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35249U - 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35249U
CN204935249U CN201520753143.XU CN201520753143U CN204935249U CN 204935249 U CN204935249 U CN 204935249U CN 201520753143 U CN201520753143 U CN 201520753143U CN 204935249 U CN204935249 U CN 204935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code
door lock
drive motors
protectiv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531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戌连
丁晓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TANG MACHINE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TANG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TANG MACHINE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TANG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531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35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35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3524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包括风机舱、通风舱、门锁和移动终端控制系统;风机舱包括风扇层和通道层,风扇层包括风扇、驱动风扇正反向转动的驱动电机,通道层内设有挡板;移动终端控制系统生成并存储操作指令以控制和管理门锁开锁和驱动电机正反转;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门既隔离了内外环境,又在不影响数控车床工作情况下对数控车床工作环境进行降温、通风以稳定工作环境、延长数控车床有效工作时间,同时能很好阻却残屑、冷却液及外部环境对风扇工作的影响,并能起到对内外杂质地清理作用;移动终端控制系统通过操作指令的设计实现了锁和驱动电机的自动化开闭和标准化管理,并具有较高的可拓展性。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车床防护门,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
背景技术
数控车床是工业器件加工领域,特别是精密、复杂零部件加工领域最主要的加工设备,数控车床在加工零件过程中存在铸件残屑乱飞等较为复杂的加工环境,该加工环境使得过程中数控车床的冷却和温度调节难以实现,同时,单纯依靠加工完成后冷却液对加工设备进行冷却存在停运间隔时间长、效率低、冷却不完全、冷却液飞溅难以控制回收等问题,再者,数控车床本身复杂的工作环境也决定了数控机床的管理和控制存在风险和难度且难以统筹和规划,不能形成高效统一的管理模式且需要消耗较大的人力。
现有技术因数控车床加工环境复杂、加工精密度要求高等原因难以实现对加工过程中的数控车床进行适当地温度和通风程度地控制,同时在加工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实现配合冷却液一起快速降低加工空间温度,使得数控车床在加工间隔时需待冷却液喷洒完毕且数控车床运行设备,特别是温度较高的数控车床钻头和夹持装置相对稳定后才能打开防护门进行进一步通风冷却,导致间隔时间长、间隔间隙需要消耗一定人力资源等弊端,同时,常规的通风设施还存在难以保持数控车床内工作环境和外部环境相对独立性及无法适应铸件残屑和冷却液的飞溅等问题;而常规的人工打开防护门存在较大地安全隐患和不确定性,容易发生意外并导致损失,同时数控车床管理人员对于数控车床的管理也难以统一统筹规划,更无法实现授权人员在合理的地点、合理的时间等条件下对所需要检测、通风的数控车床进行管理检测,相应的管理工作的实施和落实情况无法统计和备案;同时,数控车床锁设置虽能加强数控车床安全性并更适于管理,但钥匙和锁的对应关系繁杂,对使用和管理都造成很大的不便,增大了管理工作负担,当不慎遗失或者损坏时更给日常维护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导致待管理维护的设备设施在相应钥匙和锁替换好之前无法进行实际操作,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很好隔离数控车床内外环境且能在数控车床运行过程中有效通风、调节温度并能在数控车床加工间隙配合冷却液实现降温,同时允许通过上位机预先的统筹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可以仅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开锁和对数控车床工作环境进行通风除尘操作的数控车床多功能的防护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包括横板、竖板与斜板,防护门设于数控机床上,与防护板通过滑槽和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防护门的顶盖内侧设置有照明灯组,在所述的防护门上开有