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69469U - 一种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69469U
CN205069469U CN201520639841.7U CN201520639841U CN205069469U CN 205069469 U CN205069469 U CN 205069469U CN 201520639841 U CN201520639841 U CN 201520639841U CN 205069469 U CN205069469 U CN 205069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ss
spring
main body
shank
fixed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398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国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YI PRESISION MACHINERY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YI PRESISION MACHINER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YI PRESISION MACHINERY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YI PRESISION MACHINER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398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69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69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6946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包括变形主体,及与变形主体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塞,及与变形主体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塞,及设置在变形主体周侧的若干定位杆;所述第一固定塞由第一凸台和第一卡扣组成;所述第二固定塞由第二凸台和第二卡扣组成。此款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具有稳定性强,且使用效果良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
背景技术
以往的键盘上,都是采用复位杆或者普通的复位弹簧来连接固定键帽和键盘面。由于复位杆的结构简单,体积很小,与键帽和键盘面之间的接触只有一点点,容易出现偏位和脱离的现象,稳定性较差。而普通的复位弹簧,虽然连接的接触面比复位杆要大,但螺旋状的垂直结构,一旦受到外界的压力,中间位置很容易因为没有支撑和定位,而发生变形等不良现象,大大的降低了使用时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稳定性强,且使用效果良好的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包括变形主体,及与变形主体上端固定连接的的第一固定塞,及与变形主体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塞,及设置在变形主体周侧的若干定位杆;所述第一固定塞由第一凸台和第一卡扣组成;所述第二固定塞由第二凸台和第二卡扣组成。
所述的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定位杆纵向均匀分布在变形主体的中部周侧,定位杆的长度为变形主体的五分之三。
所述的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变形主体、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等径。
所述的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与所述变形主体的连接处外沿。
所述的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均为水平对称设置于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两侧的刚性杆件。
所述的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变形主体为弹簧,其中段内部设置有定向柱,该定向柱与所述弹簧等径并且定向柱的外侧设置有螺旋槽道,该螺旋槽道的间距小于所述弹簧在自然状态下的螺旋间距,所述弹簧的中段嵌于所述螺旋槽道内;定向柱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端部分别设置有锥台状的推送头;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的内部镂空,两者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变形主体的两端连接,并且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的侧壁均对称设置有一组通孔,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分别由一对第一插接杆、一对第二插接杆组成,所述第一插接杆、第二插接杆分别插接在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侧壁的通孔内;所述第一插接杆、第二插接杆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内的一端均为具有与所述推送头的侧壁具有相同倾斜度并且与所述推送头相对的驱动端,所述第一插接杆、第二插接杆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外的一端均为便于插接的半圆形插接端;所述第一插接杆、第二插接杆的中部均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内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分别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的内壁弹性连接;朝向所述定向柱压迫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使得所述推送头进入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内部时,所述推送头压迫所述第一插接杆、第二插接杆克服对应弹簧的弹力沿各自所在通孔向外运动继而使得插接端进入各自在键盘上的对应插接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设有第一固定塞和第二固定塞,不但让复位弹簧与键帽和键盘面之间的连接结构,变形了相互作用和力的拉扯平衡,同时还增大了相互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确保相互间不会脱离和偏位,大幅度增强了稳定性;另外定位杆的设计,让复位弹簧在受到外界压力的时候,中间最容易发生变形的位置,得到了定位,降低了发生不良现象的概率,有效提升了使用时的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第一固定塞与所述推送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1,该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包括变形主体1,及与变形主体上端固定连接的的第一固定塞2,及与变形主体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塞3,及设置在变形主体周侧的若干定位杆4;第一固定塞2由第一凸台21和第一卡扣22组成;第二固定塞3由第二凸台31和第二卡扣32组成。
定位杆4纵向均匀分布在变形主体的中部周侧,定位杆的长度为变形主体的五分之三。变形主体、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等径。
第一卡扣22、第二卡扣32位于第一凸台21、第二凸台31与变形主体的连接处外沿。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均为水平对称设置于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两侧的刚性杆件。
该键盘复位弹簧在使用时,将第一固定塞2与键帽连接,第二固定塞3与键盘面连接,第一卡扣22卡在键帽内两侧上,第二卡扣31卡在键盘面上,第一凸台21和第二凸台32分别紧贴在键帽和键盘面上,这样的连接结构,让第一凸台和第一卡扣、第二凸台和第二卡扣相互作用,形成了力的拉扯平衡,变形主体1上的定位杆4设置在中间位置,当复位弹簧受到压力的时候,让中间容易变形的部位,得到了定位和固定,防止了不良现象的产生。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2:该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包括变形主体1,及与变形主体上端固定连接的的第一固定塞2,及与变形主体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塞3,第一固定塞2由第一凸台21和第一卡扣22组成;第二固定塞3由第二凸台31和第二卡扣32组成。
