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8228B -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 Google Patents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8228B
CN105268228B CN201510770708.XA CN201510770708A CN105268228B CN 105268228 B CN105268228 B CN 105268228B CN 201510770708 A CN201510770708 A CN 201510770708A CN 105268228 B CN105268228 B CN 1052682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ream channel
water stream
pedestal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707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8228A (zh
Inventor
陈小平
刘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Inc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Inc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Inc,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77070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682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68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8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8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82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滤芯装置和滤芯座。该滤芯装置包括座体和滤芯,座体形成有多条第一水流通道,滤芯具有水口,滤芯装置还包括位于座体和滤芯之间的挡水件,挡水件上设置有与第一水流通道和多个水口对应的第二水流通道,挡水件能够相对于座体回转以使得挡水件与座体之间具有导通位置和截止位置,在导通位置,多条第二水流通道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水流通道连通,在所述截止位置,位于回转中心的第二水流通道中的阀芯随挡水件的回转而改变位置以断开与相应的第一水流通道的连通。滤芯座包括上述座体和上述挡水件。因此通过简单的转动操作,可以至少避免压力水通过该断开连通的水流通道而漏。

Description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滤芯领域。尤其涉及滤芯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如在净水机中安装的滤芯装置。为了方便,滤芯装置均会分为滤芯座和滤芯两部分,一般情况下,滤芯会经常更换,但是滤芯座需要反复使用。
滤芯座与滤芯是可拆卸的连接,滤芯上设置有用于进水和出水的水口和水路以及布置在水路中的滤材,滤芯座上设置有与滤芯的水口连通的水流通道。其中,当滤芯座与滤芯连接时,待过滤水经过滤芯座的水流通道流入滤芯中,并经过滤材的过滤后再次流到滤芯座的水流通道中并排出,以实现水的过滤。在滤芯装置停止工作后,由于残留水的存在,当从滤芯座上分开滤芯时,残留水流会漏出。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滤芯装置,所述滤芯装置包括座体和滤芯,所述座体形成有多条第一水流通道,所述滤芯具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对应的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座体和所述滤芯之间的挡水件,所述挡水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个第一水流通道和所述多个水口对应的多条第二水流通道,所述挡水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座体回转以使得所述挡水件与所述座体之间具有导通位置和截止位置,在所述导通位置,所述多条第二水流通道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水流通道连通,在所述截止位置,位于回转中心的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中的阀芯随所述挡水件的回转而改变位置以断开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连通。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滤芯座,该滤芯座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座体和挡水件,所述挡水件可回转地容纳在所述座体中。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滤芯装置的工作停止后,当需要从座体上分开滤芯时,只需简单地相对于座体转动挡水件,即可以使得阀芯改变位置为使得挡水件和座体之间进入截止位置,即此时至少一条第二水流通道与对应的第一水流通道断开连通。因此可以至少避免压力水通过该断开连通的水流通道而涌出,因此,本公开提供滤芯装置和滤芯座的密封性和实用性得到有效提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滤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滤芯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滤芯的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滤芯座的一爆炸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处于组装状态下的滤芯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处于截止状态下的滤芯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X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处于导通状态下的滤芯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Y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挡水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公开在此描述的实施例至少提供了一种挡水件2、一种滤芯座、一种滤芯3以及一种滤芯装置。
