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66547U - 流体分布器 - Google Patents

流体分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66547U
CN205066547U CN201520819913.6U CN201520819913U CN205066547U CN 205066547 U CN205066547 U CN 205066547U CN 201520819913 U CN201520819913 U CN 201520819913U CN 205066547 U CN205066547 U CN 205066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
deflector
heat exchange
segment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199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德胜
李昆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Sr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Sr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Sr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Sr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199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66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66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665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流体分布器,装设于一热交换系统,所述热交换系统包含一导入段、一热交换段及一导出段,且所述热交换段设有一热交换装置,所述流体分布器设于所述导入段与所述热交换段之间,所述流体分布器包含多个于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导流板及多个于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导流板,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多个第二导流板交错形成多个导流通道。所述热交换系统于使用时,令一第一流体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内部流动,一第二流体由经所述导入段朝所述热交换装置流动,藉所述多个导流通道分配所述第二流体流向所述热交换装置以与所述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动作,藉以解决热交换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流体分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流体分布器,尤指一种透过多个导流通道分散待散热或吸热流体以提高热交换效率的流体分布器。
背景技术
一般空调设备、汽机车、锅炉系统或冷冻装置等设备皆会设置有一热交换系统,以透过所述热交换系统令两种或是多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如气体或液体)彼此交换热能,而得到高温流体或低温流体。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87797号的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可做为一冷凝器使用,所述冷凝器具有一第一集流箱、一第二集流箱、多个热交换管、多个波形闸片、一入口管以及一出口管。所述冷凝器于实际应用时,将一第一流体(例如液体)经所述入口管进入所述第一集流箱,并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流至所述第二集流箱,进而由所述出口管流出。另一方面,于实施过程中,一第二流体(例如气体)朝所述多个波形闸片流入,并透过所述多个波形闸片与所述第一流体交换热能,藉此使所述出口管流出高温或低温的第一流体。
再者,如中国专利第CN103575158A号揭露了一种均化设备,其包含一主体与一流动控制设备。所述主体具有一流体流动通道,所述流体流动通道二侧形成有一导流入口以及一导流出口。所述流动控制设备被装设于所述导流入口,所述流动控制设备包含一朝所述导流入口渐缩的集管以及多个设置于所述集管内侧面的流动控制叶片,而所述多个流动控制叶片是朝向所述导流入口螺旋延伸。所述均化设备于实际使用时是透过所述多个流动控制叶片将所述第二流体集中于所述流体流动通道内,使所述第二流体由所述导流出口输出至所述多个热交换器时,与所述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动作。
然而,前述专利案中所述多个热交换器组合所形成的面积大于所述导流出口区域,实际上仅会令所述第二流体受所述多个流动控制叶片的导引集中,而仅朝所述多个波形闸片相对所述导流出口的区域流动,如此一来,位于周围的部分所述热交换器并不会与所述第二流体接触,并造成周围部分的所述热交换器无法与所述第二流体产生热交换动作,令所述热交换器整体的使用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实施方式中流体无法分散投向热交换装置而导致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分布器,装配于一热交换系统,所述热交换系统依序包含有一导入段、一热交换段以及一导出段,且所述热交换系统于所述导入段的径向截面积小于所述热交换段的径向截面积,并于所述热交换段装配有一内部供一第一流体流动的热交换装置,所述流体分布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分布器装配于所述导入段与所述热交换段之间,并由多个第一导流板及多个第二导流板组构而成,每一所述第一导流板以一第一方向依序间隔排列,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则以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依序间隔排列而与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相交,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多个第二导流板交错形成多个呈格状的导流通道,且每一所述导流通道的径向截面积由所述导入段朝所述热交换段方向逐渐变大,以藉每一所述导流通道分散自所述导入段进入的一第二流体,令所述第二流体分散后输出至所述热交换装置。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系统以所述导入段、所述热交换段以及所述导出段的中心连接界定出一中心线,所述导入段的径向横切面与所述热交换段的径向横切面相互平行,而每一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交错形成一以所述中心线为对称轴的对称结构。