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44944U - 一种螺旋桨变距系统和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旋桨变距系统和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44944U
CN205044944U CN201520754933.XU CN201520754933U CN205044944U CN 205044944 U CN205044944 U CN 205044944U CN 201520754933 U CN201520754933 U CN 201520754933U CN 205044944 U CN205044944 U CN 205044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hole
motor
oar
propell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549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gy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gy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gy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gy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549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44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44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44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螺旋桨变距系统和无人机,电机,电机中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电机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连接支撑,连接支撑呈“T”型结构,连接支撑中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线与连接支撑纵杆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连接支撑纵杆与电机的一端连接,连接支撑纵杆的轴线与电机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桨夹,桨夹与连接支撑横杆连接;连接片,连接片中间设有连接孔,连接片两端设有连接臂;拉杆,拉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拉杆的第一端与连接臂连接;扭转臂,扭转臂的一端与桨夹连接,另一端与拉杆的第二端连接;圆杆,圆杆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与连接孔连接,圆杆可以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螺旋桨变距系统中包括电机,使得变距系统和电机一体化设计,变距系统变得简洁、体积小、重量轻。

Description

一种螺旋桨变距系统和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桨变距系统和无人机,特别涉及到一种具有体积小、阻力小的螺旋桨变距系统和无人机。
背景技术
由于无人机具有体型小、成本低等优势,而且随着飞控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的性能不断增强、类型不断增多,使其在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中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大。
螺旋桨旋转时,桨叶剖面弦与旋转平面的夹角称为桨叶安装角。螺旋桨旋转一周,以桨叶安装角为导引向前推进的距离称为桨距。
螺旋桨分为定距和变距两大类。由于适合低速的桨叶安装角难以适应高速,反之,适合高速的安装角难以适应低速,所以,定距螺旋桨只能在选定的速度范围内效率较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出现了变距螺旋桨,即通过控制装置改变螺旋桨的桨距。
现有技术中,螺旋桨变距系统的实现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螺旋桨变距系统安装在电机和螺旋桨之间,由于螺旋桨变距系统比较大,造成电机和螺旋桨的连接轴比较长,所以所述连接轴容易出现变形;且由于所述螺旋桨变距系统较大而使无人机在飞行时产生较大的阻力。
第二种方式是电机安装在螺旋桨变距系统和螺旋桨之间,螺旋桨变距系统的驱动轴从电机外侧绕过,进而驱动螺旋桨进行变距。这种设计的缺点是电机直径较大,螺旋桨变距系统的驱动轴要绕过电机,导致螺旋桨变距系统的体积大、重量大,无人机在飞行时产生较大的阻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螺旋桨变距系统的体积大、重量大,无人机在飞行时产生较大的阻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桨变距系统,包括:
电机,电机中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电机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
连接支撑,连接支撑呈“T”型结构,连接支撑中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线与连接支撑纵杆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连接支撑纵杆与电机的一端连接,连接支撑纵杆的轴线与电机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
桨夹,桨夹与连接支撑横杆连接;
连接片,连接片中间设有连接孔,连接片两端设有连接臂;
拉杆,拉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拉杆的第一端与连接臂连接;
扭转臂,扭转臂的一端与桨夹连接,另一端与拉杆的第二端连接;
圆杆,圆杆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与连接孔连接,圆杆可以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
进一步,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电机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第二通孔的轴线与连接支撑纵杆的轴线重合,连接支撑纵杆的轴线与电机的轴线者重合。
进一步,连接支撑纵杆与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桨夹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桨夹分别与连接支撑横杆的两端连接;
拉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拉杆分别与两个连接臂连接;
扭转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扭转臂分别与两个拉杆连接,且两个扭转臂分别与两个桨夹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
桨夹轴承,所述桨夹通过桨夹轴承与连接支撑横杆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
垫片,圆杆通过垫片与连接孔连接。
进一步,拉杆的第一端与连接臂插销连接;
拉杆的第二端连接与扭转臂固定连接;
扭转臂与桨夹固定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
舵机,舵机与圆杆固定连接,舵机可驱动圆杆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变距系统中包括电机,使得变距系统和电机一体化设计,变距系统变得简洁、体积小、重量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机翼、螺旋桨,还包括:
上述的螺旋桨变距系统,所述螺旋桨与桨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变距系统中包括电机,使得变距系统和电机一体化设计,变距系统变得简洁、体积小、重量轻。且无人机飞行时,变距系统对无人机的阻力影响小,使无人机能够适应更宽的速度范围,极大的提升了无人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螺旋桨变距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螺旋桨变距系统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螺旋桨变距系统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螺旋桨变距系统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螺旋桨变距系统的体积大、重量大,无人机在飞行时产生较大的阻力。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螺旋桨变距系统,包括:电机1,连接支撑2,桨夹3,连接片4,拉杆5,扭转臂6以及圆杆7。
所述电机1中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电机1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电机1的轴线重合。
所述连接支撑2呈“T”型结构,所述连接支撑2包括纵杆2A和横杆2B,所述纵杆2A的一端与横杆2B的中部连接,连接支撑2纵杆2A的另一端与电机1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纵杆2A与电机1固定连接,如采用螺栓连接。当电机1旋转时,会带动和其固定连接的连接支撑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纵杆2A的轴线与所述横杆2B的轴线相垂直,且所述纵杆2A的轴线与所述横杆2B的轴线的交点是所述横杆2B的中点。
所述连接支撑2中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线与连接支撑2纵杆2A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连接支撑2纵杆2A的轴线与电机1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的轴线与连接支撑2纵杆2A的轴线重合,连接支撑2纵杆2A的轴线与电机1的轴线者重合。
所述桨夹3与所述连接支撑2横杆2B连接,所述桨夹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桨夹3分别与连接支撑2横杆2B的两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撑2横杆2B的端部设置有桨夹轴承9,还有与所述桨夹轴承9配套使用的桨夹轴承垫片10。所述桨夹3与套接有桨夹轴承垫片10的桨夹轴承9连接,如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片4包括位于连接片4中间位置的连接孔4A和位于连接片4两端的连接臂4B。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4A内可以设置有垫片11。所述连接臂4B为插销结构。
所述拉杆5包括第一端5B和第二端5A,拉杆5的第一端5B与连接臂4B连接。所述拉杆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拉杆5分别与两个连接臂4B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5B设有圆孔结构,所述连接臂4B的插销穿过所述圆孔结构形成插销连接。
所述扭转臂6的一端与桨夹3连接,另一端与拉杆5的第二端5A连接。扭转臂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扭转臂6分别与两个拉杆5连接,且两个扭转臂6分别与两个桨夹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拉杆5的第二端5A与扭转臂6固定连接;扭转臂6与桨夹3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扭转臂6为“L”型结构,所述第二端5A设有圆孔结构,所述扭转臂6的一端嵌入该圆孔结构内形成固定连接。扭转臂6的另一端与桨夹3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圆杆7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与连接孔4A连接,圆杆7可以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4A内设置有垫片11,圆杆7通过垫片11与连接孔4A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桨变距系统还包括舵机8,所述舵机8与圆杆7固定连接,舵机8可驱动圆杆7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舵机8上设置有套环8’,圆杆7套入所述套环8’内形成固定连接。
以下介绍所述螺旋桨变距系统的工作方式:
舵机8可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在舵机8的驱动下圆杆7可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圆杆7通过连接孔4A带动连接臂4B上下运动,连接臂4B通过拉杆5带动桨夹3以横杆2B的轴线为旋转轴转动,桨夹3随之偏转,当在桨夹3上设置螺旋桨后,桨夹3带动其上配置的螺旋桨偏转,最终实现螺旋桨的变距。
当电机1旋转时,会带动和其固连的连接支撑2转动,连接支撑2会带动桨夹3、拉杆5和连接臂4B绕电机1轴线转动。连接孔4A及垫片11隔离了电机1的旋转运动向圆杆7的传递,该螺旋桨变距系统在电机高速运动时也能实现螺旋桨的变桨距。
本实施例的优点是所述变距系统中包括电机,使得变距系统和电机一体化设计,变距系统变得简洁、体积小、重量轻。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机翼、螺旋桨(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还包括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系统,所述螺旋桨与桨夹连接。
以下介绍所述螺旋桨变距系统的工作方式:
直线舵机可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在直线舵机的驱动下圆杆可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圆杆通过连接孔带动连接臂上下运动,连接臂通过拉杆带动桨夹以横杆的轴线为旋转轴转动,桨夹随之偏转,桨夹带动其上配置的螺旋桨偏转,最终实现螺旋桨的变距。
当电机旋转时,会带动和其固连的连接支撑转动,连接支撑会带动桨夹、拉杆和连接臂绕电机轴线转动。连接孔及垫片隔离了电机的旋转运动向圆杆的传递,该螺旋桨变距系统在电机高速运动时也能实现螺旋桨的变桨距。
本实施例的优点是所述变距系统中包括电机,使得变距系统和电机一体化设计,变距系统变得简洁、体积小、重量轻。且无人机飞行时,变距系统对无人机的阻力影响小,使无人机能够适应更宽的速度范围,极大的提升了无人机的性能。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螺旋桨变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电机中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电机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
连接支撑,连接支撑呈“T”型结构,连接支撑中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线与连接支撑纵杆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连接支撑纵杆与电机的一端连接,连接支撑纵杆的轴线与电机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
