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87805U - 加热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87805U
CN204987805U CN201520628592.1U CN201520628592U CN204987805U CN 204987805 U CN204987805 U CN 204987805U CN 201520628592 U CN201520628592 U CN 201520628592U CN 204987805 U CN204987805 U CN 204987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terior storehouse
shell
storehouse
helical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285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6285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878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87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8780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加热换热装置由外壳、内仓和导热工质组成。外壳包在内仓的外面,外壳与内仓的间距是5-150mm。内仓由仓体、散热立管、密封盖、传导轴和螺旋叶片组成。内仓大头一端的仓体上的传导轴可以带动内仓旋转起来。密封盖上面有排气口;内仓的仓体上有螺旋叶片、散热立管。加热换热装置的换热为内壁立体的换热;相同大小的空间体积的情况下,其换热面积增加8-50倍,高温导热工质通过内仓的仓体及散热立管进行导热散热,提高了热能的导热换热速度,加强了物料干燥效率,达到了快速物料的干燥目的;散热立管和螺旋叶片具备搅拌物料的功能,干燥烘干过程中湿物料不易结块,优化了物料的干燥烘干品质。

Description

加热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换热装置,具体是一种烘干设备上用的加热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在粮食、食品、化工、医药等生产领域中,需要在对物料进行干燥烘干处理;现在市场上的干燥烘干设备的换热装置多以排管式散热、隔层加热方式进行换热散热,但是它们的换热器体积大、换热面积小、热能使用效率低;湿物料在烘干过程中容易形成结块,造成湿物料的干燥不均匀,物料烘干死角多,综合影响物料的干燥烘干品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在本人申请的专利“旋转式真空导热换热装置”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加热换热装置。高温的导热工质通过内仓的仓体及散热立管直接进行换热散热,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散热速度;散热立管和螺旋叶片具备搅拌功能,湿物料不易结块,物料没有烘干死角,优化物料的干燥品质。
为了到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加热换热装置由外壳、内仓和导热工质组成。
所述的外壳的作材质是金属板,金属板的厚度为0.5-8mm。
所述的内仓的仓体制作材质是金属板,金属板的厚度为0.5-8mm。
所述的加热换热装置的外观形状是一头大一头小的;对应的外壳与内仓的外观形状也是一头大一头小的。
所述的外壳包在内仓的外面。
1、外壳与内仓的间距是5-150mm。
2、内仓大头一端仓体上的传导轴延伸出外壳大头一端外壳,传导轴与外壳结合位置要做密封。
3、外壳小头的一端和内仓小头的一端密封贴合在一起。
4、外仓是固定不动的。
5、内仓仓体上的传导轴在外力的作用下,传导轴可以带动内仓在外壳内部旋转运动的。
所述的外壳和内仓之间的内腔是密封的。
所述的外壳上面有导热进口和导热出口。
1、外壳和内仓之间的内腔里灌装有导热工质;加热装置直接可以给内腔内的导热工质加热。
2、外壳和内仓之间的内腔里有导热工质;导热工质由加热装置加热后,导热工质通过外壳的导热进口和导热出口,进出外壳和内仓之间的内腔进行换热、散热。
所述的导热工质是水,或者是导热油,或者是蒸汽,或者是气体。
所述的导热工质是由加热装置加热的。
1、通过外面的加热装置加热后导热工质,可以通过导热进口和导热出口进出外壳和内仓之间的内腔。
