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39082U - 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39082U
CN204939082U CN201520721239.8U CN201520721239U CN204939082U CN 204939082 U CN204939082 U CN 204939082U CN 201520721239 U CN201520721239 U CN 201520721239U CN 204939082 U CN204939082 U CN 204939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separate
absciss layer
tank body
separate absciss
bio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212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宝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amding High-Tec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amding High-Tec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amding High-Tec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amding High-Tec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2123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39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39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390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它包括罐体进水机构、安装在所述罐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机构上方的第一三相分离层、安装在所述罐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层上方的第二三相分离层、开设于所述罐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层上方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罐体上方的分离包、一端与分离包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层相连接的第一沼气提升管、一端与分离包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三相分离层下方的第一回流管、一端与所述分离包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层相连接的第二沼气提升管以及一端与所述分离包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三相分离层下方的第二回流管。能够有效提高容积负荷率较低,还具有抗负荷冲击能力强、COD去除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IC(InternalCirculation)厌氧反应器,又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厌氧反应器。它包括一罐体,罐体外壳呈直筒的圆柱形,罐体外壳内分为上反应室和下反应室。上反应室外顶部有一气液分离器,上反应室内部设有三相分离器、集气器和提升管。下反应室底部有一布水器。罐体内还有一贯穿于IC厌氧反应器上、下反应室的回流管,回流管上端与气液分离器相连接,下端与布水器相连接。罐体外设的进水管进入下反应室底部的布水器,从布水器进入反应器的有机废水与污泥相混合、并产生沼气。沼气上升并被集气器所收集、然后进入提升管和气液分离器。沼气沿提升管上升时,同时会把发酵液提升至气液分离器。进入气液分离器的发酵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回流管自上而下再次返回到下反应室,形成内循环。现有的IC厌氧反应器结构简单,容积负荷率较低,出水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它包括圆柱形罐体、安装在所述罐体下部且延伸出所述罐体的进水机构、安装在所述罐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机构上方的第一三相分离层、安装在所述罐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层上方的第二三相分离层、开设于所述罐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层上方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罐体上方的分离包、一端与所述分离包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层相连接的第一沼气提升管、一端与所述分离包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三相分离层下方的第一回流管、一端与所述分离包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层相连接的第二沼气提升管以及一端与所述分离包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三相分离层下方的第二回流管,所述进水机构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层和所述进水机构之间形成第一反应室,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层和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层之间形成第二反应室。
优化地,它还包括通过管道与所述分离包相连通的液封机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在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的上方分别设置第一三相分离层、第二三相分离层,并且利用第一沼气提升管与第一回流管、第二沼气提升管与第二回流管,实现了厌氧反应器中混合液的双循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容积负荷率较低,还具有抗负荷冲击能力强、COD去除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罐体;2、进水机构;21、出水孔;3、第一三相分离层;4、第二三相分离层;5、出水口;6、分离包;7、第一沼气提升管;8、第一回流管;9、第二沼气提升管;10、第二回流管;11、液封机构;12、第一反应室;13、第二反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主要包括罐体1、第一三相分离层3、第二三相分离层4和分离包6等部件。
其中,罐体1为常规的圆柱形结构。进水机构2安装在罐体1的下部,它的一端延伸出罐体1,用于向厌氧反应器中引入待处理的有机废水,其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孔21,这样能够起到稳流的作用,防止引入的有机废水对厌氧反应器中污泥(含厌氧菌群)的不规则冲击;而且反应器底部进水、颗粒污泥和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地在此区混合。第一三相分离层3安装在罐体1内,它位于进水机构2上方,这样第一三相分离层3与进水机构2之间(实际上是第一三相分离层3与罐体1底部之间)形成了第一反应室12,用于引入含厌氧菌群的污泥,从而将大部分有机物转化成沼气。第二三相分离层4安装在罐体1内,它位于第一三相分离层3的上方,它与第一三相分离层3之间形成第二反应室13。出水口5开设于罐体1侧壁上,它位于第二三相分离层4的上方,经过厌氧处理后的有机废水经此处溢流排出。分离包6设置于罐体1的上方,用于将导入的泥水混合物和沼气进行分离。第一沼气提升管7和第一回流管8相配合使用,第一沼气提升管7的上端与分离包6相连接,其下端与第一三相分离层3相连接,用于将被沼气提升的泥水混合物引入分离包6中进行气固液分离;而第一回流管8的上端与分离包6相连接,其下端延伸至第一三相分离层3下方(即第一反应室12内),用于将分离包6分离得到的水份再回流至第一反应室12内。