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5941U - 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和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和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85941U
CN205085941U CN201520868161.2U CN201520868161U CN205085941U CN 205085941 U CN205085941 U CN 205085941U CN 201520868161 U CN201520868161 U CN 201520868161U CN 205085941 U CN205085941 U CN 205085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tool
mentioned
batteries
keeper
de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681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峰
胡浩
费鸿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8681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85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85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85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和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包括用于收容电机的壳体部、形成于上述壳体部的下方的手柄部、形成于上述手柄部的下方的扩径部,且蓄电池组能够安装于上述扩径部,该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包括:防脱部,其将带状体折弯成长方形的环状而成,能够自上述扩径部侧安装于上述扩径部,且上述长方形的各边的长度均小于能够安装于上述扩径部的蓄电池组的在电动工具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勾挂部,其分别形成在折弯成环状的上述带状体的两端。该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和电动工具能够可靠地将电动工具保持件固定于电动工具,在感观上给操作者带来安心感,且制造成本较低,便于拆装。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和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在充电式电动工具的手柄上并与肩带等连接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和安装有电动工具用保持件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一种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在无绳电动工具等以蓄电池组为电源的充电式电动工具的手柄下部,安装并固定能够与带子或肩带等相连接的环形的线状保持件。该线状保持件包括线状体、金属环、接合部以及固定用钣金。上述线状体为通过对金属丝进行折弯加工而成,能够安装在手柄下部,上述金属环用于将该线状保持件与带子或肩带等相连接,上述接合部嵌合固定于电动工具且用于将上述金属环与上述线状体焊接固定,上述该线状保持件借助上述固定用钣金利用螺丝在电动工具的单侧进行固定。
此外,以往还存在有将尼龙制的带套设于手柄上的保持件以及通过将电动工具的蓄电池保持部以及蓄电池整体包覆起来从而避免蓄电池自蓄电池保持部脱落的保持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102107422A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以往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存在在金属环焊接处发生断裂且接合部自焊接部位脱落而导致电动工具掉落的风险。此外,由于线状保持件仅在电动工具的单侧借助钣金利用螺丝固定在电动工具上,因此,还存在钣金的强度、特别是螺丝孔处的强度不足,导致钣金断裂而使电动工具掉落的风险。另一方面,在由线状保持件保持电动工具时,容易给人带来强度不足的观感,可能给操作者带来不放心的感觉。再有,在制造上述线状保持件时,需要对金属丝、金属环、接合部以及钣金进行制备以及组装,制作过程复杂,导致成本较高。
此外,在使用将尼龙制的带套设于手柄上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的情况下,操作者握持电动工具的手柄时容易握持到带上而感到不适。对于几乎包覆位于手柄下部的充电蓄电池整体的形状的保持件而言,有可能会遮挡蓄电池容量显示部而导致不便,且在更换蓄电池时需频繁装卸,花费时间。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和安装有该电动工具用保持件的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用保持件能够可靠地将电动工具保持件固定于电动工具,在观感上给操作者带来安心感,且制造成本较低,便于拆装。此外,即使在偶然无法将电动工具保持件固定于电动工具的情况下,或者螺丝脱落等时,也能够防止电动工具从肩带等落下。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包括用于收容电机的壳体部、形成于上述壳体部的下方的手柄部、形成于上述手柄部的下方的扩径部,且蓄电池组能够安装于上述扩径部,其特征在于,该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包括:防脱部,其将带状体折弯成长方形的环状而成,能够自上述扩径部侧安装于上述扩径部,且上述长方形的各边的长度均小于能够安装于上述扩径部的蓄电池组的在电动工具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勾挂部,其分别形成在折弯成环状的上述带状体的两端。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利用由带状体加工成电动工具保持件的方式,制造简便,能够降低成本,且在感观上给操作者带来安心感。而且,即使在偶然无法将保持件固定于电动工具的情况下,或者螺丝脱落等时,也能够防止电动工具从肩带等落下。此外,使用时不会使操作者握持到电动工具用保持件而干扰到操作者。另外,由于形成至少两个勾挂部,因此,即使其中一个勾挂部断裂,电动工具也不会从电动工具用保持件上脱落,能够可靠地将电动工具保持件固定于电动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为,根据上述第一技术方案,上述防脱部还包括突片,该突片为板件,能够嵌合于形成在上述扩径部的被嵌合部。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即使一个或两个螺丝脱落,电动工具也不会从电动工具用保持件上脱落,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将电动工具保持件固定于电动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技术方案为,根据上述第一技术方案,上述突片以能够分别嵌合于上述扩径部的左右两侧的方式设有多个。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将电动工具保持件固定于电动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技术方案为,根据上述第一技术方案,上述防脱部还包括固定部,在该固定部上形成有通孔,利用螺丝经由该通孔将该防脱部固定于上述扩径部。