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二方向。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导流板分别具有一面向所述导入段的第一导入边以及一面向所述热交换段的第一导出边,而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具有一面向所述导入段的第二导入边以及一面向所述热交换段的第二导出边,每一所述第一导入边的二端点与每一所述第二导入边的二端点分别是邻接所述导入段周边,而每一所述第一导出边的二端点以及每一所述第二导出边的二端点邻接于所述热交换段周边。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出边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导入边的长度,而所述第二导出边的长度亦长于所述第二导入边的长度。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导出边以及每一所述第二导出边分别接触所述热交换装置面向所述导入段的一表面。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系统包含一设于所述导入段与所述热交换段之间的导流罩,每一所述第一导流板分别具有二由所述第一导入边二端点延伸至所述第一导出边二端点并与所述导流罩内侧面接触的第一斜向侧边,而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分别具有二由所述第二导入边二端点延伸至所述第二导出边二端点并与所述导流罩内侧面接触的第二斜向侧边。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所述第一导入边对应所述中心线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缺口,而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的所述第二导入边对应所述中心线位置亦开设有一第二缺口。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缺口的深度分别不超过所述第一导流板高度的一半,每一所述第二缺口的深度分别不超过所述第二导流板高度的一半。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导入边更于所述第一缺口二侧分别延伸设置有一第一切口,而每一所述第二导入边亦于所述第二缺口二侧分别延伸设置有一第二切口。
透过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本实用新型令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以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而所述多个第二导流板则以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使得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多个第二导流板交错形成所述多个导流通道。据此,以令所述热交换系统于使用过程中,一第一流体是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内部流动,而一温度较所述第一流体高或低的第二流体则是经所述导入段导引而朝向所述热交换装置流动,如此,所述第二流体会受所述多个导流通道的导引分散流动至所述热交换装置,令所述热交换装置的表面均可接受到所述第二流体,避免所述第二流体仅投向所述热交换装置单一位置,而导致热交换器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分布器1,应用于一热交换系统,所述热交换系统包含一导入段21、一热交换段22以及一导出段23。所述导入段21可以被设计成一圆管、一方管或一三角管等规则管体或非规则管体,并可供与其形状对应的一管材(本图未示)对接。所述热交换段22装配有一热交换装置24,且所述热交换装置24可由单一或多个板式热交换器所组成。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装置24具有至少一流入口、多个热交换管以及至少一流出口组构而成,所述热交换装置24得令一第一流体经所述流入口,经过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最后从所述流出口流出。又,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系统以所述导入段21、所述热交换段22以及所述导出段23的中心连接界定出一中心线26(如图4所示),所述导入段21的径向横切面与所述热交换段22的径向横切面相互平行,且所述热交换系统于所述导入段21的径向截面积小于所述热交换段22的径向截面积,再者,所述热交换系统更包含一设于所述导入段21与所述热交换段22之间的导流罩25,且所述导流罩25可依本实用新型所述热交换系统型态作相应形状的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流体分布器1被装配于所述导入段21以及所述热交换段22之间,所述流体分布器1包含多个第一导流板11以及多个第二导流板12。每一所述第一导流板11以一第一方向依序间隔排列,而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12以一第二方向依序间隔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更得正交于所述第二方向。藉此,本实用新型令每一所述导流板11与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12交错形成有多个呈格状的导流通道13,且每一所述导流通道13的径向截面积由所述导入段21朝所述热交换段22方向逐渐变大。
具体来说,请参阅图3及图4,每一所述第一导流板11分别具有一面向所述导入段21的第一导入边111以及一面向所述热交换段22的第一导出边112,而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12分别具有一面向所述导入段21的第二导入边121以及一面向所述热交换段22的第二导出边122。于一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5所示,每一所述第一导入边111的二端点与每一所述第二导入边121的二端点分别是邻接所述导入段21周边,而每一所述第一导出边112的二端点以及每一所述第二导出边122的二端点邻接于所述热交换段22周边。进一步地,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出边112的长度可长于所述第一导入边111的长度,而所述第二导出边122的长度可长于所述第二导入边121的长度。
承上,复请参阅图1至图4,每一所述第一导出边112以及每一所述第二导出边122分别接触所述热交换装置24面向所述导入段21的一表面。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所述第一导流板11分别具有二由所述第一导入边111二端点延伸至所述第一导出边112二端点并与所述导流罩25内侧面接触的第一斜向侧边113。同样地,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12分别具有二由所述第二导入边121二端点延伸至所述第二导出边122二端点并与所述导流罩25内侧面接触的第二斜向侧边123。
