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9470U - 一种电脑主板及笔记本电脑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脑主板及笔记本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89470U
CN208689470U CN201821213441.XU CN201821213441U CN208689470U CN 208689470 U CN208689470 U CN 208689470U CN 201821213441 U CN201821213441 U CN 201821213441U CN 208689470 U CN208689470 U CN 208689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ard
computer
computer main
connector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34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广旭
胡胜兵
王超产
刘学友
马保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DAO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DAO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DAO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DAO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134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89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89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89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脑主板,包括主板本体,主板本体的周向边缘部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电脑C壳的周边低洼部的螺丝柱对准且置于螺丝柱顶端的第一螺丝孔;至少两个用于使电脑C壳对应键盘区域的凸起部的螺丝柱穿过的第二螺丝孔。该电脑主板通过在主板本体上开设两种不同大小的螺丝孔使电脑主板的不同区域与电脑C壳的对应区域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固定。螺柱过孔的配合方式减小了螺丝柱的底面到主板本体顶面的高度,弥补了电脑C壳的凸起部与低洼部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减小了电脑主板安装后的高度,整体减小了笔记本电脑的整机厚度,保证了超薄笔记本电脑的厚度要求。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电脑主板的笔记本电脑。

Description

一种电脑主板及笔记本电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硬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脑主板。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电脑主板的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笔记本电脑,电脑主板通常通过螺丝与电脑C壳固定。
具体地,在电脑主板的周向边缘部设有若干个螺丝孔,在电脑C壳的对应位置设有用于与电脑主板的螺丝孔对准的、且用于支撑螺丝孔附近的电脑主板的板面的螺丝柱,固定时,将与螺丝孔配合的螺丝穿过螺丝孔与螺丝柱的内孔旋紧即可将电脑主板与电脑C壳锁紧固定。也即,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通常是螺柱支撑孔的方式实现电脑主板与电脑C壳的固定。
然而,由于键盘的原因,电脑C壳对应键盘的区域为凸起结构,也即,C壳通常为中间凸出四周凹陷的结构。因此,位于电脑C壳键盘区域的螺丝柱的高度要高于C壳四周的螺丝柱的高度。而现有技术中的螺丝柱的最矮高度尺寸为1.6mm,而电脑主板的厚度通常为1.0mm,因此,电脑主板安装后的最低高度为2.6mm,这无疑加厚了笔记本电脑整机的厚度。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满足较低高度安装的电脑主板,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脑主板,该电脑主板与电脑C壳固定后的高度较低,能够满足较低高度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脑主板的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可实现超薄厚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脑主板,包括主板本体,所述主板本体的周向边缘部设有:
至少两个用于与电脑C壳的周边低洼部的螺丝柱对准且置于所述螺丝柱顶端的第一螺丝孔;
至少两个用于使所述电脑C壳对应键盘区域的凸起部的螺丝柱穿过的第二螺丝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螺丝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螺丝孔设置在所述主板本体的底侧的左方和中部。
优选地,所述主板本体的一侧设有依次排列的电源连接器、USB连接器、HDMI连接器和Type-C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电源连接器和所述USB连接器的中心距为17.8mm,所述USB连接器和所述HDMI连接器的中心距为20mm,所述HDMI连接器和所述Type-C连接器的中心距为18.47mm。
优选地,所述电源连接器和所述USB连接器之间的板间距离为5.25mm,所述USB连接器和所述HDMI连接器之间的板间距离为5.47mm,所述HDMI连接器和所述Type-C连接器之间的板间距离为4.50mm。
优选地,所述主板本体的长度尺寸为154.8mm,所述主板本体的宽度尺寸为73.50mm。
优选地,所述主板本体还设有LCD接口、固态硬盘连接器、模拟mic备选接口、转接小板接口、电池接口、RTC接口、喇叭接口、键盘背光接口、键盘接口、触摸板接口以及指纹识别接口。
优选地,所述转接小板接口通过小板FPC与转接小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LCD接口的一侧设有用于为LCD理线提供缓冲空间的豁口。
