大大提高了转向节的销轴与转向节的销孔的润滑效果,进而提高了整个转向系统的润滑效果;3.能够提高装配精度;将所述转向节上的销孔设置成椭圆形,能够使得销轴在装配进销孔和转向桥上的销孔时更加容易,提高了转向系统的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转向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衬套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1.转向节本体;2.上耳;3.下耳;4.轴颈;5.销孔;6.销轴;7.衬套;71.润滑油孔;72.中段;73.两端;8.加强筋A;9.加强筋B;10.转向操纵系统;101.转向盘;102.转向轴;103.万向节;104.传动轴;105.转向器;11.左转向节;12.转向桥;13.右转向节;14.转向梯形臂;15.转向臂;20.转向传动系统;201.转向摇臂;202.转向直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来介绍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介绍的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操纵机构10、与所述转向操纵机构10连接的转向传动机构20、与所述转向传动机构20连接的左转向节11、与所述左转向节11铰接的转向桥12以及与所述转向桥12连接的右转向节13,所述左转向节11与所述右转向节13之间通过转向梯形臂14连接;其中所述转向操纵机构10包括转向盘101、与所述转向盘101连接的转向轴102、所述转向轴102通过万向节103连接传动轴104、所述传动轴104通过万向节103连接转向器105;所述转向传动机构20包括与所述转向器105连接的转向摇臂201以及与所述转向摇臂201连接的转向直拉杆202;其中所述左转向节11/右转向节13包括转向节本体1,在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设置有上耳2、下耳3和轴颈4,在所述左转向节9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转向直拉杆202连接的转向臂15;在所述上耳2和所述下耳3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销孔5,在所述销孔5内安装有与所述转向桥12铰接的销轴6,在所述销孔5与所述销轴6之间安装有衬套7,在所述上耳2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之间设置有两个三角形的加强筋A8,在所述下耳3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之间也设置有两个三角形的加强筋B9。
另外,在所述衬套7上设置有润滑油孔71,所述润滑油孔71在其轴向上呈中段72直径小于两端73直径的沙漏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润滑油孔71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衬套7的圆周上。
且呈沙漏型的润滑油孔17的中段72直径为0.5-2mm,润滑油孔71的两端73直径为2.5-5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润滑油孔71的中段72直径为1mm,所述润滑油孔71的两端73直径为4mm。
另外,所述上耳2和所述下耳3上的销孔5呈椭圆形,且所述椭圆形的销孔5的短轴尺寸大于所述衬套7的直径。
所述上耳2上的销孔5与所述下耳3上的销孔5均为椭圆形且尺寸相同。
采用本实施例的转向系统,在所述转向节的上耳2和下耳3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A8和加强筋B9,避免了工作中产生的载荷使得上耳2或下耳3产生变形从而影响转向。另外,在所述衬套7上设置了沙漏型的润滑油孔71,所述润滑油孔71两端73的直径大于其中段72的直径,在润滑时,润滑油会聚集在润滑油孔71的两端73大径的孔内,使得在润滑油提供不足的时候,聚集在润滑油孔71中的润滑油能够提供暂时的润滑,保证了转向节的润滑效果。最后将所述转向节的销孔5设置成椭圆形能够提高精度,在焊接本实施例的转向节时,首先在上耳2和下耳3上加工相同尺寸的椭圆形销孔5,再将所述上耳2和下耳3焊接在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在焊接过程中尽量使得所述上耳2上的销孔5和所述下耳3上的销孔5同轴;焊接完毕后,在将所述转向节利用销轴6与转向桥铰接。采用这样的方式首先保证了转向节的焊接效果,使得转向节具有高强度;另外将所述上耳2和所述下耳3上的销孔5设置成椭圆形,即使在焊接时产生误差,也能够使得销轴6顺利的装配进所述转向节的上耳2和下耳3的销孔5内,提高了装配精度。
在行驶的过程中,当需要车辆的转向系统转向时,驾驶员手动旋转转向操纵机构10的转向盘101,所述转向操纵机构10的转向力矩通过转向器105的放大以后传递到转向传动机构20,转向传动机构20再通过其转向直拉杆202与所述左转向节11的转向臂15的连接将转向力矩传递到所述左转向节11,使得左转向节11相对于所述转向桥12产生相对转动,所述左转向节11的转动通过转向梯形臂14将转向力矩传递给右转向节13,使得右转向节13也相对于所述转向桥12产生相对转动,通过左转向节11/右转向节13的转动,带动了转配在所述左转向节11/右转向节13上的左转向轮/右转向轮的转动,从而到达了车辆的转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梯形臂14为现有的转向梯形臂,包括与所述左转向节和右转向节分别连接的梯形臂,以及连接俩梯形臂的转向横拉杆。
采用本实施例的转向系统,能够给所述转向系统带来更高的强度,具有好的润滑效果和更高的装配精度,避免在工作过程产生的转向不顺畅,或局部磨损的问题;进而带来好的转向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Claims (9)
1.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操纵机构(10)、与所述转向操纵机构(10)连接的转向传动机构(20)、与所述转向传动机构(20)连接的左转向节(11)、与所述左转向节(11)铰接的转向桥(12)以及与所述转向桥(12)连接的右转向节(13),所述左转向节(11)与所述右转向节(13)之间通过转向梯形臂(14)连接;
其中所述转向操纵机构(10)包括转向盘(101)、与所述转向盘(101)连接的转向轴(102)、所述转向轴(102)通过万向节(103)连接传动轴(104)、所述传动轴(104)通过万向节(103)连接转向器(105);所述转向传动机构(20)包括与所述转向器(105)连接的转向摇臂(201)以及与所述转向摇臂(201)连接的转向直拉杆(202);