如图1图2所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滤芯装置包括座体1和滤芯3,其中座体1形成有多条第一水流通道11。
如图4和图5所示,多条第一水流通道11可以包括用于向滤芯3供应待过滤水的进水通道111、用于排出由滤芯3过滤后的净水的出水通道112以及用于排出滤芯3在过滤过程中产生的浓水的浓水通道。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过滤机理,座体1上也可以只形成进水通道111和出水通道112以完成净水的目的或者采用其他布局方式对各通道进行布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滤芯3可采用RO反渗透过滤原理,其上设置的水口可包括与进水通道111对应的进水口31、与出水通道112对应的出水口32和与浓水通道113对应的浓水口33。待净化水经过进水口31进入滤芯3内,并且在经过滤材的过滤后产生纯水和RO浓水,纯水通过出水口32排出以供饮用等目的,RO浓水则可以通过浓水口33排出以用于洗涤等其他用途。
其中为了便于滤芯装置与净水设备的其他部件进行连接,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和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多条第一水流通道11的外接口轴线相互平行,如图4和图5所示,即,进水通道111、出水通道112和浓水通道113的外接口的轴线相互平行。因此只需一个方向的安装动作就可将滤芯装置安装到其他部件中。
其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多条第一水流通道11的外接口轴线朝向水平方向延伸,而在图2所示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多条第一水流通道12的外接口轴线朝向竖直方向延伸。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多条第一水流通道11还可以朝向其他方向同向延伸。其中,图4中的第一水流通道11可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竖直段的通道口用于与第二水流通道21相接,水平段的通道口用于外接其他部件,适用于具有水平插孔的部件。而图2中的第一水流通道11为竖直方向延伸适用于具有竖直插孔的部件。
在本公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滤芯装置还包括位于座体1和滤芯3之间的挡水件2,如图5所示,挡水件2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一水流通道11和多个水口对应的多条第二水流通道21,即,第二水流通道21用于将座体1中的第一水流通道11和滤芯3上的水口连通,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水流通道21可以包括与进水通道111和进水口31对应的进水流道211、与出水通道112和出水口32对应的出水流道212,以及与浓水通道113和浓水口33对应的浓水流道223。
其中,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挡水件2能够相对于座体1回转以使得挡水件2与座体1之间具有导通位置或截止位置,在导通位置,多条第二水流通道21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水流通道11连通,从而实现通过滤芯3的正常水净化工作,而在截止位置,位于回转中心的第二水流通道21中的阀芯900随挡水件2的回转而改变位置以断开与相应的第一水流通道11的连通。因此,至少可以避免在滤芯3停止工作后,系统内的压力水通过断开的第一水流通道11涌出。尤其是需要拔出滤芯后,能够避免压力水从座体1中喷出。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回转中心的第二水流通道11包括固定在挡水件2面向座体1一侧的空心转轴23,该空心转轴23用于可转动地插入相应的第一水流通道11中,并且空心转轴23内具有阀口,阀芯900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空心转轴23中以可选择地封闭或打开阀口。即,在挡水件2回转时,阀芯900能够轴向移动,从而实现上述的截止位置和导通位置。
其中,可以设计空心转轴23可相对转动地套设在阀芯900外,并且在截止位置,阀芯900封堵阀口,在导通位置,阀芯900从阀口轴向地移开。为了实现随挡水件1的回转实现阀芯900的轴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10和图11所示、空心转轴23的轴壁上形成有螺旋滑槽901,第一水流通道11固定设置有滑动轴902,阀芯900远离阀口的端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滑动孔903,滑动孔903可滑动地套设在滑动轴902上并与该滑动轴902型面连接,并且阀芯900的侧壁上固定有可滑动地穿过螺旋滑槽901的滑动支撑件904。这样,由于滑动轴902和滑动孔903型面连接,即以非圆剖面的结构形状配合从而使得阀芯900只能够在滑动轴902上滑动而不能转动,这样,当挡水件1回转时,支撑件904可以在沿螺旋滑槽901滑动,继而实现阀芯900的沿轴向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滑动支撑件904为沿阀芯900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对应地,螺旋滑槽901为沿轴壁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如分别为两个,从而使得阀芯900的轴向移动更加稳定可靠。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螺旋滑槽901的延伸长度根据阀芯的形成而定,多个螺旋滑槽901的布置以不相互影响为准,例如两个螺旋滑槽901对称设置在空心转轴23的侧壁上。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阀芯900还可以通过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方式实现在挡水件2转动时的轴向移动。
