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62565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62565U CN207262565U CN201721296742.9U CN201721296742U CN207262565U CN 207262565 U CN207262565 U CN 207262565U CN 201721296742 U CN201721296742 U CN 201721296742U CN 207262565 U CN207262565 U CN 2072625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air conditioner
- guide face
- weatherseal
- windw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所述室内机主体内形成有出风风道;以及挡风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所述挡风件上贯设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挡风件的迎风侧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导流面及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为平面或凹弧面、且所述第一导流面位于所述挡风件的前端,所述第二导流面为凸弧面。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挡风件即能有效改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的用户体验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已经成为众多家庭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之一。现有的空调器大多同时具有制冷及制热功能,以使室内环境温度维持在舒适的范围内;当开启制冷模式时,如果风力过于强劲,冷气流吹至用户身上后,会使用户患上空调病;当开启制热模式时,由于热气流的比重小,向上升,因此,热气流很难送达地面,如此,不仅降低了空调器制热模式下的舒适性,而且提高了空调器制热模式下的耗电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提高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的用户体验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室内机主体,所述室内机主体内形成有出风风道;以及
挡风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所述挡风件上贯设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挡风件的迎风侧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导流面及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为平面或凹弧面、且所述第一导流面位于所述挡风件的前端,所述第二导流面为凸弧面。
优选地,所述挡风件包括:背风板,所述背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所述背风板的进风侧开设有安装敞口;以及
迎风板,盖合于所述安装敞口,所述迎风板的迎风侧在其宽度方向上形成所述第一导流面及所述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为平面或朝向所述背风板凹设的凹弧面、且所述第一导流面位于所述迎风板的前端,所述第二导流面为背离所述背风板凸设的凸弧面,所述迎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二散风孔。
优选地,在所述迎风板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导流面的截面边线呈圆弧形,所述边线所对应的最大弦长为L,所述边线的曲率半径为R,且满足0.9≤R/L≤6.9。
优选地,所述边线到所述边线的起始点连线的最大距离为B,且满足1/20≤B/L≤1/8。
优选地,所述背风板呈背离所述迎风板外凸的双面弧形板。
优选地,所述背风板在所述安装敞口边沿相对的两侧分设有凸扣和卡槽;所述迎风板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凸扣抵接的抵接槽,另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卡块。
优选地,所述背风板在所述安装敞口处与所述迎风板对应设有磁吸件。
优选地,所述迎风板与所述背风板围合形成消音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风孔与所述第二散风孔呈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
室内机主体,所述室内机主体内形成有出风风道;以及
挡风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所述挡风件上贯设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挡风件的迎风侧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导流面及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为平面或凹弧面、且所述第一导流面位于所述挡风件的前端,所述第二导流面为凸弧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室内机主体的出风风道设置挡风件,该挡风件上开设有多个散风孔,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无风感模式时,挡风件盖合出风风道的出风口,此时,冷风经过散风孔的散风作用后,冷风的气流强度显著降低,因此,空调器制冷过程中只有凉感,无明显风感,用户感觉更为舒适且不容易患上空调病。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挡风件相对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向下倾斜一定角度,此时,热气流顺次经过挡风件的第二导流面和第一导流面,由于第二导流面为凸弧面设置,根据“康达效应”可知,热气流首先沿着第二导流面附壁流动,使得热气流具有向下流动的趋势,接着热气流沿着第一导流面继续向前流动,第一导流面设置成平面或凹弧面,相对于凸弧面能够有效延长送风距离,在第一导流面与第二导流面的协同作用下,使得热气流能够更顺利地经由挡风件导出,最终在保证将热气流尽可能多的送向地面的同时,还能使热气流尽可能远的送至用户,以实现用户的暖足效果和温心效果,并且还提高了空调器制热模式下的效率,降低了空调器的耗电量。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挡风件即能有效改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的用户体验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无风感模式时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制冷风感模式时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时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挡风件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室内机主体 | 22 | 迎风板 |
101 | 出风风道 | 221 | 第一导流面 |
20 | 挡风件 | 222 | 第二导流面 |
21 | 背风板 | 223 | 第二散风孔 |
211 | 第一散风孔 | 224 | 抵接槽 |
212 | 凸扣 | 225 | 卡块 |
213 | 卡槽 | 23 | 消音腔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10及挡风件20。所述室内机主体10内形成有出风风道101;所述挡风件20活动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101。所述挡风件20上贯设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挡风件20的迎风侧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导流面221及第二导流面222,所述第一导流面221为平面或凹弧面、且所述第一导流面221位于所述挡风件的前端,所述第二导流面222为凸弧面。
