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6843U - 前防撞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前防撞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86843U
CN205086843U CN201520875533.4U CN201520875533U CN205086843U CN 205086843 U CN205086843 U CN 205086843U CN 201520875533 U CN201520875533 U CN 201520875533U CN 205086843 U CN205086843 U CN 205086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vention girders
collision prevention
girders body
collision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755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晓东
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ANGBEI DISTRICT CHANGA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ANGBEI DISTRICT CHANGA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ANGBEI DISTRICT CHANGA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ANGBEI DISTRICT CHANGA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755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86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86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86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包括防撞梁本体和两个吸能盒;其特征是:防撞梁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中部具有一个条形的凹槽,且该凹槽的两侧的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并形成有一梯阶;防撞梁本体上沿长度方向的边缘还外翻形成有搭接面;还包括固定连接在防撞梁本体的后侧的加强板;加强板沿长度方向的中部向前凸出形成有能够落入上述凹槽内的条形的凸起,加强板上具有与搭接面相配合连接的连接面,连接面搭接在搭接面上;凸起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防撞梁本体的凹槽上具有与安装孔相对应的连接孔,加强板和防撞梁本体通过设置在安装孔和连接孔的螺栓固定连接。上述前防撞梁结构具有结构合理、更易生产加工的优点。

Description

前防撞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防撞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防撞梁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前防撞梁结构是一种汽车被动安全防护结构,前防撞钢梁不是使得汽车能够“防撞”,它的主要作用是传力。当汽车受到车头或车尾的撞击时,如果这个力是作用在防撞钢梁上,钢梁就可以把撞击力传到它与车身连接的部位——通常是钢梁与纵梁(车尾有时候是尾部的车身底围)上,而在钢梁和纵梁之间,通常会有连接有一个用于吸收撞击能量的吸能盒的结构。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395805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钢制前防撞梁结构,包括防撞梁本体,防撞梁本体的一端开有牵引孔,牵引孔中固定有套筒螺母,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吸能盒,套筒螺母设置于吸能盒中,吸能盒的端部固定有安装座板,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防撞面板,防撞面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长度与防撞面板相同,中部为空心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防撞面板围成凹槽;所述安装座板上设有与车身相对应的定位结构。通过在安装座板上设置挂钩或定位孔,方便防撞梁在车身上的定位,安装时无需工装配合,防撞梁本体采用闭口辊压成形,并通过辊弧工装辊压成一定的弧度,以便于和不同车型的保险杠的造型进行匹配,结构强度高。
上述汽车钢制前防撞梁结构中,其防撞梁本体的结构不仅包括防撞面板,还在防撞面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长度与防撞面板相同,中部为空心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防撞面板围成凹槽;这样一来,防撞梁本体的结构较为复杂,加工难度大,不利于效率的提升。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结构合理、更易生产加工的前防撞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更易生产加工的前防撞梁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前防撞梁结构,包括整体为条形钣金件的防撞梁本体,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两端的两个吸能盒;所述防撞梁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中部向前凸出并在后侧面形成的一个条形的凹槽,且该凹槽的两侧的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并形成有一梯阶;所述防撞梁本体上沿长度方向的边缘还外翻形成有搭接面;
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后侧,且位于所述两个吸能盒之间的长条形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沿长度方向的中部向前凸出形成有能够落入上述凹槽内的条形的凸起,所述加强板上位于所述条形的凸起的两侧边缘外翻形成有与所述搭接面相配合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搭接在所述搭接面上;所述凸起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防撞梁本体的所述凹槽上具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加强板和所述防撞梁本体通过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和连接孔的螺栓固定连接。
上述前防撞梁结构中采用了防撞梁本体结合加强板的结构,且两者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防撞梁本体和加强板单独进行加工,且通过冲压即能够成型,加工起来更为简单,故能够提高单位时间的加工效率;此外,在防撞梁本体上设置的所述凹槽,以及在加强板上设置的对应并落入凹槽的所述凸起,并通过搭接面与连接面来搭接配合连接,形成了双层加强结构来构成前防撞梁结构,从而也进一步提升了该前防撞梁结构的刚度,起到更好的防撞作用的同时,也能更加充分地将撞击力传递给吸能盒进行吸收,增加安全性。
作为改进,所述防撞梁本体上位于下侧的搭接面上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外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块。
这样,将外部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该安装块上,使得该外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能够远离发动机热源,进而避免发动机热源造成的干扰,使得该外部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客观。
作为优选,所述防撞梁本体上用于与所述吸能盒相连接的端部处开设有用于安装泡沫防撞垫的穿孔。
