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98450U - 降噪通风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降噪通风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98450U
CN204998450U CN201520417110.8U CN201520417110U CN204998450U CN 204998450 U CN204998450 U CN 204998450U CN 201520417110 U CN201520417110 U CN 201520417110U CN 204998450 U CN204998450 U CN 204998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reduction
noise
vent window
ventilating opening
open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171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蕾
郑淑萍
葛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Original Assigne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filed Critica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to CN2015204171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98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98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984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噪通风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车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降噪通风结构,其包括通风口结构,用于连通车厢内部和外部以及允许车厢内部的噪声传到车厢外部,该通风口结构包括通风口和反射面,反射面沿噪声的传播方向设置于通风口下游,使得噪声通过反射面反射后传播至车厢外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由于增加噪声的反射次数,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噪声强度,改善降噪效果。

Description

降噪通风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噪通风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对于来自车辆内部的噪音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工程车辆,由于工程作业的需要,在车厢内设有发电机组和动力设备等,会产生了很大的噪音,给周围的施工人员带来不适和困扰。例如电源车,其是一种为应急作业或其他用途提供备用电源的专用车,其车厢内部装备了发电机组、配电控制系统、输电线路等装置。电源车作为电力补充及工程急用的流动电站,在我国大中城市应用广泛,但由于发电机组等装置工作时会产生大量噪声,因此电源车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噪声污染,且发电机组长时间持续工作发热将造成机组及箱体温度不断升高,影响发电机组及其他电器元件的工作效率。因此,在电源车工作时对其进行降噪和散热处理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上述电源车降噪及散热问题,目前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在电源车车厢两侧厢体上设置通风降噪百叶窗,同时在车厢内部设置消声装置。然而现有的通风降噪装置具有以下缺点:
(1)降噪效果较差。噪声经过消声装置后,直接从通风口传播至车厢外部,因此,辐射到车厢外部的噪声强度仍然较高,降噪效果不理想。
(2)由于现有的通风降噪装置的通风口设置在车厢侧壁上,车厢内部的噪声会从通风口向电源车四周辐射,而人们通常都是在电源车四周活动的,因此这样的设计会直接影响电源车四周的噪声水平,危害电源车附近人员的健康。而若将通风口设置在车厢顶壁上,则又需要解决防雨的问题,这是因为雨水对于电源车车厢内部的发电机组和其他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引发触电等危险。然而目前仍没有一种通风降噪装置,能够兼顾解决上述通风、降噪及防雨问题。
(3)由于现有的通风消声装置需要同时满足通风与降噪需求,其中要达到较好的通风效果需要消声装置具有阻力小、通风面积大的特点,而要实现良好降噪则需要消声装置通风面积小、消声面积大的特点以使噪声不能直接从厢体内传出去,这两种矛盾的特性要求使得目前设置在车厢内部的消声装置的体积一般较大,占用了较多的车厢内部空间,造成厢体空间的浪费,不利于发电机组等装置的布置,也会妨碍工作人员进入车厢后的操作;而且,较大体积的消声装置会增加风阻,影响通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通风降噪装置,噪声经过消声装置后,直接从通风口传播至车厢外部,降噪效果不理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噪通风结构,其包括通风口结构,用于连通车厢内部和外部以及允许车厢内部的噪声传到车厢外部,该通风口结构包括通风口和反射面,反射面沿噪声的传播方向设置于通风口下游,使得噪声通过反射面反射后传播至车厢外部。
可选地,通风口结构包括第一通风口结构,该第一通风口结构包括第一通风口,该第一通风口被构造成当其作为出风口时使得通过其的气流方向朝向反射面。
可选地,第一通风口结构包括基本上封闭的腔室,反射面至少包括腔室的部分侧面,噪声能够穿过部分侧面上的开口进入腔室内部。