一窗口,所述横板与竖板之间通过斜板连接,所述的斜板为圆弧形,所述窗口开设在斜板上,在所述的窗口上设有弧形玻璃,所述弧形玻璃的内侧设有刮条,所述刮条的一端弯折并从斜板内伸出,其上面套接有旋钮,所述旋钮驱动刮条在串口内摆动,所述刮条朝向弧形玻璃一侧设有毛刷,所述毛刷密贴在弧形玻璃上,该防护门还包括风机舱、通风舱、门锁和移动终端控制系统,所述移动终端控制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移动终端通信网络相连的上位机、移动终端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门锁控制器和驱动电机控制器,所述风机舱设置在竖板上;所述通风舱设置在横板上,所述风机舱包括依次连通外部空间的风扇层和连通内部空间的通道层,所述风扇层包括风扇、驱动风扇正反向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通道层包括与风扇层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口和开口朝向数控车床底部的第二通道口,位于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之间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挡板;所述门锁控制器和门锁、驱动电机控制器和驱动电机(之间均通过控制线相连接,移动终端请求并接收来自上位机的操作指令,移动终端将所述操作指令分别传输给门锁控制器和驱动电机控制器以控制与操作指令相匹配的门锁开锁和驱动电机正反转,所述风扇层和外部空间之间、第一通道口及通风口均设置有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通风舱包括凸起设置在多功能防护门上的舱体和设置在舱体一侧的通风口,通风口垂直于多功能防护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滤网上设置有震动源,驱动电路反转带动震动源震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挡板一侧连接通道层,另一侧与通道层之间留有通风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挡板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奇数挡板和偶数挡板,奇数挡板和偶数挡板的通风空间分别设置在通道层内相对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位机包括有指令生成模块、指令存储模块和指令删改模块,指令生成模块生成操作指令并将操作指令存储在指令存储模块,指令删改模块允许管理员删除和修改操作指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门锁控制器包括有温度传感模块,当温度传感模块记录的温度高于安全值时,门锁锁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门锁控制器存储有唯一识别门锁的第一门锁识别码;驱动电机控制器存储有唯一识别驱动电机的第一驱动电机识别码;移动终端包括唯一识别移动终端的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操作指令包括开锁指令和驱动指令;移动终端获取门锁控制器上的第一门锁识别码并向上位机发送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和第一门锁识别码以请求获得开锁指令;移动终端获取驱动电机上的第一驱动电机识别码并向上位机发送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和第一驱动电机识别码以请求获得驱动指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操作指令包括第二移动终端识别码、第二门锁识别码和开锁时间控制模块,驱动指令包括第三移动终端识别码、第二驱动电机识别码和驱动时间控制模块;当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和第一门锁识别码分别与第二移动终端识别码、第二门锁识别码相匹配且上位机收到请求的时间在开锁时间控制模块所预设的时效内,上位机向移动终端发送相应的操作指令;当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和第一门锁识别码分别与第三移动终端识别码、第二驱动电机识别码相匹配且上位机收到请求的时间在驱动时间控制模块所预设的时效内,上位机向移动终端发送相应的驱动指令。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数控车床防护门上设置风机舱和通风口,使数控车床工作环境内形成了能够通风降温的对流通道,同时,将风机舱分为风扇层和通道层能很好地对其进行功能分区,同时通道层起到隔离内外运行环境的作用,使得内部的残屑、冷却液被阻却在风扇层之外,外部的灰尘和水汽等也能在通道层得到阻拦,驱动电机能带动风扇正反向转动,从而实现通风降温、防尘除灰和清理依附在挡板、通道层的因通风吸附的杂质的作用,该设计既隔离了内外环境,又在不影响数控车床工作情况下对数控车床工作环境进行降温、通风以稳定工作环境、延长数控车床有效工作时间,同时能很好阻却残屑、冷却液及外部环境对风扇工作的影响,并能起到对内外杂质地清理作用;本实用新型上位机、移动终端和控制器之间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连接的设计使得主机、移动终端和控制器之间可以实现远程的数据交互,给数控车床统筹规划、反馈与统计提供了信息渠道,同时亦省去了传统数控车床管理过程中繁杂的开锁匹配过程,仅依靠移动终端和上位机的信息交互就可实现高效、准确地开锁功能,简单方便,可适用性强,并规避了因人工靠近开启防护门所可能引发的风险,