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58842U - 油墨供给泵及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墨供给泵及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58842U CN205058842U CN201520762306.0U CN201520762306U CN205058842U CN 205058842 U CN205058842 U CN 205058842U CN 201520762306 U CN201520762306 U CN 201520762306U CN 205058842 U CN205058842 U CN 2050588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pump
- valve body
- cover layer
- roo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墨供给泵及喷墨记录装置,其中该油墨供给泵具备:吐出室,容纳油墨且在泵动作部的驱动下,实现内部容积增减;阀座,具有设置在所述吐出室上供油墨流通的流通孔,包括供油墨流入所述吐出室的流入孔,和供油墨流出所述吐出室的流出孔;阀体,安装在所述流通孔的孔口处,根据所述泵动作部的动作,与所述阀座的所述流通孔的边部抵接或分离,开闭所述流通孔;以及抵接部,设置于所述阀体和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接触的边部的至少一方,以避免油墨附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的油墨供给泵,及采用该油墨供给泵的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装置的油墨供给装置与喷墨头连接。油墨供给装置具有用于对喷墨头进行供给的油墨供给泵。
油墨供给泵具备:被驱动器驱动,使内部容积增减的泵动作部;具有吸入孔和吐出孔的阀座;以及将吸入孔与吐出孔分别开闭的阀体。各阀体根据泵动作部的动作,与吸入孔吐出孔的各边部的阀座抵接分离,由此,将吸入孔与吐出孔分别开闭。油墨供给泵的阀体和阀座由油墨耐性高的聚酰亚胺树脂(PI)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等材料形成。
但是,喷墨记录装置中使用的油墨由于电性力或化学性的变化,因此,有时油墨中包含的颜色材料等成分会附着在阀体或阀座上,在油墨供给泵中,如果阀体或阀座上附着了油墨成分,那么将导致阀体和阀座间的粘附性的降低,以及油墨供给量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油墨供给泵具有:
吐出室,容纳油墨且在泵动作部的驱动下,实现内部容积增减;
阀座,具有设置在所述吐出室上供油墨流通的流通孔,包括供油墨流入所述吐出室的流入孔,和供油墨流出所述吐出室的流出孔;
阀体,安装在所述流通孔的孔口处,根据所述泵动作部的动作,与所述阀座的所述流通孔的边部抵接或分离,开闭所述流通孔;以及
抵接部,设置于所述阀体和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接触的边部的至少一方,以避免油墨附着。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具备:
输送台,输送记录媒介;
喷墨头,将油墨喷射至所述记录媒介上;
油墨供给泵,为所述喷墨头提供油墨;
其中,所述油墨供给泵进一步包括:
吐出室,容纳油墨且在泵动作部的驱动下,实现内部容积增减;
阀座,具有设置在所述吐出室上供油墨流通的流通孔,包括供油墨流入所述吐出室的流入孔,和供油墨流出所述吐出室的流出孔;
阀体,安装在所述流通孔的孔口处,根据所述泵动作部的动作,与所述阀座的所述流通孔的边部抵接或分离,开闭所述流通孔;以及
抵接部,设置于所述阀体和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接触的边部的至少一方,以避免油墨附着。
本实用新型通过能够防止油墨粘附的抵接部,使阀体与阀座在开合时不受影响,提高了流通口的抵接和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喷墨记录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喷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沿图3的5-5线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泵驱动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7A是图5所示泵在泵入时吸入部打开状态的剖面图;
图7B是图5所示泵在泵入时吐出部关闭状态的剖面图;
图8A是图5所示泵在泵出时吸入部打开状态的剖面图;
图8B是图5所示泵在泵出时吐出部关闭状态的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泵的吸入部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泵的吐出部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泵的吸入部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方式的泵的吐出部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相同标号。