可选地,反射面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噪声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依次发生反射,腔室的侧面至少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中的一个。
可选地,腔室的内壁上设有吸音材料。
可选地,腔室内设有消音面板,该消音面板用于吸收进入腔室内的噪声。
可选地,消音面板设置成将腔室内部分隔出三角形腔室。
可选地,第一通风口设有风向调节件,风向调节件能够调节气流方向朝向反射面的角度。
可选地,第一通风口的气流方向与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30°~50°。
可选地,第一通风口结构设置在车厢外侧。
可选地,第一通风口结构设置在车厢顶部并且为顶部敞口的凹部,反射面的第二面与第一通风口相对地布置位于凹部的两侧,反射面的第一面位于第二面与第一通风口之间处于凹部的底部。
可选地,第一面被倾斜设置以防止雨水进入第一通风口,并且与排水槽连通以将雨水排到车厢外部。
可选地,第一面至少部分下凹形成雨水池,在雨水池上设有吸水件。
可选地,降噪通风结构还包括具有腔室的第二通风口结构,该第二通风口结构包括与车厢外部连通的第二通风口和与车厢内部连通的第三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三通风口设置在腔室的侧面上且不共面。
可选地,第二通风口和第三通风口彼此不对准或者分别位于彼此相邻的两个侧面上。
可选地,第二通风口结构位于车厢内且位于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上任一降噪通风结构。
可选地,工程车辆包括冷却风扇,冷却风扇具有吹风工作模式和吸风工作模式。
可选地,工程车辆为电源车。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个方面,其可以提供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口结构包括通风口和对噪声进行反射的反射面,因此,从通风口辐射出的噪声,会在反射面上发生反射后再传播至车厢外部空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由于增加了噪声的反射次数,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噪声强度,改善降噪效果,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其他技术手段来改善降噪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风阻较小,能够在改善降噪效果的同时保证通风散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腔室,噪声能够通过反射面进入该腔室内部,由于该腔室内壁上设有吸音材料,且其内部还设有消音面板,因此进入该腔体的噪声能够被进一步吸收,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降噪效果。此外,消声面板将腔室内部分隔出的三角形空腔,可以进一步消除噪声,实现更好的降噪效果。
(3)本实用新型将降噪通风结构设置在电源车车厢顶部和底部,这样车厢内的噪声只能通过该降噪通风结构向车厢上方及下方空间进行辐射,而不会再向车厢四周辐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通风口设置在车厢侧壁而危害电源车附近人员健康的问题;同时,由于无须占用车厢内部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利于车厢内部发电机组等装置的布置以及工作人员在车厢内的操作。
(4)本实用新型在第一通风口处设置了风向调节件,该风向调节件使得通过第一通风口的气流方向朝向反射面,这样避免了噪声的直线传播,使噪声能够被反射面反射,从而可以减少车厢内部噪声从第一通风口向车厢外辐射能量;同时,当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通风口结构设置在车厢顶部时,这样设置还能够减少雨水通过该风向调节件进入第一通风口。
(5)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雨水池、雨水槽和吸水件,吸水件设置在雨水池内,因此雨水会流到海绵上被吸水件吸收,不易迸溅,而雨水池倾斜设置,第一通风口一侧高,靠近雨水槽一侧低,这样使得吸水件吸收的多余雨水能够沿着倾斜设置的雨水池流入雨水槽,进而从车厢顶部流向地面。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雨水进入设置在车厢顶部的第一通风口,从而有效解决了顶置通风降噪装置的防雨难题。
(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通风口结构,其第二通风口和第三通风口位于该第二通风口结构的不同侧面上,分别用于与车厢外部连通和与车厢内部连通,这样使得该第二通风口结构的气流方向交错设置,不在同一平面上,从而能够增加噪声传播过程中的反射次数,进而有效降低从该第二通风口结构向车厢外辐射的噪声强度。
(7)本实用新型的冷却风扇具有吸风和吹风两种工作模式,在吸风模式下气流从第一通风口结构经过发电机组到达第二通风口结构,在吹风模式下从第二通风口结构经过发电机组到达第一通风口结构,发电机组本体辐射热量被充分带走,散热效果较好;且当冷却风扇由吸风模式改变为吹风模式时,可以将积累在第一通风口结构内的落叶、灰尘等吹出,保持其通风口及风道的畅通,保证散热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通风口结构;101、第一通风口;102、第一面;103、第二面;104、风向调节件;106、雨檐;
2、腔室;201、消音面板;
301、车厢顶壁;302、车厢侧壁;303、车厢底壁;
4、雨水池;401、吸水件;402、雨水槽;
5、第二通风口结构;501、第二通风口;502、第三通风口;503、第二通风口结构顶板;504、第二通风口结构侧板;
6、冷却风扇;
7、第一通风风道;701、通风道底板;702、通风道侧板;
8、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竖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降噪通风结构,包括通风口结构,该通风口结构用于连通车厢内部和外部以及允许车厢内部的噪声传到车厢外部,其包括通风口和反射面,反射面沿噪声的传播方向设置于通风口下游,使得噪声通过该反射面反射后传播至车厢外部。此处的噪声传播方向是泛指噪声从车厢内部向车厢外部辐射的方向。
