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66706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66706U
CN204966706U CN201520512381.1U CN201520512381U CN204966706U CN 204966706 U CN204966706 U CN 204966706U CN 201520512381 U CN201520512381 U CN 201520512381U CN 204966706 U CN204966706 U CN 204966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able
electric connector
metallic conductor
sleeve
insulatio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123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伟
苏崎
陈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123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66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66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66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连接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导体,所述金属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电连接;主绝缘体,包裹在所述金属导体上;和金属外壳,所述主绝缘体容纳在所述金属外壳中。在所述主绝缘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半导电O型圈,所述弹性半导电O型圈被挤压在所述主绝缘体的外表面和所述金属外壳的内表面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半导电O型圈被紧密地挤压在主绝缘体的外表面和金属外壳的内表面之间,从而使得主绝缘体可靠接地,提高了电连接器的接地性能。此外,弹性半导电O型圈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了电连接器的抗震性能。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连接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一些场合,需要使用连接额定电压为27.5kV的电力电缆的可分离电连接器。例如,在动力机车、高铁或地铁上,由于受电弓和变压器之间需要传输高电压,因此,就需要采用这种电连接器来连接动力机车、高铁或地铁上的受电弓的电力电缆和变压器的电力电缆。
对于这种用于连接高压电力电缆的电连接器,对其接地性能和抗震性能有严格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电连接器的主绝缘体的外表面和金属外壳可靠接地,目前常用的设计是在电连接器的主绝缘体的外表面上喷附一层半导电胶。但是,半导电胶层和主绝缘体之间的粘接力不够,容易开裂,影响产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地可靠且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电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连接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导体,所述金属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电连接;主绝缘体,包裹在所述金属导体上;和金属外壳,所述主绝缘体容纳在所述金属外壳中。在所述主绝缘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半导电O型圈,所述弹性半导电O型圈被挤压在所述主绝缘体的外表面和所述金属外壳的内表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主绝缘体上涂覆有一层半导电胶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压接体,适于压接在所述第一电力电缆的导体上,并且安装在所述金属导体的一端的第一腔中;和第二压接体,适于压接在所述第二电力电缆的导体上,并且安装在所述金属导体的另一端的第二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压接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弹性导电端子被挤压在所述第一压接体的外表面和所述金属导体的第一腔的内壁面之间,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压接体和所述金属导体;并且在所述第二压接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弹性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弹性导电端子被挤压在所述第二压接体的外表面和所述金属导体的第二腔的内壁面之间,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压接体和所述金属导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定位套筒,套装在所述第一压接体上,并且安装在所述金属导体的第一腔中,用于使所述第一压接体居中地且平直地定位在所述金属导体的第一腔中;和第二定位套筒,套装在所述第二压接体上,并且安装在所述金属导体的第二腔中,用于使所述第二压接体居中地且平直地定位在所述金属导体的第二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套筒和所述第二定位套筒分别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一压接体和所述第二压接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应力锥,套装在所述第一电力电缆的剥开的一端上,用于防止在所述第一电力电缆的剥开的一端上出现电场集中;和第二应力锥,套装在所述第二电力电缆的剥开的一端上,用于防止在所述第二电力电缆的剥开的一端上出现电场集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应力锥固定在所述主绝缘体的一端的第一容纳腔中;和第二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应力锥固定在所述主绝缘体的另一端的第二容纳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法兰盘,固定在所述主绝缘体的一端的端面上;第一容纳套筒,固定在所述第一法兰盘上;第一顶推套筒,其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应力锥的台阶壁上,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纳套筒中;和第一弹簧,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