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22714U - 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22714U
CN205022714U CN201520748200.5U CN201520748200U CN205022714U CN 205022714 U CN205022714 U CN 205022714U CN 201520748200 U CN201520748200 U CN 201520748200U CN 205022714 U CN205022714 U CN 205022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vehicle
rear suspension
suspension bracket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482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科彪
焦安勇
郑伟成
季鹏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482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22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22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22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和驾驶室后横梁,所述后悬置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中空部,所述后悬置支架适于连接在所述车架和所述驾驶室后横梁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支架,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可以避免由于驾驶室过度前倾而造成乘客生存空间不足的现象,进而减少了驾驶舱内人员所受的伤害,保障了驾驶舱内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汽车的驾驶室后悬置支架仅能满足驾驶室正常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载荷受力情况,未能考虑碰撞法规要求,无法满足汽车正面碰撞时驾驶室前倾时的受力情况,碰撞强度不足,严重削减了乘员生存空间,加剧乘员身体伤害,且驾驶室门框容易发生严重变形,会发生车门无法开启的问题,对挽救驾驶室内乘员生命造成极大的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该后悬置支架可以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避免由于驾驶室过度前倾而造成乘客生存空间不足的现象,进而减少了驾驶舱内人员所受的伤害,保障了驾驶舱内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后悬置支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和驾驶室后横梁,所述后悬置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中空部,所述后悬置支架适于连接在所述车架和所述驾驶室后横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包括设有中空部的支架本体,由此后悬置支架可以具有更高的强度,能够避免由于驾驶室过度前倾而造成乘客生存空间不足的现象,进而减少了驾驶舱内人员所受的伤害,保障了驾驶舱内人员的安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适于与所述驾驶室后横梁相连;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限定出所述中空部,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适于与所述车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减振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减振垫包括两个子减振垫,所述两个子减振垫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上具有凹槽部,所述第一减振垫位于所述凹槽部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凹槽部被构造成从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的方向、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凹槽部由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向下凹入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二减振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本体的所述第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的后悬置支架,因此该车辆可以有效地保护乘客,避免车辆在发生正面碰撞时驾驶室发生过度前倾,减少对乘客造成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本体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本体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本体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本体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悬置支架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沿Ⅵ-Ⅵ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本体与车架配合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悬置支架与车架、驾驶室后横梁配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后悬置支架100,
支架本体110,中空部101,
第一支架111,第一支架本体部111a,第一支架侧壁部111b,延伸部111c,第一支架翻边部111d,
第二支架112,第二支架本体部112a,第二支架侧壁部112b,第二支架翻边部112c,安装过孔102,
凹槽部113,
第一减震垫120,子减震垫121,
第二减震垫130,
车架300,驾驶室后横梁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100进行详细描述。
车辆包括车架300和驾驶室后横梁200,驾驶室后横梁200用于支撑驾驶室,驾驶室后横梁200可以支撑在车架300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100包括支架本体110,支架本体110具有中空部101,后悬置支架100适于连接在车架300和驾驶室后横梁200之间。
也就是说,支架本体110可以构造为类似盒状的结构,该盒状结构的支架本体110的强度更高,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后悬置支架100可以承受更大的拉力,进而可以避免驾驶室过度前倾,提高乘客的生存空间,减少对乘客的伤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100,包括设有中空部101的支架本体110,由此后悬置支架100具有更高的强度,能够避免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驾驶室过度前倾而造成乘客生存空间不足的现象,进而减少了驾驶舱内人员所受的伤害,保障了驾驶舱内人员的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支架本体110包括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第一支架111与驾驶室后横梁200相连,第二支架112连接在第一支架111的下方,第二支架112与第一支架111之间限定出中空部101,支架本体110的第一端适于与车架300相连。
也就是说,支架本体110可以由两个单独的零部件——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组成,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可以是焊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和图8所示,支架本体110的第一端即为支架本体110的内侧端,支架本体110的第二端即为支架本体110的外侧端,可以是第一支架111的内侧端或第二支架112的内侧端与车架300相连,也可以是第一支架111的内侧端和第二支架112的内侧端都与车架300相连。
第二支架112的内侧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车架300上,第一支架111的内侧端可以通过焊接和/或螺纹紧固件固定在车架30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支架111的内侧端通过焊接和螺纹紧固件固定在车架300上,第二支架112的内侧端通过焊接固定在车架300上。
具体地,如图1所述,第一支架111包括第一支架本体部111a和位于第一支架本体部111a两侧且向下延伸的第一支架侧壁部111b,第一支架本体部111a的内侧端向外延伸以形成延伸部111c,每一侧的第一支架侧壁部111b与延伸部111c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支架翻边部111d。
延伸部111c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车架300上,第一支架本体部111a的外侧端与驾驶室后横梁200固定在一起,第一支架翻边部111d通过焊接固定在车架300上,第一支架本体部111a的外侧端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驾驶室后横梁200上。
第二支架112包括第二支架本体部112a和位于第二支架本体部112a两侧且向上延伸的第二支架侧壁部112b,第二支架本体部112a以及两个第二支架侧壁部112b上设有第二支架翻边部112c,第二支架翻边部112c与车架300焊接固定,每个第二支架侧壁部112b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支架侧壁部111b焊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1上设有第一减震垫120,第一减震垫120可以位于支架本体110的第二端,第一减震垫120可以有效缓解驾驶室本身的振动以及路面经由车架300传递给驾驶室的振动。
