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58245U - 起重机转台座体和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起重机转台座体和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58245U
CN204958245U CN201520633788.XU CN201520633788U CN204958245U CN 204958245 U CN204958245 U CN 204958245U CN 201520633788 U CN201520633788 U CN 201520633788U CN 204958245 U CN204958245 U CN 204958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board
outer panel
rotating platform
plate
shape 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337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洪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337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58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58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582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机转台座体和起重机,该起重机转台座体包括底板,和一对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墙板,每个所述墙板的顶端设置有顶板和第一L形外侧板,所述顶板的内端连接到所述墙板的外侧,外端与所述L形外侧板的上端连接,该L形外侧板的下端连接到所述墙板上,并且所述顶板的厚度大于所述L形外侧板的厚度。通过在所述墙板的顶端的外侧面设置顶板和第一L形外侧板,增强了墙板的结构强度;且相对现有的通过一对槽钢焊接在墙板上,减少了一处焊缝;此外,顶板的厚度大于所述L形外侧板的厚度,由于在相同材料的情况下,将主梁的材料更多地布置在远离整个起重机转台座体中心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墙板的结构性能。

Description

起重机转台座体和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运输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起重机转台座体和起重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起重机通常由车架总成70、变幅油缸60、吊臂50和转台座体30等部件组成,其中起重机转台座体30是连接吊臂50与车架总成70的装置,受到变幅平面内的弯矩和侧向载荷产生的扭矩。在设计转台座体30的结构时需要综合考虑性能、重量、成本以及工艺性等因素,而现有技术在这些方面权衡不够,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为一种典型的起重机转台座体结构:墙板2两侧加槽钢41形成主梁4'。这种结构的缺点是零件数量多,焊缝多;主梁4'没有沿受力方向设置;底部箱体和尾部箱体结构复杂,焊接工艺性比较差。如图4和图5所示,为另一种典型的起重机转台座体结构:主梁4”采用方管42,相对上述方案,主梁4”减少了很多焊缝,但零部件数减少很多,但是空间受到限制,在相同的性能的前提下,这种方案中转台座体30的重量会明显比上述方案大,在相同重量的前提下,性能下降明显,且综合成本高。因此,提出至少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具有积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转台座体,该起重机转台座体结构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能提高起重机整机使用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起重机转台座体,该起重机转台座体包括底板,和一对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墙板,其中,每个所述墙板的顶端设置有顶板和第一L形外侧板,所述顶板的内端连接到所述墙板的外侧壁上,外端与所述第一L形外侧板的上端连接,该第一L形外侧板的下端连接到所述墙板上,并且所述顶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L形外侧板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顶板为一体形成的弯折板。
优选地,每个所述墙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L形外侧板,所述第二L形外侧板的上端连接到所述墙板的外侧,该第二L形外侧板包括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段,和与该水平段的后端相连并朝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倾斜段,所述水平段的下端连接到所述底板上,所述倾斜段的下端通过斜底板和所述墙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斜底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倾斜段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倾斜段的侧壁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大。
优选地,每个所述墙板上还连接有U形支撑板,该U形支撑板的下端连接到所述第二L形外侧板的顶壁,所述U形支撑板包括第一U形支撑板和第二U形支撑板,所述第一U形支撑板的上端连接到所述第一L形外侧板的底壁,所述第二U形支撑板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L形外侧板,并连接到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U形支撑板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和起重机吊臂铰接的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U形支撑板从上至下朝向前下方倾斜延伸。
优选地,所述一对墙板之间还连接有一对间隔设置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上端用于和起重机的卷扬箱体相连,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下端分别底板相连,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分别形成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孔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开孔的形状大致呈梯形。
