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6117U -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06117U
CN204906117U CN201520648346.2U CN201520648346U CN204906117U CN 204906117 U CN204906117 U CN 204906117U CN 201520648346 U CN201520648346 U CN 201520648346U CN 204906117 U CN204906117 U CN 204906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bracket
connecting portion
motor
bracket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483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雄
李万
周庆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483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06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06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06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机领域,提供了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包括分别设于定子组件两侧的第一轴承托架与第二轴承托架以及导电连接于第一轴承托架与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的导电组件,导电组件包括与第一轴承托架导电连接的刚性金属导电件和连接于刚性金属导电件与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的导电线。本实用新型通过刚性金属导电件导电连接第一轴承托架,通过导电线导电连接刚性金属导电件与第二轴承托架,从而实现了第一轴承托架与第二轴承托架的导电连接,进而有效防止了轴承电蚀现象的发生;且其导电组件的导电可靠性高、安装方便、不会出现老化失效和脱落的现象,充分保证了电机防轴承电蚀性能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塑封无刷直流电机普遍存在轴承电蚀问题,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在两侧轴承托架之间设置导电胶带的技术案。具体地,导电胶带的两端分别粘接两侧轴承托架,这样,通过导电胶带可实现两侧轴承托架的电连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轴承电蚀的作用,但是,该方案在具体应用中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单独依靠导电胶带与轴承托架的粘接实现导电胶带的安装固定,其安装的稳固可靠性低;2)为了实现导电胶带与轴承托架的粘接,需使轴承托架具有外露部分且该外露部分需进行清洁油污等操作,其粘接操作过程复杂;3)在电机长期运行后,导电胶带可能会由于老化而出现胶性稳定性下降的情形,从而导致导电胶带的接触电阻增大甚至脱落的情形发生,进而导致两侧轴承托架的电连接失效的情形发生,最终无法实现两侧轴承托架电连接的长期有效性,严重影响了塑封无刷直流电机防轴承电蚀性能的长期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解决了现有电机中防轴承电蚀结构安装稳固可靠性低、安装过程复杂、防轴承电蚀性能长期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包括分别设于定子组件两侧的第一轴承托架与第二轴承托架以及导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的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导电连接的刚性金属导电件和连接于所述刚性金属导电件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的导电线。
优选地,上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还包括封装于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外的塑封外壳,所述刚性金属导电件具有封装于所述塑封外壳内并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导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接触部、凸露于所述塑封外壳外以用于与所述导电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连接于所述导电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刚性导电本体。
优选地,所述塑封外壳的外侧面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导电线包括卡于所述定位凹槽内的导线本体、凸设于所述导线本体一端以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凸设于所述导线本体另一端以用于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导电连接的第二导电接触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缠绕或者焊接或者缠绕并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二连接部缠绕的第一缠绕部和凸设于所述第一缠绕部端部以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一缠绕部上滑脱的第一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缠绕部的侧部设有便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缠绕的第一绕线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通过缠绕或者焊接或者缠绕并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连接,所述第二轴承托架包括托架本体和设于所述托架本体上以供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缠绕连接的托架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托架连接部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缠绕的第二缠绕部和凸设于所述第二缠绕部端部以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从所述第二缠绕部上滑脱的第二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缠绕部的侧部设有便于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缠绕的第二绕线槽。
