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28657U - 一种硬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硬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28657U
CN205028657U CN201520511931.8U CN201520511931U CN205028657U CN 205028657 U CN205028657 U CN 205028657U CN 201520511931 U CN201520511931 U CN 201520511931U CN 205028657 U CN205028657 U CN 205028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joint portion
those
disk unit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119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宗兴
萧家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28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28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硬盘装置,其改良在于包括一塑料壳体、多个EMI金属定位件及一电路板。塑料壳体的底座包括一底板及一第一环侧壁,底座具有四个角落区域,其中底板于每一个角落区域设有一安置槽及一位于安置槽内的第一开孔,且第一环侧壁于每一个角落区域设有一缺口,EMI金属定位件分别设置于角落区域,EMI金属定位件包括一第一结合部与由第一结合部延伸所形成的一第二结合部及一抵持部,其中第一结合部设置于安置槽内且从第一开孔局部地裸露,而第二结合部从相对应的缺口裸露,且电路板藉由EMI金属定位件固持于塑料壳体内部。

Description

一种硬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硬盘装置,尤指一种采用塑料壳体的硬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市场上出现一种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其是以闪存的技术为基础而不具有旋转盘片的机械结构,因此相较于传统硬盘(harddiskdrive,HDD)更不易发生损坏或出现故障,进而逐渐取代传统硬盘成为硬盘市场上的主流。
一般常用的固态硬盘是以金属壳体将具有SSD规格接口的印刷电路板(SSDPCB)包覆于其内部,其中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可通过金属壳体的连接器开口以裸露于外。并且,常用的固态硬盘在结构设计上,金属壳体须具有多个锁合孔,印刷电路板上对应金属壳体的锁合孔处也设有多个锁合孔,如此便可藉由特定的锁固组件(如:螺丝)同时穿过印刷电路板与金属壳体的锁合孔进行螺合,以将印刷电路板锁固于金属壳体上,完成硬盘组装作业。
然而,金属壳体在成型过程中通常须经由冲压及多次数控机床的铣削,故单位制造成本较高;另外,常用的固态硬盘在组装时,不仅要使用到锁固组件,而且金属壳体与印刷电路板上还要配合开设多个锁合孔,这样的组装机构设计除了会造成耗费材料成本,组装时的螺合迫锁作业也会耗费较多任务时;此外,电子组件运作时所产生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会影响其他电子装置的信号传输。是以,常用的固态硬盘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常用的固态硬盘存在上述的缺失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重量较轻且不需使用特定的锁固组件即可顺利完成组装的动作的硬盘装置。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硬盘装置,其包括一塑料壳体、多个EMI金属定位件及一电路板。该塑料壳体的一底座包括一底板及一由该底板延伸所形成的第一环侧壁,该底座并具有四个角落区域,其中该底板于每一该角落区域设有一安置槽及一位于该安置槽内的第一开孔,且该第一环侧壁于每一该些角落区域设有一缺口;该些EMI金属定位件分别设置于该些角落区域,每一该EMI金属定位件包括一第一结合部与由该第一结合部延伸所形成的一第二结合部及一抵持部,其中该第一结合部设置于相对应的该安置槽内且从相对应的该第一开孔局部地裸露,该第二结合部从相对应的该缺口裸露;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塑料壳体内部且被该些EMI金属定位件的该些抵持部所固持。
可选地,其中该塑料壳体还包括一与该底座相互组接的上盖。
可选地,其中该电路板的周缘设有多个分别相对于该些缺口的锁固凹部。
可选地,其中每一该第一结合部具有一衔接臂,每一该第二结合部由相对应的该衔接臂一侧延伸所形成,且每一该抵持部由相对应的该衔接臂一端朝远离相对应的该第二结合部的方向斜向延伸所形成。
可选地,其中每一该角落区域设有一邻近于相对应的该安置槽的固定柱,该电路板上设有多个分别相对于该些固定柱的定位孔,而该上盖包括一盖板及一由该盖板延伸所形成的第二环侧壁,且该盖板正对该底座的一侧设有多个分别相对于该些固定柱的安装槽,该些固定柱分别穿过该些定位孔以嵌固于该些安装槽内。
可选地,其中该电路板上设有一电连接器,该第一环侧壁具有一第一连接器开口,该第二环侧壁具有一第二连接器开口,且该电连接器从该第一连接器开口及该第二连接器开口裸露。
可选地,其中该第一环侧壁上设有多个卡槽,且该第二环侧壁上设有多个分别相对于该些卡槽的卡块。
可选地,其中每一该第一结合部具有一第一锁孔,且该第一锁孔与相对应的该第一开孔大致重迭,而该第二环侧壁上设有多个分别相对于该些缺口的第二开孔,每一该第二结合部设有一第二锁孔,且每一该第二锁孔通过相对应的该缺口与相对应的该第二开孔大致重迭。
可选地,其中每一该第一锁孔的末端处凸设有一嵌合结构,且该嵌合结构嵌入于相对应的该第一开孔中。
