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81190U - 挡水件 - Google Patents

挡水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81190U
CN204981190U CN201520470069.0U CN201520470069U CN204981190U CN 204981190 U CN204981190 U CN 204981190U CN 201520470069 U CN201520470069 U CN 201520470069U CN 204981190 U CN204981190 U CN 204981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umn jecket
water deflector
radial reinforced
reinforced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700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刘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Xiaomi Inc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Inc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Inc,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Inc
Priority to CN2015204700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81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81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81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挡水件,尤其是应用在滤芯装置中的挡水件。所述挡水件(2)上设置有多条第二水流通道(21),并且所述挡水件(2)形成为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的至少一侧板面上设置有多条交错的第二加强筋(4)通过多条交错的第二加强筋能够有效增加板状挡水件的强度,有效保证设置有多条第二水流通道的挡水件在使用中的强度,使用寿命高。

Description

挡水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滤芯领域。尤其涉及滤芯装置中的挡水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如在净水机中安装的滤芯装置。为了方便,滤芯装置均会分为滤芯座和滤芯两部分,一般情况下,滤芯会经常更换,但是滤芯座需要反复使用。
滤芯座与滤芯是可拆卸的连接,滤芯上设置有用于进水和出水的水口和水路以及布置在水路中的滤材,滤芯座上设置有与滤芯的水口连通的水流通道。其中,当滤芯座与滤芯连接时,待过滤水经过滤芯座的水流通道流入滤芯中,并经过滤材的过滤后再次流到滤芯座的水流通道中并排出,以实现水的过滤。在滤芯装置停止工作后,由于残留水的存在,当从滤芯座上分开滤芯时,残留水流会漏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挡水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挡水件,所述挡水件上设置有多条第二水流通道,并且所述挡水件形成为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的至少一侧板面上设置有多条交错的第二加强筋。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多条交错的第二加强筋能够有效增加板状挡水件的强度,有效保证设置有多条第二水流通道的挡水件在使用中的强度,使用寿命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滤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滤芯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滤芯的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滤芯座的一爆炸图。
图5是图4中滤芯座的另一爆炸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挡水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挡水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挡水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挡水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座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公开在此描述的实施例至少提供了一种挡水件2、一种滤芯座、一种滤芯3以及一种滤芯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和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滤芯装置包括座体1和滤芯3,其中座体1形成有多条第一水流通道11。
如图10所示,多条第一水流通道11可以包括用于向滤芯3供应待过滤水的进水通道111、用于排出由滤芯3过滤后的净水的出水通道112以及用于排出滤芯3在过滤过程中产生的浓水的浓水通道。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过滤机理,座体1上也可以只形成进水通道111和出水通道112以完成净水的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滤芯3可采用RO反渗透过滤原理,其上设置的水口可包括与进水通道111对应的进水口31、与出水通道112对应的出水口32和与浓水通道113对应的浓水口33。待净化水经过进水口31进入滤芯3内,并且在经过滤材的过滤后产生纯水和RO浓水,纯水通过出水口32排出以供饮用等目的,RO浓水则可以通过浓水口33排出以用于洗涤等其他用途。
