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17817U - 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 Google Patents

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17817U
CN204917817U CN201520669680.6U CN201520669680U CN204917817U CN 204917817 U CN204917817 U CN 204917817U CN 201520669680 U CN201520669680 U CN 201520669680U CN 204917817 U CN204917817 U CN 204917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flange
arc edge
chain
arc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696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丽平
祝跃进
王红华
杨卫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uanli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uanl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uanli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uanl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696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17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17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1781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b>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手扳葫芦结构,包括前后间隔相对设置的前墙板和后墙板,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设有起重链轮,起重链轮上连接有向前后方向伸出的长轴,长轴上位于前墙板的前侧的部位上连接有离合装置,离合装置外设有与前墙板连接并与离合装置配合的扳手装置,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位于起重链轮的上方连接有上支撑杆,上支撑杆上连接有挂钩,起重链轮上绕制有向左右两侧下方下垂的起重链条,起重链条左右两侧中其中一侧的一端作为负载端连接有吊钩而另一侧的一端作为松端连接有限位拉环,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还设有导链装置,使用安全稳定、负载能力强、不易受损、流畅度高又导向效果好。</b>

Description

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背景技术
手扳葫芦是通过人力手动扳动扳手,并借助杠杆原理,从而获得与负载相匹配的直线牵引力,从而带动重物实现上下移动。由于手扳葫芦体积小、重量轻,因此携带和操作都很方便,适用于较小吨位的重物,现有的手扳葫芦,由于本身结构的关系,受力分布还不够优化,负载能力还不够强,运行时还不够稳定也还不够顺畅,运行过程容易对负载或者手扳葫芦本身容易造成损伤,使用寿命还不够长,结构一般较复杂,操作比较费时费力,工作状态的切换不够灵活,制动效果不佳,其中导链装置等受力分布也还不够优化,负载能力还不够强,运行时还不够稳定也还不够顺畅,运行过程容易对负载或者手扳葫芦本身容易造成损伤,使用寿命还不够长,导向性差,导向效果不佳,容易出现加大偏摆,不仅影响作业而且存在安全隐患,限位效果差,容易造成起重链条运行过头而脱离起重链轮等问题,操作的舒适性不高,容易产生变形,容易与手扳葫芦的部件产生干扰,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稳定、负载能力强、不易受损、流畅度高又导向效果好、限位效果好、利于操作又利于高负载使用的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手扳葫芦结构,包括前后间隔相对设置的前墙板和后墙板,所述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设有起重链轮,所述起重链轮上连接有向前后方向伸出的长轴,所述长轴上位于前墙板的前侧的部位上连接有离合装置,所述离合装置外设有与前墙板连接并与所述离合装置配合的扳手装置,所述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位于起重链轮的上方连接有上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上连接有挂钩,所述起重链轮上绕制有向左右两侧下方下垂的起重链条,所述起重链条左右两侧中其中一侧的一端作为负载端连接有吊钩而另一侧的一端作为松端连接有限位拉环,离合装置包括与手扳葫芦的长轴安装连接的制动器座,所述长轴穿过手扳葫芦的前墙板,所述制动器座位于前墙板的前侧,制动器座包括底圆盘和由底圆盘向前侧延伸形成的安装圆盘,所述安装圆盘的外周由底圆盘向前侧方向依次套设有第一摩擦片、棘轮和第二摩擦片,所述长轴上还安装有位于第二摩擦片前侧并具有可与所述第二摩擦片相抵靠的抵靠平面的制动螺母,安装圆盘和制动螺母相对一侧的侧部上开设有相对应的环形凹槽并分别置入一离合弹簧的前后两端的端头,所述制动螺母外周部位设置于手扳葫芦的扳手装置上且其前端部位还连接有手轮,手轮上设有用于与制动螺母的前端部位连接的凸起加强筋,离合装置还包括两个均通过棘爪销安装在前墙板上的与棘轮均相啮合的棘爪,两个所述棘爪销以长轴为中心轴呈中心对称,长轴的表面上具有多头螺纹,底圆盘和安装圆盘的中心部位沿轴向开设有连通的供长轴穿过并安装在长轴的多头螺纹上的中心安装孔,制动螺母的中心部位沿轴向开设有可套设在长轴的多头螺纹上并沿着长轴通过旋转动作可前后进退的中心移动孔,长轴的前端端部安装有槽形螺母,手轮套设在长轴上位于槽形螺母和制动螺母之间的位置上,槽形螺母通过开口销固定于长轴上,底圆盘的外径尺寸大于安装圆盘的直径尺寸,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还设有导链装置,所述导链装置包括设置在手扳葫芦的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的用于对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的松端一侧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装置、用于对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的负载端一侧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装置和配合第一导向装置对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的松端一侧进行导向的第三