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28486U -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28486U
CN204928486U CN201520646814.2U CN201520646814U CN204928486U CN 204928486 U CN204928486 U CN 204928486U CN 201520646814 U CN201520646814 U CN 201520646814U CN 204928486 U CN204928486 U CN 204928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bracket
hook
bearing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468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雄
李万
周庆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468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28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28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28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机领域,提供了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包括分别设于定子组件两侧的第一轴承托架与第二轴承托架以及导电连接于第一轴承托架与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的导电组件,导电组件包括与第一轴承托架导电连接的刚性金属导电件和弹性连接于刚性金属导电件与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的弹性导电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刚性金属导电件导电连接第一轴承托架,通过弹性导电体导电连接刚性金属导电件与第二轴承托架,从而实现了第一轴承托架与第二轴承托架的导电连接,进而有效防止了轴承电蚀现象的发生;且其导电组件的导电可靠性高、安装方便、不会出现老化失效和脱落的现象,充分保证了电机防轴承电蚀性能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塑封无刷直流电机普遍存在轴承电蚀问题,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在两侧轴承托架之间设置导电胶带的技术案。具体地,导电胶带的两端分别粘接两侧轴承托架,这样,通过导电胶带可实现两侧轴承托架的电连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轴承电蚀的作用,但是,该方案在具体应用中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单独依靠导电胶带与轴承托架的粘接实现导电胶带的安装固定,其安装的稳固可靠性低;2)为了实现导电胶带与轴承托架的粘接,需使轴承托架具有外露部分且该外露部分需进行清洁油污等操作,其粘接操作过程复杂;3)在电机长期运行后,导电胶带可能会由于老化而出现胶性稳定性下降的情形,从而导致导电胶带的接触电阻增大甚至脱落的情形发生,进而导致两侧轴承托架的电连接失效的情形发生,最终无法实现两侧轴承托架电连接的长期有效性,严重影响了塑封无刷直流电机防轴承电蚀性能的长期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解决了现有电机中防轴承电蚀结构安装稳固可靠性低、安装过程复杂、防轴承电蚀性能长期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包括分别设于定子组件两侧的第一轴承托架与第二轴承托架以及导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的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导电连接的刚性金属导电件和弹性连接于所述刚性金属导电件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的弹性导电体。
优选地,上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还包括封装于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外的塑封外壳,所述刚性金属导电件具有封装于所述塑封外壳内并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导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接触部、凸露于所述塑封外壳外以用于与所述弹性导电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刚性导电本体。
优选地,所述弹性导电体包括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导电连接的第二导电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弹性导电本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挂勾方式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于所述弹性导电本体端部的挂钩,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二连接部挂勾连接的第一挂勾部和设于所述第一挂勾部端部以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一挂勾部上滑脱的第一限位部,且所述第一挂勾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刚性导电本体之间围合形成可供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设的第一避让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凸设于所述刚性导电本体端部的L字形结构或者T字形结构或者H字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通过挂勾方式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连接,所述第二轴承托架包括托架本体和设于所述托架本体上以供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挂勾连接的托架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为设于所述弹性导电本体端部的挂钩,所述托架连接部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挂勾连接的第二挂勾部和设于所述第二挂勾部端部以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从所述第二挂勾部上滑脱的第二限位部,且所述第二挂勾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托架本体之间围合形成供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穿设的第二避让孔。