套筒中并套装在所述第一顶推套筒上,其中,所述第一弹簧被压缩在所述第一顶推套筒的外台阶壁和所述第一容纳套筒的内台阶壁之间,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顶推套筒将所述第一应力锥推压在所述主绝缘体的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法兰盘,固定在所述主绝缘体的另一端的端面上;第二容纳套筒,固定在所述第二法兰盘上;第二顶推套筒,其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应力锥的台阶壁上,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容纳套筒中;和第二弹簧,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套筒中并套装在所述第二顶推套筒上,其中,所述第二弹簧被压缩在所述第二顶推套筒的外台阶壁和所述第二容纳套筒的内台阶壁之间,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顶推套筒将所述第二应力锥推压在所述主绝缘体的第二容纳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主壳体部;第一端盖,密封地安装在主壳体部的第一端口上;和第二端盖,密封地安装在主壳体部的第二端口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力电缆穿过所述第一端盖的外端壁,并且在所述第一电力电缆和所述第一端盖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密封垫圈,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电力电缆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的配合介面;并且所述第二电力电缆穿过所述第二端盖的外端壁,并且在所述第二电力电缆和所述第二端盖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密封垫圈,用于密封所述第二电力电缆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配合介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垫圈通过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的外端壁上的第一压块被固定在所述第一电力电缆和所述第一端盖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密封垫圈通过安装在所述第二端盖的外端壁上的第二压块被固定在所述第二电力电缆和所述第二端盖之间。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施例中,在电连接器的主绝缘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半导电O型圈,该弹性半导电O型圈被紧密地挤压在主绝缘体的外表面和金属外壳的内表面之间,从而使得主绝缘体可靠接地,提高了电连接器的接地性能。此外,弹性半导电O型圈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了电连接器的抗震性能。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连接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导体,所述金属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力电缆和第二电力电缆电连接;主绝缘体,包裹在所述金属导体上;和金属外壳,所述主绝缘体容纳在所述金属外壳中。在所述主绝缘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半导电O型圈,所述弹性半导电O型圈被挤压在所述主绝缘体的外表面和所述金属外壳的内表面之间。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如图1所示,该电连接器用于电连接第一电力电缆10和第二电力电缆20。该电连接器主要包括金属导体100、主绝缘体200和金属外壳300。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金属导体1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力电缆10和第二电力电缆20电连接。主绝缘体200包裹在金属导体100的外面。主绝缘体200以及金属导体100容纳在金属外壳300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金属导体100可以为铝导体,这样,可以降低电连接器的成本。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主绝缘体2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半导电O型圈400。该弹性半导电O型圈400套装在主绝缘体200的外表面上,并且该弹性半导电O型圈400被紧密地挤压在主绝缘体200的外表面和金属外壳300的内表面之间。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主绝缘体200上涂覆有一层半导电胶层。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压接体13和第二压接体23。第一压接体13压接在第一电力电缆10的导体11上,并且安装在金属导体100的一端的第一腔110中。第二压接体23压接在第二电力电缆20的导体21上,并且安装在金属导体100的另一端的第二腔120中。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压接体1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导电端子19,第一弹性导电端子19被挤压在第一压接体13的外表面和金属导体100的第一腔110的内壁面之间,用于电连接第一压接体13和金属导体100。在第二压接体2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弹性导电端子29,第二弹性导电端子29被挤压在第二压接体23的外表面和金属导体100的第二腔120的内壁面之间,用于电连接第二压接体23和金属导体100。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定位套筒12和第二定位套筒22。第一定位套筒12套装在第一压接体13上,并且安装在金属导体100的第一腔110中,用于使第一压接体13居中地且平直地定位在金属导体100的第一腔110中。第二定位套筒22套装在第二压接体23上,并且安装在金属导体100的第二腔120中,用于使第二压接体23居中地且平直地定位在金属导体100的第二腔120中。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套筒12和第二定位套筒22分别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压接体13和第二压接体23上。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应力锥14和第二应力锥24。第一应力锥14套装在第一电力电缆10的剥开的一端上,用于防止在第一电力电缆10的剥开的一端上出现电场集中。第二应力锥24套装在第二电力电缆20的剥开的一端上,用于防止在第二电力电缆20的剥开的一端上出现电场集中。