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降噪通风结构,从通风口辐射出的噪声,会在反射面上发生反射后再传播至车厢外部空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由于增加了噪声的反射次数,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向车厢外部辐射的噪声强度,改善降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风口结构可以包括第一通风口结构1,该第一通风口结构1包括第一通风口101,该第一通风口101被构造成当其作为出风口时使得通过其的气流方向朝向所述反射面,这样使得从第一通风口101辐射出的大部分噪声,会在反射面上发生反射后再传播至车厢外部空间,保证本实用新型的降噪效果。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通风口101处设置风向调节件104,该风向调节件104能够调节气流方向朝向反射面的角度,例如可以调节使得第一通风口101的气流方向与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30°~50°,这样一方面可以获得较好的降噪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足够的通风面积,获得较好的通风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风向调节件104可以为通风降噪百叶或者其他能够调节风向、降低噪声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通风口结构1可以包括基本上封闭的腔室2,反射面至少包括该腔室2的部分侧面,噪声能够穿过该部分侧面上的开口进入腔室2内部,这里“基本上封闭”是指腔室2在侧面上的开口之外的其他部分是封闭的。通过设置该腔室2,噪声在传播至车厢外部空间前,除了要经过反射面的反射,还有一部分未被反射面反射的噪声可以在腔室2内被进一步耗散,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
腔室2内壁上可以设有吸音材料,进一步地,还可以在腔室2内部设置消音面板201,该消音面板201能够吸收进入腔室2内部的噪声,这样腔室2不仅可以对噪声进行多次反射,还可以通过消音面板201和/或内壁上的吸音材料对噪声进行吸收,从而进一步改善降噪效果。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消音面板201被设置成将腔室2内部分隔出三角形腔室,例如消音面板201倾斜地设置在腔室2的顶壁及侧壁之间,使消音面板201后面形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空腔,该三角形空腔于是可以进一步消除噪声,从而进一步改善降噪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消声面板201可以为中间一层网状骨架支撑,外包玻璃丝纤维及无碱憎水布的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其能够消音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面可以只包括一个面,也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面,只要能够对从通风口辐射出的噪声进行反射即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反射面包括第一面102和第二面103,噪声在第一面102和第二面103上依次发生反射,腔室2的侧面至少包括第一面102和第二面103中的一个。设置第一面102和第二面103依次对噪声进行反射,不仅可以降低噪声,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其他技术手段来改善降噪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风阻较小,能够在改善降噪效果的同时保证通风散热效果。
为了能够节约车厢内部空间,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通风口结构1可以设置在车厢外侧,既可以设置在车厢侧壁,也可以设置在车厢顶部或底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通风口结构1优选设置在车厢顶部和/或底部,因为这样车厢内的噪声只能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降噪通风结构向车厢上方及下方空间进行辐射,而不会再向车厢四周辐射,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通风口设置在车厢侧壁而危害电源车附近人员健康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通风口结构1设置在车厢顶部并且为顶部敞口的凹部,反射面的第二面103与第一通风口101相对地布置位于该凹部的两侧,而反射面的第一面102位于第二面103与第一通风口101之间处于凹部的底部,这样保证了车厢结构的平整。基于这种实施方式,当该第一通风口结构1作为进风口时,车厢外部气流能够从其顶部敞口进入该第一通风口结构1,并沿着其凹部所构成的气流通道从第一通风口101进入车厢内部,而车厢内部的噪声从第一通风口101向车厢外部辐射时,会在第一面102和第二面103上依次发生反射,使得噪声强度有效降低,再从顶部敞口向车厢上部空间辐射,从而降低本实用新型对车厢四周的噪声影响,减少对车厢附近人员健康所造成的损害。
进一步地,为了解决顶置通风降噪装置的防雨难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面102被倾斜设置以防止雨水进入第一通风口101,并且与排水槽402连通以将雨水排到车厢外部。