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导向装置设置在手扳葫芦的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设有的且绕制有所述起重链条的起重链轮的位于起重链条的松端的所在一侧,第二导向装置设置在起重链轮的位于起重链条的负载端的所在一侧,第三导向装置设置在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位于起重链轮下方的位置,第一导向装置包括可滚动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和起重链轮之间形成可供起重链条经过的导向间隙,所述导向轮的外周部上开设有供起重链条的靠起重链轮外侧的侧部经过并对其进行导向的环形导向凹槽,环形导向凹槽内供起重链条经过的区域的上下高度差大于起重链条的链环长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第二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和起重链轮之间形成可供起重链条经过的导向间隙,所述导向块靠起重链条一侧设有供起重链条的靠起重链轮外侧的侧部经过并对其进行导向且沿着上下方向开设的上下导向凹槽,上下导向凹槽内供起重链条经过的区域的上下高度差大于起重链条的链环长度的五分之四,第三导向装置包括对起重链条的绕制在起重链轮一侧的侧部进行导向的导向挡板,所述导向挡板的两端呈半圆状且中间部位呈等腰梯形状,所述导向挡板的半圆状的两端中其中一端的半径大于另一端的半径且该两端的半径分别与呈等腰梯形状的中间部位的长的底边和短的底边相等,所述导向挡板的半径大的一端至半径小的一端的方向沿着斜上方设置并指向起重链条,限位拉环包括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包括前后相对设置且隔开的可顶住手扳葫芦的前墙板的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和可顶住手扳葫芦的后墙板的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的底部均固定在一拉环板的顶部上,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的间隔处形成供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的松端的最后一个链环置入的置入槽,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沿前后方向开设有前后贯通并与所述置入槽连通的第一插销置入孔,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沿前后方向依次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销置入孔相对应并与所述置入槽也连通的第二插销置入孔和与所述第一插销置入孔的另一侧连通的插销限位孔,所述插销限位孔的孔径小于第二插销置入孔的孔径,第一插销置入孔和第二插销置入孔的连通的空间内配有可同时穿过所述第一插销置入孔、置入槽、起重链条的松端的最后一个链环和第二插销置入孔且直径大于插销限位孔的限位插销,第一插销置入孔和第二插销置入孔的孔径相同,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上靠前端的位置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与第一插销置入孔连通的限位插销定位孔,所述限位插销定位孔内配有可穿过第一插销置入孔的弹性定位销,前墙板和后墙板的板面均垂直于前后方向,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的前后间的长度尺寸为前墙板厚度的2.5倍以上,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的前后间的长度尺寸为后墙板厚度的2.5倍以上,置入槽的前后间的槽宽度小于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的前后间隔距离的二分之一,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的前端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的后端之间的前后距离大于前墙板的前端和后墙板的后端之间的前后距离,拉环板的板面垂直于左右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供手置放的环孔,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的左侧部位的底部之间以及右侧部位的底部之间一体连接有朝着拉环板方向倾斜并分别与所述拉环板的左右两侧的板面固定连接的倾斜部,位于拉环板左右两侧的倾斜部和拉环板的顶部位于置入槽的下方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置入槽连通的可供起重链条的松端的最后一个链环抵靠限位的弧形底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整体结构的连接性更好,受力分布更加优越,结构强度更高,运行更加稳定,便于高效稳定的负载升降作业的进行,负载能力更强,安全性更高,也更加不容易受损,而且导向性更好,导向效果更佳,利于高负载的使用,限位效果更好,操作也更加便利舒适,扳手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通过离合装置和扳手装置的配合,带动起重链轮的运转来最终实现起重链条的升降作业,限位拉环不仅可以在空载时进行起重链条的位置调节,同时可以防止起重链条拉过头,并通过与前后墙板的作用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制动效果更好,结构相对简单,零件少,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工作状态的切换更加灵活,离合装置在使用时,当空载时逆时针方向转动手轮,手轮带动制动螺母转动,使制动螺母产生轴向移动,由于制动器座与制动螺母之间放置了离合弹簧,该弹簧为压缩弹簧,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制动器座、第一、第二摩擦片、棘轮、制动螺母之间均出现了间隙,各摩擦表面之间互不接触,此时拽动起重链条,由于离合弹簧的弹性力大于长轴因旋转而形成的轴向力,使得第一、第二摩擦片的各摩擦表面之间仍然存在间隙不接触,这样起重链条就能自由拽拉,当起重链条负载时,由于载荷作用使得长轴的轴向力大于离合弹簧的弹性力,离合弹簧被压缩,制动器座、第一、第二摩擦片、棘轮、制动螺母之间就不会出现间隙,各摩擦面互相贴紧制动,阻止起重链条移动,支承住了载荷,空载时制动机构呈松脱状态,能随意拽动起重链条,一旦负载,制动机构立即制动工作,曳链与工作两种状态间的切换简单灵活,当负载操作时,起重链条松端的各链环在与起重链轮环槽的啮合运转中会产生内外偏摆,如果这种偏摆过大就会影响到各链环与链轮环槽的啮合运转,当起重链条松端向外偏摆时第一导向装置能进行相应的控制,向内偏摆时第三导向装置能进行相应的控制,而第二导向装置设置的应更加紧凑并配合起重链轮随时对起重链条的负载端进行无偏摆式的导向作业,该结构位于前后墙板间,不外露,紧凑,隐蔽性好,也较为美观,起重链条的松端是相对于其的负载端而言的,是用于连接限位拉环用而不连接负载,可通过拉环板的手动操作上下升降起重链条,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不仅起到了对起重链条拉伸过头的极限限位作用,限位效果大大提升,同时,配合限位插销将起重链条有效稳定地连接在该限位拉环上,保证牵拉作业的有效、顺利、安全地进行,插销限位孔不仅可以防止限位插销穿出而导致起重链条连接到限位拉环的可靠性,同时,在进行手扳葫芦进行维修保养等时,需要将起重链条与限位拉环分开将限位插销取出时,则可以从插销限位孔的另一侧插入一个顶针等,将限位插销顶出即可,当然,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的前端还可以设置对限位插销放入并连接住起重链条后的稳定性进一步起加强作用的现有的定位或者限位结构,实现对限位插销的前后均保证不会在使用时滑出。