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37310U - 一种焚烧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焚烧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37310U CN205037310U CN201520690121.3U CN201520690121U CN205037310U CN 205037310 U CN205037310 U CN 205037310U CN 201520690121 U CN201520690121 U CN 201520690121U CN 205037310 U CN205037310 U CN 2050373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rnace body
- truncated cone
- combustion chamber
- shaped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焚烧炉,包括底座、圆台形下炉体、圆台形上炉体、热风机、圆台形烟囱及热能回风管;圆台形下炉体安装在底座上,并在内部设有燃烧垃圾的第一燃烧室,且开设有下缩口,圆台形下炉体设有第一通风道;圆台形上炉体的内部设有第二燃烧室,且开设有上缩口,圆台形上炉体还设有第二通风道;圆台形烟囱包括有内管及套设在内管上的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道,并通过上缩口与第二燃烧室连通,外管设有若干进气孔,热能回风管连通第三通风道与热风机,热风机与第一通风道连通,并能够通过热能回风管将第三通风道内的混合热空气吸收后经由第一通风道及第一通风孔吹入第一燃烧室,经由第二通风道及第二通风孔吹入第二燃烧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具,具体涉及一种环保焚烧炉。
【背景技术】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则是大量的生活垃圾,从随处焚烧垃圾产生黑烟直接笼罩整个乡村,到建立一些垃圾池或是垃圾焚烧炉来缓解烟雾的排放,然而上述垃圾的处理方式都存在垃圾燃烧不充分直接排放大量黑烟的问题,这样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排放一些不完全燃烧的,如二噁英一类的有害气体威胁着整个村民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焚烧炉,该焚烧炉能够使垃圾充分燃烧,并具有持续高温分解有害气体,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焚烧炉,所述焚烧炉包括有底座、炉灶本体、热风机、圆台形烟囱及热能回风管;所述炉灶本体包括有圆台形下炉体及圆台形上炉体,所述圆台形下炉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在内部设有燃烧垃圾的第一燃烧室,且底部开设有用以向所述炉灶本体外排放灰渣的下缩口,所述圆台形下炉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燃烧室连通的第一通风道;所述圆台形上炉体与所述圆台形下炉体一体成型,并在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燃烧室连通的第二燃烧室,且顶部开设有用以向所述炉灶本体外排放垃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和/或火焰的上缩口,所述圆台形上炉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二燃烧室及所述第一通风道连通的第二通风道;所述圆台形烟囱包括有内管及套设在所述内管上的外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道,并通过所述上缩口与所述第二燃烧室连通,所述外管上开设有连通空气和所述第三通风道的一圈进气孔,所述热能回风管连通所述第三通风道与所述热风机;所述热风机与所述第一通风道连通,并能够通过所述热能回风管将所述第三通风道内的混合热空气吸收后经由所述第一通风道及所述若干第一通风孔吹入所述第一燃烧室,经由所述第二通风道及所述若干第二通风孔吹入所述第二燃烧室。
优选地,所述圆台形下炉体及所述圆台形上炉体分别还包括有内筒及外筒,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风道,所述圆台形上炉体的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通风道,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内筒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燃烧室与所述第一通风道的若干第一通风孔,所述圆台形上炉体的内筒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燃烧室与所述第二通风道的若干第二通风孔。
优选地,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中心轴与所述圆台形上炉体的中心轴重合;所述上缩口的中心及所述下缩口的中心位于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中心轴上。
优选地,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内筒内径由所述下缩口指向所述上缩口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圆台形上炉体的内筒内径由所述下缩口指向所述上缩口方向上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若干第一通风孔分布在所述圆台形下炉体内筒的三圆周上,所述三圆周的中心轴与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中心轴重合。
优选地,所述若干第二通风孔分布在所述圆台形上炉体内筒的两圆周上,所述两圆周的中心轴与所述圆台形上炉体的中心轴重合。
优选地,所述三圆周在平行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中心轴方向上等距离分布。
优选地,每一第一通风孔及每一第二通风孔朝向所在圆周位置的切线方向倾斜,每一第二通风孔在平行与所述炉灶本体中心轴方向上朝向所述下缩口倾斜。
优选地,所述焚烧炉还包括有储灰缸及排渣管,所述储灰缸位于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下方,所述排渣管与所述储灰缸连通。