其中所述左转向节(11)/右转向节(13)包括转向节本体(1),在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设置有上耳(2)、下耳(3)和轴颈(4),在所述左转向节(1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转向直拉杆(202)连接的转向臂(15);在所述上耳(2)和所述下耳(3)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销孔(5),在所述销孔(5)内安装有与所述转向桥(12)铰接的销轴(6),在所述销孔(5)与所述销轴(6)之间安装有衬套(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耳(2)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之间设置有两个三角形的加强筋A(8),在所述下耳(3)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之间也设置有两个三角形的加强筋B(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起特征在于:其中一个加强筋A(8)设置在所述上耳(2)的上表面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之间,另一个加强筋A(8)设置在所述上耳(2)的下表面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之间;其中一个加强筋B(9)设置在所述下耳(3)的上表面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之间,另一个加强筋B(9)设置在所述下耳(3)的下表面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套(7)上设置有润滑油孔(71),所述润滑油孔(71)在其轴向上呈中段(72)直径小于两端(73)直径的沙漏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孔(71)为两个以上且均匀设置在所述衬套(7)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孔(71)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衬套(7)的圆周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呈沙漏型的润滑油孔(71)的中段(72)直径为0.5-2mm,润滑油孔(71)的两端(73)直径为2.5-5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孔(71)的中段(72)直径为1mm,所述润滑油孔(71)的两端(73)直径为4mm。
8.如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耳(2)和所述下耳(3)上的销孔(5)呈椭圆形,且所述椭圆形的销孔(5)的短轴尺寸大于所述衬套(7)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耳(2)上的销孔(5)与所述下耳(3)上的销孔(5)均为椭圆形且尺寸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03021.4U CN205087019U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转向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03021.4U CN205087019U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转向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87019U true CN205087019U (zh) | 2016-03-16 |
Family
ID=55477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0302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87019U (zh) | 2015-11-13 | 2015-11-13 | 一种转向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8701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92254A (zh) * | 2015-11-13 | 2016-02-03 | 重庆海獒精密锻造有限公司 | 一种转向系统 |
-
2015
- 2015-11-13 CN CN201520903021.4U patent/CN20508701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92254A (zh) * | 2015-11-13 | 2016-02-03 | 重庆海獒精密锻造有限公司 | 一种转向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87019U (zh) | 一种转向系统 | |
CN204750418U (zh) | 一种反向三轮车上的前置两轮机构 | |
CN105253198A (zh) | 一种转向系统 | |
CN205087010U (zh) | 一种转向系统 | |
CN205087009U (zh) | 一种转向系统 | |
CN201220580Y (zh) | 转向驱动车桥 | |
CN202728333U (zh) | 一种转向机构 | |
CN105438260A (zh) | 一种转向系统 | |
CN205087015U (zh) | 一种转向系统 | |
CN105292254A (zh) | 一种转向系统 | |
CN205087020U (zh) | 一种车辆 | |
CN105197106A (zh) | 一种转向节 | |
CN205087014U (zh) | 一种转向节 | |
CN105292253A (zh) | 一种车辆 | |
CN206217508U (zh) | 一种新型末端传动结构拖拉机前驱动桥 | |
CN202147717U (zh) | 自走式喷雾机的二、四轮转向装置 | |
CN205098271U (zh) | 一种车辆 | |
CN202560867U (zh) | 双向双铰接传动万向节 | |
CN205737690U (zh) | 一种三段式横拉杆转向联动杆系 | |
CN201475194U (zh) | 一种新型万向传动装置 | |
CN204472890U (zh) | 一种前驱前转向折腰式拖拉机 | |
CN205087012U (zh) | 一种转向节 | |
CN208845697U (zh) | 行星齿轮衬套的安装结构 | |
CN201849528U (zh) | 一种前转向铰接式、折腰式拖拉机 | |
CN205087017U (zh) | 一种转向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