可选地,其中每一该安置槽内进一步设有至少一邻近于相对应的该第一锁孔的限位柱,且每一该第一结合部设有至少一相对于该限位柱的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硬盘装置利用“在塑料壳体上结合EMI金属定位件”的机构设计,不仅可以达到原有金属壳体性能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有效减轻重量及降低制造成本以利于产品商业化。
再者,塑料壳体可利用塑料材料一体射出成型,其中上盖与底座是采用相互对应卡固组接的设计而不需要配合特定锁固组件,并且在完成上盖与底座的组装后便可将电路板收容于塑料壳体内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硬盘装置兼具使用的灵活性与方便性,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快速轻松地进行组装和拆解,而且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干涉。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硬盘装置的立体分解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硬盘装置的立体分解图(二);
图3为图2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4为图2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EMI金属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EMI金属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硬盘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E:硬盘装置,C:塑料壳体,1:底座,10:角落区域,11:底板,111:安置槽,
112:第一开孔,113:固定柱,114:限位柱,12:第一环侧壁,
121:第一开口,122:缺口,123:卡槽,2:上盖,21:盖板,211:安装槽,
22:第二环侧壁,221:第二开口,222:第二开孔,223:卡块,3:电路板,
31:电连接器,32:锁固凹部,33:定位孔,4:EMI金属定位件,
41:第一结合部,411:衔接臂,412:第一锁孔,4121:嵌合结构,
413:限位孔,42:第二结合部,421:第二锁孔,43:抵持部,44: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从降低成本和轻量化的角度出发,所揭露的技术内容主要是在描述一种构造新颖的硬盘装置,其可以突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的SSD壳体“须采用金属材料以供特定的锁固组件进行定位与组合,同时导出静电”的迷思,进而利用“在塑料壳体上结合EMI金属定位件”的机构设计来取代原有金属壳体的功能,依此方式所提供的硬盘装置其成本较低、重量较轻、兼具使用的灵活性与方便性且不需使用特定的锁固组件即可顺利完成组装的动作。
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功效。另外,本实用新型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也就是说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此外,所附图式仅做为简单示意用途,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先予叙明。
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盘装置E,其包括一塑料壳体C、一电路板3及四个EMI金属定位件4。大体上而言,EMI金属定位件4相对设置于塑料壳体C内,且每一个EMI金属定位件4可以从塑料壳体C部分地裸露以供外部的电子装置连接,而电路板3可藉由EMI金属定位件4收容于塑料壳体C。
请参考图1及图2,为硬盘装置E在不同视角下的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中,塑料壳体C可为耐高温塑料一体射出成型的矩形盒体,其包括一底座1与一上盖2,所述两者可共同构成一收容空间以供设置电路板3。
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4,其中图3及图4分别为图2中之A部分的局部放大的组合图及分解图。具体地说,底座1包括一底板11及一由底板11延伸所形成的环侧壁12(以下称“第一环侧壁”),值得注意的是,底座1具有四个分别用以供EMI金属定位件4设置的角落区域10,而EMI金属定位件4的最佳设计是藉由容易组装的防呆结构以结合于底座1的角落区域10。在防呆结构的设计上,底板11于每一个角落区域10设有一向下凹陷的安置槽111及至少一个向上凸起限位柱114,其中安置槽111的大致中央位置并开设有一开孔112(以下称“第一开孔”)以供外部连接件插入,限位柱114则位于第一开孔112的附近;再者,第一环侧壁12于每一个角落区域10开设有一缺口122以供外部连接件插入。
请一并参考图3至图6,其中图5及图6为EMI金属定位件4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EMI金属定位件4为导电金属材质(如:镍、铝、铜、不锈钢等),从功能上来看EMI金属定位件4包括一第一结合部41、一第二结合部42、一抵持部43及一限位部44。
具体地说,第一结合部41的外型轮廓与安置槽111的外型轮廓相符,第一结合部41上并开设有一对应于第一开孔112的锁孔412(以下称“第一锁孔”)及对应于限位柱114的限位孔413;藉此,第一结合部41可紧配嵌合于安置槽111内并藉由其限位孔413与限位柱114的配合以限制其横向位移,且第一锁孔412可通过第一开孔112从底板11裸露。而较佳的设计是,第一锁孔412末端可凸设一嵌合结构4121,嵌合结构4121可顺应地嵌入第一开孔112中且不妨碍外部连接件的插入行程。