图1是将盒体2的一部分破坏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主视图。图2将盒体2的一部分破坏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俯视图。
喷墨记录装置1在盒体2内配置有输送台3、滑动架4、及维护单元5。输送台3滑动地保持在盒体2内设置的输送用导轨6上。输送用导轨6呈直线状在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输送台3通过未图示的马达在沿输送用导轨6的方向被移动操作。另外,输送台3上安装有负压发生装置7,负压发生装置7用于将印刷纸等薄片状的记录媒介S吸引固定在输送台3上。另外,记录媒介S不限于纸,还可以是树脂、金属膜;木材板等。
滑动架4能够滑动地保持在设置于盒体2内的扫描用导轨8上。扫描用导轨8在与输送用导轨6垂直的大致水平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滑动架4通过被未图示的马达驱动的输送带9,在沿扫描用导轨8的方向被移动操作。
滑动架4上搭载了沿滑动架4的扫描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墨单元10。喷墨单元10具备:将油墨喷射至记录媒介的喷墨头11;以及在喷墨头11的上部侧与喷墨头11结合的油墨供给装置12。滑动架4上搭载了与喷射至记录媒介S上的油墨的种类对应的数量的喷墨单元10。从各喷墨单元10喷射的油墨除了可以使用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等的不同颜色,还可以使用透明光泽油墨、照射红外线或紫外线时产生颜色的特殊油墨等。
各喷墨单元10的油墨供给装置12与设置于盒体2内的、对应的墨盒13(油墨储藏部)连接。各喷墨单元10的油墨供给装置12与对应的墨盒13通过具有可挠性的连接管14连接。
多个喷墨单元10集约配置于滑动架4上,与滑动架4一同沿扫描用导轨8移动。从喷墨头11将油墨喷射至输送台3上的记录媒介S时,滑动架4在与输送台3的移动轨道交叉的范围内移动。不从喷墨头11进行油墨的喷射时,如图1、图2所示,滑动架4停止在从输送台3的移动轨道分离的待机位置。
多个喷墨单元10与滑动架4一同回到待机位置时,维护单元5覆盖各喷墨头11的油墨的喷射部,防止油墨的蒸发。另外,当多个喷墨单元10回到待机位置时,维护单元5对与喷墨头11的记录媒介S接触的部件进行适当的清洁。
各喷墨单元10的喷墨头11具备:将油墨喷射至记录媒介S的未图示的多个喷嘴部;以及朝向各喷嘴部配置的未图示的驱动器。驱动器例如由使用压电陶瓷的压电振动板等构成。驱动器的结构不限于该结构,只要是依据输入信号能够提高油墨的压力的结构,那么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在记录媒介S上进行基于输入信号的印刷时,使搭载了喷墨单元10的滑动架4、及载置了记录媒介S的输送台3适当地直线移动的同时,从喷墨头11的基于输入信号的特定的喷嘴部喷射油墨。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将记录媒介S吸引固定于输送台3上,使该输送台3向一个方向移动的同时,使喷墨单元10向与输送台3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在记录媒介S上进行基于输入信号的印刷。但是,记录媒介S与记录媒介S的输送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是,例如,使用类似于卷纸的辊型记录媒介,从辊将该记录媒介拉出的同时,使用喷墨头对记录媒介进行印刷。另外,还可以是,使用压纸辊将薄片状的记录媒介一张张地输送的同时,使用喷墨头对记录媒介进行印刷。
图3是喷墨单元10的立体图。图4是喷墨单元10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沿喷墨单元10的图3的5-5线的剖面图。
如上所述,喷墨单元10在喷墨头11的上部,与油墨供给装置12一体地结合。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供给装置12具有:将从外部的墨盒13(油墨储藏部)导入的油墨供给至喷墨头11的供给路径;以及使不从喷墨头11的喷嘴部喷射的油墨返回的反转路径。如图4、图5所示,油墨供给装置12具有将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内置的盒体17。如图3、图4所示,盒体17具备:用于将油墨供给至喷墨头11的喷嘴部的油墨供给管18;以及用于使不被喷墨头11的喷嘴部喷射的油墨从喷墨头11返回的油墨返回管19。该实施方式中,油墨供给管18与油墨返回管19构成将油墨供给泵连接喷墨头11的连接部。
第一泵15是用于从墨盒13补给印刷、维护动作等消耗的油墨,并将油墨供给至喷墨头11的供给泵。如图5所示,在盒体17内形成吐出室20。吐出室20与朝向喷墨头11的油墨的供给路径的上游部中的第一泵15的吐出部15a相邻配置。
在盒体17的内部,形成有能够暂时储藏油墨的供给侧油墨室21及回收侧油墨室22。供给侧油墨室21与盒体17内的吐出室20的下游部邻接设置。供给侧油墨室21与油墨供给管18连接。对喷墨头11供给储藏于供给侧油墨室21的油墨。
回收侧油墨室22与油墨返回管19连接。不被喷墨头11喷射的油墨通过返回管19流入回收侧油墨室22。回收侧油墨室22配置于盒体17内的反转路径中。在反转路径的下游侧,邻接配置有吸入室23。第二泵16的吸入部16b与吸入室23邻接配置。
