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78910U - 驾驶室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驾驶室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78910U
CN204978910U CN201520760506.2U CN201520760506U CN204978910U CN 204978910 U CN204978910 U CN 204978910U CN 201520760506 U CN201520760506 U CN 201520760506U CN 204978910 U CN204978910 U CN 204978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ing frame
lift device
cab lift
compartment
op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605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飞香
刘海华
郑大桥
麻成标
吕展鹏
曹亚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Xin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Xin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Xin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605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78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78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78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驾驶室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铰接端和第一滑动端;与第一支撑架交叉并枢接在一起的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铰接端和第二滑动端;以及同时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铰接的连接油缸。其中,第一铰接端与外部的驾驶室相连,第二铰接端与外部的车体底座相连,连接油缸伸缩时带动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相互转动,以使得第一滑动端和第二滑动端分别沿车体底座和驾驶室滑动。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室升降装置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高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驾驶室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装置,特别是一种驾驶室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程机械作业时执行机构大多在驾驶室前侧工作,会遮挡驾驶员视线。传统工程机械的驾驶室多为固定结构,视野不够开阔,无法满足一些特殊作业要求,因此设计一种可升降的工程机械驾驶室很有必要。在这些现有的可升降的工程机械驾驶室中,所使用的驾驶室升降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油缸顶升垂直升降装置:其油缸竖直布置,活塞直接顶在驾驶室底部,驾驶室只能实现垂直升降。为了保证驾驶室的平稳性在油缸外侧装有可伸缩套筒与驾驶室底部刚性连接接。在该装置中,驾驶室受到的支撑力在驾驶室中间,稳定性不好,承受偏载的能力差。另外,由于液压缸钢筒本身具有一定的尺寸,即使驾驶室降到最低点升降油缸仍在驾驶室下侧占用了一定的空间。因此采用这种结构的驾驶室离地高度都偏高,在车辆行驶时较为不利。此外,受液压缸尺寸的限制这种结构一般要采用多级伸缩油缸,具有成本高,可靠性差等缺点。
斜撑油缸加四连杆驾驶室升降装置:这种升降装置利用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实现驾驶室升降。该装置在使用时,驾驶室除了竖直方向升降外在前后方向也会运动,因此占用空间较大。而且驾驶室升起之后其它人员将无法进入驾驶室一般只适用于单人操作的小型工程机械。另外,驾驶室单边受支撑力,因此稳定性不好,承载时驾驶室不会保持水平姿态,一般驾驶室内不能有多个操作人员。
剪叉式驾驶室升降装置:这种装置利用剪叉式升降机的原理,通常由多组叉形结构铰接而成,有很大的升降范围但稳定性较差,只能在设备静止时实现驾驶室升降,而且在生产中升降机构不随车辆移动。此外,这种升降装置的油缸为水平布置,在同等升降范围内这种机构油缸行程最大,因此结构较不合理。
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在本领域中希望寻求一种具有更高承载能力和更高稳定性的驾驶室升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驾驶室升降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铰接端和第一滑动端;与第一支撑架交叉并枢接在一起的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铰接端和第二滑动端;以及同时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铰接的连接油缸。其中,第一铰接端与外部的驾驶室相连,第二铰接端与外部的车体底座相连,连接油缸伸缩时带动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相互转动,以使得第一滑动端和第二滑动端分别沿车体底和座驾驶室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室升降装置,其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交叉并枢接在一起,使升降装置形成剪叉式结构,该结构位于驾驶室与车体底座之间,从而该结构的各个端部均形成了对驾驶室和车体底座相应的支点,根据不同的驾驶室的结构和性能来具体设置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的长度、宽度等参数,可很好地实现驾驶室升降装置的承载能力。