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78540U - 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78540U
CN204978540U CN201520680408.8U CN201520680408U CN204978540U CN 204978540 U CN204978540 U CN 204978540U CN 201520680408 U CN201520680408 U CN 201520680408U CN 204978540 U CN204978540 U CN 204978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shield
row seats
front apron
airbag body
air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804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斌
张立玲
彭昌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804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78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78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785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及汽车。包括气囊本体、安装盒和气体发生器,安装盒安装在前排座椅内侧,气囊本体设于安装盒内,安装盒包括沿车长度方向向前延伸的第一侧挡板,第一侧挡板位于安装盒上远离其对应安装的前排座椅一侧,在第一侧挡板上面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铰接有前挡板,前挡板用于当气囊本体充气展开后转至与第一侧挡板相抵并呈预设角度,以从侧面支撑展开后的气囊本体;气体发生器与气囊本体充气口相连,用于在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给气囊本体充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及汽车,能为汽车内人员提供撞击时保护并提供可靠支撑,降低驾驶员与乘员直接碰撞造成的人员损伤的概率。

Description

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汽车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乘用车在侧面受到撞击时,为了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中等级别以上的车上都会在座椅外侧加装侧气囊,座椅外侧气囊有车门内饰板和B柱内饰板提供支撑,通过驾驶员外侧的侧气囊为驾驶员提供保护。但是众多侧碰交通事故调查的结果显示驾驶员与乘员间的碰撞是造成人员受伤的另外一个原因,外侧气囊无法对驾驶员与乘员间的碰撞提供保护。因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在座椅内侧加装安全气囊是一个避免此类碰撞的好方法。
现有技术中座椅内侧气囊的支撑依赖于两个内侧气囊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精确起爆,这两个气囊可以支撑彼此,当气囊展开的时候,在侧向为座椅上的人员提供保护。
但是上述的方式无法给气囊本身提供足够的侧面支撑,除非两个气囊一起准确起爆,两个气囊相互支撑,要实现两个气囊同时起爆需要控制装置十分精确地控制,一旦控制装置出现故障,便无法实现气囊的同时起爆,这使得气囊的支撑可靠性不好,无法实现气囊的可靠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缺陷,实现在汽车侧面撞击时,在驾驶员与乘员之间提供可靠的气囊保护,提高前排人员的安全性,降低驾驶员与乘员相互碰撞造成的人员损伤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包括:
气囊本体;
安装盒,安装在前排座椅内侧,所述气囊本体设置于所述安装盒内,所述安装盒包括沿汽车长度方向向前延伸的侧挡板,在所述第一侧挡板上面向汽车前挡风玻璃的一侧铰接有前挡板,所述前挡板用于当气囊本体充气展开后翻转至与所述第一侧挡板相抵顶并呈预设角度,以从侧面支撑展开后的气囊本体;
气体发生器,与所述气囊本体的充气口相连,用于在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给所述气囊本体充气。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盒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挡板的相对面的第二侧挡板,所述前挡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之间,且所述前挡板与所述第二侧挡板通过可断连接件连接,所述可断连接件用于当所述前挡板受到气囊本体所施加的作用力大于预设值时发生断裂,以使所述前挡板与所述第二侧挡板脱离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挡板与所述第一侧挡板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定所述前挡板与所述第一侧挡板之间的角度的抵挡部。
优选的,所述前挡板的外表面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抵挡板,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外表面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抵挡板相配合的第二抵挡板,当所述气囊本体充气展开后第一抵挡板翻转至与所述第二抵挡板的前端面相抵顶,以使所述前挡板与所述第一侧挡板呈预设角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抵挡板和所述第二抵挡板上用于相对抵顶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弹性缓冲层,所述弹性缓冲层用于使所述第一抵挡板与所述第二抵挡板之间的接触为弹性接触。
可选的,所述前挡板与所述第一侧挡板采用合页铰接,所述前挡板的内侧表面边缘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内侧表面边缘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拼接形成容纳所述合页的销轴的空腔,当所述气囊本体充气展开后所述前挡板翻转至与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前端面相抵顶。