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将电动工具保持件固定于电动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技术方案为,根据上述第四技术方案,上述固定部以能够分别在上述扩径部的左右两侧利用螺丝固定于上述扩径部的方式设有多个。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将电动工具保持件固定于电动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技术方案为,根据上述第一技术方案,在上述防脱部上设有加强肋部和/或翻边部。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加强电动工具用保持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技术方案为,根据上述第一技术方案,上述防脱部的位于上述电动工具的装卸蓄电池组的方向上的部分设定为高于在安装蓄电池组的状态下的蓄电池组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不会因遮挡蓄电池容量显示部等而导致不便,能够无需装卸电动工具保持件就顺畅地装卸蓄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技术方案为,根据上述第一技术方案,上述带状体为金属板。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与使用尼龙带或者金属丝等形成电动工具用保持件的情况相比,操作者在观感上会感觉比较结实,由此能够给操作者带来安心感。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技术方案为,根据上述第一~第九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上述防脱部以及勾挂部由带状体一体形成。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与需要对金属丝、金属环、接合部以及钣金进行制备以及组装的以往技术相比,仅需要对金属板进行折弯以及冲压即可,制造过程简单,大幅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其包含上述第一~第九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除了具有上述第一~第九技术方案所能够起到的效果之外,能够提高使用电动工具时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的效果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保持件以及安装有该电动工具用保持件的电动工具,能够可靠地将电动工具保持件固定于电动工具,在感观上给操作者带来安心感,且制造成本较低,便于拆装,使用时不会干扰到操作者。此外,即使在偶然无法将保持件固定于电动工具的情况下,或者螺丝脱落等时,也能够防止电动工具从肩带等落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的冲击扳手的立体图。
图2为该冲击扳手的局部放大要部剖视图。
图3为该电动工具用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4为将该电动工具用保持件的防脱部往蓄电池组装配部上套装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5为使该电动工具用保持件一边垂直旋转一边套装于蓄电池组装配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为使该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垂直旋转后使工具用保持件和蓄电池组装配部匹配起来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为从蓄电池组装配部卸下螺丝以及拔出突片时将冲击扳手保持于电动工具用保持件的状态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冲击扳手;12:手柄部;13蓄电池组装配部;15:蓄电池组;30: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1:防脱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能够应用于冲击扳手、电钻等电动工具。以下,以冲击扳手为例进行说明,但不言而喻,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并不仅限于应用于冲击扳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领域内,均可应用。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如图1所示,将冲击扳手的作业部所在侧称为前侧,将与之相反的一侧称为后侧,且将使用状态下的冲击扳手的上侧称为上侧,将与之相反的一侧称为下侧。冲击扳手的厚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图1所示的冲击扳手1具备壳体10、锤壳20、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
壳体10通过对由树脂制成的左右对半分割的壳体组装而形成,其包括主体部11、手柄部12、蓄电池组装配部13。
主体部11为大致筒状,并且沿冲击扳手1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该主体部11的内部容置有电机(未图示)。
手柄部12以在冲击扳手1的侧面视时与主体部11构成大致T字形状的方式从主体部11的下部伸出并主体部11连续地设置。在手柄部12的内部容置有扳机14的开关(未图示)。蓄电池组装配部13设置在手柄部12的下端。在该蓄电池组装配部13上可装卸地装配蓄电池组15。在将蓄电池组15往蓄电池组装配部13装配时,通过使蓄电池组15侧的滑轨沿着蓄电池组装配部13侧的导轨滑动,从而使两轨结合而将蓄电池组15装配于蓄电池组装配部13。蓄电池组15是能充电的电源,用于向上述电机供电。另外,冲击扳手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的一例,壳体10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部的一个例子,手柄部1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部的一个例子。蓄电池组装配部13为位于本实用新型的扩径部的一个例子。
锤壳20由金属(例如铝)形成,组装于主体部11的前方。
在锤壳20内部容置有击打机构。击打结构部将上述电机的旋转变换为旋转冲击力并传递到前端的工具(未图示)。
如图1至图3所示,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包括防脱部31、保持件挂孔32A、32B,该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安装在蓄电池组装配部1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一块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和折弯加工而连续设置防脱部31和保持件挂孔32A、32B。并且,一块金属板为本实用新型的带状体的一例。
防脱部31具有近似于长方形的环形形状,是将一块金属板折弯成近似于长方形的环形而成。该环形形状的大小设定为:在将上述蓄电池组15从蓄电池装配部13取下的状态下,该蓄电池组装配部13能够贯穿的大小。且该长方形的环形形状的各边尺寸设定为,小于蓄电池组15的在冲击扳手1的上下方向上的纵向尺寸Y。该防脱部31的位于电动工具1的装卸蓄电池组的方向上(图1中的前侧)的部分设定为高于在安装蓄电池组的状态下的蓄电池组的上表面,由此能够在安装防脱部31的状态下顺畅地装卸蓄电池组。保持件挂孔32A、32B呈圆形,分别形成于金属板的在将上述金属板折弯成环状后相对并贴合的两个端部,该保持件挂孔32A、32B在自然状态下重叠在一起,受力时可变形而分离。如后所述,保持件挂孔32A、32B卡挂于在操作者的腰带上安装的带43(参照图7)。此外,防脱部3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脱部的一个例子,保持件挂孔32A、32B为本实用新型的勾挂部的一个例子。
