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26317U - 一种提升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26317U
CN205026317U CN201520663948.5U CN201520663948U CN205026317U CN 205026317 U CN205026317 U CN 205026317U CN 201520663948 U CN201520663948 U CN 201520663948U CN 205026317 U CN205026317 U CN 205026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lift
leading screw
suppor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639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 Xuanru
Original Assignee
刘春江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春江 filed Critical 刘春江
Priority to CN2015206639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26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26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26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提升机,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提升机不能够完成大质量显示器的支撑和提升功能的问题。所述提升机包括:安装平台、丝杠和举升单元;所述丝杠的一端设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丝杠的另一端与所述举升单元螺纹连接;且所述丝杠设在所述安装平台上的一端与用于控制所述丝杠转动的动力提供单元相连;所述动力提供单元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的主轴相连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连接的第二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接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套设在所述丝杠设在所述安装平台上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传动比值大于或等于8/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机用于提升显示器。

Description

一种提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器被越来越多的用到会议室等观看人群比较多的场所;而这就要求显示器不仅具有较大尺寸的屏幕;而且,为了使离显示器比较远的人也观看到显示器屏幕上的内容,人们也对显示器的安装高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有技术中,人们一般会通过提升机将显示器放置到较高的目标位置,以实现距离较远的人的观看。
当室外场地需要用到显示器时,由于场地比较开阔,观看人群多,因此,需要采用更大尺寸的显示器屏幕才能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且随着显示器屏幕尺寸越大,显示器的质量就越大。而随着显示器质量的增大,现有的提升机已经不能满足对这类大质量显示器进行支撑和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机,用于解决现有的提升机不能够完成大质量显示器的支撑和提升功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升机,包括安装平台、丝杠和举升单元;所述丝杠的一端设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丝杠的另一端与所述举升单元螺纹连接;且所述丝杠设在所述安装平台上的一端与用于控制所述丝杠转动的动力提供单元相连;所述动力提供单元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的主轴相连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连接的第二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接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套设在所述丝杠设在所述底座上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传动比值大于或等于8/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机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连,二者的线速度相同,
而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比值大于或等于8/1,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传动比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直径比成反比,因此,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且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线速度相等的情况下,第一齿轮的传动速度大于第二齿轮的传动速度;也就是说,第一齿轮需要转动较多的圈数才能实现第二齿轮转动一圈,而第二齿轮又通过第三齿轮带动丝杠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限定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比值来减缓第二齿轮的传动速度,其实质上是减缓了丝杠的转动速度;在丝杠的转动速度慢的情况下,相应的其提升举升单元的提升速度也慢;另外,在电机输出功率恒定不变的情况下,丝杠的提升能力与其提升速度成反比,因此,在丝杠的提升速度慢的情况下,丝杠对举升单元的提升力也就变大。可见,本实用新型实质上是通过限定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比来增大丝杠对举升单元的提升力,从而能够完成大质量显示器的支撑和提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底座,2-行走轮,
3-支架,31-第二支架,
32-第一支架,4-丝杠,
5-导轨,6-电机,
7-信号控制单元,8-悬挂架,
9-定位孔,10-托举平台,
20-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包括:安装平台、丝杠4和举升单元;丝杠4的一端设在安装平台上,丝杠4的另一端与举升单元螺纹连接;且丝杠4设在安装平台上的一端与用于控制丝杠4转动的动力提供单元相连;动力提供单元包括电机6、与电机6的主轴相连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相连接的第二齿轮、以及与第二齿轮相连接的第三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比值大于或等于8/1;第三齿轮套设在丝杠4设在安装平台上的一端。
工作时,提升机上的电机6与电源接通,电机6工作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而第一齿轮转动依次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转动,电机6产生的回转力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的传递到丝杠4上,以使丝杠4转动,而丝杠4转动过程中将回转力转化为直线力,使与丝杠4螺纹连接的举升单元向上或向下移动,以此来实现提升机对显示器高度的调节。