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吊钩位于起重链轮的左侧,限位拉环位于链轮的右侧,前墙板和后墙板的外部轮廓相同且均包括外围均具有弧形边的靠近挂钩的主弧形边部、位于所述主弧形边部左下方的第一左弧形边部、位于所述主弧形边部右下方的第一右弧形边部、位于所述第一左弧形边部右下方的第二左弧形边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右弧形边部右下方的第二右弧形边部,所述第二右弧形边部位于所述第二左弧形边部的右上方,主弧形边部和第一左弧形边部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一左直边部相连且第一左直边部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主弧形边部和第一左弧形边部外围的弧形边相连,主弧形边部和第一右弧形边部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一右直边部相连且第一右直边部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主弧形边部和第一右弧形边部外围的弧形边相连,第一左弧形边部和第二左弧形边部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二左直边部相连且第二左直边部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第一左弧形边部和第二左弧形边部外围的弧形边相连,第一右弧形边部和第二右弧形边部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二右直边部相连且第二右直边部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第一右弧形边部和第二右弧形边部外围的弧形边相连,第二左弧形边部和第二右弧形边部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底直边部相连且底直边部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第二左弧形边部和第二右弧形边部外围的弧形边相连,两个所述棘爪销分别设置在第一左直边部的位置处和第二右弧形边部的位置处,第一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二右直边部靠下方的位置处,第二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一左弧形边部的位置处,第三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二左弧形边部的位置处。进一步优化结构,连接性更好,使得结构强度更高,受力分布更加优化,负载能力更强,制动效果更好,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也不容易对本身和负载造成损伤,导向性更好,导向效果更佳。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第一左弧形边部、第一右弧形边部和第二左弧形边部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均相等且均小于主弧形边部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所述主弧形边部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均小于第二右弧形边部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进一步优化结构,使得结构强度更高,受力分布更加优化,负载能力更强,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也不容易对本身和负载造成损伤。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底直边部的直边长度、第二右直边部的直边长度、第一左直边部的直边长度、第一右直边部的直边长度和第二左直边部的直边长度依次逐渐变大。进一步优化结构,使得结构强度更高,受力分布更加优化,负载能力更强,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也不容易对本身和负载造成损伤。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位于第一左弧形边部、第一右弧形边部和第二左弧形边部的区域分别设有沿着前后方向锁紧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栓和螺帽。进一步优化结构,使得结构强度更高,受力分布更加优化,负载能力更强,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也不容易对本身和负载造成损伤。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起重链轮向后方超出后墙板的外周设有花键齿轮,所述后墙板位于后方的区域设有两个与所述花键齿轮配合的带有键槽的短轴,所述短轴和长轴位于起重链轮的向后方超出花键齿轮一端均带有带动齿轮且相互齿合连接。使得起重链轮的运转更加流畅、稳定以保证起重链条带动负载更有效地进行升降作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后墙板的后侧连接有由主弧形边部向第二右弧形边部延伸的后外罩。一是起到防护作用,二是进一步优化结构,使得结构强度更高,受力分布更加优化,负载能力更强,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也不容易对本身和负载造成损伤。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前墙板和后墙板的第一左弧形边部之间设有供起重链条导向的导向块。对起重链条进行有效的导向,防止产生较大偏摆而造成运转的中断甚至安全问题等。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导向块设置在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位于第一左弧形边部的区域设有的锁紧装置的螺栓上。进一步优化结构,使得结构强度更高,受力分布更加优化,负载能力更强,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也不容易对本身和负载造成损伤。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螺栓上套设有供导向块直接套接的加强防护套。