这样,不仅加工起来更加方便,且增设的上述穿孔能够用来加装泡沫防撞垫,并在被冲撞时起到缓冲作用,故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前防撞梁结构的防冲撞力,提升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吸能盒具有用于冲击时吸能的溃缩段;所述溃缩段整体呈长条形矩形结构的筒状;所述溃缩段在汽车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均为竖直面,且位于外侧的侧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内凹形成有至少两个竖向的条形凹槽,位于内侧的侧面上的棱边上沿长度方向间隔下凹形成有凹陷。
上述吸能盒上采用上述结构的溃缩段,只在位于汽车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溃缩结构,且两个侧面上设置的溃缩结构完全不同:且位于外侧的侧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内凹形成有至少两个竖向的条形凹槽,位于内侧的侧面上的棱边上沿长度方向间隔下凹形成有凹陷。这样一来,上述外侧的侧面上采用条形凹槽的溃缩结构,能够使得该侧面整体的屈服度低于上述内侧的侧面上的凹陷的结构,这一改进更适于实际情况下出现的大多数为非正碰的情况,当为非正碰时,撞击力能够先行通过防撞梁本体传递给上述外侧的侧面使得该侧面能够更加快速的对冲击力进行吸收响应并溃缩,从而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这样可以降低维修成本。
在上述内侧的侧面上的棱边上沿长度方向间隔下凹形成有凹陷,能够有效降低棱边因完成导致的结构强度的提升,降低了棱边的屈服度,进而能够在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
作为优选,上述前防撞梁结构还包括前拖钩安装结构,所述前拖钩安装结构包括有用于安装拖钩的螺母;所述前拖钩安装结构还包括一块安装板,所述螺母的螺纹孔朝向前方且整体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前拖钩安装结构还包括在防撞梁本体的后侧且位于所述加强板与吸能盒之间形成的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安装板的安装位;所述安装板的上下两端具有搭接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上下侧的搭接面上的连接边,所述安装板整体安装在所述安装位,并通过所述连接边焊接固定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上下侧的搭接面上;所述防撞梁本体上正对所述螺母的螺孔处还具有供拖钩贯穿并连接到所述螺母上的装配孔。
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将用于安装拖钩的螺母直接固定在前防撞梁本体上的方式,而是采用将螺母先(焊接)固定在安装板上,随后将安装板上的连接边焊接在防撞梁本体的上下侧的搭接面上,这样就显著的加强了螺母在前防撞梁上的固定连接强度。与此同时,拖钩的拉力会作用在安装板上,进而通过安装板上的连接边来拉动前防撞梁本体,大大增加了受力面积,从而可使得拖钩时更为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防撞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防撞梁结构的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防撞梁结构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前防撞梁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
1防撞梁本体,101凹槽,102搭接面,103穿孔,104装配孔;
2吸能盒,201溃缩段,202条形凹槽,203凹陷,204安装支架;
3加强板,301安装孔;
4安装板,401连接边,402翻折边;
5螺母;
6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针对描述采用诸如上、下、左、右等说明性术语,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理解,而不旨在进行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前防撞梁结构,包括整体为条形钣金件的防撞梁本体1,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两个吸能盒2;所述防撞梁本体1沿长度方向的中部向前凸出并在后侧面形成的一个条形的凹槽101,且该凹槽101的两侧的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并形成有一梯阶;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沿长度方向的边缘还外翻形成有搭接面102;
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后侧,且位于所述两个吸能盒2之间的长条形的加强板3;所述加强板3沿长度方向的中部向前凸出形成有能够落入上述凹槽101内的条形的凸起,所述加强板3上位于所述条形的凸起的两侧边缘外翻形成有与所述搭接面102相配合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搭接在所述搭接面102上;所述凸起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301,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所述凹槽101上具有与所述安装孔301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加强板3和所述防撞梁本体1通过设置在所述安装孔301和连接孔的螺栓(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
上述前防撞梁结构中采用了防撞梁本体1结合加强板3的结构,且两者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防撞梁本体1和加强板3单独进行加工,且通过冲压即能够成型,加工起来更为简单,故能够提高单位时间的加工效率;此外,在防撞梁本体1上设置的所述凹槽101,以及在加强板3上设置的对应并落入凹槽101的所述凸起,并通过搭接面102与连接面来搭接配合连接,形成了双层加强结构来构成前防撞梁结构,从而也进一步提升了该前防撞梁结构的刚度,起到更好的防撞作用的同时,也能更加充分地将撞击力传递给吸能盒2进行吸收,增加安全性。
其中,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位于下侧的搭接面102上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外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块6。
这样,将外部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该安装块6上,使得该外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能够远离发动机热源,进而避免发动机热源造成的干扰,使得该外部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客观。
其中,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用于与所述吸能盒2相连接的端部处开设有用于安装泡沫防撞垫(图中未示出)的穿孔103。
这样,不仅加工起来更加方便,且增设的上述穿孔103能够用来加装泡沫防撞垫,并在被冲撞时起到缓冲作用,故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前防撞梁结构的防冲撞力,提升安全性。
实施时,优选所述吸能盒2的内腔正对的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设置有所述穿孔103。
其中,所述吸能盒2具有用于冲击时吸能的溃缩段201;所述溃缩段201整体呈长条形矩形结构的筒状;所述溃缩段201在汽车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均为竖直面,且位于外侧的侧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内凹形成有至少两个竖向的条形凹槽202,位于内侧的侧面上的棱边上沿长度方向间隔下凹形成有凹陷203。