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15、16、17、18和第二固定装置25、26、27、28。第一固定装置15、16、17、18用于将第一应力锥14固定在主绝缘体200的一端的第一容纳腔210中。第二固定装置25、26、27、28用于将第二应力锥24固定在主绝缘体200的另一端的第二容纳腔220中。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装置15、16、17、18包括:第一法兰盘15,固定在主绝缘体200的一端的端面上;第一容纳套筒16,固定在第一法兰盘15上;第一顶推套筒17,其一端抵靠在第一应力锥14的台阶壁上,另一端伸入第一容纳套筒16中;和第一弹簧18,容纳在第一容纳套筒16中并套装在第一顶推套筒17上,其中,第一弹簧18被压缩在第一顶推套筒17的外台阶壁17a和第一容纳套筒16的内台阶壁16a之间,用于通过第一顶推套筒17将第一应力锥14推压在主绝缘体200的第一容纳腔中。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固定装置25、26、27、28包括:第二法兰盘25,固定在主绝缘体200的另一端的端面上;第二容纳套筒26,固定在第二法兰盘25上;第二顶推套筒27,其一端抵靠在第二应力锥24的台阶壁上,另一端伸入第二容纳套筒26中;和第二弹簧28,容纳在第二容纳套筒26中并套装在第二顶推套筒27上,其中,第二弹簧28被压缩在第二顶推套筒27的外台阶壁27a和第二容纳套筒26的内台阶壁26a之间,用于通过第二顶推套筒27将第二应力锥24推压在主绝缘体200的第二容纳腔中。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金属外壳300包括主壳体部330、第一端盖310和第二端盖320。第一端盖310密封地安装在主壳体部330的第一端口上。第二端盖320密封地安装在主壳体部330的第二端口上。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力电缆10穿过第一端盖310的外端壁311,并且在第一电力电缆10和第一端盖310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密封垫圈313,用于密封第一电力电缆10与第一端盖310之间的配合介面。第二电力电缆20穿过第二端盖320的外端壁321,并且在第二电力电缆20和第二端盖320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密封垫圈323,用于密封第二电力电缆20与第二端盖320之间的配合介面。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垫圈313通过安装在第一端盖310的外端壁311上的第一压块312被固定在第一电力电缆10和第一端盖310之间。第二密封垫圈323通过安装在第二端盖320的外端壁321上的第二压块322被固定在第二电力电缆20和第二端盖320之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连接第一电力电缆(10)和第二电力电缆(20),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金属导体(100),所述金属导体(1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力电缆(10)和第二电力电缆(20)电连接;
主绝缘体(200),包裹在所述金属导体(100)上;和
金属外壳(300),所述主绝缘体(200)容纳在所述金属外壳(300)中,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绝缘体(2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半导电O型圈(400),所述弹性半导电O型圈(400)被挤压在所述主绝缘体(200)的外表面和所述金属外壳(300)的内表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绝缘体(200)上涂覆有一层半导电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
第一压接体(13),适于压接在所述第一电力电缆(10)的导体(11)上,并且安装在所述金属导体(100)的一端的第一腔(110)中;和
第二压接体(23),适于压接在所述第二电力电缆(20)的导体(21)上,并且安装在所述金属导体(100)的另一端的第二腔(120)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压接体(1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导电端子(19),所述第一弹性导电端子(19)被挤压在所述第一压接体(13)的外表面和所述金属导体(100)的第一腔(110)的内壁面之间,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压接体(13)和所述金属导体(100);并且
在所述第二压接体(2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弹性导电端子(29),所述第二弹性导电端子(29)被挤压在所述第二压接体(23)的外表面和所述金属导体(100)的第二腔(120)的内壁面之间,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压接体(23)和所述金属导体(1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
第一定位套筒(12),套装在所述第一压接体(13)上,并且安装在所述金属导体(100)的第一腔(110)中,用于使所述第一压接体(13)居中地且平直地定位在所述金属导体(100)的第一腔(110)中;和
第二定位套筒(22),套装在所述第二压接体(23)上,并且安装在所述金属导体(100)的第二腔(120)中,用于使所述第二压接体(23)居中地且平直地定位在所述金属导体(100)的第二腔(120)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套筒(12)和所述第二定位套筒(22)分别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一压接体(13)和所述第二压接体(2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
第一应力锥(14),套装在所述第一电力电缆(10)的剥开的一端上,用于防止在所述第一电力电缆(10)的剥开的一端上出现电场集中;和
第二应力锥(24),套装在所述第二电力电缆(20)的剥开的一端上,用于防止在所述第二电力电缆(20)的剥开的一端上出现电场集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
第一固定装置(15、16、17、18),用于将所述第一应力锥(14)固定在所述主绝缘体(200)的一端的第一容纳腔(210)中;和
第二固定装置(25、26、27、28),用于将所述第二应力锥(24)固定在所述主绝缘体(200)的另一端的第二容纳腔(220)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5、16、17、18)包括:
第一法兰盘(15),固定在所述主绝缘体(200)的一端的端面上;
第一容纳套筒(16),固定在所述第一法兰盘(15)上;
第一顶推套筒(17),其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应力锥(14)的台阶壁上,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纳套筒(16)中;和