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电脑主板和电脑C壳,所述电脑主板为上述任意一种电脑主板,所述电脑C壳对应键盘区域的凸起部的螺丝柱穿设于所述电脑主板的第二螺丝孔中,所述电脑C壳周边低洼部的螺丝柱对准且支撑所述电脑主板的第一螺丝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脑主板,通过在主板本体上开设两种不同大小的螺丝孔使电脑主板的不同区域与电脑C壳的对应区域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固定。安装时,电脑C壳周边低洼部的螺丝柱与第一螺丝孔对准且与主板本体的板面相抵,以通过螺柱支撑孔的方式实现电脑主板与电脑C壳的固定;电脑C壳对应键盘区域的凸起部的螺丝柱穿设于第二螺丝孔,并与第二螺丝孔配合连接,以通过螺柱过孔的方式实现电脑主板与电脑C壳的固定。显然,螺柱过孔的配合方式减小了螺丝柱的底面到主板本体顶面的高度,弥补了电脑C壳的凸起部与低洼部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减小了电脑主板安装后的高度,整体减小了笔记本电脑的整机厚度,保证了超薄笔记本电脑的厚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包括上述电脑主板和电脑C壳,电脑C壳对应键盘区域的凸起部的螺丝柱穿设于电脑主板的第二螺丝孔中,电脑C壳周边低洼部的螺丝柱对准且支撑电脑主板的第一螺丝孔,该笔记本电脑可实现超薄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脑主板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脑主板与电脑C壳配合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螺丝孔与电脑C壳的螺丝柱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螺丝孔与电脑C壳的螺丝柱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笔记本电脑具体实施例的海岸线示意图。
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为主板本体、11为第一螺丝孔、12为第二螺丝孔、131为电源连接器、132为USB连接器、133为HDMI连接器、134为Type-C连接器、141为LCD接口、151为固态硬盘连接器、152为模拟mic备选接口、153为转接小板接口、161为电池接口、162为RTC接口、163为喇叭接口、164为键盘背光接口、165为键盘接口、166为触摸板接口、167为指纹识别接口、2为笔记本电脑、21为海岸线、3为螺丝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电脑主板,该电脑主板与电脑C壳固定后的高度较低,能够满足较低高度的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脑主板的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可实现超薄厚度。
请参考图1-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脑主板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脑主板与电脑C壳配合后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二螺丝孔与电脑C壳的螺丝柱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4为图1中第一螺丝孔与电脑C壳的螺丝柱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笔记本电脑具体实施例的海岸线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脑主板,包括主板本体1,主板本体1的周向边缘部设有第一螺丝孔11和第二螺丝孔12,第一螺丝孔11和第二螺丝孔12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考虑到主板本体1固定的稳定性和受力的均匀性,所有第一螺丝孔11和所有第二螺丝孔12沿主板本体1的周向边缘部大致呈均匀分布。
第一螺丝孔11用于与电脑C壳的周边低洼部的螺丝柱3对准且置于螺丝柱3顶端,也就是说,第一螺丝孔11的孔径小于螺丝柱3的外径,可以理解的是,螺丝柱3为现有技术中本领域通用的标准螺丝柱3。安装时,第一螺丝孔11与电脑C壳的周边低洼部的螺丝柱3对准且置于螺丝柱3顶端,第一螺丝孔11附近的板面支撑在螺丝柱3上,螺丝柱3的顶端抵在主板本体1的板面上,螺丝柱3既起到支撑主板本体1的作用,又起到固定主板本体1的作用,也即,第一螺丝孔11与电脑C壳的螺丝柱3的固定方式为螺柱支撑孔的方式。
第二螺丝孔12用于使电脑C壳对应键盘区域的凸起部的螺丝柱3穿过,也就是说,第二螺丝孔12的孔径与螺丝柱3的外径配合连接。也即,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螺丝孔12改变了电脑主板与电脑C壳的连接方式,固定时,将电脑C壳对应键盘区域的凸起部的螺丝柱3穿设于第二螺丝孔12,再将与螺丝柱3的内孔配合的螺丝旋拧入螺丝柱3的内孔中即可,即,采用螺柱过孔的连接方式实现电脑主板与电脑C壳的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脑主板,通过在主板本体1上开设两种不同大小的螺丝孔使电脑主板的不同区域与电脑C壳的对应区域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固定。安装时,电脑C壳周边低洼部的螺丝柱3与第一螺丝孔11对准且与主板本体1的板面相抵,以通过螺柱支撑孔的方式实现电脑主板与电脑C壳的固定;电脑C壳对应键盘区域的凸起部的螺丝柱3穿设于第二螺丝孔12,并与第二螺丝孔12配合连接,以通过螺柱过孔的方式实现电脑主板与电脑C壳的固定。显然,螺柱过孔的配合方式减小了螺丝柱3的底面到主板本体1顶面的高度,弥补了电脑C壳的凸起部与低洼部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减小了电脑主板安装后的高度,整体减小了笔记本电脑2的整机厚度,保证了超薄笔记本电脑2的厚度要求。
考虑到主板本体1的设置方式通常为横跨在键盘区域上,因此,安装后,主板本体1的左下方刚好位于键盘对应区域,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二螺丝孔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螺丝孔12设置在主板本体1的底侧的左方和中部。
也即,安装后,主板本体1的底侧的左方和中部的第二螺丝孔12刚好位于电脑C壳的凸起部,实现与电脑C壳凸起部的螺栓柱的配合固定。
考虑到外部电子设备的接入问题,在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主板本体1的一侧设有依次排列的电源连接器131、USB连接器132、HDMI连接器133和Type-C连接器134。
也就是说,主板本体1的一侧设有上述各外接连接器,以实现与对应外部电子设备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按现有的各外接连接器的高度标准,USB连接器132的板上高度大于电源连接器131的板上高度,电源连接器131的板上高度大于HDMI连接器133的板上高度,HDMI连接器133的板上高度又大于Type-C连接器134的板上高度。这里的板上高度是指各外接连接器的顶面至主板本体1的板面的高度。