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的工作过程可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连,二者的线速度相同,而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比值大于或等于8/1,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传动比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直径比成反比,因此,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且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线速度相等的情况下,第一齿轮的传动速度大于第二齿轮的传动速度;也就是说,第一齿轮需要转动较多的圈数才能实现第二齿轮转动一圈,而第二齿轮又通过第三齿轮带动丝杠4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限定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比值来减缓第二齿轮的传动速度,其实质上是减缓了丝杠4的转动速度;在丝杠4的转动速度慢的情况下,相应的其提升举升单元的提升速度也慢;另外,根据公式P=FV,其中,P为电机6的功率;F为丝杠4的提升力;V为丝杠4的提升速度;在电机6输出功率恒定不变的情况下,丝杠4的提升能力与其提升速度成反比,因此,在丝杠4的提升速度慢的情况下,丝杠4对举升单元的提升力也就变大。可见,本实用新型实质上是通过限定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比来增大丝杠4对举升单元的提升力,从而能够完成大质量显示器的支撑和提升。
另外,可以选用直径较大的丝杠4来带动举升单元的提升,由于直径较大的丝杠4上的螺纹坡度平缓,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因此,选用直径较大的丝杠4来带动举升单元以及显示器的提升,可进一步提高提升机对大重量显示器的支撑和提升功能。
下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出一种具体的齿轮传动比,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机对大重量显示器的支撑和提升效果。
当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比为8:1,且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传动比为1:4时,第一齿轮转动8圈带动第二齿轮转动1圈,则与第二齿轮相连的第三齿轮转动4圈;将第一齿轮的传动比限制在8:1,即限制了第二齿轮的传动速度,进而使与第三齿轮连接的丝杠4的转动速度减慢,丝杠4对显示器的重量提升能力提高;而将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传动比限制在1:4,在保证了丝杠4对大重量显示器提升能力的同时,又适当的控制了丝杠4对显示器提升的速度,使丝杠4对显示器的提升速度不至于太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通过链条连接或啮合。以下给出两种具体的连接方式,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但不仅限于以下两种连接方式。第一种连接方式,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链条连接,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或,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通过链条连接。
而为了使提升机实现智能化操作,上述实施例中的动力提供单元还包括:遥控器以及信号控制单元7,信号控制单元7用于接收遥控器发出的信号,并控制电机6工作。优选的,遥控器为微型遥控器,且在微型遥控器上设置有向上控制键、向下控制键及停止控制键,以便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按下不同的控制键。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6上设置有能够直接控制电机6工作的开关,当遥控器没电时,可以手动控制开关选择电机6的工作方式,进而实现显示器的上下移动或停止。
另外,在丝杠4最上端和最下端还可以设有监控探头,监控探头能够监控举升单元的位置,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信号控制单元7。当举升单元已经移动到丝杠4的最上端或最下端,但电机6仍在转动时,信号控制单元7根据监控探头的反馈情况,启动限位自停止功能,以及时停止电机6的工作,避免了电机6长时间处在失控工作状态,所造成的电机6烧毁的问题。
而且,在电机6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能够将检测到的温度转换成电信号传递给信号控制单元7,当电机6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过高时,信号控制单元7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所传递的信号,启动过热保护功能,以及时控制电机6停止工作,以免烧毁电机6。
请继续参阅图1,上述实施例中所提的安装平台包括底座1以及设在底座1上的支架3,支架3的结构可以由第一支架32通过支撑壁与第二支架31连接构成,且第二支架31设在底座1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支架3,例如,采用一体成型的四面腔体结构,且相邻两个面相互垂直;下面以这种四面腔体结构的支架为例来说明提升机的具体结构。
当支架3为一体成型的四面腔体结构时,四面腔体结构中的一个面所在腔壁作为第二支架31设于底座1上,且与底座1连接;与第二支架31相平行的腔壁作为第一支架32。采用这种一体成型的四面腔体结构作为支架3时,第一支架32上设有安装孔,丝杠4设在安装平台上的一端穿过第一支架32上的安装孔与第二支架31相连;其中,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设在四面腔体结构的内部,电机6设在第一支架32上,且电机6的主轴与第一齿轮相连。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设于四面腔体结构的支架中,有效的利用了四面体结构的支架内的空间,还防止提升机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空气中的灰尘积累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上,影响提升机的清洁度以及提升机的使用寿命。
另外,这种一体成型的四面腔体结构的支架中,第一支架32和第二支架31共同分担其所承受的力,使整个四面腔体结构的支架具有更好的支撑能力,以便设在其上的丝杠4能够更加稳固。
值得注意的是,电机6不仅限于设在第一支架32上,只要保证电机6的主轴与第一齿轮相连即可。而底座1的材质有很多种,如厚壁钢管作为底座1;另外,支架3与底座1可以采用焊接、丝接等多种连接方式,但不仅限于此。
请继续参阅图1,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在其底座1的底部上设有多个行走轮2,以便提升机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移动位置,满足不同位置的人对观看的要求。行走轮2上还可设置自锁装置;当提升机放置的位置不平坦时,自锁装置能够锁定行走轮2,避免了提升机自行滑动,使显示器的画面能够稳定的显示。另外,行走轮2的材质可选择尼龙行走轮等机械强度较高的材料,以使行走轮2对大重量的显示器具有更好的支撑能力。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还包括位于举升单元上方的连接板20以及与丝杠4平行的导轨5;其中,导轨5的一端与第一支架32相连接,导轨5的另一端与连接板20连接;且连接板20与丝杠4枢转连接。而由于连接板20将导轨5远离支架3的一端和丝杠4远离支架3的一端相连接,因此,导轨5和丝杠4能够始终保持在平行的状态,保证了托举平台10能够沿着导轨5和丝杠4稳定的上下移动,而且有效的防止了托举平台10过度向上移动导致的托举平台10滑出导轨5和丝杠4。
需要说明的是,导轨5可以为两个相互平行的滑杆,且两个相互平行的滑杆分别位于丝杠4的两侧。另外,在提升机上设置导轨5,在托举平台10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导轨5不仅能够为托举平台10的上下移动提供导向作用,而且还避免了托举平台10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左右晃动。
请参阅图2和图3,提升机上的举升单元包括托举平台10和悬挂架8,悬挂架8设于托举平台10上用于悬挂显示器,且悬挂架8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其中,托举平台10上设有与丝杠4螺纹连接的内丝结构,以及用于使导轨5穿过的滑套结构;悬挂架8上设有用于安装显示器的定位孔9,并且还设有用于调节显示器角度的调节孔。