空调室内机大多安装在一定高度的墙壁上,由于冷风的比重大,向下沉,热风的比重小,向上飘。因此制冷状态下,空调室内机出风风道吹出的冷风直吹到人的身上,对于身体素质较为敏感用户,极易引起空调病,而制热状态下,空调室内机出风风道吹出的热风无法送达地面,用户感觉不到。当用户明显感觉到热风时,整个房间的温度基本都处于温暖状态,这造成了热量的浪费,导致空调器的耗电量很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能够兼顾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下的用户体验舒适性。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挡风件20可转动地设于出风风道101的出风口处,在制冷无风感模式时(如图2所示),挡风件20盖合出风风道101的出风口,由出风口吹出的冷风经过散风孔的散风作用后,冷风气流强度显著减弱,使空调器在制冷时只存在凉感,从而能够实现无风感的效果。在制冷风感模式时(如图3所示),挡风件20相对出风口向下翻转至第一位置,此时出风口完全打开,可以满足用户吹冷风的需求,并且挡风件20设置于出风风道101的出风口处,相当于延长了出风风道101,从而能够有效增加送风距离。
在制热模式时(如图4所示),挡风件20继续向下翻转至第二位置,此时,热气流顺次经过挡风件20的第二导流面222和第一导流面221,由于第二导流面222为凸弧面设置,根据“康达效应”可知,热气流首先沿着第二导流面222附壁流动,使得热气流具有向下流动的趋势;接着热气流沿着第一导流面221继续向前流动,第一导流面221设置成平面或凹弧面,相对于凸弧面能够有效延长送风距离。在第一导流面221与第二导流面222的协同作用下,使得热气流能够更顺利地经由挡风件20导出,最终在保证将热气流尽可能多的送向地面的同时,还能使热气流尽可能远的送至用户,以实现用户的暖足效果和温心效果,并且还提高了空调器制热模式下的效率,降低了空调器的耗电量。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康达效应亦称附壁作用或柯恩达效应。流体(水流或气流)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现象称为康达效应。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表面摩擦时(也可以说是流体粘性),只要曲率不大,流体会顺着物体的表面流动。
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挡风件20的安装位置并不仅限于出风风道101的出风口处,例如,挡风件20还可安装于出风风道101内;并且,挡风件20与室内机主体10之间既可以是转动配合,也可以是滑动配合,只要能实现挡风件20在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下的状态切换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室内机主体10的出风风道101设置挡风件20,该挡风件20可在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之间自由切换,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无风感模式时,挡风件20盖合出风风道101的出风口,冷风经过挡风件20的散风孔的散风作用后,冷风的气流强度显著降低以满足用户的无风感需求。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热气流依次经过挡风件20的第二导流面222和第一导流面221,在第一导流面221与第二导流面222的协同作用下,使得热气流能够更顺利地经由挡风件20导出,最终在保证将热气流尽可能多的送向地面的同时,还能使热气流尽可能远的送至用户,以实现用户的暖足效果和温心效果,并且还提高了空调器制热模式下的效率,降低了空调器的耗电量。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挡风件20能有效改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的用户体验舒适性。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所述挡风件20包括背风板21及迎风板22,所述背风板21上贯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211,所述背风板21的进风侧开设有安装敞口;所述迎风板22盖合于所述安装敞口,所述迎风板22的迎风侧在其宽度方向上形成所述第一导流面221及所述第二导流面222,所述第一导流面221为平面或朝向所述背风板21凹设的凹弧面、且所述第一导流面221位于所述迎风板22的前端,所述第二导流面222为背离所述背风板21凸设的凸弧面,所述迎风板22上贯设有多个第二散风孔22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挡风件20分体设置为背风板21及迎风板22,并且在背风板21上开设多个第一散风孔211,在迎风板22上开设多个第二散风孔223,如此,在制冷模式时,冷气经过第二散风孔223及第一散风孔211的两级散风作用后,能够进一步增强无风感效果,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其中,第一散风孔211及第二散风孔223的形状有多种,例如可为圆形孔、方形孔、三角形孔或长条形孔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且第一散风孔211与第二散风孔223的形状可设置为相同,也可设置为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使第二导流面222实现较优的导流效果,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迎风板22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导流面222的截面边线呈圆弧形,所述边线所对应的最大弦长为L,所述边线的曲率半径为R,且满足0.9≤R/L≤6.9。在这一范围内,可使得迎风板22在保证具有较远的送风距离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将热气流导向地面。优选地,R/L的比值可为1、3、5、6、6.5。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第二导流面222在保证具有较远的送风距离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将热气流导向地面。所述边线到所述边线的起始点的连线的最大距离为B,且满足1/20≤B/L≤1/8,若B/L的比值过小,使得第二导流面222更趋于平面,康达效应不明显,不能够将热气流有效地导向地面;若B/L的比值过大,则第二导流面222的曲率过大,同样也不能起到较好的导流效果,并且还使送风距离减小。优选地,B/L的比值可为1/18、1/15、1/12、1/10、1/9。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制冷模式下的散风效果,所述背风板21呈背离所述迎风板22外凸设置的双面弧形板。由于弧面相较于平面能够具有更大的面积,从而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开设更多的第一散风孔211,从而使得无风感效果更好。同时,由于背风板21的外表面设置成凸弧面,使得冷气流更易沿着弧面向下流动,从而减弱了冷气流的流速,进一步增强了无风感效果。此外,在制冷模式下,挡风件20盖合出风口,背风板21的弧面设置使得空调器的整体外观更加美观。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背风板21在所述安装敞口边沿相对的两侧分设有凸扣212和卡槽213;所述迎风板22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凸扣212抵接的抵接槽224,另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卡槽213卡接的卡块225。在安装时,首先将抵接槽224抵接在凸扣212上,然后向前推动迎风板22,使得迎风板22上边沿的卡块225适配嵌入背风板21安装敞口上边沿的卡槽213中,整个过程安装十分方便。然本设计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背风板21在所述安装敞口处与所述迎风板22对应设有磁吸件,如此背风板21和迎风板22可以通过磁性吸附的方式可拆卸连接,进而使得背风板21和迎风板22的安装过程更为方便。
为了降低气流流经挡风件20的噪声,所述迎风板22与所述背风板21围合形成消音腔23,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迎风板22与背风板21扣合固定后,迎风板22与背风板21之间形成有消音腔23。由于气流自迎风板22流至背风板21的过程中会经过该消音腔23,消音腔23的内壁能够吸收气流与第二散风孔223和第一散风孔211摩擦产生的噪声,因此,本实施例提出的挡风件20的噪声小,不会影响用户休息。
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冷模式下挡风件20的散风效果,所述第一散风孔211与所述第二散风孔223呈交错设置。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第一散风孔211与第二散风孔223呈交错设置,指的是当第一散风孔211与第二散风孔223投影至同一投影面上时,二者不会完全重合。例如,将第二散风孔223投影至背风板21上时,第二散风孔223的投影与第一散风孔211之间完全错开或部分重合。更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散风孔211朝上倾斜设置,将第一散风孔211朝上倾斜一定角度,如此由第一散风孔211吹出的冷气不会直吹用户,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主体,所述室内机主体内形成有出风风道;以及