防脱部31包括安装完毕的状态下围饶蓄电池装配部13的防脱部本体36、以及左侧突片33A、右侧突片33B、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C、33D,该左侧突片33A、右侧突片33B、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C、33D与形成保持件本体36的金属板一体地形成,由该金属板的一部分形成。左侧突片33A和右侧突片33B是将金属板中的向上侧局部突出的部位向环形内侧弯折而成的,左侧突片33A自防脱部本体36的左侧边的上缘向右延伸,右侧突片33B自防脱部本体36的右侧边的上缘向左延伸。防脱部本体36的左侧边的靠后侧的部分、防脱部本体36的右侧边的靠后侧的部分作为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C、33D。在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C、33D处相对于其他部分向下突出,呈平板状。
如图2所示,在将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安装于蓄电池组装配部13上的状态下,在从后侧观察冲击扳手1时,该左侧突片33A嵌入于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左侧面上前后方向长地形成的狭缝孔13A,右侧突片33B嵌入于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右侧面上前后方向长地形成的狭缝孔13B。当将左侧突片33A嵌入于狭缝孔13A、右侧突片33B嵌入于狭缝孔13B时,能够将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C、33D分别以和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左侧面以及右侧面平行的状态定位。
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C安装在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左侧面上,。如图1和图3所示,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C具有通孔H1。在将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安装于蓄电池组装配部13时,在使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C以与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左侧面平行的状态定位之后,通过使螺丝16A穿过孔H1来将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螺纹固定于蓄电池组装配部13。
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D安装在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右侧面上。如图1和图3所示,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D具有通孔H2。在将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安装于蓄电池组装配部13时,在使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D以与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右侧面平行的状态定位之后,通过使螺丝16B穿过孔H2来将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螺纹固定于蓄电池组装配部13。
此外,在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C、33D上在避开孔H1、H2的位置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部34,该肋部34是对金属板的一部分进行冲压而使该一部分向外侧突出变形而形成的。由此,能够吸收上述螺纹固定处周围的应力并加强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的强度。
而且,在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中的与位于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后侧的例如电源操作部等操作部相对的部位设有缺口部35。通过这种设计,能够不影响对冲击扳手1的操作的同时,还能避免与其它附属品干涉。
接着,参照图1、图4至图6,对操作者在蓄电池组装配部13上安装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的例子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操作者使上述工具用保持件30位于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下方,将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保持在倾斜状态。然后,操作者将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的防脱部31从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与下表面垂直的面侧穿过蓄电池组装配部13直至包围手柄部12。此时,预先将图1所示蓄电池组15从蓄电池组装配部13取下。
随后,参照图6,操作者通过将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的左右边向分开的方向扒开并将左侧突片33A对准于狭缝孔13A、右侧突片33B对准于狭缝孔13B,然后,松开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使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恢复到自然状态,同时左侧突片33A嵌入于狭缝孔13A,右侧突片33B嵌入于狭缝孔13B,或者是,在图4、图5的状态下,先将右侧突片33B嵌入于狭缝孔13B,然后向下推动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的左边,使得左侧突片33A在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左侧片上向下滑动,当左侧突片33A来到狭缝孔13A的位置后,将左侧突片33A嵌入于狭缝孔13A,从而如上述所述将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D以和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右外侧面平行的状态定位,将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C以和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右外侧面平行的状态定位。然后,操作者如图1和图6所示,将螺丝16B通过孔H2后螺纹固定到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螺纹孔13B中,重复此步骤将螺丝16A通过孔H1后螺纹固定到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螺纹孔13A中。由此,将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安装在蓄电池组装配部13上,之后,操作者如图1所示在蓄电池组装配部13上装配蓄电池组15。
