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17386U - 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17386U
CN204917386U CN201520693251.2U CN201520693251U CN204917386U CN 204917386 U CN204917386 U CN 204917386U CN 201520693251 U CN201520693251 U CN 201520693251U CN 204917386 U CN204917386 U CN 204917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l
container
harmless
splenium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932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凤永
代铁山
张建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O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O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O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O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932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17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17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1738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Household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包括:机架、翻转部、检测部、输送部、附压部和振动部,所述翻转部铰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振动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翻转部与所述振动部相邻设置;所述翻转部可从倾斜位置转动到竖直位置;所述检测部、输送部和附压部均设置在所述翻转部上;所述检测部设置在与邮件摞容器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附压部与所述翻转部的上部连接,所述附压部包括附压板,所述附压板可垂直于邮件摞容器的输送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邮件摞容器为开口的盒装容器,且开口朝向所述翻转部的上方。该整理装置,可以对盛装邮件摞的容器内邮件整齐程度及位置进行自动检测,并能够实现容器在输送机与整理平台间的自动转移,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还可以通过设置控制器,实现无人化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递行业内快递文件类邮件摞的自动整理、盛装邮件摞的容器自动取放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
背景技术
快递行业的文件类邮件摞一般盛装在容器内,由于组成邮件摞的单封邮件本身薄厚不均匀,有的可能会有夹寄小物品,造成邮件摞带有一定的斜度,信件排列不够整齐,不利于后续的打包运输过程的进行,因此,文件类邮件摞在打包之前一般需要进行整理,以使邮件摞保持整齐,并使盛装整齐邮件摞的容器能够顺利的输出。
目前,邮件摞的整理以及容器从输送机上输出和重新安放的工作均是采用纯人工操作,无自动化操作设备。
而人工操作,无疑增加了人工成本,并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加大,同时也会降低邮件摞的整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包括:机架、翻转部、检测部、输送部、附压部和振动部,所述翻转部铰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振动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翻转部与所述振动部相邻设置;所述翻转部可从倾斜位置转动到竖直位置;所述检测部、输送部和附压部均设置在所述翻转部上;所述检测部设置在与邮件摞容器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附压部与所述翻转部的上部连接,所述附压部包括附压板,所述附压板可垂直于邮件摞容器的输送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邮件摞容器为开口的盒装容器,且开口朝向所述翻转部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翻转部包括翻转机架和翻转气缸,所述翻转机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连接架,所述下支架的一端通过轴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下支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上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附压部连接;所述翻转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下支架铰接,所述翻转气缸的固定端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翻转气缸的工作行程为从所述翻转机架处于倾斜位置至所述翻转机架处于竖直位置。
优选地,所述检测部包括两个对射传感器,两个所述对射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上,且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输送部设置在所述下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导向轴,且所述导向轴位于所述输送部的末端。
优选地,所述导向轴上设置有轴承。
优选地,所述附压部还包括下插气缸,所述附压板与所述下插气缸的固定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附压板的尺寸与所述邮件摞容器开口尺寸相配合,所述附压板可通过所述邮件摞容器开口与邮件摞接触。
优选地,所述振动部包括缓冲固定支柱、振动平台和振动电机,所述振动平台通过缓冲固定支柱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振动电机为振动平台提供振动动力。