因此,电源连接器131、USB连接器132、HDMI连接器133和Type-C连接器134沿主板本体1的侧面依次设置的高度布局可满足笔记本电脑2的海岸线21走势,如图5所示,这种走势的海岸线21在各种常规笔记本电脑2中应用广泛,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脑主板可应用于具有这种海岸线21的各种常规笔记本电脑2中。同时,各外接连接器的上述设置方式也保证了电源连接器131开孔后有足够强度的外壳边沿厚度。
为了避免各外接连接器的插头之间产生干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电源连接器131和USB连接器132的中心距为17.8mm,USB连接器132和HDMI连接器133的中心距为20mm,HDMI连接器133和Type-C连接器134的中心距为18.47mm。
这可以保证在各外接连接器自身尺寸规格和电路限制下,相邻外接连接器的插头之间具有至少1.5mm以上的安全距离。
为了使板间距能够满足笔记本电脑2外壳公模面的卡勾尺寸的要求,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电源连接器131和USB连接器132之间的板间距离为5.25mm,USB连接器132和HDMI连接器133之间的板间距离为5.47mm,HDMI连接器133和Type-C连接器134之间的板间距离为4.50mm。
上述各外接连接器之间的板间距的限定,可以满足15寸以上的笔记本电脑2外壳公模面的卡勾尺寸至少为4mm,并满足常规的止口尺寸。可以理解的是,板间距过小的话,过小尺寸的塑胶卡勾的力学性能只能满足小尺寸的笔记本电脑2跌落测试,无法满足大尺寸笔记本电脑2的整机跌落、外接连接器冲击等可靠性测试,很难达到不同尺寸的共用。因此,本实施例中各外接连接器之间的板间距可满足电脑主板在不同尺寸笔记本电脑2上的通用性。
进一步地,考虑到电脑主板在不同尺寸的笔记本电脑2上的通用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主板本体1的长度尺寸为154.8mm,主板本体1的宽度尺寸为73.50mm。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脑主板的尺寸小于11.6寸笔记本电脑2的C壳组件尺寸的四分之一,因此该尺寸的电脑主板可应用到11.6寸以上的笔记本电脑2上。
考虑到功能配置的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主板本体1还设有LCD接口141、固态硬盘连接器151、模拟mic备选接口152、转接小板接口153、电池接口161、RTC接口162、喇叭接口163、键盘背光接口164、键盘接口165、触摸板接口166以及指纹识别接口167。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在主板本体1上设置多个不同功能的内置连接器,来提高电脑主板的共享性。上述各内置连接器接口可以连接对应的电子元件,也可以空置,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际功能需求来选择。
考虑到上述各功能模块接口的合理布局,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电源连接器131、USB连接器132、HDMI连接器133和Type-C连接器134设于主板本体1的右侧,LCD接口141设于主板本体1的顶侧,固态硬盘连接器151、模拟mic备选接口152和转接小板接口153设于主板本体1的左侧,电池接口161、RTC接口162、喇叭接口163、键盘背光接口164、键盘接口165、触摸板接口166以及指纹识别接口167设于主板本体1的底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转接小板接口153通过小板FPC与转接小板相连,以增加耳机、电源开关音量键开关以及触屏TP等连接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小板FPC的具体长度不做限定,不同长度的小板FPC可适应不同尺寸的笔记本电脑2。
为了便于LCD线材与LCD连接器的连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LCD接口141的一侧设有用于为LCD理线提供缓冲空间的豁口。
也即,该豁口刚好位于LCD线材出口处,LCD线材需要在这个位置进行扭转后插入LCD连接器。此外,该豁口还为不同笔记本电脑2的C壳的转轴固定片提供了螺柱空间。
除了上述电脑主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电脑主板的笔记本电脑2,该笔记本电脑2还包括电脑C壳,电脑C壳对应键盘区域的凸起部的螺丝柱3穿设于电脑主板的第二螺丝孔12中,电脑C壳周边低洼部的螺丝柱对准且支撑电脑主板的第一螺丝孔11。该笔记本电脑2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图2及图5中并未示出,本文也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高度”、“左”、“右”、“顶”、“底”和“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脑主板及笔记本电脑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脑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本体(1),所述主板本体(1)的周向边缘部设有:
至少两个用于与电脑C壳的周边低洼部的螺丝柱(3)对准且置于所述螺丝柱(3)顶端的第一螺丝孔(11);
至少两个用于使所述电脑C壳对应键盘区域的凸起部的螺丝柱(3)穿过的第二螺丝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丝孔(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螺丝孔(12)设置在所述主板本体(1)的底侧的左方和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脑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本体(1)的一侧设有依次排列的电源连接器(131)、USB连接器(132)、HDMI连接器(133)和Type-C连接器(1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器(131)和所述USB连接器(132)的中心距为17.8mm,所述USB连接器(132)和所述HDMI连接器(133)的中心距为20mm,所述HDMI连接器(133)和所述Type-C连接器(134)的中心距为18.47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器(131)和所述USB连接器(132)之间的板间距离为5.25mm,所述USB连接器(132)和所述HDMI连接器(133)之间的板间距离为5.47mm,所述HDMI连接器(133)和所述Type-C连接器(134)之间的板间距离为4.5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本体(1)的长度尺寸为154.8mm,所述主板本体(1)的宽度尺寸为73.50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本体(1)还设有LCD接口(141)、固态硬盘连接器(151)、模拟mic备选接口(152)、转接小板接口(153)、电池接口(161)、RTC接口(162)、喇叭接口(163)、键盘背光接口(164)、键盘接口(165)、触摸板接口(166)以及指纹识别接口(16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小板接口(153)通过小板FPC与转接小板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LCD接口(141)的一侧设有用于为LCD理线提供缓冲空间的豁口。
