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77503U - 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77503U
CN205077503U CN201520765184.0U CN201520765184U CN205077503U CN 205077503 U CN205077503 U CN 205077503U CN 201520765184 U CN201520765184 U CN 201520765184U CN 205077503 U CN205077503 U CN 205077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prefabricated foundation
contiguous block
extension board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651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原君
侯建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GYUDI ELECTRONICS Co Lt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GYUDI ELECTRONICS Co Lt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GYUDI ELECTRONICS Co Lt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GYUD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651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77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77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775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包括竖向设置且对称分布在两侧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通过多个分散的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以及相邻的连接块之间相互连通构成中空腔室,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多个连接块是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装配方便、实用性强的优点,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现场作业少,建筑物预制基础与圈梁、地圈梁通过浇注混凝土可形成整体,即省时又省力,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建筑行业已超越工业、交通等其他行业成为能源消耗的首位。为满足人们对建筑房屋的需求,房屋的建筑速度虽然在逐渐提高,但建筑物基础的建设仍是影响房屋建设速度的重要因素。建筑物基础是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荷载传递到地基上的组成部分,是建筑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重量一起传到地基上。
目前,建筑物基础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型钢混凝土结构,这两种结构在基础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用碎石或者石块铺平、压实或浇筑混凝土,并用基础砖砌体,然后安装地圈梁钢筋和地圈梁模板,并浇筑混凝土,最后拆除地圈梁模板,从而完成基础建设,这种建筑基础施工步骤繁多,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在基础建设之前需要在地基上铺设垫层,延长了施工周期,严重影响了房屋建设的速度,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装配方便、实用性强的优点,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现场作业少,建筑物预制基础与圈梁、地圈梁通过浇注混凝土可形成整体,即省时又省力,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建设建筑物基础时存在的施工工艺繁多、施工速度缓慢、即费时又费力,进而影响施工周期和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包括竖向设置且对称分布在两侧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通过多个分散的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以及相邻的连接块之间相互连通构成中空腔室,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多个连接块是通过浇注混凝土形成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中,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下端外侧分别设有向两侧倾斜设置的基础放脚,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与各自下端的基础放脚均是通过浇注混凝土形成的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中,所述基础放脚的下侧设有通长设置的垫块,垫块用于调节高度和找平。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中,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下端的基础放脚之间的空间及垫块之间的空间构成用于放置地圈梁的下腔室。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中,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下端的基础放脚的外侧分别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外侧的距离为150m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中,所述多个分散的连接块沿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连接块的上端低于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的上端。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中,所述连接块上侧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之间的空间构成用于放置圈梁的上腔室。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中,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0mm,所述相邻连接块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00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竖向设置且对称分布在两侧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并在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设置多个分散的连接块使三者固定连接,并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以及相邻的连接块之间相互连通以构成中空腔室,由此就形成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建筑物预制基础,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将本实用新型设置好位置,并绑扎好圈梁及地圈梁,然后通过浇注混凝土就可使预制基础和圈梁及地圈梁形成坚固的整体,不但结构稳定、连接性好,而且施工速度快,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2)作为优化方案,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下端外侧分别设置了向两侧倾斜设置的基础放脚,在基础放脚的下侧设置通长的垫块,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下端的基础放脚之间的空间构成可放置地圈梁的下腔室,在实际应用中,提前绑扎好地圈梁,让地圈梁置于下腔室中,并通过垫块快速调节预制基础的高度并找平,然后再浇注混凝土,可提高预制基础与地圈梁连接紧密性,增强稳固性和实用性。(3)作为进一步优化方案,本实用新型让多个分散的连接块沿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使连接块的上端低于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的上端,此时在连接块上侧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的空间构成可放置圈梁的上腔室,在实际应用中将圈梁绑扎在上腔室中,并通过浇注混凝土,同样可有效提高预制基础与圈梁的连接紧密性,从而增强稳固性和实用性。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A向视图;