具体地,如图5、图6和图8所示,第一减震垫120置于第一支架111的外侧,第一减震垫120包括两个子减震垫121,两个子减震垫121分别设在第一支架1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有利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支架111上具有凹槽部113,第一减震垫120位于凹槽部113处。凹槽部113可以起到定位第一减震垫120的作用,进而可以将第一减震垫120快速地安装在第一支架111上。
螺纹紧固件可以穿过第一减震垫120并将第一支架111与驾驶室后横梁200固定在一起,同时,第一减震垫120可以被固定在第一支架111上以起到减震作用。
具体地,如图6所示,凹槽部113被构造成从与第一支架111相连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支架111的一端的方向、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凹槽部113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对凹槽部113的结构作具体限定。例如,凹槽部113也可以被构造成从与第一支架111相连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支架111的一端的方向、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凹槽部113由第一支架11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向下凹入形成。也就是说,凹槽部113可以与第一支架111为一体成型件。由此,简化了第一支架111的结构,提高第一支架111的生产效率。
优选地,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支架112上与凹槽部113正对的部分设有安装过孔102,该安装过孔102可以方便螺纹紧固件穿过第一减震垫120并将第一支架111固定在驾驶室后横梁20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第一支架111上设有第二减震垫130。第一减震垫120可以置于第一支架111的第二端上,第二减震垫130可以置于第一支架111的第一端上。第一减震垫120和第二减震垫130可以一起效缓解驾驶室本身的振动以及路面经由车架300传递给驾驶室的振动。
具体地,第二减震垫130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部111a的内侧端与驾驶室后横梁200之间,在螺纹紧固件将第一支架本体部111a的内侧端固定在车架300上时,螺纹紧固件可以穿过第二减震垫130进而将第二减震垫130固定在第一支架111上。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减震垫130也可以是通过粘结等方式固定在第一车架300上,本实用新型不对第二减震垫130固定在第一车架300上的方式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10的第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可以用于连接车架300,且第二减震垫130可以设置在连接部上,该连接部与上述的延伸部111c为同一零部件。
下面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的后悬置支架100,因此该车辆可以有效地保护乘客,避免车辆在发生正面碰撞时驾驶室发生过度前倾,减少对乘客造成的伤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和驾驶室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中空部,所述后悬置支架适于连接在所述车架和所述驾驶室后横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适于与所述驾驶室后横梁相连;和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限定出所述中空部,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适于与所述车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减振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垫包括两个子减振垫,所述两个子减振垫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具有凹槽部,所述第一减振垫位于所述凹槽部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被构造成从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的方向、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由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向下凹入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二减振垫。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所述第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连接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
CN201520748200.5U 2015-09-24 2015-09-24 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05022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48200.5U CN205022714U (zh) 2015-09-24 2015-09-24 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48200.5U CN205022714U (zh) 2015-09-24 2015-09-24 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22714U true CN205022714U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55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48200.5U Active CN205022714U (zh) 2015-09-24 2015-09-24 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227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9870A (zh) * 2018-11-14 2019-01-22 三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车体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9870A (zh) * 2018-11-14 2019-01-22 三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车体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52163B (zh) 车辆机舱总成及具有该车辆机舱总成的车辆
JP4276185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US8246061B2 (en) Sub-frame mount for suspension
EP2514656B1 (en) Vehicle body floor structure
JP4977067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EP1975000B1 (en) Getting-on/off step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WO2006075804A1 (ja) 車体の前部構造
CN103144673B (zh)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02381361A (zh) 转向支撑构件的结构
CN106005044A (zh) 电动汽车车身
KR101856248B1 (ko) 측면충돌에 대한 보강부재를 구비한 2도어 또는 3도어 차량
CN104512466A (zh) 车身及具有该车身的车辆
JP4599017B2 (ja) 重なり合いを防止する衝撃吸収構造を有する自動車
JP2008230360A (ja) 電気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5937110B2 (ja) 自動車用の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を取り付けるためのアセンブリ
CN205022714U (zh) 用于车辆的后悬置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3569018B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安装结构
KR20110058181A (ko) 차량 엔진룸 대쉬 패널의 보강구조
RU2668779C2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в частности автомобиль 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с передним противоподкатным брусом
JP5760979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CN212172150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
JP5263535B2 (ja) 低床車両の連結器設置構造
CN205524509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总成
JP2005067268A (ja) キャブオーバー型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CN207274782U (zh) 铰接柱支撑装置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