提高了管理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驱动电机的正反转实时远程控制进一步提高驱动电机驱动风扇正反转的灵活性,能有效控制地对通风、降温和清理杂质进行调节;操作指令的设置使得主机、移动终端和控制器之间实现了指令信息的标准化、统一化,同时操作指令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者封装,可适应、可拓展性较强,通过将横板、竖板通过斜板连接,并且将斜板设置成圆弧状,就可以使得防护门更好的在数控车床上滑移,通过刮条的设置,在有废屑附到窗口上,影响观察的时候,只需要通过旋钮操控刮条,将废屑从窗口上刮下来就可以了,十分的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的移动终端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包括横板62、竖板67与斜板63,防护门设于数控机床上,与防护板通过滑槽和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防护门的顶盖内侧设置有照明灯61组,在所述的防护门上开有一窗口64,所述横板62与竖板67之间通过斜板63连接,所述的斜板63为圆弧形,所述窗口64开设在斜板上,在所述的窗口64上设有弧形玻璃,所述弧形玻璃的内侧设有刮条65,所述刮条65的一端弯折并从斜板63内伸出,其上面套接有旋钮66,所述旋钮66驱动刮条65在串口64内摆动,所述刮条65朝向弧形玻璃一侧设有毛刷,所述毛刷密贴在弧形玻璃上,该防护门还包括风机舱1、通风舱2、门锁3和移动终端控制系统4,所述移动终端控制系统4包括依次通过移动终端通信网络相连的上位机41、移动终端42和控制器43,所述控制器43包括门锁控制器44和驱动电机控制器45,所述风机舱1设置在竖板67上;所述通风舱2设置在横板62上,所述风机舱1包括依次连通外部空间的风扇层11和连通内部空间的通道层12,所述风扇层11包括风扇111、驱动风扇111正反向转动的驱动电机112,所述通道层12包括与风扇层11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口13和开口朝向数控车床底部的第二通道口14,位于第一通道口13和第二通道口14之间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挡板121;所述门锁控制器44和门锁3、驱动电机控制器45和驱动电机112之间均通过控制线相连接,移动终端42请求并接收来自上位机41的操作指令5,移动终端42将所述操作指令5分别传输给门锁控制器44和驱动电机控制器45以控制与操作指令5相匹配的门锁3开锁和驱动电机112正反转,所述风扇层11和外部空间之间、第一通道口13及通风口22均设置有滤网15;风机舱1和通风舱2设置使得使数控车床工作环境内形成了能够通风降温的对流通道,通过风机舱1内风扇111转动吸入气流,经通道层12对杂质隔离筛选,借由通风舱2流出;同时通道层12中第一通道口13连通风扇层11并有第二通道口14开口朝向数控车床底部的设计使得气流经通道层12得以缓冲进入数控车床工作空间,缓和了气流的流速和流向,不会对数控车床本身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造成影响;再者,位于第一通道口13和第二通道口14之间一个以上的的挡板121形成了隔离数控车床内外环境的双重防护,数控车床内部工作产生的残屑及冷却液一部分被通道层12外壁所阻挡,进而被位于数控车床工作空间底端的回收装置回收处理,飞溅并进入通道层12的残屑及冷却液进一步被位于通道层12内的挡板121阻隔,相类似的数控车床外部环境中的尘埃、水汽等可能影响数控车床内部工作的杂质经由通道层12和挡板121地筛选分离也难以进入数控车床内部工作空间,即便进入也将顺着通道层12延伸方向被位于数控机场工作环境底部的回收装置回收处理;可正反向转动的驱动电机112的设计保证了风扇111即可以起到向数控车床工作空间输送气流以通风并调节温度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定期清理因长期向数控车床工作空间输送气流而吸附在风扇层11和通道层12上杂质的作用,保证风机舱1的长期高效地运行;依次通过移动终端通信网络相连的上位机41、移动终端42和控制器43的设计很好地将数控车床的移动终端控制系统结构化划分为三个功能性循环关联模块,即上位机41和移动终端42,移动终端42和控制器43,控制器43和上位机41之间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循环关联和信息的传输和反馈,同时各部分间功能特点明显,结构清晰,便于管理和后期地拓展,适用性较强;进一步的上位机41可实现操作指令5的生成和存储并存储移动终端42和控制器43完成相应操作动作后的反馈信息,实现系统信息统一化管理,便于车床管理工作的分析、统筹和进一步规划设计;操作指令5的设置使得上位机41、移动终端42和控制器43之间实现了操作信息的标准化、统一化,操作指令5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求和需要统筹安排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变化,移动终端42按操作指令5所预设的内容对相应门锁控制器44和驱动电机控制器45进行操作,准确性高、灵活性强且大为减少无用功的时间,规避了因人为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操作指令5本身具有可编辑的特性,并兼具传输中介和校验信息的功能,而无论是添加传输内容还是附增校验条件等根据需求进行的各种功能性增删,都只需要对操作指令5在上位机41生成方进行相应地字段项目添加和信息封装即可实现新的适用,通过将横板62、竖板67通过斜板63连接,并且将斜板63设置成圆弧状,就可以使得防护门更好的在数控车床上滑移,通过刮条65的设置,在有废屑附到窗口上,影响观察的时候,只需要通过旋钮66操控刮条65,将废屑从窗口上刮下来就可以了,十分的简单方便,滤网15的设置能进一步保证风机舱1和通风舱2对外部杂质和内部残屑、冷却液地隔离作用,同时设置在风扇层11和外部空间之间第一通道口13及通风口22的滤网15能拦截吸附杂质,在驱动电机112驱动风扇111反向运转时,能更好地起到清理长期积累杂质的作用。