图中,1、第一支板;2、第二支板;3、连接块;4、基础放脚;5、垫块;6、下腔室;7、上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竖向设置且对称分布在两侧的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让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通过多个分散的连接块3固定连接,让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以及相邻的连接块3之间相互连通以构成用于浇注混凝土的中空腔室。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支板1、第二支板2和多个连接块3是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整体结构。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形成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建筑物预制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将本实用新型按照设计安放好位置,并绑扎好圈梁及地圈梁,然后通过浇注混凝土就可使预制基础和圈梁及地圈梁形成坚固的整体,不但结构稳定、连接性好,而且施工速度快,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的下端外侧分别设置了向两侧倾斜设置的基础放脚4,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与各自下端的基础放脚4均是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的一体结构。同时在基础放脚4的下侧设置了通长的垫块5,由此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下端的基础放脚4之间的空间及垫块5之间的空间及就构成了可用于放置地圈梁的下腔室6。。在实际应用中,提前绑扎好地圈梁,让地圈梁置于下腔室6中,并通过垫块5快速调节预制基础的高度或者找平,然后通过浇注混凝土可进一步提高预制基础与地圈梁连接紧密性,增强稳固性和实用性。需要指出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下端的基础放脚4的外侧分别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外侧的距离均设置为150mm,且将基础放脚4的倾斜面设计为直线形,可方便支模板,提高施工效率。
作为进一步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让多个分散的连接块3沿第一支板1或第二支板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使连接块3的上端低于第一支板1或第二支板2的上端,使连接块3上侧的第一支板1或第二支板2之间的空间形成可放置圈梁的上腔室7。此种结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可将圈梁直接绑扎在上腔室中,通过浇注混凝土可使预制基础与圈梁粘接连接形成稳固的整体,可有效提高预制基础与圈梁的连接紧密性,增强稳固性和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制造时,通常将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的距离设计大于或等于150mm,同时将相邻连接块3之间的距离设计为大于或等于300mm,并预埋有钢,使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以及相邻的连接块3之间相互连通的空间形成较大的中空腔室,不但方便混凝土浇注,同时也可相应的减轻预制基础的质量,提高吊装、运输的方便性。通常情况下,当建筑物预制基础需两个或两个以上对接使用时,会在建筑物预制基础拼接后,将地圈梁和圈梁进行整体绑扎完成后,再浇注混凝土使基础、圈梁及地圈梁连为一个整体,对接处不留缝隙;根据施工需要,也可以在两块基础拼接处留有缝隙,并在支板外侧支模板进行混凝土浇注。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形式的变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且对称分布在两侧的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通过多个分散的连接块(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以及相邻的连接块(3)之间相互连通构成中空腔室,所述第一支板(1)、第二支板(2)和多个连接块(3)是通过浇注混凝土形成的整体结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的下端外侧分别设有向两侧倾斜设置的基础放脚(4),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与各自下端的基础放脚(4)均是通过浇注混凝土形成的一体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放脚(4)的下侧设有通长设置的垫块(5),垫块(5)用于调节高度和找平。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下端的基础放脚(4)之间的空间及垫块(5)之间的空间构成用于放置地圈梁的下腔室(6)。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基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下端的基础放脚(4)的外侧分别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外侧的距离为150mm。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散的连接块(3)沿第一支板(1)或第二支板(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连接块(3)的上端低于第一支板(1)或第二支板(2)的上端。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基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上侧第一支板(1)或第二支板(2)之间的空间构成用于放置圈梁的上腔室(7)。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0mm,所述相邻连接块(3)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00mm。
CN201520765184.0U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 Active CN205077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5184.0U CN205077503U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5184.0U CN205077503U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77503U true CN205077503U (zh) 2016-03-09

Family

ID=55429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65184.0U Active CN205077503U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775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0574A (zh) * 2018-05-02 2018-09-21 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砖胎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0574A (zh) * 2018-05-02 2018-09-21 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砖胎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5894B (zh) 移动式临时预应力张拉锚块
CN102587286A (zh) 桥梁上部结构简支变连续施工方法
CN104088221B (zh) 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
CN204019724U (zh) 制作预制箱梁钢筋骨架的胎具
CN108360678A (zh) 一种装配式梁柱节点卯榫连接结构
CN103590486B (zh) 抗震节能三维榫卯网固整体浇筑房屋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4876055U (zh) 一种建筑物基础
CN204059179U (zh) 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
CN205077503U (zh) 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
CN103967332B (zh) 一种建筑工地围挡的施工方法
CN103147454A (zh) 一种钢结构厂房预制基础结构
CN106869028A (zh) 一种格构式临时支承装置
CN204754945U (zh) 矿山法隧道初期支护衬砌格栅钢架构造
CN204687050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矩形梁的模具
CN203755171U (zh) 桥梁反背拉承重施工支架
CN203891066U (zh) 地下结构预制装配肋板式构件
CN203755173U (zh) 用于桥梁高墩液压爬升的模板装置
CN102619335A (zh) 大高度小型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施工方法
CN202707066U (zh) 人工挖孔桩护壁整体式模板
CN204899041U (zh) 板筋上下保护层控制马凳
CN203213022U (zh) 一种移动式临时预应力张拉锚块
CN204282824U (zh) 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
CN204040058U (zh) 组合式塔吊基础结构
CN206359993U (zh) 用于主变防火墙的托柱结构
CN202273341U (zh) 带钢筋桁架翼缘板的预制预应力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