为了通过轴向移动的阀芯900实现通道的导通和截止,在本实施例中,空心转轴23内形成有用于容纳阀芯900的阶梯孔906,该阶梯孔906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大孔段907和小孔段908,小孔段908形成为阀口,阀芯900从大孔段907朝向小孔段908轴向移动以封闭阀口。即,阀芯900具有至少与小孔段908的孔径相同的截止部,从而能够封堵由小孔段908形成的阀口。从在截止部移开小孔段908后,则能够使得流道进入导通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阀芯90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905,如图6和图7所示,在截止位置,第一密封圈905位于小孔段908并与孔壁贴合从而完成流道的截止,如图8和图9所示,在导通位置,第一密封圈905位于大孔段907,即离开小孔段908以打开阀口。其中在其他实施例中,阀芯900可以形成为锥阀结构,可以通过锥形侧壁封堵小孔段的端口,从而实现阀口的截止。
为了使得阀芯900的运动稳定,在本实施例中,阶梯孔906内还依次形成有孔径小于小孔段908的微孔段909,如图7所示,在截止位置,阀芯900抵靠微孔段909的端面,即为阀芯900的轴向运动提供一个限位作用,而不会使得阀芯从小孔段908中脱落,从而使得阀芯900能够稳定地在滑动轴902和微孔段909的端面之间轴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对阶梯孔的大、小、微的命名划分是基于三者的尺寸相比而得到的,而具有将三者的尺寸限定在某个范围的含义。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大孔段907、小孔段908和微孔段909的阶梯孔906形成了位于回转中心的第二水流通道21的轴向延伸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沿轴向延伸的部分还可以包括其他孔段。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第二水流通道21在轴向上的尺寸,在导通位置,阀芯900的端部位于小孔段908内,此时为了保证小孔段908的顺利过水,可以设计至少位于该小孔段908内的侧壁形成有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导流板910,该导流板910可滑动地贴合于小孔段908的孔壁,这样能够利用导流板910之间的间隙过水,从而起到导水的作用。其中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流板910为四个并形成为十字形结构布置。另外,该导流板910由于能够贴合小孔段908的孔壁,还能够起到抵挡在微孔段909的端面上的作用,以实现对阀芯900的限位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与位于回转中心的第二水流通道21相对应的第一水流通道11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段912和第二段911,第一段912位于回转中心并且沿轴向延伸,第二段911从第一段延伸出座体1的侧壁,空心转轴23可转动地插入到第一段912中并且与第一段9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913。其中第一段912即为上述的由阶梯孔906形成的轴线延伸部分。通过第二密封圈913可以防止空心转轴23与第一水流通道11的通道壁之间发生漏水。第二段911延伸出座体1的侧壁后可以用于外接其他设备。
另外,为了保证相互垂直的第一段912和第二段911之间的水流流动,如图7和图10所示,空心转轴23上形成有从接近第二段911的端面沿轴向延伸的过水槽914,该过水槽914在厚度方向贯通空心转轴23的侧壁。从而使得水流能够通过过水槽914进入空心转轴23内,从而实现第二水流通道21的畅通。其中,过水槽914的设置可以与螺旋滑槽901互不干扰,例如设置在两条螺旋滑槽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合理利用空间,挡水件2形成为板状结构,并且为了能够在座体1内回转,挡水件2的为圆形结构。其中为了密封挡水件2和座体1,如图4所示,挡水件2的圆形周壁形成有环形凹槽,以用于容纳该第一密封件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51为弹性密封圈,例如O型圈。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51还可以为密封条、密封槽等密封件,此外第一密封件51还可以为动密封件,以在挡水件2回转的过程中保证其密封性。
为了便于实现挡水件2相对于座体1的转动,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挡水件2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滤芯3可插拔连接的插接结构22,以由滤芯3通过插接结构22相对于座体1转动挡水件2。这样,在拔出滤芯3前,可首先通过转动滤芯3来相对于座体1转动挡水件2,操作方便。
可选地,还可以设计滤芯3的转动挡水件2的同时能够与座体1完成拆卸。使得挡水件2的转动操作和滤芯3装拆能够通过一个转动滤芯的动作完成,实用性更强。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水件2还可以单独操作,例如设计为周缘外露于座体1,从而通过操作人员手动转动该挡水件2。
为了优化挡水件2的结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水流通道21形成在插接结构22中。这样,可以通过插接结构同时实现水流的流动。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水流通道21和插接结构22也可以单独形成。
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插接结构22包括形成有第二水流通道21的空心柱管,如圆柱形空心柱管,以用于插入滤芯3的对应水口中。这样,空心柱管可以包括形成进水流道211的第一柱管221、形成出水流道212的第二柱管222和形成浓水流道213的第三柱管223。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空心柱管也可以为方形等非圆剖面的柱管。