具体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铰接端与外部的驾驶室相连,第一滑动端沿车体底座滑动,第二支撑架的第二铰接端与外部的车体底座相连,第二滑动端沿驾驶室滑动,通过连接油缸的伸缩作用改变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对驾驶室的高度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均为矩形框架。该设置一方面使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在矩形框架的四个端点处首先形成了主要的受力支点,以实现驾驶室升降装置在驾驶室与车体底座之间承载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任意一个支撑架相邻的两个端点之间由矩形框架的矩形边相连,大大提高了驾驶室升降装置的承载能力。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油缸的个数为两个,两个连接油缸中的一个分别同时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相枢接的一对矩形边相连,两个连接油缸中的另一个分别同时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相枢接的另一对矩形边相连。两个连接油缸的设置一方面可实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的相互转动,另一方面可使连接油缸作为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的支撑部件来提高驾驶室升降装置承力的稳定性。另外,两个连接油缸分别设置在驾驶室升降装置的两侧,可通过控制两个连接油缸同时伸缩,以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两侧受力更均匀,从而进一步保证驾驶室升降装置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两个连接油缸为对称式设置。该对称式设置使两个连接油缸的运动同步,以便调整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两侧的升降幅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油缸上设置有液压锁部件。该液压锁部件在连接油缸停止供油时会自动锁死,可将驾驶室的高度调整到任意所需位置。另外,当驾驶室升降装置出现故障时,该液压锁部件会使连接油缸自动锁死,因此,驾驶室不会因为失去动力突然下降,进一步保证了驾驶室升降装置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滑动端与第二滑动端均设置有滑轮,并且与滑轮相对应的驾驶室和车体底座的区域设置有与滑轮相配合的滑动导轨。各个滑轮沿相应的轨道运动,从而调整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的夹角,以用于实现驾驶室的升降。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各导轨的端部设置有档位板。该档位板用于对各个滑轮进行限位,防止当驾驶室升降装置出现故障时,滑轮滑出滑动轨道而影响驾驶室的安全性。此外,当车辆在不稳定路面上行驶时挡位板可以减少连接油缸所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延长连接油缸的使用寿命。优选地,该档位板还可做成可调式,以实现滑轮在滑动轨道内时对滑轮的限位作用,从而适应不同的驾驶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该设置可提高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的刚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驾驶室升降装置的承载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驾驶室升降装置还包括与连接油缸相连的液压控制部件。液压控制部件用于控制连接油缸,从而实现对驾驶室升降装置升降功能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驾驶室升降装置带动驾驶室相对于车体底座升降的升降高度范围为0至1.6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室升降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室升降装置采用剪叉式结构,受力条件好,具有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强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尺寸较大的驾驶室,驾驶室内有多名操作人员时也不会出现偏载失稳现象。
(2)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的矩形横截面,使驾驶室升降装置具有刚性好、承载能力强的优点。
(3)对于大小规格不同的驾驶室以及不同的升降高度需求,只需改变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长度、宽度等参数便可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适应性强、变形容易的优点。
(4)连接油缸上设置有液压锁装置,进一步保证了驾驶室升降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室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室升降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这里所介绍的细节是示例性的,并仅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例证性讨论,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提供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概念方面的最有用和最易理解的描述。关于这一点,这里并没有试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细节作超出于基本理解本实用新型所需的程度的介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说明书及其附图可以清楚地理解如何在实践中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形式。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升降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100包括第一支撑架10,第一支撑架10包括第一铰接端11和第一滑动端12;与第一支撑架10交叉并枢接在一起的第二支撑架20,第二支撑架20包括第二铰接端21和第二滑动端22;以及同时与第一支撑架10和第二支撑架20相铰接的连接油缸40。