如图7所示,操作者如下所述将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卡挂于带43的卡扣40。操作者单手握住手柄部12,将保持件挂孔32A、32B抵接于门部件41。由此,将门部件41拨开。
然后,当操作者将卡扣40的端部42贯穿保持件挂孔32A、32B时,通过门部件41的弹力使门部件41恢复为抵接保持件挂孔32A、32B之前的状态。由此,上述门部件41关闭,保持件挂孔32A、32B卡挂于卡扣40。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起到如下效果。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具有两个保持件挂孔32A、32B,因此,即使其中一个挂孔断裂,电动工具也不会从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上脱落。
此外,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通过螺丝16A、16B固定于蓄电池组装配部13,且左侧突片33A、右侧突片33B嵌入蓄电池组装配部13内,因此,即使一个或两个螺丝脱落,电动工具1也不会从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上脱落。
图7示出了通过将左侧突片33A从上述狭缝孔13A拔出且将螺丝16A从上述螺纹孔13C拧出,将右侧突片33B从上述狭缝孔13B拔出且将螺丝16B从上述螺纹孔13D拧出,而使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未固定在从蓄电池组装配部13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能够防止装配有蓄电池组15的蓄电池组装配部13从防脱部31脱落,该防脱部31保持件挂于手柄部12的根部。其理由在于,参照图1,防脱部31中构成长方形的环形形状的各边尺寸,均小于蓄电池组15的在冲击扳手1的上下方向上的纵向尺寸Y,因此蓄电池组15能阻止防脱部31从蓄电池组装配部13脱落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了金属板来形成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因此,与使用尼龙带或者金属丝等形成电动工具用保持件的情况相比,操作者在观感上会感觉比较结实,由此能够给操作者带来安心感。此外,通过在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C、33D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部34等强度加强部,能够进一步加强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的强度。
再有,与需要对金属丝、金属环、接合部以及钣金进行制备以及组装的以往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仅需要对金属板进行折弯以及冲压即可,制造过程简单,大幅降低了成本。
而且,由于能够在金属板中的与例如电源操作部等操作部相对的部位设置例如凹部35,因此增加了设计的自由度。
另一方面,由于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设于蓄电池组装配部13而非手柄部12,因此能够避免操作者握持电动工具的手柄时容易握持到带上而感到不适。此外,也不会因遮挡蓄电池容量显示部等而导致不便,且由于防脱部31的位于电动工具1的装卸蓄电池组的方向上的部分设定为高于在安装蓄电池组的状态下的蓄电池组的上表面,因此能够无需装卸电动工具保持件就顺畅地装卸蓄电池组。
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前述实施方式,能够在能够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形和改良。即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记载,但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根据该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明确各个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应用技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仅根据确定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的实用新型特定事项来确定。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要求包含能够解决上述所有课题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上述课题之一的技术方案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例如,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能够包含下述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左侧突片33A、右侧突片33B、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C、33D和防脱部本体36形成为一体,但也可以在独立形成左侧突片33A、右侧突片33B、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C、33D和防脱部本体36后进行组装,以左侧突片33A、右侧突片33B、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C、33D和防脱部本体36以铰链连接等可展开的形式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一块金属板形成防脱部31和保持件挂孔32A、32B,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固定部33C和保持件挂孔32A、32B分别形成后,例如通过铆接等形成接合而连续设置接合部固定部33C和保持件挂孔32A、32B。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保持件挂孔32A、32B形成为具有圆形的形状,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形成为卡扣形状等非环形形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保持件挂孔32A、32B安装在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右外侧面,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安装于该蓄电池组装配部13的左外侧面、后侧中间或其它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挂孔为两个且重叠在一起,也可以设置为分离式,并用两个或多个卡扣40固定。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加可靠地起到即使一侧挂孔或钣金断裂电动工具也不会掉落的效果。
此外,肋部34的位置也并不限定于在蓄电池组装配部固定部33C、33D上在避开孔H1、H2的位置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其他位置。而且,对电动工具用保持件30的强度进行加强的方式,也不限于肋部,可以采用例如翻边等其他容易想到的方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工具保持件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冲击扳手、电动钻等电工具以及其他小型手持电动工具。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工具用保持件,该电动工具包括用于收容电机的壳体部、形成于上述壳体部的下方的手柄部、形成于上述手柄部的下方的扩径部,且蓄电池组能够安装于上述扩径部,其特征在于,