更进一步的,所述前挡板和所述第一侧挡板用于相对抵顶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弹性缓冲层,所述弹性缓冲层用于使所述前挡板与所述第一侧挡板之间的接触为弹性接触。
优选的,所述预设角度为180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前排座椅,所述前排座椅上安装有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通过螺栓安装于前排座椅的靠背的骨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及汽车,通过在前排座椅内侧设置安装气囊本体的安装盒,并通过安装盒的第一侧挡板和铰接在第一侧挡板前端的前挡板来从侧面支撑被气体发生器充气后的气囊本体,使得气囊在充气后能够得到可靠地支撑,在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同时位于汽车前排座椅的驾驶员和乘员之间不会相互撞击,而是会被气囊可靠的阻挡,以保证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性,降低驾驶员与乘员相互碰撞造成的人员损伤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中的气囊本体未展开时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中的气囊本体展开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前挡板与第一侧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气囊本体;2-安装盒;3-气体发生器;
4-内饰板;5-驾驶员座椅;6-乘员座椅;
7-合页;8-第一凹槽;9-第二凹槽;
10-座椅骨架;201-第一侧挡板;202-前挡板;
203-第二侧挡板;204-第一抵挡板;205-第二抵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中的气囊本体未展开时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中的气囊本体展开时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图。
请参照附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包括:气囊本体1、安装盒2和气体发生器3。
其中,安装盒2安装在前排座椅内侧,气囊本体1设置于安装盒2内,安装盒2包括沿汽车长度方向向前延伸的第一侧挡板201,在第一侧挡板201上面向汽车前挡风玻璃的一侧铰接有前挡板202,前挡板202用于当气囊本体1充气展开后翻转至与第一侧挡板201相抵顶并呈预设角度,以从侧面支撑展开后的气囊本体1;气体发生器3与气囊本体1的充气口相连,用于在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给气囊本体1充气。
需要注意的是,安装盒2安装在前排座椅内侧,此处“前排座椅内侧”指的是前排座椅中远离车门的一侧,即,靠近车内副仪表板的一侧,一般的,汽车内均设有两个并排的前排座椅,其中一个供驾驶员乘坐,另外一个供乘员乘坐,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位于两个座椅之间,并安装于每个座椅上。
更具体的,可以参照附图2,汽车前排座椅位于内饰板4的内侧,对于驾驶员座椅5来讲该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可以安装于座椅的右侧,对于乘员座椅6来讲该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可以安装于座椅内部的左侧。
第一侧挡板201向前延伸,此处,“向前延伸”指的是沿汽车前进方向延伸。第一侧挡板201具体可以设置在相对于座椅人员的外侧,或者,也可以设置在相对于座椅人员来讲的内侧。
具体的,气囊本体1可为一个可膨胀的气袋,气体发生器3可连接该气袋,并能精准对气袋充气,气囊本体1可由至少两片织物在边缘缝合而成,缝合时留有充气口,充气口与气体发生器3密封连接,气囊本体1展开后可覆盖驾驶员与乘员之间的头、胸和上肢部空间,气囊本体1在未展开的状态时可经过折叠后放置于安装盒2中,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气囊本体1以“之”字形进行折叠,但是,气囊本体1可以以任何形式折叠,例如,可以以卷绕式折叠或者由折叠和卷绕组合而成,在此,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定。
优选的,安装盒2为刚性材料制成,例如可由不锈钢制成,安装盒2本身可以为矩形壳体,气囊本体1设置于安装盒2内,而安装盒2的开口可以面向汽车前挡风玻璃,并在该开口处设置前挡板202,优选的,前挡板202的宽度可以为80mm~190mm,长度可以为110mm~240mm。
前挡板202翻转至与第一侧挡板201相抵顶并呈预设角度,该预设角度可以为180度,以便前挡板202在处于支撑状态时与第一侧挡板201齐平,仅能提供气囊本体1在展开过程中的充足展开空间,又能保证气囊本体1在展开后对另一个前排座椅上的人员不造成影响。
第一侧挡板201与前挡板202可以通过销轴直接铰接,或者,也可以通过铰链即合页铰接,合页的两片页板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挡板201和前挡板202的内侧表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并满足气囊的触发条件时,气体发生器3接收到一个激发信号并触发,直接将高压气体充入到气囊本体1内,气囊本体1膨胀向汽车前方展开,安装盒2的前挡板202与第一侧挡板201相铰接,安装盒2的前挡板202在气囊本体1被气体发生器3充气时可以转动向前打开,前挡板202被充气后的气囊本体1推开转动至工作位置时与安装盒2的第一侧挡板201相抵,安装盒2的前挡板202为气囊本体1提供侧向支撑,气囊本体1为车内前排人员提供侧面保护,能够降低驾驶员与乘员相互碰撞造成的人员损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安装盒2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侧挡板201的相对面的第二侧挡板203,前挡板202位于第一侧挡板201和第二侧挡板203之间,且前挡板202与第二侧挡板203通过可断连接件(图中未示出)连接,可断连接件用于当前挡板202受到气囊本体1所施加的作用力大于预设值时发生断裂,以使前挡板202与第二侧挡板203脱离连接。具体的,可断连接件可以为较易断裂的细绳,或者其他较易断裂的连接件。通过可断连接件将前挡板202固定在安装盒2的另一侧,如此一来,前挡板202的一端与安装盒2铰接,另一端可与安装盒2断开连接,在气囊本体1未充气展开时,前挡板202将气囊本体1覆盖并遮挡于安装盒2内,保持整车内的美观度,气囊本体1在充气展开时,由于本身冲击力的作用对前挡板202施加作用力,使得可断连接件断裂,气囊本体1露出对人员起到缓冲保护作用,使用方便,气囊本体1在不工作时不会影响车内美观,工作时,也不影响气囊本体1的充气展开。