优选地,所述刚性金属导电件为片状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通过导电组件进行电连接第一轴承托架和第二轴承托架,可有效实现第一轴承托架和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的电连接,且由于第一轴承托架和第二轴承托架分别与第一轴承的外圈支架和第二轴承的外圈支架接触,故,其有效实现了第一轴承之外圈支架与第二轴承之外圈支架的导通,从而有效防止了轴承电蚀现象的发生。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组件具有与第一轴承托架导电接触可靠、与第二轴承托架导电接触可靠、安装方便且不易脱落的优点,具体地,由于导电组件是由刚性金属导电件和导电线构成的,故,其导电性能稳定性佳,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老化失效、脱落的现象,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导电组件安装的稳固可靠性,并保证了第一轴承托架和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电连接的长期有效性,充分保证了电机防轴承电蚀性能的长期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使得导电组件的安装不需对第一轴承托架和第二轴承托架进行清除油污等操作,其安装过程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轴承托架与刚性金属导电件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轴承托架与刚性金属导电件的平面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塑封定子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轴承托架与塑封定子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塑封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刚性金属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轴承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参照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包括设于定子组件(图未示)一侧的第一轴承托架1、设于定子组件另一侧的第二轴承托架2和导电连接于第一轴承托架1与第二轴承托架2之间的导电组件3,导电组件3包括与第一轴承托架1导电连接的刚性金属导电件31和连接于刚性金属导电件31与第二轴承托架2之间的导电线32。定子组件具体可包括定子铁芯、设于定子铁芯上的绝缘部件和绕设于绝缘部件上定子绕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具体为塑封电机,其还包括转轴5、转子(图未示)、容置于第一轴承托架1内的第一轴承(图未示)和容置于第二轴承托架2内的第二轴承(图未示),第一轴承托架1具体具有供第一轴承容置定位的第一轴承腔室,第二轴承托架2具体具有供第二轴承容置定位的第二轴承腔室,第一轴承安装于第一轴承托架1的第一轴承腔室内,第二轴承安装于第二轴承托架2的第二轴承腔室内,且转子、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都安装于转轴5上,转子穿设安装于定子组件的内侧。第一轴承具有与转轴5配合的第一内圈支架和与第一轴承托架1配合的第一外圈支架,第二轴承具有与转轴5配合的第二内圈支架和与第二轴承托架2配合的第二外圈支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通过导电组件3进行电连接第一轴承托架1和第二轴承托架2,可有效实现第一轴承托架1和第二轴承托架2之间的电连接,且由于第一轴承托架1和第二轴承托架2分别与第一轴承的第一外圈支架和第二轴承的第二外圈支架导电接触,第一轴承的第一内圈支架和第二轴承的第二内圈支架都与转轴5导电接触,故,其有效实现了第一外圈支架与第二外圈支架的导通、第一内圈支架与第二内圈支架的导通,从而有效防止了轴承电蚀现象的发生。同时,导电组件3具有与第一轴承托架1导电接触可靠、与第二轴承托架2导电接触可靠、安装方便且不易脱落的优点,具体地,由于导电组件3是由刚性金属导电件31和导电线32构成的,故,其导电性能稳定性佳,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老化失效、脱落的现象,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导电组件3安装的稳固可靠性,并保证了第一轴承托架1和第二轴承托架2之间电连接的长期有效性,充分保证了电机防轴承电蚀性能的长期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使得导电组件3的安装不需对第一轴承托架1和第二轴承托架2进行清除油污等操作,其安装过程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地,参照图10所示,刚性金属导电件31为细长的片状构件,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具体地,参照图1、图3、图4、图7和图9所示,上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还包括封装于定子组件与第一轴承托架1外的塑封外壳4,刚性金属导电件31具有封装于塑封外壳4内并与第一轴承托架1导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接触部311、凸露于塑封外壳4外以用于与导电线3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2和连接于第一导电接触部311与第一连接部312之间的刚性导电本体313。定子组件、第一轴承、第一轴承托架1、塑封外壳4和刚性金属导电件31共同组成了塑封定子总成。刚性导电本体313具体沿电机的径向从第一轴承托架1处延伸穿设出塑封外壳4外。此处,将刚性金属导电件31的大部分都封装于塑封外壳4内,可利于提高刚性金属导电件31安装的稳固靠性,防止了刚性金属导电件31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并充分保证了刚性金属导电件31与第一轴承托架1导电接触的长期可靠性;而使刚性金属导电件31具有凸露于塑封外壳4外的第一连接部312,主要便于刚性金属导电件31与导电线32的连接。
优选地,参照图3和图5所示,塑封外壳4之远离第一轴承托架1的端部设有卡位凸缘41,第二轴承托架2上设有与卡位凸缘41配合的止口凹槽,第二轴承托架2具体可通过压接工艺压接盖合于卡位凸缘41上,进而实现了第二轴承托架2与塑封外壳4的组装,其安装过程简单。
优选地,参照图1、图2和图10所示,刚性金属导电件31的第一导电接触部311通过铆接方式与第一轴承托架1连接。第一轴承托架1包括轴承支撑套体11和凸设于轴承支撑套体11一端的底盘12,第一导电接触部311上贯穿设有用于第一贯孔3111,底盘12上贯穿设有供第二贯孔(图未示),具体安装时,铆钉6穿设于第一贯孔3111和第二贯孔内并铆接卡固于第一贯孔3111和第二贯孔内,其利于进一步提高刚性金属导电件31安装的稳固可靠性,并利于防止塑封成型塑封外壳4的过程中刚性金属导电件31松动移位导致刚性金属导电件31与第一轴承托架1导电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刚性金属导电件31也可通过其它方式与第一轴承托架1连接,如焊接或者卡扣连接或者熔接或者插接或者抵顶接触的方式等。