10.一种笔记本电脑(2),包括电脑主板和电脑C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主板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脑主板,所述电脑C壳对应键盘区域的凸起部的螺丝柱(3)穿设于所述电脑主板的第二螺丝孔(12)中,所述电脑C壳周边低洼部的螺丝柱(3)对准且支撑所述电脑主板的第一螺丝孔(11)。
CN201821213441.XU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电脑主板及笔记本电脑 Active CN208689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3441.XU CN208689470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电脑主板及笔记本电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3441.XU CN208689470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电脑主板及笔记本电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89470U true CN208689470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82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3441.XU Active CN208689470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电脑主板及笔记本电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89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0719B (zh) 按键连接器模块与电子装置
US20190013605A1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mounting board-to-board (btb) connector to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TWM439202U (en) Host having power supply device to be assembled and grouped
CN208689470U (zh) 一种电脑主板及笔记本电脑
CN201017269Y (zh) 台式计算机分体机箱
CN209675641U (zh) 转接卡
CN209658562U (zh) 集线器
CN200997098Y (zh) 一种可置换电子模块的接口结构
CN206039401U (zh) 一种模块化计算机机箱
CN201540505U (zh) 组合式计算机主板
US7227760B1 (en) Fastening structure for add-on card
CN209215982U (zh) 便于拆装的工业平板电脑
CN203149482U (zh) 一种计算机电源及计算机机箱
CN208922161U (zh) 一种免拆卸插拔式电脑一体机
CN202721605U (zh) 一进多出的小型化主板电源适配器模块
CN207601692U (zh) 云桌面终端
US8264842B2 (en)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motherboard module thereof
CN211375491U (zh) 一种硬盘转接pcb
CN208240357U (zh) 一种便携式触屏采集储存设备
CN201974747U (zh) 一种计算机双电源转接卡
CN210348422U (zh) 一种带hub的键盘
CN217113174U (zh) 工业用电脑机壳
CN220024451U (zh) 一种支架装置
CN216434840U (zh) 一种主板及电子设备
CN210348423U (zh) 一种带hub的平板电脑键盘及平板电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Meisheng Huigu Science Park, No. 83 Dabao Road, 33 District, Shanghe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 4th Floors of Meigu, 5 2nd Floors-2 of Meigu, 6 2nd Floors-2 of Meigu and 6 4th Floors of Meigu

Patentee after: EMDOOR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Xin'an street, Baocheng 28 District 49-1, 6FC, 4 floor 402, 8 floor 816

Patentee before: EMDOOR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901, building 1, No. 9, Jinxiu Middle Road, Laokeng community,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EMDOOR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4th floor, building 5, building 2-2, building 6, building 2-2, building 6, building 4, Meisheng Huigu Science Park, 83 Dabao Road, Shanghe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EMDOOR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