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27435U - 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27435U
CN204927435U CN201520577622.0U CN201520577622U CN204927435U CN 204927435 U CN204927435 U CN 204927435U CN 201520577622 U CN201520577622 U CN 201520577622U CN 204927435 U CN204927435 U CN 204927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lithium battery
plastic housing
mounting structure
limited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776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得平
杨泽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ylion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HYLION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HYLION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HYLION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776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27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27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27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与极片组形状配合的顶端开口的塑料壳构成,塑料壳可以采用折叠式塑料壳,或者由两个半壳拼接构成,塑料壳的两个侧面的顶端分别连接有极耳限位边,所述极耳限位边的宽度为2~6毫米。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塑料壳,并在塑料壳上设置极耳限位边,可以一次操作即实现对极片组的定位、绝缘、极耳防护,不需要进行打包、绝缘袋组装和胶带保护的三个步骤,因此安装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能降低人工成本;同时通过设置极耳限位边,有效地解决了电芯的安全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的安装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级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用于动力电池的锂电池通常采用长方形结构,在长方形壳体内设置有极片组,极片组的一端通过引出结构连接电极。锂电池的极片组主要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用于隔离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的隔膜构成,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极耳,用于连接电极。
现有技术中,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先将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整理好之后,对整个极片组用塑料薄膜带进行固定,再套上绝缘袋,然后装入铝壳中,在此过程中,还要对正负极极耳根部贴胶带,以防止短路。因此,整个生产过程操作复杂、管控点较多,对生产效率和质量难以进行有效的提升和控制。
因此,有必要对极片组的安装结构进行改进,取消现有技术中采用塑料薄膜带、绝缘袋、胶带三步固定的结构,以提升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以方便极片组的固定安装,提升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由与极片组形状配合的顶端开口的折叠式塑料壳构成,所述折叠式塑料壳具有底面、分别与底面的两个长边连接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两边与第一侧面垂直分别连接有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所述第二侧面的两边与第二侧面垂直分别连接有第三翼片和第四翼片;在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翼片和第三翼片部分重叠,构成折叠式塑料壳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二翼片和第四翼片部分重叠,构成折叠式塑料壳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顶端分别连接有极耳限位边,所述极耳限位边的宽度为2~6毫米,极耳限位边与塑料壳端面的夹角不大于45°。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塑料壳的两侧分别由翼片部分重叠构成,因此,塑料壳可以展开,便于将整理好的极片组放置其中,折叠后形成塑料壳,极片组的5个侧面分别被塑料壳所围绕,可以直接装入锂电池的壳体中,同时,极耳限位边可以对极耳进行绝缘限位,避免极耳变形时接触壳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与所述底面垂直在底面的两个短边上分别连接有一对防护片,所述第一翼片、第二翼片、第三翼片、第四翼片近底面一端的边与对应侧面间的夹角为30°~60°,由此在翼片和底面之间形成避让缺口,所述防护片在折叠状态时遮蔽所述避让缺口。通过设置避让缺口,可以方便塑料壳的折叠,而防护片则对避让缺口部分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翼片、第二翼片、第三翼片、第四翼片近底面一端的边与对应侧面间的夹角为4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折叠式塑料壳的厚度为0.1~0.3毫米。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极耳限位边的宽度为3~4毫米。极耳限位边与塑料壳端面的夹角为25°~30°。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由与极片组形状配合的顶端开口的塑料壳构成,所述塑料壳为分体结构,由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相对拼接构成,每一半壳具有底面、与底面的一个长边连接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的两边和底面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的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所述第一侧面的顶端连接有极耳限位边,所述极耳限位边的宽度为2~6毫米,极耳限位边与塑料壳端面的夹角不大于45°;在组装状态下,两个半壳的底面、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分别部分重叠。
上述技术方案中,同样采用塑料壳的方式固定极片组,但是塑料壳不是采用折叠结构,而是由两个半壳拼接构成,因此,安装时,只需用两个半壳相对,将极片组包裹其中即可。同样设置了极耳限位边,避免极耳变形时接触壳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塑料壳的厚度为0.1~0.3毫米。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极耳限位边的宽度为3~4毫米。极耳限位边与塑料壳端面的夹角为25°~30°。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塑料壳,并在塑料壳上设置极耳限位边,可以一次操作即实现对极片组的定位、绝缘、极耳防护,不需要进行打包、绝缘袋组装和胶带保护的三个步骤,因此安装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能降低人工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极耳限位边,有效地解决了电芯的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折叠式塑料壳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第一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第二半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面;2、第一侧面;3、第二侧面;4、第一翼片;5、第二翼片;6、第三翼片;7、第四翼片;8、极耳限位边;9、防护片;10、避让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由与极片组形状配合的顶端开口的折叠式塑料壳构成,所述折叠式塑料壳具有底面1、分别与底面1的两个长边连接的第一侧面2和第二侧面3,所述第一侧面2的两边与第一侧面垂直分别连接有第一翼片4和第二翼片5,所述第二侧面3的两边与第二侧面垂直分别连接有第三翼片6和第四翼片7;在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翼片4和第三翼片6部分重叠,构成折叠式塑料壳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二翼片5和第四翼片7部分重叠,构成折叠式塑料壳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2和第二侧面3的顶端分别连接有极耳限位边8,所述极耳限位边的宽度为4毫米,极耳限位边与塑料壳端面的夹角为30°。
参见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与所述底面1垂直在底面的两个短边上分别连接有一对防护片9,所述第一翼片4、第二翼片5、第三翼片6、第四翼片7近底面1一端的边与对应侧面间的夹角为45°,由此在翼片和底面之间形成避让缺口10,所述防护片9在折叠状态时遮蔽所述避让缺口10。