优选地,所述焚烧炉还包括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连接所述圆台形上炉体,并与所述第二燃烧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垃圾燃烧时,热风机输出热气流,经由所述第一通风道及所述若干第一通风孔吹入所述第一燃烧室,经由所述第二通风道及所述若干第二通风孔吹入所述第二燃烧室,并在所述第二燃烧室中形成涡流;在所述第一燃烧室中,热气流能够烘干垃圾和/或加快垃圾燃烧,垃圾在所述第一燃烧室燃烧时产生大量的不完全燃烧气体,这些不完全燃烧气体在所述第二燃烧室内与所述若干第二通风孔喷出的热气流充分混合后再次燃烧,待所述内管渐渐发热,热能逐渐传递至所述第三通风道并与从所述进气孔排入的空气混合,再由所述热风机将混合热空气通过所述热能回风管吸入到所述炉灶本体的第二燃烧室内继续与不完全燃烧气体混合后燃烧,这样循环利用热能和空气混合,使垃圾充分燃烧,待一定时间,燃烧室内的温度达到950°-1100°后能够分解如二噁英一类的有害气体,大大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并且节约了至少30%的热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焚烧炉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焚烧炉100 | 底座10 | 炉灶本体20 |
进料管30 | 储灰缸40 | 排渣管50 |
罩体70 | 热风机80 | 底盘11 |
支撑脚12 | 圆台形下炉体21 | 圆台形上炉体22 |
第一燃烧室211 | 下缩口212 | 上缩口222 |
内筒213、223 | 外筒214、224 | 第一通风道215 |
第一通风孔2131 | 第二通风道225 | 第二通风孔2231 |
进料口31 | 封闭门32 | 排渣口51 |
排渣盖52 | 第二燃烧室221 | 圆台形烟囱60 |
热能回风管90 | 内管61 | 外管62 |
第三通风道611 | 进气孔621 | 通道612 |
出气口63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焚烧炉100包括有一底座10、一炉灶本体20、一进料管30、一储灰缸40、一排渣管50、一圆台形烟囱60、一罩体70、一热风机80及一热能回风管90。所述炉灶本体20、所述储灰缸40、所述排渣管50、所述圆台形烟囱60及所述热能回风管90均由耐高温材料制成。
所述底座10包括有一底盘11及若干支撑脚12(图中仅显示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盘11呈圆形,并可放置在地面上,所述支撑脚12有三个,该三支撑脚12均匀分布在所述底盘11上,并用以支撑所述炉灶本体20。
所述炉灶本体20包括有一圆台形下炉体21及一圆台形上炉体22。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上,并在内部设有一燃烧垃圾的第一燃烧室211,且底部开设有一用以向所述炉灶本体20外排放灰渣的下缩口212。所述圆台形上炉体22与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一体成型,并在内部设有一与所述第一燃烧室211连通的第二燃烧室221,且顶部开设有一用以向所述炉灶本体20外排放垃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和/或火焰的上缩口222。
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及所述圆台形上炉体22分别还包括有一内筒213、223及一套设在所述内筒213、223外的外筒214、224。所述第一燃烧室211设在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的内筒213内,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的内筒213及外筒214之间形成一第一通风道215,所述第一通风道215能够与所述第一燃烧室211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的内筒213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燃烧室211与所述第一通风道215的若干第一通风孔2131。所述第二燃烧室221设在所述圆台形上炉体22的内筒223内,所述圆台形上炉体22的内筒223及外筒224之间形成一与所述第一通风道215连通的第二通风道225,所述第二通风道225能够与所述第二燃烧室221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台形上炉体22的内筒223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燃烧室221与所述第二通风道225的若干第二通风孔2231。
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的内筒213内径由所述下缩口212指向所述上缩口222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圆台形上炉体22的内筒223内径由所述下缩口212指向所述上缩口222方向上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的内筒213及外筒214均具有圆台形轮廓,所述圆台形上炉体21的内筒223及外筒224均具有圆台形轮廓。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的中心轴与所述圆台形上炉体22的中心轴重合,所述上缩口222的中心及所述下缩口212的中心位于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的中心轴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通风孔2131分布在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内筒213的三圆周上,所述三圆周的中心轴与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的中心轴重合,所述三圆周在平行于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的中心轴方向上等距离分布;所述若干第二通风孔2131分布在所述圆台形上炉体22内筒223的两圆周上,所述两圆周的中心轴与所述圆台形上炉体的中心轴重合,且所述两圆周至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与所述圆台形上炉体22连接面的距离大于所述两圆周至所述上缩口222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每一第一通风孔2131及每一第二通风孔2231朝向所在圆周上的切向方向倾斜,并且直径均为0.5-4.5cm,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孔径太大而经由所述第一通风孔2131或第二通风孔2231的气流吹灭垃圾,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孔径太小而很容易被颗粒物堵塞;同时,在平行于所述炉灶本体20的中心轴方向上,每一第二通风孔2231朝向所述下缩口212方向倾斜,这样能够保证经由所述若干第二通风孔2231喷出的气流在所述第二燃烧室22内形成涡流。进一步地,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的高度小于所述圆台形上炉体22的高度,从而可以保证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的第一燃烧室211内的垃圾燃烧时,所述圆台形上炉体22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处理烟雾及分解有害物质。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进料管30一端连接所述圆台形上炉体22,另一端开设有一进料口31,垃圾可经由所述进料口31进入所述进料管30,而后被推至所述第二燃烧室221而掉落至所述第一燃烧室211。所述进料口31的边缘上设有一用以封闭所述进料口31的封闭门32,所述封闭门32用以在所述垃圾燃烧时封闭所述炉灶本体20。