优选地,参照图1和图10所示,第一导电接触部311之远离第一连接部312的端部设有与轴承支撑套体11侧面抵接配合的弧形端面3112,这样,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一金属导电件31与第一轴承托架1导电接触的可靠性。
优选地,参照图3、图7、图8和图9,塑封外壳4的外侧面上设有沿电机轴向延伸的定位凹槽42,导电线32包括卡于定位凹槽42内的导线本体321、凸设于导线本体321一端以用于与第一连接部31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2和凸设于导线本体321另一端以用于与第二轴承托架2导电连接的第二导电接触部323。定位凹槽42的凹入深度大于导线本体321的线径,这样,利于保证导线本体321可完全容置于定位凹槽42内,以使得导线本体321不会凸露出塑封外壳4的外侧面外,这样,既利于提高导电线32安装的稳固可靠性,又利于防护导电线32,并利于防止导电线32被外物刮落。
具体地,导电线32可由金属导线与绝缘外皮构成,且导电线32的两端经去绝缘外皮分别形成上述的第二连接部322和第二导电接触部323,即第二连接部322和第二导电接触部323都为裸露的金属导线,其导电性能佳、不会出现老化失效现象。或者,导电线32可只由金属导线构成,即导线本体321、第二连接部322和第二导电接触部323可都为裸露的金属导线。
优选地,参照图7和图9所示,第二连接部322通过缠绕的方式与第一连接部312连接,这样,既可实现第二连接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12的机械连接,又可实现第二连接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12的导电接触连接,且其使得第二连接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12的连接操作变得非常简单,从而利于简化导电组件3的安装过程。当然了,具体应用中,第二连接部322也可通过其它方式与第一连接部312连接,如:第二连接部322可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一连接部312连接;或者,第二连接部322也可通过缠绕并焊接的方式与第一连接部312连接。
优选地,参照图7、图9和图10所示,第一连接部312包括用于供第二连接部322缠绕的第一缠绕部3121和设于第一缠绕部3121端部以用于防止第二连接部322从第一缠绕部3121上滑脱的第一限位部3122。此处,第一缠绕部3121和第一限位部3122连接形成一大致呈T字形的结构,其中,第一缠绕部3121的设置,可用于实现第二连接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12的缠绕连接;第一限位部3122的设置,可利于提高第二连接部322缠绕于第一连接部312上的稳固可靠性。
优选地,参照图4、图7、图9和图10所示,第一缠绕部3121的两相对侧部设有若干个便于第二连接部322缠绕的第一绕线槽3120,第二连接部322具体可缠绕于各第一绕线槽3120内。此处,通过第一绕线槽3120的设置,可利于防止第二连接部322缠绕于第一连接部312上后出现滑动移位的现象,从而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二连接部322缠绕于第一连接部312上的稳固可靠性。
优选地,参照图7、图8、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导电接触部323通过缠绕的方式与第二轴承托架2连接,第二轴承托架2包括托架本体21和设于托架本体21上以供第二导电接触部323缠绕连接的托架连接部22。此处,通过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与托架连接部22的缠绕连接,既可实现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与托架连接部22的机械连接,又可实现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与托架连接部22的导电接触连接,且其可使得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与托架连接部22的连接操作变得非常简单,从而利于简化导电组件3的安装过程。当然了,具体应用中,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也可通过其它方式与托架连接部22连接,如:第二导电接触部323可通过焊接方式与托架连接部22连接;或者,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也可通过缠绕并焊接的方式与托架连接部22连接。
优选地,参照图5、图6、图8和图12所示,托架本体21的外边缘凹入设置有一缺口211,托架连接部22从缺口211内向外延伸凸设。
优选地,参照图5、图6、图8和图12所示,托架连接部21包括用于供第二导电接触部323缠绕连接的第二缠绕部221和设于第二缠绕部221端部以用于防止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从第二缠绕部221上滑脱的第二限位部222。此处,第二缠绕部221和第二限位部222连接形成一大致呈T字形的结构,其中,第二缠绕部221的设置,可用于实现第二导电接触部323与托架连接部21的缠绕连接;第二限位部222的设置,可利于提高第二导电接触部323缠绕于托架连接部21上的稳固可靠性。
优选地,参照图5、图6、图8和图12所示,第二缠绕部221的两相对侧部设有若干个便于第二导电接触部323缠绕的第一绕线槽3120,第二导电接触部323具体可缠绕于各第一绕线槽3120内。此处,通过第一绕线槽3120的设置,可利于防止第二导电接触部323缠绕于托架连接部21上后出现滑动移位的现象,从而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二导电接触部323缠绕于托架连接部21上的稳固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中,导电组件3具有与第一轴承托架1、第二轴承托架2导电接触可靠、且不易脱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优选应用于塑封直流无刷电机中,这样,可极大程度地提高塑封直流无刷电机的防轴承电蚀性能,进而利于有效延长塑封直流无刷电机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包括分别设于定子组件两侧的第一轴承托架与第二轴承托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的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导电连接的刚性金属导电件和连接于所述刚性金属导电件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之间的导电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于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外的塑封外壳,所述刚性金属导电件具有封装于所述塑封外壳内并与所述第一轴承托架导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接触部、凸露于所述塑封外壳外以用于与所述导电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连接于所述导电