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85506U - 一种弹性同步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性同步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85506U
CN204985506U CN201520674228.9U CN201520674228U CN204985506U CN 204985506 U CN204985506 U CN 204985506U CN 201520674228 U CN201520674228 U CN 201520674228U CN 204985506 U CN204985506 U CN 204985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ing belt
hold
range
tooth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742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胤
林齐福
潘海瑞
邓蓉萱
沈卫红
黄海滨
郑冬岳
李在银
杨宝坤
周云
殷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ulong Synchronous Bel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ulong Synchronous Bel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ulong Synchronous Bel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ulong Synchronous Bel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742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85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85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85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步带,解决了传统同步带弹性较差,运行时容易产生噪音的问题。其包括同步带本体和等距设置于同步带本体内侧的同步带齿,同步带本体包括由外侧至内侧依次粘合叠加的缓冲层、骨架层和底布层,同步带本体内侧还设置有沿同步带宽度方向的多个凹槽,凹槽位于相邻同步带齿之间,同步带齿与底布层连接,骨架层内沿同步带长度方向设置有弹力芯绳。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有效吸收噪音且弹性良好等诸多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弹性同步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弹性同步带。
背景技术
同步带是一种传送带,它综合了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各自的优点,传动时通过同步带齿与同步带轮的齿槽相啮合来传递动力,不需润滑,无污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传送带。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同步带虽然具有较高强度,但是弹性较差,无法进行拉伸上机,所以通常会利用张紧装置使同步带保持张紧状态,或者改变同步轮的中心距离使同步带保持张紧状态,这就增加了同步机构复杂性,而且同步带在传动中经常产生扭曲、拉扯、摩擦的机械动作,产生的噪音也较大,一般的产品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有效吸收噪音且弹性良好的同步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进现有同步带存在的若干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吸收噪音且弹性良好的同步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弹性同步带,包括同步带本体和等距设置于同步带本体内侧的同步带齿,同步带本体包括由外侧至内侧依次粘合叠加的缓冲层、骨架层、底布层,同步带本体内侧还设置有沿同步带宽度方向的多个凹槽,凹槽位于相邻同步带齿之间,同步带齿与底布层连接,骨架层内沿同步带长度方向设置有弹力芯绳。弹性同步带的多层设计,充分满足了不同的功能需求,缓冲层主要用来吸收噪音,骨架层对整个同步带起到了支撑的作用,设置在骨架层内的弹力芯绳则提高了同步带的弹性,底布层进一步增强了同步带的弹性。当同步带经过带轮时,同步带齿与齿槽啮合运动,设置在同步带本体内侧的多个凹槽可以使得同步带齿与带轮配合时具有一定间隙,不仅提高了通风性能,便于热量散发,还利于同步带的弯曲。
优选的,缓冲层外侧还粘合有顶胶层,顶胶层的材料为顺丁橡胶。顺丁橡胶具有弹性高、耐磨性好、耐寒性好、生热低、耐曲挠性和动态性能好等特点,把它作为顶胶层的材料提高了同步带的整体性能。
进一步的,缓冲层的材料为棉纱纺织成的帆布。棉纱能减少带体在绕过带轮时的弯曲变形并能吸收干涉震颤噪音。
更进一步的,骨架层的材料为尼龙纤维。尼龙纤维的弹性回复率极佳,可保证在同步带在收缩后恢复为原样,不影响同步带继续使用。
此外,弹力芯绳不少于十根,且沿同步带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多根弹力芯绳的设置,大大增强了同步带的弹性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相邻同步带齿之间均开设有凹槽。这样的设置使凹槽沿同步带长度方向密集排列,便于热量散发,而且避免了同步带经过带轮时受力不均匀,便于同步带弯曲。