挡风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所述挡风件上贯设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挡风件的迎风侧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导流面及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为平面或凹弧面、且所述第一导流面位于所述挡风件的前端,所述第二导流面为凸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件包括:
背风板,所述背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所述背风板的进风侧开设有安装敞口;以及
迎风板,盖合于所述安装敞口,所述迎风板的迎风侧在其宽度方向上形成所述第一导流面及所述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为平面或朝向所述背风板凹设的凹弧面、且所述第一导流面位于所述迎风板的前端,所述第二导流面为背离所述背风板凸设的凸弧面,所述迎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二散风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迎风板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导流面的截面边线呈圆弧形,所述边线所对应的最大弦长为L,所述边线的曲率半径为R,且满足0.9≤R/L≤6.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线到所述边线的起始点连线的最大距离为B,且满足1/20≤B/L≤1/8。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风板呈背离所述迎风板外凸的双面弧形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风板在所述安装敞口边沿相对的两侧分设有凸扣和卡槽;所述迎风板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凸扣抵接的抵接槽,另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卡块。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风板在所述安装敞口处与所述迎风板对应设有磁吸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板与所述背风板围合形成消音腔。
9.如权利要求2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风孔与所述第二散风孔呈交错设置。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96742.9U CN207262565U (zh) | 2017-10-02 | 2017-10-02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96742.9U CN207262565U (zh) | 2017-10-02 | 2017-10-02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62565U true CN207262565U (zh) | 2018-04-20 |
Family
ID=61917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96742.9U Active CN207262565U (zh) | 2017-10-02 | 2017-10-02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6256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63490A (zh) * | 2021-02-19 | 2022-08-3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导风板以及具有其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CN114963332A (zh) * | 2021-02-19 | 2022-08-3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CN114963328A (zh) * | 2021-02-19 | 2022-08-3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2017
- 2017-10-02 CN CN201721296742.9U patent/CN20726256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63490A (zh) * | 2021-02-19 | 2022-08-3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导风板以及具有其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CN114963332A (zh) * | 2021-02-19 | 2022-08-3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CN114963328A (zh) * | 2021-02-19 | 2022-08-3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262565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7525139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6907830A (zh) | 一种室内机制冷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 |
CN207262572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7490072A (zh) |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7936296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7394969U (zh)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
CN206683071U (zh) | 基于科恩达效应的分体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763734A (zh)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7262672U (zh) |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7936295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560134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面板和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 |
CN207936258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7334940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7486956U (zh)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7688234U (zh) |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7146641U (zh) |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7146846U (zh)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6683193U (zh) | 基于科恩达效应的中央空调出风终端 | |
CN108397822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5860429U (zh) | 空调器 | |
CN108317601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8317600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7262671U (zh) |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7196677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