其中为了便于滤芯装置与净水设备的其他部件进行连接,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和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多条第一水流通道11的外接口轴线相互平行,如图4和图2所示,即,进水通道111、出水通道112和浓水通道113的外接口的轴线相互平行。因此只需一个方向的安装动作就可将滤芯装置安装到其他部件中。
其中如图4所示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多条第一水流通道11的外接口轴线朝向水平方向延伸,而在图2所示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多条第一水流通道12的外接口轴线朝向竖直方向延伸。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多条第一水流通道11还可以朝向其他方向同向延伸。其中,图4中的第一水流通道11可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竖直段的通道口用于与第二水流通道21相接,水平段的通道口用于外接其他部件,适用于具有水平插孔的部件。而图2中的第一水流通道11为竖直方向延伸适用于具有竖直插孔的部件。
另外在图4中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进水通道111、出水通道112和浓水通道113的连线方向与外接口的轴线倾斜布置,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三者的连续方向与外接口的轴线还可以垂直布置。
在本公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滤芯装置还包括位于座体1和滤芯3之间的挡水件2,如图4和图5所示,挡水件2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一水流通道11和多个水口对应的多条第二水流通道21,即,第二水流通道21用于将座体1中的第一水流通道11和滤芯3上的水口连通,如图6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水流通道21可以包括与进水通道111和进水口31对应的进水流道211、与出水通道112和出水口32对应。
其中,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挡水件2能够相对于座体1回转以使得挡水件2与座体1之间具有导通位置或截止位置,在导通位置,第二水流通道21与第一水流通道11连通,即,第二水流通道21的通道口和对应的第一水流通道11的通道口对齐,在截止位置,至少一条第二水流通道21改变相对周向位置以与第一水流通道11断开连通,即第二水流通道21的通道口和对应的第一水流通道11的通道口在周向上错开。
这样,在滤芯装置的工作停止后,当需要从座体1上分开滤芯3时,只需相对于座体1转动挡水件2即可以使得挡水件2和座体1之间进入截止位置,即,此时至少一条第二水流通道21与对应的第一水流通道11断开连通。因此可以至少避免残留水通过该断开连通的水流通道而漏出。因此,本公开提供的滤芯装置的密封性和实用性得到有效提升。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相对于座体1转动挡水件2还可以为挡水件2静止而座体1转动。因此,此处的“相对周向位置”除了指第二水流通道21相对于第一水流通道11改变周向位置外,还指第一水流通道11相对于第二水流通道改变周向位置。
其中,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拆卸滤芯时,滤芯装置已经停止工作。此时,进水系统中仍然会残余压力水,即第一水流通道11中的进水通道111中会具有压力,同时,由于滤芯装置停止工作后待净化水无法通过滤芯3的滤材,因此用于排出净水的出水口32的排水压力较小,但是未能通过滤材水和已经产生的浓水会产生通过浓水口33向外排出的趋势。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挡水件21对进水系统和浓水系统采用了改变相对周向位置的截止方式。
即,在截止位置,进水流道211改变相对周向位置以与对应的第一水流通道11(进水通道111)断开连通。并且浓水流道211改变相对周向位置以与对应的第一水流通道11(浓水通道113)断开连通。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将进水流道211或浓水流道213中的一者采用改变相对周向位置的截止方式。
如图6至图9所示,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出水流道212位于挡水件1的回转中心,该回转中心在圆型挡水件2的本实施例中为挡水件3的圆心。这样,在截止位置,进水流道211和浓水流道213分别改变相对周向位置而与对应的第一水流通道11的通道口沿周向错开而断开连通。这样,进水系统中位于进水通道111中的水压将被挡水件2截止而不进入进水流道211中,同时浓水口33中的浓水也被挡水件2截止而不进入浓水通道113中。
这样,可以避免滤芯3中剩余的水,尤其是浓水流入座体1内,同时,也能避免进水系统中残留的压力水通过第一水流通道11进入第二水流通道21中,继而也可以避免这部分水流通过座体1漏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需要拆卸滤芯时,出水口32也可能存在较小的压力,为了避免出水流道212残余的水进入出水通道112中,出水流道212和相应的第一水流通道11(出水通道112)之间设置有具有开启压力的第一逆止阀61。该第一逆止阀61可以为带弹簧的单向阀结构,以通过弹簧建立开启压力。
这样,在滤芯装置正常工作时,滤芯过滤后的净水可以通过出水口32进入出水流道212,并且在排水压力的作用下打开第一逆止阀61从而保证正常的供给净水的工作。
为了便于实现挡水件2相对于座体1的转动,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挡水件2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滤芯3可插拔连接的插接结构22,以由滤芯3通过插接结构22相对于座体1转动挡水件2。这样,在拔出滤芯3前,可首先通过转动滤芯3来相对于座体1转动挡水件2,操作方便。
可选地,还可以设计滤芯3的转动挡水件2的同时能够与座体1完成拆卸。使得挡水件2的转动操作和滤芯3装拆能够通过一个转动滤芯的动作完成,实用性更强。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水件2还可以单独操作,例如设计为周缘外露于座体1,从而通过操作人员手动转动该挡水件2。
为了优化挡水件2的结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水流通道21形成在插接结构22中。这样,可以通过插接结构同时实现水流的流动。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水流通道21和插接结构22也可以单独形成。