须说明的是,虽然在图1至图6所示的硬盘装置E中,限位柱114及限位孔413的数量各有两个,但是对于本实施例之其他实施态样,限位柱114及限位孔413的数量各可以是只有一个或是有两个以上,所以图1至图6所示限位柱114及限位孔413的数量仅供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不为此限。
另外,第二结合部42由第一结合部41的一衔接臂411一侧并沿大致平行于第一环侧壁12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第二结合部42上亦开设有一锁孔421(以下称“第二锁孔”),抵持部43由衔接臂411上相对于第二结合部42的另一侧并朝远离第二结合部42的方向斜向延伸所形成,限位部44则由第二结合部42一端延伸所形成且大致呈L状。而在第一结合部41嵌入且固定于安置槽111后,第二结合部42即位于缺口122处,且其第二锁孔421可通过缺口122从第一环侧壁12裸露;再者,抵持部43抵顶在电路板3下方(如图7所示),并同时起到支撑电路板3的作用,限位部44的主要部分位于第一环侧壁12的内侧范围,此时可起到限制EMI金属定位件4位移的作用。
请复参考图1及图2,进一步值得注意的是,底座1与上盖2是采用相互对应卡固组接的设计而不需要配合特定锁固组件;换句话说,底座1与上盖2可藉由结构件相互卡合以达到定位效果。再者,当上述动作正确地完成之后,电路板3即可透过EMI金属定位件固持于塑料壳体C内,并利用定位件予以限制与定位。
在组接结构的设计上,底座1包括多个固定柱113及多个卡槽123,其中固定柱113由底板11向上凸起所形成且分别位于安置槽111的附近,也就是说,底座1的每一个角落区域皆设有一邻近于安置槽111的固定柱113;卡槽123开设于第一环侧壁12上且大致呈平均分布。
另外,电路板3上开设有多个分别相对于固定柱113的定位孔33。上盖2包括一盖板21及一由盖板21延伸所形成的环侧壁22(以下称“第二环侧壁”),上盖2包括多个安装槽211及多个卡块223,其中安装槽211设置于盖板21的内侧(即正对底座的一侧),安装槽211的结构与底板11上的固定柱113相匹配,且安装槽211的位置及数量亦与固定柱113一致;卡块223凸设于第二环侧壁22的内壁面且大致呈平均分布,类似地,卡块223的结构与第一环侧壁12上的卡槽123相匹配,且卡块223的位置及数量亦与卡槽123一致。第二环侧壁22上并开设有多个分别对应于第一开孔112的开孔222(以下称“第二开孔”)以供外部连接件插入。
请一并考图1、图2及图7,底座1与上盖2在组装时,底板11上的固定柱113可分别穿过电路板3的定位孔33以嵌固于盖板21上的安装槽211内,于此同时第二环侧壁22上的卡块223可对应卡固于第一环侧壁12上的卡槽123内,依此方式产生的双重固定效果将底座1与上盖2组合在一起,其中第一锁孔412与第一开孔112大致重迭,且第二锁孔421可通过缺口122与第二开孔222大致重迭;再者,如图7所示,组装完成的硬盘装置E,EMI金属定位件4的抵持部43可紧抵于电路板3的底面,藉此EMI金属定位件4可以和电路板3形成导通,并持续地与电路板3保持接触以防止电磁干扰。
请复参考图1及图2,电路板3上安装有一电连接器31,用以连接一外部的电子装置上相对应的另一电连接器,而为了使电连接器31外露,底座1的第一环侧壁12上开设有一连接器开口121(以下称“第一连接器开口”),且上盖2的第二环侧壁22上亦开设有对应于第一连接器开121的另一连接器开口221(以下称“第二连接器开口”)。
电路板3的周缘还设有多个分别相对于缺口122的锁固凹部32,其与底座1的缺口122、上盖2的第二开口221及金属定位件4的第二锁孔421相连通,用以收容锁固于第二锁孔421的锁固组件的端头;锁固凹部32为半圆弧形,但本实用新型不为此限,其亦可为长方形或其他各种形状。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31具有一连接接口,例如ATA、SATA、SCSI、SAS等,但本实用新型不为此限;另外,电路板3上还整合有多片闪存及至少一组控制芯片(图中未显示)。
综上所述,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固态硬盘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硬盘装置利用“在塑料壳体上结合EMI金属定位件”的机构设计,不仅可以达到原有金属壳体性能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有效减轻重量及降低制造成本以利于产品商业化。
再者,塑料壳体可利用塑料材料一体射出成型,其中上盖与底座是采用相互对应卡固组接的设计而不需要配合特定锁固组件,并且在完成上盖与底座的组装后便可将电路板收容于塑料壳体内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硬盘装置兼具使用的灵活性与方便性,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快速轻松地进行组装和拆解,而且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干涉。
此外,当上述动作正确地完成之后,EMI金属定位件可以和电路板形成导通,并持续地与电路板保持接触以防止电磁干扰;而EMI金属定位件的抵持部还可以抵顶在电路板下方,以起到支撑电路板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更动及润饰的等效替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硬盘装置包括:
一塑料壳体,该塑料壳体的一底座包括一底板及一由该底板延伸所形成的第一环侧壁,该底座并具有四个角落区域,其中该底板于每一该角落区域设有一安置槽及一位于该安置槽内的第一开孔,且该第一环侧壁于每一该些角落区域设有一缺口;
多个EMI金属定位件,该些EMI金属定位件分别设置于该些角落区域,每一该EMI金属定位件包括一第一结合部与由该第一结合部延伸所形成的一第二结合部及一抵持部,其中该第一结合部设置于相对应的该安置槽内且从相对应的该第一开孔局部地裸露,该第二结合部从相对应的该缺口裸露;以及