2、外壳和内仓之间的内腔里导热工质也可以由加热装置直接加热。
所述的加热装置是锅炉,或者是燃烧器,或者是热泵加热器,或者是燃烧炉。
所述的内仓由仓体、散热立管、密封盖、传导轴和螺旋叶片组成。
所述的内仓大头一端的仓体上有传导轴,传导轴固定在仓体上的。
所述的传导轴在外力的作用下,传导轴可以带动内仓旋转起来。
所述的内仓小头一端的上面进料口,进料口上面有密封盖。
1、密封盖打开后,可以进料出料。
2、关闭封闭盖,密封盖就可以起到密封内仓的作用。
所述的密封盖上面有排气口;排气口用来抽排内壳内的气体作用。
所述的螺旋叶片焊接固定在内仓的仓体上,仓体上的螺旋叶片,正转时螺旋叶片可以对物料进行搅拌,反转时螺旋叶片可以将物料进行自动出料。
1、螺旋叶片的制作材质是金属板。
2、螺旋叶片的高度为50-500mm,螺旋叶片的厚度为1-10mm,螺旋叶片的长度为3000-15000mm。。
3、螺旋叶片的数量是1-5条。
所述的内仓的仓体上下对应有孔口,孔口的直径和散热立管的管直径大小一样;内仓的仓体上的孔口与孔口的间距为50-200mm。
所述的散热立管的两端插在内仓的仓体上的对应孔口内;将散热立管和内仓的仓体上的结合位置焊接为一个整体,散热立管和内仓的仓体的结合部位牢固不透气。
1、散热立管的两端和外壳和内仓之间的内腔是贯通透气的。
2、散热立管和散热立管的管间距为50-200mm。
3、散热立管的管是两端开口透气的金属管。
所述的散热立管是光管,或者是管上有翅片。
1、散热立管上的翅片的高度是5-50mm,翅片的厚度是0.5-3mm,翅片与翅片的间距为18-80mm。
2、散热立管上的翅片和管的结合是固定为一体的。
3、散热立管上的翅片和管的连接形态是纵向状的,或者是环绕状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换热装置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一种加热换热装置的换热为内壁立体的换热;相同大小的空间体积的情况下,其换热面积增加8-50倍,高温导热工质通过仓体及散热立管进行导热散热,增大了换热散热面积,提高了热能的导热换热速度,加强了物料干燥效率,达到了快速物料的干燥目的;散热立管和螺旋叶片具备搅拌物料的功能,干燥烘干过程中湿物料不易结块,物料没有烘干死角,优化了物料的干燥烘干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换热装置的内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换热装置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热换热装置的内仓的螺旋叶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加热换热装置由外壳(7)、内仓(3)和导热工质(9)组成。
所述的加热换热装置的外观形状是一头大一头小的;对应的外壳(7)和内仓(3的外观形状也是一头大一头小的。
所述的外壳(7)的作材质是金属板,金属板的厚度为2mm。
所述的内仓(3)的仓体(11)制作材质是金属板,金属板的厚度为2mm。
所述的外壳(7)包在内仓(3)的外面。
1、外壳(7)与内仓(3)的间距是80mm。
如图2、图4所示的内仓(3)由仓体(11)、散热立管(4)、密封盖(1)、传导轴(8)和螺旋叶片(10)组成。
如图1、图2所示的内仓(3)的大头一端仓体(11)上的传导轴(8)延伸出外壳(7)大头一端壳外,传导轴(8)与外壳(7)结合位置要密封。
所述的内仓(3)大头一端的仓体(11)上有传导轴(8),传导轴(8)固定在仓体(11)上的。
1、外壳(7)小头的一端和内仓(3)小头的一端密封贴合在一起。
2、外壳(7)是固定不动的。
3、传导轴(8)在外力的作用下,传导轴(8)带动内仓(3)旋转起来。
所述的外壳(7)和内仓(3)之间的内腔是密封的。
所述的传导轴(8)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内仓(3)旋转起来。
所述的内仓(3)小头一端上面有进料口,进料口上面有密封盖(1)。
1、密封盖(1)打开后,可以进料出料。
2、关闭密封盖(1),封闭盖(1)就可以起到密封内仓的作用。
所述的密封盖(1)上面有排气口(2);排气口(2)用来抽排内仓(3)内的气体作用。
如图2所示的内仓(3)的仓体(11)里有散热立管(4)。
所述的仓体(11)上下对应有孔口,孔口的直径和散热立管(4)的管直径大小样;仓体(11)上的孔口与孔口的间距为100mm。
所述的散热立管(4)的两端插在内仓(3)的仓体(11)上的对应孔口内。
1、将散热立管(4)和仓体(11)的结合位置焊接为一个整体,散热立管(4)和内仓(3)的仓体(11)的结合部位牢固不透气。
2、散热立管(4)的两端和外壳(7)和内仓(3)之间的内腔是贯通透气的。
3、散热立管(4)和散热立管(4)的管间距为100mm。