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通风舱2包括凸起设置在多功能防护门上的舱体21和设置在舱体21一侧的通风口22,通风口22垂直于多功能防护门,通风口22垂直设置在多功能防护门上的设计即能保证与风机舱1形成通风对流,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外部杂质地进入及内部残屑、冷却液地飞出,设计简单,易于实现且成本低廉。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滤网15上设置有震动源151,驱动电路反转带动震动源151震动,从而配合风扇111反转快速、有效地清除积累吸附在滤网15上的杂质,实现定期高效清除杂质的目的。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挡板121一侧连接通道层12,另一侧与通道层12之间留有通风空间16;挡板121一侧连接通道层12,另一侧在通道层12内流出气流流通的通风空间16的设计使得挡板121既能起到对数控车床工作环境内残屑、冷却液地阻挡,外部环境灰尘、水汽地阻挡,又能最大程度保证气流通畅,优化通风阻力,实现数控车床工作环境内良好地通风并为快速降温提供了保证。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挡板121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奇数挡板122和偶数挡板123,奇数挡板122和偶数挡板123的通风空间16分别设置在通道层12内相对的两侧;奇数挡板122和偶数挡板123的通风空间16分别设置在通道层12内相对两侧的设计将通道层12隔离成多个“几”字型,“几”字型的通道层12设计能最大程度在缓冲气流和保证气流不受过大阻碍的的方面取得实际应用中最优的平衡点,同时也能保证对内外杂质地充分阻挡隔离,起到多层连续阻隔的作用,再者该多层设计为进一步细化隔离功能提供了可供拓展的空间,当不同的挡板121根据不同的现实需求采用不同的材料,如防尘材料、防水吸附材料等,能起到针对性地防护效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位机41包括有指令生成模块411、指令存储模块412和指令删改模块413,指令生成模块411生成操作指令5并将操作指令5存储在指令存储模块412,指令删改模块413允许管理员删除和修改操作指令5;操作指令5作为上位机41和移动终端42,移动终端42和控制器43之间信息传输和校验信息的关键,需要配合很高的适性和可拓展性,而上位机41兼有指令生成模块411、指令存储模块412和指令删改模块413即实现了对操作指令5全方位的管理,根据新的数控车床管理需求增加操作指令5,根据数控车床零件加工情况等实际使用情况的改变对操作指令5进行增删,同时所有的操作指令5相关操作经确认后需存储在上位机41中以便移动终端42请求调用和上位机41的信息统计、管理及统筹计划的分析使用,指令生成模块411、指令存储模块412和指令删改模块413的设计结构化了操作指令5的管理,使操作指令5从生成、修改到结束功能明晰,关联简单,操作容易而结构全面。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门锁控制器44包括有温度传感模块441,当温度传感模块441记录的温度高于安全值时,门锁3锁定;通过在门锁控制器44上设置温度传感模块441以控制允许门锁3开锁的温度阀值,防止因数控车床仍处于高温运行状态或者未冷却至安全温度状态而被源自移动终端42的操作指令5控制开锁的情况发生,确保开锁的安全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门锁控制器44存储有唯一识别门锁3的第一门锁识别码31;驱动电机控制器45存储有唯一识别驱动电机112的第一驱动电机识别码32;移动终端42包括唯一识别移动终端42的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33,操作指令5包括开锁指令51和驱动指令52;移动终端42获取门锁控制器44上的第一门锁识别码31并向上位机41发送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33和第一门锁识别码31以请求获得开锁指令51;移动终端42获取驱动电机112上的第一驱动电机识别码32并向上位机41发送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33和第一驱动电机识别码32以请求获得驱动指令52;唯一识别门锁3的第一门锁识别码31和唯一识别驱动电机112的第一驱动电机识别码32均可以由多个识别信息组成,具体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增删,同时第一门锁识别码31和第一驱动电机识别码32能在传输过程中起到结点标示的作用,使得上位机41和移动终端42的交互信息能够准确地对应到相应的实体数控车床门锁3和驱动电机112上,形成唯一的关联关系,且该关联关系的具体组成可编辑、可拓展;同时该设计将移动终端42向上位机41发送的请求信息分割为两个部分,即所请求的移动终端42部分和所请求的门锁3或者驱动电机112部分,从而保证上位机41接收到该请求时能唯一确定生成操作指令5的传输路径。