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塑料壳体内部且被该些EMI金属定位件的该些抵持部所固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塑料壳体还包括一与该底座相互组接的上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路板的周缘设有多个分别相对于该些缺口的锁固凹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该第一结合部具有一衔接臂,每一该第二结合部由相对应的该衔接臂一侧延伸所形成,且每一该抵持部由相对应的该衔接臂一端朝远离相对应的该第二结合部的方向斜向延伸所形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该角落区域设有一邻近于相对应的该安置槽的固定柱,该电路板上设有多个分别相对于该些固定柱的定位孔,而该上盖包括一盖板及一由该盖板延伸所形成的第二环侧壁,且该盖板正对该底座的一侧设有多个分别相对于该些固定柱的安装槽,该些固定柱分别穿过该些定位孔以嵌固于该些安装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路板上设有一电连接器,该第一环侧壁具有一第一连接器开口,该第二环侧壁具有一第二连接器开口,且该电连接器从该第一连接器开口及该第二连接器开口裸露。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环侧壁上设有多个卡槽,且该第二环侧壁上设有多个分别相对于该些卡槽的卡块。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该第一结合部具有一第一锁孔,且该第一锁孔与相对应的该第一开孔大致重迭,而该第二环侧壁上设有多个分别相对于该些缺口的第二开孔,每一该第二结合部设有一第二锁孔,且每一该第二锁孔通过相对应的该缺口与相对应的该第二开孔大致重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该第一锁孔的末端处凸设有一嵌合结构,且该嵌合结构嵌入于相对应的该第一开孔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该安置槽内进一步设有至少一邻近于相对应的该第一锁孔的限位柱,且每一该第一结合部设有至少一相对于该限位柱的限位孔。
CN201520511931.8U 2015-07-03 2015-07-15 一种硬盘装置 Active CN20502865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0784U TWM508770U (zh) 2015-07-03 2015-07-03 硬碟裝置
TW104210784 2015-07-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28657U true CN205028657U (zh) 2016-02-10

Family

ID=54607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11931.8U Active CN205028657U (zh) 2015-07-03 2015-07-15 一种硬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28657U (zh)
TW (1) TWM50877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0518B (zh) * 2015-12-30 2022-10-25 中山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 固态硬盘组件及固态硬盘
CN106910516B (zh) * 2015-12-30 2022-10-25 中山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 固态硬盘组件及固态硬盘
CN105575416B (zh) * 2016-02-26 2018-04-10 中山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 固态硬盘存储模块、固态硬盘组件及固态硬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8770U (zh) 2015-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90036Y (zh) 数据存取器固定装置
CN106814799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5028657U (zh) 一种硬盘装置
CN103682765B (zh) 通用串行总线插槽及其相关电子装置
CN1101964C (zh) 具有多平台架构的便携式计算机及其制造方法
CN201859992U (zh) 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
US8801465B2 (en) USB device with strengthened housing
CN103796466A (zh) 电子装置
CN103472900B (zh) 直插固定有固态硬盘的主板组合结构及其主板和固态硬盘
CN205069123U (zh) 固态硬盘结构
CN201859964U (zh) 软扁平电缆连接结构
CN208539127U (zh) 一种接地弹片及具有该接地弹片的电子设备
CN208689470U (zh) 一种电脑主板及笔记本电脑
CN204424606U (zh) 插座连接器
TWI599727B (zh) 鑲嵌式風扇
CN213876115U (zh) 一种双层式紧凑型光模块结构
CN205724032U (zh) 芯片容置结构
CN102686089B (zh) 电子设备
CN104238677B (zh) 连接接口壳体
CN209526302U (zh) 两脚扁形插头
CN204143876U (zh) 一种网络存储器的组合式壳体
CN203434382U (zh)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102156517B (zh) 电子装置的储存单元组装构造
CN203339381U (zh) 信号传输接头
CN209448169U (zh) 旋转多用的数据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