同样地,第二沼气提升管9和第二回流管10相配合使用,第二沼气提升管9的上端与分离包6相连接,其下端与第二三相分离层4相连接,用于将被沼气提升的泥水混合物引入分离包6中进行气固液分离;第二回流管10的上端与分离包6相连接,其下端延伸至第二三相分离层4下方(即第二反应室13内),用于将分离包6分离得到的水份再回流至第二反应室13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还包括通过管道与分离包6相连通的液封机构11,这样沼气经过液状机构11导出,可以防止沼气的泄露,确保整个反应器的安全运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室12的下部进行进水机构2的进水、颗粒污泥和分离包6回流的泥水混合物的混合;同时混合后的泥水混合物在高浓度污泥作用下,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混合液上升流和沼气的剧烈扰动使该反应室内污泥呈膨胀和流化状态,加强了泥水表面接触,污泥由此而保持着高的活性;随着沼气产量的增多,一部分泥水混合物被沼气经第一沼气提升管7提升至分离包6进行沼气和泥水混合物的分离,泥水混合物则沿着第一回流管8返回到第一反应室12的下部,再与其底部的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实现了混合液的内部循环。经第一反应室12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被沼气提升外,其余的都通过第一三相分离层3进入第二反应室13内,该区污泥浓度较低,且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已在第一反应室12被降解,因此沼气产生量较少。沼气通过第二沼气提升管9导入分离包6,其对第二反应室13的扰动很小,这为污泥的停留提供了有利条件。
该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通过大量沼气和内循环的剧烈扰动,使泥水充分接触,获得良好的传质效果。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当COD为10000~15000mg/L时,容积负荷率可15-30kgCOD/m3;循环量可达进水的10~20倍,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同时大水量也使底部污泥得以膨胀,保证了废水中的有机物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反应,提高了处理负荷;使出水水质好且稳定。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圆柱形罐体(1)、安装在所述罐体(1)下部且延伸出所述罐体(1)的进水机构(2)、安装在所述罐体(1)内且位于所述进水机构(2)上方的第一三相分离层(3)、安装在所述罐体(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层(3)上方的第二三相分离层(4)、开设于所述罐体(1)上且位于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层(4)上方的出水口(5)、设置于所述罐体(1)上方的分离包(6)、一端与所述分离包(6)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层(3)相连接的第一沼气提升管(7)、一端与所述分离包(6)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三相分离层(3)下方的第一回流管(8)、一端与所述分离包(6)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层(4)相连接的第二沼气提升管(9)以及一端与所述分离包(6)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三相分离层(4)下方的第二回流管(10),所述进水机构(2)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孔(21),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层(3)和所述进水机构(2)之间形成第一反应室(12),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层(3)和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层(4)之间形成第二反应室(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通过管道与所述分离包(6)相连通的液封机构(11)。
CN201520721239.8U 2015-09-17 2015-09-17 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39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21239.8U CN204939082U (zh) 2015-09-17 2015-09-17 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21239.8U CN204939082U (zh) 2015-09-17 2015-09-17 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39082U true CN204939082U (zh) 2016-01-06

Family

ID=55006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2123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39082U (zh) 2015-09-17 2015-09-17 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390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9833A (zh) * 2020-05-06 2020-07-24 山东双融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自动内循环sric厌氧反应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9833A (zh) * 2020-05-06 2020-07-24 山东双融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自动内循环sric厌氧反应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50590B (zh) 高效经济的同步去除硝氮和氨氮的生物反应器
CN105347462A (zh) 一种流化床式臭氧氧化塔
WO2018218909A1 (zh) 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用的射流厌氧生物反应器
CN103951055B (zh) 甲烷化同时反硝化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方法
CN103896401A (zh) 剩余污泥减量及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4743734B (zh) 一种耦合式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与磷酸盐回收的方法
CN105712584A (zh) 分段短程硝化合并厌氧氨氧化同步处理养殖场沼液废水与城市污水的脱氮方法与装置
CN204939082U (zh) 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01280477Y (zh) He-ic厌氧反应器
CN108101332B (zh) 一种与卡鲁赛尔氧化沟耦合超声臭氧复合污泥减量方法及其设备
CN204079592U (zh) 一种egsb反应器布水装置
CN202766378U (zh) 二级污水深度同步脱氮除磷装置
CN205953809U (zh) 一种污泥脱滤液产甲烷的装置
CN102531163A (zh) 一种新型的大豆蛋白废水高效厌氧处理器
CN204897525U (zh) 上流式循环厌氧污泥床系统
CN201433135Y (zh) 一种厌氧反应器
CN203999013U (zh) 环式填料铁反硝化污水处理池
CN101580319B (zh) 乙醛酸法合成香兰素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02139226U (zh) 沼气厌氧反应器
CN103408136B (zh) 一体化脉冲内循环厌氧反应装置
CN104944578A (zh) 一种利用泥水双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方法
CN201753302U (zh) 单级缺氧/厌氧uasb-a/o工艺处理高氨氮渗滤液实验装置
CN204588928U (zh) 一种基于egsb的禽畜废水排污系统
CN208361982U (zh) 一种d-egsb双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04417211U (zh) 一种u-ic高效厌氧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