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78294U -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78294U
CN205078294U CN201520781826.6U CN201520781826U CN205078294U CN 205078294 U CN205078294 U CN 205078294U CN 201520781826 U CN201520781826 U CN 201520781826U CN 205078294 U CN205078294 U CN 205078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urtain
end air
rear end
curtain unit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818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孝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818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78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78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782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在靠近站台层的楼扶梯的天花板上设置前端风幕机组,在靠近站厅层的楼扶梯的天花板上设置后端风幕机组,并且设计前端风幕机组中的前端风幕机具有45°渐缩夹角的第一送风口、第一回风口,设计后端风幕机组中的前端风幕机具有45°渐扩夹角的第二送风口、第二回风口。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控制容易,适于火灾时地铁现场的混乱场景,降低了火情加剧、火势蔓延的风险;使用效果明显,当发生火灾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分隔装置能够有效地阻挡火灾烟气进入楼扶梯间,便于逃生人员向站台层疏散。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方便、周期短、效益高等优点,可大规模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通风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各城市相继引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以改善日渐恶化的交通问题。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使其城市交通获得极大改善,更多的城市投入到轨道交通建设行列。地铁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其消防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地铁站台层作为人员最为拥挤的区域,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最高,同时既有效控制烟气向站厅层蔓延,又确保站台人员安全向站厅层疏散,是地铁工程设计领域的难题。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的规定:“地铁站台层发生火灾时,应该保证站厅到站台的楼梯和扶梯口处具有不小于1.5m/s的向下气流。”
为了满足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地铁火灾通风系统设计中,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一、火灾时开启站台排烟系统和站厅送风系统,关闭站台送风系统和站厅排风系统,同时打开一侧屏蔽门,开启隧道风机(或排热风机)协助排烟,加大排烟能力,以满足规范要求。二、在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的排风系统与车站轨行区排热系统进入排风道前进行技术处理,使得站台排烟时,排热风机能够共同参与排烟。这样,当站台层发生火灾时,开启站台排烟风道与排热风机的连通阀门,关闭轨行区上下排热风道的阀门,使排热风机加入站台排烟系统,加大排烟能力,以满足规范要求。以上两种设计手法虽然被动满足了规范要求,但有明显缺陷:一、控制复杂。火灾时的地铁现场混乱,复杂的操作流程增加了火情加剧、火势蔓延的风险;二、设计繁琐。工程人员需要进行详细计算和精准的技术处理,才能满足理论要求,过程繁琐。三、使用效果不佳。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设计方法容易造成设备选型的显著放大,这导致火灾情况下,由站厅层流向站台层的气流速度过大,影响逃生人员向站厅层疏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在靠近站台层的楼扶梯的天花板上设置前端风幕机组,在靠近站厅层的楼扶梯的天花板上设置后端风幕机组,并且设计前端风幕机组中的前端风幕机具有45°渐缩夹角的第一送风口、第一回风口,设计后端风幕机组中的前端风幕机具有45°渐扩夹角的第二送风口、第二回风口。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控制容易,适于火灾时地铁现场的混乱场景,降低了火情加剧、火势蔓延的风险;使用效果明显,当发生火灾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分隔装置能够有效地阻挡火灾烟气进入楼扶梯间,便于逃生人员向站台层疏散。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方便、周期短、效益高等优点,可大规模推广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其特点是,所述防火分隔装置设置在地铁站台层与站厅层之前端风幕机组间的楼扶梯间上,该防火分隔装置包含:
前端风幕机组,设置在靠近站台层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上;
后端风幕机组,设置在靠近站厅层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上。
所述前端风幕机组包含沿楼扶梯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三台前端风幕机;每台所述前端风幕机包含:
前端风幕机机体,所述前端风幕机机体顶端与靠近站台层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连接;
第一送风口,设置在所述前端风幕机机体底端,所述第一送风口的风向垂直朝向地面;
第一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前端风幕机机体靠近站厅层的侧端,所述第一回风口的风向与天花板水平。
所述后端风幕机组包含沿楼扶梯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三台后端风幕机;每台所述后端风幕机包含:
后端风幕机机体,所述后端风幕机机体顶端与靠近站厅层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连接;
第二送风口,设置在所述后端风幕机机体底端,所述第二送风口的风向垂直朝向地面;
第二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后端风幕机机体靠近站厅层的侧端,所述第二回风口的风向与天花板水平。
所述第一送风口纵截面呈与竖直方向呈45°渐缩夹角;该第一回风口的纵截面呈与水平方向呈45°渐缩夹角。
所述第二送风口截面呈与竖直方向呈45°渐扩夹角;所述第二回风口截面呈与水平方向呈45°渐扩夹角。
所述前端风幕机组与所述后端风幕机组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小于3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在靠近站台层的楼扶梯的天花板上设置前端风幕机组,在靠近站厅层的楼扶梯的天花板上设置后端风幕机组,并且设计前端风幕机组中的前端风幕机具有45°渐缩夹角的第一送风口、第一回风口,设计后端风幕机组中的前端风幕机具有45°渐扩夹角的第二送风口、第二回风口。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简单,仅需要在楼扶梯间内设置前端风幕机组及后端风幕机组;操作控制容易,能够采用手动或远程控制的方式分别控制前端风幕机组及后端风幕机组,适于火灾时地铁现场的混乱场景,降低了火情加剧、火势蔓延的风险;使用效果明显,当发生火灾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分隔装置能够有效地阻挡火灾烟气进入楼扶梯间,便于逃生人员向站台层疏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的俯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的沿图1进行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的沿图1进行B-B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防火分隔装置设置在地铁站台层2与站厅层1之间的楼扶梯间上,该防火分隔装置包含:前端风幕机组、后端风幕机组。站台层2的两侧设有轨道车辆6。
如图3所示,前端风幕机组设置在靠近站台层2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7上;后端风幕机组设置在靠近站厅层1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7上。
前端风幕机组包含沿楼扶梯4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三台前端风幕机3;每台前端风幕机3包含:前端风幕机机体303、第一送风口301及第一回风口302。
本实用新型中,至少三台前端风幕机3采用并排安装方式设置在天花板7上。本实施例中,楼扶梯4的宽度为6m,每个前端风幕机3的宽度为2m,因此采用三台前端风幕机3进行布置。
其中,前端风幕机机体303顶端与靠近站台层2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7连接;第一送风口301设置在前端风幕机机体303底端,第一送风口301的风向垂直朝向地面;第一回风口302设置在前端风幕机机体303靠近站厅层1的侧端上,第一回风口302的风向与天花板7水平。
本实施例中,前端风幕机3的第一送风口301的出风速度大于12m/s时,能够保证第一送风口301能够输出2.5m/s的竖向气流。
第一送风口301纵截面呈与竖直方向呈45°渐缩夹角;该第一回风口501的纵截面呈与水平方向呈45°渐缩夹角。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送风口301与第一回风口302采用渐缩夹角的设计,能够使得前端风幕机3能够形成良好的竖向气流。
后端风幕机组包含沿楼扶梯4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三台后端风幕机5;每台后端风幕机5包含:后端风幕机机体503、第二送风口501及第二回风口502。
本实用新型中,至少三台后端风幕机5采用并排安装方式设置在天花板7上。本实施例中,楼扶梯4的宽度为6m,每个后端风幕机5的宽度为2m,因此采用三台后端风幕机5进行布置。