提高装配的可靠程度,进一步优化结构,使得结构强度更高,受力分布更加优化,负载能力更强,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也不容易对本身和负载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整体结构的连接性更好,受力分布更加优越,结构强度更高,运行更加稳定,便于高效稳定的负载升降作业的进行,负载能力更强,安全性更高,也更加不容易受损,而且导向性更好,导向效果更佳,利于高负载的使用,限位效果更好,操作也更加便利舒适,制动效果更好,结构相对简单,零件少,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工作状态的切换更加灵活,运行流畅度更高,导向性更好,导向效果更佳,限位效果更好,操作也更加便利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部分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部分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部分正视时的剖切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起重链轮区域的拆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部分的侧视时的剖切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装置拆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进行再次附图标记后的示意图;
图9是图6进行再次附图标记后的示意图;
图10是图5进行再次附图标记后的示意图;
图11是图4进行再次附图标记后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进行再次附图标记后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拉环的拆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拉环组装在起重链条上后的侧视的剖切示意图。
图中:1、前墙板,2、后墙板,3、起重链轮,4、长轴,5、离合装置,6、扳手装置,11、上支撑杆,12、挂钩,31、起重链条,32、吊钩,33、限位拉环,101、主弧形边部,102、第一左弧形边部,103、第一右弧形边部,104、第二左弧形边部,105、第二右弧形边部,106、第一左直边部,107、第一右直边部,108、第二左直边部,109、第二右直边部,100、底直边部,131、螺栓,132、螺帽,133、加强防护套,14、花键齿轮,15、短轴,16、带动齿轮,17、后外罩,18、导向块,51、制动器座,511、底圆盘,512、安装圆盘,521、第一摩擦片,53、棘轮,522、第二摩擦片,54、制动螺母,55、环形凹槽,56、离合弹簧,57、手轮,58、棘爪,581、棘爪销,5120、中心安装孔,540、中心移动孔,59、槽形螺母,591、开口销,71、导向轮,710、环形导向凹槽,720、上下导向凹槽,73、导向挡板,810、限位座,81、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2、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83、拉环板,84、置入槽,85、第一插销置入孔,86、第二插销置入孔,87、插销限位孔,88、限位插销,89、限位插销定位孔,890、弹性定位销,830、环孔,812、倾斜部,840、弧形底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2、3、4、5、6、7、8、9、10、11、12、13、14所示,新型手扳葫芦结构,包括前后间隔相对设置的前墙板1和后墙板2,所述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设有起重链轮3,所述起重链轮3上连接有向前后方向伸出的长轴4,所述长轴4上位于前墙板1的前侧的部位上连接有离合装置5,所述离合装置5外设有与前墙板1连接并与所述离合装置5配合的扳手装置6,所述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位于起重链轮3的上方连接有上支撑杆11,所述上支撑杆11上连接有挂钩12,所述起重链轮3上绕制有向左右两侧下方下垂的起重链条31,所述起重链条31左右两侧中其中一侧的一端作为负载端连接有吊钩32而另一侧的一端作为松端连接有限位拉环33,离合装置5包括与手扳葫芦的长轴4安装连接的制动器座51,所述长轴4穿过手扳葫芦的前墙板1,所述制动器座51位于前墙板1的前侧,制动器座51包括底圆盘511和由底圆盘511向前侧延伸形成的安装圆盘512,所述安装圆盘512的外周由底圆盘511向前侧方向依次套设有第一摩擦片521、棘轮53和第二摩擦片522,所述长轴4上还安装有位于第二摩擦片522前侧并具有可与所述第二摩擦片522相抵靠的抵靠平面的制动螺母54,安装圆盘512和制动螺母54相对一侧的侧部上开设有相对应的环形凹槽55并分别置入一离合弹簧56的前后两端的端头,所述制动螺母54外周部位设置于手扳葫芦的扳手装置6上且其前端部位还连接有手轮57,手轮57上设有用于与制动螺母54的前端部位连接的凸起加强筋,离合装置5还包括两个均通过棘爪销581安装在前墙板1上的与棘轮53均相啮合的棘爪58,两个所述棘爪销581以长轴4为中心轴呈中心对称,长轴4的表面上具有多头螺纹,底圆盘511和安装圆盘512的中心部位沿轴向开设有连通的供长轴4穿过并安装在长轴4的多头螺纹上的中心安装孔5120,制动螺母54的中心部位沿轴向开设有可套设在长轴4的多头螺纹上并沿着长轴通过旋转动作可前后进退的中心移动孔540,长轴4的前端端部安装有槽形螺母59,手轮57套设在长轴4上位于槽形螺母59和制动螺母54之间的位置上,槽形螺母59通过开口销591固定于长轴4上,底圆盘511的外径尺寸大于安装圆盘512的直径尺寸,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还设有导链装置,所述导链装置包括设置在手扳葫芦的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的用于对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31的松端一侧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装置、用于对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31的负载端一侧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装置和配合第一导向装置对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31的松端一侧进行导向的第三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导向装置设置在手扳葫芦的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设有的且绕制有所述起重链条31的起重链轮3的位于起重链条31的松端的所在一侧,第二导向装置设置在起重链轮3的位于起重链条31的负载端的所在一侧,第三导向装置设置在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位于起重链轮3下方的位置,第一