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28617U - 一种纳秒脉冲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秒脉冲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28617U
CN204928617U CN201520518369.1U CN201520518369U CN204928617U CN 204928617 U CN204928617 U CN 204928617U CN 201520518369 U CN201520518369 U CN 201520518369U CN 204928617 U CN204928617 U CN 204928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e
power supply
pulse
pins
mosf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183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英麒
徐向宇
周翊
王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Slaser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ademy of Opto 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ademy of Opto Electr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Academy of Opto 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205183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28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28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28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tion Of Surge Voltage And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脉宽和输出阻抗可调的纳秒脉冲电源,其主要由直流电源、脉冲发生电路、驱动电路和触发电路组成,脉冲发生电路包括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MOSFET和负载,脉冲形成线包括第一和第二传输线,第一和第二传输线为同轴线,并通过BNC接口或SMA接口与脉冲发生电路的电路板连接,MOSFET通过源极和漏极连接在第一传输线一端的内导体与外导体之间,直流电源与第一传输线该端的内导体连接,触发电路通过驱动电路与MOSFET的栅极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双传输线型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并采用MOSFET作为高速开关,可以实现高频纳秒级脉冲输出,并且电源输出阻抗和脉宽可调。

Description

一种纳秒脉冲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电子及电力电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脉宽和输出阻抗可调的纳秒脉冲电源。
背景技术
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的概念是A.D.Blumlein于1948年提出的,又称双形成线。相对于单形成线,它可以获得幅值等于充电电压的脉冲,而单形成线只能获得幅值等于充电电压一半的脉冲。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分为双传输线型(如图1A所示)和紧凑型(如图1B所示)两种。现有技术的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电源多采用紧凑型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例如公开号CN10293194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气体开关与紧凑型Blumlein传型脉冲形成线的高压亚纳秒脉冲源。该脉冲源采用气体开关和特殊设计的紧凑型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产生了300kV亚纳秒级脉冲。由于该设计采用气体开关,所以放电脉冲频率不会很高,另外形成线的长度和阻抗不可调,这也是紧凑型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纳秒脉冲电源,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采用双传输线型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并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作为高速开关,形成脉冲电源,通过采用BNC接口或SMA作为形成线与脉冲发生电路的电路板的接口,改变脉冲发生电路中形成线的长度实现脉冲电源输出脉宽任意可调,通过并联多根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实现脉冲电源输出阻抗可调,通过MOSFET多个串联实现纳秒级脉冲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纳秒脉冲电源,其包括:直流电源、脉冲发生电路、驱动电路及触发电路;所述脉冲发生电路包括: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MOSFET及负载,所述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包括第一传输线及第二传输线,所述第一传输线与所述第二传输线为同轴线,且所述第一传输线一端的内导体与所述第二传输线一端的内导体连接,所述负载连接在所述第二传输线该端的外导体与接地点之间,所述MOSFET通过源极及漏极连接在所述第一传输线另一端的内导体与外导体之间;所述直流电源与所述第一传输线另一端的内导体连接,所述触发电路的输入端与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MOSFET的栅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输线与所述第二传输线的两端是分别通过BNC接口或SMA接口与脉冲发生电路的电路板连接,从而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MOSFET及所述负载连接形成所述脉冲发生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纳秒脉冲电源,其中所述脉冲发生电路还包括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连接在所述直流电源与所述第一传输线另一端的内导体之间。
前述的纳秒脉冲电源,其中在所述第一传输线另一端的内导体与外导体之间连接有多个串联的MOSFET。
前述的纳秒脉冲电源,其中在所述脉冲发生电路中并联有两根以上所述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其中两根以上所述第一传输线的内导体及外导体分别并联,两根以上所述第二传输线的内导体及外导体分别并联,并且在两根以上并联的所述第一传输线的内导体与两根以上并联的所述第二传输线的内导体连接的一端,两根以上并联的所述第一传输线的外导体与两根以上并联的所述第二传输线的外导体连接。