第一弹簧(18),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套筒(16)中并套装在所述第一顶推套筒(17)上,
其中,所述第一弹簧(18)被压缩在所述第一顶推套筒(17)的外台阶壁(17a)和所述第一容纳套筒(16)的内台阶壁(16a)之间,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顶推套筒(17)将所述第一应力锥(14)推压在所述主绝缘体(200)的第一容纳腔中,
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5、26、27、28)包括:
第二法兰盘(25),固定在所述主绝缘体(200)的另一端的端面上;
第二容纳套筒(26),固定在所述第二法兰盘(25)上;
第二顶推套筒(27),其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应力锥(24)的台阶壁上,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容纳套筒(26)中;和
第二弹簧(28),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套筒(26)中并套装在所述第二顶推套筒(27)上,
其中,所述第二弹簧(28)被压缩在所述第二顶推套筒(27)的外台阶壁(27a)和所述第二容纳套筒(26)的内台阶壁(26a)之间,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顶推套筒(27)将所述第二应力锥(24)推压在所述主绝缘体(200)的第二容纳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300)包括:
主壳体部(330);
第一端盖(310),密封地安装在主壳体部(330)的第一端口上;和
第二端盖(320),密封地安装在主壳体部(330)的第二端口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力电缆(10)穿过所述第一端盖(310)的外端壁(311),并且在所述第一电力电缆(10)和所述第一端盖(310)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密封垫圈(313),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电力电缆(10)与所述第一端盖(310)之间的配合介面;并且
所述第二电力电缆(20)穿过所述第二端盖(320)的外端壁(321),并且在所述第二电力电缆(20)和所述第二端盖(320)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密封垫圈(323),用于密封所述第二电力电缆(20)与所述第二端盖(320)之间的配合介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垫圈(313)通过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310)的外端壁(311)上的第一压块(312)被固定在所述第一电力电缆(10)和所述第一端盖(310)之间;并且
所述第二密封垫圈(323)通过安装在所述第二端盖(320)的外端壁(321)上的第二压块(322)被固定在所述第二电力电缆(20)和所述第二端盖(320)之间。
CN201520512381.1U 2015-07-15 2015-07-15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4966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12381.1U CN204966706U (zh) 2015-07-15 2015-07-15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12381.1U CN204966706U (zh) 2015-07-15 2015-07-15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66706U true CN204966706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61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12381.1U Active CN204966706U (zh) 2015-07-15 2015-07-15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667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8273A (zh) * 2016-10-18 2019-08-27 开普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使线缆接地的线缆封盖、方法及设备
CN110571570A (zh) * 2018-06-05 2019-12-13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8273A (zh) * 2016-10-18 2019-08-27 开普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使线缆接地的线缆封盖、方法及设备
CN110178273B (zh) * 2016-10-18 2021-04-30 开普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使线缆接地的线缆封盖、方法及设备
CN110571570A (zh) * 2018-06-05 2019-12-13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1358B (zh) 一种电缆连接器
CN205846360U (zh) 一种具有低屏蔽电阻的大电流连接器
CN204966706U (zh) 电连接器
CN201877746U (zh) 固体绝缘器件连接装置
CN203589265U (zh) 弯式出线高压屏蔽电连接器插头
CN208656033U (zh) 一种用于端接高压电缆的连接器
CN201904495U (zh) 一种防爆电连接器
CN204947120U (zh) 电连接器
CN203491653U (zh) 架空线用的应力锥式与电容式复合绝缘型高压电缆终端
CN110534937A (zh) 一种防水型接线端子
CN202872081U (zh) 用于高压线连接的连接器
CN204118383U (zh) 一种同轴电缆压接连接器
CN204885471U (zh) 电气设备接线端子
CN203553871U (zh) Gis用电缆终端
CN210092446U (zh) 一种多向密封连接器
CN206806661U (zh) 一种防水同轴连接器
CN206671475U (zh) 防电晕电缆连接结构及高压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测试系统
CN203260876U (zh) 扩展套管
CN207474713U (zh) 一种直式压接型电子连接器
CN205790686U (zh) 一种具有外壳体的电连接器
CN206012606U (zh) 一种车钩用动触头接触体
CN201766176U (zh) 一种屏蔽式t形电容型绝缘母线接头
CN207398412U (zh) 一种高寿命密封电连接器
CN204634207U (zh) 防水外壳及与其相适配的电子设备和充电器
CN209374775U (zh) 一种8孔90度弯型防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