即在本实施例中,挡水件2上形成由凸出的插接结构以插入滤芯3的水口中。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设计挡水件2上形成由凹入的孔道结构,而滤芯3上形成有能够插入到孔道结构中的凸出结构,以完成二者的插接和水流流动。
或者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一部分第二水流通道21形成为空心柱管,另一个部分第二水流通道21形成为孔道结构。在多个空心柱管的作用下,能够完成通过滤芯3转动挡水件2的目的。
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水件21还可以与滤芯3型面连接,即通过非圆剖面的形状配合,例如方形。这样,可以只设置一个凸出结构或凹入结构即可完成通过滤芯3转动挡水件2的目的。例如,挡水件21上形成由方形凸台,多条第二水流通道21在方形凸台上开设通道口,对应地滤芯3上具有方形孔,并且多个水口对应地设置在方形孔内,这样通过方形凸台和方形孔的型面连接,即可完成滤芯3转动挡水件2的目的。
因此,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空心柱管的布置方式巧妙。既能够完成滤芯3对挡水件2的转动,又能够适应滤芯装置的水流特性。另外,由于本公开上述中通过回转改变阀芯位置的方式适用于位于回转中心的第二水流通道2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同时在旋转挡水件2的同时实现其他位于非回转中心位置的第二水流通道21。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截止位置,至少一条第二水流通道21改变相对周向位置以与第一水流通道11断开连通,即第二水流通道21的通道口和对应的第一水流通道11的通道口在周向上错开。
这样,在滤芯装置的工作停止后,当需要从座体1上分开滤芯3时,只需相对于座体1转动挡水件2即可以使得挡水件2和座体1之间进入截止位置,即,此时至少一条第二水流通道21与对应的第一水流通道11断开连通。因此可以至少避免残留水通过该断开连通的水流通道而漏出。因此,本公开提供的滤芯装置的密封性和实用性得到有效提升。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相对于座体1转动挡水件2还可以为挡水件2静止而座体1转动。因此,此处的“相对周向位置”除了指第二水流通道21相对于第一水流通道11改变周向位置外,还指第一水流通道11相对于第二水流通道改变周向位置。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拆卸滤芯时,滤芯装置已经停止工作。此时,进水系统中仍然会残余压力水,即第一水流通道11中的进水通道111中会具有压力,同时,由于滤芯装置停止工作后待净化水无法通过滤芯3的滤材,因此用于排出净水的出水口32的排水压力较小,但是未能通过滤材水和已经产生的浓水会产生通过浓水口33向外排出的趋势。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挡水件21对进水系统和浓水系统采用了改变相对周向位置的截止方式,而出水系统采用改变阀芯位置的的截止方式。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出水流道212位于挡水件1的回转中心,该回转中心在圆型挡水件2的本实施例中为挡水件3的圆心。这样,在截止位置,进水流道211和浓水流道213分别改变相对周向位置而与对应的第一水流通道11的通道口沿周向错开而断开连通。这样,进水系统中位于进水通道111中的水压将被挡水件2截止而不进入进水流道211中,同时浓水口33中的浓水也被挡水件2截止而不进入浓水通道113中,而出水流道212可以通过阀芯900进行截止。这样,可以避免滤芯3中或供水系统中的压力水流入座体1内。
其中,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柱管222位于挡水件2的回转中心,第一柱管221和第三柱管223分别位于第二柱管222的两侧。即进水流道211和浓水流道213在挡水件2相对于座体1回转时,改变相对周向位置以分别与进水通道111和浓水通道113断开连通,使得挡水件2的空心管状布置更加优化。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柱管221、第二柱管222以及第三柱管223均可以避开挡水件2的回转中心布置,这样,通过挡水件2的回转,能够使得进水系统、出水系统和浓水系统均通过改变周向位置的方式截止。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设计第一柱管221、第二柱管222和第三柱管223共线布置,此时为了方便空心柱管和滤芯3的水口的插接,插接结构22还包括与第一柱管221、第二柱管222和第三柱管223异线布置的定位柱225。
对应地,滤芯3上形成由于该定位柱225配合的定位孔(未显示)。从而通过定位柱225更方便地对齐空心柱管和对应的水口,并且同时通过异线布置的定位柱225,可以分担滤芯3对挡水件2的作用力,减轻空心柱管的受力,有利用提升挡水件2的使用寿命。其中该定位柱225可以为实心柱也可以为空心柱,其顶端可以形成为锥状引导结构,以便于插入到滤芯3中。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针对浓水系统的出水问题,本实施例地滤芯3进行了改进,具体地,浓水口33上设置具有开启压力第二逆止阀62。这样,在工作时浓水的压力可以打开第二逆止阀62而正常排出,而在需要拆卸滤芯3时,滤芯内浓水系统的压力不能够打开第二逆止阀62,从而将浓水封堵在滤芯3内,而避免浓水从滤芯3中流出。
另外,浓水口33增加第二逆止阀62还可以在滤芯装置停止制水时,保持滤芯3内部的一定水压,不会让滤芯3里面水全部排出,这样,可以实现滤芯3内部快速建立压力制水,并且同时在压力高于第二逆止阀62的开启压力时,能够打开浓水口33,实现浓水的正常排出以及完成滤芯的冲洗。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逆止阀62包括可轴向移动以导通或截止浓水口33的阀芯621和将阀芯621连接到滤芯3的弹簧622。因此,能够通过弹簧622建立第二逆止阀62的开启压力。
其中弹簧622可以为拉伸弹簧,对应的浓水口33为阶梯孔结构,在未开启时,阀芯621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紧密贴靠在阶梯孔的台阶端面上以封闭浓水口33,在浓水口33中的压力增大到能够克服弹簧622的弹力时,能够并将阀芯621推离台阶端面,从而正常实现浓水的排放。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弹簧622还可以为压缩弹簧。