本实施例中,折叠式塑料壳采用PP材料制作,其厚度为0.1~0.3毫米,以0.2毫米为优。
实施例二:参见附图4和附图5所示,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由与极片组形状配合的顶端开口的塑料壳构成,所述塑料壳为分体结构,由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相对拼接构成,附图4所示为第一半壳,附图5所示为第二半壳,每一半壳具有底面1、与底面的一个长边连接的第一侧面2、与所述第一侧面的两边和底面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的第一翼片4和第二翼片5,所述第一侧面2的顶端连接有极耳限位边8,所述极耳限位边8的宽度为3毫米,极耳限位边与塑料壳端面的夹角为40°;在组装状态下,两个半壳的底面、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分别部分重叠。
如附图4、5所示,为了保证拼接后壳体的一体性,半壳的底面与拼接后的壳体整体的底面一样大,而翼片可以略窄,只要保证拼接后翼片之间有部分重叠即可。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与极片组形状配合的顶端开口的折叠式塑料壳构成,所述折叠式塑料壳具有底面、分别与底面的两个长边连接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两边与第一侧面垂直分别连接有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所述第二侧面的两边与第二侧面垂直分别连接有第三翼片和第四翼片;在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翼片和第三翼片部分重叠,构成折叠式塑料壳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二翼片和第四翼片部分重叠,构成折叠式塑料壳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顶端分别连接有极耳限位边,所述极耳限位边的宽度为2~6毫米,极耳限位边与塑料壳端面的夹角不大于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底面垂直在底面的两个短边上分别连接有一对防护片,所述第一翼片、第二翼片、第三翼片、第四翼片近底面一端的边与对应侧面间的夹角为30°~60°,由此在翼片和底面之间形成避让缺口,所述防护片在折叠状态时遮蔽所述避让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片、第二翼片、第三翼片、第四翼片近底面一端的边与对应侧面间的夹角为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塑料壳的厚度为0.1~0.3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限位边的宽度为3~4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极耳限位边与塑料壳端面的夹角为25°~30°。
7.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与极片组形状配合的顶端开口的塑料壳构成,所述塑料壳为分体结构,由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相对拼接构成,每一半壳具有底面、与底面的一个长边连接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的两边和底面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的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所述第一侧面的顶端连接有极耳限位边,所述极耳限位边的宽度为2~6毫米,极耳限位边与塑料壳端面的夹角不大于45°;在组装状态下,两个半壳的底面、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分别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壳的厚度为0.1~0.3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限位边的宽度为3~4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极耳限位边与塑料壳端面的夹角为25°~30°。
CN201520577622.0U 2015-08-04 2015-08-04 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 Active CN204927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77622.0U CN204927435U (zh) 2015-08-04 2015-08-04 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77622.0U CN204927435U (zh) 2015-08-04 2015-08-04 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27435U true CN204927435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76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77622.0U Active CN204927435U (zh) 2015-08-04 2015-08-04 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2743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6664A (zh) * 2019-02-01 2019-05-21 江苏烨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支架
CN113078408A (zh) * 2021-03-10 2021-07-06 深圳市雄韬锂电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锂电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6664A (zh) * 2019-02-01 2019-05-21 江苏烨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支架
CN113078408A (zh) * 2021-03-10 2021-07-06 深圳市雄韬锂电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锂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9820A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封装结构及方法
CN204809335U (zh) 一种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折边结构
CN204614821U (zh) 电化学储能装置封装结构及其封装装置
CN206225477U (zh) 一种柔性电池
CN202134604U (zh) 软包装锂电池的电芯及软包装锂电池
CN204927435U (zh) 用于锂电池极片组的安装结构
KR20210072823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배터리
CN20308570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2916156B (zh) 一种多卷芯准双极耳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05882078U (zh) 一种锂电池的组装结构
CN205303523U (zh) 二次电池
CN11150915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结构
CN202585606U (zh) 一种锂电池
CN203950857U (zh) 软包装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04760490U (zh) 一种软包装聚合物的基站用锂离子单体电池
CN202159747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03574050U (zh) 叠片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CN203733900U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
CN201789007U (zh) 一种盖板组件及含有该盖板组件的锂离子电池
CN209298238U (zh) 一种带断电保护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CN204464384U (zh) 二次电池
CN204011495U (zh) 一种软包电芯模块化结构
CN207800749U (zh)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极耳的保护套
CN205900682U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顶封单面极耳开槽封头
CN204391181U (zh) 软包聚合物锂电池组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153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c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nsha River Road, No. 181

Patentee after: Phylion battery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15153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C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one, Jinsha River Road, No. 181

Patentee before: Suzhou Phylion Batter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