导向装置包括可滚动的导向轮71,所述导向轮71和起重链轮3之间形成可供起重链条31经过的导向间隙,所述导向轮71的外周部上开设有供起重链条31的靠起重链轮3外侧的侧部经过并对其进行导向的环形导向凹槽710,环形导向凹槽710内供起重链条31经过的区域的上下高度差大于起重链条31的链环长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第二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块18,所述导向块18和起重链轮3之间形成可供起重链条31经过的导向间隙,所述导向块18靠起重链条31一侧设有供起重链条31的靠起重链轮3外侧的侧部经过并对其进行导向且沿着上下方向开设的上下导向凹槽720,上下导向凹槽720内供起重链条31经过的区域的上下高度差大于起重链条31的链环长度的五分之四,第三导向装置包括对起重链条31的绕制在起重链轮3一侧的侧部进行导向的导向挡板73,所述导向挡板73的两端呈半圆状且中间部位呈等腰梯形状,所述导向挡板73的半圆状的两端中其中一端的半径大于另一端的半径且该两端的半径分别与呈等腰梯形状的中间部位的长的底边和短的底边相等,所述导向挡板73的半径大的一端至半径小的一端的方向沿着斜上方设置并指向起重链条31,限位拉环33包括限位座810,所述限位座810包括前后相对设置且隔开的可顶住手扳葫芦的前墙板1的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和可顶住手扳葫芦的后墙板2的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82,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82的底部均固定在一拉环板83的顶部上,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82的间隔处形成供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31的松端的最后一个链环置入的置入槽84,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沿前后方向开设有前后贯通并与所述置入槽84连通的第一插销置入孔85,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82沿前后方向依次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销置入孔85相对应并与所述置入槽84也连通的第二插销置入孔86和与所述第一插销置入孔85的另一侧连通的插销限位孔87,所述插销限位孔87的孔径小于第二插销置入孔86的孔径,第一插销置入孔85和第二插销置入孔86的连通的空间内配有可同时穿过所述第一插销置入孔85、置入槽84、起重链条31的松端的最后一个链环和第二插销置入孔86且直径大于插销限位孔87的限位插销88,第一插销置入孔85和第二插销置入孔86的孔径相同,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上靠前端的位置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与第一插销置入孔85连通的限位插销定位孔89,所述限位插销定位孔89内配有可穿过第一插销置入孔85的弹性定位销890,前墙板1和后墙板2的板面均垂直于前后方向,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的前后间的长度尺寸为前墙板1厚度的2.5倍以上,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82的前后间的长度尺寸为后墙板2厚度的2.5倍以上,置入槽84的前后间的槽宽度小于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的前后间隔距离的二分之一,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的前端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82的后端之间的前后距离大于前墙板1的前端和后墙板2的后端之间的前后距离,拉环板83的板面垂直于左右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供手置放的环孔830,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82的左侧部位的底部之间以及右侧部位的底部之间一体连接有朝着拉环板83方向倾斜并分别与所述拉环板83的左右两侧的板面固定连接的倾斜部812,位于拉环板83左右两侧的倾斜部812和拉环板83的顶部位于置入槽84的下方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置入槽84连通的可供起重链条31的松端的最后一个链环抵靠限位的弧形底槽840。
吊钩32位于起重链轮3的左侧,限位拉环33位于链轮的右侧,前墙板1和后墙板2的外部轮廓相同且均包括外围均具有弧形边的靠近挂钩12的主弧形边部101、位于所述主弧形边部101左下方的第一左弧形边部102、位于所述主弧形边部101右下方的第一右弧形边部103、位于所述第一左弧形边部102右下方的第二左弧形边部104和位于所述第一右弧形边部103右下方的第二右弧形边部105,所述第二右弧形边部105位于所述第二左弧形边部104的右上方,主弧形边部101和第一左弧形边部102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一左直边部106相连且第一左直边部106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主弧形边部101和第一左弧形边部102外围的弧形边相连,主弧形边部101和第一右弧形边部103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一右直边部107相连且第一右直边部107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主弧形边部101和第一右弧形边部103外围的弧形边相连,第一左弧形边部102和第二左弧形边部104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二左直边部108相连且第二左直边部108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第一左弧形边部102和第二左弧形边部104外围的弧形边相连,第一右弧形边部103和第二右弧形边部105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二右直边部109相连且第二右直边部109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第一右弧形边部103和第二右弧形边部105外围的弧形边相连,第二左弧形边部104和第二右弧形边部105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底直边部100相连且底直边部100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第二左弧形边部104和第二右弧形边部105外围的弧形边相连,两个所述棘爪销581分别设置在第一左直边部106的位置处和第二右弧形边部105的位置处,第一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二右直边部109靠下方的位置处,第二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一左弧形边部102的位置处,第三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二左弧形边部104的位置处。