另外,之所以只在浓水口33设置第二逆止阀62,是为了避免第二逆止阀在滤芯装置正常工作时,妨碍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的水流量。在有些实施例中,在满足水流量的同时也可以在出水口32设置第二逆止阀62。
综上,本公开的上述各实施例中至少提供了一种滤芯3;一种可相对于座体1回转的挡水件2;一种滤芯座,该滤芯座包括上述座体1和上述挡水件2,挡水件可回转地容纳在该座体1内,以及一种过滤装置。通过挡水件2的回转式操作,能够避免在滤芯装置停止工作后并拔出滤芯时过滤装置漏水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滤芯装置,所述滤芯装置包括座体(1)和滤芯(3),所述座体(1)内形成有多条第一水流通道(11),所述滤芯(3)具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对应的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座体(1)和所述滤芯(3)之间的挡水件(2),所述挡水件(2)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个第一水流通道(11)和所述多个水口对应的多条第二水流通道(21),所述挡水件(2)能够相对于所述座体(1)回转以使得所述挡水件(2)与所述座体(1)之间具有导通位置和截止位置,
在所述导通位置,所述多条第二水流通道(21)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连通,在所述截止位置,位于回转中心的所述第二水流通道(21)中的阀芯(900)随所述挡水件(2)的回转而改变位置以断开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的连通,
其中,所述挡水件(2)面向所述滤芯(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滤芯(3)可插拔连接的插接结构(22),以由所述滤芯(3)通过所述插接结构(22)相对于所述座体(1)转动所述挡水件(2),
其中,所述插接结构(22)包括形成有所述第二水流通道(21)的空心柱管,以用于插入所述滤芯(3)对应的所述水口中,
所述多条第二水流通道(21)包括进水流道(211)、出水流道(212)和浓水流道(213),所述空心柱管包括形成所述进水流道(211)的第一柱管(221)、形成所述出水流道(212)的第二柱管(222)和形成所述浓水流道(213)的第三柱管(223),
所述第二柱管(222)位于所述挡水件(2)的回转中心,
其中,在所述截止位置,所述进水流道(211)和所述浓水流道(213)分别改变相对周向位置以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断开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回转中心的第二水流通道(11)包括固定在所述挡水件(2)面向所述座体(1)一侧的空心转轴(23),该空心转轴(23)用于可转动地插入相应的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中,并且所述空心转轴(23)内具有阀口,所述阀芯(900)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空心转轴(23)中以可选择地封闭或打开所述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转轴(23)可相对转动地套设在所述阀芯(900)外,在所述截止位置,所述阀芯(900)封堵所述阀口,在所述导通位置,所述阀芯(900)从所述阀口轴向地移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转轴(23)的轴壁上形成有螺旋滑槽(901),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固定设置有滑动轴(902),所述阀芯(900)远离所述阀口的端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滑动孔(903),所述滑动孔(903)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滑动轴(902)上并与该滑动轴(902)型面连接,并且所述阀芯(900)的侧壁上固定有可滑动地穿过所述螺旋滑槽(901)的滑动支撑件(9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撑件(904)为沿所述阀芯(900)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对应地,所述螺旋滑槽(901)为沿所述轴壁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转轴(23)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阀芯(900)的阶梯孔(906),该阶梯孔(906)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大孔段(907)和小孔段(908),所述小孔段(908)形成为所述阀口,所述阀芯(900)从所述大孔段(907)朝向所述小孔段(908)轴向移动以封闭所述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90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905),在所述截止位置,所述第一密封圈(905)位于所述小孔段(908)并与孔壁贴合,在所述导通位置,所述第一密封圈(905)位于所述大孔段(907)以打开所述阀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孔(906)内还依次形成有孔径小于小孔段(908)的微孔段(909),在所述截止位置,所述阀芯(900)抵靠所述微孔段(909)的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通位置,所述阀芯(900)的端部位于所述小孔段(908)内,并且至少位于该小孔段(908)内的侧壁形成有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导流板(910),该导流板(910)可滑动地贴合于所述小孔段(908)的孔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位于回转中心的所述第二水流通道(21)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段(912)和第二段(911),所述第一段(912)位于所述回转中心并且沿轴向延伸,所述第二段(911)从所述第一段延伸出所述座体(1)的侧壁,所述空心转轴(23)可转动地插入到所述第一段(912)中并且与所述第一段(9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91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转轴(23)上形成有从接近所述第二段(911)的端面沿轴向延伸的过水槽(914),该过水槽(914)在厚度方向贯通所述空心转轴(23)的侧壁。