其中,结合图2所示,第一铰接端11与外部的驾驶室300相连,第二铰接端21与外部的车体底座200相连,连接油缸40伸缩时带动第一支撑架10与第二支撑架20相互转动,以使得第一滑动端11和第二滑动端21分别沿车体底座200和驾驶室300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室升降装置100,其第一支撑架10与第二支撑架20交叉并枢接在一起,使升降装置100形成剪叉式结构,该结构位于驾驶室300与车体底座100之间,从而该结构的各个端部均形成了对驾驶室300和车体底座200相应的支点,根据不同的驾驶室300的结构和性能来具体设置第一支撑架10与第二支撑架20的长度、宽度等参数,可很好地实现驾驶室升降装置100的承载能力。具体地,第一支撑架10的第一铰接端11与外部的驾驶室300的底壁相连,第一滑动端12沿车体底座200的顶壁滑动,第二支撑架20的第二铰接端21与外部的车体底座200的顶壁相连,第二滑动端22沿驾驶室300的底壁滑动,通过连接油缸40的伸缩作用改变第一支撑架10与第二支撑架20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对驾驶室300的高度的调节。优选地,形成的相应支点分别位于驾驶室300的底壁与车体底座的顶壁的边缘位置,以便使驾驶室升降装置的承力更稳定。
优选地,第一支撑架10与第二支撑架20均为矩形框架。该设置一方面使第一支撑架10与第二支撑架20在矩形框架的四个端点处首先形成了主要的受力支点,以实现驾驶室升降装置100在驾驶室300与车体底座200之间承载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任意一个支撑架相邻的两个端点之间由矩形框架的矩形边相连,大大提高了驾驶室升降装置100的承载能力。
还优选地,连接油缸40的个数为两个,两个连接油缸40中的一个分别同时与第一支撑架10和第二支撑架20的相枢接的一对矩形边相连,两个连接油缸40中的另一个分别同时与第一支撑架10和第二支撑架20的相枢接的另一对矩形边相连。两个连接油缸40的设置一方面可实现第一支撑架10与第二支撑架20的相互转动,另一方面可使连接油缸40作为第一支撑架10与第二支撑架20的支撑部件来提高驾驶室升降装置100承力的稳定性。另外,两个连接油缸40分别设置在驾驶室升降装置100的两侧,可通过控制两个连接油缸40同时伸缩,以使第一支撑架10和第二支撑架20的两侧受力更均匀,从而进一步保证驾驶室升降装置100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连接油缸4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10的矩形边上的枢接点O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架20的矩形边相连,该设置使连接油缸40能够以最小的力推动驾驶室300的升降。另外,可对连接油缸40的位置进行模拟优化设计,以实现连接油缸40在较小的行程中实现驾驶室300较大的升降范围,并且同时保证驾驶室300升降速度的稳定性。
更优选地,两个连接油缸40为对称式设置。该对称式设置使两个连接油缸40的运动同步,以便调整第一支撑架10和第二支撑架20两侧的升降幅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连接油缸40上设置有液压锁部件(图中并未示出)。该液压锁部件在连接油缸40停止供油时会自动锁死,可将驾驶室300的高度调整到任意所需位置。另外,当驾驶室升降装置100出现故障时,该液压锁部件会使连接油缸40自动锁死,因此,驾驶室300不会因为失去动力突然下降,进一步保证了驾驶室升降装置100的稳定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滑动端12与第二滑动端22均设置有滑轮30,并且与滑轮30相对应的驾驶室300或车体底座200的区域设置有与滑轮30相配合的滑动导轨。各个滑轮30沿相应的轨道运动,从而调整第一支撑架10与第二支撑件20之间的夹角,以用于实现驾驶室300的升降。
优选地,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各导轨的端部设置有档位板50。该档位板50用于对各个滑轮30进行限位,防止当驾驶室升降装置100出现故障时,滑轮30滑出滑动轨道而影响驾驶室300的安全性。此外,当车辆在不稳定路面上行驶时挡位板50可以减少连接油缸40所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延长连接油缸40的使用寿命。优选地,该档位板50还可设置在滑动轨道的内部并做成可调式,以实现滑轮30在滑动轨道内时对滑轮30的限位作用,从而适应不同的驾驶室300和车体底座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架10与第二支撑架20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该设置可提高第一支撑架10与第二支撑架20的刚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驾驶室升降装置100的承载性能。
另外,驾驶室升降装置100还包括与连接油缸40相连的液压控制部件。液压控制部件用于控制连接油缸40,从而实现对驾驶室升降装置400升降功能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室升降装置100采用剪叉式结构,受力条件好,具有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强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尺寸较大的驾驶室,驾驶室内有多名操作人员时也不会出现偏载失稳现象。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依然可以实现对驾驶室300的自由升降。驾驶室升降装置100带动驾驶室300相对于车体底座200升降的升降高度范围为0至1.6米。鉴于驾驶室300升高到一定范围会对驾驶员造成困扰,可在驾驶室300车门处布置可伸缩的楼梯,这样,驾驶员在驾驶室300的任意位置均可自由出入,不影响工程机械的正常作业。
应注意的是,前面所述的例子仅以解释为目的,而不能认为是限制了本实用新型。虽然已经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这里使用的是描述性和说明性的语言,而不是限制性的语言。在当前所述的和修改的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范围中,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改变。尽管这里已经根据特定的方式、材料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这里公开的细节;相反,本实用新型可扩展到例如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等同功能的结构、方法和应用。