优选地,所述托架本体的外边缘凹入设置有一缺口,所述托架连接部为凸设于所述缺口内的L字形结构或者T字形结构或者H字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刚性金属导电件为片状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通过导电组件进行电连接第一轴承托架和第二轴承托架,可有效实现第一轴承托架和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的电连接,且由于第一轴承托架和第二轴承托架分别与第一轴承的外圈支架和第二轴承的外圈支架接触,故,其有效实现了第一轴承之外圈支架与第二轴承之外圈支架的导通,从而有效防止了轴承电蚀现象的发生。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组件具有与第一轴承托架导电接触可靠、与第二轴承托架导电接触可靠、安装方便且不易脱落的优点,具体地,由于导电组件是由刚性金属导电件和弹性导电体构成的,故,其导电性能稳定性佳,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老化失效、脱落的现象,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导电组件安装的稳固可靠性,并保证了第一轴承托架和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电连接的长期有效性,充分保证了电机防轴承电蚀性能的长期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使得导电组件的安装不需对第一轴承托架和第二轴承托架进行清除油污等操作,其安装过程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轴承托架与刚性金属导电件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轴承托架与刚性金属导电件的平面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塑封定子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轴承托架与塑封定子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塑封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刚性金属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部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导电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轴承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托架连接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托架连接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托架连接部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参照图1~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包括设于定子组件(图未示)一侧的第一轴承托架1、设于定子组件另一侧的第二轴承托架2和导电连接于第一轴承托架1与第二轴承托架2之间的导电组件3,导电组件3包括与第一轴承托架1导电连接的刚性金属导电件31和弹性连接于刚性金属导电件31与第二轴承托架2之间的弹性导电体32。定子组件具体可包括定子铁芯、设于定子铁芯上的绝缘部件和绕设于绝缘部件上定子绕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具体为塑封电机,其还包括转轴5、转子(图未示)、容置于第一轴承托架1内的第一轴承(图未示)和容置于第二轴承托架2内的第二轴承(图未示),第一轴承托架1具体具有供第一轴承容置定位的第一轴承腔室,第二轴承托架2具体具有供第二轴承容置定位的第二轴承腔室,第一轴承安装于第一轴承托架1的第一轴承腔室内,第二轴承安装于第二轴承托架2的第二轴承腔室内,且转子、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都安装于转轴5上,转子穿设安装于定子组件的内侧。第一轴承具有与转轴5配合的第一内圈支架和与第一轴承托架1配合的第一外圈支架,第二轴承具有与转轴5配合的第二内圈支架和与第二轴承托架2配合的第二外圈支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通过导电组件3进行电连接第一轴承托架1和第二轴承托架2,可有效实现第一轴承托架1和第二轴承托架2之间的电连接,且由于第一轴承托架1和第二轴承托架2分别与第一轴承的第一外圈支架和第二轴承的第二外圈支架导电接触,第一轴承的第一内圈支架和第二轴承的第二内圈支架都与转轴5导电接触,故,其有效实现了第一外圈支架与第二外圈支架的导通、第一内圈支架与第二内圈支架的导通,从而有效防止了轴承电蚀现象的发生。同时,导电组件3具有与第一轴承托架1导电接触可靠、与第二轴承托架2导电接触可靠、安装方便且不易脱落的优点,具体地,由于导电组件3是由刚性金属导电件31和弹性导电体32构成的,故,其导电性能稳定性佳,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老化失效、脱落的现象,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导电组件3安装的稳固可靠性,并保证了第一轴承托架1和第二轴承托架2之间电连接的长期有效性,充分保证了电机防轴承电蚀性能的长期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使得导电组件3的安装不需对第一轴承托架1和第二轴承托架2进行清除油污等操作,其安装过程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地,参照图8所示,刚性金属导电件31为细长的片状构件,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具体地,参照图1、图3和图5所示,上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还包括封装于定子组件与第一轴承托架1外的塑封外壳4,刚性金属导电件31具有封装于塑封外壳4内并与第一轴承托架1导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接触部311、凸露于塑封外壳4外以用于与弹性导电体3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2和连接于第一导电接触部311与第一连接部312之间的刚性导电本体313。