所述变形主体1为弹簧,其中段内部设置有定向柱5,该定向柱与所述弹簧等径并且定向柱的外侧设置有螺旋槽道51,该螺旋槽道的间距小于所述弹簧在自然状态下的螺旋间距,所述弹簧的中段嵌于所述螺旋槽道内;在安装时,压缩弹簧使得弹簧的螺旋间距等于所述螺旋槽道的螺旋间距,此时将定向柱旋至弹簧中段部位,松开弹簧后,弹簧中段在弹力的作用下与螺旋槽道相抵,从而使得定向柱稳固设置于弹簧的中段;定向柱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导向柱52,所述导向柱的端部分别设置有锥台状的推送头53;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的内部镂空,两者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变形主体的两端连接,并且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的侧壁均对称设置有一组通孔54,所述第一卡扣22、第二卡扣23分别由一对第一插接杆、一对第二插接杆组成,所述第一插接杆、第二插接杆分别插接在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侧壁的通孔54内;所述第一插接杆、第二插接杆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内的一端均为具有与所述推送头的侧壁具有相同倾斜度并且与所述推送头相对的驱动端24,所述第一插接杆、第二插接杆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外的一端均为便于插接的半圆形插接端25;所述第一插接杆、第二插接杆的中部均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内侧的限位环26,所述限位环分别通过弹簧27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的内壁弹性连接;朝向所述定向柱压迫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使得所述推送头进入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内部时,所述推送头压迫所述第一插接杆、第二插接杆克服对应弹簧的弹力沿各自所在通孔向外运动继而使得插接端进入各自在键盘上的对应卡接槽(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主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设有第一固定塞和第二固定塞,不但让复位弹簧与键帽和键盘面之间的连接结构,变形了相互作用和力的拉扯平衡,同时还增大了相互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确保相互间不会脱离和偏位,大幅度增强了稳定性;另外定位杆的设计,让复位弹簧在受到外界压力的时候,中间最容易发生变形的位置,得到了定位,降低了发生不良现象的概率,有效提升了使用时的良好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形主体,及与变形主体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塞,及与变形主体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塞;所述第一固定塞由第一凸台和第一卡扣组成;所述第二固定塞由第二凸台和第二卡扣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主体周侧设置有若干定位杆,该定位杆纵向均匀分布在变形主体的中部周侧,定位杆的长度为变形主体的五分之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主体、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等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与所述变形主体的连接处外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均为水平对称设置于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两侧的刚性杆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主体为弹簧,其中段内部设置有定向柱,该定向柱与所述弹簧等径并且定向柱的外侧设置有螺旋槽道,该螺旋槽道的间距小于所述弹簧在自然状态下的螺旋间距,所述弹簧的中段嵌于所述螺旋槽道内;定向柱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端部分别设置有锥台状的推送头;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的内部镂空,两者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变形主体的两端连接,并且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的侧壁均对称设置有一组通孔,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分别由一对第一插接杆、一对第二插接杆组成,所述第一插接杆、第二插接杆分别插接在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侧壁的通孔内;所述第一插接杆、第二插接杆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内的一端均为具有与所述推送头的侧壁具有相同倾斜度并且与所述推送头相对的驱动端,所述第一插接杆、第二插接杆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外的一端均为便于插接的半圆形插接端;所述第一插接杆、第二插接杆的中部均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内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分别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的内壁弹性连接;朝向所述定向柱压迫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使得所述推送头进入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内部时,所述推送头压迫所述第一插接杆、第二插接杆克服对应弹簧的弹力沿各自所在通孔向外运动继而使得插接端进入各自在键盘上的对应插接槽。
CN201520639841.7U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69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39841.7U CN205069469U (zh)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39841.7U CN205069469U (zh)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69469U true CN205069469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95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39841.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69469U (zh)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694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1342A (zh) * 2015-08-24 2015-12-16 华一精密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1342A (zh) * 2015-08-24 2015-12-16 华一精密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20790U (zh) 键盘开关
CN205069469U (zh) 一种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
CN207409915U (zh) 一种gcs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CN105161342A (zh) 一种带固定塞的键盘复位弹簧
CN202977792U (zh) 一种面接触连接组件
CN205039299U (zh) 插套组件及其插座
CN101867110B (zh) 一种电连接端子及其继电器插座
CN207278659U (zh) 塑胶铆钉
CN202977808U (zh) 一种面接触连接组件
CN209509336U (zh) 一种太阳能天窗玻璃的连接装置
CN209104427U (zh) 一种大电流接插件
CN204792495U (zh) 一种用于汽车开关内部导通的接触桥结构
CN204289303U (zh) 断路器触头弹簧
CN202772304U (zh) 一种接触弹片
CN206312835U (zh) 磁保持继电器动簧片结构
CN201374430Y (zh) 接插件
CN205565646U (zh) 一种管母线固定金具
CN205646222U (zh) 一种线路板引线弹簧触头
CN204040602U (zh) 带有横杆立杆式帐篷
CN204608756U (zh) 建筑工地用木桩
CN203051360U (zh) 一种双向连接装置
CN204481176U (zh) 一种低接触电阻铆钉型电触点
CN203377435U (zh) 连接器
CN204067081U (zh) Acb断路器多触点桥形触头机构
CN205282668U (zh) 一种精密微电机导电片新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