再者,于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导流板11与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12交错形成一以所述中心线26为对称轴的对称结构。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11是于所述中心线26相对二侧呈渐扩状排列,亦即,距离所述中心线26越远的所述第一导流板11会越倾斜。同样地,所述多个第二导流板12亦是于所述中心线26相对二侧呈渐扩状排列,亦即,距离所述中心线26越远的所述第二导流板12会越倾斜。
请参阅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应用时,令一第一流体(例如气体或液体)于所述热交换装置24内部流动。具体来说,所述第一流体是由所述流入口输入至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内部。另一方面,一温度较所述第一流体高或低的第二流体(例如气体或液体)则可由所述导入段21导引而朝向所述热交换段22流动。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二流体由所述导入段21流动至所述导出段23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流体会受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11与所述多个第二导流板12分隔而由每一所述导流通道13分散流动至所述热交换段22,使得所述第二流体可流向每一所述导流通道13所对应的所述热交换装置24区域,使所述第二流体可经所述热交换管与所述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动作最后排向所述导出段23,如此一来,即可于所述流出口得到有高温或低温的所述第一流体,并同时解决了现有实施方式仅于所述热交换器局部位置进行热交换,所导致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承上,于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导流通道13的容积会随着远离所述中心线26而逐渐增加,亦即,越远离所述中心线26的所述导流通道13的容积会大于越靠近所述中心线26的所述导流通道13。如此一来,即可将部分所述第二流体分配至所述热交换段22距离所述中心线26较远的部分,以防止所述第二流体过度集中于所述热交换段22距离所述中心线26较近的部分。
复请参阅图1至图3,于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导流板11的所述第一导入边111对应所述中心线26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缺口114,而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12的所述第二导入边121对应所述中心线26位置开设有一第二缺口124。详细来说,所述多个第一缺口114与所述多个第二缺口124的设置大小可依据距离所述中心线26较近的所述第二流体的流量进行调整。若距离所述中心线26较近的所述第二流体的流量太小,则加大所述多个第一缺口114与所述多个第二缺口124的设置。若距离所述中心线26较近的所述第二流体的流量太大,则缩小或去除所述多个第一缺口114与所述多个第二缺口124的设置。
承上,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缺口114的深度分别不超过所述第一导流板11高度的一半,而所述多个第二缺口124的深度分别不超过所述第二导流板12高度的一半。更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导入边111更于所述第一缺口114二侧分别延伸设置有一第一切口115,而每一所述第二导入边121更于所述第二缺口124二侧分别延伸设置有一第二切口125,进而可透过所述多个第一切口115以及所述多个第二切口125增加距离所述中心线26较近的所述第二流体的流量。
请参阅图5,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所述多个第一导入边111的长度以及所述多个第二导入边121的长度可随着所述导入段21加大而增加,而所述多个第一导出边112以及所述多个第二导出边122亦可随着所述热交换段22的面积加大而增加。进一步地,若所述热交换段22的面积加大,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11以及所述多个第二导流板12的高度亦可随之增加,藉以拉长所述第二流体的分流路径,以防止所述第二流体过快传导至所述热交换段22而未完全受到所述多个导流通道13的分配。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应用时,亦可增加所述第一导流板11的数量、所述第二导流板12的数量或所述第一导流板11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导流板12的数量,令所述导流通道13的数量随之增加,藉此因应大面积所述热交换装置24的实施态样。
综上所述,所述流体分布器装设于一热交换系统,所述热交换系统包含一导入段、一热交换段及一导出段,且所述热交换段设有一热交换装置,所述流体分布器设于所述导入段与所述热交换段之间,所述流体分布器包含多个于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导流板及多个于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导流板,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多个第二导流板交错形成多个导流通道。所述热交换系统于使用时,令一第一流体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内部流动,而一第二流体由经所述导入段朝所述热交换装置流动,藉所述多个导流通道分配所述第二流体流向所述热交换装置,令其与所述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动作,藉以热交换效率低的问题。