请具体参照附图2~图5,前挡板202与第一侧挡板201之间可以形成用于限定前挡板202与第一侧挡板201之间的角度的抵挡部。从而使得气囊本体1在展开后侧面被稳定支撑。下面提供两种可以实现的结构:
优选一种可以实现前挡板202与第一侧挡板201相抵顶的结构,具体为:前挡板202的外表面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抵挡板204,第一侧挡板201的外表面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与第一抵挡板204相配合的第二抵挡板205,当气囊本体1充气展开后第一抵挡板204翻转至与第二抵挡板205的前端面相抵顶,以使前挡板202与第一侧挡板201呈预设角度。
具体地,第一抵挡板204和第二抵挡板205可以为金属板,并可分别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连接到前挡板202和第一侧挡板201上,如此一来,第一抵挡板204和第二抵挡板205之间的接触阻止了前挡板202相对于第一侧挡板201更进一步的转动,为展开后的气囊本体1提供稳定的侧面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抵挡板204和第二抵挡板205相接触的表面不一定为平面,也可以其中一个为斜面,另外一个为平面,例如第二抵挡板205为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由内向外倾斜的斜面,第一抵挡板204翻转至接触到第二抵挡板205的斜面时,第一抵挡板204的外侧边缘与第二抵挡板205接触,两者为线接触,此时,前挡板202与第一侧挡板201之间的角度小于180度。
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设置第一抵挡板204和第二抵挡板205,可以使得整个装置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端面的抵挡板,以使得前挡板202与第一侧挡板201之间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现可控调节。当选用不同端面的抵挡板时,可以使得前挡板202与第一侧挡板201之间形成呈不同角度。
更进一步的,第一抵挡板204和第二抵挡板205上用于相对抵顶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有弹性缓冲层(图中未示出),弹性缓冲层用于使第一抵挡板204与第二抵挡板205之间的接触为弹性接触。在气囊本体1充气展开时,第一抵挡板204抵顶到第二抵挡板205的前端时,其中至少一个能发生轻微变形,以使得前挡板202在翻转定位时发生轻微缓冲位移,以在汽车碰撞过程中更进一步地吸收碰撞时的动能。需要将前挡板202在翻转时实现缓冲,并不一定需要采用缓冲橡胶层,还可以采用其他能缓冲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海绵等其他软性的材料。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前挡板与第一侧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作为另一种可以实现前挡板202与第一侧挡板201相抵顶的结构,具体为:前挡板202与第一侧挡板201可采用合页7铰接,前挡板202的内侧表面边缘开设有第一凹槽8,第一侧挡板201的内侧表面边缘开设有第二凹槽9,第一凹槽8与第二凹槽9拼接形成容纳合页7的销轴的空腔,当气囊本体1充气展开后前挡板202翻转至与第一侧挡板201的前端面相抵顶。
上述的结构不需要另外增设其他连接板即能实现前挡板202与第一侧挡板201之间的可靠角度控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当然,实现前挡板202与第一侧挡板201之间可翻转又可相抵顶的结构有很多,本实用新型不一一列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计,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相应地,前挡板202和第一侧挡板201用于相对抵顶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弹性缓冲层,弹性缓冲层用于使前挡板202与第一侧挡板201之间的接触为弹性接触。其原理与功能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前排座椅,前排座椅上安装有如上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
如图1和2所示,安装着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的汽车前排座椅与另一个汽车前排座椅并排设置,汽车座椅可以由坐垫和靠背组成,靠背从坐垫的后部向上延伸并稍微向后倾斜,座椅上乘坐一个正常坐姿的乘员,具体可将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通过螺栓安装于前排座椅的靠背的座椅骨架10上,安装后结构稳定,且方便拆装。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内的气囊本体1的一部分能够冲出安装盒2,并被安装盒2的前挡板202提供侧面支撑,有效防止驾驶员与乘员之间的碰撞,提高安全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囊本体;
安装盒,安装在前排座椅内侧,所述气囊本体设置于所述安装盒内,所述安装盒包括沿汽车长度方向向前延伸的第一侧挡板,且所述第一侧挡板位于所述安装盒上远离其对应安装的前排座椅的一侧,在所述第一侧挡板上面向汽车前挡风玻璃的一侧铰接有前挡板,所述前挡板用于当气囊本体充气展开后翻转至与所述第一侧挡板相抵顶并呈预设角度,以从侧面支撑展开后的气囊本体;