定子组件、第一轴承、第一轴承托架1、塑封外壳4和刚性金属导电件31共同组成了塑封定子总成。刚性导电本体313具体沿电机的径向从第一轴承托架1处延伸穿设出塑封外壳4外。此处,将刚性金属导电件31的大部分都封装于塑封外壳4内,可利于提高刚性金属导电件31安装的稳固靠性,防止了刚性金属导电件31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并充分保证了刚性金属导电件31与第一轴承托架1导电接触的长期可靠性;而使刚性金属导电件31具有凸露于塑封外壳4外的第一连接部312,主要便于刚性金属导电件31与弹性导电体32的连接。
优选地,参照图3和图4所示,塑封外壳4之远离第一轴承托架1的端部设有卡位凸缘41,第二轴承托架2上设有与卡位凸缘41配合的止口凹槽,第二轴承托架2具体可通过压接工艺压接盖合于卡位凸缘41上,进而实现了第二轴承托架2与塑封外壳4的组装,其安装过程简单。
优选地,参照图1、图2和图8所示,刚性金属导电件31的第一导电接触部311通过铆接方式与第一轴承托架1连接。第一轴承托架1包括轴承支撑套体11和凸设于轴承支撑套体11一端的底盘12,第一导电接触部311上贯穿设有用于第一贯孔3111,底盘12上贯穿设有供第二贯孔(图未示),具体安装时,铆钉6穿设于第一贯孔3111和第二贯孔内并铆接卡固于第一贯孔3111和第二贯孔内,其利于进一步提高刚性金属导电件31安装的稳固可靠性,并利于防止塑封成型塑封外壳4的过程中刚性金属导电件31松动移位导致刚性金属导电件31与第一轴承托架1导电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刚性金属导电件31也可通过其它方式与第一轴承托架1连接,如焊接或者卡扣连接或者熔接或者插接或者抵顶接触的方式等。
优选地,参照图1和图8所示,第一导电接触部311之远离第一连接部312的端部设有与轴承支撑套体11侧面抵接配合的弧形端面3112,这样,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一金属导电件31与第一轴承托架1导电接触的可靠性。
优选地,参照图5、图6、图7和图12所示,弹性导电体32包括与第二轴承托架2导电连接的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与第一连接部31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2和连接于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与第二连接部322之间的弹性导电本体321,弹性导电本体321具体可为螺旋簧体结构。当弹性导电体32连接于刚性金属导电件31与第二轴承托架2之间后,应使弹性导电本体321处于拉伸张紧状态,即弹性导电本体321处于具有一定拉伸变形量的状态,这样,可使得弹性导电体32弹性连接于刚性金属导电件31与第二轴承托架2之间后具有一定的预紧力,从而利于保证弹性导电体32安装的稳固可靠性,并利于保证弹性导电体32导电连接刚性金属导电件31与第二轴承托架2的可靠性。
优选地,参照图5、图7和图12所示,第二连接部322通过挂勾方式与第一连接部312连接,这样,既可实现第二连接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12的机械连接,又可实现第二连接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12的导电接触连接,且其使得第二连接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12的连接操作变得非常简单,从而利于简化导电组件3的安装过程。当然了,具体应用中,第二连接部322也可通过其它方式与第一连接部312连接,如:第二连接部322可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一连接部312连接;或者,第二连接部322也可通过挂勾并焊接的方式与第一连接部312连接。
优选地,参照图5和图7~12所示,第二连接部322为设于弹性导电本体321端部的挂钩,第一连接部312包括用于供第二连接部322挂勾连接的第一挂勾部3121和设于第一挂勾部3121端部以用于防止第二连接部322从第一挂勾部3121上滑脱的第一限位部3122,且第一挂勾部3121、第一限位部3122与刚性导电本体313之间围合形成可供第二连接部322穿设的第一避让孔3120。具体安装时,可使第二连接部322穿过第一避让孔3120挂勾于第一挂勾部3122上,从而实现了第二连接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12的挂勾连接,其安装过程简单、方便,且连接稳固可靠。
优选地,参照图5、图7、图8、图9和图12所示,作为第一连接部312的第一种结构设置方案,第一连接部312为凸设于刚性导电本体313端部的L字形结构,其包括沿刚性导电本体313一侧边缘朝远离第一导电接触部3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杆和沿第一支杆之远离刚性导电本体313的端部朝向刚性导电本体313另一侧边缘弯折延伸的第二支杆,第一支杆为上述的第一挂勾部3121,第二支杆为上述的第一限位部3122,且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与刚性导电本体313之间可围合形成一个上述第一避让孔3120。具体安装时,可使第二连接部322穿过第一避让孔3120挂勾于第一支杆上,从而实现了第二连接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12的挂勾连接。
或者,参照图10和图12所示,作为第一连接部312的第二种结构设置方案,第一连接部312为凸设于刚性导电本体313端部的T字形结构,其包括沿刚性导电本体313的一中线朝远离第一导电接触部3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三支杆和沿第三支杆的端部朝向刚性导电本体313的两侧边缘对称弯折延伸的第四支杆,第三支杆为上述的第一挂勾部3121,第四支杆为上述的第一限位部3122,且第三支杆、第四支杆与刚性导电本体313之间可围合形成两个分别位于第三支杆两侧的第一避让孔3120。具体安装时,可使第二连接部322穿过任一第一避让孔3120挂勾于第三支杆上,从而实现了第二连接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12的挂勾连接。