上述吸能盒2上采用上述结构的溃缩段201,只在位于汽车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溃缩结构,且两个侧面上设置的溃缩结构完全不同:且位于外侧的侧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内凹形成有至少两个竖向的条形凹槽202,位于内侧的侧面上的棱边上沿长度方向间隔下凹形成有凹陷203。这样一来,上述外侧的侧面上采用条形凹槽202的溃缩结构,能够使得该侧面整体的屈服度低于上述内侧的侧面上的凹陷203的结构,这一改进更适于实际情况下出现的大多数为非正碰的情况,当为非正碰时,撞击力能够先行通过防撞梁本体1传递给上述外侧的侧面使得该侧面能够更加快速的对冲击力进行吸收响应并溃缩,从而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这样可以降低维修成本。
在上述内侧的侧面上的棱边上沿长度方向间隔下凹形成有凹陷203,能够有效降低棱边因完成导致的结构强度的提升,降低了棱边的屈服度,进而能够在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
实施时,优选所述条形凹槽202与所述凹陷203为并列设置。这样可使得溃缩段201的吸能效果更佳。
其中,所述吸能盒2上远离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外端固定连接的安装支架204整体呈板状,该安装支架204四周的边缘具有向前方翻折形成的翻边。
这样,上述翻边的设置,不仅不会对安装支架204与汽车车身纵梁之间的连接造成任何影响,还能够有效加强该安装支架204的结构强度,从而对溃缩段201形成更好的支撑,帮助其更好的吸收碰撞力。
其中,所述安装支架204的上侧边缘向后下方形成有挂钩。
上述挂钩的设置,从而能够将该安装支架204在安装时先行通过挂钩悬挂在汽车车身的纵梁上定位,这样就能够提高该安装支架204与汽车车身的纵梁之间的安装连接效率。
上述前防撞梁结构中还包括前拖钩安装结构,所述前拖钩安装结构包括有用于安装拖钩(图中未示出)的螺母5;所述前拖钩安装结构还包括一块安装板4,所述螺母5的螺纹孔朝向前方且整体固定在所述安装板4上;所述前拖钩安装结构还包括在防撞梁本体1的后侧且位于所述加强板3与吸能盒2之间形成的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安装板4的安装位;所述安装板4的上下两端具有搭接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上下侧的搭接面102上的连接边401,所述安装板4整体安装在所述安装位,并通过所述连接边401焊接固定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上下侧的搭接面102上;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正对所述螺母5的螺孔处还具有供拖钩贯穿并连接到所述螺母5上的装配孔104。
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将用于安装拖钩的螺母5直接固定在前防撞梁本体上的方式,而是采用将螺母5先(焊接)固定在安装板4上,随后将安装板4上的连接边401焊接在防撞梁本体1的上下侧的搭接面102上,这样就显著的加强了螺母5在前防撞梁上的固定连接强度。与此同时,拖钩的拉力会作用在安装板4上,进而通过安装板4上的连接边401来拉动前防撞梁本体1,大大增加了受力面积,从而可使得拖钩时更为平稳。
其中,所述螺母5固定在所述安装板4的后侧面上,所述安装板4上正对所述螺母5的螺纹孔的部分还具有与该螺纹孔的孔径相匹配并能够供拖钩贯穿的通孔。这样,采用上述结构后,螺母5在拖钩拉动过程中,拉力作用在螺母5与安装板4的连接面后在通过安装板4的连接边401传递给防撞梁本体1,即该拉力对螺母5与安装板4之间的焊接力破环更小,从而前拖钩安装结构更为牢固。
其中,所述安装板4整体邻近所述吸能盒2设置,且所述安装板4上靠近吸能盒2的一侧的边缘向该吸能盒2方向延伸后翻折形成有与该吸能盒2表面相贴合的翻折边402。
这样一来,翻折边402不仅能帮助安装板4更加准确的定位,还能进一步加强安装板4的固定效果,从而提升前拖钩安装结构的强度。
其中,所述安装板4上靠近加强板3的一侧边向前延伸至与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后侧相抵接。
这样,安装板4上靠近加强板3的一侧边向前延伸至与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后侧相抵接时,不仅能够对安装板4整体进行更好的定位,还能够在拉动托钩时对安装板4形成更好的支撑,提升安装板4整体的结构强度。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上述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前防撞梁结构,包括整体为条形钣金件的防撞梁本体,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两端的两个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中部向前凸出并在后侧面形成的一个条形的凹槽,且该凹槽的两侧的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并形成有一梯阶;所述防撞梁本体上沿长度方向的边缘还外翻形成有搭接面;
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后侧,且位于所述两个吸能盒之间的长条形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沿长度方向的中部向前凸出形成有能够落入上述凹槽内的条形的凸起,所述加强板上位于所述条形的凸起的两侧边缘外翻形成有与所述搭接面相配合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搭接在所述搭接面上;所述凸起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防撞梁本体的所述凹槽上具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加强板和所述防撞梁本体通过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和连接孔的螺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上位于下侧的搭接面上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外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上用于与所述吸能盒相连接的端部处开设有用于安装泡沫防撞垫的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具有用于冲击时吸能的溃缩段;所述溃缩段整体呈长条形矩形结构的筒状;所述溃缩段在汽车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均为竖直面,且位于外侧的侧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内凹形成有至少两个竖向的条形凹槽,位于内侧的侧面上的棱边上沿长度方向间隔下凹形成有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拖钩安装结构,所述前拖钩安装结构包括有用于安装拖钩的螺母;所述前拖钩安装结构还包括一块安装板,所述螺母的螺纹孔朝向前方且整体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前拖钩安装结构还包括在防撞梁本体的后侧且位于所述加强板与吸能盒之间形成的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安装板的安装位;所述安装板的上下两端具有搭接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上下侧的搭接面上的连接边,所述安装板整体安装在所述安装位,并通过所述连接边焊接固定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上下侧的搭接面上;所述防撞梁本体上正对所述螺母的螺孔处还具有供拖钩贯穿并连接到所述螺母上的装配孔。
CN201520875533.4U 2015-11-05 2015-11-05 前防撞梁结构 Active CN205086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75533.4U CN205086843U (zh) 2015-11-05 2015-11-05 前防撞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75533.4U CN205086843U (zh) 2015-11-05 2015-11-05 前防撞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6843U true CN205086843U (zh) 2016-03-16