第一左弧形边部102、第一右弧形边部103和第二左弧形边部104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均相等且均小于主弧形边部101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所述主弧形边部101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均小于第二右弧形边部105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底直边部100的直边长度、第二右直边部109的直边长度、第一左直边部106的直边长度、第一右直边部107的直边长度和第二左直边部108的直边长度依次逐渐变大。
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位于第一左弧形边部102、第一右弧形边部103和第二左弧形边部104的区域分别设有沿着前后方向锁紧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栓131和螺帽132。起重链轮3向后方超出后墙板2的外周设有花键齿轮14,所述后墙板2位于后方的区域设有两个与所述花键齿轮14配合的带有键槽的短轴15,所述短轴15和长轴4位于起重链轮3的向后方超出花键齿轮14一端均带有带动齿轮16且相互齿合连接。
后墙板2的后侧连接有由主弧形边部101向第二右弧形边部105延伸的后外罩17。前墙板1和后墙板2的第一左弧形边部102之间设有供起重链条31导向的导向块18。导向块18设置在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位于第一左弧形边部102的区域设有的锁紧装置的螺栓131上。螺栓131上套设有供导向块18直接套接的加强防护套133。

Claims (10)

1.新型手扳葫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间隔相对设置的前墙板(1)和后墙板(2),所述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设有起重链轮(3),所述起重链轮(3)上连接有向前后方向伸出的长轴(4),所述长轴(4)上位于前墙板(1)的前侧的部位上连接有离合装置(5),所述离合装置(5)外设有与前墙板(1)连接并与所述离合装置(5)配合的扳手装置(6),所述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位于起重链轮(3)的上方连接有上支撑杆(11),所述上支撑杆(11)上连接有挂钩(12),所述起重链轮(3)上绕制有向左右两侧下方下垂的起重链条(31),所述起重链条(31)左右两侧中其中一侧的一端作为负载端连接有吊钩(32)而另一侧的一端作为松端连接有限位拉环(33),离合装置(5)包括与手扳葫芦的长轴(4)安装连接的制动器座(51),所述长轴(4)穿过手扳葫芦的前墙板(1),所述制动器座(51)位于前墙板(1)的前侧,制动器座(51)包括底圆盘(511)和由底圆盘(511)向前侧延伸形成的安装圆盘(512),所述安装圆盘(512)的外周由底圆盘(511)向前侧方向依次套设有第一摩擦片(521)、棘轮(53)和第二摩擦片(522),所述长轴(4)上还安装有位于第二摩擦片(522)前侧并具有可与所述第二摩擦片(522)相抵靠的抵靠平面的制动螺母(54),安装圆盘(512)和制动螺母(54)相对一侧的侧部上开设有相对应的环形凹槽(55)并分别置入一离合弹簧(56)的前后两端的端头,所述制动螺母(54)外周部位设置于手扳葫芦的扳手装置(6)上且其前端部位还连接有手轮(57),手轮(57)上设有用于与制动螺母(54)的前端部位连接的凸起加强筋,离合装置(5)还包括两个均通过棘爪销(581)安装在前墙板(1)上的与棘轮(53)均相啮合的棘爪(58),两个所述棘爪销(581)以长轴(4)为中心轴呈中心对称,长轴(4)的表面上具有多头螺纹,底圆盘(511)和安装圆盘(512)的中心部位沿轴向开设有连通的供长轴(4)穿过并安装在长轴(4)的多头螺纹上的中心安装孔(5120),制动螺母(54)的中心部位沿轴向开设有可套设在长轴(4)的多头螺纹上并沿着长轴通过旋转动作可前后进退的中心移动孔(540),长轴(4)的前端端部安装有槽形螺母(59),手轮(57)套设在长轴(4)上位于槽形螺母(59)和制动螺母(54)之间的位置上,槽形螺母(59)通过开口销(591)固定于长轴(4)上,底圆盘(511)的外径尺寸大于安装圆盘(512)的直径尺寸,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还设有导链装置,所述导链装置包括设置在手扳葫芦的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的用于对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31)的松端一侧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装置、用于对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31)的负载端一侧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装置和配合第一导向装置对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31)的松端一侧进行导向的第三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导向装置设置在手扳葫芦的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设有的且绕制有所述起重链条(31)的起重链轮(3)的位于起重链条(31)的松端的所在一侧,第二导向装置设置在起重链轮(3)的位于起重链条(31)的负载端的所在一侧,第三导向装置设置在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位于起重链轮(3)下方的位置,第一导向装置包括可滚动的导向轮(71),所述导向轮(71)和起重链轮(3)之间形成可供起重链条(31)经过的导向间隙,所述导向轮(71)的外周部上开设有供起重链条(31)的靠起重链轮(3)外侧的侧部经过并对其进行导向的环形导向凹槽(710),环形导向凹槽(710)内供起重链条(31)经过的区域的上下高度差大于起重链条(31)的链环长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第二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块(18),所述导向块(18)和起重链轮(3)之间形成可供起重链条(31)经过的导向间隙,所述导向块(18)靠起重链条(31)一侧设有供起重链条(31)的靠起重链轮(3)外侧的侧部经过并对其进行导向且沿着上下方向开设的上下导向凹槽(720),上下导向凹槽(720)内供起重链条(31)经过的区域的上下高度差大于起重链条(31)的链环长度的五分之四,第三导向装置包括对起重链条(31)的绕制在起重链轮(3)一侧的侧部进行导向的导向挡板(73),所述导向挡板(73)的两端呈半圆状且中间部位呈等腰梯形状,所述导向挡板(73)的半圆状的两端中其中一端的半径大于另一端的半径且该两端的半径分别与