如图4至图9所示,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插接结构22包括形成有第二水流通道21的空心柱管,如圆柱形空心柱管,以用于插入滤芯3的对应水口中。这样,空心柱管可以包括形成进水流道211的第一柱管221、形成出水流道212的第二柱管222和形成浓水流道213的第三柱管223。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空心柱管也可以为方形等非圆剖面的柱管。
即在本实施例中,挡水件2上形成由凸出的插接结构以插入滤芯3的水口中。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设计挡水件2上形成由凹入的孔道结构,而滤芯3上形成有能够插入到孔道结构中的凸出结构,以完成二者的插接和水流流动。
或者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一部分第二水流通道21形成为空心柱管,另一个部分第二水流通道21形成为孔道结构。在多个空心柱管的作用下,能够完成通过滤芯3转动挡水件2的目的。
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水件21还可以与滤芯3型面连接,即通过非圆剖面的形状配合,例如方形。这样,可以只设置一个凸出结构或凹入结构即可完成通过滤芯3转动挡水件2的目的。例如,挡水件21上形成由方形凸台,多条第二水流通道21在方形凸台上开设通道口,对应地滤芯3上具有方形孔,并且多个水口对应地设置在方形孔内,这样通过方形凸台和方形孔的型面连接,即可完成滤芯3转动挡水件2的目的。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空心柱管的布置方式巧妙。既能够完成滤芯3对挡水件2的转动,又能够适应滤芯装置的水流特性。
其中,如图6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柱管222位于挡水件2的回转中心,第一柱管221和第三柱管223分别位于第二柱管222的两侧。即进水流道211和浓水流道213在挡水件2相对于座体1回转时,改变相对周向位置以分别与进水通道111和浓水通道113断开连通,使得挡水件2的空心管状布置更加优化。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柱管221、第二柱管222以及第三柱管223均可以避开挡水件2的回转中心布置,这样,通过挡水件2的回转,能够使得进水系统、出水系统和浓水系统均通过改变周向位置的方式截止。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柱管221、第二柱管222和第三柱管223共线布置,此时为了方便空心柱管和滤芯3的水口的插接,插接结构22还包括与第一柱管221、第二柱管222和第三柱管223异线布置的定位柱225。
对应地,滤芯3上形成由于该定位柱225配合的定位孔(未显示)。从而通过定位柱225更方便地对齐空心柱管和对应的水口,并且同时通过异线布置的定位柱225,可以分担滤芯3对挡水件2的作用力,减轻空心柱管的受力,有利用提升挡水件2的使用寿命。其中该定位柱225可以为实心柱也可以为空心柱,其顶端可以形成为锥状引导结构,以便于插入到滤芯3中。
如图4和图8所示,为了避免空心柱管结构在于滤芯3的水口插接配合时对水流流量的影响,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空心柱管的侧壁顶端可以形成有缺口224,以提升相应水流通道的流量。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柱管221和第二柱管222中至少一者的侧壁顶端形成有缺口224。其中二者均设置有缺口224的实施例能够保证滤芯装置的进水和出水的流量。如图3所示,该缺口224的作用在于可以增加空心柱管与对应水口的流通面积,从而能够使得滤芯装置的进水系统和出水系统的流量得到保证。
在本实施例中,缺口224位于空心柱管侧壁上的轮廓上的拐角形成为弧形结构,从而避免拐角处的应力集中避免损坏空心柱管。此外,如图8所示,缺口224位于空心柱管侧壁上的轮廓包括一对沿轴向延伸的轴向轮廓,和位于该一对轴向轮廓之间的周向轮廓。即在通道轴向长度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的缺口224可以保持较大的流通面积。其中,该缺口224的形状具有多种变形,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还也可以为V型、方形缺口等。
由于空心柱管经常需要与滤芯3的水口进行插拔,为了保证空心柱管的强度,空心柱管内设置有第一加强筋226。以增加该空心柱管的强度,尤其是开设了缺口224的空心柱管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第一加强筋226为沿所述空心柱管的内壁延伸的板状结构,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沿空心柱管的轴向延伸,宽度方向沿空心柱管的径向延伸,从而保证空心柱管的结构强度。即,如图9所示,该板状结构的板面位于空心柱管圆形截面的直径上,从而均衡空心柱管的受力。另外,第一加强筋226平分缺口224的轮廓,以更好地加强具有缺口224的空心柱管的强度,在收到外力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空心柱管的结构稳定,不易损坏。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226还可以设计为从空心柱管的内壁凸出的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加强肋等结构。
现在参照图4至图9所示,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挡水件2具有圆形周壁且可回转地容纳在座体1内,即,座体1内至少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圆形内壁以实现挡水件2相对于座体1的回转运动,并且为了保证洒落在挡水件2上的水不通过周壁进入座体1内,该圆形周壁与座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51。
在图8中,挡水件2的圆形周壁形成有环形凹槽,以用于容纳该第一密封件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51为弹性密封圈,例如O型圈。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51还可以为密封条、密封槽等密封件,此外第一密封件51还可以为动密封件,以在挡水件2回转的过程中保证其密封性。