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开锁指令51包括第二移动终端识别码511、第二门锁识别码512和开锁时间控制模块513,驱动指令52包括第三移动终端识别码514、第二驱动电机识别码515和驱动时间控制模块516;当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33和第一门锁识别码31分别与第二移动终端识别码511、第二门锁识别码512相匹配且上位机41收到请求的时间在开锁时间控制模块513所预设的时效内,上位机41向移动终端42发送相应的开锁指令51;当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33和第一门锁识别码31分别与第三移动终端识别码514、第二驱动电机识别码515相匹配且上位机41收到请求的时间在驱动时间控制模块513所预设的时效内,上位机41向移动终端42发送相应的驱动指令52;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33和第一门锁识别码31标识了请求开锁的门锁3的信息传输路径,第二移动终端识别码511、第二门锁识别码512为上位机41预设的允许相应的移动终端42和门锁控制器44开锁的预设信息,当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33和第一门锁识别码31分别与第二移动终端识别码511、第二门锁识别码512相匹配即表示所请求的开锁路径被允许,此时,开锁指令51中开锁时间控制模块513比对预设的允许操作时间与收到开锁请求的时间,即只有开锁请求的时间在预设的操作时间段之内,由预设的移动终端42发送预设的门锁3的开锁信息才会得到匹配;同理,驱动指令52中驱动时间控制模块516比对预设的允许操作时间与收到开锁请求的时间,即只有驱动请求的时间在预设的操作时间段之内,由预设的移动终端42发送预设的驱动电机112的驱动信息才会得到匹配;而在移动终端42请求开锁或者驱动电机运转的信息发送到上位机41进入匹配验证阶段才进行时间确认的设计使得信息传输过程所携带的信息量减少,不会出现冗余的信息内容传输,有利于系统工作效率的提高。

Claims (9)

1.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包括横板(62)、竖板(67)与斜板(63),防护门设于数控机床上,与防护板通过滑槽和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防护门的顶盖内侧设置有照明灯(61)组,在所述的防护门上开有一窗口(64),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62)与竖板(67)之间通过斜板(63)连接,所述的斜板(63)为圆弧形,所述窗口(64)开设在斜板上,在所述的窗口(64)上设有弧形玻璃,所述弧形玻璃的内侧设有刮条(65),所述刮条(65)的一端弯折并从斜板(63)内伸出,其上面套接有旋钮(66),所述旋钮(66)驱动刮条(65)在串口(64)内摆动,所述刮条(65)朝向弧形玻璃一侧设有毛刷,所述毛刷密贴在弧形玻璃上,该防护门还包括风机舱(1)、通风舱(2)、门锁(3)和移动终端控制系统(4),所述移动终端控制系统(4)包括依次通过移动终端通信网络相连的上位机(41)、移动终端(42)和控制器(43),所述控制器(43)包括门锁控制器(44)和驱动电机控制器(45),所述风机舱(1)设置在竖板(67)上;所述通风舱(2)设置在横板(62)上,所述风机舱(1)包括依次连通外部空间的风扇层(11)和连通内部空间的通道层(12),所述风扇层(11)包括风扇(111)、驱动风扇(111)正反向转动的驱动电机(112),所述通道层(12)包括与风扇层(11)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口(13)和开口朝向数控车床底部的第二通道口(14),位于第一通道口(13)和第二通道口(14)之间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挡板(121);所述门锁控制器(44)和门锁(3)、驱动电机控制器(45)和驱动电机(112)之间均通过控制线相连接,移动终端(42)请求并接收来自上位机(41)的操作指令(5),移动终端(42)将所述操作指令(5)分别传输给门锁控制器(44)和驱动电机控制器(45)以控制与操作指令(5)相匹配的门锁(3)开锁和驱动电机(112)正反转,所述风扇层(11)和外部空间之间、第一通道口(13)及通风口(22)均设置有滤网(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舱(2)包括凸起设置在防护门上的舱体(21)和设置在舱体(21)一侧的通风口(22),所述通风口(22)垂直于防护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15)上设置有震动源(151),所述驱动电机(112)反转带动震动源(151)震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21)一侧连接通道层(12),另一侧与通道层(12)之间留有通风空间(1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21)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奇数挡板(122)和偶数挡板(123),所述奇数挡板(122)和偶数挡板(123)的通风空间(16)分别设置在通道层(12)内相对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41)包括有指令生成模块(411)、指令存储模块(412)和指令删改模块(413),指令生成模块(411)生成操作指令(5)并将操作指令(5)存储在指令存储模块(412),所述指令删改模块(413)允许管理员删除和修改操作指令(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控制器(44)包括有温度传感模块(441),当温度传感模块(441)记录的温度高于安全值时,门锁(3)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