工作时,将显示器固定在悬挂架8的定位孔9上,动力提供单元工作带动丝杠4转动,由于丝杠4上设有与丝杠4螺纹连接的托举平台10,且托举平台10上的滑套结构套设在导轨5上,因此丝杠4转动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托举平台10沿着丝杠4和导轨5上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定位孔9为螺孔,定位孔9为螺孔时,在固定安装显示器时,能够通过使用螺钉将显示器固定在悬挂架8上,而螺钉具有低拧入力矩和高锁紧的性能,使用螺钉和定位孔9配合连接,连接处的连接强度较高,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另外,悬挂架8上设有的用于调节显示器角度的调节孔,可以根据观看的需要,调节显示器的角度,显示器角度的调节方法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平台、丝杠和举升单元;所述丝杠的一端设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丝杠的另一端与所述举升单元螺纹连接;且所述丝杠设在所述安装平台上的一端与用于控制所述丝杠转动的动力提供单元相连;所述动力提供单元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的主轴相连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连接的第二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接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套设在所述丝杠设在所述安装平台上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传动比值大于或等于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传动比为8:1,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的传动比为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连接方式为啮合或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的连接方式为啮合或链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包括底座以及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带有安装孔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通过设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支撑壁与第二支架相连,所述第二支架设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丝杠设在所述安装平台上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
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均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电机的主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具有自锁功能的行走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还包括位于所述举升单元上方的连接板以及与所述丝杠平行的导轨;其中,
所述导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接,所述导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丝杠枢转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单元包括托举平台以及设于所述托举平台上用于悬挂显示器的悬挂架;其中,
所述悬挂架上设有用于安装显示器的定位孔,以及用于调节显示器角度的调节孔;
所述托举平台上设有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的内丝结构,以及使导轨穿过的滑套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提供单元还包括:遥控器,以及用于接收所述遥控器发出的信号,并控制所述电机工作的信号控制单元。
CN201520663948.5U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提升机 Active CN205026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3948.5U CN205026317U (zh)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提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3948.5U CN205026317U (zh)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提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26317U true CN205026317U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58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63948.5U Active CN205026317U (zh)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提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263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0824A (zh) * 2019-01-02 2019-04-16 上海粲高教育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x光体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0824A (zh) * 2019-01-02 2019-04-16 上海粲高教育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x光体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68138U (zh) 智能移动轨道式图像摄取装置
CN201487507U (zh) 一种平板电视、显示器视角调整装置
CN201255292Y (zh) 一种平板电视、显示器视角调整装置
CN101644376A (zh) 一种平板电视、显示器视角调整装置
CN101672415A (zh) 一种平板电视、显示器视角调整装置
CN107217825A (zh) 一种建筑环保用贴瓷砖工具
CN205026317U (zh) 一种提升机
US10378531B2 (en) Non-beam pumping unit driven by a motor reduction unit
CN211209236U (zh) 一种可调节的电力输送装置
CN214731839U (zh) 一种易拉罐挤压式压力测试机用上料机构
CN203343921U (zh) 一种检测贯流风叶不平衡量位置的动平衡机的装夹装置
CN210476128U (zh) 一种自动锁螺丝机结构
CN206672536U (zh) 一种针对于移动设备的精准广告投放装置
CN103818729B (zh) 一种码坯机升降装置
CN201947110U (zh) 电机位置调整装置
CN210662199U (zh) 一种多屏显示装置
CN209963649U (zh) 一种低压电缆铺设支架
CN207930234U (zh) 一种电动的配电环网柜夹持加工工装
CN107161778A (zh) 一种用于通信电力行业的防震承重滚架
CN108360827A (zh) 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空心砖砌筑装置
CN203649200U (zh) 一种搬运及码垛机械手
WO2020118773A1 (zh) 一种双丝杠升降机构
CN207036717U (zh) 生产线上的纸箱喷码检测设备
CN204022167U (zh) 一种建筑卷扬机平层安保观察装置
CN215411076U (zh) 一种机电设备的安装承载用调节垫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31

Address after: 010010 No.8, unit 4, No.1 building, Inner Mongolia electric power school dormitory, middle special road, Saihan District, Hohhot,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He Xuanru

Address before: 010010, No. 2, unit 1, building 5, Yingbin North Road, Xincheng District,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ohhot, 8

Patentee before: Liu Chunji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