为了合理利用空间,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挡水件2形成为板状结构,如圆板结构,为了保证该板状结构的强度,以适于多次与滤芯3的插接配合,如图4和图6所示,该板状结构的面向滤芯3的板面上设置有多条交错的第二加强筋4。通过多条交错的第二加强筋4能够有效增加板状挡水件2的强度,有效保证设置有多条第二水流通道21的挡水件2在使用中的强度,使用寿命高。
进一步地,为了同时加强挡水件2上的插接结构,插接结构22至少与一个第二加强筋4具有连接点。更进一步地,在图6中,多条第二加强筋4包括以第二柱管222为圆心的圆形加强筋41,第一柱管221、第三柱管223和定位柱225同时与圆形加强筋41具有连接点,同时,圆形加强筋41通过多条径向加强筋42与第二柱管222相连。这样,通过本实施例中巧妙的加强筋结构能够同时加强所有空心柱管和定位柱222,即,需要与滤芯3插接配合的插接结构22。从而使得本公开提供的挡水件2的结构更加稳定,使用寿命高。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板状的挡水件2上形成的多条径向加强筋42包括同时连接第二柱管222和定位柱225的第一径向加强筋421和同时连接第一柱管221、第二柱管222和第三柱管223的第二径向加强筋422,并且第一径向加强筋422与第二径向加强筋422分别与挡水件2的周壁相连。
这样,第一径向加强筋421和第二径向加强筋422的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地提升了整体挡水件2的强度。此外,圆形加强筋41与位于圆心的第二柱管222之间还可以布置更多的径向加强筋,包括第一、第二径向加强筋的所有径向加强筋沿周向等间隔布置使得插接结构22所在的区域结构受力均匀,强度更高。
进一步地,第一径向加强筋422和第二径向加强筋422相互垂直,即定位柱225位于第一柱管221、第二柱管222和第三柱管223之间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该对称的结构使得整体挡水件2的结构更加稳定。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条第二加强筋4还包括平行于第一径向加强筋421的两条第一切向加强筋43,以及平行于第二径向加强筋422的两条第二切向加强筋44,该第一切向加强筋43和第二切向加强筋44与圆形加强筋41相切,并且两条第一切向加强筋43和两条第二切向加强筋44还与挡水件2的外周缘相连,即,四者形成为圆形加强筋41的外切正方形。
另外,相互平行的第一径向加强筋421与两侧的第一切向加强筋43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筋45,相互平行的第二径向加强筋422与两侧的第二切向加强筋44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二连接筋46。此外,第一连接筋45两两相连,第二连接筋46两两相连,并且所有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形成为围绕圆形加强筋41的环状结构。如图6所示,大致形成为正八边形环状结构。这样,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挡水件2上的第二加强筋4的结构对称而巧妙,结构稳定能够通过加强挡水件2的板状结构和挡水件2上插接结构22。
如图4和图5,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挡水件2的面向座体1的一侧形成为与座体1贴合的光面结构,第二水流通道21与第一水流通道1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52。这样,可以通过光面结构实现挡水件2相对于座体1回转,并且同时保证对错开的通道口的截止。并且通过第二密封件52能够保证在正常工作时,连通的通道口的密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水件2的面向座体1的一侧和座体1之间还可以设置密封垫来密封可以错开的通道口。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密封件52包括分别设置在进水流道211与座体1之间、浓水流道213与座体1之间的密封圈,例如单一的O型圈。这样,具有较大的漏水趋势进水系统和浓水系统使用第二密封件密封,而停止工作后漏水趋势小的出水流道212由上述的第一逆止阀61封闭。
如图11所示,在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除单独的O型圈外,分别嵌入进水通道11和浓水通道113的第二密封件52还可以为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包括由连接部521连接的两个密封部522。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密封部522的数量还可以为更多,这样连接部521则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密封部522。为了便于制造,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部522和连接部521通过模制等加工工艺一体成型为一体结构即可。
这样,通过连接部521的连接,能够使得两个密封部522相互牵制,在挡水件2回转时,能够有效保证两个密封部522不移动位置,安装结构稳定。两个密封部522形成为密封圈,连接部521形成为分别与两个密封圈相切的弧形连接件。通过相切的弧形结构,使得连接部522上不会存在应力集中,更加不易变形。另外,弧形连接件能够过更好地适应挡水件2的回转运动,不易被挡水件2的回转运动带动。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部521还可以形成为直线结构或其他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连接部521为两条弧形连接件,该两条弧形连接件分别位于密封部522的相对两侧。以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并且,所述两条弧形连接件同心且同向弯曲。这样更好地适应挡水件2的一个方向上的转动。另外,密封部522形成有同心且间隔布置的多圈密封翼523,相邻密封翼523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这样,相比单一的O型圈结构,水流通过难度更大,密封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翼523为三圈。并且,连接部521上对应地形成有多道连接翼524,即三道密封翼524,该多道连接翼524分别对应地与多圈密封翼523相切。因此,能使得第二密封件52在整体上的结构稳定、密封性好。