4、散热立管(4)的管是两端开口透气的金属管。
所述的散热立管(4)上有翅片。
1、散热立管(4)上的翅片的高度是20mm,翅片的厚度是1mm,翅片与翅片的间距为40mm。
2、散热立管(4)上的翅片和管的结合是固定为一体的。
3、散热立管(4)上的翅片和管的连接形态是环绕状的。
如图1、图3所示的外壳(7)上面有导热进口(6)和导热出口(5)。
1、外壳(7)和内仓(3)之间的内腔里有导热工质(9);加热装置直接可以给外壳(7)和内仓(3)之间内腔内的导热工质(9)加热。
2、外壳(7)和内仓(3)之间的内腔里流动着导热工质(9);导热工质(9)由加热装置加热后,高温导热工质(9)通过外壳(7)的导热进口(6)和导热出口(5),进出外壳(7)和内仓(3)之间的内腔进行换热、散热。
所述的导热工质(9)是水。
所述的导热工质(9)是通过加热装置加热的。
1、由加热装置加热后导热工质(9),可以通过导热进口(6)和导热出口(5)进出外壳(7)和内仓(3)之间的内腔。
2、外壳(7)和内仓(3)之间的内腔里导热工质(9)可以由加热装置直接加热。
所述的加热装置是锅炉。
如图4所示的内仓(3)的仓体(11)上有螺旋叶片(10)。
所述的螺旋叶片(10)焊接固定在仓体(11)上。
仓体(11)正转时螺旋叶片(10)可以对物料进行搅拌;仓体(11)反转时螺旋叶片(10)可以将物料进行自动出料。
1、螺旋叶片(10)的制作材质是金属板。
2、螺旋叶片(10)的高度为300mm,螺旋叶片(10)的厚度为8mm,螺旋叶片的长度为8000mm。
3、螺旋叶片(10)的数量是2条。
加热换热装置加热工作时:
1、湿物料进入加热换热装置的内仓(3)内部;进料后关闭好内仓(3)的密封盖(1)。
2、内仓(3)的传导轴(8)在外力的作用下,传导轴(8)带动内仓(3)正转的旋转起来。
3、内仓(3)正转的旋转过程中,螺旋叶片(10)、散热立管(4)可以对物料进行搅拌、加热。
4、加热装置给加热换热装置的外壳(7)与内仓(3)的内腔中的导热工质(9)直接加热。
5、高温导热工质(9)给内仓(3)的仓体(11)及散热立管(4)直接导热换热,内仓(3)的仓体(11)及散热立管(4)直接给物料加热。
6、内仓(3)仓内干燥产生的湿气,通过密封盖(1)上的排气口(2)排出内仓(3)外。
7、物料烘干后,打开内仓(3)的密封盖(1)。
8、传导轴(8)在外力的作用下,传导轴(8)带动内仓(3)反转的旋转起来。
9、内仓(3)反转时,螺旋叶片(10)将干物料排出内仓(3)外。
以上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具体实施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变化,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换热装置由外壳(7),内仓(3)和导热工质(9)组成;
所述的外壳(7)和内仓(3的外观形状是一头大一头小的;
所述的外壳(7)包在内仓(3)的外面;
所述的外壳(7)和内仓(3)之间的内腔里有导热工质(9);导热工质(9)由加热装置加热;
所述的外壳(7)的制作材质是金属板,金属板的厚度为0.5-8mm;
所述的外壳(7)上面有导热进口(6)和导热出口(5);
所述的内仓(3)由仓体(11)、散热立管(4)、密封盖(1)、传导轴(8)和螺旋叶片(10)组成;
所述的仓体(11)制作材质是金属板,金属板的厚度为0.5-8mm;
所述的内仓(3)大头一端的仓体(11)上有传导轴(8),传导轴(8)固定在仓体(11)上的;
所述的外壳(7)小头的一端和内仓(3)小头的一端仓体(11)密封贴合在一起;
所述的内仓(3)的小头一端上面有进料口,进料口上面有密封盖(1);
所述的密封盖(1)上面有排气口(2);
所述的内仓(3)的仓体(11)里有散热立管(4),螺旋叶片(10);
所述的散热立管(4)是光管,或者是管上有翅片;散热立管(4)上的翅片和管的结合是固定为一体的;
所述的螺旋叶片(10)的数量是1-5条,螺旋叶片(10)焊接固定在在仓体(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7)和内仓(3)之间的间距是5-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内仓(3)的大头一端仓体(11)上的传导轴(8)延伸出外壳(7)大头一端的壳外,传导轴(8)与外壳(7)结合位置要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热工质(9)是水,或者是导热油,或者是蒸汽,或者是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立管(4)的两端插在内壳(2)的对应孔口内;散热立管(4)的两端和外壳(7)和内仓(3)之间的内腔是贯通透气