优选地,所述振动部还包括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设置在所述振动平台与所述缓冲固定支柱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可以对盛装邮件摞的容器(以下简称容器)内邮件整齐程度及位置进行自动检测,完成容器在流水线上的定位与拦截,并能够实现容器在输送机与整理平台间的自动转移。通过振动部的振动和附压部的轻拍的共同作用,模拟人工整理过程完成邮件的整理,并将整理好的邮件摞和容器自动转移至流水线上输送到下一级;使快递文件类邮件摞在盛装容器内的整理工作以及盛装容器在输送机和整理平台之间的交换工作,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还可以通过设置控制器,实现无人化操作。在技术上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在经济上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了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的一个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的另一个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1机架,2翻转部,3检测部,4输送部,5附压部,6振动部,7附压板,8翻转机架,9翻转气缸,10上支架,11下支架,12连接架,13对射传感器,14导向轴,15轴承,16下插气缸,17缓冲固定支柱,18振动平台,19振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包括:机架1、翻转部2、检测部3、输送部4、附压部5和振动部6,翻转部2铰接在机架1上,振动部6固定在机架1上,翻转部2与振动部6相邻设置;翻转部2可从倾斜位置转动到竖直位置;检测部3、输送部4和附压部5均设置在翻转部2上;检测部3设置在与邮件摞容器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附压部5与翻转部2的上部连接,附压部5包括附压板7,附压板7可垂直于邮件摞容器的输送方向往复运动;邮件摞容器为开口的盒装容器,且开口朝向翻转部2的上方。
上述结构的无损整理装置,实际的工作过程为:
机架主要是支撑和固定作用,将其他各部件安装在机架上。
机架的材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输送部主要是将盛装有邮件摞的容器从上一环节接入到无损整理装置中,并配合翻转部和附压部将容器运送到振动部。
输送部的结构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本实施例中,采用传输带,通过动力驱动传输带转动,带动邮件摞容器运动。
检测部可以完成容器位置和邮件摞整齐程度的检测,当检测器被遮蔽的时间超过限定值时,控制系统判定容器内邮件摞需要整理,同时判断容器运动至指定位置范围内。检测部主要是通过传感器检测位置从而进行定位,以及通过检测邮件摞是否整齐,确定下一步的操作工序,即如果邮件整齐,则输送部将容器直接输送到下一工序,如果邮件不整齐,则需要利用翻转部和附压部将容器转移至振动部,通过振动部和附压部的配合作用,将邮件摞形状整理好后,再由翻转部和附压部将容器返回至翻转部的初始状态,然后,输送部再将容器输送至下一工序。
翻转部主要是完成从倾斜状态翻转到竖直状态,输送部和附压部均设置在翻转部上,因此,也可以随着翻转部发生翻转。
而翻转部的初始状态为倾斜状态,即其与水平位置具有一定的夹角,则可以使通过输送部进入翻转部的邮件摞也处于倾斜状态,而处于倾斜状态的邮件摞,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邮件摞中的部分邮件底边会因为重力作用自动接触容器底壁,使邮件得到初步整理。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邮件初步整理后的效果,以及翻转部的翻转能力,将翻转部的初始状态设置为,与水平位置的夹角为30°。
附压部包括附压板,由于盛装邮件摞的容器一般为上端开口的盒状容器,所以,为了使邮件摞在翻转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在容器内,且能够通过对邮件摞的轻拍或挤压等接触操作,完成对邮件摞形状的整理,在翻转过程中和振动过程中,均需要启动附压板,利用附压板抵住容器开口处的邮件摞侧面,使邮件摞能够在翻转过程中不至于散落;另外,利用附压板对容器开口处的邮件摞侧面进行轻拍或挤压,使邮件摞能够在振动过程中,通过轻拍或挤压作用,配合振动作用,较好的模拟人工整理邮件摞的操作过程,使邮件摞的形状得到较好的整理。
振动部主要是为不整齐的邮件摞提供振动作用,对其进行整理。
其中,翻转部、输送部、检测部、附压部和振动部之间配合可以通过软件的设置自动实现。在实际实现过程中,可以在无损整理装置中再设置一个控制器,将无损整理装置的所有部件均与该控制器连接,即翻转部、输送部、检测部、附压部和振动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根据检测部检测到的数据,控制其他的部件完成工作。
比如,当检测部的检测器被长时间遮蔽,软件得到相关信号输入时间值超过设定阈值,软件判断为邮件摞不够整齐,需要进行整理操作,且判定容器运动到指定位置范围内,控制器控制输送部停止工作,完成指定的整理动作。否则容器直接输送到下一环节;而如果邮件摞的整齐度未达到设定阈值,则控制器启动翻转部和附压部,使附压部的附压板顶住容器的开口端,翻转部从倾斜位置转动到竖直位置,从而将容器从输送部转移到振动部,振动部上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到邮件摞容器后,向控制器发送信息,控制器接收到容器进入振动部的信息后,控制振动部启动,对邮件摞进行振动,同时启动附压板的往复运动,对邮件摞进行轻拍,从而通过振动部的振动作用和附压部的轻拍作用,实现对容器内邮件摞的整理。
对邮件摞的形状整理完成后,邮件整齐程度检测器就会发送合格的信息给控制器,则控制器将启动附压部,使附压板挤压容器中的邮件摞,使容器向翻转体方向移动,至容器底壁接触到翻转体,则控制器启动翻转体,使容器在翻转体的翻转作用下,在附压板的挤压配合作用下,翻转回翻转体的初始状态,然后,控制器启动输送部,将整理好的邮件摞容器输送到下一环节。
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上述无损整理装置的工作过程,还可以通过人工监控和操作的方式来完成。
从上述工作过程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无损整理装置,通过振动部的振动和附压部的轻拍的共同作用,模拟人工整理过程完成邮件的整理,并将整理好的邮件摞和容器自动转移至流水线上输送到下一级;使快递文件类邮件摞在盛装容器内的整理工作以及盛装容器在输送机和整理平台之间的交换工作,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还可以通过设置控制器,实现无人化操作。因此,极大的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转部2包括翻转机架8和翻转气缸9,翻转机架8包括上支架10、下支架11和连接架12,下支架11的一端通过轴与机架1铰接,下支架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架12与上支架10的一端连接,上支架10的另一端与附压部5连接;翻转气缸9的伸所缩端与下支架11铰接,翻转气缸9的固定端与机架1铰接,翻转气缸9的工作行程为从翻转机架8处于倾斜位置至翻转机架8处于竖直位置。