第二泵16是用于使从回收侧油墨室22流入吸入室23的油墨返回至吐出室20的回流泵。第二泵16的吐出部16a与吐出室20邻接配置。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吐出部15a、16a并排与吐出室20相邻。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供给装置12将第二泵16作为驱动源,使油墨在与喷墨头11之间循环。
另外,供给侧油墨室21内与回收侧油墨室22内的油墨液面的上部成为空气室。通过未图示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各空气室内的压力。如图3、4所示,在盒体17的上部设置压力调整部24。压力调整部24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将供给至喷墨头11的油墨的压力调整为适当的压力。
油墨供给装置12的盒体17形成为整体为大致长方体状。喷墨单元10搭载于滑动架4(参照图1、图2)上时,盒体17的与滑动架4的扫描方向一致的宽度方向W的尺寸相比与输送台3的输送方向一致的深度方向D的尺寸和高度方向H的尺寸相比,较短。如图4、图5所示,盒体17具备:形成了供给侧油墨室21和回收侧油墨室22的盒体主体17A;以及与盒体主体17A的宽度方向W的一侧部结合的泵单元盒17B。盒体17还具备:在与泵单元盒17B之间夹着后述的泵单元25的状态下,与泵单元盒17B结合的单元盖17C。
供给侧油墨室21与回收侧油墨室22在盒体主体17A内的深度方向D并列配置,在各下端连接油墨供给管18和油墨返回管19。在喷墨单元10搭载于滑动架4上的状态下,油墨从供给侧油墨室21向油墨供给管18,并向垂直下方流动。
泵单元盒17B在主视图中,向深度方向D形成为长的大致椭圆状。泵单元盒17B的周壁的内部由在高度方向H延伸的第一分隔壁26和第二分隔壁27分隔为三个区域。在被泵单元盒17B的第一分隔壁26与第二分隔壁27夹持的中央区域,形成三个连通口28。三个连通口28形成于偏向泵单元盒17B的高度方向H的下方侧的范围内。
在泵单元盒17B的宽度方向W的前后,泵单元25与盒体主体17A的侧面重叠。泵单元盒17B的中央区域与泵单元25和盒体主体17A的侧面共同形成所述的吐出室20。泵单元25上的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各吐出部15a、16a与吐出室20相邻。另外,泵单元盒17B的三个连通口28上安装有过滤器29。过滤器29将吐出室20内分隔成上游室30和下游室31,在上游室30侧捕获混入经过连通口28的油墨的气泡。下游室31通过开口21a与盒体主体17A的供给侧油墨室21连通。
被泵单元盒17B的第一分隔壁26分隔的一侧的区域构成泵单元25上的第一泵15的吸入部15b相邻的吸入室32。泵单元盒17B中形成有与吸入室32连通的油墨导入部33。油墨导入部33与一端与对应的墨盒13连接的连接管14(参照图1、图2)的另一端连接。从墨盒13至吸入室32,通过油墨导入部33导入油墨。
被泵单元盒17B的第二分隔壁27分隔的另一侧的区域构成泵单元25上的第二泵16的吸入部16b相邻的吸入室23。吸入室23与盒体主体17A侧的回收侧油墨室22连通。
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构成将油墨供给至喷墨头11的油墨供给泵。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都由隔膜型的泵构成。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作为泵单元25邻接配置于一体的块体上。
如图4所示,泵单元25具备:被盒体主体17A和单元盖17C夹持固定的基板34、以及安装于基板34的单元盖17C侧的面的一对的压电振动膜35。该实施方式中,泵单元25主要构成被驱动器驱动后,使内部容积增减的泵动作部。
在靠近基板34的深度方向D的一侧,形成在宽度方向W贯通基板34的、第一泵15的吸入孔36和吐出孔37。在靠近基板34的深度方向D的另一侧,形成在宽度方向W贯通基板34的、第二泵16的吸入孔38和吐出孔39。在基板34上的横跨吸入孔36和吐出孔37的区域,以覆盖该区域的周围的方式安装了一个压电振动膜35。同样地,在横跨基板34上的吸入孔38和吐出孔39的区域,以覆盖该区域的周围的方式安装了另一个压电振动膜35。
如图5所示,一个压电振动膜35在与基板34之间形成第一泵15的泵室40。另外,如图5所示,另一个压电振动膜35在与基板34之间形成第二泵16的泵室41。如图4所示,压电振动膜35主要将压电元件35a与金属板35b粘贴构成。压电振动膜35的压电元件35a与金属板35b构成驱动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泵动作部的驱动器。另外,图4中的标号42是覆盖压电振动膜35两面的保护薄片。另外,图4中的标号43是用于保持压电振动膜35与保护薄片42的周边部并固定于基板34的保持环。
第一泵15的吸入部15b在将吸入室32与泵室40连通的吸入孔36的形成部,安装了开闭该吸入孔36的薄片状的阀体44i。阀体44i配置于泵室40的内侧,从泵室40的内侧相对吸入孔36的周边的阀座45i抵接分离。第一泵15的吐出部15a在将泵室40与吐出室20(上游室30)连通的吐出孔37的形成部安装了开闭该吐出孔37的薄片状的阀体44o。阀体44o配置于吐出室20侧(泵室40的外侧),从吐出室20侧相对吐出孔37的周边的阀座45o抵接分离。
第二泵16的吸入部16b在将吸入室23与泵室41连通的吸入孔38的形成部,安装了开闭该吸入孔38的薄片状的阀体44i。阀体44i配置于泵室41的内侧,从泵室41的内侧相对吸入孔38的周边的阀座45i抵接分离。第二泵16的吐出部16a在将泵室41与吐出室20(上游室30)连通的吐出孔39的形成部,安装了开闭该吐出孔39的薄片状的阀体44o。阀体44o配置于吐出室20侧(泵室41的外侧),从吐出室20侧相对吐出孔39的周边的阀座45o抵接分离。另外,该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基板34的吸入孔36、38及吐出孔37、39构成油墨流通的流通孔。另外,基板34构成具有流通孔的阀座。