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流体分布器,装配于一热交换系统,所述热交换系统依序包含有一导入段、一热交换段以及一导出段,且所述热交换系统于所述导入段的径向截面积小于所述热交换段的径向截面积,并于所述热交换段装配有一内部供一第一流体流动的热交换装置,所述流体分布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分布器装配于所述导入段与所述热交换段之间,并由多个第一导流板及多个第二导流板组构而成,每一所述第一导流板以一第一方向依序间隔排列,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则以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依序间隔排列而与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相交,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多个第二导流板交错形成多个呈格状的导流通道,且每一所述导流通道的径向截面积由所述导入段朝所述热交换段方向逐渐变大,以藉每一所述导流通道分散自所述导入段进入的一第二流体,令所述第二流体分散后输出至所述热交换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系统以所述导入段、所述热交换段以及所述导出段的中心连接界定出一中心线,所述导入段的径向横切面与所述热交换段的径向横切面相互平行,而每一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交错形成一以所述中心线为对称轴的对称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二方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导流板分别具有一面向所述导入段的第一导入边以及一面向所述热交换段的第一导出边,而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具有一面向所述导入段的第二导入边以及一面向所述热交换段的第二导出边,每一所述第一导入边的二端点与每一所述第二导入边的二端点分别是邻接所述导入段周边,而每一所述第一导出边的二端点以及每一所述第二导出边的二端点邻接于所述热交换段周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出边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导入边的长度,而所述第二导出边的长度亦长于所述第二导入边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导出边以及每一所述第二导出边分别接触所述热交换装置面向所述导入段的一表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系统包含一设于所述导入段与所述热交换段之间的导流罩,每一所述第一导流板分别具有二由所述第一导入边二端点延伸至所述第一导出边二端点并与所述导流罩内侧面接触的第一斜向侧边,而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分别具有二由所述第二导入边二端点延伸至所述第二导出边二端点并与所述导流罩内侧面接触的第二斜向侧边。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所述第一导入边对应所述中心线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缺口,而每一所述第二导流板的所述第二导入边对应所述中心线位置亦开设有一第二缺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缺口的深度分别不超过所述第一导流板高度的一半,每一所述第二缺口的深度分别不超过所述第二导流板高度的一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导入边更于所述第一缺口二侧分别延伸设置有一第一切口,而每一所述第二导入边亦于所述第二缺口二侧分别延伸设置有一第二切口。
CN201520819913.6U 2015-10-22 2015-10-22 流体分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66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19913.6U CN205066547U (zh) 2015-10-22 2015-10-22 流体分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19913.6U CN205066547U (zh) 2015-10-22 2015-10-22 流体分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66547U true CN205066547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93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1991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66547U (zh) 2015-10-22 2015-10-22 流体分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665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0925A (zh) * 2019-01-15 2019-05-2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挡板喷头结构封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0925A (zh) * 2019-01-15 2019-05-2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挡板喷头结构封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09114B (zh) 一种用于池式强迫循环反应堆的流量分配装置
CN107543447B (zh)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通风装置
CN203163256U (zh) 一种新型热泵水箱的微通道换热器
CN104089497A (zh) 冷却塔的换热装置
CN205066547U (zh) 流体分布器
CN109780925A (zh)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挡板喷头结构封头
CN103217052B (zh) 一种流体分配器
CN206037812U (zh) 一种用于板式空冷器板束入口的流体均布结构
CN203642733U (zh) 一种水循环冷却系统
CN210128640U (zh)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
CN106568095B (zh) 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双s型均流扩散过渡烟道
CN103486602A (zh) 燃气轮机余热锅炉三级均流扩散过渡烟道
CN205138252U (zh) 一种干湿结合闭式冷却塔
CN104596156A (zh) 变排深翅片换热器
CN202304576U (zh) 一种循环水冷却系统
CN201764873U (zh) 一种排管导流换热板及使用该换热板的换热器
CN104930677A (zh) 扇形全截面均流布水器
CN210220814U (zh) 一种高效的冲击式布水器
CN205138258U (zh) 一种干湿结合闭式冷却塔
CN206126888U (zh) 汽提脱氨塔废水均布器
CN202973946U (zh) 一种直接空冷排汽管道中使用的带隔栅的三通
CN207660694U (zh) 一种单缸柴油机散热器
CN204514102U (zh) 一种空冷凝汽器及其蒸汽分配管
CN209246752U (zh) 一种热交换板的角孔分流结构
CN211626140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的布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