翻转气缸为翻转机架的翻转提供动力。
考虑到翻转机架的倾斜位置实现的邮件摞的初步整理效果,以及翻转气缸可提供的动力,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架的初始位置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其中,上支架和下支架上分别安装了其他的部件,使其他的部件能够随同翻转部一起实现翻转。
比如,下支架安装有输送部,上支架上安装有附压部,上支架和下支架上还安装有检测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部3包括两个对射传感器13,两个对射传感器13分别设置在上支架10和下支架11上,且对称设置。
其中,对射传感器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其工作方式也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工作方式。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通过两个对射传感器的信号收发作用,检测容器的位置,从而在容器输送过程中以及在振动过程中,实现对容器的定位和拦截。
采用上述结构,还可以通过邮件摞容器底壁上的预留孔相互收发信号,实现对邮件摞整齐程度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送部4设置在下支架11上。机架1上设置有导向轴14,且导向轴14位于输送部4的末端。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在翻转体翻转的过程中,即从倾斜的初始位置向竖直位置翻转的过程中,容器的底壁与输送机接触,容器的开口处与附压板接触,而与底壁和开口相邻的侧壁可以与导向轴形成的面接触,从而保证容器能够平稳的被转移到振动部上。
其中,导向轴可以设置为多根。从而保证邮件摞容器能够平稳的过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向轴14上设置有轴承15。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对容器侧面进行保护,避免其与导向轴接触,对其侧面造成损坏,同时降低容器在输送过程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压部5还包括下插气缸16,附压板7与下插气缸16的固定端连接。
通过下插气缸控制附压板的往复运动,实现对邮件摞的松紧操作,配合翻转体完成容器从翻转体转移至振动部(邮件摞形状整理之前),或者从振动部转移至翻转体上(邮件摞形状整理之后),以及对邮件摞进行轻拍作用,配合振动部的振动作用,实现对邮件摞形状的整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压板7的尺寸与所述邮件摞容器开口尺寸相配合,附压板7可通过所述邮件摞容器开口与邮件摞接触。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附压板直接接触容器中的邮件摞,实现对邮件摞形状的整理,以及对容器刚性的改变,使容器顺利的转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振动部6包括缓冲固定支柱17、振动平台18和振动电机19,振动平台18通过缓冲固定支柱17与机架1连接,振动电机19为振动平台18提供振动动力。
上述结构中,振动电机为振动平台提供振动的动力,在振动电机的作用下,振动平台开始振动,带动转移至振动平台上的容器振动,通过振动作用实现对容器内邮件摞的整理。这主要是模拟了人工对邮件摞整理时的操作,从而可以在机械化的条件下较好的实现对邮件摞的整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振动部6还包括缓冲部件(图中未示出),缓冲部件设置在振动平台18与缓冲固定支柱17之间。
为了减小振动作用带来的振动平台和固定支柱之间的摩擦,从而对振动平台和固定支柱产生破坏,本实施例总,在振动平台和固定支柱之间设置缓冲部件,有效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降低对其的破坏。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可以对盛装邮件摞的容器(以下简称容器)内邮件整齐程度进行自动检测,完成容器在流水线上的定位与拦截,并能够实现容器在输送机与整理平台间的自动转移。通过振动部的振动和附压部的轻拍的共同作用,模拟人工整理过程完成邮件的整理,并将整理好的邮件摞和容器自动转移至流水线上输送到下一级;使快递文件类邮件摞在盛装容器内的整理工作以及盛装容器在输送机和整理平台之间的交换工作,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还可以通过设置控制器,实现无人化操作。在技术上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在经济上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了操作效率。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的时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并发进行。
上述实施例涉及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设备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方法所述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所述计算机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家居设备、穿戴式智能设备、车载智能设备等;所述的存储介质,例如:RAM、ROM、磁碟、磁带、光盘、闪存、U盘、移动硬盘、存储卡、记忆棒、网络服务器存储、网络云存储等。