为了稳定安装第二密封件,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分别嵌入进水通道11和浓水通道113的通道口,如图4所示,对应的通道口的端面形成为下凹结构以容纳嵌入的密封圈。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密封圈还可以嵌入到挡水件2中。
为了使得挡水件2的回转更加稳定,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图7至图9所示,出水流道212位于挡水件2的回转中心,并且在挡水件2的面向座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用于可转动地插入出水通道112的空心转轴23,即出水流道212形成在该空心转轴23内。
这样,第一逆止阀61可以密封地插入空心转轴23中。在本实施例中,空心转轴23的外侧壁形成有用于容纳密封圈等密封件的环形凹槽231。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空心转轴23还可以设置在座体1上,而挡水件2上设置有容纳该空心转轴23的通孔即可。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图7和图10所示,座体1上形成有限制挡水件2回转角度的限位结构12。这样,通过设计限位结构12的位置能够使得挡水件2的回转适应各通孔口的错开和对齐,更加准确地完成挡水件2对第一水流通道11和第二水流通道21的导通和截止。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12为形成在座体1上的弧形限位槽,挡水件2面向座体1的一侧设置有可滑动地容纳在弧形限位槽中的限位柱24。这样,通过挡水件2的回转,限位柱24能够在弧形限位中滑动并且有限位槽的两端限位,通过设定该弧形限位槽的弧度即可限制挡水件2的回转角度,操作方便。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限位结构12还可以形成在座体1的侧壁上。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座体1上的限位结构还可以形成为限位柱,而挡水件2上形成由容纳该限位柱的弧形滑槽。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挡水件2稳定地完成与滤芯3的拔插操作,过滤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座体1上的环状压盖7,以将挡水件2可回转地压靠在座体1上,并且环状压盖7具有供滤芯3穿过的中心开口。这样,在滤芯3拔出时不会将挡水件2带出座体1,使得挡水件2的安装结构稳定。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压盖7可以通过紧固件71,如螺钉紧固在座体1上。座体1上形成由沿周向等间隔布置的紧固孔,以稳定地紧固安装环形压盖7。其中环形压盖7对挡水件2施加的压力以保证挡水件2能够回转为宜。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水件2还可以通过本身的结构安装到座体1上,例如在周壁上形成由于座体1侧壁螺纹配合的螺纹结构,同样既能够实现回转又能够避免被滤芯3拔出。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针对浓水系统的出水问题,本实施例地滤芯3进行了改进,具体地,浓水口33上设置具有开启压力第二逆止阀62。这样,在工作时浓水的压力可以打开第二逆止阀62而正常排出,而在需要拆卸滤芯3时,滤芯内浓水系统的压力不能够打开第二逆止阀62,从而将浓水封堵在滤芯3内,而避免浓水从滤芯3中流出。
另外,浓水口33增加第二逆止阀62还可以在滤芯装置停止制水时,保持滤芯3内部的一定水压,不会让滤芯3里面水全部排出,这样,可以实现滤芯3内部快速建立压力制水,并且同时在压力高于第二逆止阀62的开启压力时,能够打开浓水口33,实现浓水的正常排出以及完成滤芯的冲洗。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逆止阀62包括可轴向移动以导通或截止浓水口33的阀芯621和将阀芯621连接到滤芯3的弹簧622。因此,能够通过弹簧622建立第二逆止阀62的开启压力。
其中弹簧622可以为拉伸弹簧,对应的浓水口33为阶梯孔结构,在未开启时,阀芯621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紧密贴靠在阶梯孔的台阶端面上以封闭浓水口33,在浓水口33中的压力增大到能够克服弹簧622的弹力时,能够并将阀芯621推离台阶端面,从而正常实现浓水的排放。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弹簧622还可以为压缩弹簧。
另外,之所以只在浓水口33设置第二逆止阀62,是为了避免第二逆止阀在滤芯装置正常工作时,妨碍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的水流量。在有些实施例中,在满足水流量的同时也可以在出水口32设置第二逆止阀62。
综上,本公开的上述各实施例中至少提供了一种滤芯3;一种可相对于座体1回转的挡水件2;一种滤芯座,该滤芯座包括上述座体1和上述挡水件2,挡水件可回转地容纳在该座体1内,以及一种过滤装置。通过挡水件2的回转式操作,能够避免在滤芯装置停止工作后并摆出滤芯时过滤装置漏水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挡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件(2)上设置有多条第二水流通道(21),并且所述挡水件(2)形成为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的至少一侧板面上设置有多条交错的第二加强筋(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件(2)上设置有插接结构(22),所述第二水流通道(21)形成在所述插接结构(22)中,所述插接结构(22)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4)具有连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结构(22)包括形成有所述第二水流通道(21)的空心柱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挡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管包括第一柱管(221)、第二柱管(222)和第三柱管(223),所述第二柱管(222)位于所述挡水件(2)的回转中心,并且与所述第一柱管(221)和所述第三柱管(223)共线布置,所述插接结构(22)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柱管(221)、第二柱管(222)和第三柱管(223)异线布置的定位柱(225),