优选地,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所述开孔的孔壁之间还连接有环绕所述开孔的加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转台座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每个所述墙板的顶端的外侧面设置顶板和第一L形外侧板,以和墙板共同形成方形的主梁,增强了墙板的结构强度;且相对现有的通过一对槽钢焊接在墙板上,减少了一处焊缝,提高焊接工艺性能;此外,顶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L形外侧板的厚度,由于在相同材料的情况下,将主梁的材料更多地布置在远离整个起重机转台座体中心的位置,即,将主梁的材料更多地布置在主梁的顶板上,因此,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墙板的结构性能,进而提高了起重机转台座体的抗偏载性能,同时提高了起重机整机使用的稳定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起重机转台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还显示出了卷扬箱体;
图3是沿图2中B-B剖面所剖得的部分剖面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起重机转台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还显示出了卷扬箱体;
图5是沿图4中C-C剖面所剖得的部分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起重机转台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底板的结构;
图7是沿图6中A-A剖面所剖得的部分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起重机转台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清楚显示箱体结构,省略了一侧的墙板。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2墙板21顶板
22第一L形外侧板23第二L形外侧板231水平段
232倾斜段24斜底板25U形支撑板
251第一U形支撑板252第二U形支撑板
2520安装孔26上连接板27下连接板
28开孔29加强板3卷扬箱体
30转台座体4,4',4”主梁41槽钢
42方管50吊臂60变幅油缸
70车架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底、顶”通常是相对于起重机转台座体正常工作的状态而言的;“内、外”是相对于起重机转台座体的中心而言的,具体地,靠近起重机转台座体的中心为内,远离起重机转台座体的中心为外;“前、后”具体是指,靠近变幅油缸60的下支座的一端为前端,靠近卷扬箱体3的一端为后端。
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转台座体,包括底板1,和一对间隔设置在底板1上的墙板2,其中,每个墙板2的顶端设置有顶板21和第一L形外侧板22,顶板21的内端连接到墙板2的外侧壁上,外端与第一L形外侧板22的上端连接,该第一L形外侧板22的下端连接到墙板2上,并且顶板21的厚度大于第一L形外侧板22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L形外侧板22具有上端和下端两个端部和位于该两个端部之间的拐点,上端连接到顶板21的外端上,下端连接到墙板2的外侧壁上。
因此,通过在每个墙板2的顶端的外侧面设置顶板21和第一L形外侧板22,以和墙板2共同形成方形的主梁4,增强了墙板2的结构强度;且相对现有技术中的通过一对槽钢41焊接在墙板2上以形成主梁4',减少了一处焊缝,提高焊接工艺性能;此外,顶板21的厚度大于第一L形外侧板22的厚度,由于在相同材料的情况下,将主梁4的材料更多地布置在远离整个起重机转台座体中心的位置,即,将主梁4的材料更多地布置在主梁4的顶板21上,因此,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墙板2的结构性能,进而提高了起重机转台座体的抗偏载性能,同时提高了起重机整机使用的稳定性能。
为进一步提高焊接工艺性能,顶板21为一体形成的弯折板。因此,在主梁4的每个拐点位置都可以相对现有技术减少一条焊缝。
为进一步提高墙板2的结构强度,如图6所示,每个墙板2的底端设置有第二L形外侧板23,第二L形外侧板23的上端连接到墙板2的外侧,该第二L形外侧板23包括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段231,和与该水平段231的后端相连并朝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倾斜段232,水平段231的下端连接到底板1上,倾斜段232的下端通过斜底板24和墙板2相连。
当然,水平段231的下端也可以通过水平底板连接到底板1上,更进一步提高墙板2的结构强度。
同样地,为使得主梁4的材料尽可能地布置在远离起重机转台座体的中心位置,斜底板24的厚度大于倾斜段232的厚度。因此,通过将材料向外延拓展,能够提高墙板2的结构性能,进而增强起重机整机使用的稳定性。
为和起重机转台座体的力学原则相适应,即,起重机转台座体从上至下受力是逐渐变大的,倾斜段232的侧壁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大,因此,优化了主梁2的结构性能,保证了起重机转台座体的支撑可靠性。
为进一步增强墙板2的结构强度,每个墙板2上还连接有U形支撑板25,该U形支撑板25的下端连接到第二L形外侧板23的顶壁,U形支撑板25包括第一U形支撑板251和第二U形支撑板252,第一U形支撑板251的上端连接到第一L形外侧板22的底壁,第二U形支撑板252的上端穿过第一L形外侧板22,并连接到顶板21上,即,增加的U形支撑板25位于墙板2的中间位置,并被上部和下部的主梁4包围,此外,第二U形支撑板252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和起重机吊臂铰接的安装孔2520,即,第二U形支撑板252用于和起重机的吊臂50相铰接,因此,第二U形支撑板252、倾斜段232和斜底板24、水平段231和底板1三段分别罩在墙板2上,以形成相互贯通的主梁4,优化传力结构,使力的传递简洁,提高结构性能。
为提高传力效率,第二U形支撑板252从上至下朝向前下方倾斜延伸。即,使得第二U形支撑板252沿力的角度布置,能更快地将从吊臂50处承受得力传递到底板1上。
为进一步提高墙板2的强度,一对墙板2之间还连接有一对间隔设置的上连接板26和下连接板27,上连接板26和下连接板27的上端用于和起重机的卷扬箱体3相连,上连接板26和下连接板27的下端分别底板1相连,为供其他零部件或零部件的线束通过,上连接板26和下连接板27上分别形成有开孔28,同样的,在和上连接板26和下连接板27上,为和起重机转台座体的力学原则相适应,开孔28的孔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开孔28的形状大致呈梯形。具体地,梯形的开孔28的上下两条孔壁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梯形并不是几何意义上的梯形形状,为减少应力,在相邻的每条边之间还通过光滑的圆弧过渡。
为进一步增强起重机转台座体的结构强度,上连接板26和下连接板27的开孔28的孔壁之间还连接有环绕开孔28的加强板29。
进一步地,为提高整个起重机转台座体的结构强度,一对间隔设置的墙板2之间还设置有多根圆管,既增强了墙板2的侧向刚度,同时还提高工艺性,减少焊接变形。