图6是表示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驱动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6所示,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各压电振动膜35从对应的驱动电路46、47接收驱动电压后被驱动。各驱动电路46、47将基于控制装置49的控制信号的驱动电压输出至对应的压电振动膜35。各驱动电路46、47利用例如频率100Hz、电压280Vpp的交流电压使压电振动膜35动作。压电振动膜35能够利用频率1mHz至200Hz的范围,电压1mVpp至500Vpp的范围的驱动电压进行动作。驱动电压的频率和电压值根据使用的油墨的粘度和输送量来确定。
从驱动电路46、47周期性地施加脉冲状的驱动电压,由此,各压电振动膜35的中央区域根据驱动电压的变化发生变动。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泵室40、41的容积增减,由此,吸入侧与吐出侧的阀体44i、44o交替进行开闭动作。
图7A是表示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泵室40、41的容积增大时的吸入部15b、16b的阀体44i的动作的剖面图。图7B是表示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泵室40、41的容积增大时的吐出部15a、16a的阀体44o的动作的剖面图。另外,图8A是表示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泵室40、41的容积减少时的吸入部15b、16b的阀体44i的动作的剖面图。图8B是表示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泵室40、41的容积减少时的吐出部15a、16a的阀体44o的动作的剖面图。
如图7A、图7B所示,如果压电振动膜35接收驱动电压使泵室40、41内的容积增大,那么,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吸入部15b、16b的阀体44i将吸入孔36、38打开,吐出部15a、16a的阀体44o关闭吐出孔37、39。由此,油墨被从吸入室32、23吸入泵室40、41。另外,如图8A,图8B所示,如果压电振动膜35使泵室40、41内的容积减少,那么,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吸入部15b、16b的阀体44i关闭吸入孔36、38,吐出部15a、16a的阀体44o打开吐出孔37、39。由此,泵室40、41内的油墨通过吐出孔37、39吐出至吐出室20(上游室30)。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通过重复以上的动作,将吸入室32、23内的油墨连续地供给至吐出室20。
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供给装置12中,如果油墨被从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吐出至吐出室20的上游室30,那么,该油墨经过过滤器29后流入下游室31。这时,过滤器29捕获混入油墨的气泡,抑制气泡流入下游室31。如此,去除气泡后流入下游室31的油墨暂时储藏于供给侧油墨室21内后,通过油墨供给管18,被供给至喷墨头11的喷嘴部。另外,不被喷墨头11的喷嘴部喷射的油墨通过油墨返回管19流入油墨供给装置12的回收侧油墨室22。流入回收侧油墨室22的油墨流入吸入室23内。流入吸入室23内的油墨被第二泵16再次吐出至上游室30。
图9是将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吸入部15b、16b的一部分放大后表示的图。图10是将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吐出部15a、16a的一部分放大后表示的图。
如图9所示,吐出室17上设置的包括流通口的阀座45,由供油墨流入吐出室17的流入孔,和供油墨流出吐出室17的流出孔构成;在该实施方式的泵单元25的吸入部15b、16b的阀体44i的表侧的表皮面和里侧的表皮面被排斥油墨性的覆盖膜70覆盖。另外,如图10所示,吐出部15a、15b的阀体44o的表侧的表皮面和里侧的表皮面同样地被排斥油墨性的覆盖膜70覆盖。该实施方式中,与阀座45i、45o抵接分离的阀体44i、44o的里面侧的覆盖膜70构成排斥油墨性的抵接部。另外,该实施方式中,阀体44i、44o的表侧的表皮面和里侧的表皮面覆盖了排斥油墨性的覆盖膜70,但是,排斥油墨性的覆盖膜70也可以仅覆盖阀体44i、44o的里面侧的表皮面。
作为阀体44i、44o的材质,可以使用对溶剂具有较高耐性的聚酰亚胺(PI)树脂等,作为排斥油墨性的覆盖膜70的材质,可以使用四氟乙烯树脂(PTFE)或非晶氟树脂等。阀体44i、44o及覆盖膜70的材质不限于此。作为阀体44i、44o,可以适当使用对油墨的溶剂具有较强耐性的,并且具有可挠性的材质。另外,作为覆盖膜70,可以适当使用对使用的油墨具有良好的排斥性质的材质。