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立管(4)的管是两端开口透气的金属管;散热立管(4)和散热立管(4)的管间距为为50-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立管(4)上的翅片的高度是5-50mm,散热立管(4)上翅片的厚度是0.5-3mm,散热立管(4)上翅片与翅片的间距为18-8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立管(4)上的翅片和管的连接形态是纵向状的,或者是环绕状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叶片(10)的高度为50-500mm,螺旋叶片(10)的厚度为1-10mm,螺旋叶片(10)的长度为3000-150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是直接给外壳(7)和内仓(3)之间内腔内的导热工质(9)加热;或者是导热工质(9)由加热装置加热后,高温导热工质(9)通过外壳(7)的导热进口(6)和导热出口(5),进出外壳(7)和内仓(3)之间的内腔进行换热、散热。
CN201520628592.1U 2015-08-11 2015-08-11 加热换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878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28592.1U CN204987805U (zh) 2015-08-11 2015-08-11 加热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28592.1U CN204987805U (zh) 2015-08-11 2015-08-11 加热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87805U true CN204987805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22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2859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87805U (zh) 2015-08-11 2015-08-11 加热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878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6971A (zh) * 2015-08-11 2016-01-27 张海娟 加热换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6971A (zh) * 2015-08-11 2016-01-27 张海娟 加热换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87805U (zh) 加热换热装置
CN105276971A (zh) 加热换热装置
CN204854196U (zh) 真空换热散热的干燥仓
CN105276970A (zh) 旋转式真空导热换热装置
CN204987804U (zh) 旋转式真空导热换热装置
CN205482189U (zh) 旋转式真空干燥仓
CN105222577B (zh) 立体加热式真空干燥仓
CN205593315U (zh) 连续性热管式干燥机
CN105486053A (zh) 热管真空干燥仓
CN205156588U (zh) 可以余热利用的热管干燥仓
CN205482204U (zh) 热管真空干燥仓
CN206930098U (zh) 热管式真空干燥仓
CN207147061U (zh) 有冷却段的滚筒真空干燥仓
CN105444551A (zh) 有冷却段的旋转干燥仓
CN106940122A (zh) 连续性热管滚筒真空干燥机
CN105806058A (zh) 连续性热管式干燥机
CN206563473U (zh) 三筒式热管干燥仓
CN109724382A (zh) 双锥真空干燥仓
CN205679012U (zh) 连续性旋转式干燥机
CN205332751U (zh) 连续性滚筒真空干燥机
CN206944692U (zh) 滚筒式真空干燥仓
CN207779006U (zh) 双锥真空干燥仓
CN105403010A (zh) 旋转式真空干燥仓
CN207778999U (zh) 双锥热管真空干燥仓
CN206556406U (zh) 加热式搅龙提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