前述的纳秒脉冲电源,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光耦合器、DC-DC变换器及MOSFET驱动芯片,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MOSFET驱动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OSFET驱动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MOSFET的栅极连接,所述MOSFET驱动芯片通过所述DC-DC变换器与电源连接。
前述的纳秒脉冲电源,其中所述光耦合器采用HCPL316,所述MOSFET驱动芯片采用IXDN430。
前述的纳秒脉冲电源,其中所述触发电路包括555芯片及单稳触发芯片,所述555芯片的1引脚接地,2引脚与所述信号发生器连接,3引脚与所述单稳触发芯片连接,5引脚接通过第一电容接地,6引脚通过第二电容接地,7引脚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源连接,4引脚接与8引脚分别与电源连接,所述单稳触发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前述的纳秒脉冲电源,其中所述单稳触发芯片采用74HC123芯片,所述74HC123芯片的1引脚、4引脚及6引脚接地,2引脚与所述555芯片的3引脚连接,3引脚通过第二电阻与电源连接,5引脚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7引脚通过第三电容接地,8引脚与电源连接,并通过第三电阻及所述第三电容接地。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秒脉冲电源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的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电源,可以输出更高频率纳秒级脉冲,并且其电源输出阻抗可调,输出脉宽可调。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采用双传输线型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的脉冲发生电路的示意图。
图1B是采用紧凑型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的脉冲发生电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纳秒脉冲电源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脉冲发生电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脉冲发生电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4A是图3A的脉冲发生电路的PCB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4B是图3B的脉冲发生电路的PCB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电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触发电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纳秒脉冲电源输出的纳秒级脉冲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纳秒脉冲电源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MOSFET快开关与双传输线型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形成纳秒脉冲电源。请参阅图2及图3A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纳秒脉冲电源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脉冲发生电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原理图。本实用新型的纳秒脉冲电源主要由直流电源1、脉冲发生电路2、驱动电路3和触发电路4组成。由信号发生器5外触发输出脉冲信号。其中脉冲发生电路2主要由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MOSFET和负载RL组成,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包括第一传输线T1和第二传输线T2,第一传输线T1与第二传输线T2为同轴线,第一传输线T1一端的内导体与第二传输线T2一端的内导体连接,负载RL连接在第二传输线T2该端的外导体与接地点之间,MOSFET通过源极及漏极连接在第一传输线T1另一端的内导体与外导体之间。直流电源1与第一传输线T1另一端的内导体连接,触发电路4的输入端与信号发生器5连接,触发电路4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与MOSFET的栅极连接。如图2所示,脉冲发生电路2还包括限流电阻R0,限流电阻R0连接在直流电源1与第一传输线T1另一端的内导体之间。在脉冲发生电路2的第一传输线T1另一端的内导体与外导体之间连接有多个串联的MOSFET。直流电源1经过限流电阻R0给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的第一传输线T1和第一传输线T2充电到设定电压,MOSFET在几十纳秒内快速导通,通过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在负载RL上得到纳秒级具有一定宽度的上升脉冲,在形成脉冲后,直流电源1还来不及再给第一传输线T1和第一传输线T2充电。
请参阅图4A所示,是图3A的脉冲发生电路的PCB电路板的示意图。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的第一传输线T1和第二传输线T2的两端分别为BNC接口或SMA接口,在脉冲发生电路的电路板上对应焊接有BNC接口或SMA接口,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的第一传输线T1和第二传输线T2分别通过BNC接口或SMA接口与脉冲发生电路的电路板连接,从而与电路板上的MOSFET及负载RL连接形成脉冲发生电路2。由于脉冲宽度是由第一传输线T1和第一传输线T2的长度决定,BNC接口或SMA接口可以使第一传输线T1和第一传输线T2从电路板上方便的拆卸下来,当希望改变输出脉冲宽度时,通过更换其他长度的第一传输线T1和第二传输线T2,可以实现脉冲电源输出脉宽任意可调。其中接口J5为脉冲发生电路2与直流电源1的接口。
请参阅图3B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脉冲发生电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原理图。本实施例与图3A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脉冲发生电路2中并联有两根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其中两根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的两根第一传输线T1_1、T1_2的内导体及外导体分别并联,两根第二传输线T2_1、T2_2的内导体及外导体分别并联,并且在两根并联的第一传输线T1_1、T1_2的内导体与两根并联的第二传输线T2_1、T2_2的内导体连接的一端,两根并联的第一传输线T1_1、T1_2的外导体与两根并联的第二传输线T2_1、T2_2的外导体连接,这样可以降低脉冲电源的输出阻抗。例如:在图3A的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线T1和第二传输线T2的阻抗分别为50Ω,则电源输出阻抗为100Ω;在图3B的实施例中,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为两根并联,所以阻抗为25Ω,则电源输出阻抗为50Ω。图4B是图3B的脉冲发生电路的PCB电路板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脉冲发生电路2中并联两根以上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可以实现脉冲电源输出阻抗可调。