本实用新型还要求保护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转台座体。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起重机转台座体,包括底板(1),和一对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的墙板(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墙板(2)的顶端设置有顶板(21)和第一L形外侧板(22),所述顶板(21)的内端连接到所述墙板(2)的外侧壁上,外端与所述第一L形外侧板(22)的上端连接,该第一L形外侧板(22)的下端连接到所述墙板(2)上,并且所述顶板(2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L形外侧板(22)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1)为一体形成的弯折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座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墙板(2)的底端设置有第二L形外侧板(23),所述第二L形外侧板(23)的上端连接到所述墙板(2)的外侧,该第二L形外侧板(23)包括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段(231),和与该水平段(231)的后端相连并朝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倾斜段(232),所述水平段(231)的下端连接到所述底板(1)上,所述倾斜段(232)的下端通过斜底板(24)和所述墙板(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底板(24)的厚度大于所述倾斜段(232)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232)的侧壁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座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墙板(2)上还连接有U形支撑板(25),该U形支撑板(25)的下端连接到所述第二L形外侧板(23)的顶壁,所述U形支撑板(25)包括第一U形支撑板(251)和第二U形支撑板(252),所述第一U形支撑板(251)的上端连接到所述第一L形外侧板(22)的底壁,所述第二U形支撑板(252)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L形外侧板(22),并连接到所述顶板(21)上,所述第二U形支撑板(252)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和起重机吊臂铰接的安装孔(25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形支撑板(252)从上至下朝向前下方倾斜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墙板(2)之间还连接有一对间隔设置的上连接板(26)和下连接板(27),所述上连接板(26)和下连接板(27)的上端用于和起重机的卷扬箱体(3)相连,所述上连接板(26)和下连接板(27)的下端分别底板(1)相连,所述上连接板(26)和下连接板(27)上分别形成有开孔(28),所述开孔(28)的孔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28)的形状大致呈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26)和下连接板(27)的所述开孔(28)的孔壁之间还连接有环绕所述开孔(28)的加强板(29)。
11.一种起重机,包括起重机转台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转台座体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座体。
CN201520633788.XU 2015-08-20 2015-08-20 起重机转台座体和起重机 Active CN204958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33788.XU CN204958245U (zh) 2015-08-20 2015-08-20 起重机转台座体和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33788.XU CN204958245U (zh) 2015-08-20 2015-08-20 起重机转台座体和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58245U true CN204958245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53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33788.XU Active CN204958245U (zh) 2015-08-20 2015-08-20 起重机转台座体和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582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48834B1 (en) Tailor welded panel beam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N102491193B (zh) 起重机的超起装置和全地面起重机
CN102381643B (zh) 塔式起重机
JP6587964B2 (ja) 作業機械のカーボディ
CN204958245U (zh) 起重机转台座体和起重机
CN202337655U (zh) 起重机的超起装置和全地面起重机
CN102001585A (zh) 一种起重机及其车架
CN102343942A (zh) 一种起重机及其车架
CN103112499A (zh) 一种多箱式倒梯形起重机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起重机
CN202378960U (zh) 一种起重机车架及起重机
CN214462660U (zh) 固定转塔及设有该固定转塔的作业机械
JP2010120509A (ja) 作業機械のタンクの取り付け構造
US20200307969A1 (en) Telescopic boom and mobile crane
JP4676207B2 (ja) 高所作業車
CN202022677U (zh) 一种轮式起重机及其变幅副臂
JP6531505B2 (ja) 伸縮ブームの取付構造
CN104973127B (zh) 一种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
CN110950256B (zh) 一种双吊机起重机底盘及其所应用的起重机
JP6331836B2 (ja) 建設機械
KR20130056463A (ko) 파형격벽용 다목적 지그
CN203212254U (zh) 起重机转台座体及起重机
CN202766076U (zh) 一种双钩单铰平移装置
CN103159138B (zh) 车架及工程机械设备
CN202322117U (zh) 塔式起重机
WO2017170806A1 (ja) 作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作業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Shahe,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Sha Yang Road, Lao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15

Address after: No.202 Xuanfu street, Xuanhua District, Zhangjiakou,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Shahe,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Sha Yang Road, Lao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