呈等腰梯形状的中间部位的长的底边和短的底边相等,所述导向挡板(73)的半径大的一端至半径小的一端的方向沿着斜上方设置并指向起重链条(31),限位拉环(33)包括限位座(810),所述限位座(810)包括前后相对设置且隔开的可顶住手扳葫芦的前墙板(1)的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和可顶住手扳葫芦的后墙板(2)的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82),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82)的底部均固定在一拉环板(83)的顶部上,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82)的间隔处形成供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31)的松端的最后一个链环置入的置入槽(84),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沿前后方向开设有前后贯通并与所述置入槽(84)连通的第一插销置入孔(85),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82)沿前后方向依次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销置入孔(85)相对应并与所述置入槽(84)也连通的第二插销置入孔(86)和与所述第一插销置入孔(85)的另一侧连通的插销限位孔(87),所述插销限位孔(87)的孔径小于第二插销置入孔(86)的孔径,第一插销置入孔(85)和第二插销置入孔(86)的连通的空间内配有可同时穿过所述第一插销置入孔(85)、置入槽(84)、起重链条(31)的松端的最后一个链环和第二插销置入孔(86)且直径大于插销限位孔(87)的限位插销(88),第一插销置入孔(85)和第二插销置入孔(86)的孔径相同,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上靠前端的位置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与第一插销置入孔(85)连通的限位插销定位孔(89),所述限位插销定位孔(89)内配有可穿过第一插销置入孔(85)的弹性定位销(890),前墙板(1)和后墙板(2)的板面均垂直于前后方向,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的前后间的长度尺寸为前墙板(1)厚度的2.5倍以上,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82)的前后间的长度尺寸为后墙板(2)厚度的2.5倍以上,置入槽(84)的前后间的槽宽度小于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的前后间隔距离的二分之一,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的前端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82)的后端之间的前后距离大于前墙板(1)的前端和后墙板(2)的后端之间的前后距离,拉环板(83)的板面垂直于左右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供手置放的环孔(830),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81)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82)的左侧部位的底部之间以及右侧部位的底部之间一体连接有朝着拉环板(83)方向倾斜并分别与所述拉环板(83)的左右两侧的板面固定连接的倾斜部(812),位于拉环板(83)左右两侧的倾斜部(812)和拉环板(83)的顶部位于置入槽(84)的下方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置入槽(84)连通的可供起重链条(31)的松端的最后一个链环抵靠限位的弧形底槽(8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手扳葫芦结构,其特征在于:吊钩(32)位于起重链轮(3)的左侧,限位拉环(33)位于链轮的右侧,前墙板(1)和后墙板(2)的外部轮廓相同且均包括外围均具有弧形边的靠近挂钩(12)的主弧形边部(101)、位于所述主弧形边部(101)左下方的第一左弧形边部(102)、位于所述主弧形边部(101)右下方的第一右弧形边部(103)、位于所述第一左弧形边部(102)右下方的第二左弧形边部(104)和位于所述第一右弧形边部(103)右下方的第二右弧形边部(105),所述第二右弧形边部(105)位于所述第二左弧形边部(104)的右上方,主弧形边部(101)和第一左弧形边部(102)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一左直边部(106)相连且第一左直边部(106)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主弧形边部(101)和第一左弧形边部(102)外围的弧形边相连,主弧形边部(101)和第一右弧形边部(103)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一右直边部(107)相连且第一右直边部(107)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主弧形边部(101)和第一右弧形边部(103)外围的弧形边相连,第一左弧形边部(102)和第二左弧形边部(104)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二左直边部(108)相连且第二左直边部(108)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第一左弧形边部(102)和第二左弧形边部(104)外围的弧形边相连,第一右弧形边部(103)和第二右弧形边部(105)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二右直边部(109)相连且第二右直边部(109)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第一右弧形边部(103)和第二右弧形边部(105)外围的弧形边相连,第二左弧形边部(104)和第二右弧形边部(105)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底直边部(100)相连且底直边部(100)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第二左弧形边部(104)和第二右弧形边部(105)外围的弧形边相连,两个所述棘爪销(581)分别设置在第一左直边部(106)的位置处和第二右弧形边部(105)的位置处,第一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二右直边部(109)靠下方的位置处,第二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一左弧形边部(102)的位置处,第三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二左弧形边部(104)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