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刚性导电本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封外壳的外侧面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导电线包括卡于所述定位凹槽内的导线本体、凸设于所述导线本体一端以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凸设于所述导线本体另一端以用于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导电连接的第二导电接触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缠绕或者焊接或者缠绕并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二连接部缠绕的第一缠绕部和凸设于所述第一缠绕部端部以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一缠绕部上滑脱的第一限位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缠绕部的侧部设有便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缠绕的第一绕线槽。
7.如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通过缠绕或者焊接或者缠绕并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二轴承托架连接,所述第二轴承托架包括托架本体和设于所述托架本体上以供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缠绕连接的托架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连接部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缠绕的第二缠绕部和凸设于所述第二缠绕部端部以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从所述第二缠绕部上滑脱的第二限位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缠绕部的侧部设有便于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缠绕的第二绕线槽。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金属导电件为片状构件。
CN201520648346.2U 2015-08-25 2015-08-25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Active CN204906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48346.2U CN204906117U (zh) 2015-08-25 2015-08-25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48346.2U CN204906117U (zh) 2015-08-25 2015-08-25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06117U true CN204906117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28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48346.2U Active CN204906117U (zh) 2015-08-25 2015-08-25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061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17192A1 (zh) * 2019-07-26 2021-02-04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及电器设备
CN113452187A (zh) * 2019-07-26 2021-09-28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及电器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17192A1 (zh) * 2019-07-26 2021-02-04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及电器设备
CN113452187A (zh) * 2019-07-26 2021-09-28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及电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67491U (zh)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CN101159360B (zh) 电机刷柄组件和方法
CN202931046U (zh) 具有防电蚀结构的塑封电机定子总成
JP5334817B2 (ja) 車両用接続構造
CN108964335B (zh) 一种减小轴电压结构及采用减小轴电压结构的塑封电机
CN104467294B (zh) 电机
CN102570699B (zh) 防电弧接线盒
US10128715B2 (en) Electric motor with reliable wire connection
CN104467295A (zh) 电机防轴承电腐蚀结构及无刷直流电机
JP2014099407A (ja) 圧着端子、接続構造体及びコネクタ
CN105048692B (zh) 塑封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CN106533015B (zh) 一种引线固定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04906117U (zh)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CN204906118U (zh)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CN104104179A (zh) 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204928486U (zh) 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CN206225611U (zh) 一种侧装式端子
CN204361814U (zh) 一种塑封电机的防电蚀结构
US10819061B2 (en) Power connector
CN204906081U (zh) 塑封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JP2009238696A (ja) 導電接続部材、および電動機
CN215300146U (zh) 电机及家用电器
CN206472001U (zh) 电机以及家用电器
CN212583797U (zh) 电子水泵和具有该电子水泵的车辆
CN206864825U (zh) 新型换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