所述储灰缸40安装在所述圆台形下炉体21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第一燃烧室211连通,另外,所述储灰缸40的底部抵触所述底盘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储灰缸40的内径与所述下缩口212的直径相当。垃圾燃烧剩下的灰或/及余渣均掉落至所述储灰缸40,从而防止灰尘或/及余渣四溅,污染环境。所述排渣管50的一端与所述储灰缸40连通,另一端设有排渣口51,灰或/及余渣通过所述排渣管50经由所述排渣口51排出所述储灰缸40,从而防止直接从储灰缸40排灰或/及渣造成烫伤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储灰缸40与所述炉灶本体20同轴。为防止排渣管50有异物进入,所述排渣口51的边缘设有一排渣盖52,所述排渣盖52在所述排渣管50不使用时关闭以封闭所述排渣口51。
所述圆台形烟囱60包括有一内管61及一套设在所述内管61上的外管62,所述内管61及所述外管62之间形成有一第三通风道611,并且通过所述上缩口222与所述第二燃烧室221连通,另外,所述内管61为可传热钢管。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61及所述外管62均具有圆台形轮廓。所述内管61安装在所述炉灶本体20的上方,并且下端与所述圆台形上炉体22的顶部通过连接法兰连接,用以排放垃圾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和/或火焰;所述外管62上开设有连通空气和所述第三通风道611的一圈进气孔621,所述进气孔621用以将所述焚烧炉100外的空气排入所述第三通风道611中。所述罩体70安装在所述圆台形烟囱60的顶部,以罩住所述圆台形烟囱60,从而防止雨水掉落所述炉灶本体2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烟囱管道60的中心轴、所述炉灶本体20的中心轴及所述储灰缸40的中心轴重合。
所述热风机80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上,并且与所述第一通风道215连通,用以往所述炉灶本体20中输送热气流。
所述热能回风管90连通所述第三通风道611与所述热风机80,并且连通所述第三通风道611的所在一端至所述上缩口222所在平面的距离小于至所述圆台形烟囱60出气口63所在平面的距离。所述热风机80能够将所述第三通风道611的混合热空气吸收后经由所述第一通风道215吹入所述第一燃烧室211,经由第二通风道225吹入所述第二燃烧室221。
使用时,打开所述封闭门32,将垃圾从所述送料口31送入所述进料管30,而后将垃圾推入所述第二燃烧室221掉落至所述第一燃烧室211;点燃垃圾的同时启动所述热风机80,所述热风机80工作输出热气流,经由所述第一通风道215及所述若干第一通风孔2131吹入所述第一燃烧室211,经由所述第二通风道225及所述若干第二通风孔2231吹入所述第二燃烧室221,并在所述第二燃烧室221中形成涡流;在所述第一燃烧室211中,热气流能够烘干垃圾和/或加快垃圾燃烧,垃圾在所述第一燃烧室211燃烧时产生大量的不完全燃烧气体,这些不完全燃烧气体在所述第二燃烧室221内与所述若干第二通风孔2231喷出的热气流充分混合后再次燃烧,待所述内管61渐渐发热,热能逐渐传递至所述第三通风道611并与从所述进气孔621排入的空气混合,再由所述热风机80将混合热空气通过所述热能回风管90吸入到所述炉灶本体20的第二燃烧室221内继续与不完全燃烧气体混合后燃烧,这样循环利用热能和空气混合,使垃圾充分燃烧,待一定时间,燃烧室内的温度达到950°-1100°后能够分解如二噁英一类的有害气体,大大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并且节约了至少30%的热能。
另外,由于所述圆台形上炉体22的内筒223指向所述上缩口222的内径逐渐减小,因此,所述圆台锥形上炉体22的内筒223能够挡住垃圾燃烧时产生的不完全燃烧颗粒,再加上不完全燃烧颗粒自身的重力重新掉落至所述第一燃烧室211再次燃烧,实现充分燃烧的目的。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包括有底座、炉灶本体、热风机、圆台形烟囱及热能回风管;
所述炉灶本体包括有圆台形下炉体及圆台形上炉体,所述圆台形下炉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在内部设有燃烧垃圾的第一燃烧室,且底部开设有用以向所述炉灶本体外排放灰渣的下缩口,所述圆台形下炉体还设有第一通风道,并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风道与所述第一燃烧室的若干第一通风孔;
所述圆台形上炉体与所述圆台形下炉体一体成型,并在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燃烧室连通的第二燃烧室,且顶部开设有用以向所述炉灶本体外排放垃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和/或火焰的上缩口,所述圆台形上炉体还设有第二通风道,并且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风道与所述第二燃烧室的若干第二通风孔;