更进一步地,第一面102可以至少部分下凹形成雨水池4,在该雨水池4上还可以设置由吸水材料制成的吸水件401,吸水材料例如为海绵、毡子等等,这样使得本实用新型不仅对雨水有导流作用,还可以吸收雨水,防止雨水飞溅,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顶置通风降噪装置的防雨难题。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通风口结构5,该第二通风口结构5与第一通风口结构1配合,使得气流能够进入车厢并带走热量,当第一通风口结构1用作入风口时,第二通风口结构5用作出风口;而当第一通风口结构1用作出风口时,第二通风口结构5则用作入风口。第二通风口结构5与第一通风口结构1通常相对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一通风口结构1设置在车厢一个侧壁上时,第二通风口结构5则设置在与该侧壁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而当第一通风口结构1设置在车厢顶部时,第二通风口结构5则设置在车厢底部。
第二通风口结构5实际上可以只包括一与车厢外部连通的通风口,然而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通风口结构5也可以具有沿噪声传播方向设置在其通风口下游的反射面,即该第二通风口结构5可以具有与第一通风口结构1相同的结构;或者,如图2所示,第二通风口结构5可以具有腔室,且其包括与车厢外部连通的第二通风口501和与车厢内部连通的第三通风口502,其中第二通风口501和第三通风口502设置在该腔室的侧面上且不共面,进一步地,第二通风口501和第三通风口502可以彼此不对准或者分别位于彼此相邻的两个侧面上,这样当噪声通过该第二通风口结构5向车厢外部辐射时,须通过第三通风口502进入第二通风口结构5的腔室,然后再通过与第三通风口502不共面的第二通风口501到达车厢外部,这样噪声就经过了多次反射,从而使得噪声强度得以有效降低。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降噪通风结构包括第一通风口结构1、第二通风口结构5、腔室2和雨水池4,其中:第一通风口结构1设置在车厢顶部,第二通风口结构5设置在车厢底部,腔室2设置在车厢顶部且与第一通风口结构1相对设置。第一通风口结构1设置在车厢顶壁301下方,为顶部敞口的凹部,且顶部敞口位于车厢顶壁301上,该顶部敞口将车厢顶壁301分成左右两段,为了描述方便,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将这两段车厢顶壁分别称为左车厢顶壁301和右车厢顶壁301,此处的“左、右”是基于附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本实施例的第一通风口结构1包括第一通风口101、第一面102和第二面103,其中:第一面102位于凹部的底部;第一通风口101位于凹部的一侧,其设置于右车厢顶壁301与第一面102之间;而第二面103位于凹部的另一侧,其设置于左车厢顶壁301与第一面102之间,这样第一通风口101与第二面103相对地设置于凹部的两侧;在第一通风口101处设有通风消声百叶,该通风消声百叶能够使得当第一通风口101作为出风口时通过第一通风口101的气流方向朝向第一面102,这样当噪声通过第一通风口101向车厢外部辐射时,会先经过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的依次反射,从而噪声强度被降低,降噪效果得以改善。
本实施例的腔室2由第二面103、左车厢顶壁301、车厢侧壁302、第一面102及车厢前后壁围成,第二面103构成腔室2的侧面,结构简单且美观。为了保证噪声能够进入腔室2,第二面103上设有开口,例如第二面103可以为穿孔板,部分噪声于是可以经由第二面103上的小孔进入腔室2内部。腔室2内壁上设有消音材料,且其内部设有消音面板201,消音面板201倾斜地设置在左车厢顶壁301与车厢侧壁302之间,于是消音面板201后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空腔。这样,当噪声经过第一面102反射后到达第二面103时,一部分噪声会因被第二面103多次反射而强度降低,另一部分则会经由小孔进入腔室2内部,被腔室2内壁反射和吸收,同时被消音面板201吸收,此外,噪声还可以被消音面板201后的三角形空腔进一步耗散,因此,该实施例的腔室2能够有效降低噪声,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且无须占用车厢内部空间。实际上,腔室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面102下方,第一面102构成其侧面,噪声从第一通风口101到达第一面102时,一部分被第一面102反射,另一部分进入腔室2;或者腔室2的侧面也可以由第一面102和第二面103共同构成。
为了防雨,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面102下凹形成雨水池4,雨水池4上设有吸水件401,雨水池4与车厢侧壁302之间还设有雨水槽402。雨水池4倾斜设置,即第一通风口101一侧高,雨水槽402一侧低,例如倾斜角度可以为3°~5°,这样能够更方便地将雨水引流至雨水槽402,进而由雨水槽402将雨水排到车厢外部,以防止雨水进入第一通风口101。吸水件401能够吸收雨水、防止雨水飞溅,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吸声性能,可以进一步降低向外辐射的噪声。
此外,为了使被发明具有更好的防雨效果,在该实施例中,通风消声百叶向车厢内部倾斜设置,以使雨水更不容易经由第一通风口101进入车厢内部,此外,右车厢顶壁301通风消声百叶外伸一段距离,于是右车厢顶壁301对雨水具有一定的遮蔽作用,这种结构设置使得第一通风口101呈楔形,具有较好的防雨效果;进一步地,在右车厢顶壁301与通风消声百叶之间设有雨檐106,雨檐106呈J型,对雨水具有导流作用,当然,雨檐106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其能够起到防雨引流作用即可。