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供给装置12的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与阀座45i、45o分离的阀体44i、44o的里面侧的表皮面被排斥油墨性的覆盖膜70覆盖。因此,即使长期使用油墨供给装置12时,阀体44i、44o的与阀座45i、45o的抵接面上也难以附着油墨的颜色材料等成分。因此,通过使用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泵15和第二泵16,能够抑制由于油墨的成分的附着所导致的阀体44i、44o与阀座45i、45o的粘附性的降低及油墨的供给量的降低。
图11是放大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吸入部15b、16b的一部分的图。图12是放大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第一泵15与第二泵16的吐出部15a、16a的一部分的图。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阀体44i、44o侧被排斥油墨性的覆盖膜70覆盖,但是,图11、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排斥油墨性的覆盖膜70覆盖阀座45i、45o侧的表皮面。构成阀座45i、45o的基板可以由对溶剂的耐性较高的聚酰亚胺(PI)树脂等形成。该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排斥油墨性的覆盖膜70可以覆盖阀体44i、44o的表皮面和阀座45i、45o的表皮面这两方。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阀体44i、44o和阀座45i、45o的表皮面被排斥油墨性的覆盖膜70覆盖。但是,第一泵15和第二泵16的结构不限于此,还可以是阀体44i、44o和阀座45i、45o整体由排斥油墨性的材料形成。这时,通过排斥油墨性的材料所形成的阀体44i、44o和阀座45i、45o的表皮面成为排斥油墨性的抵接部。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油墨供给泵,其特征在于,具备:
吐出室,容纳油墨且在泵动作部的驱动下,实现内部容积增减;
阀座,具有设置在所述吐出室上供油墨流通的流通孔,包括供油墨流入所述吐出室的流入孔,和供油墨流出所述吐出室的流出孔;
阀体,安装在所述流通孔的孔口处,根据所述泵动作部的动作,与所述阀座的所述流通孔的边部抵接或分离,开闭所述流通孔;以及
抵接部,设置于所述阀体和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接触的边部的至少一方,以避免油墨附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供给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由排斥油墨性材料制作的覆盖膜构成,所述覆盖膜覆盖在所述阀体内外的表皮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供给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由排斥油墨性材料制作的覆盖膜构成,所述覆盖膜覆盖在所述阀座与所述阀体接触的表皮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供给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由排斥油墨性材料制作的覆盖膜构成,所述覆盖膜分别覆盖在所述阀体和所述阀座的表皮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供给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由排斥油墨性材料制作的覆盖膜构成,且所述覆盖膜为所述阀体或所述阀座的主体一部分。
6.一种油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台,输送记录媒介;
喷墨头,将油墨喷射至所述记录媒介上;
油墨供给泵,为所述喷墨头提供油墨;
其中,所述油墨供给泵进一步包括:
吐出室,容纳油墨且在泵动作部的驱动下,实现内部容积增减;
阀座,具有设置在所述吐出室上供油墨流通的流通孔,包括供油墨流入所述吐出室的流入孔,和供油墨流出所述吐出室的流出孔;
阀体,安装在所述流通孔的孔口处,根据所述泵动作部的动作,与所述阀座的所述流通孔的边部抵接或分离,开闭所述流通孔;以及
抵接部,设置于所述阀体和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接触的边部的至少一方,以避免油墨附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由排斥油墨性材料制作的覆盖膜构成,所述覆盖膜覆盖在所述阀体内外的表皮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由排斥油墨性材料制作的覆盖膜构成,所述覆盖膜覆盖在所述阀座与所述阀体接触的表皮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由排斥油墨性材料制作的覆盖膜构成,所述覆盖膜分别覆盖在所述阀体和所述阀座的表皮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由排斥油墨性材料制作的覆盖膜构成,且所述覆盖膜为所述阀体或所述阀座的主体一部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62306.0U CN205058842U (zh) | 2015-09-29 | 2015-09-29 | 油墨供给泵及喷墨记录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62306.0U CN205058842U (zh) | 2015-09-29 | 2015-09-29 | 油墨供给泵及喷墨记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58842U true CN205058842U (zh) | 2016-03-02 |