请参阅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电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路3可以主要由光耦合器31、DC-DC变换器32和MOSFET驱动芯片33组成,其中光耦合器31的输入端与触发电路4的输出端连接,光耦合器31的输出端与MOSFET驱动芯片33的输入端连接,MOSFET驱动芯片33的输出端与MOSFET的栅极连接,MOSFET驱动芯片33通过DC-DC变换器32与电源连接。在本实例中,光耦合器31采用HCPL316、MOSFET驱动芯片33采用IXDN430。脉冲触发信号通过触发电路4输入到驱动电路3,通过光耦合器31隔离,MOSFET驱动芯片33产生驱动信号,MOSFET驱动芯片33通过DC-DC变换器32被隔离供电。
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触发电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触发电路4可以主要由555芯片41和单稳触发芯片42组成,由555芯片41用来限制触发信号的输入频率,由单稳触发芯片42用来限制驱动信号脉宽。其中555芯片41的1引脚接地,2引脚与信号发生器5连接,3引脚与单稳触发芯片42连接,5引脚接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6引脚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7引脚通过第一电阻R1与电源连接,4引脚接与8引脚分别与电源连接,单稳触发芯片42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单稳触发芯片42可以采用74HC123芯片,其中74HC123芯片的1引脚、4引脚及6引脚接地,2引脚与555芯片41的3引脚连接,3引脚通过第二电阻R2与电源连接,5引脚与驱动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7引脚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8引脚与电源连接,并通过第三电阻R3及第三电容C3接地。
请参阅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纳秒脉冲电源输出的纳秒级脉冲的波形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例中,脉冲电源采用的MOSFET开关速度为20ns,由于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对脉冲的锐化作用,输出脉冲下降沿小于5ns,脉宽在0-40ns可调,输出阻抗为100Ω和50Ω可调,输出脉冲峰值电压在0-800V,通过脉冲变压器放大也可得到更高的输出电压,目前通过特殊的脉冲变压器设计,峰值电压加倍,可以达到1.6kV。
本实用新型将双形成线的概念用在低压和高频的脉冲电源,可以输出符合指标的脉冲信号,并且成本大大降低。同时该类型的脉冲电源可以应用在光电器件驱动,电磁加载,肿瘤消融,生物细胞实验等方面。所以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创新性同时还具有很好适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纳秒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直流电源、脉冲发生电路、驱动电路及触发电路;所述脉冲发生电路包括: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MOSFET及负载,所述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包括第一传输线及第二传输线,所述第一传输线与所述第二传输线为同轴线,且所述第一传输线一端的内导体与所述第二传输线一端的内导体连接,所述负载连接在所述第二传输线该端的外导体与接地点之间,所述MOSFET通过源极及漏极连接在所述第一传输线另一端的内导体与外导体之间;所述直流电源与所述第一传输线另一端的内导体连接,所述触发电路的输入端与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MOSFET的栅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输线与所述第二传输线的两端是分别通过BNC接口或SMA接口与脉冲发生电路的电路板连接,从而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MOSFET及所述负载连接形成所述脉冲发生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秒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脉冲发生电路还包括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连接在所述直流电源与所述第一传输线另一端的内导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秒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第一传输线另一端的内导体与外导体之间连接有多个串联的MOSFE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秒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脉冲发生电路中并联有两根以上所述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其中两根以上所述第一传输线的内导体及外导体分别并联,两根以上所述第二传输线的内导体及外导体分别并联,并且在两根以上并联的所述第一传输线的内导体与两根以上并联的所述第二传输线的内导体连接的一端,两根以上并联的所述第一传输线的外导体与两根以上并联的所述第二传输线的外导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秒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光耦合器、DC-DC变换器及MOSFET驱动芯片,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MOSFET驱动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OSFET驱动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MOSFET的栅极连接,所述MOSFET驱动芯片通过所述DC-DC变换器与电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秒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光耦合器采用HCPL316,所述MOSFET驱动芯片采用IXDN4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秒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触发电路包括555芯片及单稳触发芯片,所述555芯片的1引脚接地,2引脚与所述信号发生器连接,3引脚与所述单稳触发芯片连接,5引脚接通过第一电容接地,6引脚通过第二电容接地,7引脚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源连接,4引脚接与8引脚分别与电源连接,所述单稳触发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纳秒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单稳触发芯片采用74HC123芯片,所述74HC123芯片的1引脚、4引脚及6引脚接地,2引脚与所述555芯片的3引脚连接,3引脚通过第二电阻与电源连接,5引脚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7引脚通过第三电容接地,8引脚与电源连接,并通过第三电阻及所述第三电容接地。