如图2所示,第二面103的下端向第一通风口101一侧倾斜,这样第二面103与同样倾斜设置的通风消声百叶一起,形成向第一通风口101倾斜的通风风道,对气流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引导空气进入第一通风口101,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通风散热效果。同时,该倾斜设置的第二面103,可以将雨水引流到雨水池4,防止雨水飞溅。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雨水通过第二面103上的小孔进入腔室2内,影响腔室2及其内部消音面板201的消音效果,可以在第二面103的内壁上设置无碱憎水布等防水透声材料。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通风口结构5设置在车厢底部,其具有由车厢侧壁302、第二通风口结构顶板503、第二通风口结构侧板504、车厢底壁303以及车厢前后壁围成的腔室,第二通风口501设置在车厢底壁303上,其与车厢外部连通;第三通风口502设置在第二通风口结构侧板504上,其与车厢内部连通,这样增加了通过第二通风口结构5向外辐射时噪声的反射次数,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当然,该第二通风口结构5的腔室内壁上也可以设有消音材料,用于进一步吸收噪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车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通风口结构5,以使车厢左右两侧的热量都能被充分带走,进一步保证通风散热效果。
基于如图1和图2所示的降噪通风结构,第一通风口结构1和第二通风口结构5分别设置在车厢顶部和底部,于是噪声只能向车厢上方及下方空间进行辐射,而不会再向车厢四周辐射,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通风口设置在车厢侧壁而危害电源车附近人员健康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无须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再在车厢内部设置体积较大的消声装置,因此,也有效节约了车厢内部空间,方便车厢内部发电机组等装置的布置,也有利于工作人员在车厢内的各种操作。此外,可以利用第二通风口结构5上部的车厢空间布置休息室、电缆绞盘舱等,不仅优化了车厢内部空间布局,而且还能够使向车厢外辐射的噪声能量进一步降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降噪通风结构还可以包括相对于第一通风口101靠近车厢内部设置的第一通风风道7,该第一通风风道7包括右车厢顶壁301、通风道底板701以及通风道侧板702,且第一通风口101构成该第一通风风道7与车厢外部连通的通风口。该第一通风风道7不仅能够引导气流,而且能够削弱到达第一通风口101的噪声的强度。第一通风风道7内壁上可以设有消音材料,以进一步吸收噪声。通风道侧板702相对于车厢前壁或后壁向车厢中部倾斜设置,以引导气流通过车厢中部,从而有效带走车厢内部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其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的降噪通风结构。该工程车辆例如为电源车。
如图1所示,当第一通风口结构1设置在车厢顶部时,电源车的冷却风扇6及散热器8可以设置在电源车的顶部,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对车厢内部空间的占用,优化车厢内部空间布局,而且能够更有效地为空气流经降噪通风结构提供动力。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第一通风口结构1位于车厢的顶部和第二通风口结构5位于车厢的底部。第一通风口结构1也可以位于车厢的底部或侧面,第二通风口结构5也可以位于车厢的顶部或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冷却风扇6具有吹风工作模式和吸风工作模式。在吸风模式下气流从第一通风口结构1经过发电机组到达第二通风口结构5,在吹风模式下从第二通风口结构5经过发电机组到达第一通风口结构1,这样发电机组本体辐射热量能够被充分带走,散热效果较好;此外,当冷却风扇6由吸风模式改变为吹风模式时,可以将积累在第一通风口结构1及第一通风风道7内的落叶、灰尘等吹出,保持第一通风口101及第一通风风道7的畅通,保证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口结构,用于连通车厢内部和外部以及允许车厢内部的噪声传到车厢外部,所述通风口结构包括通风口和反射面,所述反射面沿所述噪声的传播方向设置于所述通风口下游,使得所述噪声通过所述反射面反射后传播至车厢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结构包括第一通风口结构(1),第一通风口结构(1)包括第一通风口(101),所述第一通风口(101)被构造成当其作为出风口时使得通过其的气流方向朝向所述反射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结构(1)包括基本上封闭的腔室(2),所述反射面至少包括所述腔室(2)的部分侧面,所述噪声能够穿过所述部分侧面上的开口进入所述腔室(2)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包括第一面(102)和第二面(103),所述噪声在所述第一面(102)和所述第二面(103)上依次发生反射,所述腔室(2)的所述部分侧面至少包括第一面(102)和第二面(103)中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2)的内壁上设有吸音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2)内设有消音面板(201),所述消音面板(201)用于吸收进入所述腔室(2)内的噪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面板(201)设置成将所述腔室(2)内部分隔出三角形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101)设有风向调节件(104),所述风向调节件(104)能够调节所述气流方向朝向所述反射面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101)的气流方向与所述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30°~5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结构(1)设置在车厢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结构(1)设置在车厢顶部并且为顶部敞口的凹部,所述第二面(103)与所述第一通风口(101)相对地布置位于所述凹部的两侧,所述第一面(102)位于所述第二面(103)与所述第一通风口(101)之间处于所述凹部的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102)被倾斜设置以防止雨水进入所述第一通风口(101),并且与排水槽(402)连通以将雨水排到车厢外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102)至少部分下凹形成雨水池(4),在所述雨水池(4)上设有吸水件(401)。