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翻转部、检测部、输送部、附压部和振动部,所述翻转部铰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振动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翻转部与所述振动部相邻设置;所述翻转部可从倾斜位置转动到竖直位置;所述检测部、输送部和附压部均设置在所述翻转部上;所述检测部设置在与邮件摞容器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附压部与所述翻转部的上部连接,所述附压部包括附压板,所述附压板可垂直于邮件摞容器的输送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邮件摞容器为开口的盒装容器,且开口朝向所述翻转部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部包括翻转机架和翻转气缸,所述翻转机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连接架,所述下支架的一端通过轴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下支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上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附压部连接;所述翻转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下支架铰接,所述翻转气缸的固定端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翻转气缸的工作行程为从所述翻转机架处于倾斜位置至所述翻转机架处于竖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包括两个对射传感器,两个所述对射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上,且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设置在所述下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导向轴,且所述导向轴位于所述输送部的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轴上设置有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压部还包括下插气缸,所述附压板与所述下插气缸的固定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压板的尺寸与所述邮件摞容器开口尺寸相配合,所述附压板可通过所述邮件摞容器开口与邮件摞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部包括缓冲固定支柱、振动平台和振动电机,所述振动平台通过缓冲固定支柱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振动电机为振动平台提供振动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部还包括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设置在所述振动平台与所述缓冲固定支柱之间。
CN201520693251.2U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17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93251.2U CN204917386U (zh)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93251.2U CN204917386U (zh)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17386U true CN204917386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66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93251.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17386U (zh)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1738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3862A (zh) * 2015-09-09 2015-12-23 中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
CN110654615A (zh) * 2019-10-26 2020-01-07 长沙长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彩票装盒系统
CN112873364A (zh) * 2021-01-11 2021-06-01 山东大学 一种人事档案自动整理及打孔装置、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3862A (zh) * 2015-09-09 2015-12-23 中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
CN105173862B (zh) * 2015-09-09 2017-03-22 中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
CN110654615A (zh) * 2019-10-26 2020-01-07 长沙长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彩票装盒系统
CN112873364A (zh) * 2021-01-11 2021-06-01 山东大学 一种人事档案自动整理及打孔装置、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17386U (zh) 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
CN204549403U (zh) 货到人拣选设备翻转移载装置
CN205675779U (zh) 集装箱内智能自动化装卸货设备系统
CN105173862A (zh) 一种速递文件类邮件摞无损整理装置
CN104971895A (zh) 装卸料分装装置
CN207189655U (zh) 一种码垛机器人
CN204355614U (zh) 一种高效自动上货装置
CN106672280A (zh) 电池测试装箱系统
CN203781369U (zh) 用于加塞机或轧盖机的上料系统
CN203901286U (zh) 360度悬臂立体运输机械手
CN208560100U (zh) 一种质量检验用样品存放装置
CN206735383U (zh) 货物自动叠加编组装置
CN206580314U (zh) 一种顶开门式集装箱自动揭盖地面翻转卸料装备
CN209038906U (zh) 一种高架桥式集装箱起重机
CN203740565U (zh) 物料批量翻转收紧机构
CN108261003A (zh) 递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209010061U (zh) 一种小型可移动式立体升降平台
CN209615535U (zh) 一种智能型电力巡线机器人
CN203786133U (zh) 样品检验自动传输系统
CN207404512U (zh) 一种物流车厢货物搬运设备
CN106292624A (zh) 一种智能移动设备双触点测试装置
CN204695327U (zh) 便携式出入库扫描系统
CN204957100U (zh) 一种连杆式速递文件类邮件塑料总包自动整理装置
CN210616542U (zh) 一种用于配料用的机械手臂
CN213264771U (zh) 一种减缓下料冲击力的振动给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