作为优选的,底布层和同步带齿一体成型,底布层和同步带齿的材料为高弹性尼龙布。这样使带齿不易脱落,增加了同步带主体抗压能力,使同步带耐磨性、韧性得到了极大提高,高弹性尼龙布兼有强度高、重量轻和弹性良好的诸种特点,适合用于底布层与同步带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同步带的优化设计,一方面设在顶胶层和骨架层之间的缓冲层能有效吸收噪音,另一方面弹性材料的使用和弹力芯绳的合理布置使本弹性同步带较一般同步带有更好的收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沿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同步带包括同步带本体2和等距设置于同步带本体2内侧的的同步带齿1,同步带本体2包括顶胶层24、缓冲层23、骨架层22、底布层21,且顶胶层24、缓冲层23、骨架层22依次粘合叠加在底布层21上,为了优化同布带的结构,底布层21与同步带齿1一体成型,这样使同步带齿1不易脱落,增加了同步带主体2抗压能力,使同步带耐磨性、韧性得到了极大提高;骨架层22内沿同步带长度方向设置有弹力芯绳221,弹力芯绳221不少于十根,多根弹力芯绳221的设置,大大增强了同步带的弹性能力;同步带本体2内侧还设置有沿宽度方向的多个凹槽11,凹槽11位于每个相邻同步带齿1之间,这样的设置使凹槽11沿同步带长度方向密集排列,便于热量散发,而且避免了同步带经过带轮时受力不均匀,更加便于同步带弯曲。同步带的四层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其具有一般同步带性能的同时兼顾了吸收噪音,弹性良好的特点。
具体的材料选择:顶胶层24的材料为顺丁橡胶,顺丁橡胶具有弹性高、耐磨性好、耐寒性好、生热低、耐曲挠性和动态性能好等特点,把它作为顶胶层24的材料提高了同步带的整体性能;缓冲层23的材料为棉纱纺织成的帆布,减少了带体在绕过带轮时的弯曲变形并能吸收干涉震颤噪音;骨架层22的材料为尼龙纤维,尼龙纤维的弹性回复率极佳,可保证在同步带在收缩后恢复为原样,不影响同步带继续使用;底布层21和同步带齿1的材料为高弹性尼龙布,高弹性尼龙布兼有强度高、重量轻和弹性良好的诸种特点,适合用于底布层21与同步带齿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弹性同步带,包括同步带本体和等距设置于同步带本体内侧的同步带齿,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本体包括由外侧至内侧依次粘合叠加的缓冲层、骨架层和底布层,所述同步带本体内侧还设置有沿所述同步带宽度方向的多个凹槽,所述凹槽位于相邻所述同步带齿之间,所述同步带齿与所述底布层连接,所述骨架层内沿所述同步带长度方向设置有弹力芯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外侧还粘合有顶胶层,所述顶胶层的材料为顺丁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棉纱纺织成的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层的材料为尼龙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芯绳不少于十根,且沿所述同步带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每个相邻所述同步带齿之间均开设有所述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布层和所述同步带齿一体成型,所述底布层和所述同步带齿的材料为高弹性尼龙布。
CN201520674228.9U 2015-08-29 2015-08-29 一种弹性同步带 Active CN204985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74228.9U CN204985506U (zh) 2015-08-29 2015-08-29 一种弹性同步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74228.9U CN204985506U (zh) 2015-08-29 2015-08-29 一种弹性同步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85506U true CN204985506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19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74228.9U Active CN204985506U (zh) 2015-08-29 2015-08-29 一种弹性同步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855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85506U (zh) 一种弹性同步带
CN203820305U (zh) 夹娃娃机天车改良结构
CN204769910U (zh) 刷辊以及刷洗装置
CN202576687U (zh) 一种新型皮棉清理机
CN204985507U (zh) 一种同步带
CN206309862U (zh) 联组齿形带
CN205331318U (zh) 农业机械专用传动带
CN202688734U (zh) 一种刷毛机
CN101649883B (zh) V形传动带和带轮的设计方法
CN203500376U (zh) 一种复合v型传动皮带及复合联组v型传动皮带
CN201990827U (zh) 电脑针织横机的同步传输装置
CN201190216Y (zh) 一种弹性织带
CN203322177U (zh) 一种轴距可变的带传动装置
CN204828484U (zh) 一种耐用型磁性复合橡胶传动带
CN207030259U (zh) 一种丝杆式同步带调幅座装置
CN204664294U (zh) 一种耐磨同步带
CN204089451U (zh) 一种新型电动传动装置
CN201753724U (zh) 拉索装置
CN206647495U (zh) 一种带有挡块的同步带结构
CN202157175U (zh) 拉链带编织机及其所织造的拉链带
CN209324931U (zh) 一种全氯丁夹布农机v带
CN218361828U (zh) 一种金属细丝编织设备牵引机
CN203917304U (zh) 风道除尘链条
CN208966947U (zh) 一种高性能低生热摩托车带
CN207285445U (zh) 一种织链机上的金属线夹持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