Family

ID=55477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75533.4U Active CN205086843U (zh) 2015-11-05 2015-11-05 前防撞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86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34063U (zh) 车架前横梁总成
CN111845951B (zh) 一种发动机舱盖结构及车辆
CN108248533A (zh) 一种应对汽车小偏置碰撞的机舱传力结构
CN204846080U (zh) 汽车门槛加强梁及汽车门槛结构
CN104442641B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汽车的后防撞横梁总成
CN205086837U (zh) 前防撞梁结构的前拖钩安装结构
CN104149725A (zh) 汽车前碰撞横梁吸能盒
CN203876826U (zh) 基于25%偏置碰撞设计的一种机舱纵梁结构
CN201923216U (zh) 汽车吸能盒
CN205524489U (zh)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CN204452340U (zh)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
CN204161487U (zh) 一种前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01566701U (zh) 前防撞梁吸能盒
CN203221960U (zh)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CN205086843U (zh) 前防撞梁结构
CN205086844U (zh) 前防撞梁结构的吸能盒
CN108820045B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的纵梁结构
CN202686535U (zh) 一种新型翼子板梁结构
CN101712305A (zh) 汽车吸能盒
CN202147647U (zh) 越野车后保险杠
CN101982365A (zh) 一种偏置碰撞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汽车
KR101547279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CN201300895Y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
CN204846054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结构
CN109292006B (zh) 汽车翼子板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Pre bucklin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Pledgee: Chongqing Sanxia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New District Branch

Pledgor: CHONGQING JIANGBEI DISTRICT CHANG'AN INDUSTRI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50000001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101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Pledgee: Chongqing Sanxia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New District Branch

Pledgor: CHONGQING JIANGBEI DISTRICT CHANG'AN INDUSTRI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500000014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ront anti-collision beam structur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Pledgee: Chongqing Sanxia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New District Branch

Pledgor: CHONGQING JIANGBEI DISTRICT CHANG'AN INDUSTRI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50000005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80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Pledgee: Chongqing Sanxia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New District Branch

Pledgor: CHONGQING JIANGBEI DISTRICT CHANG'AN INDUSTRI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50000005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