桨夹,桨夹与连接支撑横杆连接;
连接片,连接片中间设有连接孔,连接片两端设有连接臂;
拉杆,拉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拉杆的第一端与连接臂连接;
扭转臂,扭转臂的一端与桨夹连接,另一端与拉杆的第二端连接;
圆杆,圆杆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与连接孔连接,圆杆可以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电机的轴线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通孔的轴线与连接支撑纵杆的轴线重合,连接支撑纵杆的轴线与电机的轴线者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支撑纵杆与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系统,其特征在于,桨夹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桨夹分别与连接支撑横杆的两端连接;
拉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拉杆分别与两个连接臂连接;
扭转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扭转臂分别与两个拉杆连接,且两个扭转臂分别与两个桨夹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桨夹轴承,所述桨夹通过桨夹轴承与连接支撑横杆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垫片,圆杆通过垫片与连接孔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系统,其特征在于,拉杆的第一端与连接臂插销连接;
拉杆的第二端连接与扭转臂固定连接;
扭转臂与桨夹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舵机,舵机与圆杆固定连接,舵机可驱动圆杆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
10.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机翼、螺旋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系统,所述螺旋桨与桨夹连接。
CN201520754933.XU 2015-09-27 2015-09-27 一种螺旋桨变距系统和无人机 Active CN205044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4933.XU CN205044944U (zh) 2015-09-27 2015-09-27 一种螺旋桨变距系统和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4933.XU CN205044944U (zh) 2015-09-27 2015-09-27 一种螺旋桨变距系统和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44944U true CN205044944U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38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54933.XU Active CN205044944U (zh) 2015-09-27 2015-09-27 一种螺旋桨变距系统和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4494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3670A (zh) * 2016-07-18 2016-10-26 四川傲势乐翼科技有限公司 变距螺旋桨
WO2018120001A1 (zh) * 2016-12-30 2018-07-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装置、动力套装及无人飞行器
CN109050884A (zh) * 2018-06-21 2018-12-21 深圳市龙云创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距的螺旋桨旋翼头以及无人机
CN110228587A (zh) * 2019-07-03 2019-09-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变距系统和无人飞行器
JP2020078975A (ja) * 2018-11-12 2020-05-28 学校法人静岡理工科大学 プロペラ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3670A (zh) * 2016-07-18 2016-10-26 四川傲势乐翼科技有限公司 变距螺旋桨
WO2018120001A1 (zh) * 2016-12-30 2018-07-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装置、动力套装及无人飞行器
CN109050884A (zh) * 2018-06-21 2018-12-21 深圳市龙云创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距的螺旋桨旋翼头以及无人机
CN109050884B (zh) * 2018-06-21 2022-02-18 深圳市龙云创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距的螺旋桨旋翼头以及无人机
JP2020078975A (ja) * 2018-11-12 2020-05-28 学校法人静岡理工科大学 プロペラ装置
CN110228587A (zh) * 2019-07-03 2019-09-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变距系统和无人飞行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44944U (zh) 一种螺旋桨变距系统和无人机
US20210237853A1 (en) Foldable rotor assembly for fixed-wing vtol aircraft
CN107472529B (zh) 一种内翼扭转的扑翼飞行器
CN102673774B (zh) 变形翼机构
CN103523221B (zh) 带主动扭转控制的仿生飞行器
US20090289148A1 (en) Faired tether 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CN103612755A (zh) 一种双节主翼仿生扑翼机
CN105416582A (zh) 被动变幅扑动机构以及扑动方法
CN105059537B (zh) 无人机
CN105329443B (zh) 一种扑动‑扭转耦合运动扑翼飞行器
CN107161339A (zh) 一种扑动‑扭转耦合仿生鸟
CN107097938A (zh) 一种倾转四旋翼飞行器的倾转机构
CN101966870B (zh) 一种钢丝铰接式微型扑翼飞行器驱动机构
CN206476096U (zh) 一种轻型飞机副翼操纵系统
CN108820207A (zh) 一种扑翼飞行机器人驱动器及扑翼飞行机器人
CN208915439U (zh) 可变翼燕形仿真式无人机
CN204895853U (zh) 一种固定翼与可变形的电动多旋翼组成的复合飞行器
CN103693195B (zh) 一种微型飞行器
CN201895768U (zh) 一种水中推进装置
CN204323688U (zh) 一种八字轨迹扑翼机构及微型扑翼飞行器
CN104071332B (zh) 无人机后三点导向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方法
CN208760401U (zh) 驱动电机重叠交错放置结构
CN2905657Y (zh) 飞行装置
CN108891592A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小型无人飞行器的带倾转机构动力装置
CN204688433U (zh) 一种通用双轴云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