又或者,参照图11和图12所示,作为第一连接部312的第三种结构设置方案,第一连接部312为凸设于刚性导电本体313端部的H字形结构,其包括两个分别沿刚性导电本体313两侧边缘延伸的第五支杆和连接于两第五支杆中间位置处之间的第六支杆。第六支杆为上述的第一挂勾部3121,第五支杆为上述的第一限位部3122,且两第五支杆、第六支杆与刚性导电本体313之间可围合形成一个四周封闭的第一避让孔3120。具体安装时,可使第二连接部322穿过第一避让孔3120挂勾于第六支杆上,从而实现了第二连接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12的挂勾连接。当然了,具体应用中,第一连接部312也还可设为其它结构形式,如第一连接部312也可为凸设于刚性导电本体313端部的U字形结构。
优选地,参照图5、图6和图12所示,第二导电接触部323通过挂勾方式与第二轴承托架2连接,第二轴承托架2包括托架本体21和设于托架本体21上以供第二导电接触部323挂勾连接的托架连接部22。此处,通过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与托架连接部22的挂勾连接,既可实现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与托架连接部22的机械连接,又可实现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与托架连接部22的导电接触连接,且其使得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与托架连接部22的连接操作变得非常简单,从而利于简化导电组件3的安装过程。当然了,具体应用中,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也可通过其它方式与托架连接部22连接,如:第二导电接触部323可通过焊接方式与托架连接部22连接;或者,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也可通过挂勾并焊接的方式与托架连接部22连接。
优选地,参照图5、图6和图12~16所示,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为设于弹性导电本体321端部的挂钩,托架连接部21包括用于供第二导电接触部323挂勾连接的第二挂勾部221和设于第二挂勾部221端部以用于防止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从第二挂勾部221上滑脱的第二限位部222,且第二挂勾部221、第二限位部222与托架本体21之间围合形成供第二导电接触部323穿设的第二避让孔220。具体安装时,可使第二导电接触部323穿过第二避让孔220挂勾于第二挂勾部221上,从而实现了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与托架连接部21的挂勾连接,其安装过程简单、方便,且连接稳固可靠。
优选地,参照图5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导电体32为两端具有挂钩的金属弹簧,其导电性能佳、不会出现老化失效现象;且其与刚性金属导电件31、第二轴承托架2的连接都为挂勾连接,其安装方便。
优选地,参照图13~16所示,托架本体21的外边缘凹入设置有一缺口211,托架连接部22从缺口211内向外延伸凸设。
优选地,参照图5、图6、图12、图13和图14所示,作为托架连接部22的第一种结构设置方案,托架连接部22为凸设于缺口211内的L字形结构,其包括沿缺口211内壁向外延伸的第七支杆和沿第七支杆端部向一侧弯折延伸的第八支杆,第七支杆为上述的第二挂勾部221,第八支杆为上述的第二限位部222,且第七支杆、第八支杆与托架本体21之间可围合形成一个上述第二避让孔220。具体安装时,可使第二导电接触部323穿过第二避让孔220挂勾于第七支杆上,从而实现了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与托架连接部22的挂勾连接。
或者,参照图12和图15所示,作为托架连接部22的第二种结构设置方案,托架连接部22为凸设于缺口211内的T字形结构,其包括沿缺口221内壁向外延伸的第九支杆和沿第九支杆的端部向两侧对称弯折延伸的第十支杆,第九支杆为上述的第二挂勾部221,第十支杆为上述的第二限位部222,且第九支杆、第十支杆与托架本体21之间可围合形成两个分别位于第九支杆两侧的第二避让孔220。具体安装时,可使第二导电接触部323穿过任一第二避让孔220挂勾于第九支杆上,从而实现了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与托架连接部22的挂勾连接。
又或者,参照图12和图16所示,作为托架连接部22的第三种结构设置方案,托架连接部22为凸设于缺口211内的H字形结构,其包括两个分别沿所述缺口内壁平行向外延伸的第十一支杆和连接于两第十一支杆中间位置处之间的第十二支杆。第十二支杆为上述的第二挂勾部221,第十一支杆为上述的第二限位部222,且两第十一支杆、第十二支杆与托架本体21之间可围合形成一个四周封闭的第二避让孔3120。具体安装时,可使第二导电接触部323穿过第二避让孔220挂勾于第十二支杆上,从而实现了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与托架连接部22的挂勾连接。当然了,具体应用中,托架连接部22也还可设为其它结构形式,如托架连接部22也可为凸设于刚性导电本体313端部的U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中,导电组件3具有与第一轴承托架1、第二轴承托架2导电接触可靠、且不易脱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优选应用于塑封直流无刷电机中,这样,可极大程度地提高塑封直流无刷电机的防轴承电蚀性能,进而利于有效延长塑封直流无刷电机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包括分别设于定子组件两侧的第一轴承托架与第二轴承托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的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导电连接的刚性金属导电件和弹性连接于所述刚性金属导电件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的弹性导电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于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外的塑封外壳,所述刚性金属导电件具有封装于所述塑封外壳内并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导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接触部、凸露于所述塑封外壳外以用于与所述弹性导电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刚性导电本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体包括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