Family
ID=55385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6230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58842U (zh) | 2015-09-29 | 2015-09-29 | 油墨供给泵及喷墨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58842U (zh) |
-
2015
- 2015-09-29 CN CN201520762306.0U patent/CN20505884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22367B2 (ja) |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供給方法 | |
US8534810B2 (en) | Liquid discharge head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5117244A (en) | Nozzle capping device for an ink jet printhead | |
US20140118448A1 (en) | Liquid jet unit and liquid jet apparatus | |
CN110789232B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US8998381B2 (en) |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apparatus | |
JP4018513B2 (ja) | 液体貯留装置 | |
US10076918B2 (en) | Liquid-discharging head, liquid-discharging unit, and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discharge liquid | |
JP3520825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CN102083629B (zh) |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 | |
US866263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liquid ejection head for ejecting liquid droplets | |
JP201217981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787522B2 (ja) | 構造体、液体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CN205058842U (zh) | 油墨供给泵及喷墨记录装置 | |
JP2011178013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09179045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US9028042B2 (en) | Cap member of liquid discharge head,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 |
WO2010103937A1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液体充填方法 | |
JP6377547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ヘッドユニット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2014151539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809486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インク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 |
US7172271B2 (en) | Ink-jet print head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2003159841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 |
JP2005125653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洗浄装置及び洗浄方法 | |
CN102205724A (zh) |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