气体发生器,与所述气囊本体的充气口相连,用于在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给所述气囊本体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挡板的相对面的第二侧挡板,所述前挡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之间,且所述前挡板与所述第二侧挡板通过可断连接件连接,所述可断连接件用于当所述前挡板受到气囊本体所施加的作用力大于预设值时发生断裂,以使所述前挡板与所述第二侧挡板脱离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与所述第一侧挡板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定所述前挡板与所述第一侧挡板之间的角度的抵挡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的外表面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抵挡板,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外表面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抵挡板相配合的第二抵挡板,当所述气囊本体充气展开后第一抵挡板翻转至与所述第二抵挡板的前端面相抵顶,以使所述前挡板与所述第一侧挡板呈预设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挡板和所述第二抵挡板上用于相对抵顶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弹性缓冲层,所述弹性缓冲层用于使所述第一抵挡板与所述第二抵挡板之间的接触为弹性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与所述第一侧挡板采用合页铰接,所述前挡板的内侧表面边缘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内侧表面边缘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拼接形成容纳所述合页的销轴的空腔,当所述气囊本体充气展开后所述前挡板翻转至与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前端面相抵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和所述第一侧挡板用于相对抵顶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弹性缓冲层,所述弹性缓冲层用于使所述前挡板与所述第一侧挡板之间的接触为弹性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为180度。
9.一种汽车,包括前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座椅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通过螺栓安装于前排座椅的靠背的骨架上。
CN201520680408.8U 2015-09-02 2015-09-02 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78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0408.8U CN204978540U (zh) 2015-09-02 2015-09-02 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0408.8U CN204978540U (zh) 2015-09-02 2015-09-02 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78540U true CN204978540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12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8040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78540U (zh) 2015-09-02 2015-09-02 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785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1443A (zh) * 2021-04-07 2021-07-06 梅先锋 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1443A (zh) * 2021-04-07 2021-07-06 梅先锋 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68844B1 (en) Frontal airbag assemblies for reducing rotational velocity of a head of an occupant
CN103010145B (zh) 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安全气囊装置
US8371612B2 (en) Inflatable airbag assemblies with lateral and longitudinal tethers
CN108016400B (zh) 车辆用帘式气囊
CN109249889A (zh) 正面安全气囊组件
JP2011240807A (ja) 自動車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090063497A (ko) 차량의 운전석 에어백쿠션 구조
WO2007083423A1 (ja) 座席シート装置
JP2009509834A (ja) 自動車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04149989U (zh) 一种保护乘员头颈胸和膝部的安全气囊
US11254276B2 (en) Side airbag apparatus and vehicle seat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227852B1 (ko) 커튼 에어백 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조방법
EP2565085B1 (en) Front passenger seat air bag device
CN212921430U (zh) 一种顶棚安全气囊装置
WO2007080683A1 (ja) 座席シート
CN204978540U (zh) 汽车前排座椅内侧气囊结构总成及汽车
JP2010235043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14001581U (zh) 一种顶置式气囊装置
JP2007038959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GB2532976A (en) A curtain airbag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06151139A (ja) 乗員保護装置
CN210882010U (zh) B柱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KR20130008338A (ko) 자동차 시트용 사이드 에어백 모듈
CN105128807A (zh) 汽车驾驶室内的四肢保护气囊
CN104071113B (zh) 一种用于乘员头颈胸和膝部保护的安全气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