12.一种滤芯座,其特征在于,该滤芯座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滤芯装置中的所述座体(1)和所述挡水件(2),所述挡水件(2)可回转地容纳在所述座体(1)内。
CN201510770708.XA 2015-11-11 2015-11-11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Active CN1052682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70708.XA CN105268228B (zh) 2015-11-11 2015-11-11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70708.XA CN105268228B (zh) 2015-11-11 2015-11-11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8228A CN105268228A (zh) 2016-01-27
CN105268228B true CN105268228B (zh) 2017-08-25

Family

ID=55138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70708.XA Active CN105268228B (zh) 2015-11-11 2015-11-11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682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4042B (zh) * 2016-07-11 2018-12-07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水路板及净水器
CN106673135B (zh) * 2016-12-08 2023-05-02 厦门唯科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净水器
CN108266536A (zh) * 2016-12-30 2018-07-10 福州品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滤芯截止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41960Y (zh) * 2004-10-28 2005-11-23 厦门建霖卫浴工业有限公司 净水器
WO2008035830A1 (en) * 2006-09-22 2008-03-27 Winix Inc. A purification manifold and filter cartridge for filtration system
CN202682887U (zh) * 2012-07-31 2013-01-23 佛山市顺德区泉之源实业有限公司 净水器
CN203710795U (zh) * 2014-01-13 2014-07-16 玉环县中良铜业有限公司 供水系统净化器
CN204729696U (zh) * 2015-07-01 2015-10-28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滤芯座上单向导通结构
CN205360727U (zh) * 2015-11-11 2016-07-06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8228A (zh)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0191B (zh)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CN105268228B (zh)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US4617963A (en) Control valve with anticavitation trim
CN106267954B (zh) 一种可调水质的净水滤芯
KR20130108334A (ko) 자동 막힘제거 기능을 갖는 필터
CN205360727U (zh)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CN104415578A (zh) 过滤设备
CN102512865B (zh) 一种换向不截流式反冲排污油滤器
CN205109142U (zh)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CN103623631B (zh) 一种手动反冲洗滤网过滤器
CN108339306B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设备
CN103845948B (zh) 具有多滤胆反冲切换器的净水器内置管路连接方法
CN205109169U (zh) 密封件和滤芯座
EP1424119A2 (en) Filter apparatus with cleaning means
CN205170411U (zh) 滤芯和滤芯装置
CN209138138U (zh) 一种水过滤器
CN112879586A (zh) 净水控制阀及水处理装置
CN206676073U (zh) 一种反冲洗滑油过滤器
CN106178665A (zh) 用于滤芯的接头组件及具有其的过滤装置
CN105999806A (zh) 易清洗过滤式净水器
CN108295541B (zh) 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设备
CN205170410U (zh) 挡水件
CN203488784U (zh) 一种用于净水器的分水器
CN106179778B (zh) 一种新型离心式净油机
CN204981190U (zh) 挡水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