CN201520518369.1U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纳秒脉冲电源 Active CN204928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18369.1U CN204928617U (zh)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纳秒脉冲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18369.1U CN204928617U (zh)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纳秒脉冲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28617U true CN204928617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77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18369.1U Active CN204928617U (zh)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纳秒脉冲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2861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8855A (zh) * 2015-07-16 2015-11-11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脉宽和输出阻抗可调的纳秒脉冲电源
CN105517315A (zh) * 2016-01-18 2016-04-2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压双脉冲感应加速组元结构
CN105577151A (zh) * 2016-03-07 2016-05-1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矩形脉冲发生器
CN106941346A (zh) * 2017-04-20 2017-07-11 重庆大学 基于PCBBlumlein传输线和PCB传输线变压器的模块化固态纳秒脉冲发生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8855A (zh) * 2015-07-16 2015-11-11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脉宽和输出阻抗可调的纳秒脉冲电源
CN105517315A (zh) * 2016-01-18 2016-04-2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压双脉冲感应加速组元结构
CN105517315B (zh) * 2016-01-18 2017-10-0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压双脉冲感应加速组元结构
CN105577151A (zh) * 2016-03-07 2016-05-1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矩形脉冲发生器
CN105577151B (zh) * 2016-03-07 2018-05-2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矩形脉冲发生器
CN106941346A (zh) * 2017-04-20 2017-07-11 重庆大学 基于PCBBlumlein传输线和PCB传输线变压器的模块化固态纳秒脉冲发生器
CN106941346B (zh) * 2017-04-20 2019-09-24 重庆大学 基于PCBBlumlein传输线和PCB传输线变压器的模块化固态纳秒脉冲发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28617U (zh) 一种纳秒脉冲电源
CN105048855A (zh) 一种脉宽和输出阻抗可调的纳秒脉冲电源
CN104104362B (zh) 大幅度皮秒平衡脉冲信号发生器
CN106535412B (zh) 一种端口共用的数字模拟调光电路
CN104966505A (zh) 削角电路、具有该电路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207147640U (zh) 一种用于单光子探测的窄脉冲生成电路
CN104579274A (zh) 一种开关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103326696A (zh) 一种超宽带脉冲发生器
CN103208980A (zh) 一种窗口电压比较装置
CN105375905B (zh) 高重复频率、高电压、亚纳秒前沿的脉冲产生装置及方法
CN203278774U (zh) 基于srd的二阶微分高斯脉冲发生器
CN105007062A (zh) 一种智能功率模块高可靠性边沿脉冲产生电路
CN202903965U (zh) 一种用于d类功放芯片的破音检测电路
CN204886900U (zh) 一种基于Marx电路的空间对称型高压纳秒脉冲源
CN103997321A (zh) 数字超宽带梳状谱信号发生器
CN106601180B (zh) 电压错位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和显示设备
CN209545548U (zh) 一种信号传输电路
CN104836552A (zh) 一种高压窄脉冲产生电路
CN201774508U (zh) 一种单稳态电路
CN107437894B (zh) 过电压保护装置
CN202586873U (zh) 倍频电路及蓝牙3d眼镜相位测试仪
CN204408188U (zh) 一种双输出的dc-dc振荡器电路
CN206283692U (zh) 一种端口共用的数字模拟调光电路
CN202696455U (zh) 场效应管驱动电路
Yin et al. Design of a high-performance ultra-wideband monocycle pulse gen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9

Address after: 100029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Beitucheng West Road No. 3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100190, No. 19 West Fourth R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9

Address after: 100190, No. 19 West Fourth R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100094 scientific research building, Institute of Opto 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9 Deng Zhuang South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Academy of Opto-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6

Address after: 100176 building 10, 156 Jinghai 4th Road, Dax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RSLASE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9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Beitucheng West Road No. 3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