手扳葫芦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左弧形边部(102)、第一右弧形边部(103)和第二左弧形边部(104)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均相等且均小于主弧形边部(101)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所述主弧形边部(101)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均小于第二右弧形边部(105)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手扳葫芦结构,其特征在于:底直边部(100)的直边长度、第二右直边部(109)的直边长度、第一左直边部(106)的直边长度、第一右直边部(107)的直边长度和第二左直边部(108)的直边长度依次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手扳葫芦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位于第一左弧形边部(102)、第一右弧形边部(103)和第二左弧形边部(104)的区域分别设有沿着前后方向锁紧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栓(131)和螺帽(132)。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新型手扳葫芦结构,其特征在于:起重链轮(3)向后方超出后墙板(2)的外周设有花键齿轮(14),所述后墙板(2)位于后方的区域设有两个与所述花键齿轮(14)配合的带有键槽的短轴(15),所述短轴(15)和长轴(4)位于起重链轮(3)的向后方超出花键齿轮(14)一端均带有带动齿轮(16)且相互齿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手扳葫芦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墙板(2)的后侧连接有由主弧形边部(101)向第二右弧形边部(105)延伸的后外罩(17)。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新型手扳葫芦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墙板(1)和后墙板(2)的第一左弧形边部(102)之间设有供起重链条(31)导向的导向块(1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手扳葫芦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向块(18)设置在前墙板(1)和后墙板(2)之间位于第一左弧形边部(102)的区域设有的锁紧装置的螺栓(13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手扳葫芦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栓(131)上套设有供导向块(18)直接套接的加强防护套(133)。
CN201520669680.6U 2015-09-01 2015-09-01 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17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9680.6U CN204917817U (zh) 2015-09-01 2015-09-01 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9680.6U CN204917817U (zh) 2015-09-01 2015-09-01 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17817U true CN204917817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66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6968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17817U (zh) 2015-09-01 2015-09-01 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178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4115A (zh) * 2015-09-01 2015-12-23 浙江冠林机械有限公司 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4115A (zh) * 2015-09-01 2015-12-23 浙江冠林机械有限公司 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CN105174115B (zh) * 2015-09-01 2017-09-01 浙江冠林机械有限公司 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74115A (zh) 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CN102616693B (zh) 一种在钢丝绳牵引机构中应用的卷筒传动装置
TWI439391B (zh) 時差安全煞車裝置
CN204917817U (zh) 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CN204917783U (zh) 一种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CN204605915U (zh) 自动制动婴儿车
CA1136094A (en) Contoured cable roller
CN105129642A (zh) 一种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CN204917819U (zh) 一种新型手扳葫芦
CN105129655A (zh) 一种新型手扳葫芦
CN204917826U (zh) 一种手扳葫芦的离合装置
CN202463879U (zh) 童车的刹车机构
CN204897281U (zh) 新型手扳葫芦
CN105415967A (zh) 车辆陷车自救装置
CN105129654A (zh) 新型手扳葫芦
CN105084242A (zh) 一种手扳葫芦的离合装置
CN204917796U (zh) 一种手扳葫芦的导链装置
CN103539032A (zh) 一种双端楔盘同步摩擦制动装置
CN207792554U (zh) 一种可牵引导轮装置
CN111392620A (zh) 一种地质钻探用卷扬机
CN210391164U (zh) 一种制动轮及安装有制动轮的平板车
CN209739058U (zh) 一种采煤作业巡检机器人的驱动机构
CN217582670U (zh) 一种tbm滑车滚动角的调整装置
CN215516287U (zh) 一种曳引机用盘车手轮的插入固定装置
CN109131682B (zh) 一种具有刹车安全装置的自平衡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