该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包括:
防脱部,其将带状体折弯成长方形的环状而成,能够自上述扩径部侧安装于上述扩径部,且上述长方形的各边的长度均小于能够安装于上述扩径部的蓄电池组的在电动工具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
勾挂部,其分别形成在折弯成环状的上述带状体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脱部还包括突片,该突片为板件,能够嵌合于形成在上述扩径部的被嵌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片以能够分别嵌合于上述扩径部的左右两侧的方式设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脱部还包括固定部,在该固定部上形成有通孔,利用螺丝经由该通孔将该防脱部固定于上述扩径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以能够分别在上述扩径部的左右两侧利用螺丝固定于上述扩径部的方式设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防脱部上设有加强肋部和/或翻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脱部的位于上述电动工具的装卸蓄电池组的方向上的部分设定为高于在安装蓄电池组的状态下的蓄电池组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状体为金属板。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脱部以及勾挂部由带状体一体形成。
10.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该电动工具包含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持件。
CN201520868161.2U 2015-11-03 2015-11-03 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和电动工具 Active CN205085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68161.2U CN205085941U (zh) 2015-11-03 2015-11-03 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和电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68161.2U CN205085941U (zh) 2015-11-03 2015-11-03 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和电动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5941U true CN205085941U (zh) 2016-03-16

Family

ID=55476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68161.2U Active CN205085941U (zh) 2015-11-03 2015-11-03 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和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859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1557A1 (ja) * 2018-03-23 2019-09-26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の結合具
CN111791193A (zh) * 2019-04-05 2020-10-20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以及工具保持件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1557A1 (ja) * 2018-03-23 2019-09-26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の結合具
JP2019166595A (ja) * 2018-03-23 2019-10-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の結合具
CN111886112A (zh) * 2018-03-23 2020-11-03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的结合件
JP7123592B2 (ja) 2018-03-23 2022-08-23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および電動工具の結合具
US11565396B2 (en) 2018-03-23 2023-01-31 Makita Corporation Coupling member for electric power tool
CN111886112B (zh) * 2018-03-23 2024-03-22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的结合件
CN111791193A (zh) * 2019-04-05 2020-10-20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以及工具保持件
CN111791193B (zh) * 2019-04-05 2024-01-09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以及工具保持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43913B2 (en) Hook for electric power tool and rechargeable electric power tool equipped with the hook
US9027253B2 (en) Compound action snips
US8950075B2 (en) Compound action snips
CN205085941U (zh) 电动工具用保持件和电动工具
EP2413395A3 (en) Battery pack
CN202528113U (zh) 小外径快脱接杆
CN107536181A (zh) 表壳与生耳的装配结构及手表
US20150296929A1 (en) Front-release belt buckle
CN201064897Y (zh) 工具组构造
US8690502B1 (en) Apparatus for engagement with buckle
CN202094316U (zh) 带灯全塑电瓶夹
US20160198807A1 (en) Belt buckle
CN204906921U (zh) 一种新型电器柜
CN206849338U (zh) 一种信息技术教学用试验箱
CN104374007B (zh) 分体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CN209443969U (zh) 一种搭扣、反扣紧型装置
CN208425007U (zh) 绝缘防护装置及包含其的通信设备
CN113003089B (zh) 一种导弹搬运工装
CN101728502A (zh) 电池固定装置
CN106505367B (zh) 一种带拉带锁扣的Oculink连接器
CN208259064U (zh) 弱电检查工作服
CN215936569U (zh) 一种新型携行背负组件
CN201550803U (zh) 一种挂扣连接部结构改良的挎包
CN217306672U (zh) 电池包拆装结构
CN216608839U (zh) 一种电子价签后盖拆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