导电连接的第二导电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弹性导电本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挂勾方式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于所述弹性导电本体端部的挂钩,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二连接部挂勾连接的第一挂勾部和设于所述第一挂勾部端部以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一挂勾部上滑脱的第一限位部,且所述第一挂勾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刚性导电本体之间围合形成可供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设的第一避让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凸设于所述刚性导电本体端部的L字形结构或者T字形结构或者H字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通过挂勾方式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连接,所述第二轴承托架包括托架本体和设于所述托架本体上以供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挂勾连接的托架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为设于所述弹性导电本体端部的挂钩,所述托架连接部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挂勾连接的第二挂勾部和设于所述第二挂勾部端部以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从所述第二挂勾部上滑脱的第二限位部,且所述第二挂勾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托架本体之间围合形成供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穿设的第二避让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本体的外边缘凹入设置有一缺口,所述托架连接部为凸设于所述缺口内的L字形结构或者T字形结构或者H字形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金属导电件为片状构件。
CN201520646814.2U 2015-08-25 2015-08-25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Active CN204928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46814.2U CN204928486U (zh) 2015-08-25 2015-08-25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46814.2U CN204928486U (zh) 2015-08-25 2015-08-25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28486U true CN204928486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77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46814.2U Active CN204928486U (zh) 2015-08-25 2015-08-25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284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187A (zh) * 2019-07-26 2021-09-28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及电器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187A (zh) * 2019-07-26 2021-09-28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及电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67491U (zh)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CN104467294B (zh) 电机
CN104467295B (zh) 电机防轴承电腐蚀结构及无刷直流电机
CN106533015B (zh) 一种引线固定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
CN105048692B (zh) 塑封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CN204906117U (zh)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CN204928486U (zh)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CN204906118U (zh)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CN203150716U (zh) 一种电机的铜线接头
CN204361814U (zh) 一种塑封电机的防电蚀结构
CN206472001U (zh) 电机以及家用电器
WO2019153515A1 (zh) 一种电力连接器
CN110435431A (zh) 轨道交通车辆及其受电弓与车辆顶板连接的连接组件
CN203301241U (zh) 永磁电机磁铁组保护装置
CN214412483U (zh) 一种起动机的进线连接结构
CN204906081U (zh) 塑封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CN105099087B (zh) 塑封定子总成及塑封盘管电机
CN205159100U (zh) 一种电容器
CN206864825U (zh) 新型换向器
CN102969859B (zh) 直流电机导通板安装结构
CN105186789B (zh) 塑封定子总成及塑封盘管电机
CN101335178B (zh) 节能灯灯管导丝与pcb板的连接结构
CN204857701U (zh) 一种电力电子模块底板结构
CN205829401U (zh) 一种振动马达软板组件
CN204175776U (zh) 一种电机转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