Claims (10)

1.一种驾驶室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铰接端和第一滑动端,
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交叉并枢接在一起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铰接端和第二滑动端,以及
同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相铰接的连接油缸,
其中,所述第一铰接端与外部的驾驶室相连,所述第二铰接端与外部的车体底座相连,所述连接油缸伸缩时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相互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滑动端和所述第二滑动端分别沿所述车体底座和所述驾驶室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均为矩形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油缸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油缸中的一个分别同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相枢接的一对矩形边相连,两个所述连接油缸中的另一个分别同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相枢接的另一对矩形边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驾驶室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油缸为对称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油缸上设置有液压锁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端与所述第二滑动端均设置有滑轮,并且与所述滑轮相对应的驾驶室和车体底座的区域设置有与所述滑轮相配合的滑动导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驾驶室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滑动导轨的端部设置有档位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升降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油缸相连的液压控制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升降装置带动所述驾驶室相对于所述车体底座升降的升降高度范围为0至1.6米。
CN201520760506.2U 2015-09-24 2015-09-24 驾驶室升降装置 Active CN204978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0506.2U CN204978910U (zh) 2015-09-24 2015-09-24 驾驶室升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0506.2U CN204978910U (zh) 2015-09-24 2015-09-24 驾驶室升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78910U true CN204978910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13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60506.2U Active CN204978910U (zh) 2015-09-24 2015-09-24 驾驶室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789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6882A (zh) * 2015-09-24 2016-01-06 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 驾驶室升降装置
CN114809167A (zh) * 2022-04-27 2022-07-29 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驾驶室固定底座及工程机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6882A (zh) * 2015-09-24 2016-01-06 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 驾驶室升降装置
CN114809167A (zh) * 2022-04-27 2022-07-29 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驾驶室固定底座及工程机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5528B (zh) 发动机拆装托车
US4682750A (en) Low profile extensible support platform
CN105216882A (zh) 驾驶室升降装置
CN204978910U (zh) 驾驶室升降装置
CN202704970U (zh) 多功能货叉装置
CN105036020A (zh) 一种作业范围灵活的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
CN205873792U (zh) 小截面四级液压剪叉升降机构
CN112141972A (zh) 直臂双回转检修作业平台机构
CN106347196B (zh) 汽车尾板
CN109987245A (zh) 一种可快速与飞机对接的装卸平台
CN108569640B (zh) 升降叉架及具有该升降叉架的航空食品车
CN104533461B (zh) 一种隧道施工台车横向移动装置
CN206142737U (zh) 升降机构及具有该升降机构的升降车
CN202542723U (zh) 操纵室调节机构和工程机械
US2251435A (en) Tipping vehicle
US4365693A (en) High visibility lift apparatus
CN206107367U (zh) 汽车尾板
CN106144957A (zh) 人力驱动的多自由度自锁型货运叉车
CN107879295A (zh) 一种带移动配重的变幅装置和高空作业平台
CN213976875U (zh) 直臂双回转检修作业平台机构
CN205292374U (zh) 一种牵引随车起重运输车
CN210944693U (zh) 一种大跨度同步液压升降机
CN204938898U (zh) 一种作业范围灵活的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
CN108657057A (zh) 车辆运输车
CN212024705U (zh) 一种高度可单独调节的双操作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Feixiang

Inventor after: Andersen Peter

Inventor after: Liu Haihua

Inventor after: Zheng Daqiao

Inventor after: Ma Chengbiao

Inventor after: Lv Zhanpeng

Inventor after: Cao Yapeng

Inventor before: Liu Feixiang

Inventor before: Liu Haihua

Inventor before: Zheng Daqiao

Inventor before: Ma Chengbiao

Inventor before: Lv Zhanpeng

Inventor before: Cao Yape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830026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outh Road,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No. 399

Co-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XINJIA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830026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outh Road,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No. 399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XINJIA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