控制器(44)存储有唯一识别门锁(3)的第一门锁识别码(31);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45)存储有唯一识别驱动电机(112)的第一驱动电机识别码(32);所述移动终端(42)包括唯一识别移动终端(42)的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33),所述操作指令(5)包括开锁指令(51)和驱动指令(52);所述移动终端(42)获取门锁控制器(44)上的第一门锁识别码(31)并向上位机(41)发送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33)和第一门锁识别码(31)以请求获得开锁指令(51);所述移动终端(42)获取驱动电机(112)上的第一驱动电机识别码(32)并向上位机(41)发送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33)和第一驱动电机识别码(32)以请求获得驱动指令(5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锁指令(51)包括第二移动终端识别码(511)、第二门锁识别码(512)和开锁时间控制模块(513),所述驱动指令(52)包括第三移动终端识别码(514)、第二驱动电机识别码(515)和驱动时间控制模块(516);当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33)和第一门锁识别码(31)分别与第二移动终端识别码(511)、第二门锁识别码(512)相匹配且上位机(41)收到请求的时间在开锁时间控制模块(513)所预设的时效内,上位机(41)向移动终端(42)发送相应的开锁指令(51);当第一移动终端识别码(33)和第一门锁识别码(31)分别与第三移动终端识别码(514)、第二驱动电机识别码(515)相匹配且上位机(41)收到请求的时间在驱动时间控制模块(513)所预设的时效内,上位机(41)向移动终端(42)发送相应的驱动指令(52)。
CN201520753143.XU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35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3143.XU CN204935249U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3143.XU CN204935249U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35249U true CN204935249U (zh) 2016-01-06

Family

ID=55002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53143.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35249U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352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0022A (zh) * 2015-09-25 2015-12-16 浙江金汤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0022A (zh) * 2015-09-25 2015-12-16 浙江金汤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9881B (zh) 精密仪器预约和使用管理系统
CN10633762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自动门系统
CN207453739U (zh) 一种防夹伤地铁屏蔽门门控电路
CN105150022A (zh) 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
CN204935249U (zh) 一种改进型智能数控车床防护门
CN105752569B (zh) 一种警用综合物证自动化存取管理系统
CN103591041A (zh) 煤矿智能化局部通风系统
CN204935250U (zh) 一种具有防护门控制系统和减震车刀的数控车床
CN204120554U (zh) 一种车辆预约及车钥匙存取终端装置
CN208518520U (zh) 人防门外部环境在线监测控制系统
CN205563750U (zh) 一种移动互联网的基站门禁管理系统
CN105150023A (zh) 一种具有防护门控制系统和减震车刀的数控车床
CN207686352U (zh) 干细胞无菌洁净车间
CN105014105A (zh) 一种配备有移动终端控制系统的数控车床的防护门
CN206672201U (zh) 一种通道闸机系统
CN105058159A (zh) 一种配备有防护门控制系统的数控车床
CN208836459U (zh) 一种智慧机柜
CN206625178U (zh) 智能防洪挡板
CN206039682U (zh) 一种室外安防智能门禁管理系统
CN206283773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新型无线传感器
CN205620810U (zh) 一种自动检票发放回收3d眼镜的机器人
CN203669602U (zh) 一种监室门
CN210608695U (zh) 适用于天网监控的综合控制器
CN206040219U (zh) 一种核电厂格栅除污机检修小系统
CN207182427U (zh) 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门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