所述多条第二加强筋(4)包括以所述第二柱管(222)为圆心的圆形加强筋(41),所述第一柱管(221)、所述第三柱管(223)和所述定位柱(225)同时与所述圆形加强筋(41)具有连接点,所述圆形加强筋(41)通过多条径向加强筋(42)与所述第二柱管(22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径向加强筋(42)包括同时连接所述第二柱管(222)和所述定位柱(225)的第一径向加强筋(421)和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柱管(221)、所述第二柱管(222)和所述第三柱管(223)的第二径向加强筋(422),并且所述第一径向加强筋(421)与所述第二径向加强筋(422)分别与所述挡水件(2)的周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挡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加强筋(41)与位于圆心的所述第二柱管(222)之间还布置有更多的径向加强筋,包括所述第一径向加强筋(421)和所述第二径向加强筋(422)的所有径向加强筋沿周向等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挡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加强筋(421)和所述第二径向加强筋(422)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线所述的挡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第二加强筋(4)还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径向加强筋(421)的两条第一切向加强筋(43),以及平行于所述第二径向加强筋(422)的两条第二切向加强筋(44),该第一切向加强筋(43)和第二切向加强筋(44)分别与所述圆形加强筋(41)相切,并且所述两条第一切向加强筋(43)和所述两条第二切向加强筋(44)还与所述挡水件(2)的外周缘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挡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加强筋(421)与所述两条第一切向加强筋(43)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筋(45),所述第二径向加强筋(422)与所述两条第二切向加强筋(44)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二连接筋(4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挡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筋(45)两两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筋(46)两两相连,并且所有所述第一连接筋和所述第二连接筋形成为围绕所述圆形加强筋(41)的环状结构。
CN201520470069.0U 2015-07-01 2015-07-01 挡水件 Active CN204981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0069.0U CN204981190U (zh) 2015-07-01 2015-07-01 挡水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0069.0U CN204981190U (zh) 2015-07-01 2015-07-01 挡水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81190U true CN204981190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15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70069.0U Active CN204981190U (zh) 2015-07-01 2015-07-01 挡水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81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0191B (zh)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WO2008112948A2 (en) Flow diverters for valves, valves, and in-floor pool cleaning systems
CN205109142U (zh)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CN203309160U (zh) 一种蜗轮阀
CN102563122A (zh) 一种可连续切换的四通旋转阀
CN205109169U (zh) 密封件和滤芯座
CN201861442U (zh) 快拆式过滤装置
CN204458137U (zh) 燃油滤清器
CN111115869A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205170411U (zh) 滤芯和滤芯装置
CN204981190U (zh) 挡水件
CN202188168U (zh) T型三通球阀
CN205170410U (zh) 挡水件
CN103623631A (zh) 一种手动反冲洗滤网过滤器
CN113483119A (zh) 一种适用于脉动高压和高频换向的液压换向阀
CN105268228B (zh)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CN209113602U (zh) 一种滤芯可摆动的水路板
CN202188169U (zh) L型三通球阀
CN205360727U (zh)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US20070020114A1 (en) Jet pump
CN105736500B (zh) 两位四通旋转换向阀
CN210021392U (zh) 用于净水设备的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设备
CN110319243B (zh) 控制阀
CN209138138U (zh) 一种水过滤器
CN209925662U (zh) 一种防松动笼套式节流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