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结构包括具有腔室的第二通风口结构(5),所述第二通风口结构(5)包括与车厢外部连通的第二通风口(501)和与车厢内部连通的第三通风口(502),所述第二通风口(501)和第三通风口(502)设置在所述腔室的侧面上且不共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口(501)和第三通风口(502)彼此不对准或者分别位于彼此相邻的两个侧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口结构(5)位于车厢内且位于底部。
17.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所述的降噪通风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辆包括冷却风扇(6),所述冷却风扇(6)具有吹风工作模式和吸风工作模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辆为电源车。
CN201520417110.8U 2015-06-16 2015-06-16 降噪通风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98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7110.8U CN204998450U (zh) 2015-06-16 2015-06-16 降噪通风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7110.8U CN204998450U (zh) 2015-06-16 2015-06-16 降噪通风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98450U true CN204998450U (zh) 2016-01-27

Family

ID=55155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1711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98450U (zh) 2015-06-16 2015-06-16 降噪通风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984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4433A (zh) * 2015-06-16 2016-05-18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降噪通风口结构及其电源车
CN112776565A (zh) * 2021-01-13 2021-05-11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 一种汽车车顶通风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4433A (zh) * 2015-06-16 2016-05-18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降噪通风口结构及其电源车
CN112776565A (zh) * 2021-01-13 2021-05-11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 一种汽车车顶通风结构
CN112776565B (zh) * 2021-01-13 2022-05-10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 一种汽车车顶通风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2152B (zh) 用于城市快速车道和隧道口的全影型声屏障
CN206091107U (zh) 室内通风采光装置
CN204012303U (zh) 户外落地式配电箱
CN103661458B (zh) 车用空调机组风道系统
KR20180022124A (ko) 쏠라셀을 구비한 흡음패널 및 흡음벽체
CN204998450U (zh) 降噪通风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车辆
CN105584433B (zh) 降噪通风结构及其电源车
CN107202501A (zh) 集中式冷却塔通风降噪系统
CN103318208B (zh) 铁路客车车顶防水进风结构
CN104714219A (zh) 激光测距传感器保护罩及激光测距仪
CN20726256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569283A (zh)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太阳能辅助通风屋面结构
CN203872495U (zh) 防水格栅及使用其的车辆
CN211500420U (zh) 一种降噪通风凸窗
CN211500799U (zh) 一种拖车电站降噪舱体
CN108660956A (zh) 组合式轨道交通声风屏障
CN209214060U (zh) 地下车库防排烟结构
CN208702788U (zh) 等边楔形复合消声器
CN101701544A (zh) 排风降噪系统
CN212508660U (zh) 一种通风散热效果更好的风力发电机舱罩
CN108442619A (zh) 自清洁光热光伏一体化隔热通风可透光玻璃屋顶
CN211290315U (zh) 一种暖通空调固定装置
CN212000681U (zh) 一种道路桥梁降噪音装置
CN205561145U (zh) 一种用于主变压器室的通风降噪系统
CN207426527U (zh) 一种通风型变电站箱式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