所述圆台形烟囱包括有内管及套设在所述内管上的外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道,并通过所述上缩口与所述第二燃烧室连通,所述外管上开设有连通空气和所述第三通风道的一圈进气孔,所述热能回风管连通所述第三通风道与所述热风机;所述热风机与所述第一通风道连通,并能够通过所述热能回风管将所述第三通风道内的混合热空气吸收后经由所述第一通风道及所述若干第一通风孔吹入所述第一燃烧室,经由所述第二通风道及所述若干第二通风孔吹入所述第二燃烧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形下炉体及所述圆台形上炉体分别还包括有内筒及外筒,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风道,所述圆台形上炉体的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通风道,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内筒上开设有所述若干第一通风孔,所述圆台形上炉体的内筒上开设有所述若干第二通风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中心轴与所述圆台形上炉体的中心轴重合;所述上缩口的中心及所述下缩口的中心位于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中心轴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内筒内径由所述下缩口指向所述上缩口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圆台形上炉体的内筒内径由所述下缩口指向所述上缩口方向上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通风孔分布在所述圆台形下炉体内筒的三圆周上,所述三圆周的中心轴与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中心轴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二通风孔分布在所述圆台形上炉体内筒的两圆周上,所述两圆周的中心轴与所述圆台形上炉体的中心轴重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圆周在平行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中心轴方向上等距离分布。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通风孔及每一第二通风孔朝向所在圆周位置的切线方向倾斜,每一第二通风孔在平行与所述炉灶本体中心轴方向上朝向所述下缩口倾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还包括有储灰缸及排渣管,所述储灰缸位于所述圆台形下炉体的下方,所述排渣管与所述储灰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还包括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连接所述圆台形上炉体,并与所述第二燃烧室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90121.3U CN205037310U (zh) | 2015-09-08 | 2015-09-08 | 一种焚烧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90121.3U CN205037310U (zh) | 2015-09-08 | 2015-09-08 | 一种焚烧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37310U true CN205037310U (zh) | 2016-02-17 |
Family
ID=55296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9012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37310U (zh) | 2015-09-08 | 2015-09-08 | 一种焚烧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3731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90975A (zh) * | 2015-09-08 | 2015-11-25 | 广西秀美壮乡能源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焚烧炉 |
-
2015
- 2015-09-08 CN CN201520690121.3U patent/CN20503731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90975A (zh) * | 2015-09-08 | 2015-11-25 | 广西秀美壮乡能源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焚烧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66139B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 | |
CN205026675U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 | |
CN105841165B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 | |
CN105090968B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 | |
CN205037311U (zh) | 一种焚烧炉 | |
CN205037310U (zh) | 一种焚烧炉 | |
CN205026679U (zh) | 一种焚烧炉 | |
CN205065733U (zh) | 一种焚烧炉 | |
CN205065734U (zh) | 一种焚烧炉 | |
CN205026680U (zh) | 一种焚烧炉 | |
CN105066140B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 | |
CN205065726U (zh) | 一种斜腔式燃烧室垃圾焚烧炉 | |
CN105090972A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 | |
CN205037303U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 | |
CN105864788B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 | |
CN105090975A (zh) | 一种焚烧炉 | |
CN105090970A (zh) | 一种焚烧炉 | |
CN205037307U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 | |
CN105090974A (zh) | 一种焚烧炉 | |
CN204901776U (zh) | 一种倾斜式燃烧室垃圾焚烧炉 | |
CN105066138A (zh) | 一种焚烧炉 | |
CN105135444A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 | |
CN105090976A (zh) | 一种焚烧炉 | |
CN105090977A (zh) | 一种焚烧炉 | |
CN205026672U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