其中,后端风幕机机体503顶端与靠近站厅层1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7连接;第二送风口501设置在后端风幕机机体503底端,第二送风口501的风向垂直朝向地面;第二回风口502设置在后端风幕机机体503靠近站厅层1的侧端,第二回风口502的风向与天花板7水平。
第二送风口501截面呈与竖直方向呈45°渐扩夹角;第二回风口502截面呈与水平方向呈45°渐扩夹角。
若第二送风口501、第二回风口502采用渐缩夹角设计,则气流速度在靠近站厅层1处会大于5m/s,则会导致儿童、老人等逃生人员行走不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送风口501、第二回风口502采用渐扩夹角设计,能够实现后端风幕机5以较低送风速度运行,且能够满足靠近站厅层1时能够实现大于1.5m/s气流速度的同时,降低儿童、老人等人员的疏散通行阻力。
本实用新型中,前端风幕机组的所有第一送风口301与后端风幕机组的所有第二送风口501的气流作用宽度不小于楼扶梯4宽度的90%。
前端风幕机组与后端风幕机组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小于3m。本实用新型中,前端风幕机组与后端风幕机组之间的距离根据楼扶梯间长度确定,应不小于4个台阶,从而能够确保:可容纳两排人群同时在该长度范围内通行,便于儿童或老人通行;同时使得第一送风口301有足够的空间引入站厅层1内的空气流。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S1,当地铁站台层2发生火灾时,开启靠近站台层2的前端风幕机组,使得站台层2的人员进行疏散。该步骤S1包含:
S1.1,当地铁站台层2发生火灾时,手动或远程控制启动前端风幕机组。
S1.2,启动前端风幕机组的第一回风口302用于卷吸站厅层1侧气流。
S1.3,启动前端风幕机组的第一送风口301,经前端风幕机组的前端风幕机组机体的升压作用,第一送风口301自上而下将站厅层1侧气流送出。
在步骤S1.3中,第一送风口301的送风速度大于2.5m/s,且送风方向为竖直方向;在该第一送风口301产生的竖向高速截流空气流阻挡下火灾烟气渗入站台层2通往站厅层1的楼扶梯4。
本实用新型中,前端风幕机3通过诱导射流送风,是根据动量守恒原理,采用具有45°的渐缩角度和一定紊流系数的高速第一送风口301,定向高速喷出气流,带动周围静止空气形成满足一定风速要求的且具有一定有效射程和覆盖宽度的“气墙”,从而诱导气流在无风管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气流方向组织流场并将气流送到如图3由前端风幕机组指定的区域。多个前端风幕机3均可形成不小于2.5m/s的竖向气流。
本实用新型中,前端风幕机3形成不小于2.5m/s的竖向气流,是因为站台层2发生火灾时,烟气蔓延速度较快,通常大于1.5m/s~2m/s,为阻止烟气进入站厅层1,前端风幕机组所形成的竖向气流取值2.5m/s。
步骤S1的目的是使逃生人员能够穿过有前端风幕机组形成的“气墙”进入楼扶梯4,向着站厅层2进行疏散。
S2,当火灾烟气浓度大于预设烟气浓度值或火灾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长时,开启靠近站厅层1的后端风幕机组,帮助站台层2的人员及时疏散至站厅层1。该步骤S2包含:
S2.1,当火灾烟气浓度大于预设烟气浓度值或火灾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长时,手动或远程控制启动后端风幕机组。
本实施例中,将火灾持续时间预设值设定为8min,当实际发生火灾持续时间超过8min时,手动或远程控制启动后端风幕机组。
S2.2,启动后端风幕机组的第二回风口502用于卷吸站厅层1内的新鲜空气。
S2.3,启动后端风幕机组的第二送风口501,经后端风幕机组的后端风幕机组机体503的升压作用,第二送风口501自上而下将新鲜空气送出。
步骤S2.3中,第二送风口501的风速大于1.5m/s,且送风方向为竖直方向;对楼扶梯4内的烟气进行阻挡,降低人员的疏散至站台层2的通行阻力。
本实用新型中,后端风幕机组的型号与前端风幕机组型号一致,仅仅是通过渐扩夹角的第二送风口501与第二回风口502的设置,实现送出风速度的降低。当渐扩夹角为45°,送风行程为3m时,人员头部感受到的送风速度小于5m/s,不影响人员逃生疏散。采用与前端风幕机组同型号的设备,渐扩夹角角为45°的第二送风口501与第二回风口502,此时可形成大于1.5m/s的竖向气流。
S3,当人员疏散完成后,分别关闭后端风幕机组、前端风幕机组。该步骤S3包含:当人员疏散完成后,首先关闭后端风幕机组,避免站台层2内残余烟气穿越竖向高速截流空气流后,再关闭前端风幕机组。
本实用新型中的步骤S3是出于安全角度考虑,有助于人员疏散以及确保站台层2内的烟气不会立即通过楼扶梯4涌入站厅层1内。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6)

1.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分隔装置设置在地铁站台层与站厅层之间的楼扶梯间上,该防火分隔装置包含:
前端风幕机组,设置在靠近站台层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上;
后端风幕机组,设置在靠近站厅层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风幕机组包含沿楼扶梯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三台前端风幕机;每台所述前端风幕机包含:
前端风幕机机体,所述前端风幕机机体顶端与靠近站台层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连接;
第一送风口,设置在所述前端风幕机机体底端,所述第一送风口的风向垂直朝向地面;
第一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前端风幕机机体靠近站厅层的侧端,所述第一回风口的风向与天花板水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风幕机组包含沿楼扶梯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三台后端风幕机;每台所述后端风幕机包含:
后端风幕机机体,所述后端风幕机机体顶端与靠近站厅层的楼扶梯间的天花板连接;
第二送风口,设置在所述后端风幕机机体底端,所述第二送风口的风向垂直朝向地面;
第二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后端风幕机机体靠近站厅层的侧端,所述第二回风口的风向与天花板水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口纵截面呈与竖直方向呈45°渐缩夹角;该第一回风口的纵截面呈与水平方向呈45°渐缩夹角。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口截面呈与竖直方向呈45°渐扩夹角;所述第二回风口截面呈与水平方向呈45°渐扩夹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风幕机组与所述后端风幕机组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小于3m。
CN201520781826.6U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 Active CN205078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81826.6U CN205078294U (zh)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81826.6U CN205078294U (zh)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78294U true CN205078294U (zh) 2016-03-09

Family

ID=55430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81826.6U Active CN205078294U (zh)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782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0309A (zh) * 2015-10-10 2016-03-02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
CN113048610A (zh) * 2021-03-30 2021-06-2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涡环风幕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0309A (zh) * 2015-10-10 2016-03-02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
CN113048610A (zh) * 2021-03-30 2021-06-2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涡环风幕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2943B (zh)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隧道通风设备
CN105160981A (zh) 一种含多条疏散横通道的铁路隧道救援站火灾实验系统
CN204002896U (zh) 单洞单线地铁隧道自然通风结构
CN204012303U (zh) 户外落地式配电箱
CN205078294U (zh)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
CN110295939A (zh) 一种全高站台门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协同站台排烟系统
CN106703868A (zh) 一种城市公路隧道自然通风及自然排烟系统
CN105240041A (zh) 用于大型水电站地下洞室施工期的通风散烟系统
CN105221180A (zh)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方法
CN209042677U (zh) 一种消防疏散楼梯加压风井与新风井合用技术
CN102561789B (zh) 一种防火通风式建筑
CN105370309A (zh)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装置
CN102619545A (zh) 隧道空气下排风系统及方法
CN205224537U (zh) 地下立体停车库
CN205227660U (zh) 地下立体停车库机械通风装置
CN105386629A (zh) 地下立体停车库诱导通风装置及其诱导通风方法
CN110778351A (zh) 一种城市地下互通隧道组合通风排烟方法
CN207162662U (zh) 一种厨房制冷吸油烟机
CN207314915U (zh) 轻型预制装配式吸烟室
CN205079389U (zh) 节能环保除尘通风设备
CN102513323B (zh) 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布置结构
CN204754938U (zh) 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
CN101644475A (zh) 车库自然通风系统
CN104929672B (zh) 复合型地下环廊防火隔离装置及方法
CN206273913U (zh) 一种节能保温房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